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您好:
1、分兩種情況:一是如果是流通股,多好些;二是若是非流通版股,則越少越好,沒權有解禁壓力
2、其次,如果是大股東持股,相對少些好,利於重組或者沒有減持的要求
3、如果是機構、基金等持有的股份,則相對多些為好,至少沒有基本面方面的顧慮
4、一般非大股東的流通股(機構、基金、個人)前十名持股,能佔10%——20%就已經夠多的了
5、機構的持股多少,有個延遲性,通常能夠看到持股情況的時間是在報表公布的時候,所以要根據盤面股價走勢、成交量的情況進行判斷,避免誤判
6、總的來說,前十大股東的持股越少,顯示該股沒有主力、沒有機構,走勢會弱很多
7、更主要的,是看持股的股東總人數、和人均持股的數量,股東越少越好,人均持股則越多越好,雖然不反映在前十大股東中,但說明籌碼集中度高,主力往往潛伏其中
滿意請採納,謝謝!
㈡ 明明是同一個人,為什麼十大股東和十大流通股東的持股佔比怎麼不一樣
因為持股分別是針對總股本和流通股本的。
王忠軍共持有4.57億股(包含1.45億股流通A股),
佔比=5.78億股/27.75億股(總股本)*100%=20.8%
補充:由於股票分為 流通股 和 限售股,針對的對象不同,計算出來的佔比會有所不同。
希望有所幫助!祝投資順利。
㈢ 怎麼查詢本公司股東佔比
1、通過查詢公司章程,公司章程上有股東的出資比例及出資方式。
2、通過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司系統查詢。登錄查詢系統之後,輸入公司名稱即可查詢公司工商登記信息。但是該系統只能查詢2014年3月之前公布的信息。之後,由於實施修訂過的《公司法》,不再強制要求公司必須公開出資比例,有的公司持股比例就不公布了。
3、通過公司的審計報告查詢。如果公司每年都進行審計的話,審計報告上會披露股東的持股比例。
(3)聯塑股東佔比擴展閱讀
依公司法規定,公司股東資格的取得方式主要分為以下三種情形:
資格取得
一、原始取得
指通過向公司出資或者認購股份而取得股東資格。原始取得又可分為兩種情形:
1、設立時的原始取得。即基於公司的設立而向公司投資,從而取得股東資格。通過這種方式取得股東資格的人包括有限公司設立時的全部發起人,股份公司設立時的發起人和認股人。
2、設立後的原始取得。即在公司成立後,增資時,通過向公司出資或者認購股份的方式而取得股東資格。
二、繼受取得
繼受取得,也稱為傳來取得或派生取得,即通過受讓、受贈、繼承、公司合並等途徑而取得股東資格,取得股份的受讓人、受贈人、繼承人、繼受人就成為公司的新股東。
三、善意取得
善意取得是指股份的受讓人,依據公司法所規定的轉讓方法,善意地從無權利人處取得股票,從而獲得股東資格。由於善意取得不用依賴於轉讓人的意志就可直接取得股權,因此它是一種特殊的原始取得方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股東
㈣ 如何查看自己公司各個股東股權所佔比例
查看公司股東股權比例可以通過兩種方式查詢:
1、通過查詢公司章程,公司章程上有股東的出資比例及出資方式。
2、通過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司系統查詢。登錄查詢系統之後,輸入公司名稱即可查詢公司工商登記信息。
3、通過公司的審計報告查詢。如果公司每年都進行審計的話,審計報告上會披露股東的持股比例。
(4)聯塑股東佔比擴展閱讀:
股東根據出資比例行使:
1. 表決權(42條,「股東會會議由股東按照出資比例行使表決權;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規定的除外」);
2. 股權轉讓優先購買權(71條第2款,「經股東同意轉讓的股權,在同等條件下,其他股東有優先購買權。兩個以上股東主張行使優先購買權的,協商確定各自的購買比例;協商不成的,按照轉讓時各自的出資比例行使優先購買權」);
