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津環球高新造紙網業有限公司怎麼樣
天津環球高新造紙網業有限公司是2000-09-14在天津市濱海新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注冊地址位於華苑產業區鑫茂科技園C1座五層B單元501室。
天津環球高新造紙網業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120116725702587B,企業法人董世明,目前企業處於注銷狀態。
天津環球高新造紙網業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技術開發、咨詢、服務、轉讓(新材料、機電一體化技術及產品);經營本企業自產產品的出口業務和本企業所需的機械設備、零配件、原輔材料的進口業務,但國家限定公司經營或禁止進出口的商品及技術除外;以下限分支機構經營:造紙用網及線材製造;造紙專用設備製造。在天津市,相近經營范圍的公司總注冊資本為10200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 5000萬以上 規模的企業中,共2家。
通過愛企查查看天津環球高新造紙網業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2. 上海電機廠是高新技術企業嗎
上海電氣集團上海電機廠是上海電氣(集團)總公司屬下的一傢具有現代化生產規模的綜合性電機製造企業,於1999年11月由上海電機廠改制而成立(上海電機廠成立於1949年12月1日)企業注冊資本2億元,目前資產總額11億元,佔地面積78萬平方米,員工3500人,上海電氣集團上海電機廠經營范圍為:汽輪發電機、交直流電機及相關產品零部件、電力電容器、電子元件、電氣成套裝置、專用設備製造、產品技術服務等。大中型交直流電機的年製造能力為250-300萬千瓦,產品廣泛用於電站、冶金、礦山、機械、石油化工、船舶、交通、水利、輕紡、水泥、造紙、製糖等廠礦企業和市政、科研事業單位,為國民經濟各行各業服務,產品還遠銷世界38個國家和地區。年產量約占國內大中型交直流電機行業的三分之一,年營業額約8億元。
上海電氣集團上海電機廠的產品以高質量和高可靠性著稱業界,主導產品如ZKTD系列大型直流電機,Y、YR、YCH系列大中型交流電機和Z系列中型直流電機等連續七年榮獲上海市名牌產品稱號。上海電氣集團上海機廠產品質量保證體系 貫徹了GB/TI9001-ISO9001國際質量管理標准,1993年同時獲得中國華信技術檢驗有限公司、挪威船級社(DNV)和上海質量體系審核中心三家中外權威機構頒發CB/TI9001-ISO9001質量認證合格證書並按時通過監督檢查和換證。上海電氣集團上海電機廠是上海市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特級安全級企業。
3. 密封膠有那些品牌那種更好
密封膠分為耐高溫和非耐高溫兩種,按粘性好壞,分為中、高、低三個檔次。
常見耐熱溫度有343度、760度、1280度。
常見顏色有紅色、灰色、白色、黑色。
標准容量為300毫升灌裝。
S.600耐高溫密封膠(膏狀類、343℃)
產品特徵:膏狀類,凝固之後有韌性,耐熱性能突出,耐熱穩定。
最大耐熱溫度:280℃~343℃ 安全工作溫度:≤280℃
產品規格:S.600,黑色、白色、灰色,紅色
產品特徵
S.600耐高溫膠,是一種抗高溫硅酮類品種,可持續性處於-65℃~+330℃而不會影響其效能,它間歇性抵受至+343℃高溫,彈性持久,高溫密封性能佳,電絕緣性能高,出色的抗油、抗震、耐老化特性,是一種填隙能力強、使用溫度范圍較寬、耐壓較高、耐腐蝕較好的特殊膠體。
產品應用范圍
①.蒸汽及熱油管路破裂泄漏,發動機缸體腐蝕、劃傷,造紙烘缸邊緣腐蝕及端蓋密封面漏氣、塑料成型模具修補等;
②.各種機床、紡織機械、工程機械的平面、法蘭、液壓系統、螺紋接頭等密封堵漏;對內燃機缸蓋、氣門罩、油底殼、高壓油管的螺紋、汽車的變速箱、後橋殼、汽油發動機的前後端蓋、調溫器座、進水管封水端蓋、機油泵、水泵、機油濾清器支座等都有優異的粘接緊固效果;
③.電熱管件的密封,陶瓷發熱元件的固定接著,以及內燃機、汽輪機缸體結合面、齒輪箱、火焰加熱器、排風道、家用電器、航空設備等需要高溫粘接的部件上;
④.可根據結合面需要形成任意大小、不同形狀的密封墊圈,迅速成形,不受氣候、極端溫度和化學試劑的影響,無腐蝕、耐老化,可替代傳統的軟木、石棉、毛氈和金屬等各種材質的墊圈使用,從而達到粘接、堵漏、緊固、絕緣的特殊功效。
