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生產牛飼料的上市公司哪家
綜合玉米用量、飼料產量、企業規模及社會影響力等因素,整理出名列前茅的20家飼料企業的詳細情況,僅供參考!(以下企業排名不分先後)
1、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
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創立於1998年並於1998年3月11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發行上市。本公司立足農牧產業、注重穩健發展,業務涉及飼料、養殖、肉製品及金融投資等,公司業務遍及全國並在越南、菲律賓、孟加拉、印度尼西亞、柬埔寨、斯里蘭卡、新加坡、埃及等國家建成或在建20餘家分子公司。
作為肉蛋奶的生產和銷售企業,新希望所關心的安全,已不僅僅是某個生產環節的安全,而是整個產業鏈的安全,新希望利用在農業領域發展的產業優勢和市場優勢,從一開始就整體布局,致力於安全、無公害產品,切實提高產品質量。
2、廣東溫氏食品集團有限公司
廣東溫氏食品集團有限公司創立於1983年,由七戶農民集資8000元起步,現已發展成一家以養雞業、養豬業為主導、兼營食品加工的多元化、跨行業、跨地區發展的現代大型畜牧企業集團,目前已在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建成近160家一體化公司。2007年,溫氏集團成功跨入我省首家銷售值百億元級規模的農業龍頭企業。2012年,集團全年上市肉雞8.65億只,肉豬813.9萬頭,肉鴨1437萬只,生產飼料739.5萬噸。集團銷售收入335億元。
3、雙胞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雙胞胎股份有限公司地處江西省南昌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一家專業生產飼料的全國性大型企業集團。集團現有66家子公司,已經投產的49個製造型企業分布在江西、廣東、福建、湖南、湖北、雲南、四川、重慶、海南、河南、遼寧等21個省(區、市),另有17個正在建設中。集團現年產能1200多萬噸,生豬養殖規模20萬頭。
雙胞胎集團的成長,成功軌跡是中國民營企業發展之路的成功典範。2003年,創業初始的雙胞胎集團就立下「做中國豬飼料第一品牌」的遠大目標。創業者們棄當時盛行的傳統鴨料、雞料市場,毅然選擇了技術要求最高、突破難度最大的乳豬料市場,集中80%以上的資源配置到豬料研發上,歷經數以萬次的試驗,創立了跨時代產品「雙胞胎乳豬料」,並以此衍生雙胞胎品牌及其系列產品,開始了集團邁向中國豬料市場第一名牌的蹣跚起步、遠征之旅。
4、正大(中國)投資有限公司
正大集團由華裔實業家謝易初、謝少飛兄弟創建於1921年,公司從農作物種子的銷售開始,逐步發展壯大,形成了由種子改良——種植業——飼料業——養殖業——農牧產品加工、食品銷售、進出口貿易等組成的完整現代農牧產業鏈,成為世界現代農牧業產業化經營的典範。近30年來,正大集團在家族第二代管理者的領導下,不斷革新農牧業的經營理念,在壯大優勢產業和主導產業的同時,還積極涉足其他行業,如電訊、石化、房地產、醫葯、零售、金融、機械和傳媒等領域,成效卓著,躋身於東南亞規模最大和最具影響力的企業集團之列。
正大集團在中國投資額近60億美元,設立企業200多家,遍及除青海、西藏以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區,員工人數超過80,000人,年銷售額超過500億人民幣。經過90多年的發展,正大集團形成了以農牧業、食品業、商業零售業為核心,制葯、機車、房地產、國際貿易、金融、傳媒等領域共同發展的業務格局。
5、山東亞太中慧集團有限公司
山東亞太中慧集團是一家以健康養殖和健康食品為核心的全供應鏈農牧食品企業,主要從事現代化規模健康養殖、畜禽肉製品加工、飼料生產經營、生物科技開發等事業,全力建設以飼料生產、健康養殖、肉食加工為一體的安全食品生產鏈條,真正為消費者提供「健康安全物美價廉」的美味食品,實現「健康食品幸福生活」的美好願景。
集團目前下設中慧農牧、中慧食品、根源農業等事業平台,在全國建成合資合作企業、規模化養殖場共170多家。集團先後被授予全國飼料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先進企業、中國白羽肉雞企業二十強,山東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山東飼料企業五十強,濰坊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十強等榮譽稱號。
6、江西正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正邦集團成立於1996年,是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江西省規模最大的農業企業,集團旗下有農牧、種植、金融三大產業集團。旗下江西正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為江西省民營企業首發上市公司。集團現有35800多名員工,全國擁有315家分(子)公司。2012年集團總產值突破260億元。名列2012中國企業500強,中國製造業500強,中國民營企業500強,財富中國500強,中國上市公司100強,中國飼料工業10強,全國生豬養殖企業10強,全國種鴨繁育企業10強。正邦集團是國家農產品加工技術創新機構、國家博士後工作站。
7、東方希望集團有限公司
東方希望是由我國著名民營企業家劉永行先生於1982年創立,是我國改革開放後建立的第一批民營企業。目前已發展成為集農業、重化工業產業鏈等為一體的特大型民營企業集團。東方希望總部位於上海浦東。現有員工17468人,企業156家,年產值近700億元,所涉及的領域競爭力均居行業前列。近三年為國家納稅36.7億元。
