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己二酸 的市場分析 誰有啊! 萬分感謝了
國內外己二酸供需現狀分析及發展前景
預計到2012年,世界己二酸的總生產能力將超過380.0萬噸/年,亞太地區將成為己二酸最主要的生產地區,其中中國己二酸產能將達91.5萬噸/年,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生產國。然而從需求方面來看,到2012年,世界己二酸需求量約為320萬噸,產能過剩60萬噸,而中國的需求量為65萬噸,產能過剩26.5萬噸,己二酸市場競爭必將升級。
一、世界己二酸的生產現狀及市場前景
(一)生產現狀
自1937年美國杜邦公司開始工業化生產己二酸以來,世界己二酸的生產發展很快。截止到2008年底,世界己二酸的總生產能力已經達到約350.0萬噸/年,同比增長約15.5%,新增產能主要來自中國大陸地區,2008年世界己二酸產能分布情況見圖1。英威達公司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己二酸生產商,生產能力合計達到114.5萬噸/年,約佔世界己二酸總生產能力的32.77%,分別在美國、加拿大、新加坡和英國建有生產裝置;其次是羅地亞公司,生產能力為54.0萬噸/年,約佔全球總生產能力的15.43%,分別在法國、巴西和韓國建有生產裝置;再次是美國首諾公司,生產能力為40.0萬噸/年,約佔全球總生產能力的11.43%。隨著亞洲多套己二酸新建或擴建裝置的建成投產,預計到2012年,世界己二酸的總生產能力將超過380.0萬噸/年,其中亞太地區將成為己二酸最主要的生產地區。2008年國外己二酸的主要生產廠家情況見表1。
(二)消費現狀及發展前景
目前,世界上己二酸主要用於生產尼龍66纖維和工程樹脂、聚酯多元醇、增塑劑及己二酸酯等其它領域。2008年全世界市場對己二酸的總需求量約為290.0萬噸,其中尼龍66的消費量約占總消費量的61.0%(其中尼龍66纖維佔33.0%,尼龍66工程樹脂佔26.0%),聚酯多元醇佔25.0%,增塑劑佔4.5%,其它方面佔11.5%。世界各主要地區己二酸的消費結構不盡相同,美國市場己二酸消費主要用於尼龍66,其他領域較少;西歐市場尼龍66、聚酯多元醇和己二酸酯類消費各佔1/3;日本己二酸大約有50%用於尼龍66的消費。
預計今後幾年,全球己二酸市場需求有望以年均約2.5%的速度增長,到2012年總消費量將達到約320.0萬噸,其中纖維級尼龍66對己二酸的需求增長速度緩慢,年均增長率約為0.5%,而工程樹脂級尼龍66的需求將以年均約4.0%的速度快速增長,這主要是因為它正在加快代替汽車工業中金屬部分。其它非尼龍領域對己二酸需求增長最快的是生產聚氨酯的聚酯多元醇領域,其需求增長速度有望達到年均約6.0%,而增塑劑市場對己二酸的需求增長較為緩慢,年均增長率僅為1.0%左右。
近年來,全球很多地區與國家己二酸的消費量都是呈現出增長態勢,亞洲是己二酸需求增長最快的地區,因此己二酸的投資項目也主要集中在亞洲,但韓國、中國台灣和日本需求增量很少,而亞洲的增長動力主要來自中國大陸需求增長強勁。
二、我國己二酸的生產現狀及市場前景
(一)生產現狀
