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投資日誌的操作理由怎麼寫
交易日記是職業交易者必須的工具之一,這是許多業內人士的共識。
交易日誌
如果你決心成為最好的交易者,就必須追逐自己的進度。關於這點,記錄交易日誌是最好的辦法之一。交易日誌可以幫助你評估操作績效,突出交易過程的特殊形態,來反映合理與不合理的行為。經過一段時間的分析之後,你可以看出哪些東西有用,哪些沒用,也能觀察自己比較擅長哪種市場。總之,交易日誌可以提供非常珍貴的資訊。交易日誌只是記錄與交易相關事項的筆記而已,把你所進行的交易都記錄下來,包括動機與最後的結果在內。內容不需要太詳細,但每位交易者都應該記錄,即使是經驗豐富的交易者也是如此。人們的記憶經常會有選擇性,記憶實際狀況的最好辦法,就是把它們都記錄下來。由於每筆交易都必須記錄,確實有些煩人,但對你絕對有幫助,尤其是那些交易過度頻繁的人,因為你必須記錄自己的每筆交易,就沒有時間進行交易。另外,這也有助於培養每位成功交易者都必須具備的條件:紀律規范。
機構法人有所謂組長、經理的編制,也有交易軟體;所以,每筆交易都會受到監督。機構交易者的一舉一動都會受到評估,所以能夠隨時改正錯誤。舉例來說,每個星期我都會收到一份列印報表,顯示我這周的操作情況。這份報表的數據是每半小時統計一次,顯示的內容很多,包括:獲利與虧損部位的持有時間、交易勝率、每筆交易的平均盈虧,以及個別股票的操作情況。我發現,每天開盤最初半小時的表現最差,所以應該大量減少這段時間內的操作量。另外,虧損部位的持有時間太長,某些個股的操作不能賺錢,交易頻率過高,這些都是我必須特別留意的問題。為了縮短虧損部位的持有時間,我開始在草紙表上登記部位進場時間,如果45分鍾之後該部位仍然沒有結束,而且繼續處於虧損狀態,就強迫自己立即出場。至於長處,我發現下午時段的操作績效最理想,特別是那些走勢沉悶的傳統股票,例如:吉列、可口可樂、高露潔等。這些股票的交易勝率明顯較高,即使發生虧損,程度也較輕微。如果沒有這些資訊,很難發覺自己的長處,很可能會繼續交易一些自己較不擅長的個股。
對於那些無法通過經理或電腦程式進行監督的交易者,交易日誌是最好的辦法。你可以由其中查詢各種資訊,分析自己的交易形態,嘗試分辨長處與短處。你也可以因此找到自己最擅長操作的市場或個股。你或許永遠不能在星期五賺錢,也可能最不擅長操作消息面的股票。如果你了解這一切,就可以慢慢刪除一些『麻煩』,只操作勝算最高的市場或個股。
交易日誌的記錄項目
買賣對象
這部分很單純:只要記錄你所買進或賣出的股票或商品。我利用『+』或『(』號來分別表示買進或放空。我希望知道自己比較擅長作多或放空,以及哪個方向的交易頻率較高。某些人會喜好單邊市場,另一些人的交易可能有90%屬於作多,甚至在下降趨勢中也是如此。了解這方面的個人喜好,應該有助於交易。
進行交易的時間
某些人在每天的特定時間內,操作績效特別理想。某些人的操作在午飯時特別糟;另一些人特別喜歡早上,但最後一小時的情況就很糟。這都是交易日誌能夠透露的東西。就我個人來說,下午優於早上;收盤前半小時的情況,優於開盤後半小時;表現最佳的時段介於11點到2點之間,因為我對於這個時段內的趨勢與反轉特別敏感。了解這些特點之後,我知道何時應該加碼、何時應該稍微縮手。翻閱交易日誌,可以協助你判斷自己最適合交易的時段,讓你運用這方面的優勢。
交易動機
