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集團股份 > 東軟集團股權分配

東軟集團股權分配

發布時間:2021-01-23 01:11:46

1. 東軟集團的主要事件

2012年7月24日,東軟集團爆出知識產權商業犯罪案,涉案人數多達28人,十餘人被警方拘捕,案值總計6400餘萬元。公開的案情顯示,「2011年5月份起,出於經濟利益目的,東軟某公司現任副總經理李某夥同東軟某公司CT機研發部負責人張某、采購負責人岳某等人,以許諾高額經濟利益為手段,相繼鼓動原東軟公司CT機研發部17名核心技術人員竊取公司醫用CT機核心技術資料後,相繼離職,聚集於北京某公司,於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某機械廠一廠房內,繼續進行醫用CT機的技術研發工作。」
該案沒有走完調查審理階段,最後的定刑和案值金額還沒有確定。 2014年12月11日,東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將與弘毅投資、高盛等投資者簽訂協議,由上述投資者對東軟集團旗下的兩家子公司——沈陽東軟醫療系統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軟醫療」)和東軟熙康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軟熙康」)進行增資擴股,交易涉及金額約38億元。
其中,東軟熙康將獲得弘毅投資、高盛、東軟控股、協同創新等投資者共1.7億美元(約合10.52億人民幣)的增資,同時為東軟熙康管理團隊及員工設置股權激勵。投資完成後,東軟集團仍是東軟熙康的第一大股東,將持有32.81%的股權。

2. 東軟集團這只股票怎麼樣!

1、從中長期看,軟體行業是國家支持行業,向好
2、買一隻股票,主要看版大盤權,大盤企穩了或即將企穩時買入。從大勢上看還看不出即將企穩。但從技術面看大盤有望在2245點附近止跌。從均線東軟集團受20日線壓制,最近幾天,KDJ金叉,MACD綠柱縮短,但量能偏小,表示買賣謹慎。若能在9.25元站穩,有可能走出頭肩底形態,若站不住,則將繼續下探尋底,最低可能到a.8.34元,b.7元附近。個人認為向上可能性第一,第二可能性到8.34元止跌。
可否長期持有?不妨逐步分批買入

3. 東軟集團與用友網路哪個股有潛力

用友網路。
基本面分復析:
東軟集團,凈制資產收益率,在10%以下,以長線投資者的思維,是不會選擇收益率10%以下的股票進行投資,未來價值過於慢。
用友網路,凈資產收益率,從2010年到現在,最差也有13%,去年是近16%
技術分析
東軟集團,日K線的MACD已經形成金叉過半了,未來漲幅可能不會很大,畢竟最高只有36.60元。

用友網路,日K線的MACD才剛形成金叉,未來漲幅是可觀的,畢竟最高是74.39元。

總的來說,用友網路比較有潛力。

4. 東軟集團股票代碼多少

600718,你是新手嗎找個代碼都不知道?

5. 阿爾派為什麼轉讓百分之五的股權給東軟集團

東軟集團復股份有限公司(600718.SH,以下簡稱制「東軟集團」)對外發布《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宣布公司將面向員工授予限制性股票。今天,東軟控股與阿爾派中國分別發布了《簡式權益變動報告書》,披露東軟控股將收購阿爾派中國持有的東軟集團的部分股權。這意味著東軟將通過股權激勵方式,面向公司管理層和核心員工正式啟動新一輪激勵計劃,而由東軟管理層參股的東軟控股增持東軟集團股份,也預示著東軟的核心管理團隊將更聚焦於公司的整體發展。此輪激勵計劃的實施,將持續並充分與員工分享公司發展成果,進一步增強員工的使命感和責任意識,形成東軟在戰略轉型升級時期的重要助推力.

6. 東軟集團股票為何爆跌

漲跌沒有那麼多為什麼?跌,說明有人拋售,為什麼拋售?因為不看好唄。

7. 東軟真是垃圾,純粹的騙子公司!