集團飼料板塊現有101家以飼料為主,涉足生物工程等相關行業的子公司分布在中國大部分省市自治區和越南、新加坡、印尼、柬埔寨等國家。在內蒙古、山東、河南、重慶、新疆等地建設有大型電解鋁、甲醇、二甲醚、氧化鋁、熱電、PTA、PVC、醋酸、水泥等重化工業工廠。
8、廣東海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廣東海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發、生產和銷售水產飼料、畜禽飼料和水產飼料預混料以及健康養殖為主營業務的高科技型上市公司,以「科技興農,改變中國農村現狀」為神聖使命,核心業務是水產飼料、水產苗種和動保產品,向廣大養戶提供養殖全過程的技術服務。海大集團已經實現了在全國重點水產養殖區域的生產和銷售,於全國擁有60餘家下屬公司和6個中試基地。2005年進入行業30強,2007年進入行業十強。
海大集團1998年起步於中國南海之濱,依靠技術優勢,4年間成為水產預混料全國第一;2001年進入水產配合飼料,淡水魚料快速成為行業第二;2003年進入對蝦飼料,目前已處於行業前三甲;2004年進入膨化料領域,目前已居行業第一。雞料經過三年的發展,在廣東市場排名第一,鴨料在廣東市場排名第二。
9、通威股份有限公司
通威股份有限公司是由通威集團有限公司控股,以飼料工業為主,同時涉足水產研究、水產養殖、動物保健、食品加工等相關領域的大型農業科技型上市公司,系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目前,擁有遍布全國各地的八十餘家分、子公司,生產水產飼料、畜禽飼料及特種飼料近五百個品種,年飼料生產能力逾700萬噸,並被中國飼料工業協會、中國水產協會和國家相關部門權威認定,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水產飼料生產企業及我國主要的畜禽飼料生產企業,系四川首家年度銷售收入過百億的農業上市公司,也是我國農、林、牧、漁板塊銷售規模最大的農業上市公司,水產飼料市場佔有率已超過25%,連續21年位居全國第一。秉承穩健快速的發展節奏,通威2012年銷售收入達412億元人民幣。目前,通威正瞄準「改善人類生活品質,成就世界水產品牌」的宏大願景,堅定不移地發展飼料及水產主業,並積極延伸上下產業鏈條,全力打造世界級安全食品供應商。
10、大北農集團
大北農集團是以邵根伙博士為代表的青年學農知識分子創辦的農業高科技企業。自1993年創建以來,大北農始終秉承「報國興農、爭創第一、共同發展」的企業理念,致力於以高科技發展中國的現代農業事業。
如今,大北農已發展成為以飼料、動保、種業、植保、生物飼料、種豬六大產業為主體的科技集團,擁有13000餘名員工、1200多人的核心研發團隊、60多家生產基地和80多家子公司和2000多家養豬服務中心的農業科技企業集團。2010年4月9日,大北農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成功登陸資本市場,成為中國農業行業市值最高的農牧企業之一。
11、遼寧禾豐牧業股份有限公司
「禾豐」商標是中國馳名商標。公司創立於1995年4月,歷經十九年的不懈奮斗,已由一個白手起家的科技型創業公司成長為中國馳名、在全球飼料工業舞台上頗具影響的大型企業集團。作為目前東北最大、全國名列前茅的飼料企業,創業的十餘年,禾豐公司以非比尋常的速度超常發展,堪稱中國飼料行業近十七年成長速度最快的企業,已成為同業公認的最有競爭力和最具發展潛力的農牧集團之一。業務范圍以飼料為主業,並涉獵國際貿易、飼料添加劑、飼料機械、養殖設備、農產品深加工等相關領域。
目前,禾豐集團在國內外已擁有70家全資或控股分(子)公司,產品覆蓋25個省市,並遠銷朝鮮、尼泊爾等國家。禾豐是「民營企業博士後科研基地」,集團現擁有百餘名博士、碩士、教授、專家組成的技術隊伍,這相當於一所大學一個學院的科研力量。
自2006年10月吸納專業飼料跨國集團荷蘭德赫斯公司成為新股東以來,德赫斯公司厚積百年的強大技術研發實力與禾豐自身技術積累碰撞融合,相得益彰,使禾豐集團的整體技術水平在短時間內躍入世界頂尖之列。2007年到2012年公司得到了飛速發展,銷量逐年增長,銷售業績不斷上升。
12、唐人神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唐人神集團是首批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集團致力生豬產業鏈一體化經營,經過20多年的創業發展,已經形成了「品種改良、安全飼料、健康養殖、肉品加工、品牌專賣」五大產業發展格局,在全國擁有40餘家子公司。集團旗下的「唐人神」、「駱駝」牌都是中國馳名商標,「唐人神」肉品和「駱駝」牌飼料都是中國名牌產品。「美神」種苗通過美國NSR認證,達到美國同步育種水平。集團位列飼料、肉類行業十強,跨入中國製造業500強。
2011年3月25日,公司首次發行A股在深圳證劵交易所成功上市,股票簡稱為「唐人神」,證券代碼為「002567」。
13、岳陽岳泰集團有限公司
岳泰集團,創立於我國市場經濟建立初期的1993年。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集團公司堅持崇尚科技、廣納人才的發展戰略,在較短的時間內即實現了「跨躍式」的發展,而一躍成為融科研、生產、國際貿易於一體,跨行業、跨區域、多元化發展高科技型的大型企業集團。
集團主營業務包括畜、禽、水產類生物飼料和預混料生產與銷售、糧食收貯加工、獸葯製造、房地產開發、礦產及新材料開發、海港碼頭倉儲、國際貿易、高等教育等行業產業,現有資產數十億余元,現有裝備可年產各類飼料產品300萬噸,年主營業務收入總額已達到數十億余元;集團下轄湖南嶽陽岳泰科技飼料有限公司、內蒙古通遼岳泰股份有限公司、廣西防城港岳泰股份有限公司、山東濟寧岳泰飼料有限公司、長沙博宇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等300餘家全資、合資子、分公司,生產基地建設、營銷網路建設在全國同行業中均處於領先水平;全集團現有員工9000餘人。
