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澳元是哪個國家的
澳元是澳大利復亞聯邦的法制定貨幣,由澳大利亞儲備銀行負責發行。
澳元是澳大利亞元(Australian Dollar)的簡稱,澳元的標志國際貨幣符號為AUD。一澳大利亞元等於100分。面額有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的塑料錢幣。另有5分,10分,20分,50分,1元,2元鑄幣。
澳大利亞元在外匯市場上,目前為交易量世界第五大的流通貨幣:居美元、歐元、日圓、英鎊之後,占總交易量的6%。2010年,澳大利亞元正式取代瑞士法郎的國際地位,成為全球第五大流通貨幣。
㈡ 澳大利亞的錢叫什麼
澳大利亞的錢叫澳大利亞元,簡稱澳元。
澳大利亞元(英語:Australian Dollar,簡寫A$或AUD)是澳大利亞的貨幣單位。澳大利亞元在外匯市場上,目前為交易量世界第五大的流通貨幣:居美元、歐元、日元、英鎊之後,占總交易量的6%。2010年,澳大利亞元正式取代瑞士法郎的國際地位,成為全球第五大流通貨幣。
澳元是澳大利亞聯邦的法定貨幣,由澳大利亞儲備銀行負責發行。
(2)澳大利亞第一澳元集團擴展閱讀:
各外匯名稱:
1、美元
美元英文貨幣符號USD,的發行權屬於美國財政部,辦理具體發行的是美國聯邦儲備銀行。鈔票尺寸不分面額均為15.6×6.6厘米。
每張鈔票正面印有券類名稱、美國國名、美國國庫印記、財政部官員的簽名。美鈔正面人像是美國歷史上的知名人物,背面是圖畫。
另有500元和500元以上面額,背面畫面上沒有圖畫,流通量極有限。1963年起以後的各版,背面畫面的上方或下方又加印一句「IN GOD WE TRUST(我們信仰上帝)」。
1996年美國開始發行一種具有新型防偽特徵的紙幣,第一次發行的為100元券。美國鈔票圖樣中的中心字母或阿拉伯數字分別代表美國12家聯邦儲備銀行的名稱。
2、歐元
英文貨幣符號EUR,歐元源於1989年提出的道爾斯計劃。1991年12月11日,馬斯特里赫特條約啟動歐元機制以來,到1999年初,大多數歐盟國家都把它們的貨幣以固定的兌換比例同歐元聯結起來。根基馬斯特里赫特條約,歐洲單一貨幣叫做「ECU」。
1995年12月,歐洲委員會決定講歐洲單一貨幣改名為歐元「Euro」。2002年1月1日起,所有收入、支出包括工薪收入、稅收等都要以歐元計算。2002年3月1日,「歐元」正式流通後,歐洲貨幣的舊名稱消失。
3、日元
英文貨幣符號JPY,日元由日本銀行發行。日本發行的紙幣面額有10000、5000、1000、500、100、50、10、5、1元等,另有500、100、50、10、5、1元鑄幣。
日本鈔票正面文字全部使用漢字(由左至右順序排列),中間上方均有「日本銀行券」字樣,各種鈔票均無發行日期。發行單位負責人是使用印章的形式,即票面印有紅色「總裁之印」和』發券局長「圖章各一個。
4、英鎊
英文貨幣符號GBP,英鎊為英國的本位貨幣單位,由英格蘭銀行發行。1971年,英格蘭銀行實行新的貨幣進位制,輔幣單位改為新便士(New Penny),1英鎊等於100新便士。流通中的紙幣有5、10、20和50面額的英鎊,另有1、2、5、10、50新便士及1英鎊的鑄幣。
5、加拿大元
加拿大元由加拿大銀行(Bank of Canada)發行。加拿大紙幣有1、2、5、10、20、50、100、1000元等8種面額。另有1元和1、5、10、25、50分鑄幣。
1元等於100分。1935年加拿大發行了印有英女皇喬治五世像的第一批鈔票;1937年發行了印有英皇喬治六世像的1937年版鈔票;1954年發行了印有伊麗莎白二世頭像的1954年版鈔票;1970年年8月以來又陸續發行了印有英皇喬治六世像的1937年版鈔票;1970年8月以來又陸續發行了新鈔。
新舊版本鈔票均可流通。硬幣正面均鑄有英女皇伊麗莎白二世頭像,背面鑄有加拿大的英文「CANDA」字樣。加拿大居民主要是英、法移民的後裔,分英語區和法語區,因此鈔票上均使用英語和法語兩種文字。
6、新加坡元
新加坡元由新加坡貨幣局發行。新加坡流通的貨幣有:1000、100、50、10、5、2元等面額的紙幣,1元及50、20、10、5、1分鑄幣。1元等於100分。
