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房價上漲過快對宏觀經濟的危害
非要說危害,可能有以下危害吧:
居民有房價繼續上漲的預期,會將資金投入到購房上來,減少其他產品的消費;
銀行信貸資源過度集中於房地產領域,不僅是房地產開發貸款,也包括個人購房貸款;
由於房價上漲,房地產投資不斷增加,導致與房地產相關產業投資過熱;
如果房價上漲超過了其真實價值,也就是形成泡沫,一旦泡沫破滅,將給許多相關人帶來巨大損失,包括投資於房地產的居民,也包括其他相關產業。
B. 房價上漲過快帶來的不利影響
房價上漲不是經濟增長的動力,而是經濟增長的障礙,因此,試圖通過推動房價上漲來推動經濟增長的想法是十分危險的。
1、房價上漲過快首先會壓迫居民的生活。當房價上漲幅度處在人們可承受的范圍時,它能刺激人們從事生產勞動和增加儲蓄的積極性。但是,當房價迅速上漲、從而超出人們可承受的范圍時,它就會打擊人們的勞動積極性和儲蓄的積極性。
2、居民為了住上一定水平(包括房屋的面積和質量)的房屋,對於中老年購房者來說就需要拿出一生積蓄(存量),對於年輕人來說則需要透支未來收入(流量)。不管發生其中的何種行為,它們都將直接或者間接地引起購房者對非房屋商品之需求的減少。
3、從而導致居民生活質量下降和其它非房屋經濟部門增長乏力。也就是說,房價上漲過快既會影響人們的居住水平,又會擠出人們對其它非住宅商品的消費,因而,從長期來看,對於經濟增長必定會產生負面影響。
(2)分析房價過快上漲對宏觀經濟的危害擴展閱讀
控制房價上漲措施有:
1、毫不鬆懈地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和管理工作。
繼續做好保障房質量管理、入住審核、後續管理和信息公開工作。推動民間資本參與保障房建設運營。認真組織實施公共租賃住房和廉租住房並軌運行工作。
2、繼續抓好房地產市場調控和監管工作。
更加註重分類指導,房價上漲壓力大的城市要從嚴落實各項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和措施,增加住房用地和住房有效供應。庫存較多的城市要注重消化存量,控制新開發總量。繼續強化市場監管。鼓勵地方從本地實際出發,積極創新住房供應模式,探索發展共有產權住房。
3、進一步做好城鄉規劃編制、審查和實施管理工作。
轉變城鄉規劃理念,切實提高城鄉規劃編制的科學性。著力提高城鄉規劃審查審批的質量和效率。進一步完善城鄉規劃督察制度,建立城鄉規劃實施評估和報告制度。
4、加強住房公積金工作。
加快修訂《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強化資金安全監管,繼續抓好住房公積金貸款支持保障房建設試點工作,進一步推進住房公積金規范管理。
C. 宏觀經濟政策對房價的影響
近期國家的一系列調控只會抑制一部分以炒房為目的的投資客以此來遏制房價的過快發展:
1.從銀行的貸款:有的炒房者以銀行貸款來以此買房,以房養房但是銀行新政策認房不認貸,以此限制一部分以炒房為目的的投資客,以此穩定民心(不然銀行即我們的政府要被房市泡沫綁架)
2.拿地;國土局出台一系列文件,限制拿地,圈地不開發三年內收回土地,這樣遏制開發商拿地囤地,規范土地市場,中國的房價說到底其實是土地的價格在上漲。
3.人民幣升值:要知道大宗商品隨著人民幣的升值下跌;像原材料鋼筋水泥,黃沙等都在下跌;
4.出台的土地稅及房產稅,增加了炒房者的成本,以此不得不放棄炒房獲利;然而真正的房價再中國還是市場說了算。
D. 房價過快的上漲對我國經濟有何影響,請用辯證關回答
房價增長過快的趨勢,不僅是2008年房地產運行的突出矛盾,也是整個國民經濟繼續平穩發展的一個不穩定因素。在以下方面尤為突出:
不利於金融穩健運行