交易動機可能是交易日誌記載的最重要內容之一。對於所進行的每筆交易,如果都能把進場理由清楚寫下來,一段時間之後,交易技巧必定會顯著提升。『覺得無聊』或『我之所以買進IBM是因為它在20分鍾內上漲$3,我不想錯過剩餘的漲勢』,這都不是合理的交易動機。如果某人把這些理由記錄在日誌上,而且覺得很滿意,恐怕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很多交易背後並沒有明顯動機;如果你必須解釋每筆交易的進場理由,應該可以避免一些無謂的交易。如果進場理由是:『我買IBM,是因為道瓊斯指數的表現很強勁,雖然指數目前稍微拉回,但走勢仍然很穩定;另外,IBM由高點回擋75美分,目前落在上升趨勢線的支撐位置,應該會恢復漲勢,』這是有效的進場理由。進行這方面的分析,應該可以讓你刪除一些勝率較低的機會,提高交易決策的素質。我也會特別註明自己究竟是追價,或是等待拉回。閱讀本書之後,各位就應該可以區別什麼是合理與不合理的交易。
特定交易的感覺強烈程度
利用某種計分系統標示你所進行的交易,然後分析其結果。每天晚上,我都會准備第2天准備進行交易的十個市場規劃交易情節,並且根據情節發展適合交易的程度,分別標示1到5顆星,5顆星代表最佳機會。經過一陣兒之後,我發現5顆星的交易結果都很不錯,1顆星的交易就不怎麼樣了。雖然5顆星的數量不如1、2顆星,但只要我耐心等待,績效原本可以更好。通過這類分析,可以了解自己最適合於哪類情節的交易機會;專門挑選自己最擅長的交易機會,顯然可以提高勝算。
獲利目標
設定獲利目標,可以避免錯失應有的利潤。實際進場建立部位之前,對於可能的獲利程度應該有所了解。一旦進場之後,設定獲利目標就會有助於管理部位。當價格到達預定目標,就應該獲利了解,或減碼。不要因為行情看起來不錯,就懷疑先前的決策。行情當然看起來不錯,否則,根本不會達到獲利目標;獲利之後,很可能讓情緒變得激動。若是如此,情緒可能造成干擾,使你無法清楚地思考。達到獲利目標之後,最好立即獲利了結,重新評估當時的行情,如果走勢折返整理,或許可以考慮再度進場。
停頓
就如同獲利目標一樣,預先設定止損也有所幫助益:局限損失,讓你知道何時應該認賠出場。關於何時認賠的問題,最好是在頭腦非常清楚時決定,不要等到虧損實際發生而情緒波動的時候。
賺或賠多少錢
應該隨時了解交易的平均盈虧程度,才能確定自己是否妥善掌握風險管理。把這些數據記錄來之後,可能才會發現成功交易的平均獲利為$300,而失敗交易的平均損失卻高達$900。如果看到這類情況,或許表示你應該更快地認賠,獲利部位的持有時間則應該稍微拖長一些。除非看到數據,否則根本不知道問題存在,當然也就不能解決問題。利用EXCEL的試算表,你很容易知道成功與失敗交易的平均盈虧數據。
部位持有的時間
持有時間是決定交易績效的重要因素之一。虧損部位的持有時間,應該明顯短於獲利部位。過去有一段時間里,我總是一直持有虧損部位,不斷期待行情反轉,不願面對自己的錯誤。現在,我最多隻允許虧損部位持有45分鍾,然後就出場。一旦交易已經失敗,就必須承認,立即認賠出場。很多人剛好抱著相反的原則;獲利部位立即了結,虧損部位則拖拖拉拉。讓我重新強調一次:除非記錄下來,否則你根本不知道部位的持有時間多長。
系統交易者
如果你採用某種交易系統,務必記錄你違背訊號進行交易的資料,可以讓你了解自己是否比系統高明,或者將來最好不要嘗試臨時修改系統。
交易決策
關於你所做的交易決策,盡量把結果記錄下來。可以弄清一些重要問題,例如:虧損部位的認賠速度是否夠快?成功交易的持有時間是否太長?是否太快出場?是否確實遵守交易規則?是否等待行情折返?不斷記錄正確與錯誤的交易決策,有助於糾正錯誤行為。只有清楚地看到錯誤,才容易改正。舉例來說,如果你經常看到『獲利部位出場太早』的記錄,就會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反之,如果沒有寫下來,很可能根本不會發現這已經造成問題。
