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米IPO為何選擇下限定價
中國智能手機製造商小米在香港的IPO發行價最終定在17港元/股,這是小米此前給出的17至22港元招股價區間的下限。此外,據香港媒體報道稱,小米IPO公開發售方面,共接獲約11萬人認購,超額認購倍數逾8倍,凍結資金約230億港元。
6月25日,在香港舉行的小米全球發售發布會上,雷軍說,自己不是很糾結小米到底是硬體公司還是互聯網公司,小米是全球罕見的既能做硬體,也能做電商,也能做互聯網的全能型企業。所以他認為,小米是一個新物種,在未來,小米具備巨大的成長空間。在香港路演時,雷軍還笑稱小米的估值應該是「騰訊乘蘋果」。
就目前539億-697億美元的估值,市場依然覺得貴。
Ⅱ 快手以每股115元港元招股,集資是否有望超過京東
1月25日消息 據悉快手將在香港IPO中發行3.65億股股份,招股價區間為每股105-115港元,籌資額或超480億港元。據了解,快手的香港公開發售部分比例僅2.5%。該股將於周二起公開招股。快手的上市估值將介乎556億至609億美元(約4337億至4750億港元),綠鞋後估值最多可增至617億美元(約4813億港元)。 騰訊持股21.57%的快手科技也正尋求在香港上市,籌資約50億美元,計劃將於2月初掛牌,這將是Uber優步科技之後最大的互聯網IPO。
據香港信報報道,短視頻上市第一股快手即將啟動招股程序。該報道稱,快手將在香港IPO中發行3.65億股股份,招股價區間為每股105-115港元,籌集多達54億美元的資金,摺合港元超400億。此交易將躋身亞洲今年最大首次公開募股(IPO)之列。 另外,此前有消息報道稱,快手的香港公開發售部分比例僅2.5%,或將於1月26日本周二起正式公開招股。快手的上市估值將介乎556億至609億美元,約4337億至4750億港元,綠鞋後估值最多可增至617億美元,約4813億港元.....
Ⅲ 阿里巴巴那一年上市
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集團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股票代碼「BABA」,創始人和董事局主席專為馬雲屬。
阿里巴巴網路技術有限公司(簡稱:阿里巴巴集團)是以曾擔任英語教師的馬雲為首的18人於1999年在浙江杭州創立。
(3)招股價區間擴展閱讀:
阿里巴巴國際交易市場是阿里巴巴集團最先創立的業務,目前是領先的全球批發貿易平台。阿里巴巴國際交易市場上的買家來自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一般是從事進出口業務的貿易代理商、批發商、零售商、製造商及中小企業。阿里巴巴國際交易市場同時向其會員及其他中小企業,提供通關、退稅、貿易融資和物流等進出口供應鏈服務。
阿里巴巴已經形成了一個通過自有電商平台沉積以及UC、高德地圖、企業微博等埠導流,圍繞電商核心業務及支撐電商體系的金融業務,以及配套的本地生活服務、健康醫療等,囊括游戲、視頻、音樂等泛娛樂業務和智能終端業務的完整商業生態圈。
這一商業生態圈的核心是數據及流量共享,基礎是營銷服務及雲服務,有效數據的整合抓手是支付寶。
參考資料:網路-阿里巴巴
Ⅳ 關於新華人壽IPO申購價:周三A股申購價不是28元嗎今天怎麼又說定價23.25元了
據外電12月8日報道,新華人壽(601336.SH;01336.HK)A+H股同步上市,其IPO發行價定於H股為每股28.5港元,A股為每股23.25元,最多融資19億美元。
新華人壽將在香港發行3.584億股H股,報道引述兩名接近IPO的消息人士透露,其每股定價28.5港元,為招股價區間的下限。原先H股招股區間為28.2港元至34.33港元。
主力資金流入個股(12/09) 某些股割肉出逃肯定後悔 突發暴漲很可能不期而至 股民福音:套牢股票有救了! 同時,新華人壽的每股A股定價定於23.25元,亦是接近招股區間的下限。原先其A股的招股價區間為23至28元。
按照上市計劃安排,新華人壽將在今日定價,預計會在12月15日掛牌。
Ⅳ 如果股票被超額認購,招股價會不會隨需求而變化
一般新股發行都有一個詢價區間,如果是超額認購,那就會以詢價區間的上限發行,這其實也就是因應需求多而漲價嘛,反之則以下限發行,道理也一樣.