我在東軟svvd部門工作一年,開發部門工作了2年,還第一次看見這么多人黑東軟……先來一句酸酸的話,如果你這是一個有實力的人,何苦不去微軟……

我已經做好了寫完以下內容被噴的准備,不過你是大噴子也好還是小噴子也好,請你看完,然後盡可能噴的我說不出話,在此感謝了。

標題說東軟是騙子公司……我想不通的是,一個騙子公司居然在全國有這么多自己的辦公點,北到沈陽總部,南到成都;大連東軟公司佔了半座山(自己去網路,那個城堡就是大連東軟),沈陽東軟佔了一整個園區,如果從頭到尾這都是一個騙局,我覺得這個「劉」騙子可能比馬雲有才華……畢竟歪門邪道走到這個份上我覺得還是很有實力的。

前兩張圖是大連東軟的部分照片,最後一張國旗後是我所在的辦公樓

待遇低,的確,我承認,我在大四實習的時候在大連東軟,月工資1000,員工福利除了帶著大家到處沙灘到處玩,過節發點發點月餅粽子湯圓啥的,什麼巴黎貝甜什麼的,也不太了解,盒子倒是挺好看,哦對,還有個四人宿舍,畢業以後,我在東軟試用期剛剛拿到4k+5險1金,作為it公司,女士帶著產假丈夫帶著陪產假,其他婚喪家庭變故假都很齊全,我不知道還要什麼待遇,前提是沈陽的消費沒有你家那高,而且沈陽的中小it公司幾乎都沒有公積金。

領導,最為技術階層員工,我接觸的領導只有我們辦公室經理(沈陽),和以前辦公室經理(大連),如果說他們三位經理是靠關繫上去的我是絕對不信的,很多公司都是領導從不加班,但是我卻很少能在我的經理下班後再下班,有一天我就好信兒,我就想看看我們經理每天幾點走,然後我後悔了……起碼,我遇見的三個經理,都是實打實的靠譜,你什麼時候問他「還不走?」,他們的回答要麼是「今天活多」,要麼是「你先走吧,我還有點事忙活」,呵呵,這走關系,沒走明白啊,不會那20%都被我遇上了吧……

這個世界總會有人站在你的對立面,我也有我不喜歡的東西,就好比我非常不喜歡php,偶爾會在csdn公眾號吐槽一下,但是絕不會如此惡毒地詛咒。遠了不說,我看見這個帖子,2012年2月12日就有人在詛咒東軟倒閉,但是真的有點不走運,我剛剛漲了工資。就好像dnf從出生那天就有人說它這個月就會關服一樣。

東軟對待新人絕對是足夠寬容的,這點親身體會,員工是分等級的,我最早是1級,那時候是實習生,現在是2級,初級軟體工程師,下周一我要升到3級,這三年經歷了很多,以前一直以為自己行了,老牛比了,啥活都能幹了,但是每一次我接觸到新項目的同事,他們總會給我技術上的震撼,由於我的組長休產假,另一個組員因為孩子太小決定要做全職太太,所以臨時調來一位同事,他是5年前在做我這門語言,5年後,他依舊能用這些「舊東西」以壓倒性的優勢超過我的效率。如果你們覺得東軟是靠壓榨新人來盈利……我不想笑,但我忍不住。

項目不論水平多爛,能做出來就行?

我咋沒發現啊!?我獨自接的第一個項目其中涉及到道一個ui,要求做一個滾動式的日期和時間選擇器,還拿了一些其他app做例子,我查了很久網路,做,是做出來了,但是,丑,也是丑哭了,組長路過我的工位,看見我在擼這個選擇器,她只說了一句,咱們的neuui工程里有通用的,你那來設置一下屬性,顏色樣式都有現成的……組長一句話,我倒沒有覺得多輕松,反而覺得更沉重,我查了好幾天的功能,他們說居然有現成的……而這種ui,上百個,這種東西,暫不說靠爛技術,就是靠我自己,我要做多久能做出來這些功能……然後我才知道,為什麼我做出來的app都是不超過10mb。

代碼和語言一樣,是純粹的,如果你不懂,你一句話也聽不懂,也說不出。

加班與加班費?

