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金融界的羅斯柴爾德家族誰知道
在黑道特種兵小說里看過。還有羅布斯
❷ 張颺 是誰羅斯柴爾德家族 怡利國際金融集團 裕信銀行等百度百科詞條 出現了此人 當搜這個人搜不到百科
世界權勢排行榜第六
僅在普京,奧巴馬,主席,教皇,默克多之下
❸ 羅斯柴爾德家族到底有多少錢是否至今還控制世界金融
樓下的誤解了,50萬億是以前的事情了,因為這是按照通貨膨脹算來的,現在沒有了,現在要是還有那麼多,那麼都可以買下世界五百強公司大部分,而且是100%控股的,你覺得這個可能嗎?
❹ 羅斯柴爾德家族真的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嗎
在一個世紀前就已經不是了。
在二戰時期,主要競爭對手德意志財團和美國財團發現完全無法和羅斯柴爾德家族在金融領域對抗後,他們們想到了新的主意:毀滅羅斯柴爾德家族的本體:猶太人。通過支持希特勒和二戰,羅斯柴爾德家族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大量家族成員被殺害,資產被侵吞,超過2/3的旗下金融機構完全不存在了。美國財團利用這一有利時機反過來吞並羅斯柴爾德家族在美國和澳洲,加拿大的近乎全部資產,建立了花旗財團,摩根財團,美洲三大財團的現代格局。容克財團在戰爭中也失去了絕大多數成員,成功的轉化成新的寡頭勢力,並且利用瑞士5大銀行轉移戰爭中掠奪的財富逃過了2戰失敗的損失,在戰後成為歐洲第一大金融寡頭財團。羅斯柴爾德家族在歐洲大陸和北美澳洲的全部金融機構和資產全軍覆沒,靠在英國和瑞士倖存的少量金融機構艱難恢復,並在戰後逐步恢復元氣,但早已經日薄西山了。目前的全球金融勢力,還處在這個時期。
所以羅斯柴爾德家族興盛的歷史,早已在19世紀末結束了,今天的羅斯柴爾德只是一家在全球排名十幾到二十名的投資銀行,規模不大,也沒有什麼呼風喚雨的能力。
我想userliu2009八成是看了貨幣戰爭什麼的吧。那個太誇大了羅斯柴爾德家族影響力,純屬陰謀論。翻翻世界近現代史就可以明白了哈~望採納~
❺ 亞洲金融危機的推手索羅斯跟羅斯柴爾德家族有什麼關系
長久以來,世界各地的媒體都把索羅斯刻畫成天馬行空的「獨行俠」或「特立獨行」的金融天才,關於他的種種傳說更是為他平添了幾分神秘色彩,格魯曼曾開玩笑地認為這個正反讀起來都一樣的姓(SOROS)就是與眾不同。
索羅斯果真獨往獨來,僅憑他一人的「金融黑客天才」就能單挑英格蘭銀行,力撼德國馬克,橫掃亞洲金融市場?
