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吳孟超的介紹
吳孟超(1922.8.31-),出生於福建省閩清縣,著名肝膽外科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肝臟外科的開拓者和主要創始人之一,被譽為「中國肝膽外科之父」。12中華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進入同濟附中,1949年畢業於同濟大學醫學院,獲學士學位。199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05年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32011年5月,中國將17606號小行星命名為「吳孟超星」。22012年2月3日,光榮當選感動中國2011年度人物。4他最先提出中國人肝臟解剖「五葉四段」的新見解,在國內首創常溫下間歇肝門阻斷切肝法,率先突破人體中肝葉手術禁區,建立了完整的肝臟海綿狀血管瘤和小肝癌的早期診治體系。他主持建立了肝膽外科疾病治療及研究專科中心,先後獲國家、軍隊和上海市科技進步獎24項,出版《腹部外科手術學圖譜》、《肝臟外科學》等醫學專著19部,發表論文220餘篇。

2. 吳孟超的得意門生有誰
1、沈鋒
醫療技術中國第一刀,沈院給中國公民醫德高尚。
2、楊甲梅
楊甲梅,男,漢族,1952年1月出生,湖南省益陽市南縣人,現任第二軍醫大學附屬東方肝膽外科醫院特需治療科、肝臟移植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華醫學會理事、上海醫學會常務理事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3、楊廣順
楊廣順,男,1952年1月出生,安徽人,1988年畢業於第二軍醫大學肝膽外科專業,獲醫學博士學位,曾於2000年赴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進修。
現任東方肝膽外科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膽道二科主任,兼任全軍肝膽外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上海市普外學會副主任委員等多個學術任職。
4、周偉平
周偉平,男,1959年9月出生,黑龍江人。1984年畢業於第二軍醫大學,1992年獲醫學博士學位。現任東方肝膽外科醫院肝外科三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
兼任《中華腫瘤防治雜志》、《中國實用外科雜志》、《肝膽胰外科雜志》、《肝臟外科雜志》編委。,作為名人,主要代表性人物有黑龍江籍醫學教授、浙江籍藝術評論家等。

5、嚴以群
嚴以群,男,1962年1月出生,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第二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肝外一科主任。國際器官移植協會和澳新器官移植協會會員。擅長肝移植、各種肝葉切除和復雜膽道手術。已累計主刀完成肝膽胰脾手術2000餘例。
6、張柏和
博士生導師張柏和,男,1946年8月生,湖南津市市人。第二軍醫大學東方肝膽外科醫院膽道外科主任、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1969年畢業於第七軍醫大學生醫療系,1981年分別在湖南醫科大學和第二軍醫大學獲得醫學碩士和醫學科博士學位。
先後在第二軍醫大學長海醫院和東方肝膽外科醫院任醫師、主治醫師、講師、副主任醫師、副教授。1995年任主任醫師、教授,1997年任東方肝膽外科醫院膽道外科主任。從醫31年,在肝膽外科的基礎研究和臨床工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詣。
7、程樹群
程樹群,男,肝膽腫瘤科主任醫師,教授,現為上海東方肝膽外科醫院腫瘤綜合治療科科主任。博士生導師,博士後。技術7級,從醫20年。專長為肝腫瘤的疑難外科手術和綜合治療,對肝癌門靜脈癌栓的治療有特色。
任中華外科學會肝臟外科學組青年委員和《中國微創外科雜志》、《世界華人消化雜志》、《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等多部雜志編委。
8、施樂華
施樂華,男,醫學博士,現任東方肝膽外科醫院教授、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肝膽外科學。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三項,國家重點攻關課題一項,參與國家863項目一項,自然科學基金兩項,承擔過軍隊八五、九五攻關攻關課題項目分題數項。
發表論文30餘篇,參編專著7部,獲國家發明專利2項,全國醫葯衛生成果一等獎1項,上海市醫療成果二等獎1項,軍隊科技成果進步二等獎1項,軍隊醫療成果三等獎2項。
9、叢文銘
男,1955年12月出生,山東人。師從我國肝膽外科的開拓者吳孟超院士,於1990年獲第二軍醫大學醫學博士學位,1999年赴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病理系和Starzl器官移植研究所進修學習一年。
現任第二軍醫大學東方肝膽外科醫院病理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技術三級。
3. 鍾南山院士為吳孟超院士送來花圈輓聯,兩者在醫學界的地位如何
5月26號,吳孟超院士遺體告別儀式上,有人看見了鍾南山院士送來的花圈輓聯,寫著“沉痛悼念吳孟超院士”。2021年5月22號13:02分,吳孟超院士在上海逝世,享年99歲。吳孟超院士在醫學界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被稱為“中國肝膽之父”。他的去世也讓人們感到悲傷,這也是醫學界的一大損失。希望吳老能夠在天堂安好。

