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上海聖速

上海聖速

發布時間:2021-09-13 10:32:45

1. 國足歷任主教練的名單

第一任:李鳳樓(北京)

中國體育活動家、足球界元勛。是已故中國足球運動員和教練,中國國家足球隊第一任主教練。

第二任:阿姆別爾·約瑟夫(匈牙利)

1954年,中國為了迅速提高足球水平,決定派遣一支隊伍赴匈牙利學習。當時赴匈牙利留學的共有

25名球員,其中包括足壇名宿張宏根、年維泗、陳成達、曾雪麟等。中國隊在匈牙利的教練是約瑟

夫,他也是中國足球第一位外籍教練。

第三任:戴麟經(上海

戴麟經,原是解放軍八一隊足球總教練、國家足球隊主教練。

第四任:陳成達(上海)

中國足球界元老,在中國足壇可謂資深位重,青年時代就讀於上海聖約翰大學建築工程系,是新中

國首支國家足球隊中的秀才。

第五任:年維泗(河北撫寧)

1933年5月11日生於北京,北京籍。身高1.76米,少年時受其兄影響,喜愛足球運動。

第六任:方紉秋(上海)

1959年歷任中國青年隊,中國二隊教練,1961年至1963年被選派為中國援助柬甫寨體育組組長,並

兼任柬國家隊主教練。

第7任:年維泗(河北撫寧)

1965年接任,一直到1976年。其中1974-1976年兼任領隊,實際主教練的事務由任彬擔當。

第8任:張宏根(上海)

新中國早期足壇最有名的足球名宿,20世紀50年代的中國頭號球星,也是中國足球歷史上最優秀的

球員之一。

第9任:年維泗(河北撫寧)

1978年再次接手,參加了當年的亞運會,在爭奪第三名的決賽中以1:0擊敗伊拉克隊,獲得銅牌。

第10任:張宏根(上海)

第11任:年維泗(河北撫寧)

第12任:蘇永舜(廣東廣州)

1980年亞洲杯賽之前接手國家隊,但小組賽中未能出線。1980年底,蘇永舜帶領中國隊參加了第12

屆世界盃亞大區預選賽,最終功虧一簣。

第13任:張宏根(上海)

第14任:曾雪麟(廣東梅州)

1983年初~1985年擔任中國國家隊足球主教練。

第15任:年維泗(河北撫寧)

第16任:高豐文(遼寧開原)

第17任:徐根寶(上海)

第18任:施拉普納(德國)

第19任:戚務生(山東威海)

戚務生1957年開始自己的足球生涯,曾先後入選遼寧青年隊、遼寧工人隊、遼寧隊,1976年退役。

1994年出任中國國家隊主教練。

第20任:霍頓(英國)

第21任:米盧蒂諾維奇(前南斯拉夫)

第22任:阿里·漢(荷蘭)

2002年12月22日成為中國男子國家足球隊主教練。2004年離任。

第23任:朱廣滬(上海)

第24任:福拉多(塞爾維亞,執行教練)、杜伊科維奇(塞爾維亞,主教練)

第25任:高洪波(北京)

第26任:卡馬喬(西班牙)

第27任:阿蘭·佩蘭(法國)

第28任:高洪波(北京)

第29任:馬爾切洛·里皮(義大利)

此外還經歷過代理主教練:金志揚、沈祥福、殷鐵生、傅博等人。

拓展資料:

中國國家男子足球隊代表中國參加世界盃(2002年韓日世界盃第31名)、奧運會(1936、1948和

1988年三度進入決賽圈)、遠東運動會(獲得9次冠軍)、亞運會(獲得1994年亞軍)亞洲杯(獲

得1984和2004年2次亞軍)、東亞杯(獲得2005和2010年2次冠軍)等國際大賽及其他國際友誼

賽。

1924年中國足球協會成立,新中國成立後新的中國足球協會於1955年成立。1931年加入國際足球聯

合會(FIFA)。1958年因政治原因退出,在1979年重新加入。1974年加入亞洲足球聯合會

(AFC),2002年同日本、韓國、朝鮮等國足協共同創建了東亞足球聯盟。



2. 請問中國哪一個大學是最早的啊

中國最早的大學國是那一所長期以來一直眾說紛芸,有的說是前身是嶽麓書院、有千年歷史的湖南大學,有的說是清朝盛宣懷最早創辦於1895年的北洋大學堂和1896年的南洋公學,有的說是前身是京師大學堂的北京大學的。其實長期以來受政治等各種因素影響,歷史的真象被長期淹沒。湖南大學的前身嶽麓書院根本不具備現代大學的任何特徵,京師大學堂誕生於北洋和南洋之後,更談不上是中國的第一所大學,只不過解放後受政治影響一直被官方訛傳罷了,隨著歷史被越來越公正的研究後,即使是北大也不敢再自稱是中國的第一所大學。不過中國真正的第一所大學也不是北洋大學堂,而是誕生於19世紀六十年代的外國教會大學---上海聖約瀚大學,聖約瀚大學是完全按照西方大學模式設立的大學,這所實力一直很雄厚的大學最終在解放後被強行解體。但相信歷史會最終恢復歷史的本來真實面目。

