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溫氏股份上市共派了幾次股息
溫氏股份從2015年11月4日上市,一共派了七次股息,看股票軟體下方有一個S字母就是派股息的提示
㈡ 有誰在溫氏集團工作進去裡面養豬工資待遇如何知道的能說說嗎
溫氏工資待遇復是最最不公平的制,干最累的活拿最少的錢。
溫氏股份現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國家級創新型企業,組建有國家生豬種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博士後科研工作站、農業部重點實驗室等重要科研平台,擁有一支由10多名行業專家、68名博士為研發帶頭人,531名碩士為研發骨乾的高素質科技人才隊伍。同時,溫氏股份掌握了畜禽育種、飼料營養、疫病防治等方面的關鍵核心技術,擁有多項國內領先、世界先進的育種技術。
溫氏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養雞、養豬業為主導,兼營食品加工和生物制葯的跨地區發展的大型畜牧企業集團,2000年成為全國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目前是廣東省最大的農業龍頭企業。近5年來,溫氏集團先後獲得「全國農業產業化優秀龍頭企業」、「全國文明單位」、「全國誠信守法鄉鎮企業」、「中國優秀民營科技企業」、「廣東省優秀農業龍頭企業」、「廣東省百強民營企業」、「廣東省優秀民營企業」等榮譽稱號。
㈢ 溫氏集團
廣東溫氏食品集團有限公司位於雲浮市新興縣勒竹鎮欖根,創立於年,公司從當初的七戶八股8000元資本起家,現已發展成為一家以養雞業、養豬業、養牛業為主導,兼營食品加工、動物保健品的跨行業、跨地區發展的大型畜牧企業集團,目前已在省內外建成30多家養殖分公司,是廣東省農業龍頭企業,和全國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之一。 1999年,溫氏集團被廣東省人民政府評為"農業龍頭企業",2000年及2002年被國家農業部等部委評定為全國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2004年2月集團獲得國家人事部及全國博士後管委會批准設立溫氏集團博士後科研工作站。集團公司還獲得了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廣東省先進集體、廣東省優秀民營企業、廣東省民營科技企業等榮譽稱號,集團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溫鵬程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是第九屆、第十屆、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經過25多年的發展,溫氏集團目前已在全國的廣東、廣西、福建、江蘇、浙江、河南、湖南、湖北、四川、重慶、吉林等20個省(市、自治區)建有分公司,成為廣東省最大的肉雞生產和供應基地。集團現有員工23000多名,2007年溫氏集團銷售值117億元。2008年預計上市肉雞6.9億只、肉豬254萬頭,集團銷售收入預計達到161億。2007年農戶獲利達11.35億元,同比增長59%,戶均獲利31000元。
㈣ 溫氏股份這下厲害了,漲了這么高
這都是假象,漲的多高都是莊家的策略,終究是為了怎麼屠宰散戶。一般來說漲的越快,跌的越狠,所以不要太過於樂觀,漲的高就要小心了,現在的大環境不支持個股漲的高,都是假的。
㈤ 溫氏股份6月10日股價為什麼相差那麼大
因為6月11日是除權日啊,分紅配股後股價自然就會跌下來的,趨勢走熊市還在創新低股票走得不好,不過現在是階段性見底,要調整好還要很長的時間
㈥ 溫氏集團的老總是誰
溫氏集團的老總是黃松德。
希望能幫到你
㈦ 牧原股份實控人躋身中國第四大富豪,他靠的是什麼
不養豬不知道養豬的難。王健林當年投資10億元養豬失敗,曾自詡養豬比建五星級酒店簡單,但親嘗養豬巨額投資以及盈利不確定性後,自願放棄。
一家成功的企業,不僅要有好的准備,還要有時運,養豬企業尤其如此。自2019年以來,豬周期見頂,讓名不轉經傳的養豬企業大賺,也讓豬肉股在二級市場漲勢如虹。
受益於時運照拂,國內養殖龍頭牧原股份(002714-CN)2020年上半年大賺百億元。公司市值已經逾3300億元,成功打敗中小板的比亞迪、順豐和洋河股份。
豬肉企業上位,半年賺百億,頂2019全年利潤
2020年7月6日,牧原股份披露2020年上半年業績預告。
