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一份房地產企業的行業分析報告
自己寫很困難,因為一篇好的行業報告至少可以賣10萬塊錢。所以沒人會給你的。還是自己找吧。
給你個參考:
2007 年,全國房地產市場運行呈現以下特點:一是以住宅為主的房地產開發投資持續快速增長。2007 年,全國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25280 億元,同比增長302%,比上年提高84 個百分點;二是市場需求總體旺盛。2007 年,全國商品住宅竣工面積478 億平方米,同比增長5%,比上年上升58 個百分點;銷售面積691億平方米,同比增長247%,比上年上升116 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商品住房空置面積繼續下降,12 月全國空置商品住房6756 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66%,降幅較上年加快86 個百分點;三是部分城市12 月份房價環比開始下降。
2007 年,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平均漲幅為76%,漲幅比上年快18 個百分點;新建商品住房銷售價格同比上漲82%,漲幅比上年快18 個百分點。
2007 年對我國房地產業來說是極不尋常的一年,物業稅、加息、房貸成為今年地產圈內曝光率最高的詞彙,上市、融資、圈地成為開發商最熱衷的事情。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相繼出台,各類與民生息息相關的熱點問題不斷出現。使得一線大城市不斷上漲的房價得到一定的抑制,也使我國房地產業的發展步伐更加穩健。
2008 年,隨著民生新政的實施,以解決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為主要任務的民生產,正蓄勢待發;土地新政將進一步深入,查處土地違法案件力度將會進一步加大;中央政府針對房地產市場的混亂局面,將會出台更嚴勵的政策措施。預計2008 年全國房價總體上將穩中趨降,逐步或落至一個相對理性的區域。
好吧,給你一個目錄,你可以參考一下:
《2007年房地產行業深度研究與投資前景分析報告》目錄:
第一章 2006年房地產行業發展環境及影響分析 2
第一節 宏觀經濟環境及影響分析 2
一、國際經濟環境對房地產業的影響 2
二、國內宏觀經濟狀況及對房地產業的影響 2
三、國內投資、物價走勢分析及對房地產業的影響 2
(一)固定資產投資狀況分析 2
(二)物價走勢狀況分析 3
四、人民幣升值對房地產業的影響 4
(一)對房地產需求者影響 4
(二)對房地產供給者的影響 4
(三)對不同種類商品房價格的影響 5
第二節 房地產行業政策變化及影響分析 6
一、近年來主要房地產行業政策回顧與分析 6
二、2006年最新房地產行業政策分析 6
(一)2006年以來政策回顧 7
(二)重大政策影響分析 8
第三節 房地產關聯行業發展及影響分析 10
一、上遊行業發展及影響 10
(一)建材價格進入上升通道 10
(二)鋼鐵行業對房地產影響分析 10
二、下游需求變化對房地產行業影響分析 11
(一)居民收入增多,拉動住宅潛在需求 11
(二)企業信心大幅增強拉動辦公樓需求 12
(三)城市化進程促進商業地產 12
第二章 2006年房地產行業供需狀況分析 14
第一節 2006年房地產企業整體景氣狀況判斷 14
一、房地產開發景氣總體走勢 14
二、房地產企業景氣指數水平變化 15
第二節 2006年全國房地產市場供給情況分析 16
一、土地開發與土地購置 16
(一)土地購置面積增幅繼續減緩,購置成本大幅上升 16
(二)完成土地開發面積恢復上升 17
(三)土地開發面積占購置面積比先降後升 18
二、商品房開發規模與結構 19
(一)商品房新開工面積 19
(二)商品房竣工面積 20
(三)商品房開發結構分析 21
第三節 全國房地產市場需求情況分析 25
一、商品房銷售狀況分析 25
二、商品房空置面積分類指數變化 28
第四節 全國房地產市場供需結構特徵與價格走勢 29
一、房地產供需結構特徵 29
二、房地產市場價格走勢 30
(一)一級市場:土地價格增長穩定 30
(二)二級市場:銷售價格仍大幅上漲,漲幅整體回落 30
(三)三級市場:租賃價格漲幅平穩 31
第三章 2006年房地產行業資金來源分析 32
第一節 房地產企業投融資狀況 32
一、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及完成情況 32
二、分業態房地產開發投資及完成情況 32
第二節 房地產業融資現狀與渠道分析 34
一、房地產開發資金來源 34
二、各月資金來源情況分析 36
(一)國內貸款 36
(二)自籌資金 36
(三)其他資金 37
(四)利用外資 37
(五)全部資金本金 38
第三節 房地產金融資金來源特點分析 39
一、仍依賴於銀行資金,但融資渠道向多元化方向發展 39
二、債務融資為主,股權融資有待突破 40
三、大型房地產企業融資渠道廣,中小開發商融資渠道狹窄 40
四、融資方式創新,融資渠道整合 41
第四節 2006年房地產行業股權融資狀況 42
一、上市公司再融資 42
二、房地產企業IPO 42
三、其他直接融資方式 42
第四章 2006年房地產行業區域分布及重點區域分析 44
第一節 各地區房地產開發資金來源比較分析 44
一、各省市房地產行業資金來源情況 44
二、資金來源增速比較分析 45
第二節 房地產區域開發比較分析 46
一、土地購置和開發區域發展情況 46
二、商品房投資、施開工和竣工區域發展情況 48
(一)2006年各地區商品房投資、新開工和竣工情況 48
(二)2006年各省市商品房投資額、施工面積、竣工面積增速分析 50
第三節 商品房銷售區域情況 52
一、2006年各省市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狀況 52
二、2006年各省市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速及銷售額增速排序 53