但如果說誰是中國官辦最早辦的大學,則是北洋大學堂(1895年)無疑,之後是南洋公學(1896年)和京師大學堂(1898年)。武漢大學前身(1893)和浙江大學的前身(1897)是中國傳統的書院,並不能列入大學之列。因此在1895年之前聖約瀚大學則是中國唯一一所大學,當然也是最好的大學了。到19世紀前後,北洋、南洋則是黑暗中國的科學和進步的啟明燈。北洋則誕生不久天津就開始鬧義和團,此後又是八國聯軍入侵,發展受到一定影響,南洋大學則由於地處文人薈萃的上海租界,一直致力工業救國的,發展更好一些,因此到本世紀二十代前可以說是中國最好的大學。京師大學堂是光緒帝變法設立的清朝最高學府,但由於受封建主義影響,入學的大多的是紈絝子弟,直到蔡元培主校時校風才為之一振,四海人才會聚,五四運動更使之成聞名中外、留名青史。當然五四運功並只是北大一家的功勞,北師大等北京其它學校以及上海、南京等地的大學也有功勞,但歷史往往只記住最傑出者。五四運動使北京大學成中國當時最有名的大學,特別是人文方面更是無人能望其項背,但當時的北大理工科還很差。理工科還是南洋、北洋強。南洋大學於1921年並入唐山、北京兩校後,改稱交通大學,是當時最好的理工學府。北洋大學即後來的天津大學,理工科也十分強勁。但南洋北洋雖有理、工、管,但缺乏文科,還不是綜合大學。

二十年代中期,北伐成功,國民黨定都南京,國內形勢趨向穩定。中國大學也迎來了發展的新時期。國民黨從四處收集人才開始組建中央大學,想將之建為國民政府的最高學府,到了三十年代終於建成當學科門類最齊全的中央大學,但中央大學由於與政治聯系緊密,經常捲入各種政治運動中,師資流動很大,學術和教育質量受到很大影響,學生有的很優秀,有的則是達官貴人子弟不學無術。清華也於二十年代崛起,由於清華前身是留美預備學校,起點好,廣延名師,短短就發展成為中國最好的大學之一,文、理、工都有很強的實力。北京大學則改名為北平大學,由於蔡元培的離去和全國重心的南移,有些衰落。張伯芩和范嚴孫在天津創辦了私立的南開大學,發展也很快。同濟大學成為有名的理、工、醫大學,此外全國有名的大學還有東吳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山東大學、廈門大學、浙江大學、聖約瀚大學、燕京大學等。

總的看二十年代,二十年代中期到抗日戰爭前,中國最好的大學是中央大學、交通大學、清華大學和北平大學,不相上下,時稱北高南名(南指中大前身東南),北清華、南交大之稱。中大是國民黨官方最高學府,學科龐大,名師眾多,但缺點是由於基礎是從無到有,師生良莠不齊,沒形成很有特色的校風。交通大學下設上海、唐山、北平三分部,規模更巨,致力於工業救國、基礎好,底子厚,理工科無人能及,缺點是由於隸屬交通部,只限於理工,基本沒有文、醫等,十年間沒有中大、清華發展快。清華則以火箭速度發展,文、理質量雄居全國之首,名師薈萃,蔚為壯觀。北平大學文、理科依然不錯,工則較差,比之五四運動名望下降,但仍屬一流。除四強外,再下來就是北洋、東吳、同濟、浙大、南開、山大、復旦等。

抗日戰爭爆發後,各大學開始內遷。清華、北平、南開遷到昆明組成了西南聯合大學,中大和交大遷到陪都重慶,浙大遷到貴州。西南聯大合聚三校之力,無疑是當時全國最好的大學,名師璀璨,學生優異,也可以說是當時世界的名校,但三校雖然聯合,其實也是各自為政,註定最後不可能合成一校。中大和交大內遷重慶,但在南京和上海都留下偽中大和偽交大,交大的唐山和北平分部在茅於升帶領下則遷至貴州。內遷使交大和中央實力大受影響,無法與西南聯大比肩。浙大則創造了一個神話,在竺可楨帶領下,在戰火中成長壯大,一舉成為最好的大學之一。李約瑟到貴州發現這么貧苦的地方居然有這么好的大學,驚訝之餘,稱贊其為東方劍橋,雖然老外言過其實,但也說明當時浙大的強大,這也是浙大學子最為驕傲的時期。北洋大學顛沛流離遷到西安,與其它學校組成西北聯合大學,從此北洋開始衷落,抗戰勝利才免去消亡的命運,在南開的土地上重建北洋大學,解放後改稱為了現在的天津大學。抗日戰爭其間,西南聯大一枝獨秀,中大、交大、浙大則不相上下。

抗戰勝利後,各校遷回舊址,開始了新的發展。清華在西南聯大時期又招集了一批名師,分校後更加強大,中大和交大也開始恢復元氣,浙大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力頭,北平大學則停滯不前甚至有些不如燕京大學,南開從私立成為國立大學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經過西南聯大時期也更為有名。抗戰到解放前,中國最好的大學則是清華、中大、交大、浙大。其次是北平大學、同濟大學、南開大學、東吳大學、武漢大學、燕京大學等。國民黨退到台灣,主要帶走了清華、交大、中大、北大四所大學的教師,組成後來的台灣清華大學(原清華校長梅貽琦)、交通大學(原交大校長凌宏勛)、台灣大學(原北平大學校長傅斯年)、中央大學。目前台大、清大、交大都遠好大陸相應的大學。