我在大連實習階段,天天加班,也沒說不給錢啊?來到沈陽東軟,也沒說天天加班啊,我新項目的同事,從來到點上班,到點下班,工作從來不拖拉,每天8小時,絕對高效率工作……如果我分配的工作我干不完,我一定會和同事溝通,和領導反應,而不是成天在微信上和朋友抱怨,一聊就是一上午。我每天都會在公司多干兩小時,不是為了報答公司,而是為了自己能有一天,和我身後這些同事一樣牛逼。

你明明很弱,人家努力的時候,你不努力,人家下班,你跟著下班,你還想要高福利,不好意思,東軟或許是個騙子,但是騙子也不想養懶人。

所以,以上,恕我難以理解在座各位的看法

對了,說到發展太快,我得糾正一下,我還真是在「小城市」生活慣了,但是「大城市」真的好嗎?干這行的都知道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很厲害,但是這些地方普遍有個狀況就是,公司核心員工就只有從「搬家前」帶來的「大手子」,剩下幹活的都是來混工齡的年輕人,最後真正能留在公司的只有那麼百分之一,弄不好還會跳槽更大的公司,而我所在的東軟,我的經理跟我說過這么一句話,因為當時因為功能做不出來,想「引咎辭職」,經理問我,你想不想在這干?我說想,那你就踏踏實實干,有難處了,找同事幫忙,身後的那個「全職太太」抬頭看了我一眼,還給我一個肯定的微笑,再幹不了就找我,我給你調人!雖然不知道這里多少是實話,但是我感動了,我相信,在華為的狼性態度下,是不可能允許有這種情況發生的。

程序員從來都是能幹就干,不能幹拎包走人,我不相信在沒有人情味兒的南方有哪個公司會這么做,@dayulxl ,城市發展慢怎麼了?我上班也不用起大早,趕地鐵換地鐵的,也不用為了省下房租水電住到N環之外,最起碼,我打車還便宜啊。怎麼啊?發展慢影響我喘氣了,還是影響我8點半上班8點鍾才起床了?

8. 誰有關於IT企業人力資源激勵的案例!

IT行業是新興行業,作為新經濟的主要組成部分,IT行業對我國乃至世界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IT企業的一個重要特點是,人力資源成本構成企業的最重要的運營成本,而且是企業價值的關鍵驅動因素。在過去的幾年中,IT企業爭相提升對員工的激勵水平,以吸引和挽留他們。最頻繁使用的手段就是不斷的加薪和進行股權激勵(如員工與經營者持股、MBO或股票期權等)。以下分別以聯想集團、北京朗新、信雅達、東軟股份等公司為例,介紹這些成功經營的公司是如何進行改制從而實施股權激勵的。

聯想集團ESOP

聯想是我國本土IT企業的傑出代表。早在1993年,聯想已經開始意識到解決其產權問題的重要性。1993年,聯想從所辦公司變為院管公司。聯想向中科院提出由管理層和員工佔有35%的分紅權的方案。1994年,經過聯想和中國科學院一年多的磋商,中科院同意對聯想股權進行劃分,確定按照中科院佔20%,計算所佔45%,聯想集團的管理層和員工占其餘35%股權的分紅權,從1995年實施。聯想集團的管理層沒要股權,要的是分紅權。因為國有資產的股權屬於國資局,不屬於中科院,中科院無權決定如何劃分。中科院沒有國有資產讓渡權,但有利潤分配權,因此有權給予聯想管理層分紅權。然而即使是對分紅權的分配,當時在中科院系統內也算是特例處理。另外,35%的比例也是終獲批準的因素之一。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政策支持。紅利的多少完全取決於企業的效益,這使全體聯想人都關心企業的發展,而不只是一味地關心個人的得失利益。同時,它為聯想的新老交替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由於認識到自己的創業已經通過紅利權的形式得到了認可,聯想的老同志非常願意並支持將年輕人推到領導崗位上去,他們也希望聯想的事業能有更快更好的發展。