首先,高房價不利於貨幣信貸在合理區間進一步穩定。房地產開發企業國內貸款雖然明顯下降,但總規模仍然偏大,特別是由高房價拉動的定金及預收款增長迅速。去年11月,在房地產開發投資本年資金來源中,國內貸款規模2734.8億元,超過2002年全年514.5億元,相當於2003年全年的87.5%。
其次,不利於貨幣信貸結構優化。由於房地產開發企業和個人房貸均多為長期貸款,因而無論是房地產貸款規模仍然偏大,還是房貸需求過盛,都必然推動信貸結構中中長期貸款增長加快。
最後,不利於金融風險的更好防範。房價迅速上升,雖然拉動全國商品房空置面積下降,但也由於價格堅挺時難以用降價手段進一步消化商品房空置面積,使其總量和占壓銀行資金仍然偏多。去年1—11月,全國商品房空置面積9985萬平方米,比一季度多977萬平方米,其中空置時間一年以上的商品房5626萬平方米,比一季度增加605萬平方米,比重提高0.6個百分點。
妨礙物價壓力緩解
我國居住價格在2006年前10個月持續走高,11月達6.3%,首次超過食品價格成為居民消費價格增長的第一位因素。
同時,作為高耗能和鋼材、水泥使用量比較多的房地產,房價上升有力拉動能源、鋼材、水泥的需求量增加及其價格的上揚,並帶動上游產品價格增長。主要由於房價刺激下能源、鋼材等價格的推動,去年全年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11.4%,增幅比上年和去年2月分別高6.6和3.3個百分點。
影響投資增長繼續回落
去年,在宏觀調控下,房地產開發和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明顯回落。但主要由於房價的過快上升,吸引購房定金及預交款增長大幅提高,造成房地產開發投資反彈風險。2004年1—11月,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29.2%,增幅比1—6、1—7、1—8、1—9和1—10月分別高0.5、0.6、0.4、0.9和0.3個百分點。
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降幅減緩和出現小幅反彈,必然在很大程度上制約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更快下降。
制約整個經濟的結構調整
第一,加劇產業結構不平衡和能源、資源高消耗及浪費。我國產業結構中最根本的問題就是工業特別是重工業比重過高。2004年,重工業特別是鋼鐵和水泥等行業過度擴張的動力,在很大程度上來源於房價增長過快。目前,我國由價格等因素拉動的住宅建設,耗用的鋼材佔全國鋼材用量的20%,鋼材消耗比發達國家高10%—20%;水泥用量佔全國總量的17.6%,每拌和1立方米混凝土比發達國家多消耗水泥80公斤。
此外,房價過快增長不利於改變房地產的粗放式經營方式,國家統計局有關資料顯示,目前,在我國由價格等因素拉動的住宅建設中,耗用的鋼材佔全國鋼材用量的20%,鋼材消耗比發達國家高10 %-20 %;水泥用量佔全國總量的17.6 %,每拌和1立方米混凝土比發達國家多消耗水泥80公斤。住宅建設過程中耗能占總耗能的20%以上,耗水占城市用水的32%,我國既有城鄉住宅建築總量中節能住宅不足2%。而後者是能源、資源高消耗的重要原因。
第二,妨礙城鄉結構的統籌。房價增長過高,除了從加大勞動力轉移成本和收入支出的角度抑制城市化進程,還將因此導致購房和租房能力下降的農村人口排斥在轉移特別是穩定轉移之外。按2007年1—11月2759元/平方米計算,購買一套80平方米的商品房,需要約22.1萬元,相當於同期農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的30多倍。 房價上漲過快導致居民購房負擔過重,抑制了居民的其他消費。房價上漲過快,不僅加大了物價上漲的壓力,而且也導致了居民購房負擔的日益加重。1998年至2006年,以現價計算的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長10.2%,而現價住宅銷售額的增長卻達到32.6%。
