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上海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陸震對社會做過什麼貢獻
[轉帖]社會學家——陸震,你真的是一個學者嗎?
2603 次點擊
看了陸震老師的表演,自己感覺真是不敢恭維
一、陸老師的態度
在辯論中,陸震老師沒什麼明確的觀點,偷換概念,胡攪蠻纏、給人的感覺素質不高,那麼大年紀的一個人,怎麼有著那麼強的火氣。「有理不在聲高」這句從小老師就給我們灌輸的名言,怎麼他那麼大年紀了仍然還沒有學到。辯論,說白了就是亮明自己的觀點,我們是對事情的看法,而不是對人進行批評。而我們的陸老師,就差沒罵娘了,一旦對方提出不同的意見,馬上自己攻擊人的理論就蓬勃而出。氣勢凌人,沒有了學者的一種風度。我們是一個崇尚儒家思想的國家,我們喜歡文人的氣息,作為一個被稱為學家的人,你沒有一個學家做學者的態度,沒有學者的儒雅。
二、陸老師的觀點
「現在的法學家都不懂法律是一種基本現狀」,這句話出自陸老師之口未免太那個了,我們是一個法律社會,法學是法學家的專業,人家懂不懂法律不是你一個人說的,你做為一個門外漢卻對人家的專業東西指手畫腳,未免太不地道,既然你認為他的觀點有錯誤,你應該讓別人把觀點闡述完,然後你再反駁,而不是粗暴的打斷別人的話語,直接進行自己的演講。
小希望活著沒有尊嚴,所以就應該死去。從小老師就教育我們學習張海迪,張海迪不用掛糞帶,但她的生活質量也不見得比掛糞帶的小希望好很多,人的尊嚴不只是生理的自理能力,還包括是不是她能贏得所有人的尊重。對於小希望能不能救得了是一個能力問題,但你救不救就是一個態度問題,當我們放棄小希望的時候,你是否想過,當你老去的時候,當你病入膏肓的時候,你是否想讓家人把你放到醫院,讓你也孤單的死去?小希望是可憐的,因為她剛出生就患了疾病。你是幸運的,因為你還健康,但總有一天你會和小希望一樣,會生病,會死去,當你死前,你能否確定你能為了自己的尊嚴不需要醫生的救助?很多的人在患絕症以前都會說,如果我患了絕症,那麼我就放棄治療,好好的享受剩餘的生活,但你看看那些活著的絕症患者,誰不在努力的掙扎,努力的同死神做斗爭?
陸震老師,你可能在嘲笑我的淺薄,或者是我的幼稚,或者為了做節目,你扮演了一個反面的觀點持有者,但願你的生活中能多點愛,而把你的一些典型的經濟價值觀點放一點。畢竟愛是我們這個社會進步的紐帶。
http://bbs.news.163.com/bbs/shishi/169737045.html
網易時事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