我國己二酸的生產起步較晚,但發展很快。近幾年,由於己二酸市場價格暴漲,行業盈利十分豐厚,吸引了眾多企業投資新建己二酸生產裝置,使我國己二酸的生產能力大增。截止到2009年6月,我國己二酸的生產能力已達60.5萬噸/年,主要生產廠家產能情況見表2。中石油遼陽石油化工公司正在籌劃三期擴建,計劃新建一套年產16.0萬噸的己二酸裝置,使裝置的總生產能力達到30.0萬噸/年,目前安全評價已經通過了評審。神馬集團擬將現有己二酸產能擴建到16.0萬噸/年。山西太原化工擬建一套5.0萬噸/年己二酸生產裝置。此外,國外廠家也搶灘中國市場,日本旭化成公司決定投資約9,5億元在我國東南沿海興建一座20萬噸/年環己醇工廠,為生產己二酸提供原料。如果這些新建、擴建計劃均能如期投產,預計到2012年我國己二酸的總生產能力將達到約91.5萬噸/年,將成為世界上除美國之外的世界第二大己二酸生產國家。
(二)進出口情況
由於國內己二酸生產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因而每年都得從國外大量進口。根據海關統計,2000年我國己二酸的進口量為4.53萬噸,2003年增加到13.34萬噸,2007年達到27.80萬噸,創歷史最高記錄,同比增長約52.5%。2008年,受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國內需求下降,同時由於國內有多套新建裝置建成投產,產量有所增加,使得進口量大幅度下降,只有116.23萬噸,同比下降41.62%。2009年前5個月進口量為6.3萬噸,同比下降48.4%。進口己二酸產品主要用於生產聚氨酯。
在進口的同時,我國己二酸也有少許出口,數量變化不大。2003年出口量為0.15萬噸,2007年為0.25萬噸,2008年為0.25萬噸。2009年前7個月出口量為0.28萬噸,同比增長89.1%。
(三)消費現狀及市場前景
近年來,隨著我國尼龍以及聚氨酯等工業的快速發展,己二酸的消費量穩步增加。2001年我國己二酸的表觀消費量只有16.64萬噸,2007年增加到49.04萬噸。2008年由於受到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聚氨酯行業以及尼龍等行業也相應受到一定的影響,導致己二酸表觀消費量下降到約40.98萬噸,同比下降約16.43%。近年來我國己二酸的供需平衡情況見表3。
隨著聚氨酯(PU)工業用鞋底料和PU漿科市場的迅速發展,我國己二酸的消費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消費結構從以生產尼龍66鹽為主轉向為生產聚氨酯材料所用的聚酯多元醇為主,此外還有一部分用於己二酸酯類產品的生產,如己二酸二辛酯,不飽和聚酯樹脂等。
2008年我國聚氨酯行業對己二酸的需求量約占總消費量的58.0%,尼龍66鹽佔20.7%,其它領域約佔21.3%。由於我國尼龍塑料工業發展較緩慢,而聚氨酯工業發展迅速,因此我國己二酸的消費結構與國外差距較大。目前美國、西歐、日本尼龍鹽消費量占己二酸消費量的比例分別為90.7%、33.4%、50.5%,遠遠高於我國約27.0%的比例。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建設的穩步發展,預計今後幾年我國對己二酸的需求量仍將較快增長。主要原因如下:生產聚氨酯的原料聚酯多元醇的需求增加,預計今後將以每年10%—15%的速度增長;己二酸用於生產尼龍66鹽的需求也將有所增加,但對己二酸的拉動有限;己二酸酯類增塑劑是塑料加工的一類重要助劑,如己二酸二辛酯,這類增塑劑具有耐寒、耐油、耐水及耐久的特點,有永久性增塑劑之稱,應用前景較好;不飽和聚酯樹脂生產中也需要少量己二酸;此外,己二酸還可生產己二酸銨、己二酸單酯等產品用於電子工業中(電容器生產)。預計2012年我國對己二酸需求量約為65.0萬噸,而屆時生產能力將達到91.5萬噸/年,按開工率70%計,產量將達到約64.0萬噸,因此,我國己二酸的自給率將有較大提高,並且將出現供應過剩,因而今後市場競爭將進一步加劇。
