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梁家街因何而出名
因為這里的村長在非常重要的日子裡送給中國共產黨一個非常特別的禮物!
有人會問什麼禮物!
那自然是必死自己的村民(陳益民)。
不過這也沒什麼奇怪的,因為村長本來就是個殺人犯。(半年以內梁家街死的任何一個村民都是他殺的)
B. 香港記憶學總會不守信用,總幹事林建東是個大騙子,提高記憶力也是騙人的 ,廣大網友別再上當啦~~~~
可以學習葉瑞財記憶學,很有效果,對於記憶力的提升很有幫助
C. 關於匯聚商學院的介紹
匯聚商學院創立於2009年2月,前身為匯聚商業軍校。2013年6月,在公司提出人才科學發展觀的戰略背景下,匯聚商業軍校正式升級成為匯聚商學院。匯聚商學院之責任思維。是指個人在社會生活中,對自己應該承擔的各種義務的認識、情感和體驗,以及與之相應的遵守規范、承擔責任和履行義務的自覺態度。
匯聚商學院致力於企業團隊培訓和輸出各領域人才為己任,以滿足企業不同階段發展需求。由匯聚商學院董事長陸建東老師擔任院長,為中國民營企業打造世界級的各類精英人才,保證企業人才輸送和戰略踐行。我們擁有狼性團隊建設以及培養狼性思維。匯聚商學院之狼性思維。
匯聚商學院業務目標方針開展個人及安排的訓練和開展,幫忙企業信息同享,樹立機制並主張人力資源辦理和開展方針,確保企業學習方針契合企業戰略需求,支撐及穩固外部客戶、途徑同伴、供貨商的合作聯絡,樹立及協調標准,展現學習在企業界的重要性和價值。
匯聚商學院網路和合作同伴經過電子途徑、個人及商業聯絡和聯絡網路,整合了內部相關者、外部合作同伴以及企業大學自身交互的流程,幫忙樹立與安排各部門和外部訓練機構的合作聯絡,共同供給針對企業方針的學習方案、課程設計和授課方法。
學匯聚商學院信息技術成為了企業流程再造的重要助力,安排能夠經過資料庫、專家體系及決議方案軟體學會不同的常識和經歷。企業大學經過參加企業界網路和數據管理庫的建造和更新,成為知識管理製造——現代企業中最重要的流程之一,也是成為企業在競賽中取得成功的重點所在。
D. 申科股份 何全波 何建東為什麼辭去職務
*ST申科終止重組分析師提醒投資者注意重組題材*ST申科終止重組海潤影視借內殼未能成行在海容潤影視借殼夢碎之後,市場對*ST申科後續的資本運作預期甚高。果不其然,在停牌兩周之後,*ST申科的兩位實際控制人以市價一半的價格出讓了13.76%股權,接盤方為蘇州海融天投資有限公司,其背後是近期高調現身資本市場的陳海昌,此人曾先後突擊入股中達股份借殼方保千里、舉牌宏磊股份。由此,*ST申科後續的動作頗值得玩味。*ST申科今日發布公告稱,公司接到實際控制人何全波、何建東書面通知獲悉,其與蘇州海融天投資有限公司簽訂了《關於申科滑動軸承股份有限公司之股份轉讓協議》,二者合計向蘇州海融天投資有限公司轉讓2064.38萬股公司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13.76%),轉讓價格為每股16.5元,僅為公司停牌時最新股價32.87元的一半,轉讓價款總額為3.41億元。
E. 成都東軟學院真的可以嗎,他有什麼不足之處
好吧,作為11級的專科學長,我就來為你講一講成都東軟。
首先,成都東軟的情況大概可以用一段順口溜來總結:
一流的環境
二流的硬體
三流的老師
四流的學生
五流的學風
末流的生活
接下來,我就分別給你講講東軟的情況,你自己看看。
1.環境:這個沒得說,著名的5A級風景區青城山下,環境宜人,空氣清新,學校裡面草坪特別的多,一到夏天東軟湖裡面還會有大片的荷花,草坪上面也會有一群不知道是白鶴還是白鷺的白鳥。是養老,專心學習的好地方。但是周圍比較冷清,離成都和都江堰市區都比較遠。如果你喜歡環境好的地方推薦你來,如果你喜歡鬧市,那最好還是另擇良處。
2.住宿:這個嘛,很難說,如果你是妹子,那就還好,是男生的話,當心被坑得你哭不出來。總體而言東軟目前有四種寢室,男兩種女兩種。
女寢D5D6是最好的,有單獨的衛生間和單獨的浴室,D7隻有衛生間無浴室,不過都沒熱水器,只能自己燒著洗或者去澡堂。
男寢D1是大坑之地,前面一兩個月左右開始動工從四人間改為六人間,無浴室無衛生間,公共洗漱池公共衛生間公共澡堂是必備之選。然後就是暫時沒有改為六人間的D2D3寢室,條件也和D1差不多。所以,男生慎重!!