新加坡紙幣中20、25、500、10000元券各有一種版式;1、5、10、50元券各有兩種版式;100、1000元券各有三種版式。
7、瑞士法郎
瑞士法郎的發行機構是瑞士國家銀行,輔幣進位是1瑞士法郎等於100生丁,紙幣面額有10、20、50、100、500、1000瑞士法郎,鑄幣有1、2、5瑞士法郎和1、5、10、20、50生丁等。
由於瑞士奉行中立和不結盟政策,所以瑞士被認為最安全的地方,瑞士法郎也被稱為傳統避險貨幣,加之瑞士政府對金融、外匯採取的保護政策,使大量的外匯湧入瑞士,瑞士法郎也成為穩健而頗受歡迎的國際結算和外匯交易貨幣。
㈢ 澳大利亞第一大經濟支柱是什麼
澳洲的經濟支柱是服務業。
澳大利亞是一個後起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2005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全球排名第14,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排名中列第11。澳農牧業發達,自然資源豐富,有「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和「坐在礦車上的國家」之稱,澳大利亞長期靠出口農產品和礦產資源賺取大量收入,盛產羊、牛、小麥和蔗糖,同時也是世界重要的礦產資源生產國和出口國。農牧業、采礦業為澳傳統產業。澳大利亞的高科技產業近幾年有較快發展,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有所提高。自1970年代以來,澳經濟經歷了重大結構性調整,旅遊業和服務業迅速發展,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逐漸增加,目前已達到70%左右。
近年來澳經濟持續增長,2005年經濟增長率為3.2%,從1997年至今的十年內,國內生產總值平均增長率為3.6%。經濟存在的突出問題是國民儲蓄率偏低,澳大利亞在1980年代初期受國際外部環境影響,曾經歷經濟衰退,1992年的失業率曾高達12%,經過政府和國民的不懈努力,過去十多年澳大利亞的經濟持續好轉,政府財政扭虧為盈,隨著政府出現財政盈餘,澳大利亞自2001年開始每年逐步降低個人所得稅,失業率下降到二十年來的最低水平。
澳大利亞主要的經濟數據如下:
國內生產總值: 7730億美元(2007年度)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7,300美元(2007年度)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4.3% (2007年度)
失業率:4.2% (2007年10月)
貨幣匯率:1澳元=0.70美元 (2009年3月)
【工業】澳大利亞的工業以礦業、製造業和建築業為主。2004/2005財年礦業產值340.42億澳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1%。製造業產值883.24億澳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0.6%。建築業產值537.12億澳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5%。
【農牧業】澳大利亞農牧業很發達,農牧業產品的生產和出口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位置,是世界上最大的羊毛和牛肉出口國。2004/2005年度,農牧業產值達231 .68億澳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8%;農牧業用地4.4億公頃,佔全國土地面積的57%。2004年農牧業就業人數34.6萬人。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大麥、油籽、棉花、蔗糖和水果。
