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財務舞弊和財務報表粉飾的區別和聯系是什麼
「財務舞弊」從上世紀90年代末為我們所熟知,美國《審計准則公告第16號》明確規定,舞弊就是故意編制虛假的財務報表。中國《獨立審計具體准則第8號》中對舞弊定義為導致會計報表產生不實反映的故意行為。財務舞弊按舞弊主體可以分為管理層舞弊和員工層舞弊,按舞弊目的可以分為惡意舞弊和善意舞弊。財務報表粉飾手段(一)利用實物資產、股權置換的手法調節利潤這種手法通常為上市公司與母公司或其他關聯方所用,他們通過實物資產、股權置換的方式,達到其增加利潤的目的。譬如,世茂股份公司與上海世茂建設有限公司進行資產置換的決議,同意公司以所持有的上海世茂國際廣場有限責任公司18.375萬股權及現金6792萬元,與參股公司世茂建設所持有的上海世茂湖濱房地產有限公司50萬股權進行置換。如此一置換,世貿股份2003年年度業績同比猛增25倍。(二)利用調節營業外收入或補貼收入粉飾年報這是ST公司慣用的手法。營業外收入是指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沒有直接關系的各種收入,它不是由企業經營資金耗費所產生的,不需要企業付出代價,實際上是一種純收入,不可能也不需要與有關費用進行配比。它不具有長期性和穩定性,對利潤的影響是暫時的,所以,營業外收入常常成為利潤的「調節器」。(三)利用對存貨價值的調節進行利潤操縱首先,存貨計價的方法不同,對企業財務狀況、盈虧情況會產生不同的影響。期末存貨計價過高或期初存貨計價過低,當期收益都可能因此而增加,反之亦然。所以,存貨計價方法的變更可以產生一定的利潤調整空間。其次,有的企業採用定額成本法計算產品成本時,將產品定額成本差異在產品和庫存產品之間分攤,本期銷售產品卻不分攤,以降低本期銷售成本。更有甚者,故意虛列存貨或隱瞞存貨的短缺或毀損,從而達到虛增本期利潤的目的。這樣的做法,雖然使上市公司當年的財務報表好看了,但卻為其今後的發展前景蒙上了陰影。(四)利用調節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其他應付款粉飾年報其他應收款、其他應付款被稱為會計報表中的「垃圾桶」和「聚寶盆」,前者隱瞞潛虧,後者隱瞞利潤。年報不實的上市公司在應收款或其他應收款方面做文章,從而達到虛增利潤目的的手法屢見不鮮,一些上市公司往往把一些難以收回的應收款掛在賬上,以虛增資產。(五)利用計提手段結合會計估計調節利潤企業巨額計提秘密准備,使估計計提成了操縱利潤的一種普遍手段。秘密准備的手段一般有以下幾種:低估資產、高估負債、不反映某些特定資產的價值、擱置資產價值上漲時的機制調整。(六)費用「減肥」,利潤「虛胖」上市公司對當期費用進行調整,也可實現虛增利潤的目的。在實際處理中,一些公司往往利用「待攤費用」、「長期待攤費用」、「在建工程」等科目進行調賬,在以後年度逐漸進行分攤,從而達到平滑利潤的目的。
⑵ 財務舞弊和財務報表粉飾的區別和聯系
「財務舞弊」從上世紀90年代末為我們所熟知,美國《審計准則公告第16號》明確規定,舞弊就是故意編制虛假的財務報表。中國《獨立審計具體准則第8號》中對舞弊定義為導致會計報表產生不實反映的故意行為。
財務舞弊按舞弊主體可以分為管理層舞弊和員工層舞弊,按舞弊目的可以分為惡意舞弊和善意舞弊。
財務報表粉飾手段
(一)利用實物資產、股權置換的手法調節利潤
這種手法通常為上市公司與母公司或其他關聯方所用,他們通過實物資產、股權置換的方式,達到其增加利潤的目的。譬如,世茂股份公司與上海世茂建設有限公司進行資產置換的決議,同意公司以所持有的上海世茂國際廣場有限責任公司18.375萬股權及現金6792萬元,與參股公司世茂建設所持有的上海世茂湖濱房地產有限公司50萬股權進行置換。如此一置換,世貿股份2003年年度業績同比猛增25倍。
(二)利用調節營業外收入或補貼收入粉飾年報
