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四大汽車集團的發展規劃
中國一汽:
投資額:「十二五」規劃投資98億元,獲科技部「863」計劃最新項目的7.2億元研發經費。
投資落實情況:中國一汽發布「藍途戰略」,計劃推出13款乘用車和3款商用車共計16款新能源車。一汽還在「十二五」規劃中強調了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將以強混客車、強混中高級及以上轎車、插電式中級轎車和純電動經濟型轎車為主打商品,重點突破包括動力電機、機電耦合、動力電池、整車控制以及必須電子化的關鍵零部件等60項核心技術。
研發部門:一汽技術中心下設的電動汽車研發部。
中國長安:
投資額:100億元。據中國長安汽車集團董事長徐留平介紹,該集團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路徑是「十年三步走」:到2012年將在新能源汽車上重點投資10億元,全力推動純電驅動汽車研發和產業化能力提升,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銷售佔有率達到20%;到2015年,實現綜合實力基本達到國內一流、國際先進;到2020年將形成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銷售佔有率達到30%,超過100萬輛。
投資落實情況:長安汽車已掌握了整車系統集成和標定匹配、一體化專用發動機設計等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獲得純電動、PLUG-IN、混合動力技術專利144項,其中發明專利52項。在混合動力領域,長安汽車已掌握中度混合動力的關鍵技術及控制策略,基本突破重度混合動力技術難關,成功繞開豐田的技術壁壘和標准封鎖。長安汽車集團A股增發計劃是長安實現產業升級,加速推進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前期步驟。在未來幾年內,長安將陸續投入100億元用於科技創新,加速推進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堅持按照混合動力、純電動、燃料電池三頭並進的模式,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和自主研發產品的戰略升級。
研發部門:長安集團下設的重慶長安新能源汽車公司
東風集團:
投資額:30億元
投資落實情況:未來5年,東風將投入30億元用於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研發和產業化,預計2012年、2013年有產品面世,包括混合動力汽車及純電動汽車。到2015年,東風混合動力汽車保有量將達到10萬輛,具備純電動汽車的產業化條件並形成5萬輛的產銷規模。
研發部門:東風集團下設的東風電動車輛股份有限公司。
上汽集團:
投資額:120億元
投資落實情況:從2010年開始,上汽集團累計投入孵化費用7.9億元。2010年,榮威750中混項目按計劃投放市場,順利達到20%節油率的挑戰目標;榮威550插電強混項目已完成整車安全性能驗證和碰撞試驗,進入功能樣車試制階段;2012年,榮威550插電式強混轎車將上市。
純電動小車項目已進入模擬樣車開發階段;上汽自行開發的榮威350EV樣車、E1和榮威350V2G純電動概念車還分別參加了世界電動車大會和上海世博會的展演。同時,在新能源關鍵零部件產業鏈建設上,電池系統的合資公司已承接起上汽插電強混項目和電動車項目的部分開發工作;新能源汽車電機研發合作項目也已正式簽約,集成式起動機、發電機、驅動電機和電力電子等關鍵零部件項目正在按計劃推進。去年年底,上汽自主品牌混合動力轎車已實現批量投產,產品節油率可達20%。
研發部門:上汽集團新能源汽車事業部。
② 上汽集團在自動駕駛領域取得了哪些創新成果
智能駕駛是目前各大跨國車企和互聯網企業大力研發和競相進入的焦點。憑借雄厚的研發實力,上汽集團早在2013年就啟動了智能駕駛系統關鍵技術的研究,並積極加強合作、深化布局,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創新成果。包括:
7、與同濟大學建立國內首個智能駕駛測評基地,佔地面積1370畝,可以模擬百餘種交通場景,對智能駕駛汽車進行多角度測評,有針對性的改進性能。
8、完成兩代智能駕駛整車平台開發,以及集成5G通訊技術的車聯網平台,構建了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能駕駛系統開發能力。
③ 上汽集團等擬設立72億投資基金 用於智己汽車打造