此外,未來幾年,我國己二酸供應商的格局將會發生較大的變化。遼陽石油化工公司的己二酸生產能力目前在國內的市場份額可佔到40%。未來幾年,隨著新建16.0萬噸/年裝置的投產,其年生產能力可達到30.0萬噸,將成為亞洲第一大己二酸生產商。從目前遼化己二酸產品的銷售模式來看,其將逐漸擴大對終端客戶的銷售,逐漸取消分銷商。同時遼化一直在提升自身己二酸產品的質量,積極尋求出口渠道,為後來的新增產能做鋪墊。預計在未來的幾年內,遼化仍將是我國最大的己二酸供應商之一,其產品直銷的比例將會有所上升,同時會開拓出口的道路,打開日本、韓國以及東南亞的出口渠道,甚至有可能向中東以及歐洲出口。
羅地亞目前是我國己二酸的第二大供應商,但未來幾年內,其對我國市場的供應量很難有大幅度的上升。英威達目前是全球第一大已二酸供應商,未來幾年,英威達在亞洲的市場將會以東南亞市場為基地,重點供應我國市場,但將會因為國內工廠的興起,而降低市場份額。旭化成己二酸產品在我國的市場份額呈逐步降低的態勢,隨著國內己二酸生產能力的逐步擴大,旭化成對我國市場的供應量將會逐漸減少。首諾、蘭蒂奇、巴斯夫在我國市場的份額難以進一步加大,而朗盛的市場份額可能會出現較為明顯的下降。此外,獨山子、洪業、博匯將會成為我國己二酸供應商的新進入者。從未來的市場銷售看,這3家企業的己二酸產品都會首先針對聚氨酯市場,預計2012年我國市場的己二酸產品供應將會以國產貨為主,產品的自給率可以達到85%以上。
三、發展建議
(一)積極研究發展清潔生產工藝
己二酸是重要的有機化工原料及中間體,其需求量將不斷增加。硝酸氧化法這一合成己二酸的傳統生產方法由於會產生大量污染物,無法滿足綠色化工和環保要求,因此開發己二酸的清潔生產工藝路線勢在必行。以過氧化氫水溶液氧化環己烯合成己二酸的副產物只有水,不僅可以實現清潔生產,而且反應條件比較溫和,其中催化劑的選擇至關重要,鎢酸鹽、過氧雜多化合物和雜多酸均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其中以過氧化氫為氧源,鎢酸作為催化劑的合成路線較好,具有良好的開發利用前景。
用生物技術生產己二酸,原料D-葡萄糖來自澱粉、纖維素等生物物質,而不必消耗石油等不可再生資源,生產過程完全採用生物催化法,不使用有毒有害的化學試劑,也不產生任何環境污染物,是己二酸潔凈生產的一個很好的研究開發方向。
目前,我國己二酸的生產主要採用消費氧化法,對環境有較大的影響,隨著節能減排措施的進一步實施和人們對環保要求的進一步提高,我國己二酸生產企業也將面臨節能減排方面的挑戰。應該加大技術研究和開發力度,減少己二酸生產過程中含酸廢水和溫室效應氣體的排放,以減少對環境造成的不利影響,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在通過技術改造,提升己二酸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減少對環境污染等的基礎上,加快新技術的開發,我國應加快合成技術開發,尤其是以環己烯與雙氧水綠色合成己二酸技術及利用生物技術合成已二酸技術的開發,以促進技術進步盡快縮短我國己二酸與國際水平的差距,提升在國際中的競爭能力。
(二)提高裝置整體競爭力