Ⅵ 招股價與發行價有什麼區別
一,招股價與發行價的區別:
招股價是不是新股發行價,公司經證券會批准後,向社會公眾發行股票,對所發行股票的數量,價格,形式,進行公告。
向投資者出售公開發行的股票、債券的價格。此價格多由承銷銀團和發行人根據市場情況協商定出。由於發行價是固定的,所以有時也稱為固定價。股票發行價就是指股票公開發行時的價格。
Ⅶ 9月港股打新收益如何都是怎麼打的
經歷8月的短暫沉寂後,港股新股市場在9月迎來新一輪熱潮。投資者打新熱情高漲,令港股熱門新股首發市盈率抬升。寶新金融首席經濟學家鄭磊表示,這主要與市場需求、二級市場走勢等因素相關,如果市場繼續保持火爆,熱門新股會得到較高定價,尤其是一些受投資者歡迎的二次上市的中概股,其估值水平可能繼續上升。
9月17日,3家公司同時在港啟動公開招股,其中包括二次上市的中通快遞和再鼎醫葯。同時,未盈利生物醫葯股嘉和生物等也將開啟招股。同日,內地最大的第三方虛擬商品和服務提供商福祿控股公布招股結果,公開發售獲得1258.51倍認購,超越農夫山泉成為今年超購倍數第四高的新股,將於9月18日上市。
福祿控股僅是近期港股新股市場火爆的一個縮影。此前,農夫山泉的公開招股獲得70.75萬份認購申請,較去年底阿里巴巴的認購申請數量大幅增長2.5倍。
未盈利生物醫葯股、中概股、知名消費股及新經濟股接連上市,是吸引資金流入港股新股市場的一大原因。9月下半月,港股還將迎來近10隻新股上市,包括二次上市的華住集團、中通快遞(30.660,-0.55%),以及房地產SaaS服務商明源雲、效果類自媒體營銷服務提供商樂享互動。
據悉,明源雲、樂享互動此次IPO吸引了多家知名機構擔任基石投資者。樂享互動基石投資者包括美國知名投資人Terren Peizer的家族基金辦公室Acuitas Group Holdings LLC、阿聯酋阿布扎比資本集團旗下的投資機構Capital Investment LLC、內地知名基金管理公司嘉實基金以及騰訊生態支付科技平台移卡。
明源雲的基石投資者同樣亮眼,包括高瓴資本、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中國國企調整結構基金、紅杉資本、貝萊德基金(10.200,0.00%)、富達基金。明源雲招股書顯示,6名基石投資者認購金額合計約2.76億美元。
基石投資者的加持無疑進一步提高公開招股的熱度。截至9月17日,樂享互動已結束招股,明源雲的招股期限僅剩9月18日最後半天。據市場消息,樂享互動公開發售獲得逾千倍認購,明源雲亦獲得近300倍認購。
港股新股火爆的背後是日漸顯著的打新效應。Choice數據顯示,截至9月14日,今年以來有89隻新股登陸港股市場,上市首日漲幅在30%以上的有23隻。
另據富途證券數據,同期,港股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漲幅為18%,較2019年高出10個百分點;港股投資者打新的年化收益回報率為193.97%,較2019年高出逾60個百分點。
隨著新股市場日趨火爆,港股新股的首發市盈率呈抬升趨勢,尤其是熱門新股。如農夫山泉首發市盈率約43倍,高於港股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明源雲的招股價區間為15至16.5港元,對應公司2019年業績的市盈率為114至125倍。
英皇證券(香港)有限公司研究總監陳錦興認為,港股新股上市初期多為「炒供求」,不太看業績。加上新股多有基石投資者背書,增強了想像空間,造成了新股持續帶來盈利及熱度不減的現象。接下來,螞蟻科技集團將展開A+H同步上市,勢必掀起更大的追捧熱潮,推升港股新股的估值。
Ⅷ 建行何時上市
已經上市了
呵呵
10.27
Ⅸ 美股的定價機制是
美股IPO定價呈現出高度市場化的狀態,需要平衡公司的融資需求與現有股東能接受的稀釋比例,當然還需預測公司整體的融資收入等指標,所以最終定價是有可能超過或者低於發行招股價區間。這些理念也是盈富財經學院的老師告訴我的,還是比較感謝他們講的這些,可以提高一些自己的水平。
Ⅹ 工行上市對股市有影響嗎
已經有影響了,,資金開始等待工行.
