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上市公司治理准則的導 言
為推動上市公司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規范上市公司運作,促進我國證券市場健康發展,根據《公司法》、《證券法》及其他相關法律、法規確定的基本原則,並參照國外公司治理實踐中普遍認同的標准,制定本准則。
本准則闡明了我國上市公司治理的基本原則,投資者權利保護的實現方式,以及上市公司董事、監事、經理等高級管理人員所應當遵循的基本的行為准則和職業道德等內容。
本准則適用於中國境內的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改善公司治理,應當貫徹本准則所闡述的精神。上市公司制定或者修改公司章程及治理細則,應當體現本准則所列明的內容。本准則是評判上市公司是否具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的主要衡量標准,對公司治理存在重大問題的上市公司,證券監管機構將責令其按照本准則的要求進行整改。
B. 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結構和公司治理有什麼區別
也可以這么理解
治理可以包括各種制度安排、組織架構,規章制度等的集合。
是比較專系統全面的概屬念
而治理結構是其中的一部分
你所提到的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結構又只是代表了上市公司這個群體
除此之外,一般企業都有公司治理的問題
具體你可以參考 李維安 寧向東等人的書籍看看
C. 上市公司如何治理
9月24日,由中國網財經攜手同花順、鴻箭文化聯合舉辦的「榜樣力量——第一屆中國上市公司發展論壇暨中國上市公司百強榜評選啟動儀式」在北京舉行。中國網副總編輯薛立勝、同花順執行總裁吳強、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吳曉求、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銀河證券前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等嘉賓亮相啟動儀式,共同建言資本市場與上市公司健康發展。
當下的資本市場,部分上市公司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問題。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銀河證券前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認為,「上市公司之所以沒有做好,主要有三個方面」,具體包括制度性問題,投資者問題以及上市公司自身的問題。
左小蕾建言上市公司健康成長時表示,「市場經濟的兩個基本原則是非常重要的」,一是要有利潤導向的淘汰機制,企業自己進入的時候就要進去,因為當利潤沒有的時候,一定會被淘汰掉,因為沒有競爭力;而是企業要主動調整,這才是生存之道。
左小蕾強調,應從三方面入手做好上市公司,第一要發展一級市場,做好IPO,讓好企業上市;第二讓不好的上市公司退市;第三要發揮場外三板市場孵化器的作用,培育更多的上市公司,從源頭上做起。另外,新三板市場是一個孵化器,不是一個交易市場,它實際上是要為上市公司去更好地從源頭開始,所以要發展三板市場。
D. 上市公司治理規范