隨著我國聚氨酯等工業的不斷發展,我國對己二酸的需求量仍將需求仍將呈現不斷增長的態勢。但由於新建產能的不斷增加,供大子求的局面正在逐漸形成,今後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目前,我國僅生產己二酸或生產單一的下游產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很難獲較大利潤,生存空間有限,為此要加快下游產品開發與生產,形成上游產品規模化,下游產品多元化、系列化和精細化,提高整體裝置的競爭力,以促進整個行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㈡ 1,3-丁二烯的發展
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疲軟,終端用戶需求低迷,使2011年丁二烯市場整體呈現前高後低走勢。2012年,受益於供應面緊張以及下游合成橡膠裝置投產等利好因素影響,丁二烯或將走出高位震盪之勢。
2011年,丁二烯市場可謂一波三折,從年初的16000元(噸價,下同),瘋狂上漲到7~8月的30000元,此後深跌至13500元,年底在化工市場一片衰敗之際,丁二烯異軍突起,以翹尾行情完美收官,重新站上20000元大關。縱觀丁二烯2011年走勢,市場需求以及經濟環境成為左右國內行情的主要力量。
2011年上半年丁二烯價格上漲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3月份,日本大地震使多套乙烯生產裝置關閉,導致亞洲丁二烯市場供應緊張,帶漲國內價格;二是恰逢汽車等市場興旺,對合成橡膠需求大增,使原料丁二烯消耗同步上漲。但7月份後,市場對歐美經濟擔憂加劇,國際原油等大宗石油化工原料價格大幅下跌,尤其國內在6月第六次提高存款准備金率以後,貨幣收緊政策效果顯現,加之丁二烯價格高企,下游難以轉嫁成本,中小型下游生產商資金緊張,紛紛採取降低生產負荷或停車的方法,對丁二烯的采購力度下降。同時,60%以上的丁二烯通過下游合成橡膠領域進入到終端輪胎及汽車市場,而第三季度歷來是輪胎生產淡季,淡季的到來必然會影響丁二烯的需求量。壓力之下,丁二烯市場價格應聲而落。而年底出現的翹尾行情,既是產品價值被低估後產生的報復性反彈,也是國內企業實行貨源限放銷售策略的有力支撐,目前來看,國內市場價格仍有上漲空間。
㈢ 丁二烯的上游下游相關產品
聚合的丁二烯聚丁二烯
polybutadiene
1,3-丁二烯的聚合物。英文縮寫 PB。按結構不同可分為順式 -1,4 -聚丁二烯( 又稱順丁橡膠,CBR )、反式-1,4-聚丁二烯,以及1,2 -聚丁二烯。後者還有全同和間同立構之分。順式-1,4-聚丁二烯的玻璃化溫度- 106℃,結晶熔點3℃,晶體密度1.01克/厘米3,而 1,2 -聚丁二烯的密度0.93克/厘米3,玻璃化溫度-15℃,熔點 128℃( 全同 )和156℃ ( 間同 )。不同結構的聚丁二烯之性能差別很大,CBR 有高彈性和低滯後性,高抗拉強度和耐磨性,拉伸時可結晶。高反式-1,4-聚丁二烯的結晶性大,回彈性差。而1,2-聚丁二烯為非晶態,低溫性能較差。聚丁二烯可用硫黃硫化,硫化時並發生順-反異構化。對於1,4—加成的雙烯類聚合物,由於內雙鍵上的基團在雙鍵兩側排列的方式不同而有順式構型與反式構型之分,如聚丁二烯有順、反兩種構型: 其中順式的1,4—聚丁二烯,分子鏈與分子鏈之間的距離較大,在常溫下是一種彈性很好的橡膠;反式1,4—丁二烯分子鏈的結構也比較規整,容易結晶,在常溫下是彈性很差的塑料。
遠程結構
丁二烯在5~50℃自由基聚合的產物以反式-1,4-結構為主,烴類溶劑中的負離子聚合時,順式-1,4-結構佔35%,四氫呋喃中聚合則主要形成1,2 -結構,以鈦、鈷、鎳和稀土催化劑的齊格勒-納塔型配位聚合可得到高順式 -1,4-結構(90%~99%) ,釩系催化劑則能合成高反式結構 ,釩、鉻和鉬系催化在一定條件下可得到1,2-聚丁二烯。
