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上汽包括哪些品牌
上汽包括的品牌:
1、榮威
榮威是上汽旗下的唯一的自主品牌,榮威的品牌是國產的,但是技術來源於之前收購的羅孚,羅孚是英國汽車品牌,上汽只是收購了技術,沒有收購品牌。
2、MG
MG跟榮威一樣,也是來源羅孚,2005年南汽收購英國MG羅孚汽車公司及其發動機生產分部,2007年,上汽又收購了南汽,也就一起收購了MG,嚴格意義上說,MG不能算是自主品牌。
3、上汽通用五菱
五菱神車,品牌是自主品牌,但是確實實實在在的合資公司,是由上汽、通用、柳州五菱共同組建的合資公司生產。
4、寶駿
寶駿是上汽通用五菱2010年創建的自主品牌,同五菱一樣,也是合資公司,通用汽車(中國)總裁甘文維將寶駿列為與雪佛蘭、別克、凱迪拉克並駕齊驅的通用在華的第四大品牌。
5、上汽大眾
上汽大眾以前叫上海大眾,成立於1985年,是上汽與德國大眾合資,上汽股份佔50%,德國大眾佔40%,大眾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佔10%。
6、上汽通用凱迪拉克
2004年6月7日,上海通用汽車發布凱迪拉克品牌,凱迪拉克是通用旗下的豪車品牌,代表車型:xts。
7、雪佛蘭
2005年上汽通用發布雪佛蘭品牌,目前國內已經成為雪佛蘭全球重要市場,代表車型:科魯茲 。
『貳』 上汽集團新一代的六速濕式雙離合變速箱怎麼樣穩定性及可靠性怎麼樣
你好!六速濕式雙離合變速箱,穩定性,可靠性相對干師雙離合變速箱,要好很多,正常行駛幾乎沒有故障。
『叄』 上汽集團的歷史
上汽集團早期的成功與和德國大眾的成功合作有莫大的關系。大概是看到了這種成功合作帶來的機遇,年6月,通用汽車集團也決定和上汽集團合作,建立了合資公司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Shanghai General Motors Co Ltd)。與通用的合作同樣非常成功,在2000年-2004年,上汽集團總銷量較之前翻了一倍,其中大部分就來自上海通用的貢獻。
● 憑借MG品牌打入歐洲
值得一提的是,上汽集團通過收購獲得的英國MG品牌於2011年4月13日在英國的長橋(Longbridge)工廠正式開始量產,量產車型為MG6。雖然這個品牌是英國的,但目前已經完全歸屬中國上汽集團旗下,能在海外建廠生產值得肯定,尤其是在英國這種老牌資本主義國家。
除了在英國進行投產外,上汽集團在今年(2012年)6月,在美國密歇根州伯明翰市由其旗下的美國分公司上海汽車工業美國分公司(Shanghai Automotive Instries Corp. USA Inc.)開設了新的北美管理中心。開幕式還邀請到了美國密歇根州州長里克·斯奈德(Rick Snyder)以及通用汽車的高層管理。因此很有可能上汽集團和通用汽車的合作將不僅限於在中國,很可能還會延伸至北美。
● 目前中國最強大汽車廠商之一
1996年的時候,上汽集團的年總產量為30萬輛,如今上汽集團的年總產量已經超過300萬輛,增長幅度超過十倍。2010年,上汽集團年產量達到358萬輛,成為中國第一大汽車製造商。2011年上汽集團整車銷量突破400萬輛,銷量同比增長12%,增速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9.5個百分點。這也標志著上汽集團成為中國最有影響力的汽車企業之一。
上汽集團相比許多自主品牌,相對更有歷史。但我們將上汽集團的發展史看下來,才知道上汽真正的崛起是在上世紀80年代之後,其地位的穩固和高速發展都是在近20年左右的時間內發生的。而上汽集團的「發家史」也恰好是一個「合資史」,早期與德國大眾的合作以及後來去美國通用汽車的合作都是上汽集團高速發展的重要轉折點。但我們要討論的是自主品牌,而不是合資品牌。接下來,我們要來看看真正屬於上汽自己的品牌。