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核心內容是對傳統的國有企業、集體企業和私營企業進行規范的公司制改造,而構建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各負其責、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結構是實行公司制的核心。自中央提出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頒布實施《公司法》以來,特別是經過各方面試點,我國新的公司制企業大量形成。但是,由於受體制轉換的制約和操作缺乏規范的影響,目前在公司治理結構方面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今年內我國大多數國有大中型企業將初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同時也面臨著加 入WTO的國際化挑戰,因此迫切需要採取更為積極的改革政 策,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結構,以實現企業經營機制的根本 轉變,加速企業體制與國際接軌,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能力。
一、加快實現企業產權主體多元化 bizmap.cn,中國商業地圖網
當前,一些改制為國有獨資或絕對控股的公司制企業,在法人治理結構上未能形成有效的制衡機制,甚至出現了不少「翻牌公司」。究其原因,主要是企業投資主體未發生明顯變化,股權過於集中。根據黨的十五屆四中全會精神,應當加速推進對國有企業的戰略性改組,逐步淡化企業的所有制性質,強化企業制度的市場適應性。當前,需要加快實施國有股減持、國有資產變現和開放投資限制等措施,鼓勵更多的非國有法人資本、境外資本和民間資本投向國有企業,降低企業中國有資本持股比例,促進公司股權多元化。同時,要推動企業間的相互持股,特別是產業關聯性較強的企業間的股權置換,也可考慮將部分企業間的債務轉換成企業間的持股,改造部分國有獨資和控股公司,形成公司內不同投資主體的相互制衡機制,從而為規范公司治理結構創造條件。
www.bizmap.cn,財富指南
二、大力推進政企分開 bizmap.cn,中國商業地圖網
實現政企分開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基本要求,也是公司治理結構合理化的前提。近幾年來,隨著政府和黨政機關與直屬企業脫鉤,政府與企業的關系已得到了一定調整。但是,由於實現政企分開不僅需要深化經濟領域的改革,也涉及到政治體制方面問題,因此難度很大。許多企業反映政府部門的審批范圍在擴大,針對企業的文件、會議太多。當前,應圍繞建立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繼續深化黨政機構改革,讓企業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法人實體和市場主體,從而有助於公司治理結構的規范。為此,一要轉變黨政機構的職能,使政府部門著重於對經濟運行的宏觀調控和維護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改變過去專注於干預或支配企業的行為。同時,政府部門對經濟調控的范圍應面向全社會,而非專注於國有企業。二要在國有資本出資人與企業法人之間作出制度安排。一方面,國有企業改制後應與其他所有制企業一樣擁有法人財產權,依法自主經營;另一方面,通過出資人代表對國家出資興辦和擁有股份的公司依法行使所有者職能,對公司債務承擔相應的責任。三要徹底取消企業的行政級別和經營管理人員的幹部身份,從而改變黨政部門對企業的行政指揮和監督。
www.bizmap.cn,財富指南
三、充分發揮「新三會」的作用
www.bizmap.cn,財富指南