恐怕只有大腦簡單的人才會相信這樣的傳奇。
索羅斯橫掃世界金融市場的量子基金注冊在加勒比海的荷蘭屬地安地列斯群島的避稅天堂克拉考,從而可以隱匿該基金的主要投資者和資金調度蹤跡,這里也是國際上最重要的販毒洗錢中心。
鑒於美國證券法規定對沖基金的「復雜投資人」不得超過99名美國公民,索羅斯煞費苦心地確保這99名超級富豪中沒有一個是美國人。在這樣一個離岸對沖基金中,索羅斯甚至不在董事會成員之中,只是以「投資顧問」的名義參與基金的運作。不僅如此,他還選擇了以他在紐約設立的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的名義擔當這個顧問職務。如果美國政府要求他提供該基金運作的詳細情況,他可以聲稱自己僅僅是一名投資顧問以推卸責任。
索羅斯的量子基金可不簡單。他的董事會包括:
董事理查德?凱茲(RichardKatz)。凱茲是倫敦羅斯柴爾德銀行的董事和羅斯柴爾德家族義大利米蘭銀行的總裁。
董事尼斯?陶布(NilsTaube)。陶布是倫敦銀團St.JamesPlaceCapital的合夥人,它的主要運作者也是羅斯柴爾德家族。
董事威廉?里斯-莫格(WilliamLordRess-Mogg),《倫敦時報》的專欄評論家,也是羅斯柴爾德家族控制下的St.JamesPlaceCapital的合夥人。
董事艾德加?皮西托(EdgardePicciotto),瑞士私人銀行中最有爭議的人物,被稱為「日內瓦最聰明的銀行家」。皮西托的鐵哥們包括紐約共和銀行的擁有者沙夫拉(EdmundSafra),這個沙夫拉已經被美國執法部門確認與莫斯科銀行犯罪集團有關,並被瑞士官方認定涉及土耳其和哥倫比亞的毒品洗錢活動。
索羅斯的「圈子」還包括瑞士的著名投機商馬克?里奇(MarcRich)和特爾?艾維(TelAviv),以色列情報部門的軍火商沙爾?艾森堡(ShaulEisenberg)。
索羅斯與羅斯柴爾德圈子的秘密關系使得他成為這個世界上最強大、最秘密的金融集團的馬前卒。羅斯柴爾德家族不僅曾經是英國倫敦金融城的霸主,以色列的創建者,國際情報網路的祖師爺,華爾街五家最大銀行的後台,世界黃金價格的制訂者,現在仍然主掌著倫敦-華爾街軸心的運作.沒有人知道他們到底擁有多少財富,當羅斯柴爾德和其他國際銀行家把世界首富耀眼的聚光燈打到比爾?蓋茨和股神巴菲特身上時,他們自己高出「首富們」幾個數量級的財富正躲藏在瑞士或加勒比海的離岸賬戶上待機而動。
索羅斯與美國的精英圈子關系也非同一般,他在美國著名的軍火合同商凱雷投資集團中投入了1億美元的私人資金,該集團中有老布希、美國前財政部長詹姆斯?貝克等重量級人物。早在80年代,索羅斯就與一些美國政界要人,如前國務卿布熱津斯基、馬德?奧布賴特等人一起創辦了國家民主捐助基金,這一組織實際上是由中央情報局與私人資本合資建立的。
在國際銀行家們的調教之下,索羅斯從90年代起在世界金融市場上掀起了一次又一次風暴。索羅斯的每一次重要行動都體現出國際銀行家們的重大戰略意圖,其核心就是促使世界各國經濟「有控制地解體」,以最終完成在倫敦-華爾街軸心控制之下的「世界政府」和「世界貨幣」的准備工作。
80年代初,國際銀行家基本上實現了拉丁美洲和非洲發展中國家經濟的「有控制地解體」,80年代中後期,又成功地遏制了日本金融勢力的擴張。在控制住亞洲的局面後,歐洲重新成為國際銀行家重點關注的地區,搞垮東歐和蘇聯就成為他們下一個主攻方向。
承受這一重要使命的索羅斯搖身一變成為了著名「慈善家」,在東歐和前蘇聯地區大量成立各種基金會。這些基金會都是比照他在紐約成立的「開放社會協會」的模式,倡導極端非理性的個人自由的理念。比如他資助的中歐大學,面對生活在社會主義體制之下的年輕人推銷主權國家的概念是邪惡的和反「個人主義」的,經濟自由主義是萬靈葯,對社會現象的理性分析都是「專制主義」的。這個學校的主題演講往往是諸如「個人與政府」之類的內容,這些教育思想自然受到了美國外交協會的高度稱贊。
