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集團股份 > 上市公司對外披露平台

上市公司對外披露平台

發布時間:2021-01-11 04:09:29

1. 我國上市公司對外披露的主要財務報表的定義和相互關系

我國上市公司對外披露的主要財務報表通常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所版有者權益(或股權東權益)變動表以及報表附註,資產負債表是反應企業的財務狀況,利潤表反應的是經營成果,現金流量表反應的是資金營運方面的內容

2. 上市公司對外投資需要披露嗎

需要的,資金少也要
根據中國證監會於2007年2月1日發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內第四章臨時公告容 第三十條, 「發生可能對上市公司證券及其衍生品種交易價格產生較大影響的重大事件,投資者尚未得知時,上市公司應當立即披露,說明事件的起因、目前的狀態和可能產生的影響。」 重大事件包括公司的重大投資行為和重大的購置財產的決定。

3. 請問上市公司有哪些信息必須披露

你好,上市公司需要披露的信息有:
1.招股說明書。招股說明書應當根據《公開發專行股票公司信息披屬露的內容與格式准則》第一號編制,並應在承銷期開始前二至五個工作日內刊登公告,其原則是公司應充分披露與股票發行有關的信息,以利於投資者更好地作出股票認購決策。
2.上市公告書上市公告書是公司股票上市前的重要信息披露資料。
3.定期報告。定期報告是上市公司信息持續披露的最主要形式之一,包括中期報告與年度報告兩種形式。公司應於每個會計年度中期結束後60日(2個月)內編制完成中期報告,每個會計年度結束後120日(4個月)內編制完成年度報告,在中國證監會信息披露指定報刊上公布,並報中國證監會和證券交易所備案。
4.臨時報告。如果上市公司在經營過程中發生了某些重要事件,這些事件可能對股價產生影響,但廣大投資者卻尚未得知,這時公司應立即將該重大事件報告證監會及證券交易所,並在得到核准後,再以臨時報告的形式向社會公眾說明事件的實質。

4. 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如財務報表,在哪裡可找到

查找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步驟如下:

1、進入上海證券交易所或深圳證券交易所官網,以上海證券交易所為例,點擊進入上海證券交易所官網:

5.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平台,是證券交易所還是其他什麼

巨潮資訊網,官方指定的網路披露平台。

6. 我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渠道有哪些

根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

第三章 定期報告

第十九條 上市公司應當披露的定期報告包括年度報告、中期報告和季度報告。凡是對投資者作出投資決策有重大影響的信息,均應當披露。

年度報告中的財務會計報告應當經具有證券、期貨相關業務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審計。

第二十條 年度報告應當在每個會計年度結束之日起4個月內,中期報告應當在每個會計年度的上半年結束之日起2個月內,季度報告應當在每個會計年度第3個月、第9個月結束後的1個月內編制完成並披露。

第一季度季度報告的披露時間不得早於上一年度年度報告的披露時間。

第二十一條 年度報告應當記載以下內容:

(一)公司基本情況;

(二)主要會計數據和財務指標

(三)公司股票、債券發行及變動情況,報告期末股票、債券總額、股東總數,公司前10大股東持股情況;

(四)持股5%以上股東、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情況;

(五)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任職情況、持股變動情況、年度報酬情況;

(六)董事會報告;

(七)管理層討論與分析

(八)報告期內重大事件及對公司的影響;

(九)財務會計報告和審計報告全文;

(十)中國證監會規定的其他事項。

第二十二條 中期報告應當記載以下內容:

(一)公司基本情況;

(二)主要會計數據和財務指標;

(三)公司股票、債券發行及變動情況、股東總數、公司前10大股東持股情況,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發生變化的情況;

(四)管理層討論與分析;

(五)報告期內重大訴訟、仲裁等重大事件及對公司的影響;

(六)財務會計報告;

(七)中國證監會規定的其他事項。

第二十三條 季度報告應當記載以下內容:

(一)公司基本情況;

(二)主要會計數據和財務指標;

(三)中國證監會規定的其他事項。

第二十四條 公司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應當對定期報告簽署書面確認意見,監事會應當提出書面審核意見,說明董事會的編制和審核程序是否符合法律、行政法規和中國證監會的規定,報告的內容是否能夠真實、准確、完整地反映上市公司的實際情況。

