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機械外骨骼」這種裝備可以運用在哪些領域
機械外骨骼近些年來已經非常火熱了,有很多媒體對此有相關的報道,我們在很多影視作品中也能看到機械外骨骼的身影,最著名的就是阿凡達了,但是影視劇終歸是影視劇,和現實存在一定的差異。之前由撒貝南主持的一檔節目也有介紹過機械外骨骼,當時讓舉重運動員都刮目相看。機械外骨骼又叫動力外骨骼,是一種鋼鐵結構可供人體穿戴的設備,主要通過提供額外的能力來協助四肢進行運動。現在可以用於軍事,進行一些武器設備的搬運,可以節省人力;可以用於救援,節省救援時間,降低救援風險;也可以用於殘疾人士,作為他們的義肢,方便他們的生活。
一、用於軍事。
現在軍事強調高科技作戰,如果動用大型設備搬用武器等裝備很容易暴露,如果使用機械外骨骼,既可以完成裝備搬用,也能提高安全系數,最重要的是,一個士兵加一個機械外骨骼就可以搬用很多大型設備,非常方便,實用。前段時間,有新聞報道士兵藉助機械外骨骼搬用需要銷毀的武器裝備,從之前4人費力搬用變成2人輕松搬用,足以看出便利程度。
關於機械外骨骼的應用領域,你還有什麼好見解嗎?
② 兵哥穿機械外骨骼搬運報廢武器是怎麼回事
科幻電影中的「外骨骼機甲」一直是科學家們的嚮往。近日,在無錫聯勤保障中心某部的任務現場,保管員穿上單兵機械外骨骼搬運報廢武器,這是機械外骨骼首次亮相報廢武器銷毀一線。
藉助武器收發輔助系統,保管員可以輕松搬運重達80公斤的武器箱,以往這種活通常需要4人協作,長時間作業還容易引發腰部損傷。
如今憑借單兵機械外骨骼系統這個全新裝備助力,保管員的力量和耐力都得到了提升,在人力轉運過程中,一人更比三人強,不僅搬運工作更輕鬆快捷,大幅度提升了工作效率,而且大大降低了安全風險。
(2)機械外骨骼系統上市公司擴展閱讀
未來軍用機械外骨骼的新功能:
軍用機械外骨骼作為能有效提升單兵作戰能力的裝備,是軍事研發領域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而隨著科技的發展,未來的軍用機械外骨骼除了能進一步的提升單兵負重能力和行動靈活性,可能還將擁有其他新型功能,例如糾正戰士的偏移動作使其射擊精度更高、與信息化系統整合使其能滿足信息化作戰的需求。
目前我國在以機械外骨骼為首的軍用高科技保障裝備方面發展的還不錯,在運輸彈葯的軍用無人機領域上也有了不小的成果。相信隨著科技的發展,我軍一定會擁有更多、更強的高科技保障裝備。
③ 中國對機械外骨骼有沒有研究
有。
但現階段還是實驗驗證階段。
動能是個難題、目前沒有一種安全的能源能夠為外骨骼提供相應的動力。
且外骨骼還是有缺陷、人還是需要受力的、超過符合一樣還是無法承受。
除非是鋼鐵俠那種全包裹、但更難實現。
④ 聽說博將投資的尖叫科技主要是做外骨骼系統的,具體是怎樣的項目,有人可以介紹一下嗎
尖叫科技挺厲害的一家公司,是國內最領先的機器人外骨骼項目,被定義為「開放式機械外骨骼平台」,是由環境感測器、人體感測器和動力結構構成的外骨骼系統硬體設備。
⑤ 機械外骨骼是什麼
機械外骨骼,往往可以和動力外骨骼(Powered Exoskeleton)混用,它是一種可以穿戴的動力裝置。。甲蟲和蝦這類節肢動物身體表面的那一層硬殼就是外骨骼,主要起保護和支持作用;而動力外骨骼則是指那些自帶動力的、可穿戴的機械設備,它可以讓步兵變成裝甲戰車,或者讓截肢的人或者老人重新生龍活虎。 早在1960年,通用電氣就開始了機械外骨骼的研究,但是當時他們開發的設備只有一隻手。麻省理工學院(MIT,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從1978年也開始了研究,但是目前看起來比較有希望的是美國國防部承包商雷神(Raytheon)公司開發的XOS,有望能未來幾年內進行戰場實驗。