第五章 房地產重點城市2006年發展分析 55
第一節 北京房地產市場分析 55
一、總體情況 55
二、開發及投資情況 55
(一)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情況 55
(二)房地產開發投資及資金來源 56
(三)土地購置與開發 56
三、供需情況 57
(一)供給情況 57
(二)需求情況 58
四、價格情況 58
第二節 上海房地產市場分析 60
一、總體情況 60
二、投資及開發情況 60
(一)開發投資完成情況 60
(二)開發企業資金來源 60
(三)土地購置與開發 61
三、供需情況 61
(一)供給情況 61
(二)需求情況 62
四、價格情況 62
第三節 深圳房地產分析 64
一、總體情況 64
二、投資及開發情況 64
(一)房地產開發投資持續擴大 64
(二)新開工建設規模出現縮減 64
三、供應分析 64
(一)新增供應主要分布在寶安龍崗 64
(二)90平米以上三房比例最大 65
四、銷售情況 65
(一)銷售面積大幅下降 65
(二)住宅價格劇烈上漲 65
(三)其他分類物業銷售情況 65
第四節 成都房地產市場分析 67
一、總體情況 67
二、房產開發資金情況 67
(一)房地產開發投資增幅呈逐月增長態勢 67
(二)開發企業自籌資金能力增強 67
(三)商品房施工、竣工面積大幅增長 67
三、商品房供求總量 68
(一)全市商品房供求總量大幅增長,均首年突破2000 萬平方米。 68
(二)全市住宅市場持續活躍,支撐了市場規模繼續擴大。 68
(三)商品房市場供求關系得到根本緩解。 68
(四)成交情況 68
(五)供求增長情況 69
(六)個人購房情況 69
四、商品房價格走勢 70
(一)房價漲幅回落,但漲幅仍處高位 70
(二)宏觀調控下房價上揚曲線明顯走緩 70
五、二手房成交情況 70
第五節 武漢房地產市場分析 71
一、房地產開發投資 71
(一)經濟發展狀況 71
(二)投資開發情況 71
二、商品房供給情況 72
三、存量房市場情況 72
四、房地產銷售情況及銷售價格走勢 73
第六章 2006年房地產行業企業運行綜合比較分析 75
第一節 房地產優勢企業評價 75
一、綜合100強規模分析 75
(一)綜合排名前100位企業規模狀況 75
(二)積極擴張型企業分析 77
(三)房地產企業規模前十強 79
二、房地產優勢企業盈利狀況 80
(一)房地產百強企業盈利情況 80
(二)房地產企業盈利能力前十強 81
三、房地產優勢企業成長及實力變化狀況 81
(一)房地產企業成長性前十強 81
(二)房地產企業綜合實力前十強 82
第二節 中國房地產百強企業發展趨勢 83
一、行業准入提高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83
二、融資能力考驗企業生存能力,百強房企資金來源逐漸多樣化 83
三、土地政策提高行業集中度,百強企業通過戰略合作實現資源互補 83
四、百強企業應高度重視急劇擴張帶來的經營風險 83
(一)政策法規風險 83
(二)融資結構風險 83
(三)管理風險 83
第三節 上市企業年報分析與評價 84
一、獲利能力比較 84
二、經營能力比較 84
三、償債能力比較 85
四、發展能力比較 85
五、現金流分析 86
(一)全國性開發型房企大幅拿地擴張資金吃緊 86
(二)工業商業型房企現金流狀況穩定 86
(三)區域型開發房企資金缺口不大 86
第七章 房地產行業典型企業分析 87
第一節 住宅業務突出類個案企業分析 87
一、深圳萬科 87
(一)整體經營情況 87
(二)公司財務指標分析 87
(三)2007年發展展望 90
二、金地集團 91
(一)經營狀況 91
(二)財務分析 92
(三)發展展望 94
第二節 商業用房寫字樓類個案企業分析 96
一、金融街 96
(一)經營狀況 96
(二)財務分析 97
(三)發展前景 99
二、陸家嘴 100
(一)經營情況 100
(二)財務分析 101
(三)企業發展前景及影響因素分析 104
第八章 07年房地產行業與企業發展趨勢預測 106
第一節 07年房地產行業發展環境變化趨勢預測 106
一、經濟環境變化趨勢預測 106
二、房地產市場主體的行為展望 106
(一)中央政府:穩定房地產市場 106
(二)地方政府:問責制下違規行為可能收斂 107
(三)開發商:強者大膽擴張,弱者無奈退出 107
(四)消費者:觀望越來越濃 107
(五)投機者:資本實力決定投機能力 107
三、政策環境變化趨勢預測 107
(一)宏觀管理政策分析及預測 108
(二)土地政策分析及預測 108
(三)信貸政策分析及預測 109
第二節 07年房地產產品要素構成展望 110
一、土地成本展望 110
二、建材價格的展望 110
三、人力成本、項目的期間費用和開發利潤狀況展望 111
第三節 07年房地產行業市場供需形勢及價格趨勢預測 112
一、住宅供需趨勢預測 112
(一)高檔住宅 112
(二)普通住宅 113
二、商業用房供需趨勢預測 113
三、寫字樓供需趨勢預測 114
(一)北京:集中放量、銷售價格降租賃價格穩 114
(二)上海:供不應求、銷售租賃價格齊漲 114
第四節 07年房地產行業企業競爭趨勢分析 116
一、企業合作、產業戰略聯盟 116
二、品牌化經營是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116
三、提高顧客滿意度是企業競爭的關鍵所在 116
四、人力資本和組織文化將成為現代房地產企業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 116
五、價值鏈管理是房地產企業競爭致勝的根本途徑 117
第九章 房地產行業風險分析 118
第一節 07年宏觀經濟波動風險評價 118
一、宏觀經濟波動性評價 118
二、07年宏觀經濟波動對房地產業帶來的風險評價 118
第二節 近年頒布重要政策風險評價 119
一、金融政策風險分析 119
二、土地政策風險 119
三、其他政策風險 120
(一)稅收政策 120
(二)限外政策 120
第三節 07年上下遊行業變化風險評價 122