財經網汽車訊?上汽、張江高科與恆旭資本設立72億投資基金,用於智己汽車。
11月26日晚,上汽集團、張江高科相繼發布公告,表示上汽集團、張江高科和恆旭資本三方將共同出資設立上海元界智能科技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基金」)。
同日,上汽集團對外宣布,「L項目」正式落地,即「智己汽車」。智己汽車由上汽集團、浦東新區、阿里巴巴集團三方聯合打造。
據上汽集團介紹,智己汽車定位高端純電動市場,將全新打造電子電器架構,從底層打通電子控制單元,應用數據驅動,重構用戶體驗,鼓勵用戶進行高度自定義。
上汽高層在發布會上透露,「這個項目的創始輪融資達到了100億元,在新勢力造車中是最大的」。其中,上汽出資54億元,浦東張江出資18億元,阿里及其他出資28億元。
上汽和浦東張江合計出資的72億元,對應了公告中的72億投資基金。
據上海汽車報報道,目前,智己汽車項目成員超過200人,其中一半來自上汽集團內部。預計到今年年底,項目人數將達到300人,到明年年底預計成倍數增長。
不過,當前高端電動車市場中,特斯拉和蔚來已經具備較為完整的產品組合,廣汽埃安系列已初步打開市場,一汽、東風等都在推進高端電動品牌籌建,這都對尚未有產品亮相的智己汽車構成不小挑戰。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④ 上汽L項目定名「智己」,與浦東新區和阿里巴巴集團聯合打造
11月26日,上汽集團公告稱,為加快打造自主高端智能純電汽車品牌,公司擬與張江高科、恆旭資本共同出資設立上海元界智能科技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認繳出資總額為72億元,其中公司認繳出資53.99億元、張江高科認繳出資18億元、恆旭資本認繳出資0.01億元。基金擬計劃與阿里巴巴(中國)網路技術有限公司(含其指定的下屬投資主體)專項投資於高端智能純電汽車項目(暫定名「智己汽車」)。
「阿里巴巴已經明確表示,加入這個電動車項目。」上汽高層透露,該電動車項目上汽股權佔比54%,浦東投資佔18%,阿里佔18%,其他佔10%。
根據規劃,智己汽車定位為用戶型汽車科創公司,專注於技術創新和應用,實現用戶與企業的「共創、共生、共享」。智己汽車的運作模式已完全脫離傳統國企模式,將採用市場化資本運作模式。「作為上汽孵化出的首家整車創業公司,我們希望從根本上走出一條顛覆式的創新道路。」上汽高層表示。
目前,智己汽車項目成員超過200人,其中一半來自上汽集團內部;另一部分來自與汽車跨界行業。預計到今年年底,項目人數將達到300人,到明年年底預計成倍數增長。
⑤ 上汽集團高科技公司氫燃料電池項目啟動 計劃明年8月投產
財經網汽車訊?3月16日,上海捷氫科技有限公司燃料電池項目開工儀式在上海嘉定區氫能港啟動,項目總建築面積4.23萬平方米,總投資5億元。
上海捷氫科技有限公司是上汽集團下屬高科技公司,成立於2018年6月,一期項目計劃於明年8月投產,屆時將實現12000台套燃料電池電堆和系統的產能。預計到2024年,可實現產值12億元。
2019年6月,嘉定區與捷氫科技戰略合作簽約,捷氫科技選址氫能港區域建設氫燃料電池項目,主要從事氫燃料電池系統產業化,具備燃料電池系統及相關零部件的研發、試驗、生產和供氫四大功能。
目前,上汽已有車型搭載了出自捷氫科技的燃料電池產品。上汽榮威950燃料電池轎車是目前國內唯一一款實現公告、銷售和上牌的燃料電池乘用車,上汽大通FCV80輕客、上汽大通G20FC底盤和上海申沃燃料電池客車也搭載了捷氫科技產品。
捷氫科技總經理盧兵兵介紹道:「上汽從2001年就啟動了燃料電池汽車的研究,捷氫科技是上汽進一步完善新能源產業鏈的一個關鍵布局。」
中國市場已有超過41家整車廠商參與了氫能燃料電池汽車的生產製造,20多個省市發布相關政策和規則。目前看來,氫燃料電池汽車會主要布局在商用車領域。
氫燃料電池汽車是未來新能源清潔動力汽車的主要發展方向之一,其具有零排放、無污染,高續航等特點,能夠解決目前純電動車的續航里程焦慮問題以及燃油車排放問題。且氫燃料電池汽車儲能方式要比純電動汽車更加方便,約3至5分鍾就能充滿長途行駛所需的高壓儲氣罐(70Mpa)。但目前氫燃料電池汽車仍面對使用成本高、加氫站成本昂貴、金屬鉑稀缺以及氫氣安全性等問題。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⑥ 上汽乘用車的2020:以技術實力,托舉品牌向上 | 汽車產經
上汽集團副總工程師、上汽技術中心副主任、捷能公司總經理朱軍
除此之外,上汽乘用車在純電方面仍在積極布局。比如當下爭議不斷的動力電池方面,上汽集團研發了能夠實現180Wh/kg的高密度的「傳統」523電芯,同時優化其在冷卻、熱管理、防護、保護等方面的表現,這一電池技術計劃在2022年投產的技術。
3
寫在最後
如何給上汽乘用車的2020年打分?