● 榮威品牌
榮威是上汽集團真正具有完全自主權的品牌,也是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品牌。於2006年10月推出,取意「創新殊榮、威儀四海」。榮威的品牌在6年時間裡面發展迅速,其產品已經覆蓋中級車與中高級車市場,「科技化」已經成為榮威汽車的品牌標簽。榮威品牌口號為「品位,科技,實現」。目前,榮威在售車型有榮威950、榮威750、榮威550、榮威350以及榮威W5。
● 榮威750
作為國內首款實現量產的具有純正英倫設計及技術基因的中高級轎車,榮威750廣泛應用了歐洲高檔車技術,而它所具有的優雅經典的外形、激情澎湃的動力,更貼合了社會進取族群在價值和審美取向上的趨勢。同時,榮威的推出,也標志著上汽創造性整合國際國內優勢資源,高起點地打造自主汽車品牌取得了階段性重大成果。源於網路分享。。。
『肆』 上汽集團maxus商務車有6座嗎
應該沒有,有商務七座車@
『伍』 汽車屆里的6+3指的是哪幾家,為什麼要說是6+3那
世界汽車業排名靠前的6大(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萊斯勒、大眾、豐田、雷諾-日產)3小(PSA、本田、寶馬)
20世紀80-90年代,中國的經濟體制剛剛從計劃走向社會主義市場,正在摸著石頭過河之時,國外汽車巨頭開始進軍中國汽車市場。目前,他們在中國汽車市場的佔有份額擁有絕對的話語權,「六大三小」的市場競爭格局已基本形成,而且他們正帶領著中國的汽車業,朝著「三加九」的大格局邁進,因為全球汽車工業總的競爭態勢是大企業、大集團主宰和壟斷市場,領導發展潮流,所以中國目前的汽車工業正在克隆著這種競爭格局,逐步走向世界。 國外汽車進入中國路線圖 現在中國成為吸引全球目光的聚焦地,汽車產業作為經濟發展的支柱,在中國有更大的市場空間,全球汽車巨頭們都在眾目睽睽的窺視著中國,研究其他汽車巨頭進入中國的路線圖和策略。 中國轎車工業真正規模化生產起步於19年前,是1985年中國與德國大眾合營的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在迫切發展民族汽車工業的氣氛下,上汽大眾的正式成立,拉開了中國汽車工業與國際巨頭的合資序幕。 當時國家政策的初衷是,中國發展轎車必須走高起點、大批量、專業化的道路,想通過消化吸收,加速形成自我開發能力,最終達到擺脫技術依賴,創自己的品牌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達到我國汽車業 「以市場換技術」策略。 1983年,上海汽車廠試裝桑塔納成功;1984年,《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合營合同》在北京簽字;1985年,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開始批量生產桑塔納。 國內汽車專家認為,沒有桑塔納就沒有今天中國汽車市場的繁榮。桑塔納「實際上為新時期的中國汽車業發展開辟了一條道路,奠定了中國轎車工業的基礎,開創了一個新紀元」。 實際上,從1984年開始,全中國已陸續展開大規模的「合資運動」: 1984年1月,北汽與克萊斯勒合作成立北京吉普汽車有限公司;1984年5月,長安機器廠與日本鈴木合作生產ST90系列微型車;1985年3月,廣州標致項目開始運行等。但由於各種原因,除了桑塔納,各地的汽車項目並不盡如人意,標致最終更是黯然退出中國市場。這時很多跨國公司投資中國汽車業的熱情都冷卻了下來。就在這種歷史背景下,上海大眾桑塔納項目成功了,也帶動其他巨頭們,所以跨國巨頭才會有今日投資中國的火爆激情。