這是ST公司慣用的手法。營業外收入是指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沒有直接關系的各種收入,它不是由企業經營資金耗費所產生的,不需要企業付出代價,實際上是一種純收入,不可能也不需要與有關費用進行配比。它不具有長期性和穩定性,對利潤的影響是暫時的,所以,營業外收入常常成為利潤的「調節器」。
(三)利用對存貨價值的調節進行利潤操縱
首先,存貨計價的方法不同,對企業財務狀況、盈虧情況會產生不同的影響。期末存貨計價過高或期初存貨計價過低,當期收益都可能因此而增加,反之亦然。所以,存貨計價方法的變更可以產生一定的利潤調整空間。其次,有的企業採用定額成本法計算產品成本時,將產品定額成本差異在產品和庫存產品之間分攤,本期銷售產品卻不分攤,以降低本期銷售成本。更有甚者,故意虛列存貨或隱瞞存貨的短缺或毀損,從而達到虛增本期利潤的目的。這樣的做法,雖然使上市公司當年的財務報表好看了,但卻為其今後的發展前景蒙上了陰影。
(四)利用調節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其他應付款粉飾年報
其他應收款、其他應付款被稱為會計報表中的「垃圾桶」和「聚寶盆」,前者隱瞞潛虧,後者隱瞞利潤。年報不實的上市公司在應收款或其他應收款方面做文章,從而達到虛增利潤目的的手法屢見不鮮,一些上市公司往往把一些難以收回的應收款掛在賬上,以虛增資產。
(五)利用計提手段結合會計估計調節利潤
企業巨額計提秘密准備,使估計計提成了操縱利潤的一種普遍手段。秘密准備的手段一般有以下幾種:低估資產、高估負債、不反映某些特定資產的價值、擱置資產價值上漲時的機制調整。
(六)費用「減肥」,利潤「虛胖」
上市公司對當期費用進行調整,也可實現虛增利潤的目的。在實際處理中,一些公司往往利用「待攤費用」、「長期待攤費用」、「在建工程」等科目進行調賬,在以後年度逐漸進行分攤,從而達到平滑利潤的目的。
⑶ 報表的手段與識別方法有哪些
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粉飾是一個很專業、很復雜的國際性問題,其手段隨著環境的變化不斷地推陳出新。文章對常見的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粉飾的手段進行了系統地揭示,並在此基礎上探討了幾種較為實用的識別公司財務報表信息失真的方法。
一、財務報表粉飾的手段
(一)利用實物資產、股權置換的手法調節利潤
這種手法通常為上市公司與母公司或其他關聯方所用,他們通過實物資產、股權置換的方式,達到其增加利潤的目的。譬如,世茂股份公司與上海世茂建設有限公司進行資產置換的決議,同意公司以所持有的上海世茂國際廣場有限責任公司18.375萬股權及現金6792萬元,與參股公司世茂建設所持有的上海世茂湖濱房地產有限公司50萬股權進行置換。如此一置換,世貿股份2003年年度業績同比猛增25倍。
(二)利用調節營業外收入或補貼收入粉飾年報
這是st公司慣用的手法。營業外收入是指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沒有直接關系的各種收入,它不是由企業經營資金耗費所產生的,不需要企業付出代價,實際上是一種純收入,不可能也不需要與有關費用進行配比。它不具有長期性和穩定性,對利潤的影響是暫時的,所以,營業外收入常常成為利潤的「調節器」。
(三)利用對存貨價值的調節進行利潤操縱
首先,存貨計價的方法不同,對企業財務狀況、盈虧情況會產生不同的影響。期末存貨計價過高或期初存貨計價過低,當期收益都可能因此而增加,反之亦然。所以,存貨計價方法的變更可以產生一定的利潤調整空間。其次,有的企業採用定額成本法計算產品成本時,將產品定額成本差異在產品和庫存產品之間分攤,本期銷售產品卻不分攤,以降低本期銷售成本。更有甚者,故意虛列存貨或隱瞞存貨的短缺或毀損,從而達到虛增本期利潤的目的。這樣的做法,雖然使上市公司當年的財務報表好看了,但卻為其今後的發展前景蒙上了陰影。