鍾南山院士大家應該都很熟悉,無論是2003年的非典,還是去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都有鍾南山院士奮戰在一線的身影,也因為他的努力和付出,才有了現在相對穩定的生活。鍾南山院士和吳孟超院士都為做出了非常卓越的貢獻。
4. 吳孟超院士因病醫治無效在上海逝世,他這一生獲得哪些榮譽
在今年5月22日吳孟超院士逝世,享年99歲。
在5月22日這天,中國一下子就痛失兩名院士,一個是袁隆平院士,另一個就是吳孟超院士,兩位為中國近代的科學研究立下了汗馬功勞,舉國哀悼。
吳孟超院士被稱作為“中國肝臟外科之父”,他的一生都與榮譽相伴。他在中國創立了特色的肝臟外科關鍵理論,提供了技術支持,建立起了中國肝臟外科的學科體系,為了紀念他的功勛,還有一顆小行星,在2011年被特意命名為“吳孟超星”。
“中國肝臟外科之父”
2021年5月22日13點02分,吳孟超院士因病搶救無效,在上海逝世,享年99歲。感謝您為國家肝臟外科的付出,我們為您祈願,一路走好。
5. 吳孟超的人物經歷
1922年生於福建,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畢業。199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1996年被中央軍事委員會授予「模範醫學專家」榮譽稱號,同年,吳孟超創辦了中國第一家肝膽外科專科醫院和肝膽外科研究所。曾獲全國最高科技獎等獎近40項,各類榮譽30餘項。
2006年,聯合了湯釗猷、顧健人、聞玉梅、鄭樹森、楊勝利、王紅陽等六位院士,向國務院提交了「集成式開展肝癌研究」的報告。。
2010年7月26日,國際小行星中心發布公報,通知國際社會,第17606號小行星永久命名為「吳孟超星」,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項目組於1995年9月28日在河北省興隆縣國家天文台興隆天文台發現的,發現時間為1995年9月28日。
2011年5月3日,科技部舉行了小行星命名儀式。第二軍醫大學東方肝膽外科醫院院長吳孟超院士接過小行星命名證書和小行星軌道銅牌,命名小行星17606為「吳孟超」,正式獲得永久性小行星命名。
2012年2月,被評為2011年度感動中國人物。
2018年7月,吳孟超參加「讀者」節目,96歲時每周進行三次手術。
2019年1月14日,吳孟超院士退休。

(5)上海吳孟超基因擴展閱讀:
吳孟超科技成就:
1、創立了肝臟外科的關鍵理論和技術體系。
2、開辟了肝癌基礎與臨床研究的新領域。
3、創建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肝臟疾病研究和診療中心,培養了大批高層次專業人才。
6. 肝膽外科中堅力量八成是吳孟超學生,吳孟超這一生還有哪些成就
醫學界昨天傳來噩耗。我國肝膽外科的開拓者和主要創始人、被譽為“中國肝膽外科之父”的吳孟超院士在上海逝世,享年99歲。 吳孟超一生從醫,直到97歲才退休。他親自帶教的博士、博士後超過200人,我國肝膽外科中堅力量八成是他的學生,或者是學生的學生。他還樂於培養老少邊地區的醫生,所有主治醫生都會在吳老先生身邊學習工作一年。
吳老有什麼成就?
就在於它是我國肝臟外科領域的奠基人,什麼叫奠基人呢?那就是它完成了啊,我國肝臟手術的第一台,同時它也培養出了大量的優秀的這種肝臟外科的這個學生,那麼其實早在一九五幾年,說當時這個外國人這些專家來中國啊,是學術交流,說中國呀想要搞肝臟外科沒有二三十年是不可能的。因為知道肝臟了,位於我們這個右側的這個上側是吧?那麼我們這個裡面呢,有很多的血管啊,不管有血管還有我們很多的這個靜脈膽管,那麼是一個相對來說呢解剖比較復雜的一個器官,那麼在當時呢,也只有外國,歐美國家他們可以做肝臟手術,但國內的醫生呢,其實是完成不了的,那麼吳老呢,當時就立志啊,要挑戰這樣的一個學科的高峰。其實很快,在1963年吳老呢就完成了世界第1台肝中葉的肝臟的手術,那麼這個部位呢,其實呢屬於這種更加危險和精細的一個部位了,這也就是啊,一舉使我國這個肝臟和外科的水平呢達到了這個國際上的先進的水平。
7. 有在上海孟超腫瘤醫院做過CAR-T細胞治療嗎
沒有。
CAR-T細胞治療方法實際上就是精確制導,通過改造後的自身殺傷腫瘤的細胞。身體裡面有很多T細胞,但是不是每個身體,特別是腫瘤病人身體裡面的T細胞,可能喪失它的識別功能。
殺傷功能把它拿出來以後,然後通過基因工程改造,把它改造成能夠發揮作用,甚至擴大作用的細胞,再回輸進去,這個就是現在CAR-T的基本原理。CAR-T的細胞治療在淋巴瘤裡面,一旦用上這種免疫治療,達到效果之後,可能效果持久性會非常長。

一般病情觀察
1、面容與表情:急性病容,表情痛苦,面頰潮紅,呼吸急促,鼻翼煽動, 煩躁不安,伴或不伴呻吟聲。
2、體位改變:經治療的患者體位可因病情突變而發生改變。例如因腹痛採用強迫體位,患者自覺胸悶,憋氣而採用半卧位。極度衰弱的 患者呈被動卧位。
3、皮膚與黏膜:觀察患者皮膚與黏膜的顏色、溫度、濕度、彈性、出血點、水腫及皮疹等。輸注Car-T細胞後,部分患者會出現皮疹的副反應。發熱的患者也要關注膚溫,出汗量,膚色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