可以說是大眾培育了中國的轎車市場,也給中國帶來了先進的造車理念和營銷理念,有了它的成功,才有通用、本田、福特、日產、豐田等巨頭的紛至沓來,也給中國汽車走向世界起航拋錨。 釐清幾大汽車巨頭進入中國的情況之後,不難發現國外汽車巨頭與中國汽車企業合資,是他們進入中國的唯一路線,也是帶動我國汽車產業的重要途徑。 眼光決定地位 早在16年前,德國大眾就到中國投資建廠,那是德國大眾董事長漢思博士的遠見。但是,能夠長時間與中方合資合作夥伴一道,佔有中國轎車市場半壁江山,恐怕漢思博士在簽約時始料未及的。大眾在華的合資企業——上海大眾、一汽-大眾,不僅市場份額大,而且經營狀況好。面對通用、本田、豐田等後來者的挑戰,德國大眾加快了兩家企業的車型換代,奧迪A6、帕薩特掌聲不斷,波羅也已經推出。德國大眾的在華策略可以概括為「放長線,釣大魚」。 相比之下,「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的法國標致,也是最早進入中國的汽車企業之一,可是他是最早的出局者。興許有人說,廣州標致項目,無論是技術轉讓、CKD件及零部件供應,還是合資公司的利潤分成,都讓法國人足足地賺了一大把,何談失敗?但法國標致在十年間做完十萬輛汽車之後,就丟掉了在中國繼續發展的機會,難道這不算是失敗嗎?另外,標致的不成功表現,殃及人們對法國公司的看法,新項目一拖再拖,難有進展,這也許就是最大的失敗吧。 作為全球汽車巨頭的福特汽車,早在改革開放之初,福特家族的決策者們就頻頻進出中國。但是進入中國汽車卻邁步遲緩。20年過去了,不要說他已經輸給德國大眾這樣第一撥搶灘登陸者,就連美國通用、廣州本田、日本豐田這樣的「遲到者」,看到中國的市場前景之後,於是急匆匆的與重慶長安合作,這被業界評定為福特汽車在華的無奈之舉。 美國通用同樣是在20年前,與中國談第一批轎車生產項目,當中方報出年產3萬輛的規模時,美國通用的代表以為翻譯丟掉一個「0」,對如此之小的項目他們不已為然。因為通用每年產量都在600萬輛到800萬輛。有人說他們當時對年產3萬輛的企業不知如何下手,也不知道該怎麼做。於是他們把機會「讓」給了歐洲人,使美國通用失去合作的良機。 當時的確在很多國際巨頭都對中國的汽車業不屑一顧的時候,德國大眾卻默默的開發中國的市場,最終確立了他們在華的市場地位。 「6+3」奠定中國汽車「3+9」格局 從1956年第一輛「解放」牌卡車誕生到2002年算起,中國銷售汽車320多萬輛,中國成為世界第四大汽車市場。 2002年以來,中外汽車製造商之間的合作已不僅僅局限於單一車型方面。一汽與豐田、東風與日產和PSA、上汽與通用之間的合作已逐漸向縱深發展,有的甚至在全面合作之後又進行資產重組,其運作規模之大、層次之深在中國汽車發展史上史無前例。 2002年8月29日,一汽集團和豐田汽車正式簽署協議,雙方將進行全面合作。在與豐田汽車合作之前,一汽集團已在國內完成完成了自己的布局。先前在2002年的6月14日與天津汽車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稱天津汽車)進行聯合重組,後又於2002年8月22日同豐田在四川省的合資公司、四川豐田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稱四川豐田)的中國母公司——四川旅行車廠閃電聯姻。這一切都為一汽與豐田之間建立全面合作奠定基礎。 2002年9月19日,東風集團與日產汽車50年合作協議的簽署,創下迄今為止中國汽車業規模最大的合作項目。雙方將合資組建新的汽車公司,新公司注冊資金170億元人民幣,打破了中國汽車合資企業投資的最高記錄。由於法國雷諾控股日產,因此日產就意味著雷諾,這也是東風、日產、雷諾「金三角」計劃的真正含義。2002年10月25日,東風集團又與法國PSA標致雪鐵龍集團簽訂了新的擴大合作的合資合同。