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煤集團在國有煤炭集團中的地位
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是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管理的大型能源企業,前身是1982年7月成立的中國煤炭進出口總公司,主營業務包括煤炭生產及貿易、煤化工、坑口發電、煤礦建設、煤機製造、煤層氣開發,以及相關工程技術服務。現有全資公司、控股和均股子公司41戶,境外機構4戶,參股企業11戶,在冊職工12.1萬。截至2009年底,總資產1476億元,在2008年中國企業500強中名列第77名。
中煤集團是中國第二大煤炭生產企業,連續三年產量過億噸。主要礦區有山西平朔、離柳、鄉寧礦區,江蘇大屯礦區,內蒙古鄂爾多斯礦區,陝西榆林礦區,黑龍江依蘭礦區,在建新疆哈密、准東、伊犁礦區,資源總量超過450億噸。現有生產礦井21座,在建礦井24座,總產能超過1.6億噸;擁有洗煤廠22座,生產能力1.2億噸。中煤集團有近30年的煤炭、焦炭進出口貿易歷史,擁有完善的物流配送中心和分銷網路。大型煤焦化工和煤基醇醚、烯烴化工的設計規模和技術水平居行業領先。煤機製造企業位列全國煤機行業第一位,具備煤礦井下綜采綜掘成套裝備研發、製造能力,技術水平和市場佔有率為國內第一。煤礦建設設計企業承擔了國內半數以上的千萬噸級礦區、千萬噸級高產高效礦井、百萬噸級礦井和大型洗煤廠的設計建設任務,代錶行業最高水平。 2005年2月,經國資委批准,中煤集團啟動重組改制境外上市工作。 2006年8月22日設立了中國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12月19日中煤能源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成功掛牌上市。2008年2月1日中煤能源回歸A股。境內外上市共融資408億元,為中煤集團搭建了資本運作的平台。另有上海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太原煤氣化股份有限公司分別在上海和深圳上市。 2009年,中煤集團多項生產經營指標創歷史最好成績。原煤產量1.25億噸,同比增長9.6%;國內煤炭銷量保持億噸以上,同比增長13.5%;全年利潤總額預計103億元,同口徑相比利潤總額創歷史最好水平;實現營業收入692億元;煤炭生產百萬噸死亡率降到0.016,保持國際先進水平。 今後五年中煤集團的發展目標是實現「22255」,即:煤炭產量達到2億噸;資產總額達到2000億元;實現利潤200億元;建成山西、江蘇、黑龍江、蒙陝、新疆等5大煤炭產業基地;形成煤炭生產、煤化工、發電、煤機製造、煤礦建設五大主業協同發展格局,進入全球領先煤炭公司行列,建設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能源集團。 為確保上述目標的實現,中煤集團總體工作思路是「1458」,即:牢固樹立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堅持生產規模化、技術裝備現代化、隊伍專業化、管理手段信息化的「四化」發展方向,樹立高起點、高目標、高質量、高效率、高效益的「五高」標准,落實調整、改進、加強、提高八字方針,全面推進生產技術、經營管理和投資發展等各項工作,把中煤集團的改革發展推上新的台階。
B. 在中煤央企生產單位煤礦怎樣生存