一、06-07年土地供應風險評價 122
二、07年房地產金融信貸供給風險評價 122
三、07年建材供給能力及價格風險評價 123
四、07年購買能力風險評價 123
第四節 07年行業競爭風險評價 124
第五節 07年市場供需矛盾風險評價 125
第六節 07年貸款主體風險對房地產金融影響評價 126
一、開發商的信用風險和融資風險 126
二、住房貸款人還款能力、信用風險及房貸入市風險 127
第七節 07年行業風險綜合評價 128
表目錄
表1 2006年1-12月土地開發及土地購置情況 16
表2 2000-2006年土地開發購置情況 18
表3 2006年1-12月份商品房新開工竣工情況 19
表4 2006年累計各類物業銷竣情況 29
表5 2006年每月各類物業竣工銷售面積差 29
表6 2005-2006年土地交易價格指數 30
表7 2005-2006年房屋銷售價格指數 30
表8 2005-2006年房屋租賃價格指數 31
表9 2006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及完成情況 32
表10 2006年分業態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情況 33
表11 2006年房地產開發資金來源 34
表12 2006年開發資金來源及增長情況 35
表13 2006年每月開發資金來源具體情況 35
表14 2006年度各省市資金來源排序 44
表15 2006年各省市資金來源增速比較 45
表16 2006年各省市土地購置面積、完成開發面積及百分比排序 46
表17 2006年各省市土地購置及完成開發面積增速排序 47
表18 2006年各省市商品房投資額 48
表19 2006年各省市商品房施工、開工、竣工面積排序 49
表20 2006年各省市商品房投資額增速排序 50
表21 2006年各省市商品房施工、開工、竣工面積增速排序 51
表22 2006年各省市商品房銷售面積及銷售額排序 52
表23 2006年各省市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速及銷售額增速排序 53
表24 2006年北京市房地產開發及開發投資情況 55
表25 2006年北京市房地產投資、資金來源的排名情況 56
表26 2006年北京市土地購置與開發情況 56
表27 2006年北京市房地產需求情況 58
表28 2006年北京市銷售價格指數走勢 59
圖目錄
圖1 1996-2006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與固定資產價格指數 4
圖2 2006年房地產開發綜合景氣指數及相關指標 14
圖3 2002-2006年房地產企業景氣指數和房地產企業家信心指數 15
圖4 2003-2006年土地購置面積及同比增長情況 17
圖5 2006年1-12月土地購置價格 17
圖6 2003-2006年完成土地開發面積及同比增長情況 18
圖7 2006年1-12月土地開發購置比 19
圖8 2006年1-12月每月商品房累計新開工和施工情況 20
圖9 1998-2006年商品房新開工施工及同比增長情況 20
圖10 2006年1-12月商品房竣工及同比增長情況 21
圖11 2006年商品住宅開發情況 22
圖12 2006年1-12月辦公樓開發情況 23
圖13 2006年1-12月商業用房開發情況 23
圖14 1997-2006年三類物業開發佔比情況 24
圖15 2004-2006年每月商品房銷售面積及同比增長情況 25
圖16 2004-2006年每月商品房銷售額及同比增長 26
圖17 2006年1-12月商品住宅銷售及同比增長 26
圖18 2006年1-12月辦公樓銷售及同比增長情況 27
圖19 2006年1-12月商業營業用房銷售及同比增長情況 27
圖20 2006年各類資金來源佔比情況 36
圖21 2006年房地產開發投資資金中國內貸款變化情況 36
圖22 2006年房地產開發投資資金中自籌資金變化情況 37
圖23 2006年房地產開發投資資金中其他資金變化情況 37
圖24 2006年房地產開發投資資金中利用外資變化情況 38
圖25 2006年房地產開發投資本年資金來源金額變化情況 38
圖26 2006年房地產開發資金來源中銀行資金情況 39
圖27 2006年房地產開發資金來源中開發商自有資金情況 40
圖28 房地產百強企業2002-2006年資產狀況變化圖 75
圖29 房地產百強企業2002-2006年完成房地產投資額及其增長率 76
圖30 房地產百強企業2002-2006年規劃建築面積、土地儲備面積變化圖 76
圖31 2002-2006年積極擴張型和穩健經營型企業總資產變化圖 77
圖32 2002-2006年積極擴張型和穩健經營型企業凈資產變化圖 78
圖33 2002-2006年積極擴張型和穩健經營型企業凈利潤變化圖 78
圖34 2002-2006年積極擴張型企業負債狀況變化圖 79
圖35 房地產百強企業2002-2006年銷售額、房地產業務收入變化圖 80
www.zikoo.com
參考資料:www.zikoo.com
❷ 房地產項目分析報告要怎麼寫
一般房地產項目要選擇在售的,在售的省去了開始的營銷推廣環節;待售的要根據「兩點一線」樣板區相應的推出營銷計劃。
對,重點說明SWOT分析,讓大家一目瞭然,投資分析、市場調研分析主要是對於地產開發的前景及趨勢做個預測,這對於未來投資走向及利潤率很關鍵。
作為學生的話,要敢於與社會人及老闆打交道,在與其溝通的過程中,你就會發現獲取信息很容易,不過,要對於公司的信息保密呦。。
❸ 高分求幾篇建築企業統計分析報告,越多越好,還會有追加的
建築房地產開發與經營企業統計分析報告
改革開放以來,房地產市場變化顯著。期間經歷了由住房分配到個人買房的市場化進程,特別是我國推行住房市場化改革以來,房地產市場價格體系開始形成,並逐步成熟。房地產行業經過20餘年的快速發展已初具規模,成為經濟建設的支柱性產業之一。
易居房地產研究院、中國房產信息集團聯合發布的數據顯示,2009年,我國房地產企業銷售20強合計實現銷售收入5231億元,入圍前20的企業均已突破百億大關。統計表明:2008年度排行榜中,銷售過百億的房企有12家,而2009年,過兩百億的就有12家。