4. 上海任遠環保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上海任遠環保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任遠環保)是上海電器參股的股份制公眾企業,是以水處理工程為核心,涵蓋工業給水、工業廢水、市政污水、中水回用、河湖生態修復等水處理領域的研發、工程設計、環保裝備生產、工程總承包,並拓展至水務託管運營、工業廢氣治理、土壤修復與節能等環保領域,以高新科技服務於人類,為客戶度身定製整體解決方案,提供一站式服務的高科技環保綜合企業。
企業通過ISO9001質量認證和ISO14001環境管理認證,榮獲上海市高新技術企業,擁有環保工程專項承包、安全生產許可證、機電安裝等資質,公司擁有R-MBR膜生物處理技術、R-IC厭氧反應系統等技術的成果轉化,以及十多項環保技術專利,已形成幾十種型號規格的水處理專用設備,部分水處理技術處在中國環保產業的前沿。我們堅持以科技為先導,人才、技術引進和開發並舉的研發戰略,不斷進行環保處理設備改進和技術工藝的創新,公司技術精英攜同行業專家、高校博導、工程院士為廣大的給水、排水、化工、制葯、食品、發電、印染、造紙、冶金、電鍍、電子、飲料等眾多行業客戶,實現資源的可持續開發與利用。我們注重以人為本的生產管理理念,擁有豐富的工程設計、裝備製造和安裝調試的專業團隊,嚴格貫徹標准化工程管理體系,為用戶提供高效、專業、細致的工程服務。
任遠環保秉承「與員工分享事業,與夥伴分享成功,為地球貢獻綠色」的企業使命,致力於成為中國領先、世界一流的可再生資源循環利用的系統工程集成商與設備製造商,讓我們攜手共築人類與生態和諧,還人類一片碧水藍天。
法定代表人:湯敏忠
成立日期:2005-07-29
注冊資本:2500萬元人民幣
所屬地區:上海市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310000778532833P
經營狀態:存續(在營、開業、在冊)
所屬行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
公司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英文名:Shanghai Ren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人員規模:100-500人
企業地址:上海市嘉定區南翔鎮薀北路1755弄1號31棟101
經營范圍:環保設備的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服務,環保設備及配件、鋼結構的製造、加工,環保設備工程的設計、安裝、調試、維護,鋼結構安裝,環保建設工程專業施工,機電設備安裝建設工程專業施工(除特種設備),環保設備及配件、水處理劑、電子產品、機電設備、儀器儀表的銷售,實業投資,從事貨物進出口及技術進出口業務。
【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5. 上海新華控制技術集團有限公司的新華成長之路
2008年6月,TiSNet系列應用於非電力行業的自動控制項目超過300套。
2007年3月26日 新華集團隆重舉行「紫竹科學園區軌道交通暨重大工程自動化產業基地開工儀式」,建成後,新華集團的管理中心、研發中心、工程中心、製造中心和培訓中心將入駐該基地。
2007年,TiSNet-XDC800通過了TUV認證和CE認證,為出口歐美國家掃清了道路。
2006年11月,TiSNet產品獲得科學技術部、商務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等四部委頒發的《國家重點產品證書》。
2006年5月,TiSNet系列推向市場。
2005年12月,新華集團推出了新一代基於網路的智能工業信息化自動控制TiSNet系列:TiSNet-P400、TiSNet-P600、TiSNet-XDC800。TiSNet-P400和TiSNet-P600的I/O卡件採用ODM方式。XDC800是新華集團自主研發的面向整個生產過程的先進過程式控制制系統。
2005年4月1日起,新華集團堅持自主創新,堅持產業報國,開始第二次創業,主要從事環保、市政工程、石化、造紙、冶金、水泥、軌道交通等行業自動化控制系統研發、設計、製造、工程服務和儀表、電氣、控制系統總承包。
