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上海三大亨的生平簡介。
上海三大亨-黃金榮 簡介黃金榮浙江餘姚人,字錦鏞。早年在上海當學徒。1900年在上海法租界巡捕房當巡捕。後勾結帝國主義、官僚政客發展封建幫會勢力,成為上海青幫最大的頭目,門徒達1,000餘人,操縱販賣鴉片、賭博等罪惡勾當。1927年組織中華共進會,參與「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同年辭去法租界巡捕房督察長職務。1928年被蔣介石任命為國民政府少將參議、行政院參議。抗日戰爭時期寓居上海,拒絕出任偽職。抗日戰爭勝利後重新從事幫會活動,但是權勢衰退,地位被杜月笙代替。建國後,曾向人民政府坦白罪行,1953年在上海病死。
黃金榮,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舊上海灘里的特有產物。那些出身地位家道貧寒,但又不學無術的流氓,利用幫會勢力,網羅門徒,成為地方一霸。這些人無孔不入,在舊上海的三百六十行中權勢相加,左右逢源,一路而為上海聞人。對於這些人,老百姓給他們一個綽號,叫做「流氓大亨」!而舊上海的大亨里,排行第一的頭號大亨,當推黃金榮。
重要事件 黃金榮 1900年法租界第二次擴張後,越界築路使租界的面積增加了一倍多。為了加強租界內的治安,法國駐滬總領事白早脫和公董局總董白爾研究決定招募120名華人巡捕。這時,曾當過裱畫匠,後又在上海縣衙門里做過一陣子捕快的黃金榮聽說進了巡捕房當巡捕能吃香喝辣、前途無量,他不甘寂寞,便決定去碰碰運氣。這一年,他才22歲。
那天一大早,黃金榮特地趕到老城隍廟的前八殿大灶前燒香、磕頭、祈禱神靈保佑。然後,他便來到設在公館馬路法租界總巡捕房報名應試。也許是他那強壯的身體佔了便宜,他居然給錄用了。進了巡捕房後,黃金榮就跟著法國巡捕的屁股後面,挨家挨戶去徵收「地皮捐」、「房屋捐」,還要到越界築路區為新建的房屋訂租界的門牌號碼。在這些工作中,他表現得格外賣力,還參與鎮壓那些不願意動遷的農戶、墳主和抗議加捐的小東主活動。由此,他就被警務總監看中,一下就由華捕提升為便宜,也就是包打聽。
提拔後的黃金榮被派差到十六鋪一帶活動。這時候的他,一身便裝,成天地泡在茶館店裡,喝喝茶、吹吹牛,從中收集情報,聯絡眼線,也算是一項工作。莫看黃金容人長得五大三粗,但腦子蠻活絡。他用「黑吃黑」、「一碼克一碼」的手法,網羅了一批「三光碼子」,即那些慣偷、慣盜、慣騙分子給他提供各類情報,破了一些案子。另外,他還製造假象,用賊喊捉賊的辦法提高自己的威信。有一天,法國巡捕房的街對面有一家咸貨行的一塊金字招牌突然不翼而飛。老闆急得六神無主。這時,有人就對那個老闆說對面的黃金榮破案子「交關靈光」。老闆進了巡捕房就直接點名找黃金榮破案。誰知,不等黃金榮跑出巡捕房,一班小癟三就敲鑼打鼓地將那塊招牌給送了回來。由此,黃金榮名聲大噪。其實,這全是黃金榮在幕後一手策劃、導演出的一出醜局。
不久黃金榮又被提升兼任刑事出外勤股和強盜班二個部門的領班。不過,黃金榮在任期間還真的破過幾件大案子。有一次,法國總領事的書記官凡爾蒂偕同夫人去太湖游覽。沒想到竟遭到了那裡土匪的綁架。法租界聞訊後,就派黃金榮前往營救。黃金榮找來了手下的小嘍羅找到了太湖土匪的頭領「太保阿四」、「豬玀阿美」,便輕而易舉地將這一對「法國肉票」保釋了出來。還有一次,福建省督理周蔭人的參謀長楊知候帶了六箱古玩、字畫到上海來。不料,一出碼頭就被人盜走。為此,松滬護軍使何豐林特請黃金榮協助追查。結果,不到半天黃金榮就將原物如數追回。在當包打聽的生涯里,最令黃金榮得意的還是偵破法國天主教神父被綁架案。為此,法國東正全權大臣授予黃金榮一枚頭等金質寶星。法國巡捕房提升他為唯一的一個華探督察長,另派8名安南巡捕給他當保鏢。從此以後,黃金榮更是飛揚跋扈、膽大妄為,成為地方一霸。
盡管他從未拜過老頭子、開過香堂,是個「空子」,他卻憑著勢大力大而自稱為「天字輩」青幫老大。當時,上海灘青幫最高輩分為「大」字輩。在那個黑白顛倒的年代裡,黃金榮利用手裡的權,販賣鴉片、開設賭場、合夥開跑狗場等,不到幾年就成為上海灘里的頭號大亨。黃金榮擔任法巡捕房華探督察長長達20多年,直到他60歲生日後才辭職,即使如此,法巡捕房警務處還繼續聘請他擔任顧問。 結局黃金榮 1949年上海解放之際,赫赫有名的青幫頭子、流氓三大亨之首黃金榮,既未逃台灣,也未去香港,卻出人意料地留居上海。他住在龍門路鈞培里老宅,深居簡出,安度殘年。早晨上茶館,晚上上澡堂,即蘇北人所謂"早晨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是也,有時則到他昔日的產業"大世界"門口掃馬路,接受勞動改造,就這樣默默無聞地過了三年,死了。
上海解放那一年,黃金榮已經82歲,垂垂老矣,體弱多病,自稱廢人一個,知道自己來日無多,所以下定決心不走,留在上海。他擔心,如果真的去台灣或香港,說不定半路上就會送命,與其死在海上,不如死在上海。這是他留在上海的一個主要原因。何況,"曾經滄海難為水",他這一輩子,總是以不變應萬變,居然屢屢化險為夷。當初八一三日本人打進來時,大亨們無不爭先恐後逃往後方,別人不說,三大亨之一的杜月笙先飛香港,再奔重慶,算是在後方"抗戰";張嘯林乾脆落水做了漢奸,結果被人一槍打死。唯有麻皮金榮篤悠悠待在上海,日本人和汪精衛又能把他怎麼樣呢?國民黨卷土重來,那更不用說了,他雖然不及後來居上的杜月笙風光一時,但也沒有像杜那樣被蔣經國"斬"過。1947年他做八十歲大壽時,蔣介石特地來黃家花園祝壽,恭恭敬敬向他磕了一個頭。這次,共產黨得了天下,他也大著膽子依例辦事,對人說:"聽天由命罷,反正只有老命一條,隨共產黨把我怎麼樣。我這把年紀了,共產黨總得講點人道......"杜月笙從香港來信,要他去那裡會合,共商大計,他像吃了秤砣,鐵了心不肯動彈。
其實,黃金榮心裡已有底,估計共產黨不會為難他。黃的老友、曾任淞滬警備司令的楊虎,解放前夕與中共地下黨建立了聯系,他根據地下黨要穩住幫會頭子的指示,積極做黃金榮工作,爭取黃留在上海,將功贖罪,這對解放初期上海社會秩序的穩定,震懾幫會殘余勢力,會有極大的作用。楊虎對他說:"共產黨的領袖知道你,只要你不再做壞事,可以既往不咎,不來捉你。"並且將一張某領導人寫的條子交給黃,要其在解放後交給上海的負責人。黃的心腹龔天健和孫子黃起明親眼看到過這張條子。
章士釗夫人也帶來過共產黨方面的口信:只要在解放後擁護共產黨,不再和人民為敵,我們一定都能按"既往不咎"的政策辦事,希望你留在上海,不要輕舉妄動。黃金榮瞻前顧後,權衡利弊,也覺得留在上海才是上策。
1951年黃金榮在"大世界"門口掃馬路,接受勞動改造。
1950年底肅反運動開始後,殺黃呼聲又起,黃金榮感到十分恐懼,更加憂心忡忡。隨著運動的深入,這種恐懼感愈來愈深,無法排遣,但又無可奈何。不久,上海市人民政府委派盛丕華、梅達君和方行三同志為代表,召見黃金榮,向他宣布既往政策不變,但希望他能寫"悔過書"公開登報,進一步向人民交代,低頭認罪。