重新溫習交易日誌
如果有哪種行業需要不斷進行在職訓練,金融交易可能就是其中之一。記錄交易日誌就像上課抄筆記一樣,兩者都能夠提供幫助,但前提是你必須經常翻閱。只是單純的記錄沒有用,你必須仔細閱讀,分析自己的長處與短處。只有當你開始檢討自己的交易績效,才算踏入交易的真正門檻。每天回家途中,我都會檢討當天的交易,希望知道自己在失敗交易中做錯了什麼,在成功交易中有做對了什麼。所謂的失敗或成功,分別不在於賺賠的金額。虧損交易能夠立即認賠,就是成功的交易。不會每筆交易都很順利,虧損交易越早認賠越好。我事後最重視的部位,往往是那些我做了傻事的部位。我會捶胸頓足,因為它們往往都是不該有的行為。當技術指標已經顯示反轉而我繼續持有部位,因此而返回不少利潤,顯然這也是我不願重蹈覆轍的錯誤。重新檢討這些交易時,我會思考當時究竟為什麼採取那種錯誤的行動,下次准備如何因應。市場當時是否透露某種值得我注意的訊息?
除了檢討錯誤之外,我也會因為某些精明的反應而拍拍自己的背。舉例來說,上個星期一的午餐時間,我還損失$3000(所謂精明,不是指這部分而言),我發現當天進行的每筆交易似乎都非常不順手。於是結束所有的部位,到外面散散步,讓自己的頭腦恢復清醒。回到辦公室之後,我發現自己能夠更客觀的判斷行情。接下來的幾筆交易,扳回$2500。結果,當天只是小賠$500而已,我認為這是相當成功的一天。這個經驗會提醒我,每當碰到交易非常不順手的時候,不妨放棄所有的部位,稍做休息。
有必要藉助計算機軟體,我想EXECL很可能就夠用,對自己的交易行為進行記錄、統計、分析,規劃自己——也許活得比較累。
記一下盤中的熱點、漲幅較前的股票、跌幅較前的股票、漲跌家數,有操作的話記錄一下操作的理由。
記日記最大的好處我覺得就是過段日子可以反思一下以前的操作,比如月末對這一個月的操作總結一下,
② 楊冪劉愷威分家差距太大,豪宅歸劉愷威,楊冪坐擁四十五億身家,你怎麼看
在楊冪劉愷的官方離婚,兩人什麼時候分割財產的問題也備受矚目…後面才看到消息說兩人資產還沒有分割。結果是香港媒體全部暴露,什麼時候分家,每個人分多少,都寫得很清楚。兩人完全分手,分手後,楊冪財產達45億,劉凱威財產也達5億。
另外,嘉行媒體也停止了快速發展的步伐,不僅停止了新三板的招牌,還推遲了發售。戀愛是合作經營公司,離婚會帶來潛在的市場風險。否則,宋仲基離婚後也不會宣傳離婚人數。
那麼,回到今天的話題,楊冪真的有45億戶嗎?加上嘉行的評價,達到這個數字肯定沒問題。但是,無論是歡瑞初期的投資嘗試,還是決定開始拼湊自己的商業帝國,無論是把自己包裝成絕對的流量IP,還是間接地舉起人氣明星。在這些方面,楊冪確實完成了成功的女演員,擴大了成功的女企業家身份。楊冪這個北京大女孩的努力,加上她極高的智商和情商,讓她隨時隨地都有自信地成為獨立女性,笑江湖風雲就足夠了。
③ 有哪位大蝦知道證明金融學上的投資分散效應的方法
最好的保護是分散投資
馬克•墨比爾斯
身為富蘭克林鄧普頓基金公司的執行總裁,馬克•墨比爾斯掌握著13隻新興市場基金。他與沃倫•巴菲特、彼得•林奇、喬治•索羅斯同列為《紐約時報》評選的「全球10大頂尖基金經理人」。不僅如此,他還擁有一個令人起敬的頭銜——新興市場教父。