解放後,共產黨開始接受舊國立大學,52年進行了院校調整,學習蘇聯單科大學模式,除北平大學即後來北京大學,民國幾所名校都被拆七零八散,南京以中大和金陵大學為主被肢解組合成幾個大學,面目全非,南京大學和東南大學為主要繼承人。交大理科、管理被拆到復旦等校成為純工科大學,唐山、北方兩交大也相繼獨立。浙大按理、工、農拆成幾部分,理科主要並入了復旦。清華也調整為純工科大學,北大和復旦則是院校調整的最大受益者。特別是復旦一舉成為全國頂尖大學。清華、交大等校還支援東北建立起了專門學習蘇聯的聞名哈工大和哈軍工。可以說52年的院校調整中大、浙大、和交大是最大的受害者,清華文理被調到北大,地處首都工科保留完整並有所加強。南開和天大也進行文理、工的組合。院校調整後,全國最好的學校校則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交大、哈工大。56年交大為了支援西北決定西遷,最後由於受到強烈反對又分成西安、上海兩部分,最分別獨立上海、西安兩交大,也無法與北大、清華、復旦抗爭了。50年代末為兩彈一星等科研需要,抽調精英組成實力強大的中國科技大學,其實力甚至趕超清華。六十年代哈工大由於中蘇關系惡化,教師流失,實力大損。因此六十年代文革前中國最好的大學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四所,實力最強,名聲最大。

文革期間,停止招生,教師被迫害,高校成為批鬥的場所,當時科研教學受到嚴重影響,全國大學亂七八糟,如果要知名的話,恐怕非北大、清華莫屬,不過只臭名昭著昭著罷工了。"最高學府"北大師生再次成為了政治工具。文革永遠是北大抹不去的歷史污點!

小平復出後迎來了改革開放,高校迎來的春天。南京大學一位教師的一篇文章引發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大討論,中在的傳人南京開始為人所知。中科大文革南遷至合肥是一歷史敗筆,但八十年代初招成少年班又使之聞名全國。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因其悲慘命運受到中央同情,在七五、八五期間與北大、清華、復旦共同成為國家重點建設的五所高校之一。中央的傳人南大、以及浙大(曾隸屬中科院)則繼續被歷史遺忘記,但始終自強不息,最終於九十年再度崛起。在八十年代,最好的大學仍是北大、清華、復旦、中科大四所,其它如南開、上交、西交、同濟、人大、南大則相差不多。

進入九十年代,南大、浙大的崛起使高校格局大亂,特別是南大SCI論文超過北大、清華連續六年位居全國高校之冠。復旦、科大則開始衰退。西交由於地理位置大差、上交由於地理位置太好停滯不前。北大由於六四受到一定打壓,也不再鶴立雞群。清華踏實肯干,勢頭強勁。此外華中理工、東南、天大、哈工大等校發展也很快。南開、同濟、武大、中山、吉大等老牌學校浙失光彩。清華、北大、復旦、南大、上交、浙大、西交七所教委所屬高校率先進入211工程,再加上中科院所屬中科大,共八所成211工程重點建設的大學。211工程一定程度促進了各校的競爭,也一定程度互助攀比,最終成了半拉子工程。最近教育部領導改朝換代,中央領導心血來潮,又搞了沖擊世界觀知名大學工程,各校都忙著合並為巨無霸大學,新浙大已經組建,成為全國規模最大、門類最全的大學,南開、天大將合並,武大、華中合並可能已經泡湯,北大將並北醫、北航,清華將並美院、協和,復旦並二醫、財大和二外,上交並上醫、上農,天大大亂,誰能在亂中取勝還未可知。最近北大、清華、復旦、上交、西交、南大、浙大教育七所和中科院屬中科大,以及國防科工委屬哈工大已經進入沖擊世界知名大學九所,還有一所據說是留給南開和天大合並後的大學。清華、北大18億,復旦、上交、南大、浙大各12億,西交、科大、哈工各9億。不知是否會再成為一個211工程,只能看21世紀。