隨著工行網下申購時間的臨近,各路機構開始調整倉位進行資金「總動員」。受此因素拖累,前期滬深兩市一些熱門板塊明顯受到機構拋售,同時也讓大盤在1800點關口前顯得步履沉重。
工行日前在北京舉行兩場推介,為持續兩周的國內路演詢價畫上圓滿句號。國內眾多機構表示可以接受工行2.56至3.07港元(約2.6至3.12元人民幣)的招股價區間。從詢價過程中機構反饋的情況看,國內投資者對於工行講述的投資故事普遍表示認可,並認為按如此價格招股,未來上市後工行仍然具有一定的上漲空間,機構目前已經在做參與網下和網上申購的各項准備。
減持獲利品種籌資金
據業內人士介紹,機構投資者「動員」資金的方法,一般情況下除了通過國債回購之外,通過二級市場局部減持一些獲利品種也是一種最常見的選擇。從最近幾個交易日的情況看,一些機構重倉股在快速拉升之後,盤中的主動性拋盤已明顯加大。先前的房地產板塊、昨天的軍工板塊表現得尤其突出。昨天,洪都航空(行情,資訊)的跌停引發航天軍工板塊整體走弱,機構重倉的中國衛星(行情,資訊)、成發科技(行情,資訊)、航天長峰(行情,資訊)、航天動力(行情,資訊)、航天科技(行情,資訊)、北方天鳥(行情,資訊)等品種跌幅巨大,一些機構主動減倉的痕跡明顯。而此前的幾個交易日,機構重倉的一些地產股如金地集團(行情,資訊)、萬科A(行情,資訊)、招商地產(行情,資訊)、中糧地產(行情,資訊)、中華企業(行情,資訊)等品種,隨著機構減倉力度的加大,其股價持續下跌的壓力也在逐步加大。
比照中行發行前的一些機構重倉股表現,可以發現,在大型IPO壓力之下,機構順勢減掉一些獲利比較豐厚的品種是一種比較流行的做法。「這樣做的目的,既可以騰挪出一定的資金進行申購賺取無風險利潤,又可在新股上市後利用這些資金進行重新布局。」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的投資總監這樣表示。
目前資金面足以化解壓力
當然,機構調倉的步伐總讓一般投資者心驚肉跳,因此,部分一般投資者在發現盤面異常後,也會加入拋售的行列,從而給大盤上行造成負面影響。不過,天相投資的仇彥英認為,即便按照工行發行上限募集資金計算,對滬深股市資金面的影響主要還在於心理層面。據他測算,因為近期偏股型基金密集發行,9月份新基金發行規模不少於300億元;加上QFII額度增加,保險資金進入等,市場資金壓力有限。另外,有關專家也指出,目前滬深兩市的基金總規模超過4500億元,證券公司的自有資金在1000億元左右,QFII獲批的額度在600億元左右;再加上高達10多萬億元的我國居民儲蓄存款,因此目前資金面支持對化解工行上市壓力應該沒有太大的問題。
機構轉換投資理念
也有一些觀點認為,前期一些熱門股大幅回落,工行IPO只是一個誘因,更深層次的原因在於機構投資理念的變化。事實上,自9月下旬以來,一些核心藍籌股的走強已經預示著市場投資理念的變化,在此之前機構投資者的選股思路主要體現在「自上而下」理念上,無論是上半年熱炒的有色金屬還是此前房地產、航天軍工,都體現出機構投資者對上游產業的更多關注。而進入9月底10月初國際原油期貨價格跌破每桶60美元大關,國際大宗商品原材料價格下跌趨勢基本明朗,「自上而下」的投資理念也開始動搖。此外,融資融券、股指期貨等金融創新業務的即將開展又強化了機構投資者對於核心藍籌股籌碼的爭奪,退出一些原來熱炒的房地產、航天軍工等題材股並重新關注大盤藍籌股的投資機會,目前已經成為基金調整持倉的主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