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長園集團,股票代碼600525,屬於材料行業,電氣設備,屬於主流概念板塊;
第二專、前段時間,屬跌幅很大;
第三、業績不錯,市盈率28倍左右;
第四、近期隨大勢企穩,有望回升到6.68元左右再做整理,選擇方向;
第五、成交量比較溫和,這是好現象;
第六、注意,股市有風險。
『貳』 股市2019公司業績半年大增長的61家
第一復、隨著年報、第一季制度報收官,市場的重點轉到半年報業績大幅增長方面;
第二、截至五月,滬深兩市合計有400多家公司披露了半年報業績預告,其中報喜(預增+續盈+扭虧+略增)公司有160多家,佔比約40%;
第三、開爾新材憑借86倍至93倍的凈利潤同比增幅,成為目前兩市上半年業績的「預增王」;
第四、科達利在一季報中透露,上半年預計實現盈利4469萬元至5585萬元,同比增100%至150%;
第五、江蘇神通,公司上半年業績同樣大幅預增90%到130%;
第六、恩捷股份,公司預計上半年最多可實現凈利4.6億元,同比增幅上限達185%;
第七、大慶華科、寶莫股份、山東赫達、東方通信、世嘉股份等等業績均有大幅提升;
第八、具體統計表格請去東方財富網查詢,很容易;
第九、值得注意的是,業績增長要看是否主營業務增長,而不是一次性損益。
希望能幫助到你
『叄』 長安汽車2019年虧損26.47億 2020年一季度已扭虧為盈
財經網汽車訊?由於合資公司收益下降嚴重,長安汽車2019年虧損26.47億。
長安汽車指出,凈利潤大幅下滑主要為來自合聯營企業的投資收益下降所致。據統計,長安汽車2019年累計銷量為176萬輛,同比下滑15.16%。
當中,自主品牌乘用車得益於CS75、CS55、CS35三款車型的帶動,2019年銷量為84.96萬輛,同比下滑7.84%。
合資品牌下滑幅度更大,長安馬自達2019年累計銷量為13.36萬輛,同比下滑19.66%;長安福特累計銷量為18.4萬輛,同比跌幅達51.30%,成為拖累長安汽車年度業績的兩大關鍵點。
這也是長安汽車自上市以來,歸母凈利潤首次出現虧損。
一位資深業內人士告訴財經網汽車,長安由於是軍工企業出身具有較高的獨立性,強調獨立自主,以及自我研發,所以對合資公司的話語權比較重視,這在普遍由外方控制技術和產品導入的合資公司來說很少見。這可以說是他的優勢,但有時可能也會影響與合資公司的合作效果。這是長期以來長安自主板塊強於合資板塊的一個原因。
為此,長安在過去兩三年裡持續「瘦身」,先是在2018年一元收購鈴木持有的長安鈴木全部股權,使鈴木退出了中國市場。
隨後在2019年底以16.3億元出售PSA公司50%的股權給寶能。
長安汽車與前海銳致簽署了《股權轉讓協議》,將所持有的長安PSA50%股權全部轉讓給前海銳致,轉讓金額為16.3億元。本次股權轉讓完成後,長安汽車不再持有長安PSA的股權。
自2018年以來,長安汽車還先後淘汰了20多款沒有競爭力的產品、整車和發動機100多萬落後產能。
進入2020年以來,長安汽車也在加快新產品投放,先後推出逸動PLUS與全新品牌「引力」首款新車UNI-T。其中UNI-T代表著長安向高端市場的沖擊。
在2020年第一季度業績快報中,長安汽車預計2020年第一季度將扭虧為盈,實現歸母凈利潤5億-7.5億元,同比增長123.85%-135.78%。
對於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大幅扭虧,長安汽車表示得益於公司產品結構改善,盈利能力提升,同時全資子公司重慶長安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引入戰略投資者,公司放棄增資優先認購權,預計增加當期非經常性損益22億元左右。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肆』 2019年一季度壽險市場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公布的《保險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1至3月,一季度全行業保費收入同比下降了11.15%,這種情況在保險業已經多年沒有發生過了。記者查閱了從2014年以來的相關數據,發現每年一季度的保費增長均保持在兩位數的速度。2017年為32.45%,而最快的2016年,同比增長為42.18%。一般來說,一季度的業績是全年最顯眼的一個季度,因為每年1月份都有保險公司慣例的「開門紅」沖刺,而今年在防風險嚴監管的氛圍下,行業未能實現「開門紅」,故而影響了一季度的整體業績。