3. 上海聖剛灌裝機器灌裝速度快嗎

上海聖剛灌裝機速度還可以,60瓶/分鍾,平均一秒鍾產出一瓶,挺快的,主要是穩定運行是王道。你也可以問上海聖剛灌裝機廠家索要視頻看下,看視頻就能測算出產量,速度了

4. f1賽車最高時速是多少

F1在理論上來講最高時速可以達到960km/h。可是有不同的阻力。這是不可能達到的。至今為止F1嘗試過各種減少阻力來測試他能跑出的速度極限。本田車隊巴納維亞555挑戰計劃項目小組於2006年7月17日至7月20日之間成功登陸美國猶他州巴納維亞鹽灘創造了一級方程式歷史上首個官方速度紀錄;同時,項目小組亦創造了555米內一級方程式賽車的速度紀錄,並籍此兩項成績一舉成為整個速度運動界最快的F1車隊。
但是,整個項目小組卻都對這一令人可喜的結果表示出不滿:盡管挑戰的最終速度令人信服,但是挑戰地點無疑卻是錯誤的。本田車隊整個巴納維亞555挑戰計劃的最初目標就是要在巴納維亞鹽灘利用F1賽車向世界陸路速度官方記錄發起挑戰本田車隊亦憑借399.9公里/小時的終極沖刺速度,僅用4.996秒便完成了555米精確行程。由於挑戰規則的限制,本田車隊挑戰小組最終所創造的F1官方速度紀錄定格於397.360公里/小時,距離400公里/小時僅有咫尺之遙。
本田車隊巴納維亞555挑戰計劃項目小組在美國的速度聖地猶他州巴納維亞鹽灘上沖破400公里/小時速度大關---在一標准英里內成功達到了平均速度400公里/小時的速度目標:當地時間7點21分,挑戰用車經過一次沖擊即達到了400.459公里/小時的最高速度。然而,挑戰用車在折返行駛過程中卻無法達到400公里/小時的速度,因此兩次速度沖擊的平均速度比400公里/小時稍低一點:但393.613公里/小時(244.580英里/小時)的數值仍打破了本項目在周一創造的紀錄。

5. 劉鴻生的人物經歷

劉鴻生,祖籍浙江定海。19世紀劉鴻生的祖父劉維忠在上海寶善街開設了一家供人看戲飲茶的丹桂茶園。生意還算興隆。鴻生父劉賢喜,經人介紹,在招商局的輪船上做總賬房,除了每月優厚的薪水,還經常利用輪船往來的便利條件夾帶私貨販賣,從中牟利,因此家庭生活還算富裕。劉鴻生7歲那年,父親突然病逝。盡管哥哥繼任了父親的輪船賬房職務,收入卻減少了;同時,也由於祖父年邁,無力經營茶園,生意也一天不如一天。全家十幾口人生活十分拮據。雖然家中交學費已經十分困難,母親仍然不願意讓聰明好學的兒子失學。她想方設法,讓劉鴻生繼續讀書,13歲他進聖約翰中學。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就讀於上海聖約翰大學。他發憤苦讀,各門功課一直名列前茅,不但可以免交昂貴的學費,而且每月能領到獎學金。大學二年級時(1906),美國校長決定送他到美國去學習神學,學成回校擔任牧師兼教英文。他因不服從校長培養他當牧師的安排被開除。1906年,劉鴻生由上海聖約翰大學輟學﹐至職業學校任教,入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老閘巡捕房做教師﹐老閘巡捕房做教師。1908年﹐考入上海英租界會審公廨當翻譯。約半年後﹐轉入意籍律師穆安素事務所工作。1909年(宣統元年)﹐入英商開平礦務局﹐任上海辦事處任推銷員﹐為開平煤打開銷路。1911年﹐升為開平礦務局(1912年後,改稱開灤礦務局)買辦﹐設立帳房﹐賺取傭金。隨後﹐又與上海義泰興煤號合作﹐經銷開灤煤﹐分取利潤。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自租船隻﹐由秦皇島裝載開灤煤運滬銷售﹐約有三年時間﹐賺銀百萬余兩。1918年為擴展煤炭經營﹐他與義泰興煤號等伙設義泰興董家渡煤棧﹐並委託英商殼件洋行經理碼頭業務。此後﹐他又在上海及長江下游各埠與人廣設銷煤機構。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提倡國貨﹐抵制外貨﹐使民族工業得到進一步發展。1920年1月﹐劉鴻生在蘇州與人伙設華商鴻生火柴公司﹐資本12萬元﹐他佔3/4。這是劉鴻生資本向工業企業轉化的起點。此後﹐他又獨資或與人合資設立華商上海水泥公司﹑中華煤球公司﹑大華保險公司﹑華豐搪瓷公司﹑章華毛絨紡織公司﹑中華工業公司﹑華東煤礦公司﹑中國企業銀行等。到1931年底為止﹐劉鴻生的企業投資(包括公司股票﹑合資股份及船舶碼頭三項)已達745萬余元﹐被稱為中國的「煤炭大王」﹑「火柴大王」。1932年11月﹐出任國營輪船招商局總經理。
抗日戰爭爆發後﹐劉鴻生在日本侵略軍佔領區內的企業受到損失。1938年6月他出走香港﹐旋轉赴內地。在內地和香港再與民營企業或官僚資本合資設立華業和記火柴公司﹑大中華火柴公司﹑中國火柴原料公司﹑中國毛紡織公司﹑西北毛紡織公司等。還擔任國民黨政府火柴專賣公司總經理﹑全國專賣總局局長。
抗日戰爭勝利後﹐劉鴻生於1945年10月回到上海﹐任國民黨政府行政院善後救濟總署執行長兼上海分署署長、經濟部計劃委員會委員、上海市政府咨議委員。1946年春,他在淪陷區的企業全部收回。但除火柴和碼頭業有暫時的發展外﹐其餘企業經營都很困難。1948年8月,國民黨政府實行「金圓券」政策(見國民黨政府統治時期的通貨膨脹)﹐劉氏企業遂全部陷於癱瘓。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劉鴻生曾一度跑到香港。同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劉鴻生於1949年10月由香港回到北京,受到政務院總理周恩來的親切接見,並與他進行誠懇、坦率的談話,使劉鴻生受到很大鼓舞。
劉鴻生回到上海﹐1949年12月,他任華東軍政委員會委員兼財經委員會委員和生產救災委員會委員。劉鴻生對共產黨和人民政府在短期內制止通貨膨脹和穩定物價的措施由衷欽佩,決心為上海水泥公司等企業從速復工努力工作。1950年6月加入中國民主建國會。同年10月,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委員。1950年12月,韓戰爆發,中國人民開展抗美援朝運動,劉鴻生在工商界中帶頭捐獻飛機大炮,並動員劉氏企業在捐獻中盡最大努力,上海水泥公司董事會與全廠職工一起積極響應,共捐獻人民幣20.17億元(舊人民幣)。
1953年下半年,中共中央發布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總任務,劉受到鼓舞,表示自己的企業要爭取第一批申請公私合營。1954年1月18日上海水泥公司召開董事會,在劉鴻生的提議下;作出創造條件盡早實現公私合營的決議,並向政府提出申請。是年7月1日,獲准公私合營。當年,劉鴻生有8個企業實現公私合營。1956年初,劉氏在各地價值2000餘萬元的企業全部實現公私合營。1953年10月當選為全國工商聯執行委員。1954年9月當選為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劉鴻生歷任民主建國會中央常委,民建上海市分會副主任委員,民建上海市委副主任委員;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籌備委員會委員、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常委、上海市工商業聯合會副主任委員。第一屆上海市人大代表;全國政協第二屆委員、上海市一屆三次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副主席、上海市政協第一屆常委。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委員會上海分會副主席、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副會長兼上海分會副會長、中國人民救濟總會上海市分會副主任委員、上海市失業工人救濟委員會經濟審核委員會主任等職。
劉鴻生待人寬厚,而教子嚴格。他認為「知子莫若父」,要求子女學有所長,虛心向他人學習,成為有知識、有學問、有專長的人才。他說:「只有學會真本領,才能擔當大事情」。子女從國外留學回來,他規定必須在企業里從普通職員做起。由於其嚴格督教,子女多有成就,有的成為技術業務專家。1956年,當劉鴻生病重彌留之際,還諄諄囑咐子女們,把所余的全部定息獻給國家。他在去世前半個月,接受《人民中國》雜志記者的采訪,發表《為什麼我擁護共產黨》的談話,講述他40多年來坎坷的經歷,以親身感受,揭露帝國主義與中國官僚資本壓迫和摧殘中國民族工商業的種種行徑,生動地說明中國民族資本家只有跟著共產黨,走社會主義道路,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1956年10月1日,劉鴻生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69歲。

