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貴州金石源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怎麼樣
貴州金石源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是2014-08-14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貴州省貴陽市觀山湖區金華鎮何官村1組。
貴州金石源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520100314328172K,企業法人胡榮波,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貴州金石源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的經營范圍是:法律、法規、國務院決定規定禁止的不得經營;法律、法規、國務院決定規定應當許可(審批)的,經審批機關批准後憑許可(審批)文件經營;法律、法規、國務院決定規定無需許可(審批)的,市場主體自主選擇經營。(房屋建築工程總承包;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總承包;土石方工程專業承包;鋼結構工程專業承包。(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貴州金石源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② 請問從上海火車站南站到復地金石灣最佳路線
上海南站到復地金石灣公交線路:地鐵1號線 → 石梅線,詳見截圖:
③ 揚州金石源汽車貿易有限公司怎麼樣
揚州金石源汽車貿易有限公司是2017-06-16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揚州市廣陵區揚霍公路西側。
揚州金石源汽車貿易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21000MA1P7HRX8N,企業法人沙浩群,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揚州金石源汽車貿易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汽車銷售;汽車信息咨詢、商務信息咨詢;代辦汽車上牌、過戶、年審、保險、貸款手續;代駕服務;汽車救援服務;汽車租賃服務。(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揚州金石源汽車貿易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④ 金石學的發展源流
中國金石學的萌芽大約可以上溯到東周時代。但研究者少,無專著問世,沒有形成一門學科。北宋統治者獎勵經學,提倡恢復禮制,對古物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出現熱潮;墨拓術及印刷術的發展,為金石文字流傳提供了條件。金石學逐漸產生。宋仁宗時的劉敞,刻《先秦古器圖碑》(已佚),對研究金石有開創之功。呂大臨撰《考古圖》,在編古器物書的體例方面多有建樹,該書是流傳至今的最早的古器物圖錄。其後又有《宣和博古圖》、《歷代鍾鼎彝器款式法帖》等銅器著錄書,《集古錄》、趙明誠(李清照的丈夫)的《金石錄》、《隸釋》等石刻著錄書,金石研究已相當興盛。
中國的多數學者將金石學從萌芽到衰落分為四個時期,即春秋末葉到隋唐五代的金石學萌芽期,宋代的金石學肇創演進期,清代的金石學興盛期,清末到1959年前的近代考古學期。根據相關文獻綜合考察,元明時期應為金石學的中衰期。 金石學和考古學成為獨立研究的部門,是宋代學術的一大成就。 宋代金石學、考古學發端於宋真宗時期對古銅器的研究。1000年(咸平三年),乾州獲得古銅鼎一件,方形四足,上有古文21字,真宗命儒臣考證,驗其款識,認為是「史信父甗」。把古代器物當作一門學問來研究,還是朱仁宗以後的事。