美國著名評論家吉列斯?埃瑪瑞精確地描述了索羅斯們和他們所「慷慨」資助的國際組織的真實意圖:
在合法性和人道主義的面紗背後,人們總是可以發現同樣一幫億萬富豪的「慈善家」以及他們所資助的各種組織,如索羅斯的開放社會協會、福特基金會、美國和平協會、國家民主捐助基金、人權觀察、國際大赦組織、世界危機組織等。在這些人中間,索羅斯最為顯眼,他就像一隻巨大的章魚將觸角伸向了整個東歐、東南歐、高加索地區和前蘇聯各共和國。在這些組織的配合下,(索羅斯)不僅可以塑造而且可以製造新聞、公共議程和公眾觀點,以控制世界和資源,推動美國製造的完美的世界統一的理想。
在東歐社會主義國家解體的過程中,索羅斯起到了難以估量的作用。在波蘭,索羅斯基金對團結工會奪取國家政權居功至偉,對新波蘭的頭三位總統有著直接影響力。
索羅斯與美聯儲前主席保羅?沃爾克、花旗銀行副總裁安諾?魯丁、哈佛教授傑弗里?薩克斯,一同炮製了讓東歐和前蘇聯一劑斃命的「振盪療法」。索羅斯自己是這樣總結這一療法的:
我考慮到必須展現出政治體制變化會導致經濟改善。波蘭就是一個可以嘗試的地方。我准備了一系列廣泛的經濟改革措施,它包括三個組成部分:看緊貨幣、調整結構和債務重組。我認為三個目標同時完成要好於單獨實施。我主張一種宏觀經濟的債務與股份置換。
調整產業結構相當於對宏觀經濟秩序進行全面手術,同時卻偏偏要緊縮貨幣供應,等於動大手術卻拒絕給病人輸血,最後的結局當然是經濟徹底解體,生產嚴重衰退,人民生活水平直線下降,工業企業成片倒閉,大量工人失業,社會動盪加劇。此時,正是國際銀行家以「債轉股」在吐血大甩賣時輕松收購這些國家的核心資產。
波蘭、匈牙利、俄羅斯、烏克蘭,一個接一個痛遭洗劫,致使這些國家的經濟20年未能恢復元氣。與非洲和拉丁美洲國家弱小到無力反抗的情況完全不同的是,前蘇聯和東歐國家擁有著強大到讓美國無法安睡的軍事力量,在軍事實力仍然強大的狀態下遭到有組織的瘋狂搶劫,這在人類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索羅斯這種滅人之國不用流血的高超手段才是他真正的厲害之處。看來欲滅一國先亂其心確是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
❻ 問任意一金融生,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影響力到底大到什麼程度
Rothschild Family
羅斯柴爾德家族(Rothschild Family)是歐洲乃至世界久負盛名的金融家族。羅斯柴爾德家族(Rothschild Family)是歐洲乃至世界久負盛名的金融家族,號稱歐洲「第六帝國」。梅耶•羅斯柴爾德(Mayer Amschel Rothschild,1744年2月23日—1812年9月19日):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創始人,國際金融之父,歐洲銀行巨擘,創建了全球第一家跨國公司,首創國際金融業務。
19世紀初,出身德國的羅斯柴爾德家族,先在法蘭克福、倫敦、巴黎和維也納建立了自己的銀行產業鏈,而後伴隨著支援威靈頓的軍隊資金、淘金、開發蘇伊士運河、資助鐵路、開發石油等,家族不斷興盛,並影響了整個歐洲乃至世界歷史的發展。
羅斯柴爾德家族(又稱洛希爾家族,紅盾家族)發跡於19世紀初,其創始人是梅耶•羅斯柴爾德(Mayer Amschel Bauer)。他和他的5個兒子(即「羅氏五虎」)先後在法蘭克福、倫敦、巴黎、維也納、那不勒斯等歐洲著名城市開設銀行,建立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金融王國。在19世紀的歐洲,羅斯柴爾德幾乎成了金錢和財富的代名詞。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家訓:「金錢一旦作響,壞話隨之戛然而止。羅斯柴爾德家族低調行事,卻無處不在。