據方老回憶,盛丕華時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梅達君為市政協副秘書長,他則擔任人民檢察署副檢察長,召見黃談話的地點,記得是在市政協的一間會議室。當時,政協還設在和平飯店內辦公。盛丕華解放前就同黃金榮熟悉,所以處理黃金榮的事情,基本上他都出面參加,這樣較易穩定黃的情緒,使他不至於過於恐慌,甚至無法談話。
1951年5月上旬的一天,黃金榮由他的門生、舟山同鄉會會長陳翊庭和孫子黃擎宇陪同,應召前來。盛丕華首先說:"人代會上有些代表提出控訴,要求政府處理你。你生平罪惡甚大,但解放前幾年未曾作惡,解放後尚能安分守己,且年已86歲(原文如此,應為84歲--作者注)可由你先向人民表白罪行,再憑處理。"
方行接著說:"人民的控訴是正確的,人民政府未曾處理你,並不是說你沒有罪惡,你應主動向人民交代。可用悔過書在各報刊刊出,內容是承認自己罪惡,擁護政府法令,規勸已捕黨徒真誠坦白,立功自新;未捕黨徒應向政府立功自新,以求得人民的寬大。"
黃金榮聽後,重彈老調,承認自己罪惡重大,願真誠向人民請罪,求得政府寬大處理,並著重表示:"我決不指使和包庇黨徒做壞事,如有指使包庇黨徒為非作歹,或知情不報,願受政府的嚴厲處分。"
黃金榮回來後,囑秘書龔天健執筆,代為起草悔過書。他小時候僅在私塾讀過幾年書,後來進裱畫店當學徒,再後來就考進巡捕房做事,殺人越貨自然是老手,但捏筆桿子卻極少。龔根據黃金榮的口授大意,整理成文,討論兩次,念了一遍之後,由黃本人哆哆嗦嗦在末尾簽上了大名。
這份寫在宣紙上的"悔過書"手卷,迄今保存完好,現藏於上海市檔案館,惟悔過書原件題名"自述悔過書",於5月20日在《文匯報》、《新聞報》發表時,才改名為"黃金榮自白書"。
"自述悔過書"寫好後,黃金榮又親自送到外灘中央銀行大樓軍管會處,由軍管會首長粟裕和副市長盛丕華接見訓話。據陪同黃去的陳翊庭回憶說,他們退出下樓後,陳忽發現攜帶的用物遺忘在樓上,於是叫黃在門口等待,他匆匆上樓去取。及陳再次下樓時,黃已不在,各處遍找無著。原來,黃恐生變故,急不可待的獨自一人回去了。
在悔過書中,黃金榮簡述自己的生平,歷數自己的歷史罪行,自稱要"自首坦白"、"立功贖罪"、"重新做人"雲雲,最後還說:"我敢向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上海人民立誓,我因為年紀大了(今年84歲),有許多事,已經記憶不清,話也許說得不適當,但是我的懊悔慚愧與感激的心,是真誠的!是絕不虛偽的!"
但查諸原件,黃的悔過書卻有兩份,且都有他的親筆簽名,一份與公開發表者基本一致;另一份則出入較大,多有隱惡揚美,文過飾非之處,但對了解黃的某些歷史經歷也有參考價值,不妨簡單地介紹一下。
黃在這份從未公開披露過的悔過書中,自稱是孫中山先生革命事業的支持者,說:"孫中山先生在上海革命是我保護的,中山先生到北京去的時候,我保護送他上車,臨走的時候,中山先生對我說,上海的革命同志要我保護,所以後來我認得了許多革命分子,像胡漢民與汪精衛他們就在革命軍打製造局的時候認識的。"又把自己說成是一個"慈善家",八一三日本人打來上海的時候,難民很多,米糧恐慌,虞洽卿辦了一批洋米,"由我出面代為救濟、籌款"。到了"孤島"淪陷時,他也沒有落水做漢奸,說:"日本人時常來與我商量,要我出來做事,我總說年紀大了,不能做什麼事,回絕他們。"總之,盡量為自己塗脂抹粉,然亦無可厚非。
另一方面,黃金榮又處處諉過他人,推卸自己的歷史罪責,說:"到抗戰勝利後,我也沒有做過什麼事情,但是聽說我的門生,仍借我的名義,在外面招搖,干不好的事,因為年紀很大,也顧不了這許多。不過這種事情,是怪我過去太賣情面,收了好多門主,現在想想這種不好的情形實在錯誤。"
悔過書公開見報後,遠在香港的杜月笙異常敏感。他不知道這位老兄弟會說些什麼,於是叫萬墨林快去找來當地報紙,他要仔細看一看。
這時,杜月笙的身體已經很不好,他半躺在床上,接過報紙,便看見萬墨林已經用紅筆鉤出了標題:"黃金榮自白書",剛想接下去看,胸中卻感到有些悶氣,臉色立時顯得蒼白。萬墨林見狀,馬上接過報紙讀了一遍。
杜月笙微閉雙眼,仔細聽著,但未發一言。少頃,他睜開眼睛,說:"依再讀一遍。"
萬墨林坐在床邊,又從頭讀起,當讀至1927年四一二這一段時,杜月笙彷彿非常緊張,叫"停"了幾次,叫萬墨林慢慢讀。聽罷,杜如釋重負,長長地舒了口氣,說:"我懂了,我懂了。"
原來,黃金榮寫的這份自白書,述及四一二這一驚心動魄的歷史事件,將鎮壓工人運動的總頭子蔣介石及虞洽卿、張嘯林等人都點了名,獨獨沒有提到當時最"風光"的杜月笙。
杜月笙知道,這決不是黃金榮故意隱瞞事實,為他兩肋插刀,這個老於世故的把兄賣他還來不及呢!無疑,其中必定另有蹊蹺,最大的可能,就是中共在發出某種信息,既往不咎,歡迎他回大陸參加社會主義建設。杜月笙是何等樣人,自然心中有數,所以才會發出"我懂了,我懂了!"的獨白。
自此以後,杜月笙的思想起了一些變化,至少一再拒絕了蔣介石邀他去台,而時時萌動回大陸的念頭。黃金榮即使死了,也是死在上海,死在故鄉,葉落歸根啊。
黃金榮的自白書,竟然會對杜月笙起到這么一個作用,恐怕是黃本人始料不及的吧。事實恐怕也是如此,黃金榮第一份自白書交上去後,竟未獲通過,修改數遍,直到軍管會點頭,才重新謄抄了一份,就是公開見報的那一份。
而那時,潘漢年等人對杜月笙的統戰工作,正緊鑼密鼓,黃金榮的自白書無疑是重要一環。
但在上海,黃金榮的日子很不好過,至少他自己感到生命正在逐漸枯萎。
悔過書公開登報後,廣大市民不僅不予認同,反而更加激憤。黃金榮驚恐萬分,閉門不出,整日里提心吊膽,只好抱著"死豬不怕開水燙"的念頭,坐在家裡准備束手待"斃"。身體狀況也愈加差勁,坐在太師椅里,臃腫的身子幾乎站不起來,站起來也挪不開步子。加上媳婦李志清捲款逃往香港後,家中的開銷都成了問題,驚怕之外,加上氣急,使他本已衰弱不堪的身體和精神防線受到沉重打擊。這樣拖了近兩年,他終於一病不起,再也沒有爬起來。
1953年6月20日上午,黃金榮進入彌留狀態,由附近的永川醫院派一名護士前來,給他注射強心針,但亦無效,於當天上午停止了呼吸,終年86歲。
據當地公安分局在黃死後報告:"查黃金榮現年86歲,上海著名的大流氓,收有門徒萬眾,本區大世界、共舞台、榮金大戲院皆是他的產業,當他於20日死時,大世界經理杭石君即報告分局雲南南路派出所,並申請更換大世界負責人姓名,以後便由黃金榮的得意門徒陳福康為主辦理喪事,計有馬筱峰、陳榮富、陳昌良(榮金大戲院經理)、沈茂貞、湯融、嚴興林、毛政紀、顧德昌、錢福林、陸正崇、朱文偉、陳益亭、王世昌、庄海寧、杭石君、陳榮炳等17人前來銷聲匿跡地看不出動靜地治喪。屍體於22日移往麗園殯儀館入殮,當晚在鈞培里一號黃金榮住宅中,備有九桌酒席,治喪過程中除上述得意門徒17人前來外,別無其他動靜。"
黃金榮死的那天,有人在復興公園後門的一塊黑板上,寫了"黃金榮倒了"五個大字,令人尋味。
上海三大亨-杜月笙
簡介