【服務業】服務業是澳大力亞經濟最重要和發展最快的部門,2004/2005年度,服務業產值5954.46億澳元,佔澳國內生產總值的65.3%,就業人數699萬人,佔全部就業人數的74%。服務業中產值最高的行業是房地產及商務服務業、金融保險業,分別占服務業總產值的10.3%和8%。1997-1998年度至2002-2003年度的5年間,服務業實際增長22%,其中房地產及商務服務業增速最快,分別比5年前實際增長31%,年均增長率為6%。其次是通訊服務業,實際增長29%,年均增長率為6%。增長最慢的行業是教育,實際增長9%。
【對外貿易】澳大利亞對國際貿易依賴較大。2004/2005財年澳外貿總額3501.5億澳元,約佔GDP的42%,同比增長12.7%。貿易逆差為255億澳元,同比減少14億澳元。其中出口額1623.08億澳元,進口額1878.42億澳元。出口總額中,商品出口約佔76%,服務貿易出口占約24%。澳大利亞與1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關系。2004/2005年度,澳主要貿易夥伴依次為日本、中國、美國、韓國、紐西蘭、新加坡、英國、德國、中國台灣地區和泰國。
【自然資源】澳大利亞的礦產資源、石油和天然氣都很豐富,礦產資源至少有70餘種。其中,鉛、鎳、銀、鉭、鈾、鋅的已探明經濟儲量居世界首位。澳是世界上最大的鋁土、氧化鋁、鑽石、鉛、鉭生產國,黃金、鐵礦石、煤、鋰、錳礦石、鎳、銀、鈾、鋅等的產量也居世界前列。同時,澳大利亞還是世界上最大的煙煤、鋁土、鉛、鑽石、鋅及精礦出口國,第二大氧化鋁、鐵礦石、鈾礦出口國,第三大鋁和黃金出口國。已探明的有經濟開采價值的礦產蘊藏量:鋁礬土約31億噸,鐵礦砂153億噸,煙煤5110億噸,褐煤4110億噸,鉛1720萬噸,鎳900萬噸,銀40600噸,鉭18000噸,鋅3400萬噸,鈾61萬噸,黃金4404噸。澳原油儲量2400億公升,天然氣儲量13600億立方米,液化石油氣儲量1740億公升。森林覆蓋面積占國土的20%,天然森林面積約1.55億公頃(三分之二為桉樹),用材林面積122萬公頃。澳漁業資源豐富,捕魚區面積比國土面積還多16%,是世界上第三大捕魚區,有3000多種海水和淡水魚以及3000多種甲殼及軟體類水產品,其中已進行商業性捕撈的約600種。澳最主要的水產品有對蝦、龍蝦、鮑魚、金槍魚、扇貝、蚝、牡蠣等。
【旅遊業】旅遊業是澳大力亞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2002/2003年度,旅遊業產值達320億澳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 4.2%。近10年來,海外遊客來澳人數總體呈上升趨勢,但仍只佔澳旅遊業產值的約四分之一,國內遊客仍是旅遊業的主導。2003年度,澳接待海外遊客474.59萬人次,收入167億澳元,約佔澳出口收入的11%。澳旅遊資源豐富,著名的旅遊城市和景點有悉尼、墨爾本、布里斯班、阿德雷德、珀斯、大堡礁、黃金海岸和達爾文等。
㈣ 1澳元等於多少人民幣
根據2019年12月30號的匯率,1澳大利亞元=4.8822人民幣,1人民幣=0.2048澳大利亞元。
舉例:
一瓶雪碧需要3澳元,則需要人民幣:3*4.8822人民幣=14.6466人民幣;
一個漢堡需要10人民幣,則需要澳元:10*0.2048澳元=2.048澳元。
澳元有紙幣和硬幣兩種。紙幣有5澳元,10澳元,20澳元,50澳元,100澳元,分別摺合人民幣24.411、4.8822、97.644、244.11、488.22元。
截止2019年12月,流通的澳元硬幣有5澳分、10澳分、20澳分、50澳分、 1澳元、 2澳元,分別摺合人民幣0.24411、0.4822、0.97644、2.4411、4.8822、9.7644元。
(4)澳大利亞第一澳元集團擴展閱讀:
人民幣貶值利弊
1、人民幣貶值,商品的價格更便宜,出口產品價格具有優勢,競爭力也增強,所以利潤率也會上升。
2、人民幣貶值,會導致居民的購買力降低,去國外旅遊,購物成本都會增加。