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對定期報告內容的真實性、准確性、完整性無法保證或者存在異議的,應當陳述理由和發表意見,並予以披露。

第二十五條 上市公司預計經營業績發生虧損或者發生大幅變動的,應當及時進行業績預告。

第二十六條 定期報告披露前出現業績泄露,或者出現業績傳聞且公司證券及其衍生品種交易出現異常波動的,上市公司應當及時披露本報告期相關財務數據。

第二十七條 定期報告中財務會計報告被出具非標准審計報告的,上市公司董事會應當針對該審計意見涉及事項作出專項說明。

定期報告中財務會計報告被出具非標准審計意見,證券交易所認為涉嫌違法的,應當提請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

第二十八條 上市公司未在規定期限內披露年度報告和中期報告的,中國證監會應當立即立案稽查,證券交易所應當按照股票上市規則予以處理。

第二十九條 年度報告、中期報告和季度報告的格式及編制規則,由中國證監會另行制定。

第四章 臨時報告

第三十條 發生可能對上市公司證券及其衍生品種交易價格產生較大影響的重大事件,投資者尚未得知時,上市公司應當立即披露,說明事件的起因、目前的狀態和可能產生的影響。

前款所稱重大事件包括:

(一)公司的經營方針和經營范圍的重大變化;

(二)公司的重大投資行為和重大的購置財產的決定;

(三)公司訂立重要合同,可能對公司的資產、負債、權益和經營成果產生重要影響;

(四)公司發生重大債務和未能清償到期重大債務的違約情況,或者發生大額賠償責任;

(五)公司發生重大虧損或者重大損失;

(六)公司生產經營的外部條件發生的重大變化;

(七)公司的董事、1/3以上監事或者經理發生變動;董事長或者經理無法履行職責;

(八)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其持有股份或者控制公司的情況發生較大變化;

(九)公司減資、合並、分立、解散及申請破產的決定;或者依法進入破產程序、被責令關閉;

(十)涉及公司的重大訴訟、仲裁,股東大會、董事會決議被依法撤銷或者宣告無效;

(十一)公司涉嫌違法違規被有權機關調查,或者受到刑事處罰、重大行政處罰;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涉嫌違法違紀被有權機關調查或者採取強制措施;

(十二)新公布的法律、法規、規章、行業政策可能對公司產生重大影響;

(十三)董事會就發行新股或者其他再融資方案、股權激勵方案形成相關決議;

(十四)法院裁決禁止控股股東轉讓其所持股份;任一股東所持公司5%以上股份被質押、凍結、司法拍賣、託管、設定信託或者被依法限製表決權;

(十五)主要資產被查封、扣押、凍結或者被抵押、質押;

(十六)主要或者全部業務陷入停頓;

(十七)對外提供重大擔保;

(十八)獲得大額政府補貼等可能對公司資產、負債、權益或者經營成果產生重大影響的額外收益;

(十九)變更會計政策、會計估計;

(二十)因前期已披露的信息存在差錯、未按規定披露或者虛假記載,被有關機關責令改正或者經董事會決定進行更正;

(二十一)中國證監會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一條 上市公司應當在最先發生的以下任一時點,及時履行重大事件的信息披露義務:

(一)董事會或者監事會就該重大事件形成決議時;

(二)有關各方就該重大事件簽署意向書或者協議時;

(三)董事、監事或者高級管理人員知悉該重大事件發生並報告時。

在前款規定的時點之前出現下列情形之一的,上市公司應當及時披露相關事項的現狀、可能影響事件進展的風險因素:

(一)該重大事件難以保密;

(二)該重大事件已經泄露或者市場出現傳聞;

(三)公司證券及其衍生品種出現異常交易情況。

第三十二條 上市公司披露重大事件後,已披露的重大事件出現可能對上市公司證券及其衍生品種交易價格產生較大影響的進展或者變化的,應當及時披露進展或者變化情況、可能產生的影響。