但是分紅權畢竟不是股權,獲得分紅權的聯想員工持股會等到了盼望已久的時機。1998年,聯想更名為聯想集團(控股)公司,並成為香港聯想的最大股東。同時,有關把聯想員工持股會擁有的分紅權轉變為股權的計劃也開始實施,其指導思想是:讓企業的創始人、管理者、業務骨幹能成為企業真正的主人。聯想這次股權改革涉及到的只有員工持股會所持有的35%股份。這35%原來是以分紅權的方式存在,這次股份改革就是要將這35%的分紅權變為股權。按照1993年確定的比例,中科院和聯想員工持股會正式確定中科院擁有聯想65%的股權,管理層和員工自身佔有其餘35%的股權。

1999年,聯想又在集團內部推行員工持股計劃。這個員工持股計劃是進一步明確員工持股會所持35%股份的分配。按照1994年就已經確定的方案,第一部分是創業員工,總共有15人,將獲得其中的35%,這些人主要是1984年、1985年創業時的骨幹;第二部分是核心員工,約160人,他們主要是1988年6月1日以前的老員工,將獲得其中的20%;第三部分是未來的骨幹員工,包括現在的聯想員工,獲得其餘的45%。可以認為,聯想的股權改革是將35%的股權切割分成兩份:一份用於激勵老員工,這部分佔35%中的55%;另一份,是對聯想未來的留成,這可以看成是聯想的「未來激勵」,它占其餘股份的45%。這一方案的最大特點正是兼顧了企業的過去和未來,既妥善地解決了早期創業人員的歷史貢獻問題,又恰當地考慮了企業的發展前途,因而是一個富有創新意識,比較公平、合理的股權改革方案。

信雅達MBO

1993年3月,郭華強與香港商人熊融禮等人一起投資10萬美元創辦了新利軟體公司。熊融禮任董事長,郭華強當總經理。1995年,沉浸在成功中的新利公司卻發生了一件預想不到的事情。這一年年初,新利公司8位主要中層經理集體出走,創辦了杭州恆生電子公司,也進入了他們熟悉的證券技術市場。他們出走的原因很簡單——沒有新利的股份。

1998年底,在新利的30%股份被折成2000多萬元現金後,郭華強與新利正式分道揚鑣。此後,一批與郭華強在新利共過事的管理人員先後來到他主持的信雅達公司。

2001年11月,信雅達完成了股份制改造,12個總裁級管理人員都擁有自己的股份。2002年1月,信雅達完成MBO。郭的具體做法,一是直接轉讓信雅達的股權:以每股一元的價格,轉讓實際價格為28元的股權。另一方面,郭通過轉讓信雅達電子的股權,再由這家公司持有信雅達股權,從而使核心團隊成員間接持有信雅達。信雅達電子公司成立於1994年10月,由郭華強與胡自強、葉慧清出資成立。郭佔50%的股份,胡與葉各持25%。但是,信雅達電子經營得並不理想。至2000年中期,其每股凈資產仍維持在1元左右。是年,郭開始對信雅達電子進行改組。2000年9月,胡自強以每股1元的價格將所持信雅達電子25%股權全部轉讓至郭華強,葉慧清也以同樣價格將所持25%股權轉讓出去,其中12.48%轉讓至朱寶文、6.38%轉讓至張健、2.55%轉讓至楊文山、2.55%轉讓至潘慶中、1.04%轉讓至郭華強。同時,新任5大股東同比例對信雅達電子增資擴股至100萬股。2001年9月,信雅達董事副總裁蔡亮以1:1的價格再次對信雅達電子增資6萬股,信雅達電子的股權結構為:郭華強71.73%、朱寶文11.77%、張健6.02%、蔡亮5.66%、潘慶中2.41%和楊文山2.55%。

在總股本5846萬股中,流通股為1800萬股,佔30.79%;發起人法人股為4046萬股,佔69.21%。而在69.21%的股權分配中,以實際持有股份比例計算,郭華強佔35.8%,相當於發起人股份中的半數;其餘的33.41%的股權則被許建國、朱寶文等14人核心團隊成員分持,其中持股次多的許建國佔10.83%。

