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麼是企業社會責任報告
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簡稱CSR報告)指的是企業將其履行社會責任的理念、戰略回、方式方法,其經答營活動對經濟、環境、社會等領域造成的直接和間接影響、取得的成績及不足等信息,進行系統的梳理和總結,並向利益相關方進行披露的方式。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是企業非財務信息披露的重要載體,是企業與利益相關方溝通的重要橋梁。
企業之所以選擇發布社會責任報告的方式進行非財務信息披露,是因為企業身處的經營環境越來越復雜。傳統的以股東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的運營方式所帶來的雇員福利問題、環境污染問題、產品質量問題等越來越引起社會各方面的關注,由此帶來的壓力要求企業對除股東之外的更廣大利益相關方負責,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❷ 社會責任報告的社會責任報告現狀
人民網與中國公益研究院聯合發布的相關研究報告指出,中國發布社會責任報告的機構數量一直保持著年均20%以上的高速增長,但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仍然缺乏成熟的理念、科學的規劃和有效的溝通。
現狀:社會責任報告發布數量顯著增加,政府和協會是主要推動力量
據統計,2012年,我國共發布1705份社會責任報告,其中企業發布社會責任報告1496份,非企業機構發布社會責任報告209份,報告整體數量較上年增長70%。近年來發布社會責任報告的中國機構數量顯著增加。
這份報告同時指出,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質量也從起步期進入了成熟期,但質量差異進一步凸顯。總體而言,國有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及發布報告的狀況比較好。從行業來看,電力、通訊和能源等行業履行社會責任及發布報告的狀況最優。
中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另一個特點是,主要推動力量為行業協會及政府主管部門。例如,行業協會方面,為推動紡織企業更好地參與國際競爭,中國紡織工業協會2005年成立社會責任建設推廣委員會,出台了《中國紡織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2005,2008)》並大力推廣實施。
監管機構和主管部門方面,自2006年起,證監會、滬深交易所等陸續發布社會責任相關指引。截至2012年,40%的滬市上市公司發布了社會責任報告,其中包括強制披露公司305家和自願披露公司74家。2009年,商務部也頒布了《外資投資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指導性意見》。2010年,工信部把推進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正式列入其職能。2011年,國家標准委宣布制定社會責任國家標准。目前,發改委、環境部、科技部、民政部等部門也在開展企業社會責任研究推廣活動。
❸ 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介紹
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簡稱CSR報告)指的是企業將其履行社會責任的理念、戰略、方式方法,其經營活動對經濟、環境、社會等領域造成的直接和間接影響、取得的成績及不足等信息,進行系統的梳理和總結,並向利益相關方進行披露的方式。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是企業非財務信息披露的重要載體,是企業與利益相關方溝通的重要橋梁。
❹ 現行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有哪些問題原因
)報告披露內容無統一規范。社會責任報告的概念其實一直都是爭論的焦點,致使我國將社會責任報告作為自願披露信息,所以國家還未出台相關的法律和法規來對社會責任報告的披露進行一些規范和約束。這樣就導致各企業披露出來的社會責任報告信息種類、數量、質量都參差不齊,缺乏一致性和可比性。各企業所發布的報告都在描述自己所做的貢獻,完全不考慮利益相關者是否需要這樣的信息。而且還可以看到在報告中企業的有些行為能否作為貢獻來披露都值得商榷。究其原因,法律並沒有強制要求企業披露對社會的責任貢獻,所以企業就採取有貢獻則大書特書,無貢獻就避而不談的策略。這樣各企業編造的社會責任報告就完全不統一、不規范,相互之間就毫無可比性可言。(2)報告形式重於實質。很多上市公司發布社會責任報告僅僅是出於隨大流,是出於自己的聲譽需要而將信息披露出來。特別是同行業的企業,在了解到競爭對手已經發布了社會責任報告,如若自己不發布可能會喪失一些爭取社會資源的主動權。在基於這種出發點的情況下,多數企業是被動披露一些無關緊要或虛假的信息,這必然是質量低劣的社會責任報告。