3.吃飯:這個嘛,真的想噴又不想噴,失望過頂了。不過還是簡述一下。學校內部食堂有老食堂和新食堂兩個。老食堂主要是那種拿著一個盤打幾個菜的那種,葷素一般5-6塊,二樓也有清真飯,稍微貴一兩塊,和一些比如蓋澆飯之類的。
新食堂其實不屬於學校內部管理,據說已經被外包出去,前段時間的地溝油事件,我就不多說了,中國人的胃你沒得說,學校的管理能力你懶得噴。新食堂一般是聚會或者是在A6A7上課的人去的,主要是干鍋,還有粉面,小炒還有一些小吃之類的,價格比較貴一點,沒有人長期去吃。
學校外面就主要在後門外,有一個類似小吃街的地方,那裡有餐館,蘭州拉麵,小KTV和奶茶店等等,當然住宿也有。
總的來說,如果你在東軟吃飯的話,如果主要是在老食堂吃,那麼一個月是不會有多少消費的。
F. 群眾路線教育如何學習身邊先進模範
為了進一步推動全市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深入開展,不斷增強各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充分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根據《中共瑞安市委關於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實施意見》(瑞委發〔2014〕6號)文件要求,決定在全市廣大黨員幹部群眾中開展向革命先輩、先進模範、身邊典型、人民群眾學習活動。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活動目的
開展向革命先輩、先進模範、身邊典型、人民群眾學習活動,就是要通過深入學習革命先輩、先進模範、身邊典型、人民群眾的動人事跡和可貴精神,進一步強化黨員意識、服務意識和作風建設,在全市營造「學習先進人物、宣傳先進人物、爭當先進人物」的濃厚氛圍,引導廣大黨員幹部把革命先輩、先進模範、身邊典型、人民群眾作為學習的榜樣和追趕的目標,將他們的精神轉變為促進工作的動力,促使全市廣大黨員幹部在思想上有觸動、工作上有改進、業績上有突破,全面推進瑞安趕超發展、轉型發展,為加快打造品質之城、建設幸福瑞安作出新的貢獻。
二、學習內容
1、向革命先輩學習。就是向粟裕、劉英、龍躍、林去病、雷高升等一批為瑞安革命事業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先輩學習。他們有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執著堅韌、自強不息的頑強意志,捨生取義、無私奉獻的崇高品質。他們堅信共產主義社會是人類最崇高的理想,堅信中國共產黨是窮苦人民的救星,黨領導的革命一定會取得勝利,敵人一定會滅亡,憑著對理想信仰的執著追求,堅定地投身於新民主主義革命斗爭的偉大實踐。他們在任何時候都能以無私無畏的氣概情懷,在任何地方都能以飽滿的熱情、高昂的鬥志和頑強的毅力,堅持革命,堅持斗爭。他們有著自立自強的進取精神、不勝不休的執著精神,無論在革命的高潮還是在革命的低潮之中,都是依靠自身的力量,矢志不渝,堅韌不拔,不斷將革命推向前進。在革命斗爭中,我們的革命先輩為了黨和人民的利益,不顧一切,包括自己寶貴的生命,表現出一種大義凜然、撼天動地的浩然正氣。他們把黨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工作從來只講貢獻,不講價錢。當前,我們黨所處的時代條件和社會環境發生深刻變化,一些黨員幹部出現了信仰缺失的問題。學習革命先輩們的精神,有助於補足我們共產黨人精神上缺「鈣」現象, 破除「四風」之害,防止得「軟骨病」,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
