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美貿易戰再起,那原先談好的開放市場還開放嗎
首先你需要明確一個事實:即中國的開放舉措,是國家的既定戰略,即時沒有這場貿易戰,中國依然會深化改革,逐步開放市場。
其次,中美貿易戰具有長期性,復雜性的特點,不會馬上結束,只能是雙方逐步試探,打打停停,邊談邊打,斗而不破。
中國的市場開放是既定戰略,是對全世界開放的。只是說,這個市場開放是面對全世界的,世界各國的商品共同來開拓中國這個消費的大市場。舉個例子,中國前一段時間降低了整車的進口關稅,也就是說,國外的車沒有了關稅的限制,可以一同來中國賣車了,可以和國內的廠商在平等的環境下共同競技。但是,就怕這個但是。。。。市場的容量是確定的,我買美國的車,就不能買德國的車,不能買日本的車,美國的意思是你多買我的車,中美達成的協議也是這樣的,同樣是一份蛋糕,中國給誰不是給呢。
同樣的道理,像飛機,石油,液化天然氣,大豆等農產品,我買哪國的都是買,中美達成的妥協就是我多買你家的產品,這樣其他國家的東西少買,知道為什麼中美達成第二次妥協後,德國總理為什麼那麼著急訪華嗎?蛋糕都被特朗普拿走了,他能不急嘛?
最後你需要明確的一點就是,美國挑起貿易戰絕非不是為了迫使中國打開市場這么簡單
美國需要的是打斷中國製造2025,就是打掉中國追趕美國的發動機(參考日本),所以說中美貿易戰遠沒有國內媒體所言的那麼簡單
還想了解跟多的話,請你參考任澤平最近的觀點
『貳』 中美貿易戰的發展脈絡
未來雙方還是會以談判來結束這次的貿易沖突,「和還是大勢所趨。」首先從中美經濟發展格局來說,中美兩國雖然說是世界第一大、第二大經濟體,中美兩國的貿易沖突升級受害的是全世界各國,而不僅僅是中美兩國。因為世界各國也會希望看到中美兩國的經貿關系會走向合作。其次,從中美兩國現有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產業結構來說,中美兩國的貿易結構是具有天然的互補性,合作更有利於兩國的經濟發展。「未來如果美國主張談判,中國隨時會進行談判,可以說合作的大門一直是敞開的。我覺得從雙方的經濟利益、未來的發展需求以及國際環境來說貿易沖突是暫時的,合作還是大勢所趨。」
『叄』 什麼是自由貿易區,目前上海貿易區的主要規則包括哪些內容
自由貿易區中的所謂"自由",更多意義上是指在特定區域內貿易、物流和關稅的自由,核心是通過放鬆管制,加快貨物進出、人員往來、資金流動、信息傳遞。相對比"境內關內",這種"境內關外"無疑能夠更大限度地減少貿易成本,促進貿易與交流。
上海自貿區肩負四項重大使命。
一、貿易的自由化:即沒有海關監管、查禁、關稅干預下的貨物自由進口、製造和再出口。上海的目的不是做集裝箱吞吐量最大的港口,而是做轉口貿易和離岸貿易。這裡面最核心部件有兩個,一是吸引跨國公司總部,另一個就是構架大宗商品交易平台。離岸貿易的最核心是解決跨國公司的資金管制問題,自貿區內企業允許搞一個國際資金池和國內資金池,當中設計有互聯互通的管道。這樣的貿易就是訂單和資金環節是在上海完成的,貨物未必經過上海的港口。
自貿區不會做成集裝箱的堆場,並探索同大長三角周邊地區的錯位競爭和協同合作。更重要的是,推進與自由貨物貿易相關的服務貿易的發展,特別是配套國際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以及航運金融交易平台,允許境內外企業參與商品期貨和航運遠期交易。在自貿區內將允許境外期貨交易所指定或設立商品期貨的交割倉庫,一旦建成,將替代韓國釜山和新加坡LME倉庫的部分作用。這些設計不僅會促進相關的服務貿易、服務外包行業(包括融資租賃、檢測維修、審計會計等)的發展,還降低了跨國企業進行全球資源調配和商品價格風險管理的門檻和成本,將助力於自由貿易港的繁榮。
二、投資的自由化:全面實施准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管理。非禁即入,除了負面清單規定不能乾的,其他都可以干。這特別針對的是服務業:金融服務、航運服務、商貿服務、專業服務、社會服務、文化服務,六大領域全部開放。實踐證明,不管是製造業還是服務業,凡是對外開放比較徹底、積極參與全球資源競合的領域,都會發展較好、競爭力變強。因此自貿區內投資會大部分實行備案制,取消外資持股比例或經營范圍等諸多限制。預期率先在試驗區范圍內改革投資項目管理、外商投資企業設立及變更管理、工商登記這三個環節。而船舶運輸、資信調查、融資租賃、檢測維修、演出經紀、娛樂文化、教育培訓、醫療保健等眾多現代生產型和生活型服務性行業,都將對內外資實施公平的准入標准,歡迎國內民營資本和海外直接投資。