這一年是上汽乘用車的一個階段性收獲期,燃油、純電、混動技術都在向著成熟期發展;對年輕化的討論進一步深入,使其與數字化關聯;用戶企業的意識萌芽,企業內外充滿了勇於嘗試的熱情。
然而在疫情催化下,合資品牌價格下壓、新勢力造車進一步佔領市場、特斯拉降價對燃油車和電動車進行無差別打擊……
「內卷」市場中,上汽乘用車還需要一條更明晰的破局之路。
最終的打分權,還是要向俞經民說的那樣,交給市場,交給用戶。
⑦ 上汽集團分企業、分階段復工,緊盯經銷商生存狀況
上汽大眾旗下位於上海嘉定的安亭二廠、江蘇的儀征工廠以及長沙的工廠將於2月24日正式復工。第一汽車頻道記者今日了解到,理論上上汽大眾明天就有車下線。
上汽大眾在國內有5個整車廠,按照公司的原有計劃,儀征工廠將於1月29日正式復工,但受到疫情影響,復工時間從計劃的2月17日再度推遲至24日。「非生產一線的員工2月10日開始就已經復工了,但是是靈活辦公的形式。」上汽大眾一名內部人士告訴記者。
車企陸續復工
除了上汽大眾,上汽集團旗下包括上汽乘用車、上汽通用以及上汽大通的非一線員工自2月10日起也已開始進行遠程辦公。「一些必須要去公司的員工,我們也嚴格按照政府的要求制定了相應的防護計劃,按照比例進行復工,每周都會制定人員計劃,按照市場、技術、營銷以及研發等各個部門不同條線進行安排。」上汽乘用車的一名內部人士告訴記者。
而上汽集團旗下另一家公司上汽大通除了辦公室人員自2月10日起陸續復工之外,其位於南京和無錫的兩家生產基地也已經逐步復工投入生產。「我們也是根據政府要求做好了防疫計劃,員工要滿足復工條件,首先是必須獲得政府的『綠碼』,另外每天需要報告體溫,上班也需要測溫做好防護之後進入,公司也准備了防護物品,每天會給員工發一個口罩。」上汽大通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在當前疫情緊迫的情況下,充分發揮和體現出C2B模式在線差異化優勢,消費者可以通過「蜘蛛智選」平台全程無接觸看車、溝通、選配,下單直至車輛交付,既安全又便利。
自疫情發生之後,通用也在關注中國地區的產能受阻和恢復情況。「我們的供應鏈和工程團隊已經制定並啟動應急機制,以緩解疫情對生產的影響。從2月15日起,我們在中國的合資企業上汽通用和上汽通用五菱在各地的工廠正在根據當地員工的安全准備、供應鏈以及產品庫存情況陸續復產。我們將持續關注疫情發展,並按照各地政府的最新復工日程及時調整復產計劃。」通用方面在一份對外的聲明中表示。
記者從上汽通用五菱了解到,為了盡快復工復產,推動產業鏈恢復正常運轉,從2月初開始,上汽通用五菱就通過各項舉措帶動產業鏈各方協同復工。在口罩等防護物資緊缺的狀態下,上汽通用五菱決定聯合上游供應商生產口罩。從2月9日起,該公司開始自建生產線生產口罩,除研發技術部門復工外,還拉動零部件配套、物流等公司復工,並協助本地供應鏈復工轉產口罩生產原材料。從2月17日起,上汽通用五菱的汽車生產製造體系開始部分復工。五菱旗下的寶駿生產基地自2月17日復工之後,第一周復工生產人員達到2000人左右,在短時間內實現穩定高效爬坡,恢復產能至每日近300輛,其中海外車型近100輛。
此外,上汽通用和上汽乘用車的生產基地從下周開始將陸續恢復生產。「武漢工廠的復工可能還將滯後。如果疫情能夠很快結束,影響相對較小,反之對我們影響巨大。」上汽通用內部人士告訴第一汽車頻道記者。武漢基地是上汽通用在國內的四大生產基地之一,擁有一個整車廠和一個發動機工廠,其中工廠產能達到40萬輛,占據上汽通用總產能的20%。