數據顯示,房地產開發投資額的同比升幅逐月擴大。2009年1-11月,全國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31271億元,同比增長17.8%,增幅比1-10月提高1.2個百分點。在新增供應方面,1-11月,全國房屋新開工面積達到9.76億平方米,同比增長15.8%。其中,11月當月的新開工面積達到1.62億平方米,較10月份環比增長98.73%。8月份開始,新開工面積連續上升。其中,8月、9月、10月及11月新開工面積月度同比分別增長24.6%、55.4%、54.7%及194.5%。4個月新開工面積已高於2007年同期水平。
近幾年,居民的住房消費正在慢慢的向更高的階段過渡,房地產市場也在調整中迅速壯大。而且,隨著城市框架的不斷拉大,城市人口的急劇增加及城市輻射力的增強,房地產市場空間巨大,未來發展大有可為。雖然政府不斷出台一系列的宏觀調控政策,但未來10年中國宏觀經濟仍將有望保持穩步發展,帶動中國房地產市場穩步上升。
大致了解了房地產開發與經營行業的情況,再來了解分析下2006~2009年的相關分析。下面挑了20家上市公司2009年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及報告。
萬科A 深振業A 沙河股份 招商地產 深深房A
中糧地產 深長城 泛海建設 金融街 綠景地產
珠江控股 億城股份 銀基發展 渝開發 S*ST 成功
光華控股 萊茵置業 粵宏遠A 陽光股份 綿世股份
數據分析
一、 營業收入分析
表1單位(萬元) 營業收入分析
營業收入
平均 425689.86776
標准誤差 240941.30192
中位數 105496.61171
眾數 #N/A
標准差 1077522.25938
方差 1161054219449.2
峰度 17.72880
偏度 4.13455
區域 4886638.95415
最小值 1462.36020
最大值 4888101.31435
求和 8513797.35528
觀測數 20
最大(1) 4888101.31435
最小(1) 1462.36020
置信度(95.0%) 504295.93953
如表1可得2009年中各個證券的營業收入平均值為425689.86776萬元,可用中位數來反映現象的一般水平為105496.61171萬元。各證券可參照以分析自己的營業收入處在什麼水平。萬科A的營業收入是4888101.314349萬元,招商地產是1013770.1049萬元,金融街是623148.519574萬元,S*ST 成功是199155.34483萬元,億城股份是342169.725315萬元,泛海建設是237899.777024萬元,中糧地產是201353.95711萬元,深振業A是184923.581372萬元,陽光股份是98812.1萬元,深長城是204072.669378萬元,渝開發是98812.1萬元,陽光股份是45407.383088萬元,萊茵置業是112181.123428萬元,銀基發展是60792.46127萬元,沙河股份是69389.754917萬元,珠江控股是28510.59755萬元,綠景地產是45914.7401萬元,粵宏遠A是49621.089597萬元,深深房A是75018.220247萬元,光華控股是32092.531024萬元,綿世股份是1462.360204萬元,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各個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與平均值偏差還是幅度很大的,有的在50000萬元以下,有的在1000000萬元以上。影響其大小的可能與企業的規模,企業的貨幣資金。企業的管理能力和營運能力等其他因素有關。
營業收入選取了2009年20家上市公司的數據,分組如表2所示:
表2 (萬元) 營業收入分組
上限 頻數
10000以下 1
10000~50000 5
50000~100000 4
100000~500000 7
500000~1000000 1
1000000以上 2
合計 20
營業收入按照不等距分組分為六組,其中頻數最多的是介於100000萬元到500000萬元之間的,共有7家,合計共有20家。直方圖如圖一,折線圖如圖二。
圖一
圖二
從圖一、二中可以看出營業收入在10000萬元以下的有1家(綿世股份),收入在10000萬元至50000萬元的上市公司有5家(珠江控股、光華控股、渝開發、綠景地產、粵宏遠A),營業收入在50000萬元至100000萬元的上市公司有4家(銀基發展、沙河股份、深深房A、陽光股份),收入在100000萬元~500000萬元的上市公司有7家(萊茵置業、深振業A、S*ST 成功、中糧地產、深長城、泛海建設、億城股份),營業收入在500000萬元~1000000萬元的有1家(金融街),收入在1000000萬元以上的企業有2家(招商地產、萬科A)。
萬科A
招商地產
2009年營業收入十強企業分析
圖三
2009年營業收入十強企業如圖三所示,其中最高的是萬科A,佔了61%的比例,可見其在房地產業中是有相當強的實力。其次是招商地產佔到13%的比例,其競爭實力也不可小覷。金融街是8%,億城股份是4%,其餘(泛海建築、深長城、中糧地產、S*ST成功、深振業A、萊茵置業)均佔了1%~3%的比例。
二、 相關回歸分析
相關回歸分析選取了3家典型公司2009年的利潤總額、營業總成本。分析一下利潤總額和其上市公司的營業總成本的關系。相關回歸分析結果如表3、表4、表5、圖四、圖五、圖六所示。
萬科A
表3 (萬元) 回歸統計
圖四
招商地產
表4(萬元) 回歸統計
圖五
深振業A
表5(萬元) 回歸統計
圖六
相關回歸分析如下:萬科A(表3、圖四),招商地產(表4、圖五),深振業A(表5、圖六)。由以上圖表可得知:深振業A的標准誤差最小,即其平均水平的代表性也最大。萬科A的相關系數是0.97676089,招商地產的相關系數是0.73309605,深振業A的相關系數是0.60322999,從這些數據中可以得知萬科A的相關系數最大,說明利潤總額和營業總成本之間的關系密切,即利潤總額隨著營業總成本的增加而增加的趨勢愈明顯。然而,最小的是深振業A,說明利潤總額和營業總成本之間的關系密切程度不如其他2家公司明顯。
