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08全球股市蒸發30萬億美元.蒸發掉的錢哪裡去了
股市中的錢並不是真正的錢,它更大意義上是一個符號,是經濟活躍度的一個指數。
我們以一支股票來代替整個股市以說明問題。比如,某支股票有10000股,昨天的收盤價是10元,那麼它的總值就是100000元,而今天的所有交易中只有一個人以11元(漲停)買入這支股票100股(總1100元),那麼這支股票今天的收盤價就是11元,那麼這支股票今天的總值就是110000元,也就是說股票總值增加了10000元(在這里將各種對計算影響不大的費用暫且忽略),到這里我們就看出問題來了,其實這個過程中並沒有真正產生10000元的實際收益,但從計算角度看,這個計算也沒問題,所以,所謂的股市蒸發多少錢也只是個概念的「錢」,企業並沒有真正損失什麼錢。
那麼,為什麼國家還要維護股市穩定。為什麼企業還是希望自己的股票價格高一點。其實這里有另外一個問題,就是經濟的景氣度,股市越好,大家投資的熱情越市經濟的景氣度越高,經濟發展的環境也就越理想,那麼,國家的整體經濟水平,企業經營氛圍都會好起來,創造更大價值的概率也就越大,所以,宏觀層面上大家還是希望股市向好。
當然,上漲太快也會造成各種問題,所以,國家希望「慢牛」。
B. 股市蒸發的錢都到哪去了
給樓主打個比方, 07年10月,你在深圳賣了套房子,100平米,15000元/平米,現在是08年6月,如果你想把房子賣掉,只能賣到專10000元/平米,因為房屬子的價格跌了,想15000元/平米賣出去,根本就不會有人要.如果你急著用錢,把房子一賣掉,你就會虧掉5000元/平米,你自已說說,你虧掉的那5000元/平米誰賺去了?你虧掉的錢,當然就是那些在15000元/平米把房子賣給你的人了;反過來,如果房價漲到了20000元/平米,你賺的那5000元/平米又是誰的錢?如果你把房子賣掉了,當然就是賺了用20000元/平米買你房子的人的錢了;
如果你一直都沒有把房子賣掉,那就只會是帳面上的浮虧,你手中的仍然是同樣的東西,改變的只是市場對這種東西的心理預期的價格不同了,貶值或升值的問題而已.
股票其實跟房子,黃金一樣,都只是一種商品而已,沒有你想的那麼復雜,我見過很多人在網路問這種問題,都是關於股票的,但卻從來沒見過問關於房子的類似問題,可想而知,投資者並非不懂,而是陷入了理解的誤區而已.
C. 金融危機蒸發的錢哪去了
首先你要明白一個顛簸不破的科學真理:能量守恆,物質不滅。 沒有什麼東西會平白無故的消失不見,物質是永存的。 中國股市號稱蒸發了20萬億人民幣,實質上只有散戶幾萬億的實際投入資金而已。這幾萬億資金炒高了整體的A股市值。
比如說中石油,總股本1800億股的盤子,A股流通只有40億股。在48元的時候,市值達到8萬多億人民幣,實質上,並不是投入了8萬億人民幣。只是有幾百億人民幣買了那40億的流通股,每股炒高到了48元,乘以總股本1800億股,就到了8萬億市值,現在跌下來到了10元每股,市值變成了2萬億,總市值減少了6萬億,並不是股民虧了6萬億的錢,這只是一個數字游戲而已,實際上整體股民的錢一分錢也沒有少。何以故? 股市大跌,看起來散戶虧錢,機構虧錢,大小非還沒有來得及減持(即使有各種老鼠倉和提前撤出的先見者,比起幾萬億來說也是滄海一粟)。那到底錢到哪裡去了? 答案是:錢在銀行里。很簡單,你的錢本來是存在銀行里的,銀行要付給你利息。現在你把錢拿出來炒股,錢還是在銀行里,只不過通過了券商的交易系統而已,都在銀行里存著,不過是發生一些賬戶的內部變動,如果你把整個中國的銀行系統看作一個整體的話,你會發現,整體銀行的資金沒有任何變化。不同的是,以前這幾萬億資金是存款要付利息,現在這些錢變成了股票款,不用付那麼高的利息。(當然,不排除有些外國的股票販子如QFII提現兌換跑路,這個比例是很少的)。