由高房價使許多家庭會抑制其他消費,以積攢首付款和支付月供款。過高的首付款和月供支出明顯擠出了工薪階層的消費需求,絕大多數購房者紛紛削減了其他商品和服務的消費。這嚴重削弱了我國刺激內需的政策效果,成為擴大居民消費需求的重要障礙之一。
房價上漲過快加劇了地區之間和居民之間的貧富差距。目前,我國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狀況已經相當嚴重,而房價大幅增長,特別是一些大中城市房價增長過快,意味著財富以貨幣和固定資產的形式向經濟發達、居住環境較好的地區在集聚,在向少數高收入者,特別是投機購房者和房地產商手中集聚。相對而言,大部分居民和經營者的收入和財富則變相縮水,導致收入差距進一步拉大。低收入階層居民收入的增長趕不上房價的增長,住房支付能力逐步下降,許多人被排斥在住房市場之外。由中國人民銀行的2007年1季度問卷調查顯示,與家庭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家庭購房意願不斷攀升的現狀相比,月收入2000以下的居民購房意願卻在逐年下降。城市化進程加快是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之一。房價增長過快,增加了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城鎮轉移的成本,抑制了城市化發展的進程,也削弱了城市化對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作用。而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的房價更高。
第三,房價的過快上漲將帶動城市商務成本的提高,降低城市的綜合競爭力。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外資投入和出口的競爭力。同時,由於高昂的房價加大了居住成本,也阻礙了優秀人才向大城市的聚集,從而不利於城市經濟的長期發展。
E. 運用宏觀經濟學原理分析中國房價上漲過快的原因,注意用宏觀經濟學的知識!!!!!!
我試著答下,
先聲明本人非專家、非科班出生,只是一個對經濟學的愛好者。
目前的房價過快上漲關鍵的兩個因素:
1、貨幣供應量
2、人口轉移(城鎮化)
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懶得細說了,就以上兩個因素最為關鍵!
F. 房地產對宏觀經濟的影響
房地產對宏觀經濟的影響
房價波動,必然會對房地產市場產生重要影響。以目前我國房價為例,目前我國經濟發展勢頭強勁,房地產市場更是非常火,暫且不去考慮房市火爆的原因,來看看他的影響:
吸引了大批資金的投入,無論是蓋房子還是炒房子。這就會使得固定資產投資上漲(房地產投資是固定投資組成之一),拉動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當然這是有力的一方面。
但是我國現在是房地產過熱,就是說房地產需求占總需求比重過大,這就是的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受到挑戰——一旦房地產市場衰落,經濟將遭受重創(所以國家提出需求結構調整,同時對房地產市場進行調控)。所以,房價的波動對經濟影響要從利弊兩個方面來分析。
G. 運用經濟生活知識,結合材料分析國家對遏制房價過快上漲進行宏觀調控的現實意義
