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知不知道關於前天浙江大學的一男生跳樓的情況。
沒有人知道,塗博士是怎麼從3樓走到頂樓11層,然後縱身躍下的。
這位32歲的海歸,今年6月才從美國芝加哥市返回中國。回國之前,他的悲劇毫無徵兆,似錦前程在等待著他。
然而9月17日凌晨2點,在留下了6頁遺書後,他走上了他所居住的浙大綜合樓頂樓。就在跳樓前6天,他還提交了申報副教授職稱的相關材料。
從芝加哥到杭州
他告訴妻子國內有項目等著他
1977年,塗序新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從少年時代到青年時代,他一直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高中畢業保送進入清華大學水利系,「9?11」之前順利拿到簽證,全獎學金就讀於美國西北大學土木工程系,6年後拿到博士學位,留校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兩年。
據浙江大學建築工程學院提供的材料記錄,塗序新是今年1月通過電子郵件與該學院岩土所聯系的。今年4月,浙大的錄用通知發到了塗博士手上。浙大的電子郵件中,確認給塗博士提供教職,但並未明確具體的職稱。
6月初,塗博士提前結束了美國西北大學的博士後工作回國。他告訴妻子何晶(按照當事人意願化名),國內有項目等著他。
何晶也是留美博士。她本科在北方某名校讀經濟相關專業,畢業後隨丈夫到了美國。她也拿到了全額獎學金並取得了博士學位。了解塗的人說,塗博士是一個孝子,姐姐一家在杭州生活,父母在金華,回到杭州是他的首選。一切似乎在向好的方向發展。他們的女兒,本來在金華老家由何晶父母撫養,一家三口或許能在杭州團聚。
成為學術骨幹
他告訴朋友困難比想像大得多
塗博士屬浙大「1311計劃」引進的1000名學術骨幹之一,每月扣掉房租到手收入2000多元。
浙大黨委宣傳部部長沈文華告訴,浙江大學「1311計劃」,即建設一個結構分明的創新團隊,這個團隊的組成是,100位大師,300位核心人才,100個創新團隊,1000個學術骨幹。在位於浙大紫金校區的教師宿舍區里,還預留著近百套沒有出售和分配的住宅。不過,那些都是給「大師」們准備的。
雖然塗博士在和芝加哥朋友的交流中,對困難早有預見,然而,困難似乎比他想像中大得多。
塗博士並未如自己事先預料的那樣,回國就有科研項目可做。6月,他回到老家浙江省金華市休息了一段時間。7月,塗博士回到杭州。28日,他租住在由浙大提供的位於玉泉校區求是村的教師公寓,公寓建築面積57平方米。這正是塗博士居住了兩個月,而後縱身跳下的綜合樓。浙大人事處工作人員告訴,綜合樓住房月租2000元左右,略低於市場價,從工資里扣除。
浙江大學分管人事的朱曉芸副處長告訴,塗博士的待遇按講師發放,並且給他提供4萬元的房貼,支持他在杭州購房、安家。然而,這也許只是一個理想狀態,塗博士的女兒不久就要上幼兒園了,現在國內大城市的幼兒園收費不菲。塗博士的妻子何晶也不順利,她只好一邊住在老家帶孩子,一邊找工作。杭州房價毫不遜色於上海,浙江大學紫金新校區雖然位於並不那麼被看好的西區板塊,每平方米價格仍然直逼2萬元。
⑵ 塗序新的簡介
塗序新 (1977年8月-2009年9月17日),1977年塗序新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母親是金華一家三甲醫院的醫生。從少年時代到青年時代,塗序新一直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高中畢業保送進入清華大學水利系,「9·11」之前順利拿到簽證,全獎學金就讀於美國西北大學土木工程系,6年後拿到博士學位,留校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兩年。
據浙江大學建築工程學院提供的材料記錄,塗序新是2009年1月通過電子郵件與該學院岩土所聯系的。3月下旬,由該學院提供往返國際機票和住宿條件,塗序新來學院面試,主持面試的正是岩土所所長陳雲敏。他隨後把塗博士帶到學校人事處,分管人事處人才引進辦公室的一位副處長朱曉芸,正是在此時第一次見到塗序新,她向他介紹了學校引進人才的相關政策。她後來和塗序新又進行了幾次E-mail交流,塗序新是她工作和服務的對象之一。浙大正在加快步伐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每年從海外引進的人才,以半百計。
3月結束在杭州的交談後,塗序新回到芝加哥市。一個月後,浙大的錄用通知發到了塗博士手上。他在接到這個新進人員聘任通知書後,通過電子郵件回復「願意接受你們提供的崗位和待遇」。浙大的電子郵件中,確認給塗序新提供教職,但並未明確具體的職稱。塗序新選擇歸國並且定居杭州,因為他是一個孝子,姐姐一家在杭州生活,父母在金華,回到杭州於是成為首選。2009年6月12日,塗博士與浙大簽署了聘用合同。
此外,塗序新還屬浙大「1311計劃」引進的1000名學術骨幹之一。2009年是人才戰略年,浙江大學啟動了「1311計劃」,即建設一個結構分明的創新團隊,這個團隊的組成是,100位大師,300位核心人才,100個創新團隊,1000個學術骨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