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影《流浪地球》中坍塌的巨大建築物的原型是哪座建築
我覺得是上海中心大廈。流浪的地球是屬於中國第一部航天科幻類電影,這部電影非常優秀,甚至電影里的構思都值得推敲,有科學依據。這部電影所運用的演員,都是實力派,這些實力派不只是演技很好,還都是非常硬漢的形象。也就是說流浪地球,從一開始就講述了人類重要的使命,人類在漫長的行進中,總終究會有這樣一天,這是無數科學家猜測的結果,地球將會走向毀滅。
所以人類就是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之下生存的,並且在最後將走向滅亡的,流浪的地球時刻凸顯了人性的光輝,可能人性很多時候都是殘忍的,但是在真正災難面前,才能顯現出人類存在的意義,人類從來都是最自私的,可也是最無私的,他們在互相付出,用自己的生命綻放出最耀眼的光彩。
㈡ 電影《流浪地球》是如何讓這么多人留下淚水的
如果讓我給這部電影一個評價的話。那就是看完後,到現在心情還不能平息,說不出來的激動,說不出來的傷感……
這部電影主線是地球要逃離太陽系,以及在逃離的過程中遇到了木星的引力危機,最後一個中國小分隊成功拯救了整個地球。
隱線則是劉啟他們一家了,講述了他從誤解老爸,到最後理解老爸的過程。
看過那麼多部科幻電影,這也是唯一一部讓楊角風多次落淚的科幻電影,倒不是在於它這個故事講得有多好,也不是在於這部電影的特效有多震撼,而是它真的是在用心做一部具備中國元素的電影。
相信看慣了好萊塢科幻大片的我們,如果裡面出現一句中國話,或者幾個象徵中國的畫面,就感到親切萬分,那麼這部片就正好實現了逆轉。
其實《流浪地球》一開篇就把人看哭了,當地球發動機開啟,慢慢駛離太陽的時候,畫面越拉越大,雙眼立馬模糊了,不知道為什麼讓人覺得非常捨不得太陽,非常非常捨不得……或許這就是中國人的家鄉情懷吧!
別的就不多說了,本想寫篇像樣點的劇評,後來發現,根本寫不出來那種感覺,或許是只刷了一遍的原因吧。講一下細節吧,大家都能看到的就不提了,提幾個需要稍微轉一下彎才能理解的細節:
當然,劇中還有好多細節值得挖掘,楊角風暫時只能看到這一些,待多刷幾次,再上更完整的細節。
網上也有一些人對這部影片大貶特貶,當然,它存在一些問題,但是我想說的是,即使放到好萊塢大片中對比,這部影片也得排到前列。
相對於美國的個人主義,這部片並不是網上評價的個人主義,這是全世界人民一起奮斗的結果。
比如所謂的飽和式救援,面對5000台發動機,派出了70000台火石,更是有41萬人參與了救援,本以為最後的發動機是這個小隊點燃的,其實是前面的小隊。
比如有人吐槽是一個小孩子臨時的想法才想起的點燃木星大氣層,其實劇中也說了,這個方案之前已經有人提出過,不過大家選擇的是更保險的做法,畢竟空間站如果完蛋了,整個人類都完蛋了,並不是大家沒有想到。
即使最後的發射階段,也是同時有三座發動機同時發射,並不是一台,這也說明全人類都在努力。
對比很多好萊塢電影,一個人拯救世界,還是有很多進步的。
㈢ 《流浪地球》裡面的科技理論符合實際嗎
氦閃是發生在質量介於0.5倍到2倍太陽質量的恆星演化末期。當核心處的氫燃燒殆盡,形成的氦堆積在核心處,氦不斷積累自我壓縮,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形成「簡並態」,處於簡並態的物質靠簡並壓(一種量子力學效應)支撐著自身重力,而非靠熱壓力支撐。核心處的氦的自我壓縮,還會讓溫度升高,然而簡並態物質有一個奇怪的特性:溫度升高並不會導致其發生熱膨脹,也就不會吸收熱量,而且簡並態物質的熱傳導性非常好,當溫度一路飆升至1億度時,氦就受不了了,發生猛烈的熱核燃燒,短短幾分鍾就把核心6%的氦元素變成碳元素。對於太陽質量的恆星來講,氦閃釋放的能量相當於太陽燃燒3000萬年。然而,據計算,如此巨大的能量並不會對紅巨星的外觀造成什麼可觀測的影響,因為這種能量釋放發生在恆星的深處,巨大的能量釋放讓熱壓力超過簡並壓,核心物質脫離簡並態而膨脹,大部分能量都耗費在驅動核心物質膨脹當中,剩餘的少部分能量被厚厚的外殼吸收。實際上,並不會發生電影中看到的劇烈景象。