3、人民幣貶值對中國經濟是有一定的影響,比如將促使大量對賭人民幣升值的國際資本在短期內流出中國,進一步加劇國際資本流出,進而會造成國內企業融資成本抬高,讓中小企業融資局面進一步雪上加霜。
㈤ 澳元的發展歷史
1966年2月14日,澳大利亞發行了現行流通的澳大利亞元,以取代先前流通的舊市澳大利亞鎊,並規定1澳元等於1.12,可兌換0.5個澳鎊。
1971年8 月15日美元實行浮動後,澳元於當月23日開始與掛鉤,12月22日美元貶值,澳大利亞宣布澳元的含金量不變(即0.99531克),對美元的官方匯率上升為 1.216美元,且波幅為2.25%。
1972年6月23日,隨著英鎊區的解體,澳元因此享受的優惠也就宣告結束。後來1966年澳大利亞推行十進制之時,貨幣亦同時改作十進制。由於當時一美元的價值大概等於半英鎊,所以新的十進制通貨改為與美元連動。新通貨的單位為澳大利亞元,幣值等同於舊澳大利亞鎊的半鎊。每一元等於100分,一分大概等於1.2便士。1966年,1元,2元,10元,20元紙幣紛紛引入流通,5元紙幣於1967年引入市場流動,1973年50元紙幣被引入。
1984年1元紙幣被1元硬幣所取代,同時100元紙幣被引入市場流通,1988年2元紙幣被2元制備所取代。 澳大利亞元使用地澳大利亞、吉里巴斯、諾魯,吐瓦魯、聖誕島,科科斯(基林)群島,諾福克島。
1974年9月25日,澳大利亞重新實施有效匯率制,且澳元不再釘住美元,改為澳大利亞主要貿易夥伴國20種貨幣一攬子加權貨幣聯系,並實行管理浮動匯率制度。1976年11月29日,澳元有效匯率貶值17.5%。
1983年12月12日,澳大利亞取消了澳元盯住一攬子貿易加權貨幣的有效管理浮動匯率,而實行自由浮動,澳大利亞也因此取消所有管制。目前,澳大利亞元已成為國際金融市場重要的硬通貨和投資工具之一。
澳大利亞元在外匯市場上,目前為交易量世界第六大的貨幣;居美元、、、英鎊和之後,占總交易量的6%。從2002年起,經改良,澳洲所用紙幣(note)皆帶有膠質,比以往較不易破爛、耐用且美觀。此外,各種面值都設計有不同特色的透明「窗口」,是全球首個國家採用這嶄新的設計。
現在澳大利亞元的5,10,20分和以前澳大利亞鎊,紐西蘭和英國的6便士,先令和2先令是一樣大小。在1990年英國政府核心紐西蘭政府於2006年從大小和重量減小了5分硬幣,其新的直徑為31.51毫米,質量為15.55克新硬幣。澳大利亞50分的硬幣因此成為直徑最大,重重量最重的硬幣之一。在貨幣的流通中,由於紐西蘭的5,10,20分,1元的和澳大利亞的硬幣大小和形狀非常相似,往往被誤作為澳大利亞硬幣使用。
澳大利亞元,簡稱澳元(英文簡稱「Aussie」):澳元又被稱為「商品貨幣」,其匯率與金、銅、鎳、煤炭和羊毛等商品的價格存在緊密聯系,這些商品佔澳大利亞總出口額的近2/3。因此,澳元的走勢的高低通常受這些商品價格趨勢的較強影響。澳元經常在通漲的經濟環境下獲得支持,而此時正是商品價格高漲的時候。舉例來說,當2002年黃金價格上漲時澳元匯率也隨之上漲,2002年夏天金屬價格回調時澳元也隨之回調,二者又在2004年第四季度同時再次上漲。
另一方面,澳大利亞與日本經濟(日本吸收了澳大利亞20%的出口)和歐元區經濟的緊密聯系又可以解釋為什麼澳元會跟隨歐元和日元的走勢。比如,外匯市場中澳元兌美元的匯率與美元兌日元的匯率之間的反相關關系就比較容易識別。澳元兌美元的匯率表示形式與歐元兌美元和英鎊兌美元相同,表示1澳元對應多少美元。
澳大利亞儲備銀行:根據1959年的儲備銀行法案,澳大利亞儲備銀行獲得了澳大利亞中央銀行的地位。儲備銀行的主要任務是保持澳元的匯率穩定和保持充分就業。1993年,澳大利亞儲備銀行獲得了獨立運轉的權力,同時儲備銀行的工作目標也確定下來,即將中期通漲年增長率的目標控制在2-3%。設立中期而不是短期通漲目標的原因在於要鼓勵健康的和可持續的經濟增長。
儲備銀行委員會
儲備銀行委員會負責制定貨幣政策。除了每年的1月份,委員會每個月的第一個星期二要召開貨幣政策會議。利率決策結果一般在會議的第二天公布。委員會由9名成員組成,包括儲備銀行行長、副行長、財政部秘書長和其他6名由財政大臣任命的外部成員。行長和副行長的任期最長為7年,可以連任。6名外部成員的任期最多為5年。
2008年次貸危機爆發之後引發全球金融危機的過程當中,澳元下跌幅度非常大,甚至超過歐元,當歐債危機在去年一段時間爆發出來之後,澳元的反映也是非常迅速。