杜月笙杜月笙(1888-1951)是近代上海青幫中最著名的人物,原名月生,後改名鏞,號月笙,出生於江蘇川沙(今屬上海市浦東新區)高橋南杜家宅。四歲以前,母父相繼去世,先後由其繼母和舅父養育。十四歲到上海十六鋪鴻元盛水果行當學徒,日夕與流氓、歹徒為伍,又嗜賭成性,不久被開除,轉到潘源盛水果店當店員。後拜青幫陳世昌為老頭子。陳世昌是小東門一帶的流氓頭子,綽號「套簽於福生」,在青幫中屬「通」字輩,杜月經按序排在「悟」字輩。由於陳世昌等人的關系,杜月簧獲得機會進入黃金榮公館。他機靈詭詐,善解人意,很快獲得當時法租界華探頭目、黑社會頭面人物黃金榮的賞識,成為其親信,由佣差上升為鴉片提運,並負責經營法租界三大賭場之一——公興俱樂部。
重要事件
因善於糾合同夥,勾結軍閥,他成為鴉片提運中最有勢力的一個。1925年7月,杜月笙在租界與軍閥當局庇護下,成立「三鑫公司」,壟斷法租界鴉片提運,勢力日大,成為與黃金榮、張嘯林並稱的「上海三大亨」之一。同年,擔任法租界商會總聯合會主席,兼納稅華人會監察。在上海三大亨中,有「黃金榮貪財,張嘯林善打,杜月笙會做人」的說法。比起黃、張來,杜月笙確實高明一些,他善於協調黑社會各派勢力之間的關系,善於處理與各派軍閥之間的關系,善斂財,會散財,他通過販賣鴉片、開設賭台等活動,大量聚斂錢財,然後,又以這些不義之財,籠絡社會上各種人物,從政治要人、文人墨客到幫會骨幹,無所不有。由於他在上海善待下台總統黎元洪,黎元洪的秘書長特撰一副對聯:「春申門下三干客,小杜城南五尺天」。他因此被其*羽吹捧為「當代春申君」。杜月笙也做些收買人心的事情。他持續多年購買預防傳染病的葯水,送到浦東老家,按戶免費發放。每逢上海及附近地區發生災害,他必定出面組織賑濟。他有時裝出維護工人利益的形象,出面調解勞資糾紛。他一改傳統流氓身著短打、手戴戒指、捲袖開懷的打扮,而是四季身著長衫,打扮斯丈,給人一種溫文爾雅的形象。他附庸風雅,廣結名流,大學者章太炎、名士楊度、名律師秦聯奎都是他的座上客。由此,杜月笙的社會地位不斷提升。
1927年4月,杜月笙與黃金榮、張嘯林組織中華共進會,為蔣介石鎮壓革命運動充當打手。4月11日晚,他設計騙殺了上海工人運動領袖汪壽華,隨後又指使流氓鎮壓工人糾察隊。他因此獲得蔣介石的支持。南京**成立後,他擔任陸海空總司令部顧問,軍事委員會少將參議和行政院參議,雖是虛銜,但有助於提高社會地位。同年9月,任法租界公董局臨時華董顧問,1929年任公董局華董,這是華人在法租界最高的位置。
1929年,杜月笙創辦中匯銀行,涉足上海金融業。通過結交金融界徐新六、陳光甫、唐壽民等著名人士,他的銀行業務頗為興旺。
杜月笙 1930年起,杜月笙在家鄉買地五十畝,大興土木,起造杜家祠堂,1931年6月8日至10日,舉行家祀落成典禮和「奉主入詞」典禮。儀仗隊有五幹人之眾,自法租界杜公館出發,長達數里,巡捕開道,鼓樂震夭。杜祠開酒席三日,每日干桌。包括蔣介石、淞滬警備司令熊式輝、上海市長張群等在內的*國要人都送了匾額。排場之大,靡費之巨,極一時之盛。1932年,杜月笙開始組織恆社,1933年2月25日,舉行開幕典禮。杜月笙自任名譽理事長。社名取「如月之恆」的典故,名義上是民間社團,以「進德修業,崇道尚義,互信互助,服務社會,效忠國家」為宗旨,實際上是幫會組織。杜月笙藉此廣收門徒,向社會各方面伸展勢力。恆社初成立時,有一百三十餘人,到1937年達五百二十餘人,國民*上海市*部、上海市社會局。新聞界、電影界等許多方面的人士都參加進來。1934年,杜月笙任地方協會會長。
1937年7月,**帝國主義發動盧溝橋事變,8月,又發動進攻上海的八一三事變。上海人民與全國人民一樣,投入英勇悲壯的**斗爭中。在全國人民**要求推動下,杜月笙參加了上海各界抗敵後援會,任主席團成員,兼籌募委員會主任。他參與勞軍活動,籌集大量毛巾、香煙、罐頭食品,送到抗敵後援會。他弄到一些軍中急需的通訊器材、裝甲保險車送給**將領。他應八路軍駐滬代表潘漢年的要求,將從外國進口的一千副防毒面具,贈送給八路軍使用。
上海淪陷後,杜月笙拒絕**人的拉攏,於1937年11月遷居香港。在香港,他利用幫會的關系,繼續活動。他擔任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賑濟委員會常務委員和上海*政統一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從事情報、策劃暗殺漢*等活動。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在上海的門徒協助軍統特務刀劈了大漢*、偽上海市長傅筷庵。1940年他組織人民行動委員會,這是在國民*支持下的中國各幫會的聯合機構,杜月笙為主要負責人,由此實際上成為中國幫會之總龍頭。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杜月笙遷居重慶,建立恆社總社,向大後方發展勢力。他組織中華貿易信託公司、通濟公司等,與淪陷區交換物資,藉此中飽私囊。**戰爭勝利以後,杜月笙於1945年9月初返回上海、收割舊部,重整旗鼓。這時,由於租界已被收回,國民*勢力可以公開活動,幫會的作用不再像以前那麼重要。1946年12月,上海參議會選舉議長,杜月笙經過多方活動,雖然以最高票當選議長,但因國民*不那麼支持他,所以,他當選後馬上辭職。此後,他致力於向工商、金融、交通、文化、教育、新聞等各業中發展勢力,擔任各種各樣的董事長、會長、常務董事、校董達六七十個。
結局
杜月笙 1948年,蔣介石為了挽救嚴重的財政危機,派蔣經國到上海實行市值改革,發行金圓券,要求民間將所持法市外幣及金銀一律兌換成金圓券。杜月笙的兒子杜維屏沒有完全照辦,被蔣經國以投機倒把罪逮捕,後被判了六個月的徒刑。經過此事,杜月笙明白自己在上海大勢已去。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在解放戰爭中連獲大勝,上海解放指日可待。5月1日,杜月笙攜家倉惶逃往香港。1951年8月16日在香港病逝.
上海三大亨-張嘯林 簡介張嘯林 張嘯林(1877-1940),浙江慈溪人,原名小林,後更名為寅。原為杭州地痞無賴。1912年隨青幫流氓季雲卿至滬,拜青幫「大」字輩樊瑾丞為「老頭子」,成為青幫「通」字輩成員。先做鴨子賣補葯的生意,後來憑技巧投靠「麻皮金榮」,廣收門徒,成為法租界青幫頭目之一,與黃金榮、杜月笙等並稱「上海三大亨」。1920年他與黃金榮、杜月笙合股開了三寶公司,專門販運鴉片。1927年4月,因支持蔣介石發動「四一二」事變,被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少將參議。1932年後任上海華商紗布交易所監事及中匯、交通等公司、銀行常務董事或董事。 重要事件1937年,日軍發動「八一三」事變。10月下旬,戰局惡化,蔣介石准備放棄上海。為了防止「三大亨」被日偽利用,蔣介石邀請杜月笙、黃金榮、張嘯林一起去香港。
「三大亨」地位的排列,原本是黃、張、杜,上世紀30年代中變成了杜、黃、張。張嘯林出道時間比杜月笙早,資格也比杜高一輩,他還曾救過杜的命,對杜當老大,心中一直不服。
蔣介石部署撤退時,張嘯林暗算:上海華洋雜處,各種勢力盤根錯節,日本人攻佔容易統治難,必然要拉攏利用幫會頭目。而三大亨中,黃金榮已表明不會出頭為日本人做事,杜月笙去了香港,這正是他獨霸上海灘的好機會。