㈣ "如何評價流浪地球的劇情和吳京在片中呈現的表演 "
我是流浪地球公映第十天去看的,影院里基本座無虛席。
對於劇情,各路大神已經說了很多很多了,好的也罷黑的也罷我也看了不少,也說不出很新鮮的觀點了,所以劇情方面的評論也就不說了吧,直接來討論吳京的表演。
對於吳京我在看流浪地球之前了解不多,看過他的戰狼2,屬於純路人的狀態。然而看過流浪地球之後,居然有了一種想把他之前演的電影全補一遍的感覺。
我之前在看過某部電影後有這種感覺得情況有:
《美麗心靈》羅素 克勞
《愛樂之城》瑞恩 高斯林
《狼圖騰》馮紹峰
在這里提到的這幾位,未必所有的人都承認他們的演技出眾,只是說我在看了他們所演的這部電影之後,被他們的表演感動,進而產生了繼續了解他們的想法。
吳京在流浪地球中的表演同樣屬於這一種情況,演技這種東西見仁見智,但能夠打動觀眾,讓觀眾帶入情緒,就是得體的表演。流浪地球首周票房20多億,目前45億,如果吳京這位不是男一勝似男一的演技存在硬傷,或者是劇情一般般,這部片子光靠特效很難到現在的高度。
很多人說吳京的台詞功力一般,我也有類似的感覺,因為空間站里吳京跟同事之間說話,跟Moss說話,以及跟聯合政府說話的時候,怎麼聽都不對勁。我知道也許劇本要求的劉培強是一個內心極度鎮定,造成說話可能也不帶有任何情緒的人物,但是在體現出這種不帶情緒的情況下,台詞功力不夠到位,就會給人一種強行鎮定,刻意演出來的感覺。最好的例子就是人民的名義裡面,侯亮平和沙瑞金的對戲,沙瑞金的台詞就是給人由內而外的沉著睿智,但是侯亮平就感覺是在模仿一個幹部說話的腔調,始終都覺得他是在演而不是覺得他就是侯亮平這個人。吳京在流浪地球中的台詞也給我有這樣的感覺。但是電影開頭吳京跟小劉啟那一段的結尾,吳京說:「爸爸會飛到天上,變成一顆星星,往後你只要數三,二,一,抬頭,就看到爸爸了。」這一段的台詞我認為真的很棒,稍微帶一點父親對兒子的情緒進去以後,吳京的表演還是很能打動人的。只能說那些老戲骨的演技太過出神入化,哪怕沒有情緒都能演出東西,吳京的表演跟他們比確實存在差距,但是絕對不算差。
影片中,劉培強駕駛空間站飛向發動機火焰的時候,和劉啟的那段對話,還有最後微笑著消失在空間站爆炸的火焰里,應該是全劇最煽情催淚的地方了。當時空間站爆炸,伴隨著鋼琴聲bgm的,是輕輕的抽泣聲。至少來說,這段表演做到讓觀眾入戲了,帶動觀眾的情緒了,將觀眾感動了,這樣的表演如果還說有問題,我真不知道什麼樣的表演才算好?費勁力氣扯著嗓子,自己累的不行結果發現只感動了自己,這樣的演技才算好嗎?
插一句,這片子到現在公映這么長時間了,對於吳京演技的評論真是少之又少,好像大家都在討論的是韓朵朵廣播時的那一段表演存在問題。觀眾們都不傻,哪有問題絕對是可以感覺到的。吳京的表演要是真的有硬傷,網上不得鋪天蓋地帶節奏黑他啊,然而事實說話,並沒有。
㈤ 看完《流浪地球》,在上海中心大廈上班的白領會不會有陰影
不會的,只會聊起來電影。住在杭州豈不是更慘,電影里一句話就帶過了,連鏡頭都沒有給。
㈥ 怎麼評價電影《流浪地球》
劉慈欣的星辰大海和家國情懷,邁出悲情的第一步。
前有《三體》的爛尾樓,後有沈騰領銜的勁敵,誰都不曾想到,開局就一個吳京一個劉慈欣的《流浪地球》,竟成了賀歲檔名副其實的黑馬,進而引發現象級話題,並成功的搶到了44億票房,而且這一數字還在上漲。
先不談設定、劇本、節奏、人設的問題,單說《流浪地球》的成功,一靠愛國情懷的紅利,二靠為開創中國科幻電影開山的名頭,三靠純熟的好萊塢同類型電影套路。
至於錦上添花的適時炒作、不忘初心的創作態度、貫徹始終的家國情懷,是吃透了中國觀眾的心理,有的放矢的妙招。
對國內院線的國際化大片一向忌憚,得了被害妄想症,總覺得會被「洗錢片」坑了。被資本控制之下的主創們,眼裡就頂著一個錢字,於是,請個國際明星就敢自稱國際,湊齊個位數的露臉明星就敢吹巨制,用上幾秒五毛特效就敢自稱科幻。
在《流浪地球》上,至少看到了錢都花在了視覺特效上,場景設計大氣,細節營造用心,時時處處的視覺震撼與心靈感動,對於普通觀眾來說,就已經足夠了。