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近期推出的「人類負重外骨骼」相比,XOS功能更強大一些。 除了軍方外,動力外骨骼在民用領域也大有可為。日本築波大學的機械人專家山海嘉之(Yoshiyuki Sankai,一譯「三階吉行」)和他的同事們研製的HAL,是人體輔助義肢(Hybrid Assistive Limb)的縮寫,主要用於醫療領域,幫助殘障者行動和傷患復健,以及為護士們助力,已經有了上市的產品。日本東京農工大學開發的一種動力外骨骼瞄準老人這一市場,希望能夠幫助老人完成一些體力勞動。
⑥ 國內有哪些可以買到的,適合用來做研發的下肢外骨骼機器人
外骨骼機器人研製的最大瓶頸是感應器。
外骨骼必須成為士兵的機械影子,必須能及時地模仿他的每個動作,即使是毫秒的遲疑也會造成負擔,讓士兵感覺像行走在水中一樣費力。因此它的感應器必須能夠以每秒幾千次的速度讀懂施加在它全身的每個輕微動作,它的微處理器必須足夠強大,能把這些數據及時轉換成指令傳送給機械四肢,使它們與內部穿著者的行動協調一致,並且這過程中操作者的各種沒必要的小動作以及動作過程中的不配合情況,還要由電腦「翻譯」後以最有效的動作平滑地反應到機體上;而傳動裝置,傳統的液壓實在是過於的遲緩,而且會增加重量,佔用空間,因此首選的就是類似人工肌肉這樣的材料。
⑦ 你希望「機械外骨骼」最先應用在哪裡
我希望在人沒得病前用在預防上,而不是用在回復上。回復的再好都沒原裝的好
⑧ 機械外骨骼原理是什麼呀
機械外骨骼原理就是用高功率密度的驅動裝置,非剛性連接套裝在人體外,輔助人類肢體運動。是一種柔性、智能驅動系統。
有幾個特點,
首先,在力學傳動原理上,與汽車的助力轉向系統類似;載重汽車最早使用液壓助力轉向系統,現在也有液壓與機電混合,或者單純電動的助力轉向系統,有的轎車上也開始採用啦。通俗地說,就是原來要用100牛頓·米的扭矩轉動汽車的方向盤,有了助力裝置,將可能用10牛頓·米的扭矩就可以轉動汽車的方向盤了。
然後機械外骨骼的動力驅動系統應當非自鎖,通俗地說,就是人強制扭動就能對抗助力系統的驅動,避免助力系統非正常驅動而造成被驅動人體骨折。例如汽車雨刮、汽車電動鎖、汽車車窗驅動系統,一般是採用蝸輪傳動副,本身就有自鎖特點,簡單地說,當切斷電源,就不能用手轉動雨刮,對於助力系統,就將人的姿態給「定格」下來了。
機械外骨骼的動力驅動系統最難實現的關鍵是要重量輕,驅動力矩大而且非「自鎖」,且不說在動力系統的設計上,非「自鎖」的驅動裝置功率密度一定要遠遠低於「自鎖」的驅動裝置;這套裝置既要能輔助老年人和運動障礙人士搬運重物、攀爬樓梯,又要求自重輕;同時要求可靠性高,動力壽命長,簡單地說,就是平均發生故障的時間長,不產生惡性人體傷害事故。
以中國一般的工業基礎能力,一套機械外骨骼的總重量低於200公斤都困難,所以就沒有實用價值。對於非作戰的、日常生活實用的機械外骨骼系統自身的重量,工業發達國家可以做到50公斤的數量級,其價格同時也居高不下。這就是功率密度和功率重量指標。
機械外骨骼系統的驅動系統基本上都是高強度、加工精確、十分耐磨、韌性好的金屬材料,碳纖維之類的復合材料沒有多少用武之地,國內的冶煉水平差距巨大;加工的機床設備國內差距也一樣遙遠。例如要使用非圓曲面的齒輪加工、缸體研磨、優秀的熱處理等等先進加工手段。
通常的旋轉電動機驅動系統、液壓動力系統,都可以用於機械外骨骼,從發展上來看,可以是傳統的諧波撓性傳動機構、歷史悠久的記憶合金、新興的人工肌肉。
氣動機構不適合於應用在這種場合。
因為北京的李海峰不樂意開展相關的工作,她手下閑置的機床不允許加工示範裝置,她指揮物業公司嚴密限制相關的准備工作,就不多談了。
中國的工業基礎薄弱,
連輕武器都做不過西方工業發達國家,
咋去做高功率密度的裝置??
