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上海黃離生物

上海黃離生物

發布時間:2021-08-28 16:49:54

『壹』 日本人的生物學基因和哪一個國家的人最接近

日 本 人總體上是多個人種的混血. 日 本 人大和民族的Y染色體類型中, 其中O2--M95佔31.7%, O3--M122佔20.1%, O1--M119佔3.4%; D佔34.7%, D1佔4%; C1-M8佔8.5%; N佔1.6%. 阿伊努人的Y染色體類型中,C1-M8佔90%,D佔10% 其中C1,C3是棕色人種血統 D和D1是小矮黑人血統 N是芬蘭黃色人種血統 O2是東北亞黃種人血統 O1,O3是來自華夏的血統 亞歐大陸主要民族基因來源分析: 日韓明明是雜種民族,卻整天宣傳自己是純種 中 國 人明明是純血統,卻整天宣傳雜和論 中國漢族的所有基因幾乎都來自K-M9族 所有漢族人11000年前的祖先是相同的 K-M9族可以再劃分為N,O,P,Q,R 漢族人的基因幾乎都是O,加少量Q 漢民族的血緣一致性在世界大民族中首屈一指 尼格利陀人 也稱為東南亞小矮黑人,是40%的現代日 本 人的祖先 東南亞古老居民.名稱來源於西班牙文,意為小黑人.屬尼格羅-澳大利亞人種尼格利陀類型.身材矮小,男子平均身高1.50米,女子高1.42米;膚色褐黑,頭發略帶鬈曲. 二三千年前曾廣泛分布於東南亞各地.後受馬來人排擠和同化,現僅存留於馬來半島泰、馬邊境的密林深處,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和加里曼丹的沼澤地帶, 菲律賓的呂宋、內格羅斯、巴拉望和棉蘭老島的偏僻山區,以及印度的安達曼群島等地.包括塞芒人、庫布人、阿埃塔人和安達曼人等支系. 遺傳學人類基因Y染色體單倍體技術近年有了很大的發展,各方對此期待甚高,希望就此解讀人類進化、變遷與人種之謎.編者對此也滿懷期待,但是網上對這些研究數據的解讀卻是誤解甚多.最近網上有人發表了東鄰日本人的基因數據,Y染色體數據如下:日本人和族的Y染色體類型中,其中O2(東北亞黃種人)--M95佔31.7%,O3(華夏黃種人)--M122佔20.1%,O1(華夏黃種人)--M119佔3.4%;D(小黑種人)佔34.7%,D1(小黑種人)佔4%; C1(褐種人)-M8佔8.5%; N(北歐黃種人)佔1.6%. 阿伊努人的Y染色體類型中,C1(褐種人)--M8佔90%,D(小黑種人)佔10%. 網上的解讀大多是:小黑種人成分佔有41.7%,日本人是小黑種人;東北亞黃種人佔31.7%,日本人是東北亞黃種人;華夏黃種人佔23.5%,日本人是華夏黃種人;甚至還有說是動物基因,等等,不一而足. 這里有個對數據解讀的誤區,這些數據無疑是有根據的,即使有偏差也不會太大.但是數據的解讀方法與統計方法一致才不會出現繆誤.這組數據是在一定數量(如10000個)個體抽查的結果,正確的解讀如下:10000個日本和族人中,具有小黑種人成分的人佔有41.7%,具有東北亞黃種人成分的人佔31.7%,具有華夏黃種人成分的人佔23.5%,具有褐種人成分的人佔8.5%;具有北歐黃種人成分的人佔1.6%. 同樣解讀阿伊努人的Y染色體類型:10000個阿伊努人中,具有褐種人成分的人佔90%,具有小黑種人成分的人佔10%. 這樣的解讀結果只能是:日本和族是多個人種的混血民族;而由於褐種人本就是具有小黑種人的基因,所以阿伊努人基本是純正的褐種人. 而歷史的資料表明,日本人的主體是和族,另外有少數民族阿伊努族、琉球族,現今琉球族已基本被和族同化.和族亦稱「大和人」,是日本民族的主體,約占總人口的 98% 以上,屬蒙古人種東亞類型,其系統特徵是頭較短,黃皮膚,黑頭發,體毛和胡須較少,身材普遍較矮. 阿依努人舊稱「蝦夷」、「毛人」,屬於南亞褐色人種北遷類型,膚色黑、黃、白不等,體毛濃密,腿長腰闊,頭大顴高,擁有自己的語言阿依努語,而且還具有獨特的文學和獨特的音樂和舞蹈,信奉薩滿教,經常舉行「熊祭」、「鯨祭」等宗教儀式,自古以來一直以漁獵(主要是獵鹿、捕魚)、採集為生存手段.現在還約有 2 .5萬阿依努人集中生活在日本北海道. 古代琉球人與台灣高山族同屬南亞褐色人種,有自己的語言琉球語,有一種叫做「斯丘碼」的象形文字,結繩記事也是主要方式,以部落為單位群,14世紀時曾經建立了三個小國,1429 年由尚巴志統一為琉球王國,與中國結成朝貢冊封關系.17世紀初遭日本薩摩藩侵略並開始受其控制,1879年,琉球被正式納入日本版圖.琉球人先是接受中國文化,後又接受日本文化,現在已經基本被和族同化.琉球人目前約有 120萬人,絕大部分生活在日本沖繩縣(琉球群島). 關於日本民族的起源,或日本人的起源問題,學界至今仍聚訟不決. 其實,7萬年前,第四紀冰河時期,東亞已經屬於無人區,所有考古發現的猿人、智人均滅絕或者遷移到南方赤道附近. 3~4萬年前,氣候逐步回暖,海平面雖然有上升,但仍然還在現在海平面之下200m左右,象台灣島、海南島等就是大陸;而南亞的島嶼都比現在大很多,並且也與大陸相連或者很接近.已經進化了的新北京猿人(新型智人,以新北京猿人為代表)可以沿廣闊的海岸線逐步向北遷移,回到華北台地、東南沿海大陸架、日本列島等祖先南遷之前的居住地. 同時向東遷移的西亞白種人也進入了華北台地,這兩個差異較大的人種混血雜交的後代以山頂洞人為代表.氣候繼續回暖,又間雜急劇的氣溫下降,缺乏適應性的種群又逐步消失,而具有雜交優勢的種群「黃種的山頂洞人」得以存續.留在西亞和歐洲的白種人也只有一部分具有很強適應性的新種群白種高加索人才存續下來. 無獨有偶,另外一個種群也在這樣的惡劣環境下持續下來,那就是南亞和大洋島上的褐種人.而居於東非的黑種人和居於海島的小黑種人由於環境變化不大,種群得以繼續. 東亞沿海的人群在全新世海侵到來之前,基本居於現東南沿海大陸架,人種主要是「黃種的山頂洞人」,還有少量的褐種人. 1.1萬年前,氣溫急劇上升,冰川融化,全新世海侵到來,這就是世界各地傳說的「大洪水時期」.日本脫離大陸,成為島嶼.少量的「黃種的山頂洞人」和褐種人成為日本島的第一批居民. 此後,大陸不斷有黃種人遷移到島上,而南亞方面也不斷有褐種人通過海上遷移到東亞和日本島.日本具有多方面的人種基因就源於此. 西亞褐種人蘇美爾人的後代塞種人從陸路進入西亞再到北亞,後代繼續向東遷移,渡過日本海峽,進入日本薩摩地區,薩摩就是以塞姆人命名的,這部分人就是現在的阿伊努人的祖先,阿伊努人是目前最純正的褐種人族群之一. 直到3500年前的中國夏代,進入日本的種群、部族都是沒有什麼作為的.3500年前,一個具有高度文化的部族從海岱地區渡海進入日本島,這個部族叫做「羲和」部族.典籍記載如下:《山海經》記載:「大荒之中有山曰天台(高)山,海水入焉.東南海之外,泔水之間,有羲和之國,有女子曰羲和,帝俊之妻,生十日,方浴日於甘淵」. 《尚書·堯典》記載,「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歷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暘谷,寅賓出日,平秩東作,日中星鳥,以殷仲春,厥民析,鳥獸孳尾;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訛,敬致 ,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鳥獸希革;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餞納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虛,以殷仲秋,厥民夷,鳥獸毛毨;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厥民隩,鳥獸氄毛.帝曰:「咨汝羲暨和,稘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允厘百工,庶績咸熙」. 《書序》:「羲、和湎淫,廢時亂日,胤往征之.」 《史記·夏本紀》:「帝中(仲)康時,羲、和湎淫,廢時亂日.胤往征之.」 羲、和本是同族,合稱為「羲和」.和,讀音「娥」,也與「娥」通假.羲和是上古伏羲部落的後代,世代執掌天文歷法,相當於現在的氣象部部長.帝堯時期,羲和氏族分為四部,分別居住於東南西北四個方位觀察天象,特別是恆星和太陽的行走軌跡需要詳細記錄,這些資料對農耕社會很重要.羲和又被稱為「日神」. 羲和部族的老大羲仲氏族,居住在「嵎夷」旁邊一個叫暘谷的地方,是觀察日出和春分的專門職司.嵎夷是「九夷」之一,在海隅(今山東省海陽地區岠嵎山附近). 另外在《山海經·海內北經》記載:「蓋國在鉅燕南、倭北,倭屬燕;朝鮮在列陽東,海北山南;列陽屬燕」.「鉅燕」在渤海周邊,包括列陽、倭,列陽就是列姑射山之陽,在朝鮮的西面,列姑射山就是渤海口長島島鏈,蓋國(西周金文「王伐蓋侯,周公謀禽,祝禽又脹,祝王,易金百孚,禽用乍寶彝」)在海岱地區渤海南岸,倭國在蓋國南面,應該在海岱地區黃海北岸. 「倭」(音「窩」)與「和」(音「娥」)讀音相似,也都以「禾」為基本字根:「和」為「禾+口」,表示其職司;「倭」為「禾+女+人」表示其部族,所以這個「倭」就是羲和之國. 夏王仲康時期,王權實際掌握在後羿手裡,是一次篡權行為.羲和部族為世掌天地四時之官,觀象制歷,敬授民時,初為部落聯盟首領堯舜服務,繼而為夏服務.這次的事件就是天象觀察者羲和利用觀天象的職司,故意錯過了很重要的天文現象,沒有及時匯報,幻想篡權者後羿因此失敗,卻不想引來殺身、滅族大禍.後羿以夏王仲康名義派胤侯率領大軍長途征討羲和部族. 胤侯大軍從夏都曲阜出發,需要經歷至少15天才能到達羲和的總部倭國「暘谷」,羲和當然知道不能對抗,於是全部族一同坐船漂洋過海踏上了東瀛的土地,從此成為日本島居民. 羲和部族具有當時最先進的文化與技術,又是整族有目的的遷移,很快就在東瀛落地生根、開枝散葉了.但是,當時的夏代,還沒有熟練掌握金屬冶煉技術和文字這兩樣對後世發展至關重要的東西.所以,東瀛的發展此後也一直沒有新的進步. 羲和部族對東瀛最大的貢獻就是在東瀛傳播了日神的概念,他本是司日之官,號稱「日神」的後代,日本地區又是天然的日出之地,因此,日神被轉化為「天照大神」,日神崇拜的傳統就此確立.可以說,羲和的「倭」國和「日神」揭開了日本繩紋時代的序幕. 在羲和部族之後,大約3000年前進入東瀛的阿伊努人,雖然源於蘇美爾文化,但是他們這個部族在西亞、北亞已經飄盪了上千年,對羲和部族而言已經完全處於劣勢了.阿伊努人被壓縮在薩摩和鹿兒島地區,成為眾多遷入民族中小國的一個. 到公元前3世紀,大陸進入禮崩樂壞的戰國時代,大陸向日本的被動移民急劇增加.這些新移民,大都象當年羲和部族一樣具有技術和文化優勢,這些新的內容推動日本社會進入彌生時代. 典籍第一次記載東瀛情況是成書於東漢的《漢書·地理志》,記載說:「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為百餘國,以歲時來獻見雲.」 反映了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1世紀這一時期,在日本列島上小國林立,而「倭」已經成為日本的代表. 彌生時代後的古墳時代(公元3世紀~6世紀),大陸移民仍不斷進入口本,在漫長的歷史中,由來自東南亞的褐種人和來自東北亞的黃種人,不斷混血而形成了新的「混合民族」——倭族,即和族. 《後漢書·倭傳》特別提及「倭奴國」說:「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國奉貢朝賀,使人自稱大夫,倭國之極南界也.光武賜以印綬.」(漢光武帝於公元57年賜給倭奴國王的印章,在1784年舊歷2月於福岡縣志賀島被發現了.印章長寬約為2.3厘米,厚0.8厘米的金印,蛇形紐,陰文篆書「漢委奴國王」5個字).這個倭奴國應該也是羲和的子孫建立的小國家. 中國史籍《三國志·魏志·倭人傳》記載的邪馬台國就是一個比較大的王國了,女王卑彌呼曾多次遣使曹魏,並受到魏明帝的冊封,稱「親魏倭王」,邪馬台國也是羲和子孫無疑. 《晉書.武帝本紀》亦記載了武帝泰始二年(公元266年),女王卑彌呼最後一次遣使入貢的情況.此後,直到《宋書·倭國傳》記載宋高祖劉裕於永初二年(公元421年)賜大和國王贊.這中間有近一個半世紀,中國史籍對日本的狀況沒有新的記載.說明在這一個時期,大和國已經強勢興起並基本統一日本.大和國第一次使用「和」字取代漢語帶有貶義的「倭」,既表明其王族就是羲和的子孫,又有東瀛文明已經提高的意思. 中國史籍《宋書·倭國傳》記載,順帝開明二年(公元478年),大和國王武曾遣使上表,表文中提及其先祖統一日本的活動情況說:「自昔祖禰,躬欖甲胄,跋涉山川,不遑寧處.東證毛人五十五國,西服眾夷六十六國,渡下海北九十五國.」毛人是褐種人特有的體征,說明褐種人在日本曾經大量存在.此後,大和國統一日本,「天照大神」又被依照中國南北朝時期道教神袛「元始天尊」的模式加以改造,賦予了無所不能的神通,從而推動了日本「神道教」的產生.大和國王宣稱是「天照大神」的子孫,君權神授,走上了中國皇帝封建專制的道路. 7世紀初,推古女王和聖德太子多次派遣「遣隋使」和留學生到中國大陸.在與隋的交往中,開始稱國名為「日本」,稱國王為「天皇」,推古女王是實際上的第一代「天皇」—推古天皇,此前的「天皇」都是後人加上去的.日本人認真學習隋的政治制度,開始實行改革,尤其是在645年「大化改新」之後,日本更是頻繁地派遣「遣唐使」和留學生、留學僧到中國,全面地學習唐朝的各項制度,實行經濟、政治社會改革,並仿照唐的「律令」而稍加修改,制定了日本的「律令」,將各項改革和制度法典化,使日本快速成為文明程度比較高的國家. 羲和部族進入日本的時候,夏代的文字還不成熟,並且是由商族貴族所掌握.夏代的語言也與現代漢語有很大的差別,所以,在日本古代有語言而無文字.日本的語言應該出於羲和部族,現在已經無法研究了.公元八世紀中期,日本開始學慣用漢字楷書的偏旁部首造「片假名」標注外來詞,又用漢字草書的偏旁部首造「平假名」,用來注漢字音.這樣,「漢字」、「平假名」、「片假名」共同構成了日本文字. 由於日本文字產生於中國唐朝,所使用的漢字是唐代的文字,也已經與現代漢語有很大的不同.唐代文字由於「五胡亂華」,特別是讀音,已經與漢代文字有了變異.唐代以後,歷經五代、宋、元、明、清,胡族繼續南下,漢語讀音變異很大.但是,也由於中原戰爭頻發,不斷有移民向南遷移,形成「客家人」.客家人的語音保留了大量的唐代音節.所以,常常有人說,日本人是客家人遷移過去的,呵呵,一笑! 此後的日本歷史,史籍記載比較完善,不再贅述.

