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子科技集團下屬的上市公司其實有7家,它們分別是:
上海華東電腦股份有限公司於一九九三年九月成立,是以中國著名的計算機研究和開發機構-華東計算技術研究所雄厚的科技實力為依託,集計算機與信息技術研究開發、生產、銷售和服務於一體的高科技公司,也是中國信息產業界的首家上市公司。
資料拓展:
1、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簡稱中國電科)是經國務院批准、在原信息產業部直屬電子研究院所和高科技企業基礎上組建的國有重要骨幹企業,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副部級軍工集團。[1]主要從事國家重要軍民用大型電子信息系統的工程建設,重大裝備、通信與電子設備、軟體和關鍵元器件的研製生產。
2、上市公司:
上海華東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四創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成都衛士通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太極計算機股份有限公司
杭州海康威視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廣州傑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國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網路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
Ⅱ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的控股企業
中國電科重慶聲光電有限公司
中電科電子裝備有限公司
中電科航空電子有內限公司
中國電容子科技財務有限公司
中國電子科技投資有限公司
中電科技國際貿易有限公司
中國遠東國際貿易總公司
中科芯集成電路股份有限公司
普華基礎軟體股份有限公司
中電科軟體信息服務有限公司
上海華東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四創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成都衛士通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太極計算機股份有限公司
杭州海康威視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廣州傑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國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Ⅲ 中電控股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1901年中華電力有限公司於1月25日在香港注冊成立,並早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已經在香港上市,當年最高的用電需求量為1/10兆瓦。1903年位於紅磡漆咸道的首座發電廠正式投入服務,發電容量為75千瓦。1940年鶴園發電廠正式投產。1964年由中電及埃索(現稱埃克森美孚)合營的青山發電有限公司拓展鶴園發電廠。1979年中電開始與廣東省連網,為廣東省提供電力。1984年中電接管長洲電力公司。1985年中電與廣東核電投資有限公司組成合營公司,於大亞灣興建核電站,引入核電為新的燃料組合,進一步加強燃料供應的可靠性。1986年青山發電B廠正式投產,發電容量達2,708兆瓦。1992年位於大嶼山的300兆瓦竹篙灣發電廠正式投入服務,是中電發電系統的重要後備設施。1996年香港首間天然氣發電廠 - 龍鼓灘發電廠正式分段投產。1998年中電控股於集團重組後正式成立,以強化日益多元化業務的管理。2002年中電收購位於印度的Gujarat Paguthan Energy Corporation Private Limited (GPEC),踏足印度電力市場。2005年中電收購TXU Merchant Energy,成為澳洲第五大能源零售公司,並改名為TRUenergy。2010年中電成功達至《氣候願景2050》訂下的中期減排目標,把碳排放強度降低至每度電0.8千克。可再生能源現佔中電發電組合16.8% ,遠超原訂於2010年時達至5%的目標。2011年中電完成收購EnergyAustralia 能源零售業務。TRUenergy成為澳洲其中一個最具領導地位的綜合能源業務,提供發電及零售服務。
Ⅳ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哪些股票代碼
600850華東來電腦:上海華東電腦股份自有限公司;002268衛士通:成都衛士通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002415海康威視:杭州海康威視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600562國睿科技:國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00990四創電子:安徽四創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停牌中);002544傑賽科技:廣州傑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停牌中);002368太極股份:太極計算機股份有限公司(停牌中)
(4)中國電子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擴展閱讀: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總部設在北京,所屬二級成員單位58家,三級公司184家,分布在全國18個省市區。其中,有7家公司是上市公司,包括傑賽科技、海康威視、太極股份、華東電腦、四創電子、衛士通和國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集團公司注冊資本47.68億元,2013年實現總收入1200億元。
集團公司承建了數百項國家及省市電子政務和金融信息化系統工程,「中國國家政府網」、「國家電子政務信息平台」等;並為國家「金宏」、「金審」、「金盾」等「金」系列信息化工程提供了技術支撐、裝備和系統服務,為推動國民經濟信息化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