1)商品的價格由價值決定,並受供求關系影響。房價上漲過快,導致住房嚴重偏離自身價值,違背了價值規律的要求。(4分)(2)價格變動會影響人們的購買力,但對生活必需品影響較小。住房是人們的生活必需品,過高的房價超過了居民的承受能力,會嚴重影響中低收入居民生活水平。(4分)(3)價格變動對生產具有調節作用。過高的房價會引發房地產投資過熱,不利於房地產業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4分)
H. 用經濟學來談為什麼說無論是房價上漲還是下跌,對中國經濟和社會的負面影響都
馬雲說,未來的房子如蔥。那在什麼情況下,房價如蔥呢?房產泡沫破碎啦,房子就如蔥。不破就會保持高價位。
房產泡沫究竟是什麼東西?就是靠房子發展起來的經濟,高房價,就要有高的貨幣做支撐,打個比方說,你建設了一百套房子,每套一百萬,一共是一億元,那麼,你就要有一億元作為支撐。如果你把房子提高到一千萬一套,一共就是十個億,你就要有十個億的貨幣作為支撐。如果房子產值過剩啦,房子不值一萬啦,又把它降到一百萬一套啦,那麼就會多出九個億的貨幣,卻沒有相應的資產,這是什麼?這就是泡沫。如果你不降價,我們知道,我們的房子是貸款買來的,我們建了一百套房子,也就是有了十個億的貨幣,我們其實首付可能就一個億,那九個億是分期付款的,假如不算利息,九年還清,每年還回一個億,兩年就是兩個億,假如不在建房子啦,沒有人買房子啦,那麼還回來的錢怎麼辦,不能就放在銀行的金庫里吧,它要想辦法把他貸出去,怎麼貸出去,繼續建房子,在建一百套,沒有人買,怎麼辦?漲價,這時,那些觀望的人和買房投資的人就會趕緊出手,因為他們早就手癢啦,早就從別人買房的巨額紅利里看紅眼啦,並且認為,在不買,可能又要漲一倍,為什麼會這樣想,在他們的意識里,根本就沒有房子會降價的概念,本來認為會降價啦,可是房子又飛漲啦,這放到誰的頭上,誰也培養不起房子會降價的概念,從這里我們不難看出,房子漲價的幕後黑手究竟是誰,當然也不排除有政府的慫恿和某些地方政府小算盤。潘石屹不是說過,我不能讓買我房子的人賠錢,不能讓他們寒心,所以要給房子漲價,迄今為止,買房子的人確實沒有賠錢,他兌現了他的承諾,也能讓大家看明白,誰才是房子漲價的幕後推手,從而也給廣大人民群眾一個印像,買房子,穩賺不賠,比販毒利潤還高,從而形成一種全民炒房的怪像,不過他卻給國家造成了現實的問題,如果真的房價上漲一倍,國家是不是又要多印出一倍的鈔票,在按著這個規律循環,最後總會有一天循環不動啦,那就是什麼,通貨膨脹,貨幣貶值,可能到時候,錢不如紙值錢,這就是房產泡沫的危害,到那時國家經濟崩潰,那些房產大佬們可能已經攜巨款逃跑啦,而留下的是那些擁有數套乃至幾十套房產的國民們,從昨日的身價千萬在到今日的一無所有,可能他們致死都不明白是誰玩弄了他們!
從這些可以看出,房子只有上漲而不下降的危害是多麼的巨大,如果沒有慘痛的教訓,就會有更多的人參與到買房大軍中來。這些買房者,我們不能否認有剛需者,但有一大部分是為了保值,甚至從中大賺一筆的心態,那麼怎樣才能使房子走向良性發展,我們看到許多發達國家都有空置稅,難道空置稅真的是為了增加稅收嗎,我不這樣認為,我認為他就是為了 調控房產而產生的一把最好的調控鑰匙。或者用徵收房產稅進行調控
房產稅的徵收不應以征稅為目的,應當以調控為目的,不應當徵收為改善生活而買房的人,只應當徵收囤積房屋和奢侈住房的人,定位正確啦,目的就明確啦,所以房產稅最終徵收的應當是少部分人的稅,而大部分人是不應當交稅的,所以這就要在起征點上做文章,例如起征點人均六十平米起征,每戶起征點為三百平米,兩者以高者起征,這樣大部分為了合理住房或者改善住房者者就不會交稅,只有囤積住房的人或者非常奢侈住房的人才會交稅,對於囤積住房者,您想牟利嗎,這樣會給經濟帶來不穩定性,對不起,您得交稅,對於極為奢侈者,您佔用了太多的資源,只要您住得起,對不起,您得交稅,交高額的稅。
如果國家在不採取科學合理的政策,我猜想中國頂多再能經受兩次的房價暴漲,兩輪估計也就十多年的時間,記得有個戰略家戴旭曾經說過,在2030年中國降會被肢解,那時估計也是房價所能承受的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