14、湖南正虹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正虹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簡稱:正虹科技,證券代碼:000702),是一家擁有系列自主知識產權、以研發生產銷售飼料產品為主營業務的大型企業集團。公司除進行飼料加工外,還從事良種豬繁育、肉食品加工、生物獸葯以及進出口貿易等業務。公司位於洞庭湖畔的魚米之鄉、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湖南省岳陽市屈原管理區境內,地處長沙和岳陽兩座歷史名城之間,東與京廣鐵路、武廣高鐵、京港澳高速相切,西與湘江——長江黃金水道相連,交通便利,商貿繁榮。公司是中國飼料行業中最早改制上市的股份制企業(被新聞界譽為「中國飼料第一股」),是農業部等八部委聯合評定的第一批「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和農業部評定的第一批「全國農產品加工業示範企業」。公司在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安徽、江蘇、山東、吉林等十餘個省市區設有數十家全資、控股、參股企業,綜合實力位列「全國飼料企業30強」。
15、四川鐵騎力士集團
鐵騎力士集團是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創建二十年來從3.5萬元、6個人發展成為在全國建有51家分公司、員工6000餘人的高科技企業集團,包括飼料、食品、牧業三大事業部和一個國家認定的企業技術中心(馮光德實驗室)、一個培訓中心(鐵騎力士大學),並構建起「飼料——畜禽養殖——食品加工」一條龍的產業鏈結構。
馮光德實驗室是以公司技術帶頭人馮光德(現為公司總裁)個人名字命名的集團科研技術中心,致力於畜禽養殖、畜禽育種技術研究、優質安全畜產品等領域研發。飼料產業是鐵騎力士集團的主產業,集團在全國建有20多家飼料分(子)公司,年生產能力300萬噸。
以聖迪樂村為代表,鐵騎力士集團形成了「專業化蛋雞料生產—種雞繁育—商品蛋雞養殖—安全蛋品及深加工」的完整雞產業鏈。
16、廣西壯族自治區揚翔飼料有限公司
揚翔公司是一家以飼料業、養豬業、肉食品加工業為主導,兼營育種的現代大型農牧企業。公司致力於為公眾提供健康、安全、美味的肉食品;致力於在母仔豬領域為中小養殖戶提供專業、穩定、高效的整體解決方案。為此公司投巨資建設揚翔地方豬創新研究院,揚翔疫病檢測中心及揚翔化驗中心;先後在廣西、北京等六省市建立了多個種豬保種選育繁育基地,旗下有十多家大型飼料公司;在廣西、廣東、湖南、河南、河北、北京、遼寧等地建設有幾十家公豬站,構建了全國最大的公豬站網路系統,並在全國各地全面實施「種豬改良」和「精料結合」模式,推動我國養殖業的發展;在部分地區配套多家生豬屠宰加工廠,供應揚翔生鮮豬肉。
17、廣東加大實業有限公司
加大集團是一家以高新技術為主導,集科研、飼料生產、種豬繁育為一體的現代化農牧企業,年飼料生產能力500萬噸,年出欄種豬10萬頭。下屬企業包括10多家飼料企業、5家國家級原種豬場,生產基地遍及佛山、茂名、廣州、贛州、南昌、吉安、漳州、長沙、肇慶等地,2009年集團產值達30億元。
加大目標是做中國豬飼料、種豬第一品牌。目前,廣東加大年產銷豬飼料達到100萬噸,成為中國最大的飼料廠;集團從美國直接進口500頭原種豬,為養殖戶提供最優質的種豬。加大以「飼料+種豬」的經營模式,致力打造一體化產業鏈,創造「1+1>2」的經營效益。加大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加大集團成為全國50強飼料企業、聯合國定點采購供應商。
18、中糧糧油有限公司飼料部
中糧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糧集團」,英文簡稱「COFCO」),是中國最大的糧油食品進出口公司和實力雄厚的食品生產商,中糧集團是中國最大的飼料原料供應商,集原料采購、儲運、銷售、內外貿、加工於一體。
中糧糧油飼料部是專業從事飼料加工和飼料原料貿易的業務單元,是集團全產業鏈戰略的重要環節。現擁有飼料加工廠6座,年生產能力120萬噸,以農副產品為原料,採用國際先進的加工設備及配方理念,根據我國飼料原料的營養特點,為廣大養殖戶提供品質穩定、安全高效的畜、禽、水產飼料系列產品。中糧飼料產品不僅品質優良,成為廣大養殖戶致富的好幫手,更具環保意義,其市場美譽度和產品競爭力不斷增強。目前,中糧飼料結合集團上下游優勢資源和產業合力,在山東、江蘇、廣東、四川、湖北、安徽、江西、河南等地進行戰略布局,打造具有中糧特色的飼料發展模式。不遠將來,中糧飼料業必將突飛猛進,位居中國飼料行業前列。
19、遼寧大成農牧實業有限公司
1990年台灣大成集團董事長韓浩然先生帶著「回饋家鄉,造福人民」的心願在沈陽成立了大陸第一家分公司「遼寧大成農牧實業有限公司」,開始了在中國發展飼料及肉雞一條龍事業。注冊資金420萬美元,年營業額四億元人民幣。
14年來遼寧大成已發展成為遼寧地區飼料行業的龍頭企業。公司採用國際上最先進的「3A+能量平衡」的配方技術,憑借從美國考貝爾公司進口的先進設備,實現了從原料進倉、加工製造直至成品包裝的計算機自動化控制,且無人為干擾和污染;在品質監控方面公司採用線上品管作業方式,每批次入廠原料及生產成品都經過品管部門抽檢合格後方可入庫或出庫,且所有樣品存查一個月以上。品管採取美國尖端的NIR飼料分析儀,平均3-5分鍾即可化驗出原料及成品的常規指標,確保產品品質穩定。從而生產出深受農民喜愛的平衡、穩定、經濟、高效的豬、雞、牛、鴨、魚等各種畜禽與水產飼料,目前已形成六大品系70多個品種。