2、向先進模範學習。就是向雷鋒、焦裕祿、王進喜、孔繁森、牛玉儒、鄭培民、任長霞、陶蛟龍、諸葛建武、李成相、王青意和蔡福想等一批全國、全省先進典型人物學習。他們是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是時代進步的急先鋒,是危難時刻勇於獻身的楷模。他們具有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他們的實踐表明,生命的意義不在於長短,而在於對社會的貢獻。當我們發現自己能夠為他人帶來歡樂、為他人減輕痛苦、為社會作出貢獻時,就更能體會自己生命的價值。只要我們對群眾具有真誠的情懷和深厚的愛,真正做到人民利益高於一切、造福百姓重於一切、實現人民願望先於一切,群眾中沒有什麼矛盾不能化解,黨群干群關系不愁不能融洽,前進中沒有什麼困難不能克服。我們要學習他們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的思想品德,自強不息、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勇於進取、艱苦奮斗,面對困難不低頭、面對挫折不放棄的奮斗精神,善於把實踐黨的先進性要求與做好群眾工作緊密結合起來,竭盡全力為民謀利益,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為黨旗增輝、為黨的形象添彩。
3、向身邊典型學習。在瑞安,像楊余律、蔡永華、馬發泉、彭秀蘭、黃則強、陳眾芳、吳建珊、鄭華、葉建松、陳萬敏、曾衍虎等一大批身邊的先進典型人物。他們中有的愛國愛鄉,捨得給予,樂於助人,用著微弱的力量做著強大的事情;有的是各行各業敢於創新的典範,在各自崗位上做出了敢為人先的創新做法;有的在工作中任勞任怨、敬業奉獻、不記名利,一心一意把工作做扎實做出成效;有的謙虛謹慎、努力工作、廉潔自律、一身正氣,在基層工作崗位上樹立了黨員幹部的良好形象。他們就在我們的身邊,或許就是我們的同事、同行,我們的親友、老鄉,我們的鄰居、熟人,我們的他們的事跡可親、可敬、可學。我們要以這些身邊的先進典型為榜樣,學習他們思想上和行動上的忠誠,學習他們敢於創新、敢於負責的精神,學習他們任勞任怨、敬業奉獻精神,學習他們謙虛謹慎、廉潔自律的作風,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範帶動作用,進一步弘揚正氣,倡樹新風,做平凡的人,成就不平凡的事業。
4、向人民群眾學習。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進步發展的導師,這是顛撲不破的馬克思主義定律。群眾是真正的英雄,古今中外的無數事例一再證明,誰與人民走得近,誰與人民關系親,誰為人民辦實事,誰的執政之基就會牢不可摧。人民群眾的創造力是無限的,想有所創新,需向人民群眾學習,向處於一線的基層幹部學習。拜人民為師,是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是時代發展趨勢使然。領導幹部要懷著責任深入基層,深入了解實際情況,從實際工作中、從矛盾困難中、從幹部群眾的呼聲中尋找破解發展經濟的難題的良策,從基層幹部的工作實踐中探求實現黨和幹部工作科學化的答案。諸葛銀火、林學湊、程志駭、王國雙、潘光偉、賈建東、潘世錦、何建東、林瑞法、張樹軍等一批人民群眾的代表,他們中有許多寶貴的東西值得我們學習。不否認絕大多數黨員幹部是有覺悟有能力的,但也不能不看到,有的人的思想品格和能力素質還不如群眾,特別是人民群眾顧全大局、勤勞純朴、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積極創業的精神,許多同志不可比肩。所以,老老實實學習人民群眾,學習他們的高尚品格和情操、聰明智慧和經驗,不僅能夠改變我們的思想和工作作風,有效地克服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使自己身上少些官氣,還有利於提高自身素養,對於我們立身做人也十分需要。
三、活動安排