第三十三條 上市公司控股子公司發生本辦法第三十條規定的重大事件,可能對上市公司證券及其衍生品種交易價格產生較大影響的,上市公司應當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上市公司參股公司發生可能對上市公司證券及其衍生品種交易價格產生較大影響的事件的,上市公司應當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第三十四條 涉及上市公司的收購、合並、分立、發行股份、回購股份等行為導致上市公司股本總額、股東、實際控制人等發生重大變化的,信息披露義務人應當依法履行報告、公告義務,披露權益變動情況。

第三十五條 上市公司應當關注本公司證券及其衍生品種的異常交易情況及媒體關於本公司的報道。

證券及其衍生品種發生異常交易或者在媒體中出現的消息可能對公司證券及其衍生品種的交易產生重大影響時,上市公司應當及時向相關各方了解真實情況,必要時應當以書面方式問詢。

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動人應當及時、准確地告知上市公司是否存在擬發生的股權轉讓、資產重組或者其他重大事件,並配合上市公司做好信息披露工作。

第三十六條 公司證券及其衍生品種交易被中國證監會或者證券交易所認定為異常交易的,上市公司應當及時了解造成證券及其衍生品種交易異常波動的影響因素,並及時披露。

(6)上市公司對外披露平台擴展閱讀:

根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

第三十七條 上市公司應當制定信息披露事務管理制度。信息披露事務管理制度應當包括:

(一)明確上市公司應當披露的信息,確定披露標准;

(二)未公開信息的傳遞、審核、披露流程;

(三)信息披露事務管理部門及其負責人在信息披露中的職責;

(四)董事和董事會、監事和監事會、高級管理人員等的報告、審議和披露的職責;

(五)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履行職責的記錄和保管制度;

(六)未公開信息的保密措施,內幕信息知情人的范圍和保密責任;

(七)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的內部控制及監督機制;

(八)對外發布信息的申請、審核、發布流程;與投資者、證券服務機構、媒體等的信息溝通與制度;

(九)信息披露相關文件、資料的檔案管理;

(十)涉及子公司的信息披露事務管理和報告制度;

(十一)未按規定披露信息的責任追究機制,對違反規定人員的處理措施。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事務管理制度應當經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報注冊地證監局和證券交易所備案。

第三十八條 上市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應當勤勉盡責,關注信息披露文件的編制情況,保證定期報告、臨時報告在規定期限內披露,配合上市公司及其他信息披露義務人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第三十九條 上市公司應當制定定期報告的編制、審議、披露程序。經理、財務負責人、董事會秘書等高級管理人員應當及時編制定期報告草案,提請董事會審議。

董事會秘書負責送達董事審閱;董事長負責召集和主持董事會會議審議定期報告;監事會負責審核董事會編制的定期報告;董事會秘書負責組織定期報告的披露工作。

第四十條 上市公司應當制定重大事件的報告、傳遞、審核、披露程序。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知悉重大事件發生時,應當按照公司規定立即履行報告義務;董事長在接到報告後,應當立即向董事會報告,並敦促董事會秘書組織臨時報告的披露工作。