3. 剩餘財產分配權(186條第2款,公司財產在分別支付清算費用、職工的工資、社會保險費用和法定補償金,繳納所欠稅款,清償公司債務後的剩餘財產,有限責任公司按照股東的出資比例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東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
4. 分紅權、新增資本優先認繳權(34條,「股東按照實繳的出資比例分取紅利;公司新增資本時,股東有權優先按照實繳的出資比例認繳出資。但是,全體股東約定不按照出資比例分取紅利或者不按照出資比例優先認繳出資的除外。」)(其中後兩者按實繳出資比例行使)。
嚴格說,「股權比例」並非《公司法》中的法律概念,《公司法》全文未出現「股權比例」一詞,僅有第71條規定股東可轉讓部分股權。
㈤ 總投資210000,一共四個股份,大股東138000其餘的評論24000這三個小股東佔多少股份比例
大股東佔65.71%:138000÷210000×100%=65.71%
小股東各佔11.43%:24000÷210000×100%=11.43%
㈥ 控股比例是怎麼算的
一、不是,股份制企業都有股東的說法,無論上市與否,公司主要分兩類,股份制的非股份制的,非股份制的就沒有股東的說法了
二、持股比例是指出資額占注冊資本金的比例,即:出資額/注冊資本金。例如本來注冊資本金為90萬,出資10萬,那持股比例就是10/(90+10)也就是佔比10%。股東或者章程另有約定的除外。年底的分紅也按這個比例進行。
三、最大權利是股東,因為董事會是由股東大會推舉產生的,所以股東是最大,或者股份做多的股東才是最大的,因為發言權大,日常經營決策由董事會來做,日常經營由總經理或者總裁來負責,重大問題,必須通過股東大會來決策,也就是由全體股東來做決定,如果多數股東認為決策侵犯了股東的利益,那麼就可以罷免董事會,重新選舉新的董事會,但如果,股份比例不夠,那就不能罷免董事會的,至少要過半數的股份。
(6)聯塑股東佔比擴展閱讀
根據《公司法》第216條(二)的規定: 控股股東,是指其出資額佔有限責任公司資本總額百分之五十以上或者其持有的股份占股份有限公司股本總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股東;出資額或者持有股份的比例雖然不足百分之五十,但依其出資額或者持有的股份所享有的表決權已足以對股東會、股東大會的決議產生重大影響的股東
㈦ 新浪都有哪些股東,他們都佔多少比例呢
新浪是納抄斯達克上市公司,截止13年10月15日,前五名的股東如下:
PRICE T ROWE ASSOCIATES INC /MD/ 5,521,078股
PLATINUM INVESTMENT MANAGEMENT LTD 4,958,908
CAPITAL RESEARCH GLOBAL INVESTORS 4,914,768
THORNBURG INVESTMENT MANAGEMENT INC 4,888,348
WELLS FARGO & COMPANY/MN 4,243,575
㈧ 股東占股比例如何計算
正常就是按其占股比例分紅。因為股東入股時間的不同,所付出的代價就不同,其超額付專出的屬代價已計入企業的資本公積,那麼他就應該按占股比例分紅,否則,我想沒有一個投資人能接受在付出代價後,還不能按入股比例分紅的。
如果要考慮時間性因素,我覺得綜合上面幾位的答案,應該是公司章程或相關股東會決議有約定的,則從其規定。除此之外,無論上市公司或有限責任公司,大家都是按股份比例或股權比例分紅,無須考慮時間性因素,因為新投資者的入股成本就存在有時間性因素及對老股東補償等因素,這點在某些中小型高新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引入風險投資商時尤為明顯,某個公司注冊時間不長,但企業核心競爭力(尤其是專利或專有技術)具有針對某行業更新換代的優勢,可是其自有實力不強,企業也沒有足夠的抵押物去銀行融資,政府的財政扶持資金也是杯水車薪,最有可能的就是引入風投,那麼,風投入股的成本計價基準就是按擬融資企業其歷史盈利水平,如果沒有歷史盈利水平的,則可能採取預估未來盈利水平的對賭,到分紅時就是按股權比例分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