雙方計劃每年都將推出標致、雪鐵龍兩個品牌的新車型,到2004年,生產的車型越來越多。另外,東風汽車、江蘇悅達和韓國起亞還簽署「東風悅達起亞合資經營合同」,於2002年7月26日,「江蘇悅達起亞汽車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東風悅達起亞汽車有限公司」。 2002年10月13日,上汽集團斥資5970萬美元收購韓國通用大宇10%的股份,標志著中國汽車企業首次真正走出國門,參與到國際汽車工業的重組和競爭中。11月18日,上汽、通用和柳州五菱三方投資成立的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掛牌成立。2002年12月20日,上汽、通用與上海通用又聯合收購山東原煙台車身有限公司,並將賽歐生產線移至山東。 伴隨著上汽與通用、一汽與豐田,東風與日產和PSA的全面合作,中國汽車工業的格局已初步確定,汽車跨國公司在華布局也基本完成。與世界跨國汽車公司「6+3」格局相比,中國汽車工業在兼並重組中凸現了以一汽、東風、上汽三大集團和廣州本田等9家獨立廠商,為市場主體的中國汽車「3+9」格局。 「3+9」格局似乎有點向國外巨頭壟斷競爭的意思,可是在我國汽車業繁華的背後,事實是「3+9」就是跨國汽車巨頭「6+3」 的身影(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萊斯勒、豐田、大眾、雷諾-日產6家巨型跨國公司,和相對獨立的本田、標致-雪鐵龍和寶馬3家公司),因為在中國「6+3」的合資公司控制了95%以上的市場,幾乎所有的核心技術都掌握在他們的手中。一個已經很清楚的事實是,由跨國汽車巨頭主導中國汽車市場的格局早已經形成。 有數據統計,前6大跨國公司合計產銷量已經超過全球總量的75%,再加上3家獨立車廠,9家公司的汽車年產銷量佔世界市場總量的比例高達92%。因此,他們這些巨頭們主宰和壟斷著整個世界市場,領導著全球汽車業的發展潮流,中國的汽車工業格局也同樣被他們引領著。 一汽、東風、上汽三大集團和廣州本田等9家獨立廠商的「3+9」格局,似乎有帶領中國的汽車企業做大做強, 世界汽車誕生百餘年來,從初期成百上千家企業的自由競爭,到如今少數超大跨國企業的寡頭競爭,這不是其他因素使然,而正是市場演化與選擇的必然結果。中國汽車市場不可能獨立於世界市場之外,國際車業的兼並重組並未告終,而必將深刻影響國內車業兼並重組的進程,同時,中國車業的兼並重組必須以國際車業為參照。正像為什麼日本的「三大」——豐田、本田、日產都能進入世界汽車「6+3」的巨陣,而韓國形成的「獨大」——現代也正以迅猛之勢欲奪列強之位,這一切都是由他們自身的市場地位來決定的。2003年至2005年,是中國進入WTO後對汽車工業的最後3年保護期。只有通過市場行為自然形成若干支柱型大企業,只有通過市場競爭使林林總總的汽車企業優勝劣汰,中國汽車產業才能健康成長並與國際接軌,在融入世界汽車產業大局的進程中取得於己有利的地位。 有人說中國的汽車業格局早已定型,因為「6+3」巨頭逐漸奠定了中國汽車的 「3+9」格局,目前出台汽車主要是為了限制那些想進入汽車業的非汽車企業或中小汽車企業,著力打造我國汽車業的「3+9」寡頭競爭格局、進行優勝劣汰,爭取早日進入全球汽車巨頭之列。
參考資料:http://www.bokee.net/forummole/view/ForumThread/view/10/7477.html
『陸』 上汽集團MG 6好!還是奇瑞E3好
你好,我是榮威MG官方購車顧問。
MG6還是不錯的,外形好看,操控也不錯,用的內是寶馬的底盤,動力很容強,是款性價比很高的產品。不過車還是要自己開過才知道.MG6有1.8L和1.8T兩種動力可供選擇,最大功率分別是133匹和160匹,MG6本身就是台偏運動的車,動力還是很強勁的。