馬克•墨比爾斯投資理財策略到底有何獨到之處,使他能獲得盛譽,同時使其操盤的基金績效卓越?他公布了30年來的全球投資經驗,並且提出獨到的15條法則,供投資者在全球股海騰挪及基金投資時提供參考。
法則一:腳步與眾人相反
最好的出場方式不是等市場下跌時恐慌性拋售,而上漲時就分批出場。在恐慌性拋售下,具有投資價值的股票,可能出現被低估的價格。當所有的人都悲觀時,通常是墨比爾斯開始轉為樂觀的時候。
法則二:最好的保護是分散投資
投資無國界,只要具有獲利潛力的公司,不論在哪一國家,都應列入投資組合。反映分散投資的概念,近年來愈來愈多分散單一國家風險的共同基金類型出現。
法則三:投資新興國家的理由是成長
如中國、印度和馬來西亞這3個新興國家在過去10年中,全體經濟規模成長118%,而英國、美國和日本這3個國家加總的經濟規模,在過去10年只有58%的成長。與此同時,目前全球新興國家經濟成長值平均達6.6%,遠比發達國家的2.9%高。
法則四:經營團隊的素質,是選股的最高標准
這就是為何墨比爾斯365天中有250天是往返世界各國拜訪上市公司,會面公司經營團隊的原因。經營團隊的素質決定了該上市公司未來成長獲利空間,而在分析經營團隊時,深入拜訪了解經營理念,營運目標,甚至人格特質,以及各產業的挑戰,是幾項重要的觀察因素。
法則五:用FELT選擇股票或股市投資
所謂FELT就是Fair、Efficient、Liquid、Transparent。凡投資任股市前,都應該審視股價是否合理(Fair),股市是否是有效率交易(Efficient),是否具有流動性(Liquid),上市公司財務報表是否透明(Transparent)。
法則六:危機是開始覺醒的理由
1997年泰銖貶值引發亞洲金融風暴,泰國政府開始進行金融法規改革,人們擔憂未來的生活,也開始更努力工作,存更多錢。當大環境安然無事時,人們容易懶散,環境艱糟才是向前邁進的動力。
法則七:市場下跌無需恐•隘
如果能將投資眼光放長,承擔風險通常能有不錯的回報。如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發生後的1年間,香港恆生指數大跌55%,但從1998年9月低點以來的近1年,恆生指數大漲85%。
法則八:逢低布局不必在意一時漲跌
1993年泰國股市市值曾達1330億美元,而在1998年初時卻只剩220億美元,從短線來看,大盤還有下跌空間。墨比爾斯仔細選股時,發現當中有不少股票體質並不壞,是借著價格被低估,便宜買進來增加份額的時機。當投資標的的股價繼續被低估、股價繼續下跌,墨比爾斯還會再持續加碼。基金錶現從短期來看會而落後握有現金的基金,當市場開始觸底反彈,表現將在績優股帶領下超越大盤。
法則九:以資產凈值(NAV)判斷是否值得投資
在考慮一個標的投資價值,可將該投資標的總資產價值減去總負債所得的凈值,除以發行在外的股數。如果此數值高於當前股價,表示該投資標的目前為低估,具有上揚潛力,反之則否。
法則十:投資前先了解證券交易所
這一原則尤其適用新興國家股市,它們大多僅具成熟股市的雛形,法令規章不完全且游戲規則多變,對信息掌握不足的投資者而言,猶如進入一弱肉強食的野蠻社會中。
法則十一:總體面常常與個別面相矛盾
以俄羅斯為例,總體經濟面相當惡劣,以此來看,並不適合投資。但該國從社會經濟體制轉型為資本主義體制的過程中,蘊含了許多的高獲利契機,如國營企業的私有化,使得相關投資標的具有高度成長潛力。在此情勢下,透過由下而上的策略能有獲利機會。
法則十二:選擇投資標的須輔以實際調查
尋找更多更佳的獲利機會,也可分散投資單一市場的波動風險。但外國市場情勢瞬息萬變,只靠技術分析可能無法掌握全盤局勢,必須透過實際的調查訪問才能應對變局。
