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援助非洲,中國和西方有哪些不同
中國和西方援助非洲的模式區別:
一、中國對非援助特點
對非援助是中國對外援助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中國對外援助的特色,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摒棄任何附加條件
中國對非洲援助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維護非洲國家自我選擇發展模式的權利。2006年1月《中國對非洲政策文件》中指出,中國政府將根據自身財力和經濟發展狀況,繼續向非洲國家提供並逐步增加力所能及和不附加政治條件的援助。
2、信守承諾
在宣布一系列對非援助項目、做出援助承諾之後,中國政府都積極採取措施落實,從不向非洲國家開「空頭支票」,這一點備受非洲受援國的好評。
3、優先考慮非洲的實際需要
中國確定具體援助項目時優先考慮非洲國家的需要。援助項目主要以基礎設施建設及人員培訓為主,與西方援助形成互補,填補了對非援助的空白。教育、醫療、減貧等民生項目也是中國對非援助的著力點。
二、西方國家對非援助的特點
西方發達國家對非洲的援助由來已久,西方國家將援助作為維系對非關系的重要政策工具,形成了自身的特徵:
1、援助規模大
西方國家在當今國際援助體系中占據主要地位。二戰後西方國家對非援助的投入超過1萬億美元。數據顯示,2011年發展援助委員會(DAC)成員國向非洲提供的雙邊官方發展援助總金額達到326.11億美元。
2、援助附加政治條件
西方國家在對非洲援助時經常附加政治條件。只有達到有關民主和良治標准、按其要求改造本國政治經濟體系的非洲國家才可獲得援助。一些最需要援助的國家反而可能得不到援助。在援助資金、技術的同時,西方國家也極力把其價值觀與行為准則「援助」給非洲。
3、重視與各方協調合作
西方國家主張在對非援助領域加強與其他援助方的合作。他們認為,在發展合作領域,各國的對非援助政策應形成互補,並加強相互協調磋商。同時,西方國家也十分重視與新興援助國之間的對話與合作,希望各國能夠在一個透明和有序的環境下共同開展援助工作
(1)分析中國援助非洲擴展閱讀
一、 中國對外援助政策堅持幫助受援國提高自主發展能力。實踐證明,一國的發展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中國在提供對外援助時,盡力為受援國培養本土人才和技術力量,幫助受援國建設基礎設施,開發利用本國資源,打好發展基礎,逐步走上自力更生、獨立發展的道路。
二、 中國對外援助政策堅持不附帶任何政治條件。中國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尊重各受援國自主選擇發展道路和模式的權利,相信各國能夠探索出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絕不把提供援助作為干涉他國內政、謀求政治特權的手段。
三、 中國對外援助政策堅持平等互利、共同發展。中國堅持把對外援助視為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相互幫助,注意實際效果,照顧對方利益,通過開展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技術合作,著力促進雙邊友好關系和互利共贏。
四、 中國對外援助政策堅持量力而行、盡力而為。在援助規模和方式上,中國從自身國情出發,依據國力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注重充分發揮比較優勢,最大限度地結合受援國的實際需要。
五、 中國對外援助政策堅持與時俱進、改革創新。中國對外援助順應國內外形勢發展變化,注重總結經驗,創新對外援助方式,及時調整改革管理機制,不斷提高對外援助工作水平。
六、 白皮書介紹說,1950年,中國開始向朝鮮和越南兩國提供物資援助,從此開啟了中國對外援助的序幕。實行改革開放後,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合作問題:援助非洲,中才國和西方有哪些不同?
七、 中國對外援助政策堅持幫助受援國提高自主發展能力。實踐證明,一國的發展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中國在提供對外援助時,盡力為受援國培養本土人才和技術力量,幫助受援國建設基礎設施,開發利用本國資源,打好發展基礎,逐步走上自力更生、獨立發展的道路。
八、 中國對外援助政策堅持不附帶任何政治條件。中國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尊重各受援國自主選擇發展道路和模式的權利,相信各國能夠探索出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絕不把提供援助作為干涉他國內政、謀求政治特權的手段。
九、 中國對外援助政策堅持平等互利、共同發展。中國堅持把對外援助視為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相互幫助,注意實際效果,照顧對方利益,通過開展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技術合作,著力促進雙邊友好關系和互利共贏。
十、 中國對外援助政策堅持量力而行、盡力而為。在援助規模和方式上,中國從自身國情出發,依據國力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注重充分發揮比較優勢,最大限度地結合受援國的實際需要。