打個比喻:在一個封閉的小山村裡,張三養雞賣給村委會,10年積累了1萬塊,存放在村委會,村委會拿去放高利貸。實質上,這一萬塊相當於村委會欠了張三的錢,每年還要付利息。現在村委會將村裡的魚塘上市,張三1萬塊存款拿出來入股,每股10元。實際上錢還在村委會放著,村委會只是給了張三一個簡單的電子憑證代表他們持有各1000股魚塘股票。然後,各村委會聯合起來策劃,稱魚塘金融危機爆發了,魚塘股票大跌,每股只剩下每股1元,張三市值蒸發了9000元。現在你可以看到,相對於整個山村,魚塘沒有變化,張三的錢蒸發了9000塊,而村委會的從欠張三1萬塊(存款),變成了只欠1000塊(股市價值可兌現)。
整個山村的錢並沒有減少,經濟不受影響,而張三的錢就突然少了9000塊。張三10年白忙了。
這是從物質不滅的角度來看這個股市的問題。錢是絕對不會憑空消失的。所以,中國的股市股民的錢並沒有「蒸發」,反而是銀行的支出減少很多,股市大跌,其實對是不透明的國有銀行最大的利好。
同樣的道理,美國的金融危機,號稱損失幾十萬億美元,有很多經濟學家政客叫囂美國完了,中國將成為最大的贏家雲雲,都是胡扯。這就是一個巨大的陰謀。美國的錢蒸發了嗎?沒有,物質不滅,金錢也不滅,只是通過某種形式變了名目而已。一場金融危機不可能把一個發達國家的整個經濟摧垮,反而會變成美國挾持世界的籌碼。反正美國人通過發行大量美元,已經買進了別的國家真正的實物產品,如鞋襪石油等等。美元到了中國等國成了外匯,本來中國也可以通過2萬億的外匯買入美國的實物的,那美國肯定不願意,那好,就策劃一場金融危機,將這些美元全部貶值蒸發,這個時候,中國就變成了張三,美國就變成了村委會。
D. 各位網友這幾天美國股市暴跌蒸發了多少多少萬億,請問蒸發的錢上哪去了,誰賺了這些錢
打個比方,抄
比如,襲A銀行向大家承諾,只要在他的銀行存100塊錢,他會給你個條,一年之後憑條可以領取200塊錢,但是這個條不是無限量的,只有100張。於是大家肯定紛紛購買。每張100塊,100張10000塊,這就是市值。每張100塊就是發行價。(打個比方,別認真)
他只賣掉50張,剩下的自己留著不賣。大家都想買,可有些人肯定別買不到,怎麼辦?於是,他就出高價收購,100塊錢的條,他出價150。賣給他,不用等一年,現在就能拿到錢。
於是呢,一部分人賣給了他。原來100塊錢發行的條,現在漲到150了。這就是股市上漲。這時候的市值由原來的10000變成了15000。
再然後,A銀行賣掉手裡50張中的5張,得到450塊錢。這就是套現。
然後,你聽說A銀行快倒閉了。你會怎麼辦?肯定趕緊把條賣掉!賣多少錢?150?沒人要!140?沒人要!130?還是沒人要?這就是股市下跌。最終,你90塊錢賣掉了。跌破發行價。這時候,市值多少??9000!!!從最高15000下降到9000,市值蒸發6000塊錢。
這就是數字游戲。以上純粹打比方,千萬別問一年後200塊錢誰出?這樣的問題。
E. 1929美國經濟危機紐約股票市場崩盤之後錢都到哪裡去了
本來就是泡沫(股市市值是虛擬金融資產,實際沒有這么多錢),沒有實體經濟支持,蒸發掉了。
F. 金融危機發生了。那那些錢都跑哪去了
在股災或者金融危機時,往往伴隨著大量的財富、市值憑空消失。新聞上也會經常說,XX股價因暴跌,損失了XX億市值等等。那麼這些蒸發的財富到底去哪了呢?