其實這應該也是正在進行的中美雙邊投資協定BIT談判的預演,中方同意以准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為基礎與美方進行實質性磋商。對外資的「國民待遇」將首次延伸至「准入前」,並不再依賴當前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來進行行政控制,用以交換美國對等的更透明的外資准入審核流程。這一點對於中國政府機構改革來說也是意味深長,目的是消解既有政府部門的審批權以及相應的設租、尋租能力。此外,投資也是雙向的,鼓勵中國資本從自貿區向海外直接投資。可能未來在自貿區,對外投資只需要備案。鼓勵成立對外股權投資基金,並提供相應的中介服務,讓自貿區同時成為中國資本走向世界的平台,大力推進「走出去」戰略。
三、金融的國際化:其終極目的就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必須要過的一關是放開資本項目管制。預期在自貿區內,投資和貿易相關的資金可以自由兌換,利率、匯率都是市場決定的,積極探索麵向國際的外匯管理改革試點,建立與自貿區相適應的外匯管理體制。同時允許符合條件的外資金融機構設立外資銀行,以及民營資本與外資金融機構共同設立中外合資銀行(可能具有有限牌照)。鼓勵其建立綜合交易平台,全面放開產品創新。也允許自貿區的金融機構去海外發債,拿錢回來之後可以貸款給自貿區裡面的企業,並突破現有存貸比的限制。同時變革自貿區內企業外債管理方式,力圖實現外匯資金集中運營,以便建立跨國企業的全球資金管理中心。
未來自貿區金融方面的發展願景是很大的,首先是初步實現香港、新加坡、澳門、瑞士、開曼、維京群島等具備的自由貿易和離岸金融等功能,允許區內符合條件的中資銀行從事離岸業務;同時考慮藉助類似紐約的國際銀行便利設施(IBF)、東京的JOM等的設計,培育在岸離岸分離型的金融中心(國際板),再通過建立適當的通道和管道(可以是額度、地域、賬戶類型、交易類別等),部分打通離岸和在岸市場,實現有限的互聯互通,允許資金在一定的范圍或者限額內相互滲透,建立分離滲透型(先單向再雙向)金融市場。在風險可控和效率提升的前提下,最終形成類似倫敦的,全面滲透型和內外一體化的真正的全球金融中心。
四、行政的精簡化:自貿區將實施「一線徹底放開、二線安全高效管住、區內貨物自由流動」的創新監管服務新模式,「一線」指國境線,「徹底」被不斷強調。因此自貿區建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要在現有的開放試點里,化繁為簡,減少行政成本,提供一條整合現有海關特殊監管區的有效路徑。可以預見,未來在自貿區內,質檢工商等所有的市場行政管理職能都會匯總到一個機構,而分散在一行三會的金融監管也可能都並在一起只有一個金管局,所以真正意義的大部制改革完全可以在試驗區里實現。其最終目的是──建立集中統一的市場監管體系,轉變政府職能,提高行政透明度,並進行地方立法試驗和履行投資者權益保護功能,這即是實踐「小政府」的全新的執政理念,也是理清市場和政府最優邊界的最新嘗試。
『肆』 中美簽署貿易協議後,2020年我國外貿走向如何是好轉還是更加嚴峻,為什麼
好轉好轉,否極泰來!!否極泰來:否、泰:《周易》中的兩個卦名。否:卦內不順利;泰:卦容順利;極:盡頭。逆境達到極點,就會向順境轉化。指壞運到了頭好運就來了。出自中國典籍《周易·否》和《周易·泰》。近義詞:苦盡甘來。【反義詞】樂極生悲、泰極否來、泰極生否。
基本信息
名稱:否極泰來
拼音:( pǐ jí tài lái )
出處:出 處 漢·趙曄《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時過於期,否終則泰。」
釋義:解 釋 否:壞;泰:好,順利。壞的達到極點,好的就來了。指厄運終了好運就來。
近義詞:近義詞 否去泰來、時來運轉、苦盡甘來
用法:褒義,謂語
結構:聯合式
例句:示 例 老舍《四世同堂》五四:「莫非~,要轉好運幺?」
『伍』 中美貿易戰是啥東西,什麼意思是要像美蘇那樣互拖經濟
在當今世界格局下的中美關系與幾十年前的美蘇關系已不能 同日而語相提並論了,沒多大的對比性。
所謂的國與國之間的貿易摩擦有時就象我們百姓間做買賣一樣,沒有一種買賣是永衡不變的,總是在不斷的變化中尋找到對大家互利的平衡點。
美國做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與不少的國家都發生過貿易摩擦,包括日本、英國等盟國。當下中國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了,老大老二之間發生貿易摩擦的機率會越來越高。
最後講一點美方開出的提高關稅清單沒一項是立刻執行的,中方也是。感覺雙方均是在為不公開的貿易談判活動製造對自己有利的籌碼。
『陸』 根據中美貿易協定,中國於2020年4月1日取消外資股比限制,並允許美國獨資的服務提供者進入證券
證券,基金管理,期貨服務指的都是機構投資,也就是說在以上的范圍取消以前持股比例限制
『柒』 近年來,中美貿易不斷增長.我國貨輪從上海港出發,沿海最近的路線到達大西洋西海岸的美國,將通過(
我國貨輪從上海港出發,沿海最近的路線到達大西洋西海岸的美國,將通過巴拿馬運河,該運河是北美洲與南美洲的分界線,溝通太平洋與大西洋.