7. 上市公司需要對哪些信息進行披露

信息披露制度是證券市場監管制度的基石,其理論基礎是強制性信息披露制度能在相當大的程度上解決證券市場中的逆向選擇問題,從而糾正證券定價偏差,最終促進資本的有效配置。真實、准確、完整、公平披露、規范、易解、易得的信息是投資者作出理性投資決策的先決條件,是證券市場賴以生存的基礎之一。在沒有建立強制性信息披露制度的情況下,證券市場上信息的混雜狀態使得投資者無法辨別高品質證券與低品質證券,結果便是高低品質證券的價格趨同,換句話說,投資者不願意為高品質證券支付高價,因為他不知道哪些是高品質證券。這就是證券市場中的逆向選擇問題,其直接後果便是「資源將會配置到一些低價值的替代物上作用」(Esterbrook and Fischel,1984),而高價值的證券定價偏低,證券市場的有效性降低,資源配置功能受損。作為一種低成本高效益的證券監管方式,信息披露制度已經在世界各主要資本市場中得以推行。實踐強有力地證明,通過樹立並維護公眾對證券市場的信心和提供投資者保障,信息披露制度增進了資本市場的有效性並最終促進了資本的有效配置,推動了國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是指上市公司從維護投資者權益和資本市場運行秩序出發,按照法定要求將自身財務經營等會計信息情況向證券監督管理部門報告,並且向社會公眾投資者公告。
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披露包括如下一些內容:
(1)數量性信息。上市公司一般按照國家頒布的"股份制企業會計制度"等文件要求,結合本公司的實際以及行業會計規定,以貨幣形式反映公司所涉及的各種經濟活動的歷史信息。
(2)非數量性信息。這主要包括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重要變化說明、會計政策的使用說明、會計政策變更的原因及其影響等等。
(3)期後事項信息。這主要包括:直接影響以後時期財務報表金額的事項、嚴重改變資產負債表計價連續性嚴重影響資產權益之間關系或嚴重影響以前年度所呈報的有關本期的預測活動的事項、以及對未來收益和計價的影響不明了或不確定的事項等。
(4)公司分部業務的信息。它們是隨著公司多元化經營、跨地區經營的業務發展,而導致的一種信息聚合。如果僅僅在財務報表中揭示這些數量性的數據,很難准確揭示公司這部分業務的經營、以及未來的發展情況。因此,上市公司必須在對外報表中公布這部分數據,以及數據的口徑、揭示的原則、管理的要求等眾多重要信息。
(5)其它有關信息。上市公司在發行、上市、交易過程中,除了公布上述佔主要地位的財務、會計信息之外,還應披露相關的:公司概況、組織狀況說明、股東持股情況、經營情況的回顧與展望、公司內部審計制度、重要事項揭示、公司發展規劃以及資金投向、股權結構及其變動、注冊會計師的審計報告和意見等信息。

8.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主要內容包括哪些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內容很龐雜,包括定期報告和臨時報告兩種。

1.定期報告
包括年度報告、中期報告和季度報告。
上市公司和公司債券上市交易的公司,應當在每一會計年度的上半年結束之日起2個月內,向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和證券交易所報送中期報告,並予公告;
上市公司和公司債券上市交易的公司,應當在每一會計年度結束之日起4個月內,向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和證券交易所報送年度報告,並予公告;

2.臨時報告
發生可能對上市公司股票交易價格產生較大影響的重大事件,投資者尚未得知時,上市公司應當立即將有關該重大事件的情況向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和證券交易所報送臨時報告,並予公告,說明事件的起因、目前的狀態和可能產生的法律後果。
下列情況為應當報送臨時報告的重大事件:
(1)公司的經營方針和經營范圍的重大變化;
(2)公司的重大投資行為和重大的購置財產的決定;
(3)公司訂立重要合同,可能對公司的資產、負債、權益和經營成果產生重要影響;
(4)公司發生重大債務和未能清償到期重大債務的違約情況,或者發生大額賠償責任;
(5)公司發生重大虧損或者重大損失;
(6)公司生產經營的外部條件發生的重大變化;
(7)公司的董事、1/3以上監事或者經理發生變動;董事長或者經理無法履行職責;
(8)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其持有股份或者控制公司的情況發生較大變化;
(9)公司減資、合並、分立、解散及申請破產的決定;或者依法進入破產程序、被責令關閉;
(10)涉及公司的重大訴訟、仲裁,股東大會、董事會決議被依法撤銷或者宣告無效;
(11)公司涉嫌違法違規被有權機關調查,或者受到刑事處罰、重大行政處罰;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涉嫌違法違紀被有權機關調查或者採取強制措施;
(12)新公布的法律、法規、規章、行業政策可能對公司產生重大影響;
(13)董事會就發行新股或者其他再融資方案、股權激勵方案形成相關決議;
(14)法院裁決禁止控股股東轉讓其所持股份;任一股東所持公司5%以上股份被質押、凍結、司法拍賣、託管、設定信託或者被依法限製表決權;
(15)主要資產被查封、扣押、凍結或者被抵押、質押;
(16)主要或者全部業務陷入停頓;
(17)對外提供重大擔保;
(18)獲得大額政府補貼等可能對公司資產、負債、權益或者經營成果產生重大影響的額外收益;
(19)變更會計政策、會計估計;
(20)因前期已披露的信息存在差錯、未按規定披露或者虛假記載,被有關機關責令改正或者經董事會決定進行更正;
(21)中國證監會規定的其他情形。