三、 動態分析
現在對萬科A、招商地產、深振業A公司 2006年至2009年的相關數據進行重點動態分析(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投資收益、營業利潤、凈利潤)
圖七
營業收入,營業成本逐年遞增;投資收益也逐年遞增,但是幅度較小;營業利潤和凈利潤2007年比2006年高,但2008年出現下降,應該與2008年的金融危機有著密切的關系;營業稅金及附加2006年2007年遞增切幅度不大,但是在2008年至2009年降低,與國家政策調整有關。
圖表22:
圖八
營業收入,營業成本,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在2006年和2007年間增長,但在2008年有所降低,在2009年間大幅度增長,應該尋找經濟危機影響前後市場的變化;營業利潤和凈利潤2007年比2006年高,在2008年也出現下降,同時在2009年有小幅度的增長;投資收益在2006年2007年2008年逐年增長,在2008年尤為明顯,在2009年間出現下降,且幅度相比較大,公司應全面分析市場動向,正確投資。
圖八
營業收入,營業成本,在2006年2007年2008年逐年遞減,且在2008年下降幅度較小,但在2009年出現大幅度增長,應尋找出具體原因;營業利潤,凈利潤和投資收益在2006和2007年有所增長,在2008年也出現下降,同時在2009年較大幅度的增長;營業稅金及附加在2006至2007年間增加,在2008年出現小幅度下降,但是在2009年有較明顯的增長,應該及時注意國家政策的變化。
四、 凈利潤前五家企業的財務分析
表6 (萬元) 凈利潤前五家表
1、 償債能力分析
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100%
表7(萬元) 資產負債率表
圖九
資產負債率又稱負債比率,是企業一定時期負債總額與資產總額的百分比。它用於反映企業負債水平的高低情況,表明企業的資產總額中有多少通過負債籌集的,即債權人提供給企業的資源佔全部資產的比重,它可以衡量企業在清算時保護債權人利益的程度。資產負債率能夠反映企業的全部償債能力,該指標越低,總資產對債權人利益的保障程度越大,企業的償債能力越強。
從表7、圖九中,我們可以看出萬科的比率最高,則該企業償還債務的能力在五家企業中是最差的;而最小的則是億城股份,說明該企業比較保守,對前途信心不足,利用債券人資本進行經營活動的能力較差。
2、 企業獲力能力分析
資產報酬率=凈利潤/資產平均總額*100%
表8(萬元) 資產報酬率表
圖十
資產報酬率是稅前凈除以平均資產總額,說明企業資產的獲利能力。資產報酬率數值越大越好。
表8、圖十顯示,S*ST成功的資產報酬率最高,說明該企業的獲利能力最強;金融街的資產報酬率最低,說明該企業資產利用率較低,經營管理存在問題,應該調整經營方針,加強經營管理,挖掘潛力,增收節支,提高資產的利用率。
3、 運能力分析
流動資產周轉率=主營業務收入/流動資產平均余額*100%
表9(萬元) 流動資產周轉率表
圖十一
流動資產周轉率指企業一定時期內主營業務收入凈額同平均流動資產總額的比率,流動資產周轉率是評價企業資產利用率的另一重要指標。流動資產周轉率用周轉天數表示時,周轉一次所需要的天數越少,表明流動資產在經歷生產和銷售各階段時佔用的時間越短,周轉越快。
從表9和圖十一可以看出S*ST成功流動資金周轉率最高,流動資產周轉率越高,表明周轉速度越快,會相對節約流動資產,等於相對擴大資產投入,增強企業盈利能力。而金融街的流動資產周轉率最低,則需延緩周轉速度,需要補充流動資產參加周轉,形成資金浪費,降低企業的盈利能力。
五、 凈利潤前五家的企業的現金流量分析
圖十二
2006年2008年和2009年,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總是高於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沒有出現入不敷出,兩者均持續上升。2007年,經營活動收到的現金低於支付的現金。
圖十三
2006年至2008年,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總是低於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出現入不敷出。2009年經營活動收到的現金高於支付的現金,沒有出現入不敷出。
圖十四
2006年和2009年,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高於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沒有出現入不敷出。2007年和2008年,經營活動收到額現金低於支付的現金,出現入不敷出。
圖十五
2006年至2009年,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總是高於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沒有出現入不敷出。。同時在2009年,經營活動收到的現金流入出現大幅度增長。
圖十六
2006年至2009年,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總是高於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沒有出現入不敷出。但是,在2008年,經營活動收到的現金出現明顯降低。
圖十七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總是高於投資活動所產生的現金流凈額;經營活動的先增後減,2007年是拐點;籌資活動先減後增,2007年是拐點;投資活動變化不大,先減後增再減。
圖十八
在2006年2007年2008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總是高於籌資活動和投資活動所產生的現金流凈額;經營活動的先增後減,2007是拐點;投資活動先減後增,2007是拐點;籌資活動先減後增,2008年是拐點。