故選:B.
『捌』 中美貿易戰對港幣價值和未來發展有什麼影響
沒什麼影響,因為港幣錨定的就是美元,所以美元升值港幣也升值,但是香港已經主流做金融所以影響可以說沒有
『玖』 關於中美貿易戰,我有幾個問題沒有弄明白
簡單說吧:
1、美國最引以自豪的就是龐大的中產階級。但是在全球化的基礎上,美國中產階級逐消亡!在十幾年的時間中,美國中產由70%下降為50%。在減下去,美國就是一個大號的拉美!
2、川普的敵人是哪些——就是蘋果等跨國公司。他們吸收最上等的人才,例如印度的高級編程和管理人員,把工廠遷到中國,這樣假如一部800美元的蘋果手機,零件成本200美元,中國人工成本50美元,其他費用50美元,那麼蘋果賣一部手機能賺500美元。
而特朗普想的是把蘋果製造基地遷到美國,這樣雖然人工成本增加到150美元。但是結果就是增加了很多美國的中產階級。例如他們會給孩子好的教育,會消費,而切符合美國的核心價值觀。
但是對蘋果來說就是減少了100美元的利潤,這就是為什麼所有跨國公司拚死反對特朗普上台,他們之間的矛盾不可調和。
3、美國要打中美貿易戰 原因很簡單,把製造業的工廠遷回美國。也就是增加美國實體經濟,而不需要不能製造就業的亞馬遜、特斯拉、因特爾、某書等高科技產業。這就蘋果總裁拚命批評特朗普開打貿易戰的原因。
對於跨國公司來說,世界貿易才是真正的選擇(這樣他們利益可以最大化,其實中國的某米、某為等造手機的也是這樣的企業);
對於中國來說,我們是低端小五金到高端大飛機高鐵天宮神舟都能做的,也無所謂;
對美國來說,高昂的成本使造低端產業(例如螺絲、自行車、服裝等)無利可圖(你讓美國人都當去送當快遞小哥,他們不能乾的),高端產業(航母、火箭、因特爾、蘋果、某書)只需要最高端的設計者和編程人員就行,又不需要那麼多底層人員。尤其是不需要那些中產,他們只需要最高端的人才。
這就是美國川普的兩難選擇,一方面美國向拉美轉變,一方面想把工廠遷回美國扶持中產,一方面又被全美國的大企業(尤其是高科技企業)抵制。
4、還有一個問題,美國面臨中期選舉(2018年10-11月),所以特朗普有可能試探一下中國,看中國有沒有可能對美國屈服。所謂的貿易戰,核心還是美國覺得自己在中美貿易中吃虧了,要多分一點。所以如果中國屈服,那麼特朗普就可以拿一份漂亮的作業向選民交代。
無論是美國制裁某興也好,制裁某為也好,超級301也好,貿易戰也好,核心都是拖慢中國的發展,發展美國自己。
美國無論是希拉里的重返亞洲或亞太再平衡;奧巴馬的TTP;特朗普的印太戰略,核心都是一個,遏制我國的發展。
『拾』 2021年中美貿易形勢怎麼樣
7月13日消息, 中 國海關總署7月13日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1-6月,中美貿易額同比增長45.7%,達到3408.06億美元。
根據統計,今年1-6月,中美貿易額為3408.06億美元,同比增長45.7%。其中,中 國對美國出口2528.64億美元,增長42.6%;中 國自美國進口879.42億美元,增長55.5%。
數據顯示,6月當月,中美貿易額為612.47億美元。其中,中 國對美出口469.14億美元,自美進口143.33億美元。。如果對我的回答滿意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