山西的煤礦整合目前已經接近尾聲,9月7日,央企中煤集團和山西朔州市的民營企業金海洋能源集團雙雙宣布,中煤集團注資超過30億元,重組金海洋,持有新成立的中煤集團金海洋能源有限公司60%股權。這也是中煤集團在此次山西煤礦兼並重組的大潮中斬獲的第一例。中煤集團山西金海洋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原金海洋董事長高靖海告訴記者,新成立的公司,是在原金海洋的基礎上,通過股權重組增資擴股,形成由中煤集團控股、金海洋和山西煤炭進出口集團參股的大型股份制企業。至此,山西煤礦兼並重組的補償機制之一——入股方式也浮出水面。所謂入股方式,即被兼並的煤炭企業的資產、資源在評估後,按照資源資本化的方式折價入股。另外一種補償方式為直接的經濟補償。在山西朔州市,記者了解到,煤炭行業兼並重組是該市2009年經濟工作的攻堅戰。兼並重組後礦井數量減少一半,單井生產規模由45萬噸提高到130萬噸,所有礦井全部實行機械化綜合開采,全市地方煤炭產能將由6156萬噸提高到8480萬噸。在兼並重組的同時,朔州市投資30多億元,大力推進地方煤礦機械化改造,建設綜采礦22座,還有15座正在建設,進度全省第一。之前不久,山西國企晉城無煙煤集團作為整合主體與山西洪洞榮康煤業有限公司簽訂了兼並重組協議。晉城無煙煤集團對這座煤礦實現絕對控股,煤礦產能將由原來的年產30萬噸增加到整合後的90萬噸。在煤礦企業兼並重組整合工作中,洪洞縣按照地理位置和煤炭資源儲量劃分了12個板塊,由同煤集團、山西焦煤集團、西山煤電(000983,股吧)等五家國有大型企業和一家地方煤礦骨幹企業作為整合主體參與整合,整合後全縣煤礦數量將由原先的38座壓減到12座,減少三分之二以上,總產能增幅13.9%,平均產能將達到90萬噸以上。洪洞的煤炭產業狀況是臨汾的一個縮影。臨汾市現有的392座煤礦以中小型企業為主,按照山西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與十七家國有大型煤炭企業和地方骨幹煤炭企業簽訂協議,整合後臨汾市礦井數量壓減到127座,地方辦礦主體減少95%,同時新上的5個千萬噸級大型煤炭生產企業產能就佔到全市的75%。與此同時,記者了解到,位於大同的同煤集團對分布在省內各區域的35座煤礦企業進行兼並重組,已成功兼並重組了山西大同、朔州、忻州、古交、河曲、柳林等市、縣的18座煤礦。同煤集團還走出去,與太原市委、市政府舉行「關於同煤集團重組古交金業煤焦化集團及古交市地方煤礦兼並重組規劃」會議,決定由同煤集團對民營企業太原古交金業煤焦化集團進行重組,同時以同煤集團為主體,對古交市的15座地方煤礦進行整合。全國政協委員、山西安泰集團(600408,股吧)總經理李猛告訴記者,8月25日公司與另兩家公司共同成立山西介休泰瑞煤炭資產經營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000萬元,進行當地的煤企整合工作。其中,介休市國有資產經營公司占股51%,安泰集團出資200萬元占股20%。山西省煤炭工業廳副巡視員侯文錦告訴記者,截至目前,山西省煤礦企業兼並重組規劃報批工作已經全部完成,11個市的整合規劃都已獲批。「煤炭業兼並重組之後,山西省的煤炭產業結構將發生歷史性的變化:企業主體從此前的2200家縮減為130家;煤礦在原有2600座的基礎上壓減60%多,只保留1000座礦;單井生產規模原則上不低於90萬噸;兼並重組整合後的煤炭企業規模原則上不低於年產300萬噸;煤炭生產全部實現機械化開采;煤礦高管實行職業化和專業化,全員培訓後上崗。」山西省煤炭工業廳廳長王守禎說:「過去煤礦是多小散亂,通過整合重組、關小建大以後,一是產業集中度高了,二是資源的回收利用率明顯提高了,三是安全的保障能力提高了,百萬噸死亡率比前5年降低了60%以上。」煤炭轉型「一方面,多小散低的產業發展模式與技術、資本密集、清潔、集約的現代煤炭產業特徵和規律完全背道而馳,使山西「傻大黑粗」的整體產業形象長期難以改變。另一方面,大量小煤礦和非法「黑口子」的存在,使管理部門很難准確掌握全省煤炭的實際產量,導致稅費流失嚴重。再加上一些礦主很少進行甚至不進行安全投入,無節制地將必要的成本轉化為利潤,使本應造福全民的資源,成了少數礦主一夜暴富、全省收入分配差距擴大、安全生產事故頻發的重要誘因。更有極少數礦主,暴富之後不思進取、不思回報社會,而是熱衷於炫耀性消費,使「山西煤老闆」這個本無褒貶的中性詞在某種意義上變成了暴發戶奢侈靡費、為富不仁的代名詞,嚴重損害了山西的形象。」針對山西煤礦整合引來的不少議論,《山西日報》專門發表評論員文章對這一事件進行解讀。文章指出產業素質低下,收益分配欠合理,褒義的「烏金」常與貶義的「黑心和愚昧」掛鉤,抹黑了山西和山西人的形象。