你可以點擊這里對MG6進行咨詢或預約試駕。
『柒』 上汽集團下面都有什麼汽車品牌
自主品牌包括:榮威、名爵、上汽大通、躍進、五菱、寶駿。
企業品牌包括:上汽大眾、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電沃客車、上汽依維柯紅岩、南京依維柯。
上汽集團的汽車品牌包含自主品牌與企業品牌兩個部分。
1、榮威
經過十多年的辛勤耕耘,榮威產品覆蓋了中級車、中高級車、及新能源汽車。
其中產品包括:榮威RX8、榮威RX5 MAX、榮威RX5、榮威RX3、榮威i6 Plus、榮威i5、榮威i5 GL、榮威360 Plus、榮威MARVEL X、榮威Ei5、榮威ERX5、榮威eRX5、榮威ei6 Plus、榮威e950等車型。
2、五菱
南京依維柯,是中國南京汽車集團與義大利菲亞特集團依維柯公司共同成立的合資公司。不僅是中意兩國政府間最大的合作項目,也是菲亞特集團誕生一百年以來海外合作最成功的典範。
南京依維柯汽車有限公司成立於1996年3月1日,公司注冊資本25.27億元人民幣,合資雙方各佔50%股份。公司在冊員工6000餘人,佔地面積125萬平方米。
目前擁有依維柯、Turbo Daily、Power Daily 經典版、Power Daily 尊享版、Ouba、Venice、依維柯校車。
『捌』 上汽集團6月銷量:上汽大眾/通用仍下跌,最亮眼的是五菱
[汽車之家?行業]?7月6日,上汽集團披露最新產銷快報。數據顯示,2020年6月,上汽集團銷量約47.9萬輛,同比增長2.8%。但總的來看,今年1-6月,上汽集團累計銷量約204.91萬輛,較去年同期下滑30.24%。
就在7月4日,上汽集團發布公告稱,將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公司股份。上汽方面表示,著眼於公司的長遠和可持續發展,為了維護股東利益,強化投資者信心,經綜合考慮公司的經營與財務狀況、發展戰略等,公司擬實施股份回購用於實施股權激勵。擬回購股份數量下限為58,417,307股,上限為116,834,613股,回購價格不超過人民幣25.97元/股(含25.97元/股),這直接表示了上汽對於公司未來持續發展的信心。
不過,雖然車市總體回暖,上汽集團銷量也在逐步回到正軌,但諸多挑戰仍存在。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今年國內宏觀經濟和汽車市場將面臨階段性的嚴峻考驗;海外市場仍存諸多不確定性,對於積極出海的上汽來說需要更多應對舉措。上汽集團給2020年定下的銷量目標是力爭全年實現整車銷售600萬輛左右,這相比2019年的623.8萬輛成績已經是一個比較保守的目標。(文/汽車之家才麗媛)
『玖』 上汽集團有哪些品牌車
上汽集抄團旗下擁有別克、雪佛蘭、凱迪拉克三大品牌。
1、別克:1998年12月17日,上海通用汽車製造的第一輛別克新世紀轎車在浦東金橋基地下線。
(9)上汽集團6擴展閱讀:
歷史事件:
2010.08.24上海通用汽車成為2010環中國國際公路自行車賽始創合作夥伴,別克品牌贊助車輛。
2010.10.21第一批雪佛蘭新賽歐出口,本土研發國際品牌家轎正式走出國門。將分批運往智利和利比亞等國家。
2010.10.28「上海誠新二手車經營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2010.11.28全新別克GL8豪華商務車上市。
2018.12.24上汽通用召回缺陷汽車330多萬輛,創國內單次召回數量紀錄。
『拾』 上汽集團名下都有哪些汽車品牌
上汽自主品牌有:大通、榮威、名爵、五菱、寶駿
合資品牌有:大眾、斯柯達、別克、雪佛蘭、凱迪拉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