20、湖南九鼎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湖南九鼎科技有限公司坐落於具有2500年歷史的文化古城岳陽。1994年,以楊林為首的第一代九鼎人創立了岳陽鼎立重陽科技有限公司。十餘年來,九鼎人始終秉承「創造價值,共享成功;成就自我,和諧社會」的企業宗旨,專注於豬飼料的研究與開發,勇於探索、不斷創新,致力於和養豬業主一道挖掘養殖潛力,提升養殖水平,提高養殖效益,和養殖業主建立多贏的合作夥伴關系。
今天,九鼎集團已經是一個總資產數億元,擁有30餘家分子公司,員工總數超過3000人,年銷售飼料過百萬噸,年產值超過40億,並在進一步打造飼料、動保、養殖、屠宰、肉食產業鏈,已經進入全國飼料企業二十強的全國中大型農牧企業集團。目前,我集團飼料產品已銷往全國三十多個省、市,飼料生產、銷售能力居江南飼料行業首位,成為了湖南省「5255」工程中重點打造的百億級企業。
B. 中糧集團的管理核心是什麼
寧高寧
現任中糧集團董事長。畢業於山東大學,經濟學專業。後赴美國匹茲堡大學留學,獲工商管理學碩士學位。2004年加入中糧集團之前曾任華潤(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兼中國華潤總公司總經理。
於旭波
現任中糧集團總裁。畢業於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貿易專業,後獲得中歐國際工商學院EMBA。1988年加入中糧集團,曾在美國工作多年。
張建輝
現任中糧集團副董事長。畢業於東北師范大學,獲政治經濟學碩士學位。2006年加入中糧集團之前,曾任中谷糧油集團公司總經理。
薛國平
現任中糧集團董事、副總裁。畢業於北京外貿學院(現「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西班牙語專業。1976年加入中糧集團,曾長期在海外工作。
劉永福
現任中糧集團董事、副總裁。畢業於武漢大學,日語專業。1976年加入中糧集團,曾在日本工作多年。
孫忠人
現任中糧集團董事。畢業於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英語專業。之後赴英國伊林工學院、杜倫大學留學。1978年加入中糧集團。在香港、倫敦工作多年。1997年至2000年任中國駐南非大使館第一任商務參贊。
董忠心
現任中糧集團副總裁。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學院,俄語專業。1984年加入中糧集團。
史焯煒
現任中糧集團副總裁。畢業於解放軍防化工程學院,政治學專業。1993年加入中糧集團。
柳丁
現任中糧集團黨組成員、黨組紀檢組組長。畢業於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專業。2005年加入中糧集團前曾任中宣部宣傳教育局副局長。
鄔小蕙
現任中糧集團總會計師。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財務會計專業,後獲得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1986年加入中糧集團。
姜華
現任中糧集團董事。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獲經濟管理碩士學位。2004年加入中糧集團前曾任中國土產畜產進出口總公司副總裁。
萬早田
現任中糧集團黨組成員。畢業於華中農業大學,後獲得北京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位。2006年加入中糧集團前任中谷糧油集團公司副總經理。
鄭弘波
現任中糧集團總經濟師。畢業於吉林師范學院,政治學專業,後在吉林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1994年加入中糧集團。
劉烈東
現任中糧集團總法律顧問。畢業於中國政法大學,獲法律學碩士學位。1993年加入中糧集團。
呂軍
現任中糧集團總裁助理。畢業於北京農業工程大學,獲系統管理學碩士學位。1993年加入中糧集團。
曲喆
現任中糧集團總裁助理。畢業於上海外貿學院,外貿英語專業。1986年加入中糧集團。
張東風
現任中糧集團總裁助理。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科技圖書情報專業。1997年加入中糧集團。
朱福堂
現任中糧集團總裁助理。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獲工商管理碩士學位。2002年加入中糧集團前曾任中國出口商品基地建設總公司副總經理。
栗明
現任中糧集團總裁助理。畢業於安徽財貿學院,計劃統計專業,後獲得北京大學EMBA。2005年加入中糧集團前曾任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總經理助理。
岳國君
現任中糧集團總裁助理。畢業於吉林化工學院,化學工程專業,後獲得哈爾濱工業大學化學工程碩士學位。2005年加入中糧集團。
王金昌
現任中糧集團總裁助理。畢業於河北大學,數學專業。1990年加入中糧集團。
C. 現金中國最強的企業家有哪些
要說中國最強的企業那就的算能排的上世界五百強的中國企業了.
中國企業在2007年度世界500強中的排名情況:
排名 公司標志 公司名稱 主要業務 營業收入億美元
17 中國石化 煉油 1316.36
24 中國石油天然氣 煉油 1105.20
29 國家電網 電力 1071.85
154 鴻海精密 電子 405.95
170 中國工商銀行 銀行 368.32
180 中國移動通信 電信 359.13
192 中國人壽 保險 337.11
215 中國銀行 銀行 307.50
230 中國建設銀行 銀行 285.32
237 中國南方電網 電力 279.66