山西煤礦整合除了產業結構的轉型和安全生產的壓力之外,更被提到了縮小貧富差距的社會焦點上來。山西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潘雲告訴記者,還沒有簽訂整合協議的煤礦主要是兩類:一類是資源條件極差,沒有大礦願意去整合;另一類是資源條件非常好,不願意低價出售,但又不能擴產到單井90萬噸。對於這兩類煤礦,山西省政府將再出台有關政策,對直接關停的礦井進行補償,並引導所有煤礦盡快整合完成。煤礦整合提供的龐大資金將為山西實現煤炭大省產業轉型結構調整提供有利的基礎。據了解,今年上半年以來,已經有150億元左右資金從煤炭領域退出,進入到其他行業。山西省政府也在今明兩年的重點調控投資項目中給退出煤炭領域的資金考慮了出路。山西省政府印發的《關於促進民間資本進入我省鼓勵類投資領域的意見》明確提出要開放投資領域,2009年至2010年,政府重點調控的6500億元投資項目將向民間開放,引導民間資本投資公路、鐵路、橋梁、城建、環保等基礎設施領域和城市公交、燃氣等市政公用設施領域,並在土地供應、財政扶持、稅費優惠等九方面給予一定的政策鼓勵。記者了解到,山西全省的目標是,到2010年底,全省礦井數量控制在1000座,眾所周知,山西省是我國煤炭大省,煤礦數量眾多,最多時曾經超過1萬座,到去年年底,減少到約2600座。兼並重組整合後,煤礦企業規模原則上不低於300萬噸/年,礦井生產規模原則上不低於90萬噸/年,且全部實現以綜采為主的機械化開采。最終,國有大集團大公司、央企和省外大集團、地方國有骨幹企業礦井數佔到全省的82.1%,產能佔到全省的84%。
C. 中煤黑龍江煤炭化工(集團)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是集煤炭、化工、煤制油、頁岩油、城市燃氣生產、銷售、輸送於一體的國有大型煤炭化工企業,是中國中煤能源集團公司發展煤化工產業的基地和平台,其前身是哈爾濱煤炭化工有限公司,2006年9月,經國務院國資委正式批准無償劃轉中國中煤能源集團公司,於2007年3月14日注冊,為中國中煤能源集團公司控股的二級子公司。現有職工11936人,注冊資本17.3億元,資產總額33億元。具有建設煤化工基地的煤炭資源、水資源、人才資源等諸多優勢。公司下設中煤龍化哈爾濱礦業有限公司、中煤龍化哈爾濱煤化工有限公司、中煤龍化哈爾濱煤制油有限公司、中煤龍化哈爾濱輸氣有限公司、哈爾濱市液化石油氣有限公司。中煤龍化哈爾濱礦業有限公司現有一個露天礦、兩個井工礦,佔地面積31平方公里。煤田地質勘探儲量為4.2億噸,遠景儲量可達到7.8億噸。煤種屬長焰煤,具有發熱量高、化學反應性強等諸多特點,是化學工業的極好原料。同時儲藏有大量的油頁岩。中煤龍化哈爾濱礦業有限公司多年來形成了自己獨特的企業文化,扁擔精神、特雷精神、會戰精神是中煤龍化哈爾濱礦業有限公司精神的真實寫照。中煤龍化哈爾濱礦業有限公司是黑龍江省最大的露天煤礦。先後獲得安全質量標准化明星礦、全國中小型煤炭企業先進單位、全國優秀企業、雙十佳煤礦、黑龍江省誠信企業、黑龍江省文明單位等諸多榮譽稱號,並於2006年首次躋身全國煤炭企業100強行列。尤其在跨入21世紀的7年間實現了快速發展,被譽為「富裕之礦、文明之礦、光明之礦。
法定代表人:王樹斌
成立時間:2001-12-21
注冊資本:325972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230100100013836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
公司地址:哈爾濱市南崗區大順街7號
D. 中煤集團將要進行煤炭資源整合嗎
據報道,在1月5日,12部委聯合發布《關於進一步推進煤炭企業兼並重組轉型升級的專意見》屬,《意見》強調,推進中央專業煤炭企業重組其它涉煤中央企業所屬煤礦。
業內認為,中煤能源此舉意在集中精力發展主業,轉讓資產所獲得的資金也有利於進一步進行煤炭整合,與目前國企改革的步調一致,此外,央企煤炭資產整合已開啟,神華國電已經重組完成,作為煤炭行業唯一剩下的央企,中煤很可能成為下一個,未來整合可期。
希望資源整合可以促進經濟的發展!