2005年3月31日,新華集團將從事電廠分散控制工程業務的新華控制工程有限公司控股權轉讓給美國通用電氣公司。DEH、DCS卡件及EH部套的生產仍保留在新華集團。
2003年,新華的DCS在中國電廠300MW機組市場佔有率達到50%,打破進口DCS一統天下的局面,迫使進口DCS大幅度降價近50%,迄今已累計為國家節約外匯超過10億美元。
2001年下半年,深圳西部電力公司媽灣發電總廠2台新建300MW機組(5、6號機)DCS,通過國際競標選用新華XDPS-400+系統。這是國產化的自主知識產權的DCS首次用於新建300MW發電機組,改寫了國內新建300MW機組沒有國產分散控制系統的歷史。XDPS-400與400+的推出,將DEH、MEH、DAS等系統統一在同一個硬體和軟體平台上。至此新華公司成為第一家能成套提供電站DCS、DEH、MEH一體化控制系統的專業廠家。
1999年8月,XDPS-400(功能覆蓋CCS、DAS、DEH、MEH、BPC)成功改造華能德州電廠2#機熱工系統,打破了300MW機組DCS市場長期被進口產品佔領的局面。在此基礎上,新華推出了XDPS-400+。
1998年11月,XDPS-400榮獲國家科技部、稅務總局、外經貿部、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和國家環保總局聯合頒發的《國家重點新產品證書》。
1998年8月,採用Intel低功耗Peniium266MMX(Tillamook)CPU的工業PC推出了XDPS-400 2.0版。
1998年1月,XDPS-400 1.22版通過了上海市科委組織的專家鑒定。8月,XDPS-400獲首批《上海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證書》。
1997年6月-1998年5月,我國首台成套出口機組巴基斯坦木扎法戈電廠320MW機組由新華公司總承熱控部分,功能覆蓋MCS,DAS,SCS,DEH。
1997年10月,XDPS-400 1.22版通過了機械、電力兩部專家鑒定。
1996年8月,採用486 CPU的工業PC開發的全功能DCS系統XDPS-400 1.22版在安徽蕪湖電廠125MW機組上成功投運。
1996年,新華採用分散系統設計理念,將DEH-III升級為DEH-IIIA。
1994年,新華公司研發推出了國產全功能的分散控制系統(簡稱「DCS」)XDPS,成為首次將工業乙太網成功應用於DCS系統的數據通訊匯流排和首先將工業PC作為DCS主控計算機的公司。
1991年,採用Intel-iSBC系列386 CPU的DAS-300系統應用於山東華魯電廠300MW機組的計算機監視系統,該系統採用了雙機容錯技術,並通過了能源部、機電部鑒定。與此同時,新華公司為濰坊電廠300MW機組提供了採用貝利公司的N-90和新華公司的DAS-300組成的單元機組DCS控制系統,標志著300MW以及以上機組的控制系統全面進入了DCS時代。
1992年6月,汽輪機數字式電液調節系統DEH-III被列入國家計委頒布的《第四批機電產品達到國外同類產品技術水平目錄》。
1991年3月,由新華公司提供DEH配套的「引進型300MW火力發電成套設備」獲國務院重大技術裝備領導小組頒發的「國家重大技術裝備成果特等獎」,「300MW汽輪機電液調節系統DEH-III」獲一等獎。
1990年12月,機電部、能源部DEH裝置技術評審會一致認為「新華公司的DEH-III系統是用微處理機和高壓抗燃油的純電液調節系統,在我國屬首次使用,研製是成功的」,標志了我國汽輪機控制技術達到了新水平。
1990年1月,第一套國產化全功能的DEH系統-新華DEH-III,在漢川電廠1號機成功投運,標志著300MW機組DEH系統國產化優化設計成功,可以完全替代進口。
1989年-1992年,新華公司採用Intel-iSBC系列16位CPU的DAS-100系統在巴基斯坦賈姆肖羅電廠和孟加拉國吉大港電廠投入運行,標志著新華成為我國最早能夠提供整套計算機控制系統出口的企業。
1988年8月,「新華電站控制工程有限公司」組建成立。
1986年,「中華電液控制技術開發中心」更名為「新華控制技術聯合開發中心」。
1985年3月1日, 集體所有制民營科技企業中華電液控制技術開發中心(即上海新華控制技術(集團)有限公司的前身)注冊成立。
6. 上海泓濟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
企業概況