『貳』 什麼叫做生物類黃酮

維生素P(生物類黃酮)
維生素P並非單一的化合物,而是多種具有類似結構和活性物質的總稱。主要的維生素P類化合物包括黃酮、芸香素、橙皮素等,屬於水溶性維生素。
維生素P中的「P」是指permeability(意為通透性)。由於它最初是從檸檬中分離出來的,化學本質為黃素酮類,所以又稱為生物類黃酮。
維生素P的主要作用在於維持毛細血管壁的正常通透性,缺少它則通透性增強,所以它又叫通透性維生素。在自然界中,維生素P常常與維生素C共存,所以一般認為,壞血病是這兩種維生素共同缺乏的結果。實驗表明,維生素P能夠」節約」使用維生素C,並且抑制透明質酸酶。雖然目前還沒有發現單純缺乏維生素P的疾病,但是在臨床上,已經在運用維生素P防治某些因為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強而引起的疾病了。
生物類黃酮,可調節血脂,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清脂質,延長紅血球壽命並增強造血功能,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抑制HL-60白血病細胞生長和溶解癌細胞的作用;能夠有效清除體內的自由基(Free Reaical)及毒素,預防、減少疾病的發生;消炎、抗過敏、廣譜抗菌、抗病毒作用。松針提取物功能:
1. 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作用。
2. 抗血栓、保護心腦血管作用抗腫瘤、消炎抑菌作用。
3. 解除醇中毒、保肝護肝等多種功效。
4.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濕、強筋骨等功效。