Ⅳ 中國電子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中國電子投來資控股有自限公司是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中電投資是中國電子規劃、構建和發展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公司金融板塊的核心主體公司,全力打造電子信息產業綜合金融服務平台,致力於相關重要領域的產業研究和信息服務,推動和引領電子信息產業的轉型和升級。
法定代表人:李曉春
成立日期:2012-08-27
注冊資本:148465.25萬元人民幣
所屬地區:北京市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110000717833800A
經營狀態:開業
所屬行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公司類型:其他有限責任公司
人員規模:100-499人
企業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東路66號甲1號樓21層
經營范圍:股權投資;投資管理;資產管理;投資咨詢。(企業依法自主選擇經營項目,開展經營活動;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依批準的內容開展經營活動;不得從事本市產業政策禁止和限制類項目的經營活動。)
Ⅵ 中國電子投資有限公司是國企嗎
中國電子投資控抄股有限公司於襲2012-08-27在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成立。法定代表人李曉春,中電投資是中國電子規劃、構建和發展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公司金融板塊的核心主體公司,全力打造電子信息產業綜合金融服務平台,致力於相關重要領域的產業研究和信息服務,推動和引領電子信息產業的轉型和升級。性質屬於
國有企業。
Ⅶ 中國電子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電子」)成立於1989年5月,是中央管理的國有重要骨幹企業,以提供電子信息技術產品與服務為主營業務,是中國最大的國有綜合性IT企業集團。
Ⅷ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屬於什麼性質屬於事業性單位嗎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屬於央企。不屬於事業性單位。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電科,英文縮寫CETC)成立於2002年3月1日,是以原信息產業部直屬電子研究院所和高科技企業為基礎、組建而成的國有大型企業集團,也是國家批準的國有資產授權投資機構之一,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直接監管。
主要從事國家重要軍民用大型電子信息系統的工程建設,重大裝備、通信與電子設備、軟體和關鍵元器件的研製生產。
集團公司總部設在北京,所屬二級成員單位58家,三級公司184家,分布在全國18個省市區。其中,有7家公司是上市公司,包括傑賽科技、海康威視、太極股份、華東電腦、四創電子、衛士通和國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集團公司注冊資本47.68億元,2013年實現總收入1200億元。
(8)中國電子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擴展閱讀: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的發展歷程:
中國電科具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1名,國家級科技人才487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人員265人。擁有15個國家重點實驗室、6個研究應用中心、7個研發中心,有27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擁有一批國內一流的中試線、生產線、裝配線和機加工中心,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研究、設計、試制、生產及試驗能力體系,有完備的質量保證體系。
取得了一批領先或接近國際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在一些關鍵技術領域,始終保持著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地位。在國務院國資委中央企業負責人2004至2013年度經營業績考核中連續十次奪得A級和任期考核連續三次奪得A級。
在首都60周年國慶閱兵活動中,中國電科研製生產的以空警2000、空警200預警機為代表的7型裝備首次分別組成空中方陣、雷達方陣、通信方陣的三個獨立方陣接受檢閱。
在載人航天工程中,中國電科作為副總指揮長單位,在載人航天工程七大系統中承擔了重要任務,負責測控通信系統設備、雷達探測設備、太陽能電池和大量關鍵元器件的研製任務。
在探月工程中,中國電科作為副總指揮長單位,在衛星、運載火箭、發射場、測控通信和地面應用等五大系統中承擔研製生產任務。在國家公布的16個重大專項中,中國電科在多個專項中承擔規劃和總體設計工作等重要攻關任務。
在中國自行研製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中,中國電科參與承擔了衛星定位綜合服務系統、電源系統、地面終端系統以及檢測認證服務等多項任務,並圓滿完成各項任務。
中國電科堅持軍民融合式發展道路,積極參與國民經濟信息化建設和國家重點工程建設。先後承擔國家公共突發事件應急平台系統、北京奧運會安保指揮中心系統、
上海世博會安保項目以及博鰲亞洲論壇、廣州亞運會、深圳大運會安保解決方案等大型公共安全系統工程,承建國家電子政務網、全國氣象雷達網、空中交通管理系統和軌道交通系統等一大批國家重大信息系統工程。
形成「電子信息產品與裝備製造」、「行業信息化應用系統工程」、「現代信息服務」三大產業群和安全電子、能源電子、軟體與信息服務、電子製造裝備與儀器儀表、新型元器件等五大產業板塊。
中國電科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展現共和國長子頂樑柱作用。在汶川地震、玉樹地震和舟曲特大泥石流的搶險救災中,中國電科提供應急指揮通訊、衛星導航、氣象探測、機載電子測繪、高原炊事保障等先進的電子信息裝備及技術支持,為黨中央實施抗震救災指揮做出了重要支撐。
中國電科積極實施「走出去」的戰略,拓展國際貿易市場,已初步建成覆蓋全球重點市場的外貿營銷網路。相繼與幾十個國家的政府部門和知名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並代表國家參加多個國際組織,在國際市場上樹立了良好的CETC品牌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