11月上旬,上海淪陷。日軍上海派遣軍司令官松井石根很快便與張嘯林達成了協議。之後,張嘯林布置門徒,脅迫各行各業與日本人「共存共榮」,大肆鎮壓抗日救亡活動,捕殺愛國志士。又以「新亞和平促進會」會長的名義,派人去外地為日軍收購糧食、棉花、煤炭、葯品,強行壓價甚至武裝劫奪。還趁機招兵買馬,廣收門徒。張嘯林的投敵活動,引起了國民黨的極大不安。除掉張嘯林,已是當務之急。
蔣介石指示軍統局長戴笠對張嘯林予以制裁。戴笠向潛伏在滬上的軍統上海區區長陳恭澍發出了針對張嘯林的鋤奸令。他們還制定了鋤奸計劃和建立了行動組。行動組長陳默接到任務後,策劃了兩次暗殺行動,但均未成功,於是開始設法策反林懷部。林懷部是在張嘯林的司機阿四的介紹下進的張宅,起初只當了個門衛。張嘯林遭到幾次暗殺後,就希望能找到幾個身手和槍法都超群的保鏢。在阿四的幫助下,林懷部連發三槍,槍槍從紅心穿過。就這樣,他取得了張嘯林的信任,被聘為保鏢。陳默以5萬塊銀元和除漢奸的民族大義,爭取到林懷部作內線,聽候指令執行任務。
1940年8月上旬,陳恭澍與陳默約見林懷部,讓他在近日內下手,得手後軍統總部設法疏通,並會將他安排為法租界巡捕房捕辦。
結局
1940年8月14日有客來訪張嘯林,林懷部決定待張嘯林送客下樓時動手。但不一會引客的管家下來去翠芳樓叫局了。叫局,就是去妓院請妓女出堂,前來侍酒陪賭,賭局飯局交替能到深夜。如果這樣就無法下手。林懷部見阿四在院中擦車,便湊過去說:「有些私事,請師傅去樓上向張先生講一聲,准我5天假。」阿四搖搖頭說:「張先生有規矩,會客時不許下人打擾,你又不是不知道。」
林懷部於是刺激他:「你平時常說張先生如何如何地看得起你,看來和我沒什麼兩樣,吹牛。」阿四火了,兩人吵了起來。「吵什麼?」樓上的張嘯林聽到聲音,忍不住跨到窗前厲聲喝問。
張嘯林怒罵林懷部:「你這龜孫子,吃飽了不幹事還吵架,老子多叫一個東洋兵來,用不著你了!」林懷部也毫不示弱地還嘴,張嘯林於是探身窗外怒吼:「阿四,把這龜孫子的槍卸下來,讓他滾蛋!」「用不著趕,老子自己走!」林懷部伸手去腰間拔槍。大家都以為林懷部真要交槍走人,不料他對著張嘯林一甩手,子彈正中張嘯林面門,張當場斃命。
林懷部為了確認張嘯林的死活,提著槍沖上樓,發現客人正在打電話給法租界巡捕房報警,於是槍殺了他。林懷部確信張嘯林已死後,飛步下樓,准備逃離張宅。剛到樓梯口,被張的保鏢攔腰抱住,另幾個保鏢跟著圍了上來。這時法租界巡捕趕到,林懷部把槍一丟:「大丈夫一人做事一人當。」從容就擒。
法租界判處林懷部15年徒刑。抗戰勝利後林懷部被釋放。
網上摘的
Ⅱ 上海大學的知名校友
政治界
楊尚昆:原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中央軍委第一副主席,1926年入上海大學社會學系學習。
博古: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之一,1925年入上海大學社會學系學習。
王稼祥: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之一,1925年進入上海大學附中部學習並擔任學生會主席。
許繼慎:革命烈士,中國紅軍早期傑出高級指揮員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36位軍事家之一,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何秉彝:革命烈士,五卅時間主要活動者,1924年進入上海大學社會學系,積極參加中共領導的革命活動。同年12月被選為上海大學學生會執行委員。不久,任上海學生聯合會秘書,共青團上海地委組織主任。同年底,協助劉華開展上海工人運動。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5月30日,參加「五卅」示威遊行,遭帝國主義巡捕鎮壓,中彈犧牲。時年23歲。
李碩勛:革命烈士,南昌起義領導人之一,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張治中:著名抗日將領,愛國主義人士,曾入上海大學社會學系學習。
陳賡:中國人民解放軍36位軍事家之一,新中國開國大將,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首任院長,曾作為旁聽生入上海大學學習。
張琴秋:紅軍唯一的女將領,中國共產黨最早的女黨員之一,1924年考入上海大學社會學系。
梁披雲:全國政協第六、第七、第八屆委員,著名教育家和書法家,1927年畢業於上海大學中國文學系。
徐匡迪:歷任上海工業大學冶金工程系主任、常務副校長,上海市高教局局長,上海市計委主任,上海市市委副書記、市長,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黨組書記兼院長等職。現中國工程院名譽院長,上海大學校董會主席、終生教授,博士生導師。
費孝通:著名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民族學家和社會活動家,中國民主同盟的卓越領導人,第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第七、八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原上海大學上海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夏征農:原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共上海市原市委書記,上海大學顧問。
王力平:原中共上海市委副書記,市政協主席,上海工大計算機工程系校友。
王林鶴:上海市總工會主席、市經委副總工程師、市發明協會副會長,全國勞動模範,中共第十一屆中央委員、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1965年畢業於上海科大電機系。
周慕堯:原上海市副市長,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1965年畢業於上海科大理化系核物理專業。
尹弘:上海市委常委,上海市人民政府秘書長,1985年畢業於上海工業大學冶金工程系。
薛潮: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1997年畢業於上海大學管理工程系。
鍾燕群:上海市總工會主席、黨組書記,1997年畢業於上海大學管理工程系。
景瑩:曾任上海市外經貿委副秘書長、南匯區副區長、普陀區副區長;現任上海市旅遊局副局長,1983年畢業於上海外國語學院分院(現上海大學外國語學院)。
科學界
楊雄里:中國科學院院士,原上海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1963年畢業於上海科技大學生物系。