上海泓濟環保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水處理項目設計、施工、運營及設備銷售於一體的高科技環保公司,上海市高新技術企業,擁有多項污水、純水及超純水處理技術和專業設備,以及建設部頒發的環境工程專項工程承包資質、設計資質和環保部頒發的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營資質,綜合實力位於行業領先水平。
泓濟長期以市場為導向,貫徹以技術服務為核心,工程和設備產品為兩翼的發展戰略,根據客戶特定需求,結合專業水準開展針對性的研發工作,提出先進而創新的系統解決方案,為客戶排除疑難、解決問題。
通過不斷的研發創新,泓濟已在高難度、高濃度污水處理領域、再生水回用領域建立了自己的核心技術優勢,樹立水處理行業內一線品牌的地位,我們的上流式耦合水解工藝,是國內首選的水解酸化工藝,成為了包括上海市政院在內的眾多知名設計院的首選,此外,強化污泥再生工藝,聯合曝氣技術等系列技術成功已經廣泛應用於化工、制葯、和食品飲料等行業。我們在純水及超純水領域的技術和工程在不斷提高和增多,並且在紡織印染行業污水治理及再生水利用領域,也有大量成功的工程案例,使泓濟擁有對所有水處理工程的集成設計能力,為企業水處理提供一站式服務,大幅度降低了企業投資和運營成本。與此同時,泓濟完成了多項煤化工行業及石化行業的污水處理工程,交付質量優秀而廣受好評。
在設備產品領域,泓濟與同濟大學合作成功開發了離子型酶促懸浮填料,並在該產品基礎上成功開發了HBF污水處理工藝,獲得了國家專利,該工藝已成功應用於數項高濃度有機廢水、高氨氮廢水及污水深度處理項目。與復旦大學合作,在有機廢氣治理、惡臭氣體治理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技術突破。同時,泓濟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開發出新型溶氣氣浮系統,污泥脫水設備,以及多型號射流曝氣設備、水解池脈沖、多點配水設備,水力網板過濾機,廣泛用於食品行業及造紙行業。
本著高起點、高技術、高品質的原則,泓濟將最新的理論知識與多年的實踐經驗結合,研發形成公司的獨創產品,在環境工程領域里應用先進的技術,交付高質量的產品,提供優質的服務,努力為客戶高效優質的解決環保方面的問題,滿足客戶的要求。
法定代表人:王文標
成立日期:1152633600
注冊資本:7417.3078萬元人民幣
所屬地區:上海市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310230791415084P
經營狀態:存續(在營、開業、在冊)
所屬行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
公司類型: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人員規模:100-499人
企業地址:上海市崇明縣城橋鎮秀山路101號5號樓B區5119室
經營范圍:環保科技領域內的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咨詢和技術服務,環保工程專業承包,環境工程設計,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營,環保成套設備的研發、銷售,機電設備、五金交電、建築材料的銷售。
【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7. 關於「卓越工程師」與紙漿造紙未來發展方向的問題。懇請大家給予意見和建議!!
造紙這個行業在中國這幾年飛速發展,有很大的發展前景。你既然學的是造紙專業,你應該清楚造紙行業其實是門檻很高,很有技術含量的行業。你自己也清楚以後就業也沒什麼問題。
一般搞造紙的技術人員的職業軌跡是,先進紙廠工作幾年,有機會的話可以當中層領導,拿不菲的薪水,還有一部分人會選擇跳槽進入外企從事與造紙有關的工作。當然前提是你必須精通,有良好豐富的工作經驗。
這個行業你如果從事的話,肯定有很大的發展機會。當然這要看你的樂趣了。
至於創業不創業和你上學沒有沖突,創業主要是兩方面:內因。外因。首先你自己有創業者的品質,更重要的一點你運氣足夠好,有很好的機會。很多時候是生活選擇了你,而不是你選擇了生活。希望你成功。
8. 有關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的經濟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的起飛發源於珠三角和長三角,中國經濟做大做強的希望也將在長三角和珠三角(以下簡稱「雙三角」)!