劉敞《先秦古器記》——宋仁宗時,劉敞和歐陽修大力搜集古代器物,進行著錄和考訂。1061年,劉敞出任永興軍路安撫使,長安的古墓荒基很多,經常出上古物。劉敞搜集到先秦鼎彝十多件,考訂文字,請工匠摹勒刻石、繪象,1063年,撰成《先秦古器記》一卷。有圖錄、銘文、說及贊。劉敞書已失傳,從歐陽修《集古錄》所收先秦古器可見大概。
歐陽修《集古錄》——凡一千卷,一○六三年成書。此書收錄了上千件金石器物,是學術史上第一部金石考古學專著。所收集器物,上自周穆王,下至隋唐五代,內容極為廣泛。隨得隨錄,不依時代編次。一○六九年,歐陽修子「撮其大要,別為錄目」,成《集古錄跋尾》十卷傳世。
呂大臨《考古圖》——共十卷。一○九二年自撰序。本書對所收錄的每件器物,繪圖摹文,釋文列於其下,並將器物的大小、尺寸、容量、重量、出土地點、收藏者一一寫明。另有《考古圖釋文》一卷。
李公麟《考古圖》——又稱《古器圖》,一卷。李公麟是北宋後期著名的畫家,好古博學,善畫工詩,多識古字。收集到夏、商以後鍾、鼎、尊、彝,都能考定世次,辨認款識。他的《考古圖》對每件器物,都圖繪形狀,並解釋其製作、鑄文、款字、義訓及用途,再作前序和後贊。有的學者認為,宋代「士大夫知留意三代鼎彝之學,實始於伯時(即李公麟)」(翟耆年《籀史》)。
王黼《博古圖》——又稱《宣和博古圖錄》,共三十卷。宋徽宗時,士大夫以至宮廷貴族競相訪求和收藏古物,每一器物動輒值數十貫甚至上千貫,因此「天下冢墓,破壞殆盡」(蔡條《鐵圍山叢談》)。徽宗所得器物,由王黼考訂編纂,分成二十類,共八百多件,是北宋金石文物的精品。
趙明誠《金石錄》——共三十卷。趙明誠,宋徽宗時人,每得書畫鼎彝,即與妻李清照研究整理,指摘疵病。他經過二十年努力訪求,收輯金石刻詞二千卷,包括所見夏、商、周到隋、唐、五代的鍾鼎彝器銘文款識,以及碑銘、墓誌等石刻文字。又據二千卷刻詞逐件鑒別考訂,撰成《金石錄》三十卷。前十卷共二千條,記述古代金石器物、碑刻、書畫近二千件的目錄,後二十卷收錄這些器物的跋文,敘述器物出土的時間、地點、收藏者以及器物的內容,是當時所見金石文字的總錄。
薛尚功《歷代鍾鼎彝器款識》——共二十卷。薛尚功在南宋高宗時任職。此書收集從夏、商到秦、漢的銅器、石器銘文,近五百件,訂訛考異,詳加解釋。在宋代集錄彝器款識的專著中,此書最為豐富,編次也較有條理。
沈括《夢溪筆談》、鄭樵《通志》等書,也包括金石考古方面的內容。沈括不僅記錄這些古物的形狀和款識,而且進一步研究器物的製作方法和原理。如從冶金學理論來解釋古劍,用光學原理來解釋古鏡,用幾何學原理來解釋弩機上「望山」的用法,都具有一定的科學價值。鄭樵在他的《通志》二十略中,專列《金石略》,記錄他一生中見到的古代器物,並且作了考訂。其中證明石鼓為秦代遺物,是可信的定論。
洪遵《泉志》十五卷、龍大淵等《古玉圖譜》一百卷、鄭文寶《玉璽記》、王厚之《漢、晉印章圖譜》各一卷、岳河《程史·古冢桴盂記》等專門研究古代某些器物,這些都是宋以前學者不曾注意的學問。
宋代學者在金石考古學方面的主要成績是:第一,辛勤收錄古代文物,使原來的奇器珍玩成為學術研究的對象,為清代的漢學研究開拓了先路。第二,創造了傳拓文字和繪制圖形的方法。依據拓本刻本上石,以求長久。用畫圖描寫每一器物的形狀體制,並說明尺寸、輕重,以及出土地點、收藏者,款識則摹寫文字。第三,肯定了古代器物的名稱。如鍾、鼎、鬲、甗、敦、尊、壺等,都是古器自載其名稱,宋人因以定名的。 清代受乾嘉學派影響,金石學進入鼎盛。乾隆年間曾據清宮所藏古物,御纂《西清古鑒》等書,推動了金石研究的復興。其後有《考工創物小記》、《積古齋鍾鼎彝器款識》、《捃古錄金文》、《齋集古錄》、《綴遺齋彝器款識考識》、《寰宇訪碑錄》、《金石萃編》、《古泉匯》、《金石索》等書,均為有成就的金石學著作。這一時期研究范圍擴大,對銅鏡、兵符、磚瓦、封泥等開始有專門研究,鑒別和考釋水平也顯著提高。清末民初,金石學研究范圍又包括新發現的甲骨和簡牘,並擴及明器和各種雜器。羅振玉和王國維是此時的集大成的學者。馬衡著《中國金石學概要》,對金石學作了較全面的總結。
金石學保存下許多有價值的銘刻資料,考證出不少古器物的名稱和用途。但未深入分析古器物的器形和花紋,未進行斷代的研究,始終沒有形成完整的學科體系。近代考古學傳入中國後,仍有學者進行金石的整理和研究,但獨立的金石學已不再存在,金石學變成考古學的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