德國詩人海涅說過一句很經典的話:金錢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上帝,而羅斯柴爾德則是它的先知。
嚴密的家族控制,完全不透明的黑箱操作,像鍾表一般精確的協調,永遠早於市場的信息獲取,徹頭徹尾的冷酷理智,永無止境的金權慾望,以及基於這一切的對金錢和財富的深刻洞察和天才的預見力,使得羅斯柴爾德家族在世界兩百多年金融、政治和戰爭的殘酷旋渦中所向披靡,建立了一個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最為龐大的金融帝國。金融帝國
羅斯柴爾德家族(Rothschild family):地球上最為神秘的古老家族,一個隱藏在這個世界陰暗面的控制者,一個控制了這個星球近兩個世紀經濟命脈的強大家族!或許對絕大多數普通人來說它是陌生的,因為在大眾傳媒時代,人們的目光或許只會關注到類似「洛克菲勒家族」或者「摩根家族」這些聲明顯赫的名字上。而二十世紀二戰前的美國,曾經有一句經典的話形容當時美國的情況「民主黨是屬於摩根家族的,而共和黨是屬於洛克菲勒家族的……」其實在這句話後面還應該跟一句「而洛克菲勒和摩根,都曾經是屬於羅斯柴爾德的!」
19世紀的歐洲流行這樣一種說法:「歐洲有六大強國:大不列顛英國、法國、俄羅斯、奧匈帝國、普魯士和羅斯柴爾德家族。」
❼ 羅斯柴爾德家族如何控制國家金融
嚴密的來家族控制,完全自不透明的黑箱操作,像鍾表一般精確的協調,永遠早於市場的信息獲
取,徹頭徹尾的冷酷理智,永無止境的金權慾望,和基於這一切之上的對金錢和財富的深刻
洞察,以及天才的預見力,使得羅斯切爾德家族在兩百多年金融、政治和戰爭的殘酷漩渦中
所向披靡,建立了一個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最為龐大的金融帝國。
羅斯切爾德家族不會被金融危機威脅 相反他可以製造金融危機 因為羅斯切爾德有一句名言:只要我控制了一個國家的貨幣發行 我不在乎誰制定法律 現在羅斯切爾德家族已經宣布推出金融界了。
❽ 羅斯柴爾德家族與世界金融的關系
羅斯柴爾德家族
說起近代歐洲的猶太銀行家或實業家,就不能不提到顯赫一時的羅斯柴爾德家族。在19世紀的歐洲,羅斯柴爾德幾乎成了金錢和財富的代名詞。這個家族建立的金融帝國影響了整個歐洲,乃至整個世界歷史的發展。
羅斯柴爾德一詞起源於「紅盾」。這個家族從16世紀起定居於德國法蘭克福的猶太區。當時因為沒有街名和門牌號碼,每家的家族便被稱為「羅斯柴爾德家」,一直沿用至今。羅斯柴爾德家族在法蘭克福城默默無聞地度過了兩個多世紀,直到18世紀才開始發跡。使這個古老的家庭開始興旺發達的,是梅耶·羅斯柴爾德(1744-1812年)。
梅耶自小就很聰明,因此他父母把他送到猶太宗教學校學習,希望他長大後當一名拉比。但梅耶對此沒有多大興趣,當他父母去世後,他便棄學經商,走進了生意場。當時,他20歲,開始做買賣古董和古錢幣的生意,同時也兼兌換錢幣。由於他的精明能幹,並依靠當地有權勢的威廉伯爵,生意越做越興旺。後來,他不僅經營棉製品、煙酒,並開始從事銀行業,20多年之後便成為法蘭克福城的首富。
如果羅斯柴爾德家族一直在法蘭克福經營,其影響僅限於德國。然而,目光遠大的梅耶·羅斯柴爾德讓他的5個兒子走出法蘭克福,走出德國,分散到歐洲各地。
羅斯柴爾德家族最早向國外發展的是梅耶的三兒子內森。他於1804年隻身來到英國倫敦,開始時做一些棉布生意。當時歐洲正值拿破崙戰爭,一些德國貴族流亡到了英國,其中包括法蘭克福的威廉伯爵。為了保護自己的財產,威廉伯爵委託內森購買了大批英國的債券,內森便借機自己也做起了債券和股票生意。內森憑借自己的精明和才幹,不久便發了財,成為倫敦金融證券界的巨頭。後來,他又不失時機向英國政府提供巨額軍費,與倫敦軍政要人建立了密切的聯系。