275 中國電信 電信 247.91
277 中國農業銀行 銀行 244.75
290 和記黃埔 多元化 236.61
299 中化集團 貿易 231.09
307 寶鋼集團 金屬 226.63
327 中油公司 煉油 217.96
342 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 工程建築 205.20
343 國泰金融控股 保險 204.36
384 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 工程建築 187.35
385 一汽集團 汽車 187.10
396 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 工程建築 181.63
402 上汽集團 汽車 180.10
405 中糧集團 貿易 179.53
427 華碩電腦 計算機 172.24
435 中國五礦集團 貿易 169.02
447 廣達電腦 計算機 165.31
456 台塑石化 化學 162.81
457 怡和洋行 貿易 162.81
469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 煉油 160.38
488 中國遠洋運輸總公司 海運 154.13
D. 中國市場最具競爭力品牌排行榜
世界權威的品牌價值研究機構——世界品牌價值實驗室舉辦的「2008世界品牌價值實驗室年度大獎」評選活動。
中國市場最具競爭力品牌排行榜之廈工機械
1951年11月,廈門工程機械廠誕生於美麗的鷺島—廈門。從此一家與共和國有共同成長歷史、承載著近60年光榮與夢想的企業一路走來。在2008年12月30日,世界權威的品牌價值研究機構——世界品牌價值實驗室舉辦的「2008世界品牌價值實驗室年度大獎」評選活動中,廈工機械憑借良好的品牌行業領先性和品牌公眾認知度,榮登「中國最具競爭力品牌」大獎,成為綠色能源行業強勢品牌,贏得廣大消費者普遍贊譽。
1992年以來,廈工先後6人次及11台裝載機、挖掘機、叉車遠征南極,廈工產品經受了極為惡劣的極地環境考驗,得到國內外南極考察隊的全面肯定,南極的一條大道更被命名為「廈工大道」。2009年廈工產品成為我國南極科考唯一指定產品。
廈工作為中國工程機械產業的龍頭企業,近幾年來在市場拓展、售後服務、技術創新等方面著力甚深,產品結構實現優化升級,產業鏈條更加完整順暢,品牌形象實現跨越式發展。廈工緻力於四位一體(整機銷售、配件供應、售後服務、市場息)營銷網路的建設,目前已在全國建立了27個以省會為中心的分公司或辦事處,同時在國內各地設立100多家代理商、400多個銷售服務網點,形成了覆蓋全國范圍的龐大、穩固的銷售網路,確保以最短的距離、最快的速度服務用戶。同時廈工正積極准備,扎實地推進國際化戰略,通過有效地整合產品和營銷渠道,在爭取和鞏固既有的海外市場優勢的同時,積極地開辟更多的新興市場。截至目前,廈工已經在獨聯體國家、東南亞、中東以及非洲等國建立了近20幾個代理商網路,產品已先後出口到俄羅斯、澳大利亞、越南、哈薩克、阿爾及利亞、衣索比亞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
機械設備再踏「非洲屋脊」
125台廈工裝載機在廈門港東渡碼頭裝船起運,踏上了遠銷有「非洲屋脊」之稱的衣索比亞的旅程。今年內,廈工還將要向衣索比亞銷售200台包括裝載機、壓路機在內的工程機械。
這標志著通過幾年的不懈經營,廈工在衣索比亞已經確立了以裝載機為龍頭的工程機械市場,廈工產品得到了衣索比亞從民間到政府的充分認可,在當地初步形成了品牌影響力。廈工在開發衣索比亞工程機械市場過程中,針對當地市場特點,採取了積極主動、針對性強的銷售策略,不斷做大市場蛋糕,初步奠定了在埃塞工程機械市場的領頭羊地位。在2008年12月30日,世界權威的品牌價值研究機構——世界品牌價值實驗室舉辦的「2008世界品牌價值實驗室年度大獎」評選活動中,廈工機械憑借良好的品牌行業領先性和品牌公眾認知度,榮登「中國最具競爭力品牌」大獎,成為綠色能源行業強勢品牌,贏得廣大消費者普遍贊譽。
廈工裝載機早在1998年就進入衣索比亞,2005-2006年期間,廈工系列產品在埃塞市場取得了優異表現,銷量逐年快速增長。2008年,廈工裝載機、壓路機、平地機等產品在衣索比亞的銷售達180台以上,在市場上形成良好的品牌影響力。這對廈工品牌在當地業主中更起到一個強烈的示範推動作用,有效地增強了衣索比亞主管部門決定在2009年再次增訂300台廈工裝載機的信心。
與此同時,廈工壓路機在埃塞民間也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引起了埃塞政府的興趣,被邀請參與了政府關於壓路機采購的招標,最終在今年6月底再次獲得衣索比亞有關部門100台壓路機的標的,並計劃於近期發運。
廈工股份總裁助理、廈工國貿總經理翁記泉表示,衣索比亞市場對廈工開拓海外市場、特別是非洲市場意義重大。廈工已經確定把衣索比亞作為開拓非洲市場的橋頭堡,形成以衣索比亞為中心,大力擴展坦尚尼亞、肯亞、利比亞、阿爾及利亞、蘇丹、安哥拉等非洲國家的整片市場。目前,廈工在衣索比亞已設立辦事處,隨後將設立子公司,建立服務中心,為廈工機械的售後維修服務保駕護航,同時,在時機成熟時將建立CKD組裝中心。
E. 中國企業傢俱樂部的精神
王忠禹中國企業傢俱樂部榮譽理事長、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會長
鄭萬通中國企業傢俱樂部榮譽理事長、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黨組成員 馬蔚華中國企業傢俱樂部理事長、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理事會理事長、原招商銀行行長
馬雲中國企業傢俱樂部執行理事、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