『叄』 為什麼葉子會變黃,用生物知識解答

因為葉綠素的多少決定了樹葉的顏色,這也就是樹葉在四季里顏色不同的原因。秋天日照時間慢慢變短,氣溫也隨之下降,光照的減少使樹葉的光合作用減弱,因此樹葉在光合作用下,產生的葉綠素也非常少,而且養分將會通過樹枝輸送到樹乾和樹根中儲存,為越冬做准備。

因此樹葉中葉綠素的減少,便讓樹葉發黃,而樹葉產生的營養,通過樹枝輸送給樹根中,存儲起來以後,樹葉便逐漸枯萎,最後脫落。

(3)上海黃離生物擴展閱讀

科學實驗證明,植物葉片除了含有葉綠素、葉黃素、胡蘿卜素等色素外,還有一種叫花青素的特殊色素,它是一種「變色龍」,其中在酸性液中呈紅色。到了秋天,氣溫降低,光照減弱,對花青素的形成有利,而楓樹等紅葉樹種的葉片細胞液呈酸性,所以,整個葉片便呈現紅顏色。

『肆』 跪求:上海市高中生物教材全部知識點歸納 我有急用,就最近幾天。各位哥哥姐姐們幫幫忙。

1、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依次為: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
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統是細胞。
2、光學顯微鏡的操作步驟:對光→低倍物鏡觀察→移動視野中央(偏哪移哪)→
高倍物鏡觀察:①只能調節細准焦螺旋;②調節大光圈、凹面鏡
★3、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根本區別為:有無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
①原核細胞:無核膜,無染色體,如大腸桿菌等細菌、藍藻
②真核細胞:有核膜,有染色體,如酵母菌,各種動物
註:病毒無細胞結構,但有DNA或RNA
4、藍藻是原核生物,自養生物
5、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統一性體現在二者均有細胞膜和細胞質
6、細胞學說建立者是施萊登和施旺,細胞學說建立揭示了細胞的統一性和生物體結構的統一性。細胞學說建立過程,是一個在科學探究中開拓、繼承、修正和發展的過程,充滿耐人尋味的曲折。
7、組成細胞(生物界)和無機自然界的化學元素種類大體相同,含量不同。
★8、組成細胞的元素
①大量無素:C、H、O、N、P、S、K、Ca、Mg
②微量無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細胞乾重中,含量最多元素為C,鮮重中含最最多元素為O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鮮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為水,乾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為蛋白質。
★10、(1)還原糖(葡萄糖、果糖、麥芽糖)可與斐林試劑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澱;脂肪可蘇丹III染成橘黃色(或被蘇丹IV染成紅色);澱粉(多糖)遇碘變藍色;蛋白質與雙縮脲試劑產生紫色反應。
(2)還原糖鑒定材料不能選用甘蔗
(3)斐林試劑必須現配現用(與雙縮脲試劑不同,雙縮脲試劑先加A液,再加B液)
R
★11、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結構通式為NH2-C-COOH,各種氨基酸的區
H
別在於R基的不同。
★12、兩個氨基酸脫水縮合形成二肽,連接兩個氨基酸分子的化學鍵(-NH-CO-)叫肽鍵。
★13、脫水縮合中,脫去水分子數=形成的肽鍵數=氨基酸數-肽鏈條數
★14、蛋白質多樣性原因: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種類、數目、排列順序千變萬化,多肽鏈盤曲折疊方式千差萬別。
★15、每種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個氨基(-NH2)和一個羧基(-COOH),並且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接在同一個碳原子上,這個碳原子還連接一個氫原子和一個側鏈基因。
★16、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是核酸,它在生物體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合成中具有極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兩大類:一類是脫氧核糖核酸,簡稱DNA;一類是核糖核酸,簡稱RNA,核酸基本組成單位核苷酸。
17、蛋白質功能:
①結構蛋白,如肌肉、羽毛、頭發、蛛絲
②催化作用,如絕大多數酶
③運輸載體,如血紅蛋白
④傳遞信息,如胰島素
⑤免疫功能,如抗體
18、氨基酸結合方式是脫水縮合:一個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與另一個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連接,同時脫去一分子水,如圖:
H O H H H
NH2-C-C-OH + H-N-C-COOH H2O+NH2-C-C-N-C-COOH
R1 H R2 R1 O H R2
19、
DNA RNA
★全稱 脫氧核糖核酸 核糖核酸
★分布 細胞核、線粒體、葉綠體 細胞質
染色劑 甲基綠 吡羅紅
鏈數 雙鏈 單鏈
鹼基 ATCG AUCG
五碳糖 脫氧核糖 核糖
組成單位 脫氧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代表生物 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噬菌體 HIV、SARS病毒
★20、主要能源物質:糖類
細胞內良好儲能物質:脂肪
人和動物細胞儲能物:糖原
直接能源物質:ATP
21、糖類:
①單糖:葡萄糖、果糖、核糖、脫氧核糖
②二糖:麥芽糖、蔗糖、乳糖
★③多糖:澱粉和纖維素(植物細胞)、糖原(動物細胞)
脂肪:儲能;保溫;緩沖;減壓
22、脂質: 磷脂:生物膜重要成分
膽固醇
固醇: 性激素:促進人和動物生殖器官的發育及生殖細胞形成
維生素D:促進人和動物腸道對Ca和P的吸收
★23、多糖,蛋白質,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基本組成單位依次為:單糖、氨基酸、核苷酸。
生物大分子以碳鏈為基本骨架,所以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自由水(95.5%):良好溶劑;參與生物化學反應;提供液體環境;
24、水存在形式 運送營養物質及代謝廢物
結合水(4.5%)
★25、無機鹽絕大多數以離子形式存在。哺乳動物血液中Ca2+過低,會出現抽搐症狀;患急性腸炎的病人脫水時要補充輸入葡萄糖鹽水;高溫作業大量出汗的工人要多喝淡鹽水。
26、細胞膜主要由脂質和蛋白質,和少量糖類組成,脂質中磷脂最豐富,功能越復雜的細胞膜,蛋白質種類和數量越多;細胞膜基本支架是磷脂雙分子層;細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動性和選擇透過性。
將細胞與外界環境分隔開
27、細胞膜的功能 控制物質進出細胞
進行細胞間信息交流
28、植物細胞的細胞壁成分為纖維素和果膠,具有支持和保護作用。
★29、製取細胞膜利用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因為無核膜和細胞器膜。
30、★葉綠體:光合作用的細胞器;雙層膜
★線粒體:有氧呼吸主要場所;雙層膜
核糖體:生產蛋白質的細胞器;無膜
中心體:與動物細胞有絲分裂有關;無膜
液泡:調節植物細胞內的滲透壓,內有細胞液
內質網:對蛋白質加工
高爾基體:對蛋白質加工,分泌
31、消化酶、抗體等分泌蛋白合成需要四種細胞器: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線粒體。
32、細胞膜、核膜、細胞器膜共同構成細胞的生物膜系統,它們在結構和功能上緊密聯系,協調。
維持細胞內環境相對穩定
生物膜系統功能 許多重要化學反應的位點
把各種細胞器分開,提高生命活動效率
核膜:雙層膜,其上有核孔,可供mRNA通過核仁
結構
33、細胞核 由DNA及蛋白質構成,與染色體是同種物質在不同時
染色質 期的兩種狀態
容易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
功能:是遺傳信息庫,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
★34、植物細胞內的液體環境,主要是指液泡中的細胞液。
原生質層指細胞膜,液泡膜及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
植物細胞原生質層相當於一層半透膜;質壁分離中質指原生質層,壁為細胞壁
★35、細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選擇透過性膜
自由擴散:高濃度→低濃度,如H2O,O2,CO2,甘油,乙醇、苯
協助擴散:載體蛋白質協助,高濃度→低濃度,如葡萄糖進入紅細胞
★36、物質跨膜運輸方式 主動運輸:需要能量;載體蛋白協助;低濃度→高濃度,如無機鹽、離子