林國強:中國科學院院士,1964年畢業於上海科技大學化學系。
孫晉良: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科協副主席、全國勞模,1968年畢業於上海科大化學系有機化學專業。
陳騊聲:工業微生物學家,是中國近代工業微生物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創立了上海科大生物工程系,任系主任。
鄒元爔: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委員。1958年創辦上海科大冶金系,兼任校務委員會委員、系主任、教授。
嚴東生:中國無機材料研究領域的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紐約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國際陶瓷科學院院士。原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副院長,上海科大副校長、名譽校長,現上海大學名譽校長。
黃宏嘉:國際著名微波與光纖專家,我國微波光纖領域的重要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原上海科大副校長、名譽校長、教授、校學術委員會主任,現上海大學博士生導師、名譽校長。
郭本瑜:著名計算數學家,1965年畢業於上海科大數學系,原上海科大常務副校長、校長。
鮑家善:著名低溫物理學專家。原上海科大物理系教授,名譽系主任,校學術委員會主任。
郭禮和:著名分子生物學家,1964年畢業於上海科大生物物理化學系。
胡金豪:上海天文台黨委副書記副台長。1975年上海科大無機材料專業畢業
謝宇:美國藝術科學院院士和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1982年畢業於上海工大冶金工程系
干勇:中國工程院院士、副院長,中國鋼研科技集團公司董事長,1982年於上海工大獲碩士學位。
李芸: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
黃黔;歷任上海工業大學教授、校長助理、副校長,上海大學教授、副校長,國家科委科技司副司長,教育部科技司司長,國務院研究室社會發展研究司司長,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專家委員會秘書長等職;是上海工大培養出的第一位博士生,導師為錢偉長院士。
吳傑:中國計算機學會海外傑出貢獻獎獲得者,美國天普大學計算機與信息科學系系主任,畢業於上海科大。
胡傳平: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公安部第三研究所所長,畢業於上大機械繫。
教育界
匡亞明:著名教育家、馬克思主義理論家、社會活動家,原南京大學黨委書記兼校長、名譽校長,1926年考入上海大學就讀。
王生洪:著名教育家、科學家,曾任上海科大常務副校長、上海市委統戰部長、原上海大學常務副校長、上海市政協副主席、復旦大學校長等職,1965年畢業於上海科大工程力學系 。
曹家麟: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上海電力學院校長。
騰建勇: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黨委書記。
楊德廣: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全國高等教育學研究會理事長、上海市高等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原上海大學校長、上海師范大學校長。
鄭令德:中共上海市教育衛生委員會書記和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主任,上海工大電機工程系校友。
周鴻剛: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上海師范大學黨委書記,上海大學知識產權學院管理工程專業碩士。
劉人懷:中國工程院院士,暨南大學校長。
許德良:歷任上海市總工會幹部學校副校長,上海市衛生學校校長,上海中醫學院副院長、顧問等職;中共早期黨員之一,曾長期擔任上海大學庶務員。
工商界
周忻:易居(中國)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總裁,1990年畢業於上海工大機械工程系。
周文波: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科技獎勵評審專家,上海城建集團副總裁兼總工程師,上海大學、同濟大學兼職教授。上海大學力學系博士,導師為錢偉長院士。
張林檢:上海市企業聯合會會長,上海儀電控股(集團)董事長。
馬新生:百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上海大學研究生學歷。
倪建達:上海城開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上實城市開發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上海市青年企業家協會會長,1992年畢業於上大經濟管理專業。
劉培森:上海英達國際人才有限公司總經理,上海工大1980屆機械專業。
胡逢康:曾任飛利浦照明電子全球研發中心總經理、飛利浦照明亞太區CTO(首席技術官);現任「縱領電子(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上海科大電子系77屆。
楊士寧: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首席營運官,上海科大電子系77屆。
唐豪:上海市工商聯合會,上海市商會副主席,上海市政府決策咨詢專家,上海大學副校長。
王喆:寶鋼集團資深高級技術專家。
李世平:寶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紀委書記。
解建平:寶山工業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戴克明:中國戴迪國際健康產業集團董事長。
朱皓:上海慧鳴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副總裁。
何志明:新航星集團董事長。
彭宏陵:香港宏馬(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董泰康:科威特華僑華人協會主席。
吳俊:昆明俊業鑫化工原料有限公司董事長。