王健林中國企業傢俱樂部執行理事、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劉東華中國企業傢俱樂部創始人、常務副理事長/ 正和島創始人兼首席架構師
劉永好中國企業傢俱樂部執行理事、新希望集團董事長、中國民生銀行副董事長
俞敏洪中國企業傢俱樂部執行理事、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郭廣昌中國企業傢俱樂部執行理事、復星集團董事長 吳敬璉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龍永圖博鰲亞洲論壇國際咨詢委員會委員/ 原外經貿部首席談判代表、副部長
艾 豐中國名牌戰略推進委員會副主任
吳建民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副會長
張維迎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經濟學教授
周其仁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
許小年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與金融學教授
錢穎一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教授 丁立國德龍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牛根生蒙牛集團創始人、老牛基金會創始人、名譽會長
王 石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
王 兵 鼎天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 愛佑華夏慈善基金會理事長
王中軍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王文京用友軟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
王玉鎖新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王偉斌雙全集團董事局主席、普祥健康集團董事長、神玉藝術館館長
王均豪 上海均瑤(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總裁
王若雄 天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鄧 鋒 北極光創投創始人、董事總經理
馮 侖萬通投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馮 軍 愛國者數碼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盧志強中國泛海控股集團董事長
寧高寧中糧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田溯寧寬頻資本董事長、亞信集團董事長
艾 欣 三通企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劉 君 鷹谷國際集團控股(南非)有限公司董事長
劉樂飛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中信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劉積仁東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朱新禮中國匯源果汁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吳亞軍龍湖集團董事長
張醒生 大自然保護協會(TNC)北亞區總幹事長
張懿宸 中信資本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李書福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李東生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李振福 德福資本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楊紹鵬 海豐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汪潮湧信中利資本集團創始人、董事長
沈國軍 中國銀泰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
周成建 美特斯邦威服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苗鴻冰 白領時裝有限公司董事長
胡葆森 建業地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唐 越 藍山中國資本創始合夥人
夏 華 依文集團董事長
常振明中信集團董事長
曹國偉新浪首席執行官兼總裁
黃怒波中坤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蔣錫培遠東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程 虹 中國企業傢俱樂部秘書長
F. 請問行動學習對企業的戰略落地有哪些推動作用
行動學習石鑫提出的戰略落地導向行動學習解決方案將願景啟動、理念探尋、戰略分析、戰略制定、運營規劃、戰略執行作為一個集體對話、持續反思、共同學習成長的過程,上下一體,實現戰略的動態調整並推動執行。
G. 中國有哪些出身農村而創業有成就的人,現在成為百萬富豪的,舉例最好有他們的創業經歷
牛根生。