不能說《流浪地球》達到了五星好評的程度,畢竟,中國的電影工業,還遠未達到支撐起精良大製作的成熟度,但只要有成功者,就一定會激發更多的人。跟風也好,創新也罷,只要用心,我全都要。
㈦ 你覺得吳孟達在《流浪地球》中的表演怎麼樣呢
實際上他便是期待著自身千萬別那麼齜牙咧嘴,浮誇投機取巧地討好觀眾,他只不過期待自身也可以一切正常的演一次,讓觀眾看一下。還記得前些年,達叔感嘆《搭錯車》這一部劇沒演得了到,說著台本中他想演的爸爸的人物角色是個啞巴,這部戲沒有一句台詞,他講好想演,就算沒有經典對白,他真的好想要那麼兩三次很少的機遇
人物角色達叔在《流浪地球》中扮演的韓子昂,是全片品牌形象營造得更為立體式的人物角色,沒有之一。吳孟達的主戲關鍵在上半部分,也是劇中的淚點集中化點。盡管電影中的催人淚下一部分許多,可是可以要我真實打動落淚的,也僅有達叔的戲。誰會想到,這一幾乎全是以各種各樣喜劇片人物角色發生在觀眾眼前的「被淘汰」香港女星,卻以一部嚴肅認真的硬科幻電影而再度得到大夥兒的凝視?
但為何也要自身上,一是作為演員的愛崗敬業,二不便是由於被這一部著作所感柒嗎、「晚輩們都豁出去,自身還要取出模樣來。」戰狼2吳京說吳孟達在籌拍以前把跟自身有飆戲的演員台本也背了,無論籌拍時如何變,都能夠坦然面對。我覺得能保證這一的演員應當很少。
實際上演員最了解一部電影的優劣了,達叔橫縱電影圈幾十年,一部電影品相怎樣,想來他一看便知。如果那類玩票式的爛劇,他也不容易在過後的訪談里三番五次地表明,盡管累,可是「值了」。能讓一個老演員耗盡小命,累得抽泣去演的著作,確實很少。
達叔無愧於劉慈欣三體,得出的演出足夠配對這一部「科幻片年間」的著作。小破球也對得起達叔,那麼一部著作,歷經跌跌撞撞,最後以極致的情況展現。
㈧ 流浪地球,有觀後感嗎
昨晚去看了《流浪地球》,總體感覺是中國的科幻片終於能做的像一部真正的大片了。
情節其實並不復雜,太陽即將毀滅,人類決定把賴以生存的地球脫離太陽系,去往宇宙新家園。由此建立了地球在宇宙的流浪計劃。
電影場面宏大,非常震撼。看到繁華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都變成了零下八十幾度的世界,高樓大廈,成為廢墟,整個地面變得無比荒涼,沒有任何生物可以生存。我們熟悉的標志性建築,上海的東方明珠塔,所有的高樓大廈都蒙上了厚厚的塵土。人類只能建造地下城,以抽簽的方式進入地下城生活。
為了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人類新家園,人類空前團結起來,建立了空間站,派了世界各國的精英,實施「流浪地球」的計劃。在這個過程中,發生了意外,人類建造的巨大發送機出現了故障,急需排除故障,否則地球大氣受木星引力影響,最終地球將失去大氣層的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不復存在。在這危機時刻,影片體現的不是個人英雄主義,展現的是中國式的價值觀,團結一致,永不放棄,親情與友情片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希望是什麼?希望應該就是永不放棄。韓朵朵最後的的求救發言雖然顯得有點稚嫩和牽強,但還是給我很深刻的印象,最終讓所有人拼盡全力去爭取哪怕只有萬分之一的希望並最終拯救了地球,雖然吳京飾演的劉培強因此付出了生命,但他值得所有人銘記。
特效還是做的不錯的,木星,地球,還有那些巨大的發動機什麼的。場景布置的非常具有科幻感。雖然有的地方劇情和台詞顯得多餘,感情處理也有些牽強,但總的來說不失為一部值得一看的國產科幻片。
㈨ 電影《流浪地球》中有哪些難以發現的細節呢
分別與三個難以被發現的細節,具體如下:
3、一個悲傷的細節:
2016年,世界人口達到72億,而中說到35億人,同時影片開頭也說到抽簽的人才有資格進入地下城,那沒抽到簽的呢?沒有交待,但我們明白的是另外的30多億人一定是被放棄在地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