6. 聖太企業園交通方便嗎應該怎麼過去

城市:上海

樓盤名稱:上海聖太企業園

別名:SUNTIMEZONE

公交線路:園區巴士每日直送地鐵及公交集散站點
11號線-周浦東站、18號線(規劃中)

其他交通方式:外環線、園區鄰A20、楊高南路延長線及機場高速

(所載信息僅供參考,最終以售樓處信息為准。)

全面及時的樓盤信息,點擊查看

7. 聖地雅歌海墅周邊環境怎麼樣生活便利嗎

城市:上海

樓盤名稱:上海聖地雅歌海墅

別名:海灣假日花園

公交線路:聖地雅歌海墅有交通A4高速連接南橋、莘庄,並快速抵達徐家匯商圈;A30高速、浦星公路與浦東金融區、浦東國際機場暢通聯網;規劃中軌道交通5號線延伸段也將開通至海灣。

其他交通方式:滬閔高架-莘庄立交-A4高速(海灣路下)/人民塘路左轉到達目的地

規劃信息:其佔地面積為343227平方米,容積率,綠化率55.6%,共18棟樓,停車位1:1

周邊配套:標志建築:漁人碼頭、龍騰閣、東海觀音寺、青少年活動基地、客輪碼頭、高爾夫球場、海灣科技館、遊艇區、碧海金沙泳場
就學條件:華東理工大學、上海師范大學、上海旅遊高等專科學校、上海應用技術學院、上海商學院

商業環境:海鮮一條街、棕櫚灘海景酒店

(所載信息僅供參考,最終以售樓處信息為准。)

搜狐焦點網,為您提供房產信息,房產樓盤詳情、買房流程、業主論壇、家居裝修等全面內容信息

8. 最早的大學

中國最早的大學國是那一所長期以來一直眾說紛芸,有的說是前身是嶽麓書院、有千年歷史的湖南大學,有的說是清朝盛宣懷最早創辦於1895年的北洋大學堂和1896年的南洋公學,有的說是前身是京師大學堂的北京大學的。其實長期以來受政治等各種因素影響,歷史的真象被長期淹沒。湖南大學的前身嶽麓書院根本不具備現代大學的任何特徵,京師大學堂誕生於北洋和南洋之後,更談不上是中國的第一所大學,只不過解放後受政治影響一直被官方訛傳罷了,隨著歷史被越來越公正的研究後,即使是北大也不敢再自稱是中國的第一所大學。不過中國真正的第一所大學也不是北洋大學堂,而是誕生於19世紀六十年代的外國教會大學---上海聖約瀚大學,聖約瀚大學是完全按照西方大學模式設立的大學,這所實力一直很雄厚的大學最終在解放後被強行解體。但相信歷史會最終恢復歷史的本來真實面目。