圖十九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先增後減,2008是拐點;籌資活動在2006年2007年2008年穩中有增,2009年大幅度上升,2008是拐點;投資活動穩中有降。
圖二十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總是高於籌資活動和投資活動所產生的現金流凈額;經營活動的先增後減,2008是拐點;籌資活動先減後增,2008年是拐點;投資活動穩中有增。
圖二十一
經營活動和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在2006年2007年2008年先增後減,2009年出現大幅度增長;投資活動在2006年至2008年平穩增長, 2009年出現較明顯的下降。
分析總結
房地產作為中國近年來一直受社會各界所關注的熱點行業,由於其自身與國家宏觀調控,與民生戚休相關的特徵使其在金融海嘯當中同樣受到了沖擊。通過對幾家上市公司數據的分析,可以了解到2008年在國內住房的投機現象以及國際上金融海嘯的雙重壓力之下,中國房地產銷售價格節節下滑,經濟效益降低。
通過對營業收入前十家,凈利潤前五家的分析,房地產開發與經營行業的發展潛力是深遠的。萬科A是在所有數據上顯示出在房地產開發與經營行業上是遙遙領先,但資產報酬率最較低,說明其經營管理存在問題,應該調整經營方針,加強經營管理,提高資產的利用率。同時,應繼續考慮如何降低成本,提高它的營業收入。
我國的房地產開發與經營行業具有很大的潛力,無論是從從產業地位來看,還是從產業規模上,都存在著同比例的增長。招商地產、S*ST成功、金融街、億城股份等,都是凈利潤前幾家的公司,只要加以對資金周轉率,營運能力,償債能力的綜合應用,還是有很好的發展前景。在相關回歸分析中,了解到上述提到的幾個企業的利潤總額和營業總成本也是有著相當大的關系,就說明了只要降低企業的營業總成本,加上對外投資得到的其他業務收入,收入、利潤就能很快得到提高。
此外,從券商年度投資策略的報告和以上數據可推測,2010年房企銷售額將略有下滑,但業績已基本鎖定;調控政策尚存變數,但基調「中性偏暖」;由於市場需求旺盛,加之資金充裕,房企投資意願回升,預計土地購置、新房開工等先行指標將進一步向好,房地產行業景氣有望持續,而供求矛盾也將有所緩解。
❹ 中國房地產資金來源狀況分析報告
當前,房地產投資過快增長和房地產價格的大幅度上漲,已經發展成為影響國民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不健康因素,因此,加強對房地產市場調控成為宏觀調控的一項主要任務。為掌握房地產投資資金來源狀況,我們對2001年年初以來房地產投資的資金來源及變化情況進行了專題調查分析。
基本情況
長期以來,我國房地產直接融資渠道狹窄。據統計,2002年年初以來,國內房地產企業只有61家實現上市融資,融資總額僅為80億元左右。房地產企業債券自2000年以後再未發行,原有的少量債券也已兌付。國家預算內資金每年也僅有10多億元。2003年後,隨著國家宏觀調控對房地產信貸規模的控制,房地產貸款增長趨緩,房地產企業開始尋求新的融資途徑,如機構投資者開始參與房地產投資,房地產基金開始運作,信託資金開始進入房地產業,海外融資也發展較快。目前,由於房地產基金剛剛起步,投資房地產的信託資金不足300億元,房地產業直接融資比例不超過2%,因此,我國房地產投資資金仍然主要是銀行貸款,而以投資和投機為目的的社會資金及海外熱錢近兩年也成為推動房地產投資快速增長的重要資金來源。
國內銀行貸款佔比情況
從國內外情況看,房地產投資資金來源中,銀行貸款一般佔到60%左右,這是房地產業發展的一個顯著特點。在我國,房地產業的銀行貸款主要表現為土地儲備貸款、房地產開發貸款和銷售環節的住房按揭貸款,開發商的自籌資金和工程墊款也大多間接來自銀行貸款。具體表現為:
國內銀行直接貸款佔比明顯下降。直接貸款表現為房地產開發貸款和個人購房貸款。2001~2003年,房地產開發貸款在房地產投資中的比重一直保持在20%左右的水平;以個人按揭貸款為主的購房貸款平穩發展,在房地產投資中的比重由25%升至28.3%。2004年,由於國家對房地產用地和貸款實行控制,同時,個人消費信貸不良率開始上升,商業銀行提高住房消費貸款發放標准,房地產貸款增長趨緩,房地產開發貸款和購房貸款在房地產投資中的比重均有所下降,分別為16.6%和24.3%。今年第一季度,由於上年儲備項目較多,房地產貸款投入有所增加,房地產開發貸款在房地產投資中的比重達到19%,而取消住房按揭貸款優惠利率政策對房地產消費貸款影響較大,購房貸款占房地產投資資金的比重下降到17.3%。房地產開發貸款與購房貸款合計占房地產投資資金的比重,2001~2004年分別為43.6%、48.1%、49.4%、40.9%,今年3月末為36.3%。房地產市場中的銀行直接貸款佔比2003年年初以來呈現明顯下降趨勢。
房地產企業部分自籌資金間接來自銀行貸款。房地產企業自籌資金比例逐年提高,由2001年的24.1%上升到2004年末的27.4%,到今年3月末,已達到30.1%,提高了6個百分點。多年來,房地產企業自有資金不足,為了達到國家對房地產項目自有資金比例的要求,不惜採用各種變通的方式套取銀行貸款來充當自有資金,特別是近兩年房地產項目資本金比例要求提高到35%,房地產企業更是通過關聯企業貸款、挪用已開工項目資金、向省外企業借款以及銷售回款再投資等方法來拼湊自有資金。根據調查資料推算,2004年年初以來,房地產企業自籌資金中銀行貸款占房地產投資資金的比重由過去的8%左右上升到目前的9%左右。
房地產企業應付款主要是銀行貸款。房地產企業的應付款主要是房地產開發企業拖欠施工單位工程款和供貨商的材料款等。調查中發現,房地產企業拖欠工程款和材料款屬於業內慣例,而被拖欠的款項主要是施工單位和供貨商通過各種途徑獲取的銀行貸款。因而,房地產企業應付款的60%實際來自銀行貸款。由於企業信用環境不斷改善,房地產企業應付款占房地產投資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趨勢,應付款中的銀行貸款占房地產投資資金的比重也相應下降,由2001年的約9%下降到2004年的約6%,今年第一季度為7.5%。
