❶ 主力如何坐莊
股市坐莊有兩個要點:第一,莊家要下場直接參與競局,也就是這樣才能贏;第二,莊家還得有辦法控制局面的發展,讓自己穩操勝券。
因此,莊家要把倉位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用於建倉,這部分資金的作用是直接參與競局;另一部分用於控制股價。而股市中必須用一部分資金控盤,而且控盤這部分資金風險較大,一圈庄做下來,這部分資金獲利很低甚至可能會賠,莊家賺錢主要還是要靠建倉金。
控盤是有成本的,所以,要做莊必須進行成本核算,看控盤所投入的成本和建倉資金的獲利相比如何,如果控盤成本超出了獲利,則這個庄就不能再做下去了。一般來說,坐莊是必贏的,控盤成本肯定比獲利少。因為做莊控盤雖然沒有超越於市場之外的手段無成本的控制局面,但股市存在一些規律可以為莊家所利用,可以保證控盤成本比建倉獲利要低。
❷ 股票中主力完全控盤好嗎
這得看股價在什麼位置。主力做莊一般的情況是在相對低位收集酬碼,然後震盪洗盤。也有邊拉邊洗的。再急拉出貨。一般股價遠離主力成本的百分之30以上、主力完全控盤就得小心了。另外還得看大盤的運行空間。是牛市還是熊市。牛市只要不是在高位放大量。主力一次出不了那麼多貨,還有再拉的機會,如果是熊市最好遠離。還要看該股的潛質。盤小,股價嚴重低估,或者是有高送配題材。或者是受國家政策支持的朝陽行業,在未達到它的估值的時候,主力有信心拿,你也應該有信心。還有什麼問題可以繼續交流。祝你投資成功。
❸ 莊家從股票里到底是怎麼賺錢的
1、建倉期,洗籌碼,雖然賠錢但是主力獲得了很多的籌碼。2006年、2008年就是這樣。往往回利用大盤或者個股利空,答打壓股價,吸收籌碼。
2、發展期,一邊吸籌一邊拉升,通過震盪洗跑膽小的散戶或者別的機構、基金。拉升股價,繼續吸收大量籌碼。
3、高潮期,利用大的利好,強烈拉升股價,不斷利用好消息,用最少的資金,拉漲停。其實這個時期高的量能背後,不僅僅是拉升資金。往往主力在慢慢出貨了。一邊拉升,一邊放出籌碼。高位震盪出貨。橫盤,繼續拉升;慢慢放出籌碼。2011、2010年有些股票就開始有這個特點了。很多中小板,都是10倍以上的利潤了。量能不是最大,中型量能震盪,往往是主力出貨的徵兆。
❹ 主力坐莊都有哪些步驟
一隻股票在一次主力完整運作中經過以下幾個階段:(建倉—洗盤—拉升—出貨)
一、建倉階段:
主力在建倉一隻股之前往往會經過大量的篩選,研究很多股的基本面,然後篩選出一定范圍的幾只股票,再到公司去實地調研,並跟公司高級管理層接洽,找到願意配合的公司,最後開始擇機建倉。主力在建倉期往往個股利空不斷,但是股價卻不下跌,出現利空不跌現象。
二、洗盤階段
主力在低位吸足籌碼後,為了減輕後期拉升的壓力,所以大部分拉升前都會進行洗盤,以清洗掉意志不堅定浮動籌碼,留下那些長期看好公司的死多頭投資者,從而幫助主力鎖定籌碼,減輕拉升期的拋壓,否則主力拉升中途時如果散戶不斷有散戶大量拋售,則會嚴重影響主力控盤拉升。
三、拉升階段
當股價進入拉升階段往往會形成較為規律的趨勢,消息面上伴隨著利好預期股價開始拉升,不斷創出新高。由於公司的質地不同、坐莊的主力不同,拉升的方式也會有一定的區別,在拉升期主要分為兩種拉升方式。
①快速拉升型
快速拉升型一般是該類股有重大題材,符合市場炒作風口,這類股往往容易跑出黑馬。
②緩慢爬升型
一般緩慢性拉升的個股持續性比較好,業績持續增長良好,這種股往往是長線慢牛股。
四、出貨階段
主力前期所有的運作,付出的資金和精力都是為了這個最後的關鍵時刻。都是為了能在股價高位的時候變現落袋為安,拋出籌碼離場。主力在所有運作階段,最後獲利出貨階段是最關鍵也是最難的階段。
總體來說不管處於哪個階段,主力的目地都是不斷設下陷阱和迷霧,讓散戶投資者一次次後悔犯錯,弱勢的散戶要想掙錢實屬不易。所以我們要熟悉主力的運作手法,做到知己知彼,仔細分析主力的手法和設下的迷霧。新手在經驗不足的情況下不防用個牛股寶手機炒股去跟著牛人榜里的牛人去操作,個人認為這樣炒股還是不錯,希望可以幫助到您,祝投資愉快!