但如果說誰是中國官辦最早辦的大學,則是北洋大學堂(1895年)無疑,之後是南洋公學(1896年)和京師大學堂(1898年)。武漢大學前身(1893)和浙江大學的前身(1897)是中國傳統的書院,並不能列入大學之列。因此在1895年之前聖約瀚大學則是中國唯一一所大學,當然也是最好的大學了。到19世紀前後,北洋、南洋則是黑暗中國的科學和進步的啟明燈。北洋則誕生不久天津就開始鬧義和團,此後又是八國聯軍入侵,發展受到一定影響,南洋大學則由於地處文人薈萃的上海租界,一直致力工業救國的,發展更好一些,因此到本世紀二十代前可以說是中國最好的大學。京師大學堂是光緒帝變法設立的清朝最高學府,但由於受封建主義影響,入學的大多的是紈絝子弟,直到蔡元培主校時校風才為之一振,四海人才會聚,五四運動更使之成聞名中外、留名青史。當然五四運功並只是北大一家的功勞,北師大等北京其它學校以及上海、南京等地的大學也有功勞,但歷史往往只記住最傑出者。五四運動使北京大學成中國當時最有名的大學,特別是人文方面更是無人能望其項背,但當時的北大理工科還很差。理工科還是南洋、北洋強。南洋大學於1921年並入唐山、北京兩校後,改稱交通大學,是當時最好的理工學府。北洋大學即後來的天津大學,理工科也十分強勁。但南洋北洋雖有理、工、管,但缺乏文科,還不是綜合大學。

二十年代中期,北伐成功,國民黨定都南京,國內形勢趨向穩定。中國大學也迎來了發展的新時期。國民黨從四處收集人才開始組建中央大學,想將之建為國民政府的最高學府,到了三十年代終於建成當學科門類最齊全的中央大學,但中央大學由於與政治聯系緊密,經常捲入各種政治運動中,師資流動很大,學術和教育質量受到很大影響,學生有的很優秀,有的則是達官貴人子弟不學無術。清華也於二十年代崛起,由於清華前身是留美預備學校,起點好,廣延名師,短短就發展成為中國最好的大學之一,文、理、工都有很強的實力。北京大學則改名為北平大學,由於蔡元培的離去和全國重心的南移,有些衰落。張伯芩和范嚴孫在天津創辦了私立的南開大學,發展也很快。同濟大學成為有名的理、工、醫大學,此外全國有名的大學還有東吳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山東大學、廈門大學、浙江大學、聖約瀚大學、燕京大學等。

總的看二十年代,二十年代中期到抗日戰爭前,中國最好的大學是中央大學、交通大學、清華大學和北平大學,不相上下,時稱北高南名(南指中大前身東南),北清華、南交大之稱。中大是國民黨官方最高學府,學科龐大,名師眾多,但缺點是由於基礎是從無到有,師生良莠不齊,沒形成很有特色的校風。交通大學下設上海、唐山、北平三分部,規模更巨,致力於工業救國、基礎好,底子厚,理工科無人能及,缺點是由於隸屬交通部,只限於理工,基本沒有文、醫等,十年間沒有中大、清華發展快。清華則以火箭速度發展,文、理質量雄居全國之首,名師薈萃,蔚為壯觀。北平大學文、理科依然不錯,工則較差,比之五四運動名望下降,但仍屬一流。除四強外,再下來就是北洋、東吳、同濟、浙大、南開、山大、復旦等。

抗日戰爭爆發後,各大學開始內遷。清華、北平、南開遷到昆明組成了西南聯合大學,中大和交大遷到陪都重慶,浙大遷到貴州。西南聯大合聚三校之力,無疑是當時全國最好的大學,名師璀璨,學生優異,也可以說是當時世界的名校,但三校雖然聯合,其實也是各自為政,註定最後不可能合成一校。中大和交大內遷重慶,但在南京和上海都留下偽中大和偽交大,交大的唐山和北平分部在茅於升帶領下則遷至貴州。內遷使交大和中央實力大受影響,無法與西南聯大比肩。浙大則創造了一個神話,在竺可楨帶領下,在戰火中成長壯大,一舉成為最好的大學之一。李約瑟到貴州發現這么貧苦的地方居然有這么好的大學,驚訝之餘,稱贊其為東方劍橋,雖然老外言過其實,但也說明當時浙大的強大,這也是浙大學子最為驕傲的時期。北洋大學顛沛流離遷到西安,與其它學校組成西北聯合大學,從此北洋開始衷落,抗戰勝利才免去消亡的命運,在南開的土地上重建北洋大學,解放後改稱為了現在的天津大學。抗日戰爭其間,西南聯大一枝獨秀,中大、交大、浙大則不相上下。