丁紅陽:上海飛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顧春林:上海德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施建祥:上海快鹿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1987年畢業於上海工大。
俞勇:上海市外高橋保稅區新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93屆校友。
廖建偉:上海興安得力軟體有限公司總經理,90屆校友。
郭瑋:新致軟體公司董事長。
張維華:上海電信黨委書記。
吳錫龍:上海電信總經理。
王文海:寶信軟體公司董事長。
龔少暉:35互聯(中國頻道)CEO,1988年畢業於計算機學院。
錢文明:上海博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95屆自動化專業博士。
龔其恩:美國鵬博控股集團公司董事長,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及中國對外貿易理事會副理事長,1985年畢業於上海工大機械製造專業。
江燕:上海市建築科學研究院(集團)科技開發部經理、研發中心主任,上海科大高分子系87屆。
蔡國鈞:全國勞動模範、上海亞太計算機信息系統有限公司總裁,上海工大計算機系77屆。
林野:國家電網華東公司總經理,77屆校友。
王國平:中國微影視第一人,全球旅遊視頻網總裁,上大文學院85屆。
余谷:美國德勤會計師事務所總監,上大國際商學院84屆。
人文界
孔另境:著名出版家、作家,曾參加過北伐革命,1925年畢業於上海大學中國文學系。
丁鈴:著名作家、社會活動家,1927年畢業於上海大學中國文學系。
施蟄存:著名文學家、翻譯家、教育家、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1923年考入上海大學中國文學系。
陽翰笙;著名編劇、戲劇家、作家,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之一,1924年秋考入上海大學社會學系。
龔方震:原上海社科院宗教研究所宗教學研究室主任,中外關系史學會常務理事,畢業於上大法學院。
劉達臨:上海大學社會系教授,亞洲性學聯合會主席,中華性文化博物館館長。
葛紅兵:著名作家,中國當代有代表性的文藝評論家。
戴望舒:現代著名詩人,1923年考入上海大學中國文學系。
和晶: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1998年在上海大學中國電影史專業研究生畢業。
白賓: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畢業於上海科大精密機械專業。
高韻斐:上海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社長,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新聞學會副會長。
郭敬明:著名青年作家,2002年進入上大影視藝術工程專業,後轉為影視藝術技術專業。
許傑: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館長,畢業於上大中文系,是第一位擔任美國重要藝術博物館的華裔館長。
政法界
翟建:上海市首屆東方大律師。
鮑培倫:上海市首屆東方大律師。
江憲:上海市首屆東方大律師。
陶鑫良:全國著名知識產權律師,上海大學知識產權學院院長。
鍾人鑒:著名銀行金融業務律師,上海虹橋正瀚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
宋學東:上海市青浦區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畢業於上大法學院。
藝術界
黃葆戉:近現代著名書法家、篆刻家,上海大學美術科書畫教授及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國畫系主任。
陳逸飛:著名油畫家,文化實業家,導演。1965年畢業於上海市美術專科學校(現上海大學美術學院)。
謝晉:著名導演,中國文聯副主席,上海大學影視藝術與技術學院首任院長。
邱瑞敏:中國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
霍尊:上海天韻文化簽約歌手,東方衛視真人秀節目《聲動亞洲》亞洲賽區三強。中央電視台綜藝頻道真人秀節目《中國好歌曲》第一季冠軍。
滕俊傑:國家一級導演,上海廣播電視台、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1999年進入上海大學影視學院研究生班學習。
Ⅲ 上海大學法學院的學校領導
單位 院長/主任 書記 副院長/副主任 副書記 復旦大學分校
政治系、政法系 王文升(1978-1982) 崔玉華(1978-1982) 徐逸仁(1978-1982) 復旦大學分校
法律系 徐逸仁(1982-1985) 陳有生(1982-1984,代) 陳漢生(1982-1985) 石峰(1982-1985) 鄒瑞安(1984-1985,代) 邱國梁(1982-1985) 上海大學文學院
法律系 徐逸仁(1985-1986) 鄒瑞安(1985-1986,代) 陳漢生(1985-1990) 石峰(1985-1986) 庄金鋒(1987-1990) 虎世和(1987-1990) 陳大鋼(1985-1986) 鄭仲炎(1986-1990) 徐逸仁(1990-1993) 陳漢生(1990-1993) 邱國梁(1987-1990) 葛建華(1990-1993) 倪才龍(1990-1993) 翟建(1990-1993) 鄭仲炎(1990-1993) 上海大學文學院
涉外經濟法系 陳漢生(1993-1997) 石峰(1993-1998) 倪才龍(1993-1996) 李秀蓉(1993-1997) 陳劍平(1997-1998) 鄭仲炎(1993-1994) 包遠寒(1997-1998) 徐靜琳(1993-1998) 陸建承(1996-1998) 包遠寒(1996-1998) 上海大學
知識產權學院 方明倫(1994-2002) 程璞(1994-2002) 許瀛濤(1994-2002) 石峰(1998-2005) 陶鑫良(1994-2002,常務副院長) 張力央(2002-2005) 程璞(1994-2002) 周雅薇(1998-2002) 陶鑫良(2002-2005) 陳劍平(1998-2003) 王沁(2002-2005) 單曉光(2000-2003) 姚鍔(2003-2005) 上海大學