聚丁二烯主要用作合成橡膠,並常與天然橡膠、丁苯橡膠並用,製造輪胎的胎面和胎體,此外由於耐磨性好,也用於鞋底、輸送帶、車輛零件等。 1,2- 聚丁二烯用於膠粘劑和密封劑。
㈣ 2-甲基-1,3-丁二烯的下游產品
1-氯-3-甲基-2-丁烯 甲基庚烯酮 苯乙烯-異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㈤ 解釋:市場分析與預測
市場分析是對市場規模、位置、性質、特點、市場容量及吸引范圍等調查資料所進行的經回濟分析。是指通過市場答調查和供求預測,根據項目產品的市場環境、競爭力和競爭者,分析、判斷項目投產後所生產的產品在限定時間內是否有市場,以及採取怎樣的營銷戰略來實現銷售目標。
預測:根據分析、判斷項目投產後所生產的產品在限定時間內是否有市場,以及採取怎樣的營銷戰略來實現銷售目標
㈥ 混合碳四的生產及相關介紹
混合碳四是重要的石油化工資源,它是烷烴、單烯烴和二烯烴的總稱。煉油廠碳四主要由正丁烯、異丁烯、正丁烷、異丁烷和丁二烯組成,最具有化工利用價值的組分主要是正丁烯、異丁烯和丁二烯,其次是正丁烷。
目前我國碳四餾分的化工利用尚處於初期階段。煉油廠碳四餾分大部分直接進烷基化裝置生產烷基化汽油或疊合汽油;部分用於生產聚丁烯和聚異丁烯作潤滑油添加劑;此外利用異丁烯生產甲基叔丁基醚;少量異丁烯用於生產烷基酚,正丁烯用於生產仲丁醇等。可見,碳四餾分的應用今後在我國將會有很大的開發前景。目前,這方面的研究工作已經展開,並取得了一定成績。
1 燃料應用
全球大量碳四烴主要用作燃料,以丁烯為例,約90%用於燃料,僅10%用於化學品市場。相對碳四烴直接作燃料使用而言,將碳四烴加工成烷基化油、甲基叔丁基醚及車用液化石油氣等各種液體燃料或添加劑則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碳四烴生產甲基叔丁基醚作為汽油調合組分和辛烷值改進劑,是全球少數幾個發展極為迅速的石化產品。但由於甲基叔丁基醚對飲用水的污染,導致美國部分地區從2004年1月起限制或禁用甲基叔丁基醚。全球甲基叔丁基醚產能和需求量已呈明顯下降趨勢。相比之下二發展烷基化油是碳四烴燃料利用的一條重要途徑。2003年,全球烷基化產能已達到82.12Mt,比2001年增長了5.4%。固體酸烷基化工藝由於在環保和安全方面的明顯優勢而得到廣泛關注,它代表了烷基化工藝技術的發展方向。目前,世界上有多家專利商正在開發固體烷基化工藝,部分已完成中試試驗。而近年來開發的間接烷基化工藝由於適應原料范圍更寬,生產成本更低而被石油石化界普遍看好。
總之,生產具有較高附加值的碳四烴燃料產品,開發和應用環保型碳四烴利用新技術,是國外發展碳四烴燃料利用的總趨勢,也是我國石油石化行業的必然選擇。
3 結論
近幾年由於天然氣工業的發展較快,混合碳四作為傳統民用液化氣的用量將逐漸減少。所以應該對碳四下游產品的市場進行全面分析,不要盲目追求化工利用率。其次,拓寬丁二烯和丁烯利用的途徑,是開發碳四烴綜合利用的關鍵技術。如乙烯和2-丁烯自歧化增產丙烯、碳四/碳五烴催化裂解生產丙烯乙烯、碳四烴自動歧化、丁烯齊聚、加氫制烷基油和固體烷基化等技術,為碳四烴綜合利用提強有力的技術支撐。由於高辛烷值汽油調和原料的需求在不斷增長,在相當長的時間里,高價值的燃料利用仍是碳四烴應用的最主要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