社會資金積極參與房地產投資
社會資金主要包括:以直接投資入股的形式參與房地產開發,成為房地產開發商自有資金的一部分;以購房款形式轉化為房地產開發資金;被房地產企業以高利籌集進入房地產市場。具體表現為:
股權性融資部分——現階段,房地產企業的自有資金中財政和主管部門撥款已寥寥無幾,主要為企業投資人最初投入的資金和開發過程中積累的利潤,以及股權性融資。房地產開發企業多為民營企業,其注冊資本和利潤積累較少,自有資金主要為股權性融資。2001年年初以來,房地產投資資金中自有資金佔比逐漸提高,特別是2004年年初以來,房地產企業自有資金佔比大幅度提升,由2003年的13.5%提高到2004年的15%,今年第一季度比2004年又提高了1.9個百分點,達到16.9%。據調查,近兩年房地產企業新增自有資金主要是以投資為目的的社會資金。目前房地產企業股權性融資占房地產投資資金的比重為15.2%,比2001年提高了4.8個百分點。
現金購房部分——房地產企業「定金及預收款」中的銀行貸款所佔比近兩年明顯下降,意味著大量購房者主要以現金買房,炒房動機明顯。由於部分城市的商業銀行未開辦轉按揭業務或不允許外地人貸款,而房產登記部門要求房屋出賣時必須還清銀行貸款,以炒房為目的的購房者便多以現金購房,購房現金占房地產投資資金比重迅速上升,2004年已達14.6%,比2003年上升了8.8個百分點,今年第一季度為13.2%。
其他資金部分——據統計,房地產投資資金中包括社會集資、個人資金、其他單位撥入資金等其他資金來源佔比呈下降趨勢,2004年最低,為6%,今年第一季度為6.8%。
總體上測算,目前,房地產投資資金約有35%來源於社會資金。
境外資金加入房地產市場開發和炒作
外資對我國房地產市場的參與涉及開發、中介和銷售等各個環節,主要是境外房地產投資基金和風險投資基金以及大量的個人資金,通過直接購買房產、進行項目合作、直接參股房地產公司等方式,集中投資首都經濟圈和長江三角洲等熱點區域。據調查,境外資金直接流入上海房地產市場的佔比逐年攀升,2001年為16%,目前已超過30%;今年年初以來外商投資於北京房地產項目的資金超過30億元。據調查分析,目前進入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境外投資占房地產投資資金的比重約為5%。
主要問題
當前房地產投資資金中銀行貸款所佔比重逐年下降,且低於國際一般水平;社會資金所佔比重逐年增加,且投資和投機成分加重。因此,我國房地產投資過快增長和房價過快上漲的主要原因不在於銀行信貸,而是國內外投資者和投機者的趨利行為所致,其背後原因又是地方政府在土地批租、房地產開發上的政策導向偏差造成的。具體表現在:
一、部分地方缺乏科學發展觀,過分擴張城市建設,助長房地產投資。加快城市建設和發展房地產業應當說是我國現階段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但部分地方在這方面存在著不顧客觀條件、盲目擴張的行為。一是各級地方政府把土地有償轉讓收入作為"第二財政",用於城市建設投資資金。2002年,全國市場化配置土地收入達969億元,較1999年增長了8.5倍;土地增值稅收入21億元,較1999年增長3倍多。2003年我國市場化配置土地的面積較1999年增長了51倍,土地出讓收入在各地財政收入中的比重逐年增加。由於房地產投資規模大、見效快,對相關產業拉動作用明顯,是支柱產業,而且房價越高、高檔房越多,意味著地方財政收入增加越多,GDP增長越快。為此,不少地方政府一方面加大征地、供地力度,擴大房地產業規模;另一方面,通過開發規劃、產品結構、預售審批等環節,默許、支持商品房高檔化,允許房地產商大量運作豪宅項目,把老百姓往郊區趕。而在土地儲備和運作方面,融資成本與招商引資的考慮不銜接,孕育了很大的償債違約風險。二是對商品房定價不進行成本、利潤核算,定價完全放開,基本是房地產商報多少是多少,放縱房價,個別地方甚至出現政府為了抬高區域檔次,開發商將房價定得越高越容易取得預售許可證現象。三是為了活躍市場,對外地人炒房不加限制,默許抬高房價。
二、部分房地產開發企業與地方政府聯手,採取非市場化手段,追逐高利潤,抬高房價。房地產業的高利潤回報,促使房地產開發企業擴張迅速,2004年,房地產開發企業已達5萬多家,比2001年增加了2萬多家,比2003年增加了1萬多家。房地產開發企業常常與地方政府聯手,支配著房地產市場秩序,主要表現為:一是以低成本或無資本擴張。房地產企業普遍自有資金不足,由於商業銀行對企業資金的來源及投資方式尚無有效手段給予准確認定,房地產商普遍通過期房和流動資金貸款等變通方式融資並將自籌資金混同於自有資金,或虛增資本公積、分拆項目、異地借款並以資本金形態注冊等規避自有資金比例管理。二是資質差,產品質量難以保證,市場投訴多。房地產企業資產負債率較高,平均超過70%,優質企業少,多為三級資質企業。三是通過假按揭套現。由於企業貸款利率高於零售按揭貸款利率,開發商利用內部人或關聯企業,通過假按揭套現以降低成本。四是發布虛假售樓信息,聯手虛抬房價。2004年年初以來,樓市進入由開發商決定市場、自由定價狀態,大房地產企業在利益最大化的共同追求中漸漸結成價格聯盟。
三、投機和投資性炒作在較大程度上推高房價。房地產需求包括真實需求、投資需求和投機需求。目前,我國社會資金投資渠道狹窄,不斷增長的國內投資資金和不斷湧入的境外投機資金裹挾著人民幣升值預期,紛紛擠向熱點城市房地產市場,國內社會資金和境外資金占房地產投資資金比重平均已超過40%,成為推動房地產投資和房價過快增長的重要因素。哪裡投資和投機性強,哪裡的房地產價格波動就大。如建設部等七部委關於穩定房地產價格的意見下發後,近幾年房價上漲最快的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房價大幅下跌,而長春、南昌、蘭州和銀川等中西部城市房價變化不大。從資金情況看,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的銀行貸款占房地產投資資金比重2003年年初以來快速下降,目前為44%左右,而同時社會資金和外資佔比迅速上升,外資投資比例近12%;長春等其他城市房地產投資資金中銀行貸款佔比則呈現平穩合理變化,目前仍為60%左右。這進一步說明,投資和投機性資金才是推動房地產投資與房價過快增長的主要因素。