十一、 中國對外援助政策堅持與時俱進、改革創新。中國對外援助順應國內外形勢發展變化,注重總結經驗,創新對外援助方式,及時調整改革管理機制,不斷提高對外援助工作水平。
十二、 白皮書介紹說,1950年,中國開始向朝鮮和越南兩國提供物資援助,從此開啟了中國對外援助的序幕。實行改革開放後,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合作由過去單純提供援助發展為多種形式的互利合作。
十三、 進入新世紀特別是2004年以來,中國對外援助資金保持快速增長,2004年至2009年平均年增長率為29.4%。
十四、 由過去單純提供援助發展為多種形式的互利合作。
十五、 進入新世紀特別是2004年以來,中國對外援助資金保持快速增長,2004年至2009年平均年增長率為29.4%。
❷ 中國援助非洲了哪些
中非合作是全方位的,也是共贏的,中國政府承諾,用力所能及的力量幫助非洲各國人民,這是世界各國也是有目共睹的,其實非洲各國最需要的是基礎建設了,而我們國家恰恰就是基礎建設的重要國家之一。
❸ 如何看中國對非洲的援助
就是國家為了擴大自己的國際影響力國際形象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事,一般暗地裡都會有利益交換的。像之前不是條件之一是在國際上支持台灣屬於中國的言論。
❹ 曾經中國援助非洲小國670億,後來他們是如何回報的
中國一直是一個十分有責任感的國家 ,這些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一直在堅持援助其他國家,尤其是非洲地區,中國援非,大家應該也多少也有一些了解,非洲在各個大洲中發展比較落後,非洲一共有55個國家,其中有33個都是被聯合國認證的最不發達國家,這些國家,很多都還處在為了溫飽而發愁的底部。
❺ 中國援助非洲的真實目的
中國援助非洲的真實目的就是發展我國的經濟,發展我國經濟的同時,也幫助了非洲經濟的發展
❻ 中國援助非洲 有何目的
1、首先,中國作為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援助非洲是我們的國際責任、國際義務和國際公德,是中國推動建設和諧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
2、中國援助非洲是從國家根本利益出發的。從政治上講,非洲仍是我外交斗爭的重要戰略依託,是我運籌外交全局、實現和平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助力。從經濟角度看,非洲是我經濟可持續發展可依賴的能源、資源供應地和商品、投資的重要市場。良好的中非關系造福於中國和非洲的人民。
3、我們與非洲的援助是相互的。非洲國家和人民一向努力投桃報李。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打破西方遏制、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努力,都得到非洲的有力支持。從恢復我國在聯合國(微博)的合法席位,到一次次打掉西方人權反華提案,從中國在許多國際組織內的競選到申辦奧運會和世博會,都離不開非洲朋友的鼎力支持。
4、中國對非洲援助是量力而行,絕不是「打腫臉充胖子」。小平同志生前曾經多次對非洲領導人說,中國給非洲的援助數量不大,是窮朋友之間的相互幫助,將來中國發展了,我們對非洲的貢獻就會大一些。中國盡管還處在發展中國家水平,但畢竟比以前富了,對非洲的援助有所加大,是情理中的事。與西方國家對非援助的數量相比,我們還相差比較大,但我們在政策上、質量上和效果上都比他們強。
參考資料: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2-08/27/c_123635783.htm
❼ 中國從援助非洲中得到了什麼 具體的
不光是得到了政治支持!還有資源開采等!我們幫他們建造的鐵路公路可不是白建!建造費用是免費!可是過路費就是我們來收了!資源開采是合作模式!我們出資金和技術他們出人力開採的資源我們我是付和他們費用的!這是合作共贏!我們即得到了人心又得到資源開采和開采權!反觀他們還得到了工作崗位的提升!還觸動經濟發展!這是好事啊!
❽ 關於中國支援非洲,對國內經濟有什麼影響
關於中國支援非洲對國內經濟有什麼影響,正如俗話說的無利不起早,雖然非洲很多國家的確很窮,不親眼看到,六七十年代以後出生的連想像都想像不到,非洲的確需要援助。對非洲的援助也不僅僅是中國,歐美,中東等富裕國家每年都有援助,具體你可以自己在網上搜搜。
二,中國需要拉攏非洲的第三世界國家來在國際舞台上為中國說話,畢竟一直以來,聯合國事務上,非洲眾多國家對中國還是比較支持的。
三,人民幣升值以後,中國對其它洲的貿易受打擊很大,唯有對非洲的貿易還在增長,你知道每年中國對非洲各國的貿易順差是多少嗎?非洲人有幾個沒穿過中國產的衣服,沒用過中國產的日用品?對中國的貿易政策也是受中國對非洲援助政策影響的。那麼中國適當的援助作為回報,來促進地區經濟進一步發展,也能促進雙方貿易。
四,中國有很多企業在非洲發展,國營的,私營很多,非洲每年為中國提供幾百萬個高薪就業崗位,這些錢不都是從非洲賺到的錢。而中資企業在非洲的政策,待遇等等也需要中國在非洲的影響力,中國人在非洲需要友誼的。
五,援助和貸款也不是無條件的,大多數都針對基礎設施及民生相關的項目,而這些項目一大部分又是中國企業來施工的,這些又被賺回了一大部分。
六,中國有大量的美元外匯儲備,這些錢放在那裡,美元每天貶值一分錢,那中國每天得損失多少錢?與其放在那裡貶值,到不如援助或貸款出去,用來換取其它的利益。
七,中國政府之所以援助非洲,那一定是已經從非洲或得了更大的利益,或者有獲得更大利益的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