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亞投行 是哪個國家發起的 創始國有哪些 總部在哪裡
亞投行全稱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是為了主要支持亞洲地區的基礎建設項目的。
亞投行支持的項目包括六個方面:鐵路、管道、電力、公路、港口、通信。
亞投行的的首批一項創始國有21個,這些意向創始成員國分別是中國、印度、新加坡、孟加拉國、汶萊、柬埔寨、哈薩克、科威特、寮國、馬來西亞、蒙古國、緬甸、尼泊爾、阿曼、巴基斯坦、菲律賓、卡達、斯里蘭卡、泰國、烏茲別克和越南。
此條答案由有錢花提供,希望對您有幫助。和阿里旗下的借唄、騰訊旗下的微粒貸一樣,有錢花是度小滿金融(原網路金融)的信貸服務品牌,屬於大公司、大品牌,正規安全,不僅利率很低而且十分靠譜。依託網路技術和場景優勢,有錢花運用人工智慧和大數據風控技術,已累計放款超過4000億元,為無數用戶提供了方便、快捷、安心的互聯網信貸服務。
⑵ 亞投行是個什麼組織是國際銀行嗎 那他和國際銀行比那個更有影響了
亞投行全稱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是為了主要支持亞洲地區的基礎建設項專目的。
亞投行屬支持的項目包括六個方面:鐵路、管道、電力、公路、港口、通信。
亞投行的的首批一項創始國有21個,這些意向創始成員國分別是中國、印度、新加坡、孟加拉國、汶萊、柬埔寨、哈薩克、科威特、寮國、馬來西亞、蒙古國、緬甸、尼泊爾、阿曼、巴基斯坦、菲律賓、卡達、斯里蘭卡、泰國、烏茲別克和越南。
此條答案由有錢花提供,希望對您有幫助。和阿里旗下的借唄、騰訊旗下的微粒貸一樣,有錢花是度小滿金融(原網路金融)的信貸服務品牌,屬於大公司、大品牌,正規安全,不僅利率很低而且十分靠譜。依託網路技術和場景優勢,有錢花運用人工智慧和大數據風控技術,已累計放款超過4000億元,為無數用戶提供了方便、快捷、安心的互聯網信貸服務。
⑶ 亞投行是區域經濟集團不
從概念上說,算是
⑷ 亞投行是區域經濟集團嗎
不是。只是一個投資銀行。
⑸ 亞投行是區域經濟集團不
經濟區域集團有一些基本特徵,例如:集團內國家或組織的經濟往來給與特殊優惠,以實現經濟一體化為目標,在地緣基礎上形成。顯然亞投行不具備一些基本特徵,不屬於經濟區域集團。
⑹ 為什麼說亞投行和一帶一路是中國的崛起的標志性事件
一、與中國國家戰略配套,承啟內外。
2013年,習總提出了兩個關乎中華崛起的中國國家戰略,這兩個戰略是中國的全球戰略,即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這兩個戰略,目標是要整合歐、亞、非三個大陸,是要惠及歐亞非大路上的每一個人,而且這也是符合歐、亞、非三大洲的戰略發展方向的。
要將這兩個戰略實施,首先要解決的就是交通運輸、通信等溝通各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問題。因為,如果沒有這些基礎設施溝通各國,「一帶一路」戰略就會猶如空中樓閣,不太容易實現或實現太慢,不利於國家戰略。要加快建設這些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沒有資金和領袖國家推動是不行的,自然發展的效率太低。而且,很多國家由於資金、建設能力問題,一時半會根本解決不了這些問題。如何加快實施中國的這「一帶一路」戰略呢?諸如上合組織開發銀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就在中國倡議和主導下出現的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這些機構將擔負起為新興國家提供基礎設施發展資金的責任。
有了資金,中國擁有世界上工程能力最強、性價比最高的基礎設施建設能力,這種基礎建設能力恰好可以借機釋放到這些新興市場。包括高鐵、高速公路、通信設備等基礎設施的建設,這些工業能力釋放和輸出,將進一步推動中國的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轉型,促進中國經濟發展。
所以,亞投行對中國來說有承啟內外的戰略意義,是國家最高戰略的金融投資配套機制。
二、提高中國的資本、工業輸出力度,加快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今天的中國已不是過去的中國,中國擁有4萬億美元的外匯,中國的GDP已接近美國(世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購買力計算的中國GDP已抄美國,成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中國有大量資本可以使用。在這種情況下,中國需要加快對外投資,通過對外投資提高中國的資本輸出能力,進而提高中國對世界資源的控制能力。那麼,通過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開發銀行,就能將中國的資本輸送到這些新興國家,提高中國對這些國家的經濟影響力,從而進一步提升中國的經濟競爭力。