今年上半年公司凈利潤預計在105億元至110億元,而去年同期則虧損1.56億元,公司不僅實現扭虧為盈,還順利趕超2019年全年61.14億元的凈利潤。
二級市場,牧原股價與肉價齊飛。7月7日,公司股價創出歷史新高,達到92.70元。中金公司更是給出了100元目標價。
Wind顯示,牧原股份股價年初至今漲幅67.33%,7月7日87元的收盤價較2019年初的16.54元/股更是增長426%。
養豬的牧原股份成功上位,在中小板身價已經突破3300億元,超過洋河股份、順豐、比亞迪,與海康威視相互較勁,爭奪中小板第二把交椅。
肉價越漲,吃起來約香。在全民追漲下,牧原分股肉價與股價實現雙豐收。
公司實控人為秦英林夫婦,合計持股56.53%,其家族的身家僅次於馬化騰、黃崢和馬雲,躋身中國第四大富豪。
秦英林畢業於河南農業大學畜牧專業,1992年與妻子錢瑛創業開始養豬。
歷時28年發展,牧原股份已經形成飼料加工、生豬育種、種豬擴繁、商品豬飼養、屠宰加工為一體的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
雖然公司在產業鏈上逐步延伸,但主要產品仍是商品豬、仔豬和種豬,2019年占其總營收比重約97.06%。
牧原股份的業績走向,全靠豬肉價格走勢。2019年公司歸母凈利潤61.14億元,陡增10倍,主要源於豬肉價格上漲。
本輪「豬周期」上升期是從2019年開始的,延續了一年的豬肉價格漲勢,到2020年仍然處於高價位。
而6月7日,牧原股份再發融資公告,稱公司擬發行短期公司債券規模不超過人民幣30億元。
同日,公司子公司牧原國際有限公司還向境外銀團申請不超過等值於5000萬美元(約3.5億元)的貸款。
大手筆、頻繁的融資可以看出牧原股份的吃相很著急,公司究竟在醞釀什麼?
從公司一季度報可以看出,公司貨幣資金急劇上升,增值至204.10億,其中,短期借款達104.65億元,較2019年末增加62.09億元。
深交所的疑問,讓我們重新審視牧原股份,雖然暫時公司還未做出答復,但股價卻出現小幅下滑。
如果不是公司半年報預增百億,或者及時對問詢函問題做出解釋,牧原股份股價要沖100元還是有一定難度。
其實我們只看到養豬企業賺錢的一面,卻看不到他們花錢的一面。
萬達王健林也養過豬,他曾自信表示,養豬總比蓋五星級酒店容易多了。但當萬達投資10億元建成土豬養殖場後,僅僅一年就干不下去了。
為何半途而棄?王健林表示,我們調研國內5大養豬企業,都沒有掙錢的,基本是一年掙一年賠,那十年下來不就為零了嗎?
可見養豬行業也有難言之隱。
在擴張與不擴張之間,成本與收入上牧原股份也在尋求一個決斷。
規模化養殖模式擴張,抗衡豬周期
一邊巨額盈利,一邊大手筆融資,牧原股份的動作讓人迷惑。
種種跡象表明,公司融資為擴張之用。不要像王建立當初以為養豬就不用投資太多成本,恰恰相反,養豬比做房地產要難。這就不難理解公司為何要瘋狂融資了。、
牧原股份急劇擴張產能出於三個方面考量。
從行業來看,全國生豬養殖這個萬億級市場中,市場集中度較低,行業整體規模化程度仍處於較低水平。
我國2019年生豬出欄5.44億頭,行業市場規模達萬億級。而這萬億級市場中,國內出欄量前靠前的前八家企業溫氏股份、牧原股份、正邦科技、新希望、天邦股份、中糧肉食、大北農、天康生物生豬合計出欄4499.93萬頭,僅佔全國生豬總出欄量的8.27%。
此外,本輪豬周期被拉長,肉價還要漲。盡管一季度CPI顯示豬肉價格跌幅達18%,但新冠疫情以及貿易摩擦為牧原股份贏得長期成長提供條件。
在這個行業難得的發展檔口,像牧原股份這類龍頭,創始人又是專業出身,有義務也有利益驅動將規模化養殖做大做強。
從2019年起,牧原股份已經走在擴產能的路上。
2019年末,公司生產性生物資產余額為38.35億元,同比增長162.45%。這意味公司在擴大生產規模,種豬存欄量增加。
此外,公司存貨較2019年期初增加23.28%,主要是牧原生產經營規模擴大,消耗性生物資產(生豬存欄量)、原材料庫存增加所致。
最後,2019年末公司在建工程余額為85.99億元,同比增長133.65%。這些增幅是公司養殖擴張的一個信號。
例如,2018年公司還僅有16家子公司,但到2019年末就達到138個子公司。
2020年,牧原股份持續增加土地儲備,加快建設速度,擴大養殖規模。今年公司計劃出欄生豬1750萬頭至2000萬頭,同比2019年1025萬頭最低增加71%。
如此激進的擴張,牧原股份不僅是在爭奪市場份額,也是在抵禦豬周期。在規模化養殖下,出欄量增長能對業績起到有力支撐。
公司的中長期發展也從對豬價過度依賴,轉向公司自身更強的成本管控,以及規模化養殖帶來的抗風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