9. 上市公司會計報表對外披露制度

一、研究背景
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狀況(尤其是會計報表的披露狀況),是我國證券市場關注的焦點之一。而我國證券市場尚處於發展的初期,存在各種不規范的情況。為了解我國上市公司的會計報表披露情況,本文選取了截止2002年l2月31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的1199家A股上市公司2002年年度會計報表作為樣本,按照企業會計制度(包括《企業會計制度》和《金融企業會計制度》,下同)所給出的會計報表格式,運用會計報表內部以及會計報表之間各報表項目應有的邏輯性關系。對披露的合並資產負債表、合並利潤及利潤分配表以及合並現金流量表,進行數據檢驗。
截至2002年l2月31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共有1224家,對於國內的廣大投資者來說,由於B股(人民幣特種股票,也稱境內上市外資股)是以人民幣標明面值,以外幣認購和買賣,在境內(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票,投資於B股和投資於A股相比較,存在諸多的差別,故本文未將僅發行B股的24家上市公司的2002年年度報告包括進去。這樣,本文共選取1200家A股上市公司的2002年會計報表進行檢驗。其中,金融類上市公司共有八家。另外,有一家公司由於退市未能披露2002年年度報告,因此,本文選取的實際樣本數為l199家A股上市公司。
本研究所用的數據主要來源於在中國證監會指定網站(上海證券交易所網站和巨潮網站)以及指定報紙(中國證券報、上海證券報、證券時報)上披露的2002年年度報告,香港理工大學中國會計與金融研究中心和深圳市國泰安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聯合開發的CSMAR資料庫系統。
為了檢驗這些報表的邏輯性符合情況,本文選用的檢驗方法是:對於這些報表的表內項目,則按照企業會計制度所給出的會計報表格式分項進行,各上市公司在實際披露過程中出現的一些比較特殊的會計報表項目,則按其出現的位置,分別歸屬到不同的項目之中;對於報表之間的會計項目,則按照這些項目之間應有的邏輯關系進行檢驗;本文僅檢驗了期末數(或本年數)。例如,資產總計的檢驗公式為:資產總計=流動資產合計+長期投資合計+固定資產合計+無形資產及其他資產合計+遞延稅款借項;且資產總計=負債和股東權益總計。
在檢驗中,對於會計報表的計量單位不是精確到計量單位「分」的公司,以及用()表示減項的公司,或同時出現新舊會計項目的公司、同一會計報表項目有不同的表示方法等,只要符合報表勾稽檢驗公式,本研究就認為這些公司的會計報表是沒有問題的;而在作為樣本選取的某家公司之全部會計報表裡,若出現1個或1個以上的不符合報表勾稽檢驗公式的情形,本文就認為,這家公司的會計報表是有問題的,相應地,這家公司則稱為問題公司。由於資料來源等的限制,對於通過報表勾稽檢驗公式的會計報表,未作進一步的檢驗。
檢驗結果顯示。有545家上市公司的會計報表未通過報表勾稽檢驗公式,從而這些公司被認定為問題公司,占公司總數l199家的45.37%。在這些會計報表中,涉及資產負債表140份,占公司總數的11.7%;利潤及利潤分配表128份,占公司總數的10.7%,現金流量表102份,占公司總數的8.5%。
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未通過報表勾稽檢驗公式的情況,並不是2002年年度會計報表所特有的現象。下表給出了200l、2002兩年出現問題的三張主要會計報表占公司總數的比例。
從下頁表中可以看到,資產負債表的問題出現頻率和2001年相比,有較大幅度的下降,利潤及利潤分配表、現金流量表和2001年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現金流量表的增幅較大。
二、出現問題的類型分析
經過對這545家問題公司出現問題的會計報表進行分析、整理之後發現,出現的問題多種多樣,一些想像不到的問題也發生了,甚至還出現了一些令人費解的數字。出現問題的類型主要有以下幾種:
1.尾數問題。這種情況是指,在出現問題的會計報表裡,雖然在對這些會計報表運用上述檢驗公式進行檢驗時,沒有通過,但經過對這些報表的分析發現,報表的合計數、總計數或小計數與按報表提供的數字進行加減運算後,相差不大,有的是相差O.O1元,有的是相差O.02元,但多數情況下,相差不超過0.10元。在所檢驗過的每一種報表裡,都出現了這種問題,有的公司還重復出現這種問題。如