蒙牛集團創始人,老牛基金會創始人、名譽會長,「全球捐股第一人」,入選「影響中國生活方式10大人物」。1958年1月25日生於呼和浩特。出生不久,為生活所迫,被生父母賣入養父母家。據牛根生親自描述「因為吃不起飯,親生父親開價50塊錢把我賣了。」由養母撫養14年。[1]1978年參加工作,成為一名養牛工人。1983年進入乳業工廠,從基層干起,直至擔任伊利集團生產經營副總裁(同時也是伊利創始團隊成員),成為「中國冰淇淋大王」;1999年離開伊利。
1999年創立蒙牛,後用短短8年時間,使蒙牛成為全球液態奶冠軍、中國乳業總冠軍。蒙牛集團被全世界視作中國企業頑強崛起的標桿,「蒙牛現象」成為經濟界最熱門的專有名詞之一。蒙牛產業鏈上聯系著百萬奶農、千萬股民、數億消費者,被譽為西部大開發以來「中國最大的造飯碗企業」,並被評為首屆中國企業社會責任調查最具社會責任感的企業。2006年,《財富》雜志首次發布「最受贊賞的中國公司」排行榜,海爾、聯想、寶鋼、蒙牛位列前四位。2007年,在「新浪網路盛典年度評選」中,蒙牛被評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兩大品牌之一。2007年被中國企業文化促進會命名為「首家全國企業文化示範基地」。2009年,在節能減排20佳企業評選活動中,蒙牛位列中國節能減排20佳企業第二位。
●1958年生內蒙古 牛根生
●1978年 成為呼和浩特大黑河牛奶廠的一名養牛工人
●1983年 進入內蒙古伊利集團(原呼和浩特回民奶食品廠)
●1992年 擔任內蒙古伊利集團生產經營副總裁
●1998年 被內蒙古伊利集團免去生產經營副總裁一職
●1999年 創辦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並擔任董事長兼總裁職務
●2002年 獲「中國十大創業風雲人物」、「中國經濟最有價值封面人物」、「中國民營工業行業領袖」等榮譽,蒙牛在全國乳製品企業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升至第4位
●2003年 獲「中國企業新領袖」、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稱號
●2004年 赴港上市,獲「中國策劃最高獎」
●2004年底,牛根生捐出全部個人股份設立「老牛專項基金」,成為「中國捐股第一人」、「全球華人捐股第一人」。
●2006年 辭去蒙牛集團總裁職務
●2009年8月28日牛根生辭任內蒙古蒙牛董事長,改由中糧集團總裁於旭波出任,但牛根生繼續擔任公司董事。
●期間曾在北京大學深造,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工商管理碩士
●2011年6月10日蒙牛乳業發布公告稱,創始人牛根生辭任董事會主席一職。他將保留非執行董事,並繼續參與本集團之策略規劃。
H. 中國創新大會的組織機構
主辦方:
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推進委員會 陳昌智 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民建中央主席
成思危 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著名經濟學家張懷西 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喬曉陽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
厲以寧 全國人大常委、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
陳錫文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
吳建民 外交學院原院長、國際展覽局主席
龍永圖 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
孟曉蘇 中國企業聯合會 中國企業家協會執行副會長
范恆山 國家發改委地區經濟司司長
孫曉華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
保育鈞 全國工商聯原副主席、中國民(私)營經濟研究會會長
仇 和 雲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市委書記
於 丹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
胡鞍鋼 中科院/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主任 陳昌智 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
成思危 十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
許嘉璐 十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
蔣正華 十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
厲以寧全國政協常委、北大民營經濟研究院院長
高占祥 十屆全國政協常委、創推委主席
文懷沙 國學大師
喬曉陽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
陳錫文 中央財辦副主任、中央農辦主任
陳抗甫 全國政協副秘書長、九三學社中央常務副主席
孫曉華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
安成信 國務院原副秘書長
艾豐 中國企業聯合會副會長、經濟日報原總編
保育鈞 全國工商聯原副主席、中國民(私)營經濟研究會會長
沈志群 中國投資協會副會長