貨幣的作用
在解釋這個問題之前,咱們首先得明白,貨幣,也就是錢,它的作用並不是很久以前那種足值一般等價物了,而是信用符號,是一張能代表價值的普通紙幣,這就是貨幣的五大職能之一——價值尺度。所以,在資本市場中,實際上並不存在實實在在的財富,貨幣是行使了這一職能,將股票、基金、債券、黃金等的價值以價格的形式表現出來。
「蒸發」的財富都去哪了?
金融危機發生時,往往伴隨著股市等資產價格的暴跌,也就是變動的都是賬面財富。舉個例子,假設A村只生產西瓜,在不考慮其他因素的前提下,村民們把家家戶戶種的西瓜拿去賣,假設每月產出1000斤,2元一斤,整個村的西瓜產值就是2000塊。一轉眼夏天快到了,集市上買西瓜的人越來越多,村裡的西瓜供不應求。
這時有一位老闆小白瞅准了商機,以2.5元的價格收購了A村的1000斤西瓜,再在集市上倒賣。此時,A村的西瓜產值就達到了2500塊。但是天氣越來越熱,有一家飲料公司看中了A村的西瓜,以3元的價格收購,把西瓜製成飲料。村民當然不傻,有更高的收購價,肯定都把西瓜往飲料公司送了。這時,A村的西瓜產值就達到了3000塊。
你看,A村還是A村,西瓜還是1000斤,產值卻從2000變成了3000。咱們繼續。
這時天氣轉涼,但為了能滿足飲料公司的高價收購,村民依然在大量的種西瓜。可未曾想到,飲料公司效益不好,西瓜飲料滯銷,由原來每月收購1000斤驟降至200斤。這下急壞了村民了,那剩下的800斤咋辦呢?自己又吃不完,送人別人又不要,只能自己拿去集市上賣。但是天氣轉涼,買西瓜的人很少,無奈只能降價,夏天賣2塊一斤的西瓜,現在賣1.5元勉強清倉。
不料,飲料公司采購員在一次偶然逛集市的時候發現竟然還有1.5元一斤的西瓜,於是立刻停止采購,並討價還價:人家市場上西瓜都1.5塊了,你們A村的3塊收購價,太貴了。看在咱們長期合作的基礎上,我也不壓價,我以1.4元/斤的價格繼續收購,怎麼樣?
村民聽了很無奈,知道好日子到頭了,可是想到雖然少賺1毛,但不用自己挑著扁擔累死累活趕集市,也就算了,接受了這個價。於是,原來3塊一斤的西瓜,一下子變成了1.4塊,產值(按1000斤計算)也從3000元掉到了1400元。
但更慘的還在後面。從3塊到1.4塊,有人心裡落差很大,感覺不劃算,決定不種瓜了,出去打工算了。這時A村的西瓜產量開始減少,由原先的1000斤減至500斤,再到100斤。此時天氣已經很涼了,西瓜基本沒人買了,供應的減少並沒有給西瓜漲價的理由。而這時100斤的產量遠不能滿足飲料公司的采購量,產值也跌至140元。最終,飲料公司終止了與A村的采購協議,剩下的西瓜都爛在地里,別說140塊,一分錢都不值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財富(產值)都是虛擬的,是由價格表現出來的。有人願意以2塊的價格買,那麼你的資產(西瓜)就值2塊,沒人願意買,那就分文不值。同理,買股票都是買預期,股價也是反映未來市場表現的晴雨表。當一家公司或一個國家未來的基本面並不被看好時,它的股票或資產就會遭到拋售,當達到臨界點產生羊群效應,形成恐慌性拋售時,便引發了金融危機,而市場的財富也像「蒸發」了一樣,憑空消失了。
G. 股災後,股市幾天後就蒸發了很多錢,但錢到底哪去了
因為用了杠桿,那些錢本來就沒有啊,泡沫啊!就跟房價一樣,原本一萬塊錢一平,明年變成十萬快錢一平,中間多出來的九萬就是泡沫根本就不存在的。
H. 美國經濟大危機既然使很多人虧損,但是虧損的錢去哪了告訴我下,謝謝
虧損虧得是金融資產, 本身貨物數量沒有變化. 比如你有100頭牛, 原來是100元一頭, 那麼你的資產是100*100=10000元. 但發生經濟危機後, 牛不值那麼多錢了, 每頭牛隻有90元, 則你的總資產則變成了90*100=9000元. 這時候你就虧損了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