(1)某公司資產負債表的流動負債合計年末數欄里填寫的是1,172,950,104.19元,對報表進行復核的結果是,流動負債合計數,按照報表所提供的數字,應為1,172,950,104.18元。而按後一數字對資產負債表進行檢驗,負債及股東權益總計運算數為2,444,860,028.84元,不等於負債及股東權益總計欄填列數及資產總計數2,444,860,028.85元。同樣的問題,在該公司利潤及利潤分配表、現金流量表以及報表之間的項目里也出現了。
(2)某公司資產負債表年初數資產總計為441。273,536.88元,負債與股東權益總計也為441,273,536.88元。但根據報表提供數字運算的結果是,流動負債合計應為241,207,011.29元, (而報表填列數為241,207,011.30元),股東權益合計按報表提供數字應為188,527。141.11元, (而報表填列數為188,527,141.12元),各相差O.O1元。這樣,負債和股東權益總計就應為441,273,536.86元了。該公司的利潤及利潤分配表也出現了類似的問題。
(3)某公司資產負債表期末數股東權益合計一欄填寫的是965,685,434.98元。而根據報表提供數字進行運算的結果是965,685,434.97元,按此數合計,負債與股東權益總計為2,399,155,024.68元,且等於資產總計期末數。
(4)某公司利潤及利潤分配表(本年實際數),營業外支出報表填列數為5,397,704.34元,這樣運算的結果,利潤總額就應該是42,605,458.33元,而按此數字進行檢驗,結果不符。按利潤總額報表填列數字42,605,458.30元檢驗,則符合。經查該公司會計報表附註,發現營業外支出應為5,397,704.37元,按照這一數字進行調整之後,再進行檢驗,就符合了。
2.數字寫錯。按照報表所提供的數字進行檢驗,會出現問題,但經過分析發現,是由於將數字寫錯了。如:
(1)將合並數寫為母公司數。如某公司資產負債表年末數中的資本公積一欄填寫的是56,264,741.57元,經過查閱該公司會計報表附註發現,這一數字為母公司數,合並數字應為56,427,455.02元。
(2)將某一位置(十位或百位等)上的數字寫錯。如某資產負債表(年末數)長期負債合計數填寫的是155,931.55元,而根據報表提供數字(該公司就一項長期應付款)應為155,931.95元。這里,將「角」位數上的「9」錯寫成了「5 ,但報表中的負債合計這一合計數是按155,931.95元計算的。再如,某資產負債表年末數,長期投資合計為165,117,019.54元,而根據報表提供數字,經過運算應為165,177,019.54元,誤將萬位上的「7」寫成了「1」(僅有一項長期股權投資,資產總計是按165,177,019.54元進行合計的)。
(3)將部分數字的位置寫串。如某資產負債表年末數,未分配利潤數欄填寫的是1,085,569,554.66元,而根據該公司報表附註,這一數字應為1,058,569,554.66元,將五千八百萬錯寫成了八千五百萬。
(4)其他錯誤。如某資產負債表年初數,應付賬款錯填為244,343,521.56元,經查閱會計報表附註,該公司這一數字應為244,139,617.17元,相差203,904.39元。
3.串列。在利用上述檢驗公式對會計報表進行檢驗的過程中,發現了串列這一現象的存在。正常情況下,會計報表因數字填寫錯誤而仍然檢驗通過的現象是極為少見的。在對檢驗未通過的數字作進一步的分析時發現:有的報表是向上串列,有的報表是向下串列,還有的將母公司數與合並數整列地填寫串。如:
(1)向上串列。如某公司的現金流量表(補充資料)里。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一欄無數字,而現金流量表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則為1,140,872,112.18元。經查,現金流量表(補充資料)「其他」欄里也有一數字1,140,872,112.18元,經過對補充資料進行復核後發現,若不考慮「其他」一欄,其結果正好是這一數字。於是,一個合理的解釋就是該公司現金流量表(補充資料)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一欄的數字向上串了一行,串到「其他」欄里去了。
再如,某公司資產負債表(合並數)將長期借款(年初:175,000,000.00元,年末:10,000,000.00元)向上串了一行,串到「長期負債:」標題欄里,長期負債合計(年末:10,000,000.00元)也向上串了一行,串到「其他長期負債」欄里了。