抗戰勝利後,各校遷回舊址,開始了新的發展。清華在西南聯大時期又招集了一批名師,分校後更加強大,中大和交大也開始恢復元氣,浙大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力頭,北平大學則停滯不前甚至有些不如燕京大學,南開從私立成為國立大學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經過西南聯大時期也更為有名。抗戰到解放前,中國最好的大學則是清華、中大、交大、浙大。其次是北平大學、同濟大學、南開大學、東吳大學、武漢大學、燕京大學等。國民黨退到台灣,主要帶走了清華、交大、中大、北大四所大學的教師,組成後來的台灣清華大學(原清華校長梅貽琦)、交通大學(原交大校長凌宏勛)、台灣大學(原北平大學校長傅斯年)、中央大學。目前台大、清大、交大都遠好大陸相應的大學。

解放後,共產黨開始接受舊國立大學,52年進行了院校調整,學習蘇聯單科大學模式,除北平大學即後來北京大學,民國幾所名校都被拆七零八散,南京以中大和金陵大學為主被肢解組合成幾個大學,面目全非,南京大學和東南大學為主要繼承人。交大理科、管理被拆到復旦等校成為純工科大學,唐山、北方兩交大也相繼獨立。浙大按理、工、農拆成幾部分,理科主要並入了復旦。清華也調整為純工科大學,北大和復旦則是院校調整的最大受益者。特別是復旦一舉成為全國頂尖大學。清華、交大等校還支援東北建立起了專門學習蘇聯的聞名哈工大和哈軍工。可以說52年的院校調整中大、浙大、和交大是最大的受害者,清華文理被調到北大,地處首都工科保留完整並有所加強。南開和天大也進行文理、工的組合。院校調整後,全國最好的學校校則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交大、哈工大。56年交大為了支援西北決定西遷,最後由於受到強烈反對又分成西安、上海兩部分,最分別獨立上海、西安兩交大,也無法與北大、清華、復旦抗爭了。50年代末為兩彈一星等科研需要,抽調精英組成實力強大的中國科技大學,其實力甚至趕超清華。六十年代哈工大由於中蘇關系惡化,教師流失,實力大損。因此六十年代文革前中國最好的大學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四所,實力最強,名聲最大。

文革期間,停止招生,教師被迫害,高校成為批鬥的場所,當時科研教學受到嚴重影響,全國大學亂七八糟,如果要知名的話,恐怕非北大、清華莫屬,不過只臭名昭著昭著罷工了。"最高學府"北大師生再次成為了政治工具。文革永遠是北大抹不去的歷史污點!

小平復出後迎來了改革開放,高校迎來的春天。南京大學一位教師的一篇文章引發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大討論,中在的傳人南京開始為人所知。中科大文革南遷至合肥是一歷史敗筆,但八十年代初招成少年班又使之聞名全國。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因其悲慘命運受到中央同情,在七五、八五期間與北大、清華、復旦共同成為國家重點建設的五所高校之一。中央的傳人南大、以及浙大(曾隸屬中科院)則繼續被歷史遺忘記,但始終自強不息,最終於九十年再度崛起。在八十年代,最好的大學仍是北大、清華、復旦、中科大四所,其它如南開、上交、西交、同濟、人大、南大則相差不多。

進入九十年代,南大、浙大的崛起使高校格局大亂,特別是南大SCI論文超過北大、清華連續六年位居全國高校之冠。復旦、科大則開始衰退。西交由於地理位置大差、上交由於地理位置太好停滯不前。北大由於六四受到一定打壓,也不再鶴立雞群。清華踏實肯干,勢頭強勁。此外華中理工、東南、天大、哈工大等校發展也很快。南開、同濟、武大、中山、吉大等老牌學校浙失光彩。清華、北大、復旦、南大、上交、浙大、西交七所教委所屬高校率先進入211工程,再加上中科院所屬中科大,共八所成211工程重點建設的大學。211工程一定程度促進了各校的競爭,也一定程度互助攀比,最終成了半拉子工程。最近教育部領導改朝換代,中央領導心血來潮,又搞了沖擊世界觀知名大學工程,各校都忙著合並為巨無霸大學,新浙大已經組建,成為全國規模最大、門類最全的大學,南開、天大將合並,武大、華中合並可能已經泡湯,北大將並北醫、北航,清華將並美院、協和,復旦並二醫、財大和二外,上交並上醫、上農,天大大亂,誰能在亂中取勝還未可知。最近北大、清華、復旦、上交、西交、南大、浙大教育七所和中科院屬中科大,以及國防科工委屬哈工大已經進入沖擊世界知名大學九所,還有一所據說是留給南開和天大合並後的大學。清華、北大18億,復旦、上交、南大、浙大各12億,西交、科大、哈工各9億。不知是否會再成為一個211工程,只能看21世紀。

世界最早的大學
博羅尼亞大學博羅尼亞大學歷史和今天

博洛尼亞大學成立於1088年,她是公認的西方最古老的大學,可以說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學。歷史上許多科學和文學巨匠都與該大學有著密切的關系。