胞吞、胞吐:如載體蛋白等大分子
★37、細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選擇透過性膜,這種膜可以讓水分子自由通過,一些離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過,而其他離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則不能通過。
38、 本質:活細胞產生的有機物,絕大多數為蛋白質,少數為RNA
高效性
特性 專一性:每種酶只能催化一種成一類化學反應
酶 作用條件溫和:適宜的溫度,pH,最適溫度(pH值)下,酶活性最高,
溫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會明顯降低,甚至失活(過高、過酸、過鹼)
功能:催化作用,降低化學反應所需要的活化能
結構簡式:A-P~P~P,A表示腺苷,P表示磷酸基團,~表示高能磷酸鍵
全稱:三磷酸腺苷
★39、ATP
與ADP相互轉化:A-P~P~P A-P~P+Pi+能量
功能:細胞內直接能源物質
40、細胞呼吸:有機物在細胞內經過一系列氧化分解,生成CO2或其他產物,釋放能量並生成ATP過程
★41、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比較
有氧呼吸 無氧呼吸
場所 細胞質基質、線粒體(主要) 細胞質基質
產物 CO2,H2O,能量 CO2,酒精(或乳酸)、能量
反應式 C6H12O6+6O2 6CO2+6H2O
+能量 C6H12O6 2C3H6O3+能量
C6H12O6 2C2H5OH+2CO2+能量
過程 第一階段:1分子葡萄糖分解為2分子丙酮酸和少量[H],釋放少量能量,細胞質基質
第二階段:丙酮酸和水徹底分解成CO2
和[H],釋放少量能量,線粒
體基質
第三階段:[H]和O2結合生成水,
大量能量,線粒體內膜 第一階段:同有氧呼吸
第二階段:丙酮酸在不同酶催化作用
下,分解成酒精和CO2或
轉化成乳酸
能量 大量 少量
ATP分子高能磷酸鍵中能量的主要來源
42、細胞呼吸應用:
包紮傷口,選用透氣消毒紗布,抑制細菌有氧呼吸
酵母菌釀酒:選通氣,後密封。先讓酵田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再無氧呼吸產生酒精
花盆經常鬆土:促進根部有氧呼吸,吸收無機鹽等
稻田定期排水:抑制無氧呼吸產生酒精,防止酒精中毒,爛根死亡
提倡慢跑:防止劇烈運動,肌細胞無氧呼吸產生乳酸
破傷風桿菌感染傷口:須及時清洗傷口,以防無氧呼吸
★43、活細胞所需能量的最終源頭是太陽能;流入生態系統的總能量為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
44、
葉綠素a
(類囊體薄膜) 葉綠素 葉綠素b 主要吸收紅光和藍紫光
葉綠體中色素 胡蘿卜素
類胡蘿卜素 葉黃素 主要吸收藍紫光
45、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CO2和H2O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並且釋放出O2的過程。
46、
18C中期,人們認為只有土壤中水分構建植物,未考慮空氣作用
1771年,英國普利斯特利實驗證實植物生長可以更新空氣,未發現光的作用
1779年,荷蘭英格豪斯多次實驗驗證,只有陽光照射下,只有綠葉更新空氣,
但未知釋放該氣體的成分。
1785年,明確放出氣體為O2,吸收的是CO2
1845年,德國梅耶發現光能轉化成化學能
1864年,薩克斯證實光合作用產物除O2外,還有澱粉
1939年,美國魯賓卡門利用同位素標記法證明光合作用釋放的O2來自水。
★47、
條件:一定需要光
光反應階段 場所:類囊體薄膜,
產物:[H]、O2和能量
過程:(1)水在光能下,分解成[H]和O2;
(2)ADP+Pi+光能 ATP
條件:有沒有光都可以進行
暗反應階段 場所:葉綠體基質
產物:糖類等有機物和五碳化合物
過程:(1)CO2的固定:1分子C5和CO2生成2分子C3
(2)C3的還原:C3在[H]和ATP作用下,部分還原成糖類,部分又形成C5
聯系:光反應階段與暗反應階段既區別又緊密聯系,是缺一不可的整體,光反應為暗反應提供[H]和ATP。
48、空氣中CO2濃度,土壤中水分多少,光照長短與強弱,光的成分及溫度高低等,都是影響光合作用強度的外界因素:可通過適當延長光照,增加CO2濃度等提高產量。
49、自養生物:可將CO2、H2O等無機物合成葡萄糖等有機物,如綠色植物,硝化細菌(化能合成)
異養生物:不能將CO2、H2O等無機物合成葡萄糖等有機物,只能利用環境中現成的有機物來維持自身生命活動,如許多動物。
50、細胞表面積與體積關系限制了細胞的長大,細胞增殖是生物體生長、發育、繁殖遺傳的基礎。
有絲分裂:體細胞增殖
51、真核細胞的分裂方式 減數分裂:生殖細胞(精子,卵細胞)增殖
★無絲分裂:蛙的紅細胞。分裂過程中沒有出現紡綞絲和染色體變化

★52、
分裂間期:完成DNA分子復制及有關蛋白質合成,染色體數目不增加,DNA加倍。

前期:核膜核仁逐漸消失,出現紡綞體及染色體,染色體散亂排列。
有絲分裂 中期:染色體著絲點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體形態比較穩定,數目比
分裂期 較清晰便於觀察
後期: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離,染色體數目加倍
末期:核膜,核仁重新出現,紡綞體,染色體逐漸消失。
★53、動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區別
植物細胞 動物細胞
間期 DNA復制,蛋白質合成(染色體復制) 染色體復制,中心粒也倍增
前期 細胞兩極發生紡綞絲構成紡綞體 中心體發出星射線,構成紡綞體
末期 赤道板位置形成細胞板向四周擴散形成細胞壁 不形成細胞板,細胞從中央向內凹陷,縊裂成兩子細胞
★54、有絲分裂特徵及意義:將親代細胞染色體經過復制(實質為DNA復制後),精確地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在親代與子代之間保持了遺傳性狀穩定性,對於生物遺傳有重要意義。
55、有絲分裂中,染色體及DNA數目變化規律
56、細胞分化:個體發育中,由一個或一種細胞增殖產生的後代,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生穩定性差異的過程,它是一種持久性變化,是生物體發育的基礎,使多細胞生物體中細胞趨向專門化,有利於提高各種生理功能效率。
★57、細胞分化舉例:紅細胞與肌細胞具有完全相同遺傳信息,(同一受精卵有絲分裂形成);形態、功能不能原因是不同細胞中遺傳信息執行情況不同。
★58、細胞全能性:指已經分化的細胞,仍然具有發育成完整個體潛能。
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如植物組織培養 因為細胞(細胞核)具有該生物
生長發育所需的遺傳信息
高度分化的動物細胞核具有全能性,如克隆羊
59、 細胞內水分減少,新陳代謝速率減慢
細胞內酶活性降低
細胞衰老特徵 細胞內色素積累
細胞內呼吸速度下降,細胞核體積增大
細胞膜通透性下降,物質運輸功能下降
60、細胞凋亡指基因決定的細胞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是一種正常的自然生理過程,如蝌蚪尾消失,它對於多細胞生物體正常發育,維持內部環境的穩定以及抵禦外界因素干擾具有非常關鍵作用。
能夠無限增殖
★61、癌細胞特徵 形態結構發生顯著變化
癌細胞表面糖蛋白減少,容易在體內擴散,轉移
62、癌症防治:遠離致癌因子,進行CT,核磁共振及癌基因檢測;也可手術切除、化療和放療。