雖然工廠陸續復工,但上汽集團的多位內部人士表示,目前的復工率還是受到返程員工以及零部件供應的影響。大多數車企現在都是精益式生產,零部件庫存都相對較少,一旦一個零部件出現短缺或者斷供,都會影響後續生產。
全力保障海外出口
「相對於復工的挑戰,大家更應該關注市場需求端的挑戰。」一家車企的內部人士對記者談道,雖然其所處公司的生產也正在恢復中,但讓他們焦慮的是這些車賣給誰?
「一方面是目前經銷商的開工率普遍不足,網上的『雲賣車』其實對銷量的拉動幾乎沒有效果;第二是去年車市不好,大多數車企庫存車都還沒消化完畢。」他告訴記者,後續更大的挑戰還在於,經歷過這次疫情後,消費心理及消費能力多久能夠恢復?
「我對今年的車市並不是特別樂觀。」另外一家車企相關人士告訴記者,他預測疫情結束後會有一波消費,但這種消費可能並不會具有持續性。
「我們非常關注經銷商終端的生存狀況。」上汽通用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在當前市場「冰封」的大背景下,車賣不出去,很多小經銷商可能就面臨流動性危機。為此,上汽集團旗下多家車企都針對經銷商推出了系列支持措施,比如對於2月份不設立業績考核等,對經銷商准許「延後還款」,允許經銷商完成銷售延後一定天數還款,以補充流動性。並計劃為經銷商提供超過免息期的利息減免支持等。
另外,記者還了解到,為了保障經銷商和4S店的復工安全,上汽保險正在上汽大眾、上汽通用全國3000餘家經銷商試點疫情公眾責任險,提供因入店導致客戶及潛客在店內患傳染病相關的健康損失或財產損失,還包括店內食品安全及試駕意外保障等的全面保障組合方案。保障客戶入店看車、試乘試駕等感染新冠肺炎所帶來的損失責任。
在國內市場消費受阻的背景下,上汽集團正積極保障海外市場的發運和車型交付。「滾裝船的船期一般是一個月一次,如果錯過原定的船期,再發運就必須再等一個月。」上汽國際負責人介紹,疫情剛開始,上汽就察覺可能對供應鏈帶來影響。上汽國際海外整車供應鏈部放棄假期,通過語音會議將所有的訂單和船期進行逐個確認,同時聯繫上汽乘用車鄭州基地、安吉物流、船舶公司、相關政府部門和商會,排摸風險,制訂相應的保障措施和行動計劃。「目前海外物流一切都正常,而因為考慮春節因素,我們之前也提前做好生產儲備工作,所以海外出口不會受到影響。」上汽名爵內部人士告訴記者,截至上周末,上汽集團2月份發往沙特、埃及、歐洲地區、南美地區等市場的名爵品牌汽車已超過5000輛。根據計劃,本月上汽還將有產品按計劃陸續發往澳大利亞、菲律賓、歐洲等國家和地區。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⑧ 上汽高管團隊為什麼要進行內部調整
畢竟大象轉身,對於上汽集團這樣一個龐然大物而言,任何一個小小的改變,都意味著可能付出很大的代價。這也是很多國際大型公司,為什麼寧願守舊也不願意革新的原因。
繼今年3月原上汽集團副總裁張海亮離職並加入樂視後,上汽集團高管團隊再次出現變動。
1972年出生的谷峰,上海財經大學研究生畢業,管理學博士,教授級高級會計師。作為科班出身的金融男,如果看重收入,早就沒必要呆在上汽集團,作為傳統製造業,上汽集團高管的年薪,最高不過200萬元人民幣,這個級別與金融業比起來實在微不足道。