這種社會責任報告看似將該披露的信息披露得非常的詳實,其實都是一些無關緊要、對信息需求者並不具有判斷企業形象、為投資或合作做參考的價值的信息。因為這些企業是追求報告形式上的合理,但是他們忽略了報告本身的作用是用來與其他組織和個體溝通,忘記了報告是用來將自己的信息真實完整地傳遞給公眾的目的。(3)信息的真實度和完整度不夠。目前還有很多企業發布的社會責任報告,主要是以表彰自己在一段時期內的出色貢獻為主,在其洋洋灑灑的行文中充滿了對自己的溢美之詞。但是,當我們認真讀完報告後發現,真正稱得上貢獻的指標為數不多,能滿利益相關者需求的信息更少。很多企業披露出來的社會責任報告是不完整的,所涉及的有效內容很有限。真正有效的社會責任報告,最基本的應該體現企業在股東、債權人、員工、政府、環境、消費者六個方面的貢獻,而且要強調的是這才是最基本的。在報告的真實度方面,也可以看到還是有些缺陷。
❺ 什麼是企業社會責任報告
一句話:在中國,企業「為什麼寫報告」的原因已經和報告本身的目的背道而馳。
CSR報告對企業來說有一定的好處,但它不是萬能的。
我其實我發現很多人對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存在誤解。
這種誤解來自於大家把「報告」當成一個名詞,而不是動詞。當「報告」被定位成名詞,它象徵著的就是那本 16 開大小的書冊。
如今很常見,企業為了它先要花 20 萬左右,找人寫一個「好故事」,過程中還得不斷套用各類標准、指南;再花 20 萬把封面設計得很有「責任感」;再花 5 萬列印、5 萬做發布會。
這是一種很扭曲的商業形態。
無論通過什麼渠道去搜索「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作用」,答案不外乎這幾種:(按吹牛程度從高往低排序)
給企業帶來可持續的競爭力
增加企業的品牌美譽度
做更好的利益相關方管理與溝通
乍一聽,好像是那麼一回事。但實際上,給出這些答案的作者或者機構,完美地上演了一場「概念偷換」的大戲:因為這都不是「報告」這本冊子的作用,而是企業社會責任本身的作用。
也就是說,無論你今天有沒有這本冊子,只要企業的方方面面都做到了可持續,就會獲得這些收益。而不是企業的社會責任做得好,讓企業更大,需要通過寫企業社會責任「報告」。
且當可持續的理念滲透進商業戰略中,沒有也不應該會有任何一家企業願意把這原本屬於「商業機密」的內容通過「報告」傳播出來。
畫外音:你看過企業發布自己內部的機密戰略嗎?若非要說,「報告」帶來的作用,至少也要類比成和企業其它報告類似的作用,比如對以往業績和未來預測的業績進行梳理和管理,或者是企業自上而下的傳遞機遇和挑戰等相關的信息。
所以,把「報告」當成是名詞,整體的邏輯是行不通的。
若把「報告」當成是動詞,實際上該如何解讀?
我們可以用 MECE 來分析。MECE 是一種對於議題,能夠做到不重疊、不遺漏,並能有效把握問題核心的思維過程。借用這種方法,我們發現動詞「報告」承載的功能有兩種:一是「主動傳播」,二是「被動查詢」。
對於這兩者概念的理解很簡單。
主動傳播:就是主動地讓大家知道企業做了哪些和社會責任有關的事情。
被動查詢:當有人想要查詢、了解時,可以找到相應的信息。而難的,一是哪些內容是想要讓別人主動知道的,哪些是需要被動的;二是主動和被動的內容要分別放在哪裡?
❻ 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設計要求
CSR報告設計要求
CSR報告擁有廣泛的受眾。既包括對CSR比較了解的群體,例如企業部門領導、投資方、合作夥伴、政府機構、行業協會、專業的評價機構、媒體等;又包括對CSR缺乏認知的群體,例如普通員工、普通民眾百姓。這就要求CSR報告設計既要體現專業的嚴謹性,又要體現企業的責任理念,具備通俗性、可讀性。以高水平的視覺呈現,讓讀者清晰直觀的閱讀報告。
報告的視覺呈現直接關繫到報告的可讀性。圖表設計不當、表現方式單一、設計層次不清等問題,會造成報告可讀性較差。
CSR報告與其他畫冊不同,文字量非常大、數據圖表豐富,內容有固定的結構模塊,這就要求設計時,具有深厚的設計功底,排版、構圖、手繪、圖片創意等設計手法綜合運用。報告整體風格莊重大氣、體現企業特色,注重體現藝術感與時代感;圖表、案例設計醒目、直觀,內頁各級標題設計節奏清晰,增加報告可讀性。
領創CSR品牌形象管理機構的案例南方電網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以插畫形式展示電網是做什麼的、怎麼運作的、誰發電、誰輸電、誰配電等。不僅展示了公司在社會責任方面做過什麼,還普及了一些電力方面的知識。
CSR報告設計流程
審視企業核心價值,了解企業報告需求,解析企業社會責任形象定位,確立CSR報告的品牌理念,運用形象設計工具為企業打造一本具有鮮明風格的CSR報告。
CSR報告設計包括四個階段。形象定位階段,這個階段的主要工作是需求溝通、資料收集、形象定位分析、確立設計思路;方案設計階段,這個階段是進行方案初稿設計,包括風格創意、主題封面創意、理念元素設計、板式設計、開篇頁設計等,一般提供兩至三套方案;展開排版階段:這個階段是根據確定的設計方案進行展開排版,包括文字排版、模型圖設計、圖表設計、案例設計、修正圖片及文字等;定稿印刷階段:這個階段包括文字校對、完稿製作、出片打樣、確定紙張工藝、印刷品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