『伍』 生物類黃酮是什麼有什麼作用

生物類黃酮即維生素P,是植物次級代謝產物,它們並非單一的化合物而是多種具有類似結構和活性物質的總稱,因多呈黃色而被稱為生物類黃酮。主要的維生素P類化合物包括黃酮、芸香素、橙皮素等,屬於水溶性維生素。維生素P中的「P」是指permeability(意為通透性)。由於它最初是從檸檬中分離出來的,化學本質為黃素酮類,所以又稱為生物類黃酮。生物類黃酮泛指兩個苯環(A-環和B-環)通過中央三碳鍵相互連接而成的一系列C6-C3-C6化合物。主要是指以2-苯基色原酮為母核的化合物。
天然的生物類黃酮多為其基本結構的衍生物,多以糖苷形式存在。除常見的O-糖苷外,還有C-糖苷,如葛根素。植物中已發現的生物類黃酮多達5000餘種,但研究發現這些生物類黃酮因結構的不同有的表現出生物活性,有的則沒有。現在普遍認為生物類黃酮分子中心的alpha、beta-不飽和吡喃酮是其具有各種生物活性的關鍵。而A、B、C三個環上的各種取代基則決定了不同生物類黃酮分子的特定的生理功能。
類黃酮在植物界中分布很普遍,目前已發現的天然類黃酮有2000多種,類黃酮成分最集中的是被子植物,其中豆科、薔薇科、芸香科、傘形科、杜鵑花科、報春花科、唇形科、玄參科、馬鞭草科、菊科、蓼科、鼠李科、冬青科、桃金娘科、桑科、大戟科、尾科、蘭科、莎草科和姜科尤為富集。含有類黃酮的常用中葯有槐米、黃芪、葛根、陳皮、枳實、銀杏葉、山楂、菊花、野菊花、淫羊藿、射乾等。而動物和人類日糧中的豆類中類黃酮含量較多。主要是大豆異黃酮及其糖苷。
水果中生物類黃酮的來源包括蘆丁(蕎麥中含量很高,苦蕎含量又是普通蕎麥的10多倍)以及橙皮苷,主要存在於柑橘類水果中。最好的食物來源是野玫瑰果、蕎麥葉、柑橘類水果、漿果、椰菜、櫻桃、葡萄、木瓜、哈密瓜、李子、茶葉、紅酒以及番茄。黃瓜中也含有特殊的生物類黃酮,它可以阻止致癌的激素與細胞結合。
維生素P的主要作用在於維持毛細血管壁的正常通透性,缺少它則會使毛細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強,所以它又叫通透性維生素。在自然界中生物類黃酮所含有的維生素P常常與維生素C共存,防止維生素C被氧化而受到破壞,增強維生素C的效果。在它的「保護」下機體不會無故消耗維生素C。人體一旦出現壞血病則被認為是這兩種維生素共同缺乏的結果,因此臨床上目前正在運用維生素P防治某些因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強而引起的疾病。除了臨床醫學研究領域外,現今生物類黃銅含有的維生素p成分也廣泛應用於護膚品,原液,化妝品領域中。
生物類黃酮的主要功效
1. 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作用。
2. 抗血栓、保護心腦血管作用抗腫瘤、消炎抑菌作用。
3. 解除醇中毒、保肝護肝等多種功效。
4.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濕、強筋骨等功效。
5.調節免疫力的作用
黃酮類化合物能增強機體的非特異免疫功能和體液免疫功能。
6.抗婦女更年期綜合症
更年期婦女綜合症是由於婦女絕經後卵巢分泌雌性激素減少所致。由於雌激素水平的下降,這一階段的婦女會出現很多不適症狀,大多屬於交感神經系統的變化,如面部潮紅、心悸、多汗、多疑、煩躁等現象。黃酮類化合物雖然在體內的生物活性只有內源性雌激素的10-3~10-5倍,但其有巨大的濃度優勢,可達內源性雌激素的103倍,恰當地使用,既能減輕上述的更年期症狀,又不會出現由於長期進行性激素治療導致子宮和乳腺發生病變的潛在危險。
7.抗菌、消炎及抗過敏作用
黃酮類化合物中的抗菌成分較多,對細菌有廣泛性的抑制。0.005%游離的異黃酮即可抑制真菌的活性,隨著其濃度的增加,抑菌活性還在不斷增強,但濃度超過0.1%後,濃度增加不再有顯著的增效作用。
8.抗病毒作用
黃酮類化合物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已經得到醫學界的肯定。
9.抗氧化作用
生物類黃酮還是非常有效的抗氧化劑;能夠與有毒金屬結合,並將它們排出體外。
目前生物類黃酮被廣泛用於治療毛細血管脆弱、牙齦出血、靜脈曲張、痔瘡、淤傷、拉傷以及血栓症等疾病,效果較好。

『陸』 黃鵠是令人討厭的生物嗎

黃鵠
拼音:huáng hú

黃鵠的詞義

(1).鳥名。《商君書·畫策》:「黃鵠之飛,一舉千里。」 唐 杜甫 《秋興》詩之六:「珠簾綉柱圍黃鵠,錦纜牙檣起白鷗。」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媒合》:「一個將青蛾來燎火,且過眼前;一個見黃鵠而關弓,不知背後。」
(2).比喻高才賢士。《文選·屈原<卜居>》:「寧與黃鵠比翼乎?將與雞鶩爭食乎?」 劉良 註:「黃鵠,喻逸士也。」 唐 韓愈 《南山有高樹行贈李宗閔》:「黃鵠據其高,眾鳥接其卑。」 錢仲聯 集釋引 陳沆 曰:「黃鵠謂 元稹 、 李紳 也。」 清 曹寅 《赴淮舟行雜詩》之六:「失藪哀鴻叫,摶空黃鵠勞。」
(3).指 漢高祖 劉邦 所作《鴻鵠歌》。 晉 葛洪 《抱朴子·逸民》:「﹝ 漢高帝 ﹞雖飢渴四皓而不逼也,及太子卑辭致之,以為羽翼,便敬德矯情,惜其大者,發《黃鵠》之悲歌,杜婉妾之覦覬,其珍賢貴隱,如此之至也。」 清 王端履 《重論文齋筆錄》卷一:「願歌《黃鵠》三千歲,移得金莖五百年。」 金一 《文學上之美術觀》:「加以《大風》、《黃鵠》、《落葉哀蟬》,或步燕歌,或循騷旨,無詔伶人,自成絕調。」
(4). 漢 江都王 建 女 細君 所作之歌。《漢書·西域傳下·烏孫國》:「昆莫年老,語言不通,公主( 江都王 建 女 細君 )悲愁,自為作歌曰:『……居常土思兮心內傷,願為黃鵠兮歸故鄉。』」 唐 李德裕 《討回鶻制》:「 太和公主 居處不同,情義久絕,懐土多畏,亟聞《黃鵠》之歌,失位自傷,寧免綠衣之嘆,念其羈苦,常軫朕心。」 唐 杜甫 《留花門》詩:「公主歌《黃鵠》,君王指白日。」後以「黃鵠」指離鄉的遊子。 明 高啟 《甪里村》詩:「紫芝日已老,黃鵠何時還?」
(5).據 漢 劉向 《列女傳》載: 魯 陶嬰 少寡, 魯 人聞其義,將求焉。 嬰 聞之,乃作歌明己之不更二也。其歌曰:「悲黃鵠之早寡兮七年不雙。」後指婦女的守節不嫁和空閨寂寞。 明 汪廷訥 《種玉記·互醋》:「我流落邊關,若不回時只恐你終銜黃鵠哀。淚空垂,冷落鴛幃日易西。」 清 陳維崧 《麥秀兩岐·為周貞女題詞》詞:「既許驅金犢,便合歌《黃鵠》。」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二》:「早歲吟《黃鵠》,顛連四十春,懷貞心比鐵,完節鬢如銀。」
(6).山名。參見「 黃鵠山 」。

『柒』 生物類黃酮的主要功效

生物類黃酮的主要功效

1. 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作用。


2. 抗血栓、保護心腦血管作用抗腫瘤、消炎抑菌作用。


3. 解除醇中毒、保肝護肝等多種功效。


4.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濕、強筋骨等功效。

5.調節免疫力的作用

黃酮類化合物能增強機體的非特異免疫功能和體液免疫功能。如大豆異黃酮對實驗性小鼠的巨噬細胞功能、脾重均提高;使脾臟生成IgM作用增強,外周血淋巴細胞含量增加;增強T細胞、NK細胞和K 細胞的功能;還有助於提高體液免疫,增強B細胞介導的免疫反應;對體液免疫過程中致敏B淋巴細胞的形成和抗體的產生都有促進作用。


6.抗婦女更年期綜合症


更年期婦女綜合症是由於婦女絕經後卵巢分泌雌性激素減少所致,由於雌激素水平的下降,這一階段的婦女會出現很多不適症狀,大多屬於交感神經系統的變化,如面部潮紅、心悸、多汗、多疑、煩躁等現象。黃酮類化合物雖然在體內的生物活性只有內源性雌激素的10-3~10-5倍,但其有巨大的濃度優勢,可達內源性雌激素的103倍,恰當地使用,既能減輕上述的更年期症狀,又不會出現由於長期進行性激素治療導致子宮和乳腺發生病變的潛在危險。