㈥ 澳大利亞有哪些大型企業
必和必拓公司(BHP BILLITON)
必和必拓公司由兩家巨型礦業公司合並而成,現在已經是全球最大的采礦業公司。其中,BHP公司成立於1885年,總部設在墨爾本,是澳大利亞歷史最悠久、規模最龐大的公司之一。比利登(Billiton)國際采礦業的先驅,曾經以不斷創新和集約式運營方式而聞名。2001年,兩家公司合並,組成BHP BILLITON礦業集團,BHP持股58%,比利登持股42%。
該公司在全球20多個國家開展業務,合作夥伴超過90個,員工約3.5萬人,遍及世界各地,主要產品有煤、鐵礦砂、銅、鋁、鎳、石油、液化天然氣、鎂、鑽石等。2004/05財年,該公司實現凈利潤80億澳元,相比去年翻了一倍。同年,公司成功收購西部礦業公司(WMC),奠定了其全球采礦業「龍頭」老大地位。公司市值現在已高達882.74億美元,雄踞澳大企業名單之首。該公司在澳大利亞、倫敦和紐約的股票交易所上市。
必和必拓公司與中國關系源源流長,早在1891年就開始向中國出口鉛礦。目前,該公司在北京設有代表處,在上海等地設有工廠。在過去十年中,其在中國的勘探和開發的費用達到2千6百萬美元。
Telstra是澳大利亞最大的電訊公司。澳大利亞聯邦擁有的唯一的國有企業。1997年10月澳政府開始通過向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出售49.9%的股權,對該公司實行部分私有化,政府仍持有50.1%的股份。
澳大利亞電訊是世界上盈利情況最好的電信公司之一,是澳大利亞領先的全業務電訊運營商,業務橫跨有線通信、ADSL、HFC、衛星、CDMA和GSM數字移動網路等,並且是澳大利亞領先的ISP。它的市場資本在世界電信業排名第11,在世界最大公司排名榜上,名列第49位。是澳大利亞、紐西蘭和紐約股市的上市公司。
澳大利亞HOLDEN
美國通用汽車集團旗下有很多著名的車廠,像紳寶、歐寶等早已為人所熟知,相形之下,澳大利亞的HOLDEN卻多少顯得默默無聞,但它卻是通用汽車全球戰略中一顆重要的棋子,負責開拓大洋洲市場。在澳大利亞人心目中,它更是民族工業的象徵。
HOLDEN發家史
一個多世紀前的1948年,被澳大利亞人引以為傲的HOLDEN車廠在南部城市墨爾本的維多利亞港口成立,公司創始人Ben Chifley同時也是車廠第一任主席。
其實,「HOLDEN」這個名字很早就開始使用了。十九世紀初期,當澳大利亞還處於淘金熱時,HOLDEN公司當時主要從事運輸及冶金用品的製造。1885年,HOLDEN&FROST公司開始開展生產和維修馬車業務。到了1914年,HOLDEN公司首次專門為顧客設計製造車身,此後開始涉足汽車製造行業。
10年後,公司改名為「HOLDEN車身製造公司」,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汽車生產線,專為在澳大利亞銷售的通用集團汽車生產車身,HOLDEN與通用的合作正式拉開了序幕。
1931年,當大洋洲第一個大型專用汽車生產工廠成立時,HOLDEN車身製造公司更名為「通用—HOLDEN有限公司」。由於公司發展勢頭很猛,公司實力日趨強大,「GM—H」成為整個澳大利亞工業的領頭羊,各大企業紛紛效仿其運作發展模式。
二戰期間,雖然澳大利亞本土沒有遭受戰火摧殘,但作為參戰國之一,HOLDEN公司肩負著為軍隊生產軍用物資的使命。1939—1945年期間,HOLDEN公司總共為澳大利亞軍方和美軍提供了30000輛軍用車輛,此外,還有大量的軍用裝備和物資,如槍械、飛機和輪船發動機等等。
1948年,第一輛HOLDEN汽車正式出廠,當時命名為FX,廠方代號48-215。新車甫一推出,受到消費者熱烈歡迎,定單甚至已經排到次年。
1953年出廠的FJ系列,取得同樣令人驚訝的成績。該車性能出眾,實用可靠,價格低廉,而且有很高的燃油經濟性,當地媒體評價其為「改變了人們對汽車的價值觀」。從此,在普及型轎車市場上取得巨大成功的HOLDEN開始走上了通用公司的路線,它採用以價格低廉的民用車作為市場主力,以豪華車和多用途車為輔助的市場策略。在此後的幾十年中,HOLDEN開發了許多新車型,同時引進同在通用旗下的歐寶多款車型,HOLDEN在澳大利亞本土的銷售取得巨大成功,聲名遠揚,於是,HOLDEN開始了出口業務