法學院 王衛國(2005-2006) 張力央(2005-2008) 祿正平(2005-2006,執行副院長) 王沁(2005-2011) 趙萬一(2006-2008) 胡建國(2008-2014) 陶鑫良(2005-2009) 劉勁松(2006-2008) 沈四寶(2008-至今) 吳仲鋼(2014-至今) 姚鍔(2005-2011) 傅新華(2011-至今) 李清偉(2011-2014,執行院長) 張秀全(2008-2014) 劉俊敏(2011-至今) 李鳳章(2014-至今,主持工作) 許春明(2014-至今) (以上信息來自上大法學院 )
Ⅳ 有沒有上海知名人物簡介解放後的
老一輩的魯迅、巴金、茅盾、張愛玲等人,中生代的葉辛、陳村、馬原以及孫甘露和王安憶等人,還有一大批的「80後」新銳作家,如韓寒、郭敬明、小飯等人。
比較著名的滑稽演員有王無能,江笑笑,劉春山,嚴順開,周柏春,姚慕雙,楊華生和王汝剛等。
知名的歌星和影星,周璇,阮玲玉,趙丹等。毛澤東的第三任妻子江青也曾經在上海做過演員,名為藍蘋。
文學界:陳望道、李伯元、曾樸、陳獨秀、魯迅、瞿秋白、儲安平、茅盾、巴金、關露、丁玲、張愛玲、史量才、王元化、王造時、蘆芒、吳強、王安憶、葉辛、陸星兒、葉永烈、程乃珊、余秋雨、陳伯吹、施蟄存、趙超構、陸谷孫、曹禺、胡適、蔡元培、柔石、鄒韜奮、陶行知、黃炎培、郭沫若、卞之琳、周子亞、宗白華、吳晗、季羨林、柳無忌、馬寅初、梁實秋、馮友蘭、傅雷、費孝通、朱自清、錢鍾書、葉聖陶等。
書法美術界:任伯年、吳昌碩、劉海粟、張大千、林風眠、朱屺瞻、楊可揚、謝稚柳、張樂平、胡一川、程十發、龐薰琹、朱宣咸、鄭野夫、陳鐵耕、陳煙橋、沃渣、馬達、力群、江豐、黃新波、李樺、王琦、余白墅、王麥稈、黃永玉、邵克萍、汪刃鋒、陳逸飛、陳丹青、趙延年、沃渣、荒煙、沈柔堅、沈鴻根、沈尹默、陸儼少、朱明(朱哲)、黃丕謨、施大畏等。
戲劇界:汪笑儂、梅蘭芳、周信芳、尚長榮、蔡正仁、岳美緹、梁谷音、李炳淑、評彈三傑、馬莉莉、焦晃、王汝剛、茅善玉、袁雪芬、傅全香、安娥等。
影視界:阮玲玉 ﹑王家衛、趙丹、謝晉、孫道臨、陳沖、寧靜、潘虹、張瑞芳、秦怡、奚美娟、藍蘋(江青)、於伶、白楊、黃佐臨、周璇、唐嫣、胡歌等。
舞蹈界:黃豆豆、舒巧、辛麗麗、周潔等。
音樂界:蕭友梅、聶耳、田漢、賀綠汀、周小燕、朱踐耳、陳傳熙、陳燮陽、廖昌永等。
軍政界:蔡廷鍇、蔣光鼐、謝晉元、八百壯士等。
實業界:榮宗敬、榮德生等。
科技界:錢偉長、錢學森、徐匡迪等。
教育界:盛宣懷、馬相伯、謝希德(女)、楊福家、王生洪、楊玉良等。
宗教界:趙朴初大居士、明暘法師、真禪法師等。
Ⅳ 上海陳氏家族企業集團
公司名稱:上海陳氏集團
簡介:是一家綜合性的網路應用服務商,提供從域名注冊、網站託管、網站策劃、網站設計到網站推廣等一系列服務,是企業網路形象策劃、設計及傳播的得力助手;同時各大知名的網路門戶和媒體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使我們在幫助企業做網路應用及網路推廣方面做得更出色、更有成效
聯 系 人 陳弘楠
聯系電話 2132034578/2132034578
聯系傳真 2132084560
電子郵件 [email protected]
公司地址 上海市三江路88號
郵政編碼 20000
所屬行業 其他化工產品
http://www.blogcn.com/u/26/82/familychina/index.html
Ⅵ 求上海大學 傑出校友、、、、、(包括早期的上大)
上海大學 傑出校友徐匡迪:原上海市高教局局長,上海市市委副書記,市長,現任中國工程院黨組書記,院長
鮑家善:低溫物理學專家。原上海科技大學物理系教授,名譽系主任,校學術委員會主任
周慕堯:原上海市副市長,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1965年畢業於上海科技大學理化系核物理專業
王生洪:現任復旦大學校長,1965年畢業於上海科技大學工程力學系精密機械專業
楊雄里:中國科學院院士,1963年畢業於上海科技大學生物系
林國強:中國科學院院士,1964年畢業於上海科技大學化學系
孫晉良:中國工程院院士,1968年畢業於上海科技大學化學系有機化學專業
劉人懷:中國工程院院士,暨南大學校長。1986年2月至1991年11月任上海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副校長兼經濟管理學院首任院長和預測咨詢研究所所長等職。
謝宇:美國藝術科學院院士和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1982年畢業於上海工業大學冶金工程學系
干勇: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鋼鐵研究總院院長,1982年於上海工業大學獲碩士學位,1987年於鋼鐵研究總院獲博士學位
陳逸飛:中國著名導演、畫家;1965年畢業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
施大畏:上海中國畫院執行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1986年畢業於上海大學美術學院中國畫系。
韓碩:上海中國畫院畫師、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畢業於上海大學美術學院中國畫系。
龔方震:曾任上海社科院宗教研究所宗教學研究室主任,中外關系史學會常務理事。1946年畢業於上海大學法學院
胡金豪:上海天文台黨委副書記副台長。1975年上海科技大學無機材料專業畢業
劉達臨:上海大學社會系教授,亞洲性學聯合會主席,中華性文化博物館館長
葛紅兵:中國當代有代表性的新生代學者、作家。
和晶: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1998年在上海大學、北京電影學院電影研究中心聯合辦學的中國電影史專業研究生畢業 。
郭敬明(2002級):學生作家,著名作品《幻城》等
歡迎採納 祝你幸福
Ⅶ 上海灘的四大家族是哪四個
上海灘沒有四大家族一說。要說民國四大家族,蔣宋孔陳:蔣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陳立夫。上海灘有很多大家族,但是和這四大家族的聲望地位都沒法比。
上海灘最出名的是四大亨:黃金榮,杜月笙,張嘯林,王亞樵。
黃金榮、杜月笙、張嘯林,聽到這三個人的名字你能想到些什麼,也許很多人在初中歷史課本上看到過黃金榮和杜月笙的名字。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發動了震驚國內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變,而帶頭攻擊當時上海黨政機關的正是黃金榮與杜月笙。
三人之中,杜月笙在為人處事上面比起另外兩人都略勝一籌,有人便指出杜月笙應該是當時上海灘的老大,但是,如此一說,在上海灘同樣有著重要影響力的王亞樵又算老幾呢?