❺ 房地產交易數據分析報告包括哪些內容
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
2015-2020年中國房地產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❻ 誰最有2012年上半年的房地產行業從業人數和企業數量的數據統計啊
《2012年土木、建築、房地產行業人才流動及薪酬白皮書》是在一覽HR研究院的指導和參與下,一覽土木、建築、房地產事業部投入120餘人,耗時2個月時間,開展大量的調查和分析工作製作而成。全書主要包括人才流動和薪酬兩大部分,傾注了製作團隊的大量心血。
❼ 急求,2012年最新的重慶工業房地產市場報告,分析較為透徹的,請發到419734173qq.com郵箱里哈
不會有人發這個給你,這些都是拿來賣錢的。
❽ 中國房地產市場現狀
(一)全國房地產發展狀況
1、全國房地產市場行業發展情況分析
房地產投資增速將略有減緩。在政府控制房價、調整住房供應結構、加強土地控制、信貸控制等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陸續出台的背景下,地方政府過度的投資沖動將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對土地與房屋開發投資的增速也將相應減緩。與此同時,加息、提高存款准備金率等措施所導致的房地產開發貸款與消費貸款增速的放緩將直接影響房地產開發的規模和施工、竣工速度。因此從整體上看,如果國家針對房地產的宏觀調控政策落實到位,未來2—3年我國房地產開發投資的增速將略有減緩,但估計不會低於20%。
市場供求不平衡矛盾將繼續存在。近年來針對房地產的宏觀調控政策中影響需求變動的因素主要有:上調銀行存貸款利率、控制二次購房與投機性購房、控制拆遷規模等。但是,由於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不斷刺激「熱錢」湧入我國,且大部分流入了房地產領域,未來2-3年我國部分地區房地產市場的投資性需求仍將有所提高。
房地產價格將保持上升趨勢。從對供求關系的分析可以判斷,未來2—3年我國房地產價格仍將保持上升的趨勢,原因是:
第一 房地產市場供求發展不平衡的矛盾(特別是需求將繼續迅速增長的趨勢)必然反映在房價的持續增長上;
第二 近年來地價、建築材料、商品房品質提高所帶來的開發成本增加將推動房價上漲;
第三 從經濟學理論來看,房價的運動趨勢和國民經濟增長率以及居民可支配收入正相關。目前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居民收入持續增加、除非遭遇金融危機,經濟增長趨勢被迫中斷,否則房價的運行趨勢只會上升,而不可能下降。
普通住房供應量將上升,高檔住宅供應量將減少。為了合理引導住房建設與消費,國家在規劃審批、信貸、稅收等方面對中小套型、中低價位的普通住房給予了優惠的政策支持,並明文規定了享受優惠政策的普通住房的具體標准。未來2—3年,隨著各地房地產宏觀調控細則的相繼出台,中低價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經濟適用房與廉租房的供應將有所增加。
東部地區仍將是投資的主要區域,中西部地區將保持較快投資增速。東部地區在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中的佔比將繼續下降,中、西部地區將繼續保持較快的投資增速,在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中的佔比將有所提高。
房地產開發企業的資產重組將向縱深推進。部分開發企業將轉移戰線,大力開拓東部二、三線城市市場,並逐漸向全國延伸,從而帶動這些城市房地產市場的發展。
❾ 如何寫房地產市場分析報告
智研數據研究中心網訊:
內容提要:建立全國統一的房地產市場運行預警預報制度,加強和完善宏觀監測體系。通過對全國房地產市場信息的及時歸集、整理和分析,就市場運行情況做出評價和預測,定期發布市場分析報告,合理引導市場,為政府宏觀決策做好參謀。
城市房地產業的健康發展對國民經濟的振興和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為此,要克服房地產經濟中存在的非理性行為,用科學發展觀引領房地產業的發展是我國房地產經濟發展的未來走向。
1、強化土地資源管理,通過土地資源供應量的調整,控制商品房價格的不合理上漲。要根據住房市場的需求,保持土地的合理供應量和各類用地的供應比例,實行土地出讓公開招投標制度,控制一些城市過高的地價。要堅決制止高檔住宅的盲目開發和大規模建設,防止出現新的積壓。對於發生在房地產領域違法犯紀行為要嚴厲懲處,嚴懲無正當理由閑置土地的「圈地人」以及房地產領域的違法活動。
2、強化政府經濟職能,市場將逐漸走向成熟化綜合當前房地產投資的增長速度及房市表現,從房市周期論的角度分析,我國房地產投資目前還處於繁榮期,整個房市還處在有利的上升階段,但從市場表現看,房市則處於不成熟到成熟前的調整期。在未來的幾年裡,市場理性將逐漸回歸。畢竟房地產開發是作為城市建設重要的參與者(有的是城市運營商),而房地產消費屬於長期使用的大宗物品,盲 目不得。
「不管好房、壞房,只要搶到就好」的現象將一去不復返。從當前城市居民的經濟實力和市民購買力分析,只要經濟形勢保持平穩增長和樓市不出現嚴重的供不應求 ,樓市就不會倒掉。近期,國家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加強了對房地產的調整,這種調整並不是指樓市崩潰,而是引導房地產業進入一個成熟理性的穩定發展期,將涌現越來越多的性價比優越的產品,市場將逐漸走向成熟化。
3.建立全國統一的房地產市場運行預警預報制度,加強和完善宏觀監測體系。通過對全國房地產市場信息的及時歸集、整理和分析,就市場運行情況做出評價和預測,定期發布市場分析報告,合理引導市場,為政府宏觀決策做好參謀。詳情訪問 智研數據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