實行公司制改造的目的是打破傳統的企業制度模式,建立起符合市場經濟發展要求和國際規范的現代企業制度。股東會、董事會和監事會是公司制企業的權力機構、決策機構和監督機構,稱為「新三會」。但是,黨委會、職代會、工會「老三會」在體制轉換中仍發揮著作用。由於新老三會並存,造成機構重疊、多頭領導,既影響工作效率,也使公司在治理結構上難以規范。因此,應當按《公司法》要求盡快解決新舊制度的交叉,老三會與新三會的相近職能應逐步向新三會轉移、並軌,著力發揮「新三會」的作用。一時難以規范的企業,可考慮實行一套人員、多塊牌子的辦法。當前,特別要充分發揮董事會對公司重要問題的統一決策作用,即在一個企業只能有一個決策中心。要建立規范的可以追究董事責任的董事會議事規則,實行集體決策、個人負責。要積極吸收外部董事參與董事會決策,提高決策水平。董事會依法作出的決策,政府部門不應再審批或干預。 bizmap.cn,中國商業地圖網
四、全面推行經理人員選聘制度
www.bizmap.cn,財富指南
目前,我國國有獨資和控股公司中絕大部分經理(廠長)仍由政府主管部門和黨組織任命,既影響了實現政企分開,用人責任不清,也阻礙了經營者市場的形成。同時,一些改制後的企業,經理人員的收入也難以真正與經營業績掛鉤。 為此,必須深化改革,加速將政府部門和黨組織對經理人員的任命制改為董事會對經理人員的選聘制,發揮市場對經理人員的配置作用。要建立科學的激勵與約束機制,使經理人員的報酬與經營業績掛鉤,使經理人員的行為更加規范。
bizmap.cn,中國商業地圖網
五、擴大對企業集團經營國有資產的授權
www.bizmap.cn,財富指南
組建和培育大型企業集團是提高我國經濟國際競爭力、優化企業組織結構的重要方式。隨著國有企業的戰略性調整,應當擴大和深化對企業集團授權經營國有資產的試點,使企業集團母公司對授權范圍內的國有資產依法行使資產收益、重大決策和選擇 管理者等權利,並承擔國有凈資產保值增值的責任。另外,要理 順企業集團母子公司體制,母公司負責推進整個集團制度建設。集團的子公司、孫公司一般應改制為多元投資主體的公司,集團母公司依據《公司法》對全資、控股子公司、參股公司行使出資者的重大決策、選擇經營者和資產收益等權利;母公司向子公司派出董事或產權代表,通過子公司的股東會、董事會參與子公司的經營。針對目前政企關系難以完全理順的現狀,應賦予集團母公司更多的權力,建立起「防護牆」,保護子公司、孫公司按規范的公司制要求進行改造,並積極推行股權多元化。同時,母公司要加強制度建設和功能建設,提高決策能力和資產經營能力;尤其要加強對整個集團制度化的控制能力,對子公司的發展規劃、投融資決策和對外擔保實施有效的管理,防止內部失控,發揮集團的整體優勢。
E. 中國治理環境污染的上市公司有哪些
首創股份 大陸 水務類 北京
北控水務 香港 水務類 北京
博奇環保 東京 煙氣、污水處理等專 北京
多元水屬務 美國 水務類 北京
伊普國際 新加坡 水務類 北京
藍星清洗 大陸 水務類 北京等
中環水務 香港 水務類 北京上海
龍凈環保 大陸 煙氣處理 福建
F. 中國治理環境污染的上市公司有哪些
以下是我個人獨家整理的環保上市公司的資料,做課題用的,希望對你有用
首創股份 大陸 水務類 北京
北控水務 香港 水務類 北京
博奇環保 東京 煙氣、污水處理等 北京
多元水務 美國 水務類 北京
伊普國際 新加坡 水務類 北京
藍星清洗 大陸 水務類 北京等
中環水務 香港 水務類 北京上海
龍凈環保 大陸 煙氣處理 福建
豐泉環保,中德環保旗下 德國 固廢處理,焚燒爐製造 福建泉州
南海發展 大陸 水務類 廣東佛山
新晟環保 美國 水務類 廣東廣州
東江環保 香港 廢物回收利用 廣東深圳市
力合環保 大陸 水務類 廣東珠海
中原環保 大陸 水務類 河南鄭州
武漢控股 大陸 水務類 湖北武漢
凱迪電力 大陸 煙氣處理 湖北武漢
合加資源 大陸 固廢處理 湖北宜昌
霞客環保 大陸 廢物回收利用 江蘇
洪城水業 大陸 水務類 江西
原水股份 大陸 水務類 上海
城投控股 大陸 水和固廢 上海
亞洲環保 新加坡 水務類 上海
創業環保 大陸 水務類 天津
金迪生物 新加坡 水務類 香港,東莞、上海等地設廠或辦事處
光大環保,光大國際旗下 香港 水務類 香港,山東濟南淄博宜興蘇州等地設廠
菲達環保 大陸 煙氣處理 浙江
錢江水利? 大陸 水務水電 浙江杭州
天貓美國普衛欣提示:霧霾天氣出行記得做好防護。
以上是上市公司,名稱你自己可以網路。上市公司的結構一般比較復雜,你是有心人的話,就去探一探,好運!