黃金榮、杜月笙和張嘯林屬於上海的青幫,而王亞樵屬於斧頭幫,這個斧頭幫控制著當時的會員達到10餘萬的「上海勞工總會」,幫主王亞樵的實力自然不容小覷;同在上海灘混,總會明裡暗裡產生不少磕磕碰碰。
首先來看看黃金榮與王亞樵的關系。
早在1925年,王亞樵在上海加入了國民黨,再一次會議上,他與時任上海警備司令的楊虎意見相左,並且發生沖突,王亞樵就准備動手揍楊虎,卻因為自己身材不如楊虎魁梧,於是便站在板凳上狠狠地扇了楊虎兩個大耳光,而這位楊司令也知道王亞樵不好惹,竟然沒有還手,當眾很丟面子。
黃金榮知道這件事之後,對自己的手下說:「以後見到斧頭幫那些人,離遠點,他們都是不要命的,不好惹。」可見,黃金榮還是十分清楚王亞樵實力的。
而相比黃金榮,杜月笙和張嘯林可不跟他一樣,而是正對面的跟王亞樵交鋒。
他們三個人的較量還是因為一條船的緣故,而這條船屬於當時的上海招商輪船局。早在1928年,一部分國民黨人因反對蔣介石獨斷專權,在上海成立了秘密組織,上海的領導人為王樂平,那時王亞樵和趙鐵橋都是這個組織的成員,誰知沒過多久,這個趙鐵橋投靠蔣介石,出賣了王樂平,致使王樂平被特務暗殺,趙鐵橋也因此得以升任上海招商局局長,此後,王亞樵就認定了趙鐵橋是個叛徒,決心要除掉他。
說來也巧,輪船局原先的董事長李國傑曾經大權獨攬,而在趙鐵橋來了之後,自己就被架空,心有不甘的李國傑便找到了王亞樵准備除掉趙鐵橋,奪回自己的權勢,而兩人正好一拍即合。
雖然王亞樵的確准備除掉趙鐵橋,但是他了解李國傑是個品行極差,愛財如命的主,於是准備借機敲詐他一番,向他索要兩萬塊大洋,李國傑首先支付了一萬塊大洋給他,並承諾剩下的一萬塊大洋等自己重新執掌輪船局之後用「江安號」輪船做為酬謝;王亞樵也同意了這個辦法。不久後,趙鐵橋就被槍殺,在兩年後的1932年,李國傑才在王亞樵的幫助下坐上了輪船局局長的寶座;然而就在此時,王亞樵發現曾經被許諾的「江安號」已經被李國傑許給了張嘯林,發現自己上了當。
結果本來被自己派去收船的手下不僅船沒收到,還被杜月笙的徒弟,張嘯林的侄子張延齡暴打了一頓。杜月笙得知此事後,為了避免與王亞樵結仇,便從中斡旋,想把跟「江安號」差不多的「江華號」交給王亞樵,誰知王亞樵這邊根本不買賬,於是兩派人員結下仇怨。
之後,王亞樵派人在張嘯林的屋子後炸出一個大洞以示警告,在沒有奏效之後便派人強行收船,杜月笙和張嘯林知道後,也十分慌張,趕緊見面商討對策,起初,張嘯林打算使用緩兵之計,先跟王亞樵言和,之後在找機會除掉王亞樵,但被杜月笙制止,最後在杜月笙的說服下,才極不情願的願意交出「江安號」給王亞樵。
而後,通過杜月笙的極力斡旋,雙方才最終息事寧人,沒有造成更大的幫派火並事件。
不管如何,在那時的上海灘,不論是青幫的黃金榮、杜月笙、張嘯林,還是斧頭幫的王亞樵,都是在上海赫赫有名的人物,短時期內誰也不能完全控制並消滅對方,那個老大的位置也許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答案。
Ⅷ 上海有那些大畫家
19世紀中葉以後,畫壇名家雲集滬濱,各施所能,逐漸形成"海上畫派"。當時寓居上海的的名畫家有虛谷、任熊、任薰、任伯年、胡公壽、高邕之、顧鶴慶、吳昌碩、倪墨畊、蒲華、錢慧安等人,他們大都平民出生,以賣畫為業,創作題材豐富,畫面清醒通俗,深受工商人士和平民階層的歡迎。其遺風流波,影響至今。
上海現當代最有名的:吳湖帆、馮超然、鄭昶、賀天健、鄭慕康、張大千、陸儼少、錢行健。
當代:劉開渠 賴少其、豐子愷 、王個簃 沈柔堅 吳湖帆 張樂平 林風眠 賀天健 顏文梁 陳煙橋 劉海粟 唐雲雲 關雲良 謝稚柳 呂雲蒙 朱屺瞻 萬籟鳴 伍蠡甫、應野平 周碧初 蔡振華 特 偉 金梅生 趙宏本 李天祥 楊可揚 張樂平 賀友直 唐 雲 徐昌酩 程十發 方增先 王劼音 盧輔聖 劉旦宅 朱國榮 張雷平 汪大偉 邱瑞敏 鄭辛遙 施大畏 徐昌酩 朱國榮 陳 琪
Ⅸ 上海提籃橋監獄關過哪些大人物
(上圖:汪精衛與陳璧君)
解放後:
解放以來,提籃橋監獄收押、改造、教育了大批罪犯,其中包括大漢囘奸汪精衛的妻子陳璧君(1949年7月從蘇州監獄移押此獄,1959年6月17日病亡獄中),汪偽政囘府的政要高官汪曼雲(汪偽清鄉委員會副委員長)、羅君強(汪偽司法行政部部囘長)、陳春圃(汪偽廣東省省長)、吳頌皋(汪偽司法行政部部囘長)、周隆庠(汪偽行政院副院長)、王蔭泰(華北政務委員會委員長)、江亢虎(汪偽考試院院長)、顧寶衡(汪偽糧食部部囘長)、夏奇峰(汪偽審計部部囘長)、陳濟成(汪偽駐偽滿洲國大使)、鄒泉蓀(偽華北政務委員會委員)、潘毓桂(天津市市長)、汪時璟(汪偽中國聯合準備銀行總裁)、倪道烺(汪偽安徽省省長)、張資平(作家)以及江青反革命集團骨幹成員徐景賢、王秀珍、陳阿大等。通過改造教育,大多數罪犯能夠認罪伏法,改正惡習。許多人刑滿釋放後成為守法的自食其力的公民。
1968-1973年受迫囘害的著名電影演員趙丹,也被非法關進上海提籃橋監獄五年多。
2006年上海首富周囘正囘毅因操縱證券交易價格被捕,自2006年8月22日起關押在提籃橋監獄,坐牢期間周囘正囘毅給提籃橋每個牢房裡裝了空調。
2008年闖入上海閘囘北公囘安局,殺死6名警囘察的北京青年楊囘佳,在2008年11月26日被執行死刑。執行死刑之前,也被關押在提籃橋。
部分敏感詞用「囘」間隔,省略掉「囘」即可
相關資料與圖片均來自於網路:通過網路搜索
相關參考來源如下:
http://ke..com/view/756726.htm?fromId=1125323
http://www.shtong.gov.cn/node2/node70393/node70403/node72472/node72476/userobject1ai80856.html
Ⅹ 陳德民的上海交通大學教授
翻譯出版文學類、社會科學類、經濟管理科學類等譯著20餘種近500萬字,編著英語教材數種200萬字,發表有關英漢、漢英翻譯實踐與理論探討的論文數篇。曾獲全國圖書金鑰匙獎、華東地區大學出版社優秀教材學術專著獎、上海市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上海交通大學優秀教學成果獎數次。教學和主要研究方向為語義學、英語語體學、翻譯理論與實踐、英漢語言對比研究、英語語言測試等。主要譯著和教材有傳播理論、組織中的傳播和權力:話語、意識形態和統治、全彩本世界文明通史(卷四)(卷五)、彩圖科幻網路、人生發展心理學、愛的超越、走向幸福、培育男孩、學界泰斗、全球企業設計、企業資源規劃、可口可樂秘方、英語高級口譯閱讀教程、英語高級口譯資格證書實考試卷匯編、成人高等教育英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