北京朗新MBO

朗新成立於1996年4月,當時名為「北京朗新電子技術開發有限責任公司」。1997年福建實達電腦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1200萬元入主朗新,控股51%,公司更名為「北京實達朗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2000年,實達朗新以管理層收購(MBO)的形式將51%的控股權收回,並與實達軟體脫離關系,將公司正式更名為 「北京朗新信息系統有限公司」。

朗新作為一個電信行業的解決方案和服務提供商,幾年來為實達貢獻良多,期間也獲得快速發展。之所以要進行這次股權變更,朗新的總裁徐長軍認為,「實達朗新的機制不合理,體制設計上有矛盾,公司無法持續發展。」結局似乎只有兩個,要麼是由朗新的管理層採取MBO的方式,由管理層將控股權買回;要麼徐長軍帶領管理層離開,另起爐灶。最終實達和朗新選擇了一個在他們看來是「雙贏」的抉擇,由管理層採取MBO的方式回購股份。「如果實達行使他們的控股權,否決我們的提議,朗新可能就要有一個大震盪。當時雙方都對公司的未來發展很負責,選擇了後者。」

朗新公司的管理層通過這種方式完成了數千萬元量級的股權回購,也承受著相當程度的經營壓力。這樣一個過程盡管非常痛苦但對於一個公司和它的管理者來說卻極有意義:在融資的過程中一定要把握住自身發展的方向,尋找理性的游戲規則,選擇好的戰略合作夥伴,這樣才有利於公司的長遠發展。在這次MBO的過程中,朗新引進了很多具有海外背景的高層管理人員,而且設置了相對完整的員工期權計劃,產權關系更為明晰合理。從大量海歸人士的加盟不難看出,他們的目標將是海外資本市場。

而實達軟體在其下屬公司超速成長的時候,並沒有獲得相應的成長。對於下屬企業來說,實達軟體無論在品牌、資金還是管理上再也難以適應這些下屬企業的發展要求,反而因為各方面的局限而成了一個並不理想的平台。他們要上市,要有更多的融資渠道,在這些方面實達軟體顯然是不能有所幫助的。

東大阿派職工持股案

東大阿派成立於1993年6月,前身是東北大學下屬的兩家公司:沈陽東大開放軟體系統股份有限公司和沈陽東大阿爾派軟體有限公司。1995年公司更名為沈陽東大阿爾派軟體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公開發行社會公眾股1500萬股,公司總股本達到5500萬。主要股東為東北大學軟體中心、阿爾派電子(中國)有限公司

9. 東軟集團股票以前是什麼名稱

600710曾用名:東大阿派、G東軟、東軟股份

10. 東軟集團的性質

東北大學是大股東,但是飛利浦 阿爾派 SAP東芝inter都有股份,還有高管持股

閱讀全文

與東軟集團股權分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投資理財與宏觀經濟的關系 瀏覽:496
外部融資困難 瀏覽:704
燕郊49800民間互助理財 瀏覽:990
產權交易所管理辦法 瀏覽:516
科創基金和戰略配售基金的申購費 瀏覽:843
中國期貨市場國際化舉措 瀏覽:221
8萬投資人徹夜難眠 瀏覽:240
12月28日上海金交所銅期貨價格 瀏覽:219
易方達基金網基金 瀏覽:381
p2p理財人跑路了怎麼辦 瀏覽:310
期貨橡膠未來 瀏覽:108
建行日鑫月溢理財產品 瀏覽:891
股票期權通俗 瀏覽:653
遠期外匯價牌 瀏覽:284
股票上的融表示什麼 瀏覽:739
理財資金算作銀行自有資金嗎 瀏覽:200
美元匯率現在是多少人民幣匯率 瀏覽:356
什麼是外匯交易的點差 瀏覽:486
十英鎊人民幣 瀏覽:412
股票陳文 瀏覽: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