法則十三:從持有改為買進的理由
如果全球股市皆因一個國家短期因素而出現劇烈下跌,投資建議立刻從持有改為買進。1998年初的巴西里拉危機等於為投資者開啟了一扇大門,亞洲金融風暴使市場如同驚弓之鳥,輕易地就將拉丁美洲與身陷風暴的亞洲劃上等號,殊不知此乃兩個截然不同的區域,應對金融變動的效率也截然不同。盡管短期間對巴西里拉的金融市場造成沖擊,之後的跌深反彈力度也是前所未有。
法則十四:政治不確定性是進入一個市場的通行標志
政治因素難以量化,對金融市場的影響也難以預測。政治風險也是投資機會,正因為許多好公司的股價在政治變動環境下,無法反映其真正價值,根據價值投資原理,股價終將反映企業價值。在許多政治面存在變數的地方,便有許多投資機會。
法則十五:不確定成為確定進場成本墊高
不確定性夾帶高風險,但高風險也意味高報酬。在發展中國家的投資當中,不確定性意味著機會,若能奠基於扎實的基本分析,當股價出現非理性下跌時,反而是逢低承接優質公司的好機會。當不確定消息消失,市場參與者可以預測未來的結果時,股價便不再具有吸引力。
格雷厄姆•弗蘭:投資經濟增長重心轉移
格雷厄姆•弗蘭在M&G全球基礎基金投資策略設計和開發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並自從該基金推出以來一直擔任基金經理。在超過10年的時間里已取得了年均7.2%的回報,而在此期間與其基金對應的復合基準指數年均收益率為1.0%。弗蘭是M&G全球基本基金投資背後的思想領袖,他預見一個新興市場在蓬勃發展中對工業品和消費產品的強勁需求。這就是為什麼在歐洲投資者和基金投資領域M&G公司的明星經理弗蘭有著那麼多的粉絲。
堅定不移投資新興市場
弗蘭不談宏觀經濟,但他對新興市場的增長有自己的看法。世界經濟增長重心由西向東轉移是他堅定不移的投資主題。30億人加入全球經濟的過程每天都在發生,這最終籽成為股權投資的偉大時代。由於經濟體的發展,這些新興市場消費者的需求會微妙地改變。他們正日益走向中產階層消費,他關注可口可樂、高露潔及食品和旅遊公司。
始終把投資者放在第一位
弗蘭從2000年就開始運作M&G全球基本基金,並著重指出他對客戶金錢的管理責任。他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對投資者的關懷,這個世界似乎有極少數基金經理具有這樣的品質。許多人都是帶著自私的理由:金錢。
堅持自下而上長期投資
弗蘭將全球投資組合精煉為40~80隻股票,並長期堅持持有這些組合。他又是一個長期的自下而上的投資者一力拓和N413鑽石公司,這兩只股票自基金建立以來他一直持有。
強大的團隊調研方法
團隊是對沖基金行業中的精華:創新和獨立思考,尋找資產強健的企業。舉例來說,資產可以是一個煤礦,也可以是一個知名的品牌。公司必須有具體的容易理解的業務模式,以便進行深入分析其未來盈利能力。
道德是選股的標准之一
弗蘭對企業道德責任極為關注是,他的目標是保持良知的基礎上成為成功的基金經理。隨著被投資公司明白他是一個長期持有者,他對公司的做法作出合理建議時,公司會聽取他的意見。例如,他曾威脅要撤回在一家礦業公司的投資,除非提高工作人員的淋浴設施。在這樣一個基金經理頻繁跳槽更換公司的時代,他明確表示將在M&G全球基礎基金留任多年。他相信,到2020年他堅持的新興市場投資理念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