2.向下串列。
(3)整列填串。如某現金流量表(續表)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凈增加額所填寫的數字與現金流量表中相應的數字不符。經查驗,是由於現金流量表(續表)將整列合並數放入母公司數,而將整列母公司數放人合並數所致。
4.數字遺漏。在對會計報表進行檢驗的過程中,有的報表明顯不平。經過多方查證,包括採用表問核對、參閱報表附註以及查閱<中國證券報》、<證券時報》和<上海證券報》等,發現是由於遺漏了一些報表數字。
(1)合計數遺漏。如某資產負債表期末數,負債合計遺漏。而按報表提供數字,流動負債合計(488,578,065.92元)與長期負債合計(68,000,000.00元)相加,則應為:556,578,065.92元。
(2)部分數字遺漏。如某資產負債表將「盈餘公積、「公益金」連同與之對應的年初、年末數字一並遺漏。某現金流量表(續表)將凈利潤2,893,646.94元遺漏(補填上該數字之後,相應地,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也應由一2,922,887.30元調整為一29,240.36元)。
(3)報表的一部分遺漏。如某現金流量表中:(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出小計152,361,207.76元,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111,014,028.01元,和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凈增加額一567,893.48元均遺漏。
5.報表項目的位置及使用問題。由於不同時期,會計制度的規定有所不同,某些會計報表項目在報表中的位置和所屬大類也有所不同。如:1994年前上市公司年報中「待處理流動資產」不屬於「流動資產」。而屬「待處理資產損失」;另有些是以前年度會計報表使用的項目,在以後的會計制度中不予使用的,如「長期投資」從1998年起需按「長期股權投資」、「長期債權投資」分別予以披露;在利潤及利潤分配表中,一些會計報表項目由於各公司在處理上是依據各自不同的重要性等種種原因,也引起了會計報表項目在表內位置上的差異。如:「分給外單位利潤」,部分公司作為利潤表項目處理。部分公司則作為利潤分配表項目處理。
然而,在同一時期,如在對2O02年年度會計報表進行檢驗時,也發現了有一些會計報表項目,相對而言,位置變動較大。如資產負債表的「遞延稅款貸項」,大部分公司都是將之作為負債合計的一部分來處理,但有的公司將之作為單獨項,並列列示於負債合計與股東權益之間;利潤及利潤分配表的「資本公積彌補虧損」、「盈餘公積彌補虧損」.大部分公司都放在了凈利潤與可供分配的利潤之間,作為凈利潤的調整項目(加項)處理的,但有的公司是作為「可供分配的利潤」的調整項目。也有的公司是作為「可供股東分配的利潤」 的調整項目。等等。
6.項目符號問題。在編制合並報表時,報表之間會涉及到一些存在對應關系的會計報表項目,如「少數股東損益」、「未確認的投資損失」 等。少數股東損益是指子公司年度損益中,按少數股東所持有的公司股權比例計算的、應屬於少數股東享有的利潤(或分擔的虧損)。未確認的投資損失是指在按權益法核算長期投資項目的情況下。由於公司確認被投資單位發生的凈虧損以股權投資賬面價值減記至零為限。所以,在編制合並報表時,如被投資單位的所有者權益為負數時,公司應承擔的被投資單位負的所有者權益之份額。這兩個會計報表項目在編制合並利潤及利潤分配表時,都是需要調整的項目。同樣,在以凈利潤為起點,採用間接法編制合並現金流量表補充資料,計算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時,由於這兩項不涉及到現金的收支,也需要進行調整。
這兩個項目,在參與合並利潤及利潤分配表、合並現金流量表的計算過程中,具體就表現為金額相等、計算方向相反(一張報表是加項,而另一張報表是減項)。就未確認的投資損失而言.這里有一個怎樣表示的問題。有的公司將這一數字表示為正的數字,而有的公司則表示為負的數字。如此一來,在編制這兩張報表時,就有了不同的表示方法。有的公司在利潤及利潤分配表中,用的是「加:未確認的投資損失(正數)」,在現金流量表裡用的是「減:未確認的投資損失(正數)」。有的公司的表示方法則正好相反。