考慮到中國當前工業能力已開始大規模釋放,中國國內已無法完全消化,亟需進行工業產品、工程建設的工業輸出,開拓和佔領更多國際市場。如果有了亞投行,那麼亞洲的很多基礎設施投資建設項目,在中國的推動下就可以順利成章地拿到。中國輸出去的錢,很大一部分又通過製造業和工程輸出流了回來。經此一轉,中國同時又擁有了境外的投資和商品市場份額,這些將進一步成為中國對相關國家的政治經濟影響力。
當然,隨著投資的深化,考慮到中國的生產能力,新興市場國家想買的東西基本都能從中國買到,特別是這些基礎設施建設需要的物資。那麼,逐漸地,這個體系就可以直接由人民幣替代美元。而且,基礎設施建設所帶來的投資貿易便利,又會促進雙方經濟發展和融合。如此一來,必然能加速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提高人民幣的國際市場佔有率。
三、提高中國在亞太區域經濟整合能力,提升中國的經濟話語權。
如果亞太這些國家的基礎設施都是中國主導的資本和中國提供的物資以及中國施工建設的,可想而知中國在這些國家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力。當前世界,經濟正在進行區域的加速整合,未來世界經濟將不再是個體的競爭,而是區域集團化的競爭。未來,誰擁有的合作集團越多,誰的影響力就越大,當然競爭能力也就越強。在這種大趨勢背景下,中國有必要加速主導區域經濟整合,提升自己的區域經濟影響能力。
某種意義上說,中國對這些區域的經濟話語權越大,中國在未來國際經濟游戲規則重組中話語權也就越大。話語權越大,也就在未來新的經濟游戲規則中能夠制定更多有利於中國經濟的規則,中國就將處在世界經濟金字塔的最上游的階層了。如今,中國剛剛從底層進入中層,以中國的能力,完全可以有更大的話語權提升空間,爭取更多經濟話語權。
四、搶世界銀行的「生意」,分美國人的權力。
通過國際機構對新興市場進行基礎建設投資的援助過去是西方的專利,主要由世界銀行承擔這項職責。但是,由於西方擁有經濟游戲規則的主導權,所以世界銀行在對新興市場基礎建設投資時,往往會附加很多利於西方國家的政治經濟條件,這樣相關貸款過往往會吃不少虧。但是,由於世界銀行就那一家,話語權完全由西方掌控,新興市場國家對此毫無辦法,為了得到一些資金,往往不得不付出巨大代價。
如今則不同了,中國陸續成立的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及正在籌建的上合組織開發銀行,其實都是搶世界銀行的「生意」。當然,這也不僅僅是搶「生意」的問題,而是實實在在地給西方出了難題,未來世界銀行相比這些開發銀行將不再有競爭力。如此下去,美國為首的西方在世界經濟中的權力,將會被實際削弱。
五、對沖美國TPP戰略。
占豪在自己作品《大博弈 中國之危與機》中特別闡釋了經濟進入集團化競爭的趨勢,美國正在搞的TPP就是針對中國進行的經濟圍堵,目標是在亞太構建一個沒有中國的、以美國為核心的市場,目的是在經濟上孤立中國,遏制住中國經濟發展的勢頭,降低中國的經濟影響力。
但是,美國搞TPP的隔離中國對亞太相關國家來說可不是好事,因為中國已經是很多國家的第一大貿易國,它們對中國經濟的依賴程度已經超過美國,而且中國市場的潛力遠遠大於美國。在這種情況下,TPP推廣一定程度上會遇到困難(日本遲遲不簽就是這個原因)。但是,美國擁有超強的軍事能力和超強的政治活動能力,如果三者合力,雖然說封閉中國無法實現,但對中國經濟顯然會有較大負面影響。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僅僅用自貿區的手段、僅僅是簡單的雙邊貿易是不夠的,還需要用更多手段將亞太國家融入到大中華經濟圈。那麼,對這些國家來說,什麼最有吸引力?顯然是能大大改善這些國家經濟基礎面貌和提高民生的基礎建設。
如此,中國在戰略上輔以「一路一帶」的大戰略,給這些國家戰略發展方向,同時還給其提供從資金到建設的全方位服務,如此自然會對沖TPP對中國的負面影響,也必然可以讓美國試圖孤立中國的TPP戰略功虧一簣。
六、統合國際社會經濟戰線,爭取國際資本與中國的合作,提高中國資本號召力。
未來世界,哪個國家爭取到更多資本,哪個國家能掌控更多的資本,哪個國家就是世界的王者。如今,全世界都在爭取國際資本,美國製造加息預期,准備明年加息是為什麼?目的就是吸引國際資本進入美國投資,製造美國的經濟繁榮。中國為何進行更大幅度的市場化改革、開放更多領域給資本投資、創立混合所有制經濟新模式?目的還是吸引國內國際資本繼續投資。中國一直在向世界宣布中國的市場潛力,也是為了促進國際資本進入中國投資。
亞投行雖然不是將資本吸引到中國國內,但卻是吸引到中國主導的平台上,在中國自己進行資本輸出的同時,也吸引更多國際資本一道,和中國對新興市場國家進行基礎建設投資。這些投資在中國創立的平台上,就能為中國的國家戰略服務,就能將這些資本納入到中國主導的平台上,增加的將是中國的國家競爭力和號召力。譬如,像中東的科威特、阿曼、卡達,都是有資本的國家,還有亞洲的新加坡,將這些國家的資本納入到中國主導的平台上運行,顯然戰略上有利於中國。當然,這些投資還能帶動中國的工業、資本輸出,還能促進人民幣的國家化以及國家戰略的實現,好處多多。