以及部分廣東的非上市公司:
廣州中環萬代環境工程有限公司 廣州 污水處理、設備製造
深圳市危險廢物處理站 深圳 工業廢物處理
佛山市綠葉環境保護中心 佛山 污水、廢氣
佛山市高明景園環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佛山 污水處理
廣東鑫都環保實業有限公司 廣州 污水處理
中山污水處理公司 中山 污水處理
廣東新大禹環境工程有限公司 廣州 綜合
廣東新晟環保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廣州 綜合
廣州廣一集團有限公司 廣州 綜合
G. 中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現狀
目前我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的特徵和存的缺陷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上市公司發行的股票種類繁多,持有不同種類股票的股東對公司治理結構有不同的影響。目前在深、滬兩市上市公司發行的全部股票中,既有A股也有B股,而A股中又包括國家法人股、社會法人股、職工股和社會公眾股,B股中則包含了外資法人股、外資股、境內社會法人股、境內個人股。因此存在著眾多與公司有直接或間接利益關系的主體。這些主體持有公司的股票,就是公司的所有者,就應有權參與公司治理以實現自身的投資目的,但不同利益主體各自的投資利益不盡相同,難免發生利益沖突,這就使得我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由於涉及面的廣泛而變得更加復雜。
2.股權結構以國家股和法人股等非流通股為主,尤以國家股比重最大,股權結構不合理。大多數上市公司是由國有企業改制或由國家和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投資新建而來,加之《證券法》中關於企業改制過程中其國有凈資產的折股比例不得低於65%的規定,使得新公司的股權結構中表現出國有股一股獨大。而國家關於國家股和法人股不允許上市流通的規定,更從制度上確保了國有股的絕對優勢地位。由此市場上就出現了這樣的現象:即持有流通股的廣大股東承擔著由公司的經營業績好壞引起股價波動的市場風險,卻很難作為股東行使到參與公司治理的權利,而持有國家股、法人股的股東獨攬公司大權卻不必承擔股票市場的風險。這顯然是一種不合理的現象。
3.上市公司舉債比例小,債權結構不合理。上市公司的債務多來自借款和應付款,債權籌資的比重低。由前文所知,廣義上的公司治理結構包括股權結構、債權結構和董事會結構。債權人藉助債務協議同樣也可以對董事會實施一定的影響力,而這種影響力會最終反映在公司的經營活動中。在國外,由於債權籌資有成本低、債權人不能參與公司的日常經營決策和年終利潤分配等優點,深受廣大上市公司的歡迎。而在我國,情況卻缺恰恰相反,盡管《證券法》中對上市公司發行債券的條件要比申請配股的條件寬松得多,可申請發行債券的公司仍寥寥無幾。歸結其原因,國家股占絕對控股地位的現狀很好的說明了這一點。上市公司即使給出了10配10這樣高的配股比率,流通股的比重仍然與國家股和法人股相差甚遠,加之流通股的股東多數是中小散戶投資者,持股分散,所以配股根本無法撼動國家的控股地位。我國股東似乎完全可以忍受上市公司多年不分派股利的行為使得股票籌資成本甚至小於債券籌資的同期成本,上市公司當然會青睞於前者。
4.董事會中內部董事占絕大多數,董事會結構不合理導致權力失衡。董事從股東中選舉產生,而持股數又代表著所持的選票數,因此控股股東通過推舉代表其利益的董事參加董事會的方式掌控著董事會。我國多數上市公司中國家股占控股地位,自然代表國家的董事在董事會中占優勢,而代表法人股、社會公眾股的董事雖然人數眾多處於票數上的劣勢,這就使得董事會的投票決策機制形同虛設,出現了公司治理上的「無效區」。董事會通過聘任符合自己利益的公司經理階層,達到層層控制公司的目的。目前我國多數國有企業的董事、經理還是由控股股東委派而來,其代表股東行使的權利過大,甚至出現了不少董事長兼任總經理的情況,總經理取代了董事會的部分職權,將董事會架空,自己管理自己,自己評價自己,成為名副其實的「內部控制人」,使得公司治理中的
約束機制和激勵機制完全喪失效力,這樣的公司治理結構不僅損害了中小股東的利益,也損害了大股東自身的利益。
H. 公司治理是否都是上市公司
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又名公司管治、企業管治和企業管理,源於19世紀西回方發達市場經濟,公司答治理結構明確規定了公司的各個參與者的責任和權力。是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我國,良好的公司治理是公司上市審核的一項重要而基本的要求,但公司治理不僅限於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也可以通過良好的公司治理實現公司的良性運行,通過股東大會、董事會及管理層所構成的權力協調機制,為所有者(主要是股東)提供良好的監督與制衡機制,協調公司與所有利益相關者(股東、債權人、供應者、雇員、政府、社區)之間的利益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