❺ 莊家從股票里到底是怎麼賺錢的
1、建倉期,洗籌碼,雖然賠錢但是主力獲得了很多的籌碼。2006年、2008年就是這樣。往往利用回大盤或者個股利空,答打壓股價,吸收籌碼。
2、發展期,一邊吸籌一邊拉升,通過震盪洗跑膽小的散戶或者別的機構、基金。拉升股價,繼續吸收大量籌碼。
3、高潮期,利用大的利好,強烈拉升股價,不斷利用好消息,用最少的資金,拉漲停。其實這個時期高的量能背後,不僅僅是拉升資金。往往主力在慢慢出貨了。一邊拉升,一邊放出籌碼。高位震盪出貨。橫盤,繼續拉升;慢慢放出籌碼。2011、2010年有些股票就開始有這個特點了。很多中小板,都是10倍以上的利潤了。量能不是最大,中型量能震盪,往往是主力出貨的徵兆。
❻ 如何翻看主力成本
主力的持倉成本是主力收集籌碼的平均價格,主力做莊必定會最終將股價拉高到成本價的一定比例位置,因此了解了持倉成本,只要在成本下買入,就可以穩穩獲利。本文介紹了在股票技術分析中怎麼看主力成本價,希望可以幫助到投資者。
主力的持倉成本是主力收集籌碼的平均價格,主力做莊必定會最終將股價拉高到成本價的一定比例位置,因此了解了持倉成本,只要在成本下買入,就可以穩穩獲利。今天我們就從盤口和均線兩種方法來判斷主力的持倉成本。
1、從操盤軟體中直接獲取
一般來說,所有券商提供的實盤操作系統都可以查詢。從F10資訊中,我們可從「股東研究」一欄了解機構的進出情況。首先,從「股東戶數」及「人均持籌」數據的變化可以從整體上判斷機構動向以及個股籌碼的變動趨勢。一般地,股東人數越少,表明籌碼越集中;股東人數越多,則表明籌碼趨於分散,盤中缺乏主力關照。
其次,預測機構介入成本。由於公布報表的時間和股東人數的統計時間有一段時間差,所以我們要預測機構介入的成本,以便做到心中有數。如果目前的股價比三季度的平均成本還低,說明主力也被套;如果漲幅不大且成交量平平,說明主力短期並沒有出局;如果漲幅較大了,再看近期的量能變化情況再作研判。
值得一提的是,股東人數的增加與減少並非決定股價漲跌的唯一因素。在用該指標選擇個股時,應注意該指標的局限性。比如主力機構有可能期末採用突擊重倉或分倉的方法來達到迷惑中小投資者的目的等。特別是那些典型的庄股,即使股東人數再減少我們也應該巋然不動。正確的方法應該是與公司基本面的變化結合起來判斷。
2、根據均線來推斷
一般而言,中短線主力建倉時間大約需要4-12周,平均約8-10周。從周K線圖上,我們可以估算8-10周均價線是主力的成本區域(雖有一定誤差,但不會偏差10%,所以謹慎起見,我們取10周線作為主力建倉成本)。作為主力,其操盤的個股升幅至少在50%以上,多數為100%甚至更多。
一般地,一隻股票從一波行情的最低點到最高點的升幅若為150%,則主力的正常利潤是100%-120%左右。這是因為,主力要想在市場中獲利,也必須要付出「代價」,這個「代價」是固定不變的,也是主力在「坐莊」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這就是建倉成本。亦即主力的建倉成本大約需要付出20%-40%的利潤空間。
主力的建倉成本算出來以後,再在這個價位上乘以150%,即為主力將來拉升的最低目標位。
測算出主力的成本之後,也就摸清了主力的底細,看清了主力的底牌,就可以做到在操作上有的放矢,不再懼怕主力的「洗盤」、「挖坑」等操盤伎倆。只要目前價位沒有大幅上漲,不管道路多麼曲折,股價遲早都會到達測算的價位,因為主力若非迫不得已,絕不會虧損離場。而主力資金量大,進出兩難,有時系統性風險來臨時,想出也出不去,這是主力永遠的心病。
總之,投資者如果能計算出主力的建倉成本,就能測算出當前主力有無獲利空間或獲利大小,從而以此來決定自己的投資策略。若目前股價低於主力成本,投資者可大膽重倉介入;若目前股價只能讓主力微薄獲利,投資者可積極逢低參與;若股價已使主力獲利豐厚,則投資者應及時出局,或以觀望為主。