7.抗菌、消炎及抗過敏作用


黃酮類化合物中的抗菌成分較多,對細菌有廣泛性的抑制。有報道稱,0.005%游離的異黃酮即可抑制真菌的活性,隨著其濃度的增加,抑菌活性還在不斷增強,但濃度超過0.1%後,濃度增加不再有顯著的增效作用。黃酮單體類化合物licochaione A最低濃度為0.3μg/kg時,體外對革蘭氏陽性菌、桿菌、棒形菌有明顯的抑製作用。大豆異黃酮還具有在胃腸道內殺滅病原微生物的作用,並可刺激人體的免疫系統,以保護身體抵禦致病病原體的侵襲。染料木黃酮具有可抑制DNA裂合酶(TOPO II)的作用,還有溫和的抗炎作用。木犀草素對H suis 有很強的抑製作用,濃度在1:3500時可抑制葡萄球菌和枯草桿菌的生長,對卡他、白色念珠、變形菌也有抑製作用;花青素類中的飛燕草素有很強的抗養化與抗炎作用,可抑制頭皮生理性皮脂分泌過度及後發的病菌感染;茶多酚類能抗炎抗口腔微生物作用,可有效防止齲齒發生。柑橘類黃酮中如槲皮素、洋姜荽苷等也有抗炎活性,並且效果與劑量相關;其主要機理在於影響花生酸代謝以及抑制組胺釋出;洋姜荽苷(Diosmin) 作為一種抗發炎的強保護劑能顯著地減少水腫的形成,如:靜脈注射洋姜荽苷可降低鼠由注射四氧嘧啶誘導的痛覺過敏。

8.抗病毒作用

黃酮類化合物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已經得到醫學界的肯定。已有報道稱,桑色素、山奈酚等有抑菌和抗病毒作用;黃酮類化合物kievieine 在極低低濃度時,就對有人體致病革蘭氏陽性菌有較強的抑製作用;cirsiliol、naingin、3』,4』-二乙酸基-5,6,7-三甲氧基黃酮等可用來治療傳染病,特別對濾過性病毒如:HCV、HIV,或寄生蟲如:弓漿蟲等引起的感染有治療作用。已有研究表明,3-O-甲基槲皮素具有抑制局對灰質炎病毒的作用;槲皮素可弱化皰疹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流感病毒和呼吸合胞病毒的感染和復制能力;黃芩甙元、木樨曹素、槲皮素、槲皮萬壽菊素、楊梅黃酮、木樨草素-7-葡萄糖苷等8種類黃酮化合物具有抑制HIV病毒逆轉錄酶活性從而抑制HIV繁殖的作用;1,4-甘草查耳酮、甘草異黃酮、Licochalcone及Glycycoumarin有抑制HIV增殖的作用;從連翹中分離出來的金絲桃素在實驗室可明顯抑制HIV成熟過程的最後步驟。其主要機理是由於抑制了溶酶體H+-ATP酶和磷酸酯酶A2的脫殼作用,影響病毒轉移基因的磷酸化,從而抑制病毒和RNA的合成。


9.抗氧化作用

生物類黃酮還是非常有效的抗氧化劑;能夠與有毒金屬結合,並將它們排出體外。

『捌』 求上海高中生物1~4冊知識點歸納

1、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依次為: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
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統是細胞。
2、光學顯微鏡的操作步驟:對光→低倍物鏡觀察→移動視野中央(偏哪移哪)→
高倍物鏡觀察:①只能調節細准焦螺旋;②調節大光圈、凹面鏡
★3、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根本區別為:有無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
①原核細胞:無核膜,無染色體,如大腸桿菌等細菌、藍藻
②真核細胞:有核膜,有染色體,如酵母菌,各種動物
註:病毒無細胞結構,但有DNA或RNA
4、藍藻是原核生物,自養生物
5、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統一性體現在二者均有細胞膜和細胞質
6、細胞學說建立者是施萊登和施旺,細胞學說建立揭示了細胞的統一性和生物體結構的統一性。細胞學說建立過程,是一個在科學探究中開拓、繼承、修正和發展的過程,充滿耐人尋味的曲折。
7、組成細胞(生物界)和無機自然界的化學元素種類大體相同,含量不同。
★8、組成細胞的元素
①大量無素:C、H、O、N、P、S、K、Ca、Mg
②微量無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細胞乾重中,含量最多元素為C,鮮重中含最最多元素為O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鮮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為水,乾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為蛋白質。
★10、(1)還原糖(葡萄糖、果糖、麥芽糖)可與斐林試劑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澱;脂肪可蘇丹III染成橘黃色(或被蘇丹IV染成紅色);澱粉(多糖)遇碘變藍色;蛋白質與雙縮脲試劑產生紫色反應。
(2)還原糖鑒定材料不能選用甘蔗
(3)斐林試劑必須現配現用(與雙縮脲試劑不同,雙縮脲試劑先加A液,再加B液)
R
★11、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結構通式為NH2-C-COOH,各種氨基酸的區
H
別在於R基的不同。
★12、兩個氨基酸脫水縮合形成二肽,連接兩個氨基酸分子的化學鍵(-NH-CO-)叫肽鍵。
★13、脫水縮合中,脫去水分子數=形成的肽鍵數=氨基酸數-肽鏈條數
★14、蛋白質多樣性原因: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種類、數目、排列順序千變萬化,多肽鏈盤曲折疊方式千差萬別。
★15、每種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個氨基(-NH2)和一個羧基(-COOH),並且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接在同一個碳原子上,這個碳原子還連接一個氫原子和一個側鏈基因。
★16、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是核酸,它在生物體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合成中具有極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兩大類:一類是脫氧核糖核酸,簡稱DNA;一類是核糖核酸,簡稱RNA,核酸基本組成單位核苷酸。
17、蛋白質功能:
①結構蛋白,如肌肉、羽毛、頭發、蛛絲
②催化作用,如絕大多數酶
③運輸載體,如血紅蛋白
④傳遞信息,如胰島素
⑤免疫功能,如抗體
18、氨基酸結合方式是脫水縮合:一個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與另一個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連接,同時脫去一分子水,如圖:
H O H H H
NH2-C-C-OH + H-N-C-COOH H2O+NH2-C-C-N-C-COOH
R1 H R2 R1 O H R2
19、
DNA RNA
★全稱 脫氧核糖核酸 核糖核酸
★分布 細胞核、線粒體、葉綠體 細胞質
染色劑 甲基綠 吡羅紅
鏈數 雙鏈 單鏈
鹼基 ATCG AUCG
五碳糖 脫氧核糖 核糖
組成單位 脫氧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代表生物 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噬菌體 HIV、SARS病毒
★20、主要能源物質:糖類
細胞內良好儲能物質:脂肪
人和動物細胞儲能物:糖原
直接能源物質:ATP
21、糖類:
①單糖:葡萄糖、果糖、核糖、脫氧核糖
②二糖:麥芽糖、蔗糖、乳糖
★③多糖:澱粉和纖維素(植物細胞)、糖原(動物細胞)
脂肪:儲能;保溫;緩沖;減壓
22、脂質: 磷脂:生物膜重要成分
膽固醇
固醇: 性激素:促進人和動物生殖器官的發育及生殖細胞形成
維生素D:促進人和動物腸道對Ca和P的吸收
★23、多糖,蛋白質,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基本組成單位依次為:單糖、氨基酸、核苷酸。
生物大分子以碳鏈為基本骨架,所以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自由水(95.5%):良好溶劑;參與生物化學反應;提供液體環境;
24、水存在形式 運送營養物質及代謝廢物
結合水(4.5%)
★25、無機鹽絕大多數以離子形式存在。哺乳動物血液中Ca2+過低,會出現抽搐症狀;患急性腸炎的病人脫水時要補充輸入葡萄糖鹽水;高溫作業大量出汗的工人要多喝淡鹽水。
26、細胞膜主要由脂質和蛋白質,和少量糖類組成,脂質中磷脂最豐富,功能越復雜的細胞膜,蛋白質種類和數量越多;細胞膜基本支架是磷脂雙分子層;細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動性和選擇透過性。
將細胞與外界環境分隔開
27、細胞膜的功能 控制物質進出細胞
進行細胞間信息交流
28、植物細胞的細胞壁成分為纖維素和果膠,具有支持和保護作用。
★29、製取細胞膜利用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因為無核膜和細胞器膜。
30、★葉綠體:光合作用的細胞器;雙層膜
★線粒體:有氧呼吸主要場所;雙層膜
核糖體:生產蛋白質的細胞器;無膜
中心體:與動物細胞有絲分裂有關;無膜
液泡:調節植物細胞內的滲透壓,內有細胞液
內質網:對蛋白質加工
高爾基體:對蛋白質加工,分泌
31、消化酶、抗體等分泌蛋白合成需要四種細胞器: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線粒體。
32、細胞膜、核膜、細胞器膜共同構成細胞的生物膜系統,它們在結構和功能上緊密聯系,協調。
維持細胞內環境相對穩定
生物膜系統功能 許多重要化學反應的位點
把各種細胞器分開,提高生命活動效率
核膜:雙層膜,其上有核孔,可供mRNA通過核仁
結構
33、細胞核 由DNA及蛋白質構成,與染色體是同種物質在不同時
染色質 期的兩種狀態
容易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
功能:是遺傳信息庫,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
★34、植物細胞內的液體環境,主要是指液泡中的細胞液。
原生質層指細胞膜,液泡膜及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
植物細胞原生質層相當於一層半透膜;質壁分離中質指原生質層,壁為細胞壁
★35、細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選擇透過性膜
自由擴散:高濃度→低濃度,如H2O,O2,CO2,甘油,乙醇、苯
協助擴散:載體蛋白質協助,高濃度→低濃度,如葡萄糖進入紅細胞
★36、物質跨膜運輸方式 主動運輸:需要能量;載體蛋白協助;低濃度→高濃度,如無機鹽、離子