E. 國投新集股權轉給中煤集團給,好事還是壞事
ST新集公告顯示,該次無償劃轉完成後,中煤集團將成為控股股東,國投公司不再持有股份,本次無償劃轉前後,公司實際控制人未發生變更。記者梳理發現,神華集團旗下的國華能源(7.59%)、安徽新集煤電(7.18%)、中國海運(4.90%)均是該公司重要股東。
上述*ST新集證券代表處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直言,*ST新集此前沒有任何被劃轉預兆,「這可能更多還是兩家央企在討論的事情。」
談及*ST新集目前的運營狀況,上述人士表示已逐步步入正軌,摘掉ST帽子概率較大。鑒於此前*ST新集相對獨立的運營方式,大股東變更不會對公司正常運營造成太大影響。
對於股權被劃轉的原因,上述*ST新集證券代表處人士認為,更多還是由於中煤集團的全產業鏈優勢,能與*ST新集互補。對於劃轉後的融合,其表示,以後風格或許會有變化,但*ST新集的經營層也有其自身優勢,雙方應該能比較好融合。
姜淳也認為,中煤集團也比較看重*ST新集較高的管理水平,成為控股股東後將更利於雙方的合作,擴大中煤的影響力,另一方面則是*ST新集地處長三角,離沿海發達市場近,利於市場協調。中煤集團更多還是看重*ST新集在煤炭行業的地位。
*ST新集公告顯示,《股份無償劃轉協議》需要在取得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的批准和證監會對此事項無異議並豁免劃入方的要約收購義務後方可生效。
在姜淳看來,此次轉讓是國資委主導的,兩家央企協商而達成,「談不上誰主動誰被動,更多是基於產業狀況的一拍即合。」股權劃轉進度應該比想像中要快。
國投公司曾在債券信息中公告,將旗下國投電力和*ST新集部分股權無償劃轉給中國海運。7月底,其還發布提示公告稱,為促進央企產業整合,擬將所持*ST新集股權劃轉至其他央企。
中煤稱國投煤炭板塊都將進來
在7月初,國資委宣布,國投公司推動煤炭公司向礦產資源開發企業轉型,未來5年將全部退出煤炭業務。據姜淳透露,此次轉讓不僅*ST新集,「國投煤炭板塊都要進來。」
記者注意到,國投公司煤炭板塊經營實體主要有全資子公司國投煤炭有限公司、國投煤炭投資(北京)有限公司及控股子公司*ST新集。2015年以來公司主要煤炭項目建設步伐有所放緩,公司控股煤礦企業原煤產量及商品沒銷量均有所下降。
國投發債的跟蹤評級報告顯示,在煤炭方面,截至2016年3月底,國投已建成煤炭礦井減少至16對,核定生產能力3693萬噸。2015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1042.40億元,利潤總額165.13億元。其中,煤炭板塊營業收入達119.07億元,但毛利率僅為3.87%。2016年第一季度,國投煤炭板塊營業收入37.37億元,占整體收入的15%,毛利率為24.41%。
那麼,中煤集團吸納國投煤炭板塊的創造的眾多邏輯又是什麼?姜淳認為,更多是多種因素的疊加形成。在產能過剩大背景下,煤炭行業空間產能過剩尤為突出,不得不進行供給側改革,又適逢國企改革,由此給股權劃轉創造了契機。中煤集團目前更為迅速看中的是騰飛雙方合並後的戰略協同優勢。
作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的國投公司一向推崇「小總部、大產業」,對所出資企業履行出資人職責,但比較少介入具體運營,這與中煤集團的管理方式存在一定差異,被劃轉過去的煤炭板塊能否適應?
姜淳表示,雙方在企業文化上或有所不同,但同為國資的雙方共性大於個性,或許會有小問題,但能夠找到契合點,最終會比較好地融合。
F. "中國中煤能源集團公司 "包括那些子公司
中國中煤能源有限公司子公司:
1、中煤平朔煤業有限責任公司
2、上海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3、中煤焦化控股有限責任公司
4、中國煤礦機械裝備有限責任公司
5、中煤招標有限責任公司
6、中國煤炭工業秦皇島進出口有限公司
7、上海中煤華東有限公司
8、中煤能源山東有限公司
9、天津中煤進出口有限公司
10、華晉焦煤有限責任公司
11、中煤能源黑龍江煤化工有限公司
12、中天合創能源有限責任公司
13、中國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
14、華光資源有限公司
15、大同中煤出口煤基地建設有限公司
16、大同中新能源有限公司
17、朔州中煤平朔能源有限公司
18、陝西南梁礦業有限公司
19、山西中煤東坡煤業有限公司
20、朔州市格瑞特實業有限公司
21、中煤冀州銀海煤化工有限責任公司
(6)中煤集團如何整合煤炭資產擴展閱讀:
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簡介:
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煤集團/前身中國煤炭進出口總公司)是一家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管理的大型能源公司,於1982年7月創立。