❼ 主力是如何坐莊的
莊家進行坐莊,肯定是要有一定的資金量,這樣才能夠很好的進行控盤。主力如何坐莊?主力坐莊過程是怎樣的?相信散戶朋友,心中都有這樣的疑問。想要與莊家共贏就要去分析主力坐莊過程,這樣才能適當的去介入庄股。我總結我所認為的莊家坐莊過程,希望能夠進一步的幫助大家分析。
當然一般在主力在計入一隻股票之間,會有一個准備的階段,第二個階段就是整理吸籌階段,第三便是洗盤震倉,緊接著就是拉抬拔高,出貨,這是一個比較標準的主力坐莊過程。這個過程需要的時間也是會很長的,因為僅僅主力吸籌時間就要一個多月的時間。下面將為大家詳細的介紹。
第一:准備階段
莊家投入巨額資金做莊,需要選擇一個合適的時機進場,一般順勢而為,做莊就容易成功。當然還要選擇合適的個股,對該股進行深入的調研,並最好是取得該上市公司領導層的配合。除了與上市公司的關系外,還有其他各方面關系都要協調好。
第二:整理吸籌階段
一般整理便是橫盤整理,在K線圖上,這段整理通常表現為高位橫盤的箱體,在箱底價位主力常常會採取一些護盤的動作,不讓股價跌下來。主力建倉吸貨的方式和手法有很多:如打壓吸貨,底部溫和吸貨,次低位橫盤吸貨,震盪吸貨,高位平台吸貨等等。
第三:洗盤震倉階段
這里主要是提高市場平均持倉成本,把底部跟進的其他投資者清洗出局,換上另一批看多的散戶。洗盤的位置一般在主力進貨位上方不遠,通常的形態是橫盤震盪,但又跌不下去。我們常常利用主力的洗盤判斷主力的倉位,市場滿盤獲利卻又跌不下去,這是主力大量持倉的標志。
第四:拉抬拔高階段
洗盤之後,主力必然要做的就是拉抬股價,能拉到多高就拉到多高,然後在一個較高的價位套現出局。拔高主力操盤會表現得相當瘋狂,並以高風險高收益為借口誘使短線投機客殺入。拔高的主要目的還在於為下一階段的出貨拉出價格上的空間。
第五:出貨階段
出貨是關繫到莊家做莊成敗的關鍵的一個環節,相對來說,也是最難的一個環節。如果莊家順利完成出貨,獲利必定十分豐厚。但通常情況下,莊家出貨都需要反復進行數次炒作,才能最終完成全倉出貨。
❽ 股票主力操作方法
一、股市中主力洗盤目的
1、對計劃之外的籌碼進行換手,把先期持股者趕下馬,防止其獲利太多,中途拋貨砸盤,最終威脅或影響主力的操作計劃,如使主力付出太多拉升成本或影響順利出貨。(這種操作從吸貨、拉升至出貨初期一直在進行,主要表現在波浪的2與4回調波中)
2、在不同的階段不斷的更換持幣者入場,以墊高其持股成本,進一步減少主力後市拉升股價的壓力。通過反復洗盤,提高平均持倉成本,亦有助於主力在高位拋貨離場,防止主力剛一出現拋貨跡象,就把散戶投資者嚇跑的情況,以便日後在高位從容派發。
3、在震倉過程中高拋底吸,主力可以收取一部分差價,以彌補其在拉升階段所付出的較高的交易成本。這樣,既增加了其日後拉股價的資本,也增加了信心,又可讓市場弄不清主力的成本,辯不清以後主力出貨的位置。(這種波段操作型為現在市場主力操作的主流,投資者可多加以注意以及運用)
4、調整資金比例,如果主力在底部吃進籌碼比例比較大,既沒留足夠的拉升力量,可利用洗盤之始的較高價位出貨,還原出拉升力量(有時既達到減倉的目的又達到洗盤的效果,投資者可以從量變中找到痕跡進行捕捉)。
5、調整倉位結構,如果主力持有多隻股票的籌碼時,可以通過洗盤調整所持股票的持倉比例,分出主次,使其更能顯示板塊效應。(有時超級主力在波段操作中,在幾只股波段高位出局,讓市場自然的進行洗盤,而把出來的資金殺進另幾只洗盤完了的股票進行拉升,當到相對高位時又回撒到原來出局的洗盤快結束的股票,充分利用資金的使用效率)。
6、等時機進一步成熟,有的利用洗盤繼續吸貨。也有主力等待大勢或板塊的配合。(洗盤等勢與借勢型,一般此時大盤不是太好,所以借大盤把一些不堅定的份子趕出來)。