一、長三角與珠三角經濟發展的地區比較
作為對全國經濟發展具有較大帶動作用的兩大經濟區,「雙三角」在經濟活力、對外開放、吸引外資及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方面具有很多共同點,但它們的經濟發展也存在差異和不同。
(一)長三角經濟總量大於珠三角,但差距在縮小
2005年長三角GDP總量達33567億元,珠三角GDP總量達18059億元,長三角是珠三角的1.86倍。而2000年長三角是珠三角的1.92倍,2004年是1.89倍。這表明兩地區經濟總量的差距在逐漸縮小。
(二)經濟均保持高速增長,但長三角增幅低於珠三角
2005年「雙三角」經濟均保持快速增長。長三角經濟增長13.5%,珠三角經濟增長15.8%。長三角比珠三角低2.3個百分點。從歷史來看,長三角經濟增長速度也低於珠三角。2000-2005年,珠三角平均經濟增長速度比長三角快1.5個百分點。
(三)長三角人均GDP低於珠三角
珠三角流動人口佔了相當大的比重,且該比重遠遠大於長三角。2005年珠三角以常駐人口計算的人均GDP仍高於長三角以戶籍人口計算的人均GDP,人均經濟效益明顯好於長三角地區。2005年珠三角人均GDP(常駐人口平均)為41990元,長三角(戶籍人口平均)為40612元,珠三角仍比長三角高3.4%。
(四)「雙三角」城鄉居民收入不平衡,珠三角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大於長三角
近幾年,「雙三角」城鄉差距在進一步擴大。2005年長三角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07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7109元,前者是後者的2.2倍。而2000年前者只是後者的2倍。2005年珠三角城鄉差距大於長三角。2005年珠三角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77元,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只有6331元,前者是後者的2.8倍。
(五)長三角財政收入是珠三角的2.62倍
2005年,長三角財政收入為3174億元,珠三角為1211億元,長三角財政收入是珠三角的2.62倍。這種差距隨著長三角經濟近幾年的崛起有擴大的趨勢,2004年長三角財政收入是珠三角的2.58倍,2003年是2.28倍,2002年是2.02倍。
(六)長三角對外貿易發展以較高速度超過珠三角
近幾年長三角對外貿易以較高速度增長,2005年,長三角對外貿易總額比上年增長25.2%;珠三角對外貿易總額增長20.17%。長三角比珠三角快5個百分點。2004年長三角比珠三角快18.8個百分點。到2005年,長三角對外貿易總額佔全國的比重從2001年的27.09%上升到35.33%。而珠三角對外貿易總額佔全國的比重由2001年的33.04%下降到28.88%。長三角在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中具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七)長三角和珠三角產業結構趨同
2005年長三角和珠三角的一、二、三產業結構分別為4:55:41和3:51:46。這種產業構成與全國相比有較明顯的特點。一是第一產業均比全國水平低10個百分點左右;二是第二、三產業比重不同程度地高於全國水平。但兩個三角洲相比較,具有明顯的特點:一是製造業成為雙三角經濟發展的主動力。雙三角第二產業比重分別為55%和51%,不僅遠遠高於全國平均47%的水平,也是世界各國中的最高水平。在雙三角所轄的30個市中,第二產業比重超過60%的就有6個,低於50%的只有4個。其中蘇州市的第二產業比重甚至高達66.6%。二是吸引外商直接投資佔全國的59.3%、進出口貿易額佔全國64.2%的雙三角地區,是我國成為世界加工廠的主戰場。三是第三產業發展空間很大。雙三角的第三產業比重比2004年世界平均水平低20多個百分點,比低收入國家的51.5%也低近10個百分點。
二、長三角和珠三角經濟發展的新特點
「雙三角」地區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著重調整產業結構,注重經濟發展的效益和質量,經濟發展呈現出又快又好的良好格局。
(一)經濟運行的穩定性進一步增強
作為全國經濟發展最快的兩個地區,「雙三角」的經濟發展速度已連續多年保持兩位數以上的增長。進入21世紀,長三角經濟年平均增長13.1%,珠三角年平均增長14.6%。雖然上一輪宏觀調控使這兩個地區的固定資產投資有所減少,增幅回落,但消費、出口的較快增長彌補了投資拉動的減弱,仍帶動該地區經濟保持穩步、快速地增長。
(二)高新技術產業獲得長足發展