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壽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9500.81億元,同比下降18.22%;健康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1561.52億元,同比下降2.39%。具體來說,主要受到去年10月保監會開始實施的134號文影響,使「開門紅」的主力年金型產品受到限制,銷量大幅下降,造成壽險新單業務增長趨緩。以行業標桿,目前上市的4家大型保險公司為例,今年一季度,中國人壽、中國太保、中國平安和新華保險的壽險新業務保費同比均有下降,分別下降了35.3%,28.2%,16.6%和49.1%。
盡管一季度總體保費收入呈現出下降態勢,但如果進行更細節的分析,則會看到一些不同的風景。首先,3月份,壽險公司原保費收入同比增速已經由負轉正。壽險公司3月原保費收入為3236.85億元,同比增長8.53%,而2月份的同一數據為同比下降21.03%,情況有所改善。
其次,由於近年來行業不斷進行結構調整,期交保費佔比不斷提高,大量的存量業務開始為行業貢獻長期穩定的保費收入。仍以中國人壽、中國太保、中國平安和新華保險一季度的續期保費同比收入為例,其分別增加了39.1%、55.9%、60.7%和35.7%。
其三,健康險業務在3月也出現了快速增長,同比增長達到29.4%。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健康險業務的新業務價值普通較高,健康險保費收入的大幅增加有助於保險公司的新業務價值的改善。
應該看到的是,一季度保險行業銷售數據雖然表現平平,但保險行業前景依舊向好,從行業放寬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到稅收遞延型養老險政策試點落地,一系列政策紅利正逐步釋放,這都將是保險行業的長期利好。
『伍』 中聯重科2019年業績增長了嗎
三季度業績是17年的三倍,四季度是17年的十幾倍,要知道因為2017年有環境記入報表版所以導致上半年權利潤是減23%的,所以去年業績遠遠不止增46~61%,如果按可比性來說,18年單看下半年是17年下半年業績的5~6倍!這才是真實的業績!
『陸』 同時分拆上市概念股 為什麼同方股份和長園集團股價走勢差別這么大(前者走勢很好,後者走勢很差)
首先,這些題材股都是主力拿來炒作的,而主力炒作是會集中力量來炒作版一隻或者一小部分的權股票的。
如果炒作的股票多了他們投入的錢也就多了,成本過大,操作難度也就加大。
再加上盡管同為一題材,但是他們的業績也有所區別,業績好的也更容易受到炒作。
『柒』 格力多少億收購長園
十多天後,董明珠將迎來格力電器董事長換屆選舉的大考。
近個月,圍繞在格力身上的關注就沒有停歇。
先是宣布不分紅,讓格力電器(000651.SZ)市值一天蒸發270億;後董明珠又提出要用500個億「死磕」晶元,驚呆一批小股東。
發現,長園集團是1986年由中科院創立,專業從事電動汽車相關材料、智能工廠裝備、智能電網設備的研發、製造與服務的科技公司,而董明珠此前入股的珠海銀隆主要產品為電動汽車、新能源客車、純電動公交等新能源汽車,兩家公司在業務上的確有所重合。
格力「母子之爭」
此次擬收購長園集團股份的主體為格力集團,為上市公司格力電器的母公司。
由於收購范圍與董明珠投資領域有所重合,因此市場將其看作新一輪的格力公司的「母子之爭」。
其實,格力電器與格力集團的紛爭,早已有之。
2003年10月底,一篇《格力進軍廚具市場》的文章被廣泛轉載,市場上彌漫著「格力電器」多元化的聲音。
但隨後,風雲突變,格力電器發表公開聲明稱,部分公司在媒體刊登的專題報道中,借用「格力電器」和「格力空調」的品牌和良好形象來宣傳自己及產品,嚴重誤導了廣大投資者和消費者,是一種對格力電器品牌的侵權行為。
這里的部分公司,不是別人,正是格力集團下屬企業珠海格力小家電。直到2005年12月,格力集團與格力電器才簽署了無償轉讓商標的合同。
而在這個過程中,格力集團多位高官落馬。格力電器趁勢用1.48億元的價格收購了格力集團持有的珠海凌達壓縮機有限公司、珠海格力小家電有限公司等公司的股權。
紛爭並未結束,此前格力集團曾提出要將格力電器賣給外資空調企業開利集團,引起了格力內部的強烈反抗。甚至董明珠也公開提及「沒有我就沒有格力,沒有格力也沒有我。」
更明顯的是,在2012年5月格力電器股東大會上,格力集團推舉了4位董事候選人,但卻未能通過股東大會審議,最終落選董事會。這也意味著格力集團對格力電器的控制進一步減弱。
2016年11月,董明珠卸任格力集團董事長一職,僅在格力電器任職。
而此次格力集團擬收購長園集團,進軍格力電器曾看上的新能源車領域,無疑把「母子之爭」的猜想進一步放大。
家電產業觀察家劉步塵曾對媒體表示,出現這種集團收購對象和子公司業務方向出現重合,說明格力集團和格力電器的溝通出現了問題,格力集團在計劃進行這次收購時,根本沒考慮格力電器和董明珠的感受。
就本次收購是否涉嫌新一輪的「母子之爭」聯系了格力電器董秘,對方表示求證問題請聯系市場部,但轉接後無人接聽。
長園或成銀隆「替補」?