7、使原來想高拋底吸的人暈頭轉向。一些自作聰明的人結果往往底拋高追,許多人在低位踏空後,便到高位追漲,成了主力的抬轎夫(主力在相對高位作出很有規律的波動,當散戶以為把握規律時,再反常運行,讓洗出來的踏空)。
總結:一般主力主要的就是以上幾點目的,洗盤常常跌破一些支撐位置,也有通過特意修改普通指標如KDJ、MACD 等指標達到洗盤目的。實戰中,買賣關鍵可概括為:持股生命主流重,套牢資金中軸線,主力建倉必此分。大家可多體會、推敲,如此能更好的通過成本分析准確的判斷出主力在這個階段的真正操作意圖。
二、股市中主力洗盤的意義
主力做莊不洗盤行不行?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因為洗盤有其特殊意義:1、顯示有主力,樹立良好的市場形象;2、進一步活躍股性,反復吸籌;3、為以後的拉高做准備。
有些主力是「長庄」,他希望自己的股票穩步上漲,並不喜歡脫僵的「野馬」。一旦出現,將不利於他維持穩定的上升通道,因為「野馬」的走勢會打亂它的既定步驟。所以,主力洗盤一般遵循以下運作流程:股價沖出上軌,賣;跌出下軌,買。如此既有利降低成本,又趕出潛在動亂分子,為將來的拉高奠定基礎。 還有些主力屬「快庄」,通過洗盤,讓投資大眾的成本不同,保持「階梯型」的接力棒,這樣在將來的拉高中就不會有一致的拋盤。
三、股市中主力洗盤的方式
主力的洗盤方式一般有以下幾種:
1、先拉高,然後向下連拉陰線,陰線的收盤價跌破啟動陽線的開盤價,造成向上假突破的跡象,則第一天放量參與的人都會斬倉出局,而前階段參與該股的人,也「嚇」出來了。 例如「清華同方」,上市當日曾經狂炒,但主力已經意識到過分的狂熱必然會使管理層干預,而且不利於其往後的拉升,所以要先洗盤。由於主力已控制了大量流通籌碼,故採用反復向下打壓股價的運作方式,「逼」出短線客。也許,當我們回頭看看時,不得不佩服「真人不露相」,而自已已經成了洗盤的犧牲品。股價創新高了,再誘惑我們再追進去 ……
2、有的主力持倉不夠,為了吸籌進行第一次洗盤:讓前期平台向下破位。參與平台盤整的人信心開始動搖,在短線客離場的助跌中,主力悄悄買入。目的達到後,再第二次洗盤,沖上平台,但不拉高,前期來不及出逃者匆匆賣出。二次洗盤後,就等放量上攻了。例如「神馬實業」,在配股除權前,連拉六根陰線,造成不會填權的假象,既然不會填權,許多投資者就在除權前賣出了。除權首日,再度拉出長陰,吸引最後的「割肉盤」,素不知主力拉升前的最後一跌已完成,除權後的壯觀行情正是建立在除權前洗盤的徹底。
3、漲跌停板處的洗盤。新主力往往運用新思維,在漲跌停板處的洗盤更是逆大眾思維,更是大舉措的前奏,這種洗盤方式直接導致其成本高,行情很有可能向「瘋馬」演變。
四、股市中主力洗盤常用手法及盤口特徵
既然洗盤是為了嚇出信心不足的散戶籌碼,主力必然會製造出疲弱的盤面假象,甚至兇狠的跳水式打壓,讓人產生一切都完了的錯覺,如此才會迫使散戶在驚恐中拋出手中股票。有意思的是在關鍵的技術位,主力往往會護盤,這是為什麼呢?答案很簡單,主力要讓另一批看好後市的人持股,以達到墊高平均持股成本的目的。
主力較常採用的洗盤手法有以下幾種:
1、打壓洗盤。先行拉高之後實施反手打壓,但一般在低位停留的時間(或天數) 不會太長。
2、邊拉邊洗。在拉高過程中伴隨著回檔,將不堅定者震出。
3、大幅回落。一般在大勢調整時,機構會順勢而為,借機低吸廉價籌碼。這是機構常用的一種手法。
4、橫盤築平台。在拉升過程中突然停止做多,使缺乏耐心者出局,一般持續時間相對較長。
5、上下震盪。此手法較為常見,即維系一個波動區間,並讓投資者摸不清主力的運作節奏。
股市中主力洗盤階段K線圖所顯示的特徵:
1、 大幅震盪,陰線陽線夾雜排列,市勢不定。
2、 成交量較無規則,但有遞減趨勢。
3、 常常出現帶上下影線的十字星。
4、 股價一般維持在主力持股成本的區域之上。