1、開展先進事跡學習。各單位以市委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編印的《革命先輩、先進模範、身邊典型、人民群眾典型事跡讀本》(暫名)作為學習資料,可採取學習、座談討論、交流感想、聽事跡報告會、參觀等各種形式組織進行各項學習活動。通過活動達到弘揚正氣,凝聚人心、振奮精神、尋找差距、推動工作的目的。
2、深入開展各類主題實踐活動。各單位要結合本單位實踐,廣泛開展「學模範、知榮辱」、「學模範、找差距」、「學模範、講誠信」、「學模範、比貢獻」等主題活動,使學習活動深入人心,使各行各業黨員幹部職工自覺、自願、樂於學習,從學習活動中改善自身不足,增強誠信意識,以飽滿的工作熱情和積極的工作態度投入到「打造品質之城建設幸福瑞安」的偉大實踐中去。
3、廣泛開展宣傳報道。要以革命先輩、先進模範、身邊典型、人民群眾典型事跡和崇高品格為素材,充分運用報紙、廣播、電視、網路和宣傳櫥窗、牆報板報以及文藝活動等多種渠道和形式,廣泛開展各種形式的宣傳活動,在全市營造學革命先輩、先進模範、身邊典型、人民群眾典型事跡、爭創一流業績的濃厚氛圍。
四、活動要求
1、加強領導,提高認識。各單位要充分認識開展此次活動的重要意義,把學習活動與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結合起來,按照文件要求,從本單位實際出發,周密安排部署,精心組織實施,做到措施到位、責任到位,迅速掀起學習熱潮。
2、結合實際,務求實效。學習活動,要結合各自工作實際和自身實際進行,根據"缺什麼、補什麼,需要什麼、學習什麼"原則,要認真對照革命先輩、先進模範、身邊典型、人民群眾的事跡,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從而確定自己趕超的目標,達到提高自身素質和能力的目的。
3、注重總結,及時反饋。通過開展學習活動,注意發現身邊的先進典型、好人好事,並及時進行總結宣傳,大力倡導愛崗敬業、技術過硬、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的良好工作作風。
G. 第一個中國人自己創辦的博物館是什麼
1979年秋天,在江蘇省南通市召開了全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協會籌備工作會議。會址所以選在南通,是因為第一個屬於中國人自己創辦的,包括有自然科學內容的博物館——南通博物苑,早在75年前就創建在這里。
①原載《大自然》雜志,1980年第1期。
狀元創業
前清末年的甲午狀元張謇,是上海強學會會員。他不僅是一位有卓識的政治家,也是一位有實干精神的實業家和教育家。清末的中國面臨著外侮內困的危急情勢,許多有識人土提出了各種不同的救國方案。孫中山主張革命,康有為、梁啟超要求變法,而張謇卻熱衷於學習歐美和日本,提出了普及教育,挽救危亡的主張。普及教育是要花錢的,他認為只有辦實業才能提供這筆資金,而辦實業以紡織業最為有利。這樣,張謇就以「教育救國」始於「實業救國」,走上了一條歷來狀元都沒有走過的資本主義道路。
從1898年開始,他在南通創辦了紡織廠,從而帶動了這個城市的工業化。張謇利用工業利潤興辦了一系列文化教育事業。1904年他從日本考察回來,辦了大、中、小學;為了發展植棉和紡織業,他還專門開設了南通學院農科和紡織科。同時,他又認為很有必要建立博物館和圖書館來普及知識,培養人材,以補充學校教育的不足。他在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曾兩次上書清廷,建議在北京和各省建立「博覽館」(即博物館和圖書館的合稱)。腐敗保守的清廷當然不會理睬這種建議。於是他便身體力行,自己創辦了這個「南通博物苑」。
張謇不是以革命的手段來改變現存的社會制度,而是幻想通過「實業」和「教育」來拯救中國,這條改良的道路自然是行不通的。但他通過個人的努力,還是給我們留下了一份可貴的文化遺產。
歷史概貌