業務經營范圍主要包括煤炭生產及貿易、煤化工、坑口發電、煤礦建設、煤機製造、煤層氣開發,以及相關工程技術服務。2006年12月,在香港上市;2008年2月回歸A股。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公司概括
G. 中煤集團最大的煤礦是哪個
哪個效益好也只是聽說,沒有確鑿的數據,這個應該是屬於保密吧,聽說三建效益好
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煤集團)是國務院國資委管理的國有重點骨幹企業,前身是1982年7月成立的中國煤炭進出口總公司。主要從事煤炭生產貿易、煤化工、坑口發電、煤礦建設、煤機製造以及相關工程技術服務等。2006年12月,中煤集團獨家發起成立的中國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2008年2月回歸A股。
中煤集團是中國大型煤炭生產企業,現有煤礦46座,總產能2.39億噸,礦區主要分布在山西、江蘇、黑龍江、陝西、內蒙古和新疆等省、自治區;擁有洗煤廠28座,洗選能力2.53億噸。中煤集團已有30餘年的煤炭、焦炭進出口貿易歷史,擁有完善的物流配送中心和分銷網路,構建起「兩級三域一體化」市場導向型煤炭貿易營銷體系。大型煤焦化工和煤基烯烴、醇醚、化肥的設計規模和技術水平行業領先,煤炭轉化規模不斷擴大。煤機製造企業位列中國機械製造第90位、煤機行業第一位,具備煤礦井下綜采綜掘成套裝備研發、製造能力,技術水平和市場佔有率國內第一。煤礦建設設計企業承擔了國內多數千萬噸級礦區、千萬噸級高產高效礦井、百萬噸級礦井和大型洗煤廠的設計建設任務,代錶行業最高水平。截至2013年底,中煤集團共有全資公司、控股和均股子公司52戶,境外機構4戶,資產總額2815 億元,從業人員11萬人。
近年來,中煤集團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秉承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堅持生產規模化、技術裝備現代化、隊伍專業化、管理手段信息化的「四化」方向,遵循高起點、高目標、高質量、高效率、高效益「五高」原則,整合內外部資源,優化產業布局,調整產業產品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新基地新項目建設成效顯現,煤炭產銷量持續增長,利潤總額位居中央企業前列。2013年,中煤集團積極應對煤炭市場下行的嚴峻挑戰,堅持穩中求進、科學發展,加大產運銷銜接,加快結構調整,突出管理提升,狠抓降本增效,完成原煤產量1.92億噸,營業收入1087.2億元,利潤總額56.1億元,原煤成本行業領先,可控費用同比下降21.5%,實現了長周期安全生產。
未來幾年,中煤集團將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大力實施轉型升級、科技創新、人才強企、安全發展四大戰略,把握規律,搶抓機遇,全力打造科學布局、規模發展、轉型升級、協同發展、產業技術新優勢。堅持規模化、集約化、現代化發展模式,加快建設平朔、蒙陝兩大億噸級能源化工基地,形成山西、蒙陝、江蘇、黑龍江、新疆五大基地區域布局。優化產業產品結構,按照強化煤、優化電、多聯產煤化工、高端化煤機、專業化礦建的總體思路,打造規模化、集約化、園區化循環經濟模式,形成以煤炭、煤化工、坑口發電、煤礦建設、煤機製造五大產業為支柱的產業格局。到2015年,實現原煤產量2.7億噸、銷售收入1600億元、利潤總額200億元、資產規模3500億元,加快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企業集團。
H. 中煤集團是什麼企業
是中央企業
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是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管理的大型能源中央企業, [1] 前身是1982年(壬戌年)7月成立的中國煤炭進出口總公司,主營業務包括煤炭生產及貿易、煤化工、
坑口發電、煤礦建設、煤機製造、煤層氣開發,以及相關工程技術服務。現有全資公司、控股和均股子公司41戶,境外機構4戶,參股企業11戶,在冊職工12.1萬。
截至2009年底,總資產1476億元,在2008年中國企業500強中名列第77名。2016年8月,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在"2016中國企業500強"中排名第168位。
(8)中煤集團如何整合煤炭資產擴展閱讀:
中煤集團現有煤炭產能3億噸/年,生產及在建礦井70餘座,煤炭資源儲量近600億噸;煤化工產品權益產能接近1000萬噸,產品主要包括烯烴、甲醇、尿素、硝銨、焦炭等,其中圖克大顆粒尿素項目單廠規模全國最大;已投運及在建電廠34座,控股裝機容量986萬千瓦。
煤機製造企業位列煤機行業第一位,技術水平和市場佔有率國內第一;煤礦建設設計企業是我國煤礦建設的「王牌軍」,代錶行業最高水平。截至2018年底,中煤集團實現營業收入1502億元,資產總額4000億元,從業人員13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