5、 按K線組合的理論分析,洗盤過程即整理過程,所以圖形上也都大體顯示為三角形整理,旗形整理和矩形整理等形態。
股票相關書籍可以四川商情看看
http://mall.sc4888.com/Instry/BookConcern/Index.aspx
❾ 如何發現主力動手主力資金流向指標分析
主力調動巨額資金做莊一隻個股,不可避免對這只個股的走勢產生影響,主力建倉吸籌必須實實在在打進買單,吃進籌碼,主力派貨套現必須實實在在打出賣單,拋出籌碼,主力巨額資金進出一隻個股要想不在盤面留下痕跡是十分困難的。
介紹幾種主力吸籌留下的K線形態:
牛長熊短:
主力進場吸籌使一隻個股的多空力量發生變化,股價會在主力的積極性買盤的推動下,不知不覺慢慢走高。但是,主力建倉一般是有計劃地控制在一個價格區域內,當股價經過一段慢牛走高之後,主力通常會以少量籌碼迅速將股價打壓下來,這段快速打壓我們通常稱為快熊,以便重新以較低的價格繼續建倉,如此反復,在 K線圖上就形成了一波或幾波牛長熊短的N形K線形態。
紅肥綠瘦:
主力吸籌階段為了在一天的交易中獲得盡量多的低位籌碼,通常採取控制開盤價的方式,使該股低開,而當天主力的主動性買盤必然會推高股價,這樣收盤時K 線圖上常常留下一根紅色的陽線,在整個吸籌階段,K線圖上基本上以陽線為主,夾雜少量的綠色的陰線,這樣的K線形態我們通常稱之為紅肥綠瘦。
窄幅橫盤:
一隻個股底部區域表現出來的窄幅橫盤的箱體,可以認為是主力吸籌留下的形態,通常個股的跌勢只有在主力資金進場的情況下才能真正得到扼制。下跌趨勢轉為橫盤趨勢,而橫盤的范圍又控制在一個很窄的范圍(幅度15%以內),基本上可能認為主力資金已經進場吸籌,股價已被主力有效地控制在主力計劃內的建倉價格區間之內。
❿ 莊家一般都喜歡選擇什麼樣的股票坐莊
兵法雲: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股市如同戰場,總體為主力和散戶之間的對弈,一方贏是以另一方的輸為代價的,投資者要想在股市賺錢,除了了解自己外,更重要的還要了解市場主力的操盤模式,從而發現其要害,尋找獲利的機會。
主力在坐莊之前是要經過較長時間的准備籌劃的,包括操作資金籌集,上市公司調研,國家政策面和經濟走向的分析等各個環節,同時還要結合大盤背景和目標股的基本面、技術面、籌碼分布情況,來決定後序的操作,在操盤過程中只允許操盤手根據行情走勢進行局部小范圍的變動。
一輪行情的跌宕起伏,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與主力的操作行為密不可分,主力將操作資金分散在多個不同賬戶中,通過在低位收集大量個股的流通籌碼拉高後派發,賺取股票的差價,從中獲利。但也不是說主力坐莊都能成功的,主力也受到許多外力和突發事件的影響,主力的行為是受制於市場大勢的,逆市操縱的主力大多會失敗,比如早期的中科系、新疆德隆等機構,都曾經在滬深股市中叱吒風雲、牛氣十足過,最後也難免「棋差一招,敗走麥城」,所以投資者選擇跟庄的前提條件是市場大環境處於上行趨勢。假如大勢處於下跌趨勢,對於逆市操縱的主力要警惕,不要輕率、盲目追隨。
主力做莊一般都要經過四個主要階段,吸籌(建倉)、洗盤、拉升、出貨。主力在操盤過程中,經常採用虛虛實實反技術的操作手法,各階段之間並沒有太明顯的分界線,比如,主力在吸夠籌碼後,乾脆省略洗盤階段,直接啟動股價,在拉升途中邊拉升邊洗盤,或回調,或回調後,再拉升,使投資者對股價的運行方向產生錯覺,做出錯誤的決策。主力操盤變化招數較多,沒有一成不變的操作模式,操盤過程是主力與散戶之間智力博弈的過程,操盤手在操盤過程中,會根據實際盤面走勢情況,隨機應變,投資者還應在了解主力基本操作模式後,針對目標股的走勢情況,靈活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