「南通博物苑」創辦於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前身為「公共植物園」,該園原屬通州師范。苑址位於南通城南濠河之畔,原佔地2.3萬平方米,有中館、南館和北館等建築,分別陳列自然、歷史、美術、教育四部文物與標本。
中館是苑內最早的建築物,上面曾有一個露天的測候台,所以中館曾名為「測候所」。從宣統元年(1909年)一月一日起,該所正式從事觀測氣候,並按日記載,還在報紙上披露。這不僅是苑內正式開始記載氣候觀測結果,而且也是「各縣地方有測候所之肇始也!」以後測氣象的設備轉移他處,苑內就停止了測候工作。中館館內主要陳列動物標本。以後又陸續建造了南館和北館。
南館原名「博物樓」,收藏和陳列了全苑的精品。樓上為歷史部和藝術部,樓下為天產部。北館的樓上陳列著古畫,樓下陳列著鯨魚骨和化石。以後又陸續修建了一些輔助性建築,廣種各種樹木花草,飼養各種鳥獸,堆砌假山,開辟荷花池,還建有溫室、小亭、水榭等,使這里既有博物館,又具備動物園、植物園的特點,還兼有園林之勝,所以取名為「博物苑」。
館內至今仍保存著一些有關博物苑的重要史料,如張謇上書清廷的建議表、南通博物苑早期平面圖、苑品目錄等。其中《南通博物苑品目》編印於1910年,鉛印,分上下兩冊。上冊為天產部,錄藏品動物類460號、植物類307號、礦物類1103號。下冊為歷史、美術、教育三部,其中歷史部包括金、玉石、陶瓷、拓本、土木、服用、音樂、遺像、寫經、畫像、卜筮、軍器、刑具、獄具等類;美術部包括書畫、陶瓷、雕刻、漆塑、綉織、綽絲、編物、鐵制、烙繪、鉛筆畫、紙墨等類;教育部包括科舉、私塾、學校三類;四部合計藏品有2973號。
到1930年,據《通通日報》所載資料,其時博物苑已擴至佔地3.2萬平方米,每年經費達2000元,在展品方面大大擴充,就天產部而言,礦物有岩石1000餘種,金類礦1400餘種,非金類礦700餘種,土壤400餘種,礦物標本10餘座,礦床7座;植物計有顯花、隱花4000餘種;動物標本中,哺乳類百餘種,鳥類300餘種,爬蟲和魚類共500多種;無脊椎動物1400餘種,其中昆蟲類佔1。」3。粗略估計一下,所謂天產部即自然部分的展品即達近萬件之多!從這些目錄可以了解到當時收藏品確實種類繁多,內容豐富。
館外陳列是另一番景象。各種植物按類栽植,以葯材居多,專設有「葯圃」;其次是花卉,竹也不少,每種植物都懸牌標明名稱、產地。飼養的動物中,鳥類有家雞、金雞、火雞、鴕鳥、白鴿、水鴨、鷺鷥、鴛鴦、鴯鶓、孔雀、鸛鶴等;獸類有鹿、兔、猴猿、山羊、熊鼠等。同時還有許多礦物環列在小山之上;各種佛像、各種古銅器、古鐵器、化石陳列在各館的周圍。
由此可見,南通博物苑不僅是個歷史文物性質的博物館,也是自然科學性質的博物館,還帶有民俗學博物館的特點,又兼有動物園和植物園的格局。苑內不僅有收藏、陳列,還有飼養、栽培等實地科學試驗。在一個地區內,能有這樣一個多方面的、內容充實的博物館,這對豐富人民的文化生活,提高科學知識水平是有重大意義的。
幾經滄桑
隨著時局的變遷,張氏勢力的垮台,南通博物苑由附屬通州師范轉而附屬南通學院,以後重又為通州師范代管,情況日見凋敝。據1932年9月4日《通光日報》的報道,即可見一斑:「……南北兩館東邊的獸室也是十室九空,只有孤獨的猴子和蜷伏的刺蝟點綴著。各處的房屋、亭台、池沼和兩座水塔,竟是斷垣頹壁,荒蕪不堪。南館四周的佛像,大半龕門洞開,聽任風雨剝蝕,就是假山石南陳列的大水晶和寒水石等物,也是影跡全無,不知何往。」最後作者感嘆地寫道,「……不久的將來,這個博物苑不獨牆倒壁塌,花枯樹萎,鳥獸絕跡;恐怕那些較好的古董,大半要改名換姓。」
這種結局果然到來。1938年春天,日本侵略軍佔領了南通,博物苑面臨覆滅的命運。它西邊張謇的宅院成了日軍的司令部,博物苑本身成了馬廄,苑藏文物標本除一小部分轉移外,其餘全部毀滅殆盡。今天在館史文物的幾幅照片上,還記錄著博物苑當時在日寇鐵蹄下的悲慘情景。
抗日戰爭勝利之後,國民黨政府忙於「劫收」,忙於內戰,哪有心思關心博物苑的恢復。到南通解放前夕,這個有歷史意義的、具備一定基礎的博物苑,已成為滿目瘡痍,一片廢墟!