在11世紀末的時候在博洛尼亞出現了一個在今天我們稱為大學的機構,當時許多研究語法,修辭和邏輯學的學者在這里致力於自己的學術研究。有歷史記載的最早的兩位學者名叫佩波內(Pepone)和依內里奧(Irnerio)。在聽取了依內里奧的四位學生的建議之後,皇帝費迪南德(Federico I)一世於1158年頒布法令,規定大學是一個不受任何權利影響,可以進行獨立研究的場所。

14世紀時博洛尼亞大學就已經開設了法學、藝術、葯學、哲學、數學、天文、邏輯學、修辭、語法等學科,1364年還建立了神學院。眾多科學史和文學史上的名人都曾經在這里求學、研究或從事教學工作,其中有但丁(Dante Alighieri)、雷·恩佐(Re Enzo)、丟勒(Albrecht Dürer)、塔索(Torquato Tasso)、哥爾多尼(Carlo Goldoni)等,波蘭人哥白尼(Nicolò Copernico)當年在這里學習教皇法規的同時,開始了天文學的研究。從中世紀開始,博洛尼亞大學在整個歐洲一直享有非常高的聲譽,成為了學術聖地。

隨著工業革命的開始,在18世紀博洛尼亞大學也開始了在科學和技術領域里的研究,現代電工學的創始人之一加爾瓦尼(Luigi Galvani)就是該校的傑出代表,其在研究「動物電」的過程中發現了重要的現象,為蓄電技術和電鍍技術奠定了基礎(英語與「電鍍」有關的詞彙如Galvinize就是由這位大科學家的姓派生的)。1888年在大學創立800周年慶典之際,幾乎所有當時世界上主要大學的代表雲集博洛尼亞,向世界大學之母致敬,慶祝活動變成了一次盛大的國際學術盛會。直至2次世界大戰之前,博洛尼亞大學在世界文化舞台上保持了中心的地位。著名的文學家和大詩人喬蘇埃·卡爾杜奇(Giosuè Carcci)曾長期在波洛尼亞大學任教,其於1906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今天的博洛尼亞大學擁有超過10萬名注冊在校生,是現在義大利學生人數最多的大學之一。大學在博洛尼亞、弗立、切賽納、利米尼、拉文納等十座義大利城市設有總面積達60萬平方米的教學及研究機構。學校共有23個系、235個本科專業課程,其中132個3年制本科課程,95個2年制高級本科專業課程和8個歐盟合作項目本科專業課程。目前大學共設立了90多個方向的研究生課程,共有700名專業導師,其中很多碩士課程與用人企業保持了密切的聯系。為了幫助未來的畢業生們能夠順利就業,學校和各類企業簽訂了3500份協議,保證每年有13000名在校生可以在真正的工作環境中進行實習和培訓。波洛尼亞大學的博士點有110多個,其中一部分學科和歐美的其它大學建立了密切合作關系,很多博士研究生在做博士論文期間就可出現在國際學術舞台。此外還有許多靈活的博士後流動站為已經獲得博士學位的人提供良好的研究條件。

根據義大利國家高等學校評估委員會公布的一份報告,博洛尼亞大學是目前義大利國際化程度最高的高校。正式注冊的外國學生共有3600名,此外還有每年通過校際交流和「蘇哥拉底」(Socrates)項目等方式來這里求學的1500名外國留學生。同時每年有2300名博洛尼亞大學的學生通過各種交換項目出國進行實習或完成他們的畢業論文。

在最近幾年之中,博洛尼亞大學一直在大力推進學校的信息化建設。目前,在學校網路系統擁有個人郵箱的學生有3萬名,同時大學配備了7萬台聯網的電腦。大學的網上圖書館系統收錄了2百萬本圖書、5239種期刊。

這座最古老大學同時也是義大利技術設施條件最先進的高校。每個月大學門戶網站的點擊率約為3百萬次,是義大利點擊率最高的學校網站,根據2004/2005年度「義大利全國高校指南」公布的評估排名,博洛尼亞大學網站列首位。此外大學還設立了一個網上在線信息服務機構:「UniboMagazine」,在這里可以查閱大學和其他世界各地高校的各種最新信息。

9. 在哪裡能買到正品速拔小葯和滿天星餌料

要想買到正品的,速把小樣和滿天星兒料要去專賣店。

閱讀全文

與上海聖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期貨鐵礦投 瀏覽:749
君弘一戶通怎麼買股票 瀏覽:151
60元理財卡 瀏覽:517
股票不分紅價格也不漲 瀏覽:788
蘇交科股票千股千評 瀏覽:327
期貨從業人員可以炒外匯 瀏覽:893
每日股票直播 瀏覽:701
海聯訊是只什麼股票 瀏覽:639
外匯委託騙局 瀏覽:399
應收賬款融資包括什麼 瀏覽:838
山東藍色經濟區產業投資基金 瀏覽:579
信託pj證券 瀏覽:938
中國銀行香港人民幣匯率今日 瀏覽:944
嘉富誠資金 瀏覽:897
外匯儲蓄現鈔賬戶 瀏覽:748
工行貴金屬詐騙案件審理 瀏覽:538
上海達晨創業投資有限公司 瀏覽:933
平房抵押貸款合同範本 瀏覽:42
廈門銀行外匯 瀏覽:562
維港投資集團 瀏覽: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