內森在英國的成功,鼓勵了老羅斯柴爾德。為了方便英國與歐洲大陸的金融和貿易往來,他又在1811年把最小的兒子詹姆斯派到法國,在巴黎站穩了腳跟。幾年後,老二所羅門、老四卡爾又分別在奧地利的維也納和義大利的那不勒斯建立了羅斯柴爾德家族銀行的分行。這樣,就形成了一個由老梅耶·羅斯柴爾德與大兒子阿姆歇爾坐鎮老家法蘭克福,其他幾個兒子分布在倫敦、巴黎、維也納和那不勒斯的金融和商業帝國。
羅斯柴爾德兄弟經營技巧中重要的一條,就是利用他們分布在歐洲各國的分支獲取政治、經濟情報,迅速互相溝通。這樣,他們往往能迅速了解各地的政治經濟動向,推選採取行動,出奇制勝。
例如,當1814年拿破崙與歐洲聯軍對抗時,戰局變化無常,英國的證券交易因此很不景氣。後來,戰事發生逆轉,拿破崙兵敗滑鐵盧,倫敦的內森在英國政府得知這一消息之前便預先得到情報。他乘倫敦債券價格尚未上漲冊際,大批吃進,結果大大地賺了一筆。一個世紀之後,倫敦的羅斯柴爾德家族又比日本駐英國的使館早兩天獲得日本海軍全殲俄國艦隊的消息。由於羅氏家庭消息靈通,被人們稱為「無所不知的羅斯柴爾德」。
為了保密,他們有自己專門的信使,彼此用密碼進行聯系。例如,老羅斯柴爾德的代號是「阿諾迪」,稱威廉伯爵為「戈德斯坦」,把在英國的投資稱為「鱈魚干」。數年之後,當羅斯柴爾德家族擴展到美洲後,他們仍用這種方法保持歐美之間的聯系。當美國內戰即將結束時,倫敦的列昂內爾(內森之子,1808-1879年)收到他的代理人從美洲發來的一份電報,內稱:「夏勒姆先生將至」。夏勒姆(Sholem)是意第緒語「和平」的譯音。羅斯柴爾德家族內部的信息傳遞系統迅速又可靠,以至於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有時也寧願用羅家的信使來傳遞她的信件,而不用英國的外交郵袋。
到19世紀中葉,一個龐大的羅斯柴爾德金融帝國在歐洲形成。每當有戰爭,他們便向各國政府提供軍事貸款,戰後又為戰敗國提供賠款。他們在各地開辦銀行,從事證券,股票交易和保險業務投資工商業、鐵路和通訊業,後又發展到鋼鐵、煤炭、石油等行業,其影響滲透到歐美及殖民地經濟生活的各個角落。
羅斯柴爾德家族對歐洲歷史的影響,從它幫助英國政府購買蘇伊士運河一事中便可見一斑。1875年一個星期天的晚上,列昂內爾在他倫敦的宅邸中宴請英國首相狄斯累利(他也是猶太人出身)。席間,列昂內爾突然收到一份來自法國羅斯柴爾德分行的電報,說埃及國王因缺少資金,打算把他掌握的17.7萬股蘇伊士運河股票買給法國政府,但對法國提出的價格不滿意,表示願以400尤英鎊的價格賣給其他國家。狄斯累利第二天立即召開內閣會議,大家一致同意英國買下這批股票。然而,當時由於國會休會,無法籌集這筆資金。於是,列昂內爾果斷地作出決定,由羅斯柴爾德銀行倫敦分行向英國政府提供400萬英鎊,搶先買下了這批股票。此舉使英國控制了蘇伊士運河,帶來了巨大的政治、軍事和經濟利益。列昂內爾·羅斯柴爾德也因此一夜之間成為舉國上下敬仰的英雄。
盡管羅斯柴爾德家族擁有巨大的財富,並躋身歐美上流社會,但他們始終堅持著猶太人的傳統、維護猶太人利益看得比做生意和賺錢更重要。羅氏家庭大多數人堅持族內通婚,這個家族下屬的公司企業都按猶太教安息日的規矩,在星期六估算,不做任何生意。1820年,內森宣布不同任何一個拒絕給猶太人公民權的德國城市做生意。1850年,當卡爾借錢給羅馬教皇時,向教廷提出要求拆除羅馬的猶太隔都。19世紀倫敦的羅斯柴爾德銀行宣布不向俄國沙皇貸款,因為沙皇政府迫害和虐待俄國猶太人。