枯木逢春
1949年2月2日,南通解放了,南通博物苑獲得了新生。
解放初期還在百廢待興的日子裡,人民政府就用很大力量開始了博物苑的恢復工作,1951年將其改名為南通博物館。除中館、南館和北館外,又建東、西兩館和數處展室。原屬於博物苑的植物園,從1951年起辟為人民公園,另設管理機構,井建立了動物園。現在的博物館與人民公園雖屬兩個機構,但在布局上仍是渾然一體。
南通博物館舉辦的歷史文物和革命文物兩個基本陳列,主要是運用本地區的文物資料,反映本地區的歷史。除了原博物苑「劫後餘生」的少數珍品外,解放後又陸續搜集到許多重要文物。如1973年在南通市防空工程中,出土的一件仿北方游牧民族日用器皿的青瓷皮囊壺,是晚唐至五代年間的重要文物,它是南北民族文化交流的結晶。1978年從南通縣觀河公社掘出了宋代煎鹽的工具——盤鐵。盤鐵的出土不僅幫助我們了解古代鹽業生產的過程,還提供有關本地區海岸延伸的資料。
著有《外科正宗》重要典籍的明代名醫陳實功,是南通人,館內就收藏著他研葯用的青花乳缽。清代著名的南通畫家李方膺,是「揚州八怪」之一。這里就收藏著他的墨梅手卷。這些文物中特別應當提到的是1976年,南通博物館考古工作者從海安縣青墩發現了一處距今5000多年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了大量的麋鹿亞化石、磨光石器、許多陶器及人骨。南通地區是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的一部分,所以過去人們以為這里成陸遲,歷史不會長久,青墩新石器遺址的發現改變了這一看法。
南通博物館的自然科學部分設在文峰塔院,現辟有兩個展室:一為「鯨展」,一為「古屍展」。此外,正在籌建一個紡織博物館。手工紡織的南通棉布在歷史上就素負盛名,而發展成現代化的南通紡織業,在國內仍然佔有重要地位。南通博物館一直保存著從明代到現代的各種紡織實物。為了形象地闡述這段歷史,並促進我國紡織工業的不斷進步,籌建這樣一個紡織博物館是有重要意義的,這將在我國各種專業博物館的事業中又增添一朵新花。
共同倡議
南通博物館基本是一個地誌性質的博物館,它立足於本地區,結合本地區的實物,在收藏、科研和陳列三方面都發揮了應有的作用,在實現四個現代化的進軍中,南通博物館樹立了一個好榜樣。
參加全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協會籌備會議的代表們參觀了南通博物館,並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我國著名的古人類學家裴文中教授留下熱情的題詞:「中國第一博物館是最有價值的珍寶。」為了更好地保存這個珍寶,發揚中國第一博物館的首創精神,也為了加強國際文化交流的需要,許多代表們,也包括南通博物館的全體工作人員,都有共同的願望,並倡議對這樣一個有歷史意義、在國內外有影響的博物館,應當盡可能保持它的原來面貌,恢復原有的建制,有必要將人民公園與博物館合井起來,就是它的名字也應該恢復原來的——南通博物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