胞吞、胞吐:如載體蛋白等大分子
★37、細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選擇透過性膜,這種膜可以讓水分子自由通過,一些離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過,而其他離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則不能通過。
38、 本質:活細胞產生的有機物,絕大多數為蛋白質,少數為RNA
高效性
特性 專一性:每種酶只能催化一種成一類化學反應
酶 作用條件溫和:適宜的溫度,pH,最適溫度(pH值)下,酶活性最高,
溫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會明顯降低,甚至失活(過高、過酸、過鹼)
功能:催化作用,降低化學反應所需要的活化能
結構簡式:A-P~P~P,A表示腺苷,P表示磷酸基團,~表示高能磷酸鍵
全稱:三磷酸腺苷
★39、ATP
與ADP相互轉化:A-P~P~P A-P~P+Pi+能量
功能:細胞內直接能源物質
40、細胞呼吸:有機物在細胞內經過一系列氧化分解,生成CO2或其他產物,釋放能量並生成ATP過程
★41、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比較
有氧呼吸 無氧呼吸
場所 細胞質基質、線粒體(主要) 細胞質基質
產物 CO2,H2O,能量 CO2,酒精(或乳酸)、能量
反應式 C6H12O6+6O2 6CO2+6H2O
+能量 C6H12O6 2C3H6O3+能量
C6H12O6 2C2H5OH+2CO2+能量
過程 第一階段:1分子葡萄糖分解為2分子丙酮酸和少量[H],釋放少量能量,細胞質基質
第二階段:丙酮酸和水徹底分解成CO2
和[H],釋放少量能量,線粒
體基質
第三階段:[H]和O2結合生成水,
大量能量,線粒體內膜 第一階段:同有氧呼吸
第二階段:丙酮酸在不同酶催化作用
下,分解成酒精和CO2或
轉化成乳酸
能量 大量 少量
ATP分子高能磷酸鍵中能量的主要來源
42、細胞呼吸應用:
包紮傷口,選用透氣消毒紗布,抑制細菌有氧呼吸
酵母菌釀酒:選通氣,後密封。先讓酵田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再無氧呼吸產生酒精
花盆經常鬆土:促進根部有氧呼吸,吸收無機鹽等
稻田定期排水:抑制無氧呼吸產生酒精,防止酒精中毒,爛根死亡
提倡慢跑:防止劇烈運動,肌細胞無氧呼吸產生乳酸
破傷風桿菌感染傷口:須及時清洗傷口,以防無氧呼吸
★43、活細胞所需能量的最終源頭是太陽能;流入生態系統的總能量為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
44、
葉綠素a
(類囊體薄膜) 葉綠素 葉綠素b 主要吸收紅光和藍紫光
葉綠體中色素 胡蘿卜素
類胡蘿卜素 葉黃素 主要吸收藍紫光
45、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CO2和H2O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並且釋放出O2的過程。
46、
18C中期,人們認為只有土壤中水分構建植物,未考慮空氣作用
1771年,英國普利斯特利實驗證實植物生長可以更新空氣,未發現光的作用
1779年,荷蘭英格豪斯多次實驗驗證,只有陽光照射下,只有綠葉更新空氣,
但未知釋放該氣體的成分。
1785年,明確放出氣體為O2,吸收的是CO2
1845年,德國梅耶發現光能轉化成化學能
1864年,薩克斯證實光合作用產物除O2外,還有澱粉
1939年,美國魯賓卡門利用同位素標記法證明光合作用釋放的O2來自水。
★47、
條件:一定需要光
光反應階段 場所:類囊體薄膜,
產物:[H]、O2和能量
過程:(1)水在光能下,分解成[H]和O2;
(2)ADP+Pi+光能 ATP
條件:有沒有光都可以進行
暗反應階段 場所:葉綠體基質
產物:糖類等有機物和五碳化合物
過程:(1)CO2的固定:1分子C5和CO2生成2分子C3
(2)C3的還原:C3在[H]和ATP作用下,部分還原成糖類,部分又形成C5
聯系:光反應階段與暗反應階段既區別又緊密聯系,是缺一不可的整體,光反應為暗反應提供[H]和ATP。
48、空氣中CO2濃度,土壤中水分多少,光照長短與強弱,光的成分及溫度高低等,都是影響光合作用強度的外界因素:可通過適當延長光照,增加CO2濃度等提高產量。
49、自養生物:可將CO2、H2O等無機物合成葡萄糖等有機物,如綠色植物,硝化細菌(化能合成)
異養生物:不能將CO2、H2O等無機物合成葡萄糖等有機物,只能利用環境中現成的有機物來維持自身生命活動,如許多動物。
50、細胞表面積與體積關系限制了細胞的長大,細胞增殖是生物體生長、發育、繁殖遺傳的基礎。
有絲分裂:體細胞增殖
51、真核細胞的分裂方式 減數分裂:生殖細胞(精子,卵細胞)增殖
★無絲分裂:蛙的紅細胞。分裂過程中沒有出現紡綞絲和染色體變化

★52、
分裂間期:完成DNA分子復制及有關蛋白質合成,染色體數目不增加,DNA加倍。

前期:核膜核仁逐漸消失,出現紡綞體及染色體,染色體散亂排列。
有絲分裂 中期:染色體著絲點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體形態比較穩定,數目比
分裂期 較清晰便於觀察
後期: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離,染色體數目加倍
末期:核膜,核仁重新出現,紡綞體,染色體逐漸消失。
★53、動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區別
植物細胞 動物細胞
間期 DNA復制,蛋白質合成(染色體復制) 染色體復制,中心粒也倍增
前期 細胞兩極發生紡綞絲構成紡綞體 中心體發出星射線,構成紡綞體
末期 赤道板位置形成細胞板向四周擴散形成細胞壁 不形成細胞板,細胞從中央向內凹陷,縊裂成兩子細胞
★54、有絲分裂特徵及意義:將親代細胞染色體經過復制(實質為DNA復制後),精確地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在親代與子代之間保持了遺傳性狀穩定性,對於生物遺傳有重要意義。
55、有絲分裂中,染色體及DNA數目變化規律
56、細胞分化:個體發育中,由一個或一種細胞增殖產生的後代,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生穩定性差異的過程,它是一種持久性變化,是生物體發育的基礎,使多細胞生物體中細胞趨向專門化,有利於提高各種生理功能效率。
★57、細胞分化舉例:紅細胞與肌細胞具有完全相同遺傳信息,(同一受精卵有絲分裂形成);形態、功能不能原因是不同細胞中遺傳信息執行情況不同。
★58、細胞全能性:指已經分化的細胞,仍然具有發育成完整個體潛能。
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如植物組織培養 因為細胞(細胞核)具有該生物
生長發育所需的遺傳信息
高度分化的動物細胞核具有全能性,如克隆羊
59、 細胞內水分減少,新陳代謝速率減慢
細胞內酶活性降低
細胞衰老特徵 細胞內色素積累
細胞內呼吸速度下降,細胞核體積增大
細胞膜通透性下降,物質運輸功能下降
60、細胞凋亡指基因決定的細胞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是一種正常的自然生理過程,如蝌蚪尾消失,它對於多細胞生物體正常發育,維持內部環境的穩定以及抵禦外界因素干擾具有非常關鍵作用。
能夠無限增殖
★61、癌細胞特徵 形態結構發生顯著變化
癌細胞表面糖蛋白減少,容易在體內擴散,轉移
62、癌症防治:遠離致癌因子,進行CT,核磁共振及癌基因檢測;也可手術切除、化療和放療