⑺ 亞投行到底有什麼意義對中國經濟有什麼影響
主要就是為了推動亞洲經濟體持續增長,也有助於提升本地區應對未來金融危機和其他外部沖擊的能力。
影響:
1、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建立會進一步提高我國的基礎建設發展,促進亞洲各個國家的和平發展,特別是最近幾年我國的經濟處於一個調整期,而亞投行的建立可以在幫助我國經濟復甦方面有一定的貢獻。
2、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可以幫助我國產能過剩的一些企業得到一個釋放的市場,這點也許本身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不可能做到,但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可以作為一個平台方便我們企業性投資。
(7)亞投行區域經濟集團擴展閱讀:
亞投行對美國的威脅:
1、一旦歐盟幾個主要發達國家加入勢必在國際金融領域上起到重要作用。為亞投行日後發行債券鋪好路,會有很高的信譽評級。削弱美國實際金融的主導權。
2、害怕危機美國日本主導的亞洲開發銀行。這可是美國控制亞洲的主要砝碼。
3、亞投行這一機構的建成,讓中國在亞洲特別是經濟方面實力更強。讓日本、菲律賓、越南這些其他亞洲國家在平衡對抗中國的所謂盟友壓力大增,時刻有和他反水的可能。亞洲其他夾在中國與美國夾縫之間的搖擺國家,就會堅定立場。
4、長此以往。歐盟在幾個主要國家的帶動下紛紛加入,先經濟後政治無限量的接近中國,後果難測。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經濟
⑻ 亞投行與亞洲其他區域性經濟組織相比有何不同
有媒體將亞投行稱作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的兄弟組織,同為政府間組織,同為多邊開發機構,看起來著實有些相像。那麼,亞投行和「兄長」們有何不同?
成立於1945年的世界銀行其實並不是一家機構,而是世界銀行集團的簡稱,集團包括國際復興開發銀行(IBRD)、國際開發協會(IDA)及三個其他機構,即國際金融公司、多邊投資擔保機構和解決投資爭端國際中心。這五個機構分別側重於不同的發展領域,但都運用其各自的比較優勢,協力實現其共同的最終目標,即減輕貧困。
世界銀行原本的使命是幫助遭受二戰破壞的會員國實現重建和復興,之後則逐漸轉變為協助會員國克服貧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但近年來世界銀行的「名聲」卻不太好,一些發展中國家認為世界銀行被少數西方國家所控制,沒有考慮到發展中國家的實際,而且其提供優惠貸款也往往附帶一些條件。
亞洲開發銀行創建於1966年,宗旨是通過發展援助幫助亞太地區發展中成員消除貧困,促進亞太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亞行對發展中成員的援助主要採取四種形式:貸款、股本投資、技術援助、聯合融資相擔保。日本是亞投行的主導,其背後更有美國的影子。近年來,亞洲開發銀行的發展不見新意,貸款發放標准不一,很多亞洲國家在這個體系下難以融到所需要的發展資金。
與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致力於減貧不同,亞投行則專注於投資基礎設施,為亞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支持。
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是亞洲國家發展的迫切需要。目前,全球經濟格局變化的趨勢非常明顯,亞洲正在成為全球經濟的重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亞洲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打造亞洲的大市場,將會繼續釋放亞洲的經濟發展潛力。而一些跨國家的互聯互通大型基建項目,比如「泛亞公路」「泛亞鐵路」等,也只有在多邊開發機構的統籌協調和資金投入下才有可能實現。
據亞洲開發銀行統計,到2020年,亞洲各國國內基礎設施投資合計約需8萬億美元,包括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在內的任何機構顯然都沒有能力拿出這么大筆資金完成這一任務。此時成立亞投行無疑是為亞洲國家基礎設施投資提供了新的選擇。
根據《籌建亞投行備忘錄》,亞投行的法定資本為1000億美元,初始認繳資本目標為500億美元左右,中國出資50%。亞投行的注冊資本金由成員國分期繳納,一期實繳資本金為初始認繳目標的10%,即50億美元,其中中國出資25億美元。其他創始成員國共同籌集一期資本金的其餘25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