但是,有的公司則將這一數字在不同的報表裡賦予不同的符號,出現了形如「加:未確認的投資損失(正數」 (利潤及利潤分配表), 「加:未確認的投資損失(負數)」(現金流量表)等情形。少數股東權益在合並利潤及利潤分配表和合並現金流量表之間也有類似的情形。
對於這種正負號的應用問題,值得關注,也有必要進行統一的表述。既然會計報表的項目名稱是「未確認的投資損失」,那麼,還是以一個正的數字來表示為宜。如果用一個負的數字來表示,那麼,損失了一個負的數字,就很有可能會引起歧義。因此,本文傾向於採用:在合並利潤及利潤分配表中,用「加:未確認的投資損失(正數)」,而在合並現金流量表裡,用「減:未確認的投資損失(正數)」。對於少數股東權益,在合並利潤及利潤分配表中,用「減:少數股東權益」,而在合並現金流量表裡,用「加:少數股東權益」。
7.其他問題。如果說前面提到的尾數問題,是由於在編制合並會計報表的過程中, 由於四捨五入的原因,導致檢驗未通過的話,那麼,在剔除了上述各種影響因素之後,造成的檢驗未通過的情況,也就比較地特殊了。例如:
(1)某資產負債表年初數,資產總計為962,690,469.02元,而負債和股東權益總計則為1,006,494,494.61元。兩者相差43,804,025.59元。
(2)某資產負債表(年末數),少數股東權益,在指定網站上披露數為28,042,227.36元,經查閱指定報紙,這一數字則為27,912,942.43元,按報紙上的這一數字重新計算後,再進行檢驗,則符合。
(3)某公司資產負債表(合並數年初、年末)、利潤及利潤分配表(合並數上年同期、本年累計)有多處不符(如資產負債表年末資產總計與負債和股東權益總計不相等,年初股東權益合計不符,利潤表上年同期凈利潤、可供分配的利潤不符等)。
(4)某現金流量表中,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合並數為12,997,556.15元,而根據該表提供數字進行計算則為l2,977,556.15元。
(5)某現金流量表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入小計、(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出小計分別填列的是3,400,237,320.56元和3,126,609,428.51元。而根據提供數字計算,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入小計、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出小計分別為3,397,990,465.01元和3,124,362,572.96元。但按這兩組數字計算的結果,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都是273,627,892.05元。
三、結論
截止2002年底,我國深滬兩市發行並上市的A股公司共有1200家,其中,有1199家披露了2002年年度報告。對這1199家公司的會計報表進行檢驗的結果表明,有545家上市公司的會計報表在披露上存在問題,占公司總數的45.37%。這些問題的類型主要有:尾數問題,寫錯,串列,遺漏,項目符號,報表項目的位置及使用等。這說明我國上市公司在會計報表的披露上的確存在一定的問題,並具有普遍性。因此,如何從根本上解決我國上市公司財務報告中存在的問題公司之現象,提高上市公司的會計報表披露質量,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閱讀全文

與上市公司對外披露平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貸款50萬 瀏覽:781
三星鋰電股票 瀏覽:34
理財師人群 瀏覽:724
基金481006基金時 瀏覽:68
基金凈值查502013 瀏覽:43
平安個人貸款查進度 瀏覽:145
2019年4月焦煤價格 瀏覽:575
創新投資券商 瀏覽:306
理財幫幫忙 瀏覽:633
怎麼用公積金貸款裝修 瀏覽:115
銀行貸款家訪看購房合同嗎 瀏覽:814
丹東無抵押貸款 瀏覽:203
深圳天弘基金公司官網 瀏覽:109
信誠滬深300分級母基金 瀏覽:740
格力理財 瀏覽:978
sml理財 瀏覽:129
水杉投資有限公司 瀏覽:864
國投瑞銀核l心基金 瀏覽:584
黃金2007年價格查詢 瀏覽:707
現在還能買理財產品嗎 瀏覽: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