『玖』 初一到高2的生物書上有說尿液是淡黃色的字

沒有,正常新鮮的尿是黃色透明的液體。當人們劇烈勞動(運動)之後,新陳代謝旺盛,尿色隨之加深。大量飲水,或由於氣候寒冷,尿色則可變淡甚至無色。食用某些食品或葯物時,尿色也有變化。人若是吃肉較多時,尿液呈酸性,再食入大量胡蘿卜,尿可變成深黃色;服用核黃素、痢特靈、四環素、黃連素、甲基多巴等葯物,尿液則呈桔黃色,放置一段時間會轉為黃褐色。黃疸病人由於尿中合有膽紅素、尿膽素等成分,尿可出現深黃色或黃褐色(濃茶樣尿),這種尿色往往出現在白眼球變黃之前,是黃疸性肝炎的早期信號。不過書上有說尿是酸的o(* ̄▽ ̄*)o

『拾』 中國生物方面知名的實驗室有哪些

中國科學院
模式識別實驗室 自動化研究所
金屬材料疲勞與斷裂實驗室 金屬研究所
感測技術聯合實驗室 電子所、冶金所、半導體所等
超導實驗室 物理所
紅外物理實驗室 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
生物大分子實驗室 生物物理研究所
大氣數值模擬實驗室 大氣物理研究所
波譜與原子分子物理實驗室 武漢物理研究所
分子反應動力學實驗室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化學所
腐蝕科學實驗室 金屬腐蝕與防護研究所
科學與工程計算實驗室 計算數學與科學工程計算所
信息功能材料實驗室 上海冶金所
植物細胞與染色體工程實驗室 遺傳所
黃土高原土壤侵蝕與旱地農業實驗室 西北水土保持所
農業蟲害鼠害綜合治理實驗室 動物所
煤炭轉化實驗室 山西煤化所
火災科學實驗室 中國科技大學
瞬態光學技術實驗室 西安光機所
生化工程實驗室 化冶所
微生物資源前期開發實驗室 微生物所
微細加工光學技術實驗室 光電技術所
工程塑料實驗室 化學所
半導體超晶格實驗室 半導體研究所
快速凝固非平衡合金實驗室 金屬研究所
聲場與聲信息實驗室 聲學研究所
淡水生態與生物技術實驗室 水生生物研究所
羰基合成和選擇氧化實驗室 蘭州化物所
大氣邊界層物理和化學實驗室 大氣所
分子動態與穩態結構實驗室 化學研究所、北大
催化基礎實驗室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結構實驗室 上海硅酸鹽研究所
計劃生育生殖生物學實驗室 動物研究所
表面物理實驗室 物理研究所、半導體所
植物分子遺傳實驗室 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
分子生物學實驗室 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
生命有機化學實驗室 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氣體地球化學實驗室 蘭州地質研究所
有機地球化學實驗室 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資源與環境信息系統實驗室 地理研究所
新葯研究實驗室 上海葯物研究所
結構化學實驗室 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凍土工程實驗室 蘭州冰川凍土研究所

教育部
集成光電子學實驗室 清華、吉大、半導體研究所
化學工程聯合實驗室 清華、天大、華東理工大學、浙大
煤的燃燒實驗室 華中理工大學
毫米波實驗室 東南大學
應用表面物理實驗室 復旦大學
材料復合新技術實驗室 武漢工業大學
高分子材料工程實驗室 四川聯合大學
晶體材料實驗室 山東大學
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行學實驗室 浙江大學
配位化學實驗室 南京大學
土木工程防災實驗室 同濟大學
固體微結構物理實驗室 南京大學
固體表面物理化學實驗室 廈門大學
智能技術與系統實驗室 清華大學
內生金屬礦床成礦機制研究實驗室 南京大學
暴雨監測和預測實驗室 北京大學
醫葯生物技術實驗室 南京大學
污染控制和資源化研究實驗室 同濟大學、南京大學
生物反應器實驗室 華東化工學院
微生物技術實驗室 山東大學
生物防治實驗室 中山大學
河口海岸動力沉積和動力地貌綜合實驗室 華東師范大學
乾旱農業生態實驗室 蘭州大學
粉末冶金實驗室 中南工業大學
新型陶瓷與精細工藝實驗室 清華大學
凝固技術實驗室 西北工業大學
新金屬材料實驗室 北京科技大學
超硬材料實驗室 吉林大學
理論化學計算實驗室 吉林大學
吸咐分離功能高分子材料實驗室 南開大學
染料、表面活性劑精細化工合成實驗室 大連理工大學
重質油加工實驗室 石油大學
稀土材料化學及應用實驗室 北京大學
近代聲學實驗室 南京大學
流體傳動及控制實驗室 浙江大學
制漿造紙工程實驗室 華南理工大學
纖維材料改性實驗室 中國紡織大學
混凝土材料研究實驗室 同濟大學
軟體開發環境實驗室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現代光學儀器實驗室 浙江大學
精密測試技術及儀器實驗室 天津大學、清華大學
文字信息處理技術實驗室 北京大學
微波與數字通信技術實驗室 清華大學
程式控制交換技術與通信網實驗室 北京郵電大學
移動與多點無線電通信系統實驗室 東南大學
區域光纖通信與相干光纖通信實驗室 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
綜合業務網理論及關健技術實驗室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專用集成電路與系統實驗室 復旦大學
寬頻光纖傳輸與通信系統技術實驗室 (成都)電子科技大學
電力系統及大型發電設備安全實驗室 清華大學
牽引動力實驗室 西南交通大學
現代焊接生產技術實驗室 哈爾濱工業大學
工業控制技術實驗室 浙江大學
汽車安全與節能實驗室 清華大學
振動沖擊雜訊實驗室 上海交通大學
電力設備電氣絕緣實駿室 西安交通大學
工業裝備結構分析實驗室 大連理工大學
塑性成形模擬及模具技術實驗室 華中理工大學
軋制技術及連軋自動化實驗室 東北大學
汽車動態摸擬實驗室 吉林工業大學
機械製造系統工程實驗室 西安交通大學
爆炸災害預防、控制實驗室 北京理工大學
生物膜與膜生物工程實驗室 清華、北大、動物所
海洋工程實驗室 上海交通大學
人工微結構和介觀物理實驗室 北京大學
遺傳工程實驗室 復旦大學
視覺聽覺信息處理實驗室 北京大學
元素有機化學實驗室 南開大學
應用有機化學實驗室 蘭州大學
海岸和近海工程實驗室 大連理工大學
蛋白質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實驗室 北京大學
激光技術實驗室 華中理工大學
煤的清潔燃燒技術實驗室 清華大學
計算機軟體新技術實驗室 南京大學
機械傳動實驗室 重慶大學
動力工程多相流實驗室 西安交通大學
硅材料科學實驗室 浙江大學
磨擦學實驗室 清華大學
機械結構強度與振動實驗室 西安交通大學
金屬材料強度實驗室 西安交通大學
金屬基復合材料實驗室 上海交通大學
高速水力學實驗室 成都科技大學
超快速激光光譜實驗室 中山大學

農業部
作物遺傳改良實驗室 華中農業大學
農業生物技術實驗室 北京農業大學
植物病蟲害生物學實驗室 中國農科院植保所
獸醫生物技術實驗室 農科院哈爾濱獸醫所
熱帶作物生物技術實驗室 華南熱作兩院

衛生部
病毒基因工程實驗室 預防醫科院病毒所
天然葯物及仿生葯物實驗室 北京醫科大學
醫學遺傳學實驗室 湖南醫科大學
癌基因及相關基因實驗室 上海市腫瘤所
分子腫瘤學實驗室 醫科院腫瘤所
醫學神經生物學實驗室 上海醫科大學
醫學分子生物學實驗室 醫科院基礎所
計劃生育葯具實驗室 上海計劃生育研究所
實驗血液學實驗室 醫科院血液所

閱讀全文

與上海黃離生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莫頓外匯金融案真相 瀏覽:590
西安過橋貸款 瀏覽:161
33k黃金是什麼意思 瀏覽:603
2011年煙葉收購價格 瀏覽:655
融資協議書文本 瀏覽:927
茅台投資現金流 瀏覽:994
今日基金200006凈值 瀏覽:374
理財長江養老 瀏覽:881
全國多少人投資理財的 瀏覽:505
黃金價格怎麼算 瀏覽:193
各大集團旗下的貸款APP 瀏覽:813
貸款切換 瀏覽:139
恆拓開源股票 瀏覽:302
韓元20億等於多少人民幣多少 瀏覽:405
華夏股票領先 瀏覽:48
建行房貸轉公積金貸款計算器 瀏覽:307
以下屬於外匯的特徵 瀏覽:704
期貨長線百分之十的倉位輕倉 瀏覽:606
投管投資官網 瀏覽:909
工行股票市值 瀏覽: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