(四)利用調節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其他應付款粉飾年報
其他應收款、其他應付款被稱為會計報表中的「垃圾桶」和「聚寶盆」,前者隱瞞潛虧,後者隱瞞利潤。年報不實的上市公司在應收款或其他應收款方面做文章,從而達到虛增利潤目的的手法屢見不鮮,一些上市公司往往把一些難以收回的應收款掛在賬上,以虛增資產。
(五)利用計提手段結合會計估計調節利潤
企業巨額計提秘密准備,使估計計提成了操縱利潤的一種普遍手段。秘密准備的手段一般有以下幾種:低估資產、高估負債、不反映某些特定資產的價值、擱置資產價值上漲時的機制調整。
(六)費用「減肥」,利潤「虛胖」
上市公司對當期費用進行調整,也可實現虛增利潤的目的。在實際處理中,一些公司往往利用「待攤費用」、「長期待攤費用」、「在建工程」等科目進行調賬,在以後年度逐漸進行分攤,從而達到平滑利潤的目的。
二、財務報表粉飾的識別
(一)不良資產剔除法
這里的不良資產除包括待攤費用、待處理流動資產凈損失、待處理固定資產凈損失、長期待攤費用等虛擬資產項目外,還包括可能產生潛虧的資產項目,如高齡應收款項、存貨跌價和積壓損失、投資損失、固定資產損失等。由於不良資產是資產中的黑洞,是導致上市公司虛盈實虧的重要原因,同時也是公司一個未引爆的「定時炸彈」,因此,在對那些存在高額不良資產的公司進行財務報表分析時,對不良資產進行剔除財務報表分析就顯得十分重要。在識別過程中,可以將不良資產總額與凈資產比較,如果不良資產總額接近或超過凈資產,就說明該公司的持續經營能力可能有問題。同時,也可以將當期不良資產的增加額與當期利潤總額的增加額相比較,如果前者超過後者,說明該公司當期的利潤表可能有「水分」。
(二)合並報表的分析法
合並財務報表分析法,是指將合並會計報表中的母公司數和合並數進行比較分析,來判斷公司公布的財務數據是否真實的一種方法。有的公司採取的粉飾報表手法比較高明,為了逃避注冊會計師和有關部門的審查,往往通過子公司或者「孫公司」來實現利潤虛構。因此,仔細分析合並報表有時也能發現其中的疑點,主要分析的是合並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利潤分配表和現金流量表。這種方法從基本的財務報表比率著手,分析公司償債能力、資產管理能力、盈利能力和成長能力等,再反過來從側面發現公司財務報表可能存在的粉飾問題。
(三)或有事項分析法
或有事項是指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一種狀況,其結果需通過未來不確定事項的發生或不發生予以證實。常見的或有事項有未決訴訟、未決索賠、稅務糾紛、產品質量保證、商業票據背書轉讓或貼現、為其他單位提供債務擔保等。我國企業會計准則明確規定了對或有事項的會計處理方法,根據會計謹慎性原則,尤其應對或有損失進行確認或披露,但一些上市公司往往對巨額擔保事項隱瞞不報或輕描淡寫,一筆帶過,以減少負債,虛增利潤,蒙蔽廣大投資者的眼光。
(四)偶然性因素剔除法
這里的偶然性因素是指那些來源不穩定、不可能經常發生的收益。常見的偶然性收入包括補貼收入、營業外收入、債務重組收益、因會計政策變更或會計差錯更正而調整的利潤、發行新股凍結資金的利息等。將這些因偶然性因素發生的損益從企業的利潤總額中剔除,能夠較為客觀地財務報表分析和評價該公司盈利能力的高低和利潤來源的穩定性。
(五)重點會計科目分析法
企業進行報表粉飾時,常常運用的賬戶包括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其他應付款、存貨、投資收益、無形資產、補貼收入、八項准備等會計科目。如果這些會計科目出現異常變動,我們必須認真對待,考慮該公司是否存在利用這些科目進行利潤操縱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