除了備受關注的母子之爭,此次格力收購長園集團的時間節點也是頗令人玩味。
就在5月15日,長園集團宣稱收到格力集團的要約收購後不久,董明珠的另一位新能源「寵兒」——珠海銀隆卻被媒體頻頻曝出「大面積減產」、「多地停工」、「員工出走」等負面消息,引得外界紛紛猜測,董小姐的造車夢是不是要「黃了」。
要知道,當初為了收購珠海銀隆,董明珠自己可是下了血本。回想2016年,董明珠極力看好珠海銀隆,想要通過上市公司收購其股權,卻並未得到股東們的支持。
最終,豪氣雲天的董明珠一怒之下自掏腰包,並找來萬達的王健林助陣,才一舉拿下珠海銀隆,帶領著疑似格力高管開始了新能源造車之路。
時隔一年多,這筆曾一度被董明珠看好的生意,從2018年起卻開始「出亂子」。
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初銀隆新能源實現純電動客車產銷量3189輛,累計增長2228%,市場份額為3.6%,年銷量全國排行第七。截止2017年,公司還在全國建造了8大產業園基地,全球建立了5個研究院。
但快速增長的背後隱藏的財務危機也不小。先是2018年1月10日,有網友和媒體曝出供應商在珠海銀隆門口拉「我們要吃飯!我們要生活!請銀隆還錢!」討債橫幅的照片。
接著同月又被《財經》報道、以及當地一家自媒體曝出其通過拆卸、更換車輛電機,更改車輛大架號一系列運作,將1輛車變成2輛車,以此騙取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專項補貼。
就連珠海銀隆內部人士也曝出公司被收購以後,部分業績來自於格力方面提供的供應商資源,以及格力品牌的背書。
可見即便如今的珠海銀隆不似外界揣測的那般「不行了」、「要黃了」,但至少從這些已有信息看出,珠海銀隆的運營確實出了狀況,而且根據此前珠海銀隆方面的公開回復,公司目前確實在調整階段。
而反觀長園集團這幾年的業績,則比較亮眼。
2017年度報告顯示,公司2015年—2017年營業收入分別達41.6億元、58.5億元和和74.3億元;扣非凈利潤為4.8億元、6.4億元和11.4億元,經營性現金流也均為正值。從2016年起公司總資產更是連續達到百億規模以上。
拋開「母子之爭」不談,在一片珠海銀隆的負面消息聲中,格力集團的收購是否在為董小姐的造車事業找「新替補」,成為了市場熱議的話題。
不過,長園集團董事長許曉文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長園集團與珠海銀隆之間沒有合作,董明珠也沒有參與格力集團與長園集團的談判。而長園集團證券事務部工作人員則對表示,公司與格力之前有過業務上的合作。
『捌』 廣汽集團2019年業績報告 凈利潤同比下滑近4成
中國網汽車4月2日訊廣汽集團4月1日公布了2019年業績報告,其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592.34億元,同內比下降17.17%;歸屬容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66.18億元,同比下滑39.3%。
數據顯示,廣汽集團2019年乘用車銷量累計為205.9萬輛,同比下滑3.74%;商用車累計銷量為3660輛,同比下滑60.85%。其中,廣汽本田累計銷量為77.1萬輛,同比增長3.98%;廣汽豐田累計銷量68.2萬輛,同比增長17.59%;廣汽乘用車累計銷量為38.46萬輛,同比下降28.14%。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玖』 長園集團的股票會被ST嗎,可能性大嗎
st不st看看最近兩年業績是不是虧損就行,如果是那就肯定
『拾』 扭虧為盈 長安汽車預計今年一季度凈利潤超5億元
(文/張鈺翊)4月14日,長安汽車公布2020年第一季度業績預告。報告顯示,長安汽車預計今年一季度凈利潤為5億-7.5億元,同比增長123.85%-135.78%。
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裡,長安汽車的表現並不盡如人意,迎來了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4月14日同一天,長安汽車也公布了2019年度業績報告。報告顯示,2019年長安汽車實現總營收705.95億元,同比增長6.48%;實現歸母凈利潤-26.47億元,同比下降488.81%,系企業上市以來歸母凈利潤的首次虧損。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