湯 敏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秘書長
徐紹史 國土資源部部長
宋樹友 農業部原副部長
任玉嶺 國務院參事、九十屆全國政協常委
吳建民 外交學院原院長、國際展覽局名譽主席
李君如 中央黨校原副校長
胥和平 科技部調研室主任
於 丹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
李光斗 中央電視台品牌顧問、品牌戰略專家
翟鴻燊 國學應用大師、清華大學客座教授
杜祥琬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
李 揚 中國社科院副院長、金融研究所所長
王禮恆 航空航天部總工程師、院士
高輝清 國家信息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
范恆山 國家發改委地區經濟司司長
陳東琪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李俊峰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長
趙景柱 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所長
王廣正 中組部人才工作局局長
張曙光 社科院經濟研究院博士生導師
劉福垣 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研究會會長
崔立如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院長
王緝思 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院長
范 曾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博導、文學院博導
解思忠 國資委國有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
鄭新立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樊 綱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基金會秘書長
胡鞍鋼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主任
郎咸平 經濟學家、香港中文大學教授
夏 斌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
曹遠征 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
汪同三 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所所長
龍永圖 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
余秋雨 上海世博會上海企業聯合館文化總策劃
趙本山 本山傳媒
宋祖英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政治部文工團
楊利偉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的副主任
李開復 谷歌中國區原總裁
徐逸真 怡東集團總經理
袁隆平 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王 石 深圳萬科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長
楊 瀾 陽光文化基金會董事局主席
陳先楚 福大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敬一丹 中央電視台《焦點訪談》節目主持人
阮次山 鳳凰衛視節目主持人、時事評論員
劉東華 中國企業家雜志社社長
宋 軍 清華控股董事長
劉志雄 三諾數碼集團董事長
高宇州 香港偉來集團董事會主席
李彥宏 網路董事長
陳金城 天津德芃科技集團董事長
王中軍 華誼兄弟傳媒集團董事長
寧高寧 中糧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馬 雲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
劉永好 新希望集團董事長
趙 明 山西普大煤業集團董事長
王健林 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趙 琛 全國政策科學研究會副會長
趙建坤 上海金研機械製造有限公司董事長
沈南鵬 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合夥人
王傳福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尹明善 力帆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
李 陽 瘋狂英語創始人
李書福 吉利汽車董事長
陳京雄 域暉辦公傢具總經理
魏 新 北大方正集團董事長
陳志列 研祥集團董事長
馮 軍 華旗資訊集團總裁
林偉賢 實踐家知識管理集團董事長
馬雲昆 昆明中鐵大型養路機械集團董事長
楊茂明 蘇州市華得豐物流總經理
張朝陽 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
唐駿 新華都集團總裁兼CEO
俞敏洪 新東方教育集團董事長
I. 中糧集團副董事長是誰
張建輝
現任中糧集團副董事長。畢業於東北師范大學,獲政治經濟學碩士學位。2006年加入中糧集團之前,曾任中谷糧油集團公司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