㈦ 澳大利亞錢幣叫什麼
澳大利亞的錢幣叫澳大利亞元,簡稱為澳元,澳元的最大面值是一百澳元,最小面值是一澳元,澳元的英文簡寫也是dollar。
㈧ 澳大利亞的第一塊錢等於中國多少
以2018年5月2日最新的匯價為例,1澳元=4.7231元人民幣。如果是算一整年的平均匯率,等於各天的匯率加起來除以365。你問第一塊澳元值多少嗎?如果藏品,就按照拍賣價來算。
㈨ 澳元上的人物都是誰
100澳元主色調為綠色,正面人物是耐麗.梅爾巴(Nellie Melba),是一位享譽世界的澳大利亞女高音歌唱家,1861年5月19日出生在澳大利亞的墨爾本,並成為那個時代澳大利亞的傳奇人物。1928年,耐麗.梅爾巴在澳大利亞舉行了她的告別演出。3年後,她因為血液感染而辭世,享年70歲。100澳元背面的人物是約翰·莫納什將軍(SirJohn Monash),一戰中澳大利亞一位傑出的軍事將領。1865年出生在澳大利亞的墨爾本,在大學讀書期間參加了預備役部隊。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916年,已晉升為少將的莫納什率領澳大利亞陸軍新編第三師前往法國作戰。1918年8月12日,莫納什將軍因卓越戰功被英國喬治五世國王冊封為爵士。50澳元的紙幣主色調為黃色,正面人物是大衛·尤奈邦(David Unaipon),他1872年9月出生在南澳州,是澳大利亞著名的土著作家和發明家。尤奈邦是澳大利亞歷史上第一個發表文章的土著作家,他的《土著人傳奇故事》一書的手稿至今還被保存在悉尼的米切爾圖書館中,成為澳大利亞土著人歷史的珍貴資料。在澳大利亞的50元紙幣上也有這份手稿的圖案。1967年2月,尤奈邦逝世。50澳元的背面的人物是(Edith Cowan)埃迪絲·科恩,她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澳大利亞一位傑出的婦女和兒童權益的倡導者,通過自身不斷努力成為澳大利亞歷史上第一位女議員。1932年她因病逝世,享年71歲。20澳元的主色調是紅色,正面人物是船運大亨和慈善家瑪麗·萊蓓(Mary Reibey)。這位澳大利亞歷史上的女性船運大亨和著名企業家曾經是一名被英國法庭判處7年流放的罪犯。20澳元背面人物是世界上第一個飛行醫生服務機構的創始人約翰·弗林(John Flynn)。約翰.弗林1880年出生在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的古德菲爾德,1928年5月15日,經過弗林和他的支持者多年的積極奔走和艱辛努力,皇家飛行醫生服務終於問世了。10澳元的主色調是藍色。正面人物是詩人、作家班卓·帕特森(Banjo Paterson)。班卓.帕特森1864年2月出生在新南威爾士州的奧蘭治附近地區,1895年,他創作了著名的《馬蒂爾達》詩,被稱作澳大利亞的非正式國歌。他創作的長詩《來自雪河的人》更被贊譽為澳大利亞人精神的贊歌。2000年的悉尼奧運盛會就是以班卓.帕特森的長詩《雪河男子漢》中描述的騎士形象拉開了開幕式的序幕,閉幕式是以他的短詩《馬蒂爾達》寫成的歌曲而告終,盡顯了澳大利亞的風味。10澳元背面人物是澳大利亞歷史上著名的女作家和詩人瑪麗·吉爾默女爵(Dame Mary Gilmore)。1865年8月16日,瑪麗·吉爾默出生在新南威爾士州的考塔瓦拉,1937年,作為澳大利亞家喻戶曉的知名作家,她被英帝國封為女爵士,成為澳大利亞獲此殊榮的第一位婦女。1962年12月3日,吉爾默去世。3天之後,澳大利亞為她舉行了國葬。5澳元的主色調是粉紅色,繪制的則是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畫像,理論上澳大利亞的最高統治者,不過,最高統治者只落得了在5元面額的錢上露了下臉。5澳元的背面是澳大利亞國大廈,建於1988年,耗資11億澳元,是澳大利亞參議院和眾議院的會議地點,背景是國會山規劃設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