2005年,上海高新技術產業完成工業總產值4827億元,比上年增長22%,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29%,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江蘇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達24.3%,比上年提高0.53個百分點。浙江規模以上高技術產業增加值385億元,比上年增長21.1%。其中,集成電路、光通訊設備、微波通信設備、行動電話機和計算機等產品產量分別比上年增長8.4%、16.2%、46.7%、29.9%和17.3%。
2005年,廣東高技術製造業完成工業增加值202億元,比上年增長20.6%。電子信息、電氣機械及專用設備、石油及化學三大新興支柱產業完成增加值4065億元,增長19%。森工造紙、醫葯、汽車三大潛力產業增加值645億元,增長25.5%。
(三)注重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
「十一五」時期是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重要時期,要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其中重要一條就是立足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推動發展。全國的「十一五」規劃提出了單位GDP能源消耗降低20%,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及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等幾個約束性指標。雙三角地區這方面在全國均先行一步。
上海把突破能源、環境的「硬約束」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2005年萬元GDP能耗為0.88噸標准煤,在全國屬較低水平;2006年的節能指標是萬元GDP能耗下降4.4%、COD排放量五年要消減15%、二氧化硫排放量要消減35%。
珠三角由於經濟結構中重工業、高污染的產業占的比重較小,在能耗的控制方面一直做得較好。
2005年,廣東省萬元GDP能耗0.79噸標准煤,節能效果名列全國前茅。環境綜合治理和保護方面也取得較好成績。全省已建成煙塵控制區161個,建成環境雜訊達標區244個。至2005年12月,全省建成水處理廠79座,日處理水能力634萬噸。建成19座符合標準的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場。在生態綠化方面也取得明顯成果。截止到2005年底,全省建立森林、濕地和野生動植物類型自然保護區237個,總面積107.2萬公頃,佔全省陸地面積的6%;建成生態示範區189個,比上年增加24個,總面積335.6萬公頃。
(四)長三角經濟區一體化進程進一步加快
2005年長三角區域合作碩果累累。涉及環保、信息資源、人力資源、交通、旅遊等廣泛領域。
信息共享平台不斷拓展。《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信用體系建設區域合作推進方案》提出「信用長三角」,力求實現三省市網路信息共享平台的試運行、三地信用工作信息的相互交流、企業信息的相互查詢。目前已確定了「長三角」信用體系建設區域合作的工作目標:力爭2006年前,共同制定區域內三方信用信息標准,完成信用信息的分級管理,實現基本信用信息的共享和信息定期更新新機制,制定信用服務機構跨省市服務導則和建立信用服務機構失信通報制度;爭取2007年前,建立針對企業和個人的聯合獎懲機制;爭取2010年之前,形成較為完善的區域信用管理政策法規體系。
區域交通體系日臻完善。圍繞國家長三角高速公路和城際軌道交通規劃,滬蘇浙重點推進高速公路和鐵路項目的銜接。
「無障礙旅行區」雛形實現。通過積極完善旅遊合作協調機制,滬蘇浙加大了旅遊市場拓展和項目開發合作的力度,共同構建「長三角無障礙旅遊區」。
生態環境保護全面推進。以規劃編制、聯合治理太湖、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為重點,江、浙、滬三省市共同開展了長三角環境保護規劃的編制工作。
【一點說明】:該文發表於2006年,但目前依然可供參考。除此之外,珠三角和長三角的特區政策優勢在於符合國家經濟發展戰略的布局,其中,珠三角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先行發展後,再帶動、輻射環渤海經濟圈,以及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