列昂內爾1858年成為英國下議院議員。他不願以基督教徒的方式,而要求猶太教方式用手按《希伯來聖經》,頭上戴猶太帽子舉行宣誓。上議院的貴族開始表示反對,但後來同意了,這在以基督教為國教的英國實在是不同尋常的,是長期受歧視的猶太人的一個勝利。27年後,列昂內爾的兒子內森尼爾成為英國第一位猶裔貴族和上院議員,他同樣也是用他父親的猶太方式宣誓的。
羅氏家庭還積極參加猶太人的各種活動,向猶太社團捐助了多筆慈善金。這個家族與猶太復國主義運動也有不解之緣。它在法國的成員愛德蒙男爵(1845-1934年)20世紀初向巴勒斯坦的早期猶太移民提供了約600萬美元的資金,幫助移民們購買土地和生產設備,定居生存。倫敦的沃爾特(1868-1937年)曾任英國猶太復國主義主席。正是他,與猶太復國主義領導人魏茲曼一起,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英國積極活動,終於使英國政府以外交大臣貝爾福致沃爾特·羅斯柴爾德勛爵一封信的形式,發表了著名的《貝爾福宣言》,最後導致了以色列國的建立。
總之,羅氏家庭是一個典型的猶太家族周圍。利奧波德·列昂內爾說過這樣一句話,大概可以反映和代表這個家族所有成員的思想:「我有兩大榮譽:第一,我是羅斯柴爾德家族的一員;第二,我是一個猶太人」。
羅斯柴爾德家族在國際舞台上活躍了二百多年,對歐洲和世界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這個家族的名聲之大,大概只有20世紀美國的肯尼迪家族能夠與之相比。
❾ 羅斯柴爾德家族與美國金融有什麼關系
這一年,以羅斯柴爾德家族為代表的國際銀行家勢力,就一舉擒住了美國這個世界最具潛力的新興大國的「七寸」——黃金嚴重匱乏。 1895年的美國黃金儲備最低時僅為900萬美元(相當於12.3噸),而羅斯柴爾德家族擁有的黃金據當時一家美國媒體稱達到了驚人的16億美元(約2194噸)。羅斯柴爾德家族代表的歐洲銀行家以在黃金上的壓倒性優勢一舉征服了美國,並從此成為美國真正的控制者。以100噸黃金為籌碼,羅斯柴爾德和摩根家族已經實現了他們在美國的戰略目標:(1)美國從此告別黃金和白銀的雙重本位,將銀本位打入冷宮,並在1900年出台法律廢止了銀本位,這使美國向歐洲標準的金本位邁出了關鍵的一步。而羅斯柴爾德家族是當時全球擁有最多黃金的家族;(2)在一個新的黃金本位的新興大國中,他們從此控制了這個國家的黃金市場,等於間接控制了貨幣發行;(3)它讓美國強大的民選政府和國會向自己低下了高貴的頭顱,有一次低下,就會有第二次,最後就會變成順從地點頭;(4)美國財政部的權力和權威被極大地削弱了,這為它日後喪失貨幣發行權打下了基礎;(5)這讓歐洲的銀行家們與紐約的銀行家們打成了一片,國際銀行家第一次成為一個全球聯盟性的金融壟斷力量。只有極少的人心知肚明,在19世紀即將結束時,美國已經換了主人,國會、政府已經開始成為擺設,以羅斯柴爾德家族為代表的金融寡頭們成為美國真正的主人——他們實現這一目標的主要手段就是,通過製造(或者非常巧合地發生了)一場美國黃金兌換危機,以100噸的黃金一舉征服了這個新興市場大國。此後,羅斯柴爾德家族再次潛入深海,它通過摩根財團控制華爾街,通過洛克菲勒家族控制石油、軍火業。這一基本格局在未來100多年中基本沒有改變過。直到今天,控制美國的仍然是華爾街的金融寡頭集團和石油、軍火寡頭集團,盡管它們之間難免會有矛盾,但總體而言,它們性情相投,都喜歡戰爭和危機,因為每一次戰爭和危機都是財富再分配的絕佳良機,它們會分享其中的利益。這個轉折,如果從正面看,你可以講,正是羅斯柴爾德家族推動黃金成為美國大國崛起的脊樑,繼續推動著國際貨幣體系向其智慧前瞻到的方向發展。只不過,這種大國崛起受益最多的是國際銀行家,而美國和世界人民將開始前所未有的多災多難的20世紀。
❿ 羅斯柴爾德(金融巨頭)的英文名怎麼說
Rothchi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