本可以順理成章進入最炙手可熱金融業的谷峰,卻將畢業後至今近20年的職業生涯交給了上汽集團。1997年進入上汽集團的谷峰,全程參與了上海通用財務體系設立。2001年,調任上汽集團後,領導和參與了上汽集團2004年整體改制三地上市工作,2016年,領導了上汽集團整車業務整體注入上市公司,2007年領導收購上柴股份),2008年參與巴士股份重組,後更名華域汽車。同時利用資本市場平台積極開拓上汽集團融資渠道,在任期間,通過分離交易和轉債,定向增發,中期票據等金融品種融資近400億,最後又負責牽頭組建上汽集團歷史上第一個200億備用銀團貸款,銀團貸款的使用范圍又開拓了備用銀團貸款的新方向。
⑨ 上汽集團:與浦東新區和阿里巴巴聯合打造「智己汽車」
11月26日,買車網Buycar獲悉,上汽集團發布消息稱,高端智能純電汽車——智己汽車落戶浦東新區張江智能園區。據悉,品牌由上汽集團、浦東新區和阿里巴巴集團三方聯合打造,致力於成為「智能時代出行變革的實現者」,將堅持機制與技術創新雙向並舉,用戶與企業價值共生共贏,全力探索實現「軟體定義汽車」,開創用戶價值企業新時代。
上汽集團表示,智己汽車的誕生是上汽對用戶「更美好出行」的回應和定義,品牌將充分運用自身強大的軟體能力,實現產品的快速迭代和服務的持續進化,在全球電動智能的新賽道上,努力占據一席之地。
具體來看,智己汽車依託上汽創新成果,三電核心技術,智駕技術,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網路安全和軟體五大創新中心,以及智能製造領域的能力,為智己汽車提供了強大的「背書」。與阿里在車聯網系統和新零售方面的合作,與英飛凌合資設立IGBT核心部件公司,與寧德時代在新能源電池上形成產業聯盟,以及與中移動、華為等在5G技術方面的合作等,也將給新公司帶來助力。
據了解,品牌後續還將結合業務的拓展,引入更多社會資本,構建更加開放的資本結構,專注於技術創新和應用,打造全新的運營模式,打破用戶與企業的邊界,實現用戶與企業的「共創、共生、共享」,開創用戶價值企業新時代,進而推動整個上汽的轉型升級。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⑩ L品牌,上汽也要打造一個獨立的高端品牌
這世界還需要一個全新的汽車品牌嗎?
需要!在中國品牌尚未實現高端化之前,一直都需要。自主品牌高端化只能「進」,不能「退」。
領克、WEY已經勇敢地走在了前面,一汽紅旗以驚人的速度重新復興,長安汽車旗下中高端「引力」系列正式入圍,東風汽車正式官宣開繪嵐圖,北汽集團有ARCFOX,奇瑞汽車有星途,比亞迪有王朝系列……
面對風風火火的高端化大潮,年銷量超過600萬輛中國最大車企,最有錢也是最有資格打造高端品牌的上汽集團,反而按兵不動無動於衷?
一方面,MARVEL只是榮威旗下嘗試沖擊高端化的一個系列,就像榮威RX系列一樣。一定程度上,這個系列尚未幫助榮威實現沖擊高端的任務,MARVLEX掛的是榮威獅標,在它之後的MARVLER已經歸屬到了全新的R標。
另一方面,R標是從屬於上汽榮威之下的電動化品牌,並非獨立運營的高端化品牌。如果說一定要做類比的話,R標之於L品牌,應該就類似北汽新能源與ARCFOX的關系。在自主品牌高端化浪潮中,上汽集團只用榮威品牌旗下的R標來應戰,顯然還不夠。
車記思維向上汽榮威公關部求證此事的真實性,對方表示「不太清楚」。關於上汽品牌高端化的相關內容,我們還將持續關注。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