去詐騙國家的錢,炮製論文倒是好題材。
這個領域沒有啥好研究挖掘的,基礎工業上去後,一切就水到渠成啦。
追問………………囧……
回答表面材料還有人體適配性都是題外話題,無關緊要。
金屬材料冶煉要領先,機械加工要准確,刀具與加工設備要過硬。
其他運動模擬、動力學、運動干涉驗證模擬等等都是騙人的把戲。
過去早就全面回答過啦,去網路網站知道欄目檢索就有了。
這些專業國外是有限制地,專業有管制,關鍵實驗室不給非結盟國家留學生進入,
華裔的企圖和習慣,價值觀念,慣用手法,地球人都知道,就別裝了。
李海峰就是危害國家安全的高官!!!!!
在中國,沒有關系、沒有背景、沒有後台,你想去做尖端科技、軍事工業,妄想罷了。
⑨ 求一些出現過機械外骨骼的科幻電影
光暈4:航向黎明號 (2012)
導演:斯特瓦特·亨德爾
編劇:Todd Helbing/Aaron Helbing
主演:湯姆·格林/安娜·帕波維爾/丹尼爾·庫德摩爾/阿耶萊特·祖里爾/麥克·多普德
類型:劇情/戰爭/冒險
製片國家/地區:美國
語言:英語
上映日期:2012-10-05
片長:91分鍾
又名:光環4
⑩ 什麼是機械外骨骼
機械外骨骼或稱動力外骨骼(Powered exoskeleton),是一種由鋼鐵的框架構成並且可讓人穿上的機器裝置,這個裝備可以提供額外能量來供四肢運動。
別稱:強化服、動力服(Power Suit)、動力裝甲(Power armor或Powered armor)、Exoframe、Hardsuit或Exosuit等。憑借這套「服裝」,人類就可以成為所謂的「鐵人」。
動力外骨骼更傾向於軍用,除了能夠增強人體能力的這一基本功能外,還要具有良好的防護性、對復雜環境的適應性以及輔助火力、通信、偵查支持等軍用功能。
(10)機械外骨骼系統上市公司擴展閱讀:
機械外骨骼的特點是輕量柔軟
「你可以想像一個像蜘蛛網一樣的東西緊緊的結合你的貼身褲子,」設計和建造這款機器護甲的研究小組負責人、美國哈佛大學維斯研究所機器人學研究學者康納·沃爾什(Conor Walsh)這樣說道。
這套衣服並非第一款測試的機械外骨骼,盡管它可能是目前為止最舒服的。類似這種帶有堅硬的金屬和塑料外套的外骨骼已經用於幫助癱瘓人群擺脫輪椅,但它們仍然是笨重的機器。
這套服裝比其它人造外骨骼要更輕,因為它不包含任何堅硬的結構,主要是有專門設計的纖維織物組成。新設計的外骨骼更類似於增強者而非輔助者。
它比堅硬的假肢外骨骼要更輕,重量只有7.5千克(並不包括驅動人造「肌肉」的 氣源)。同時,這套服裝依賴於人類行走時腿部的運動——它的特色在於在合適的時刻增加額外的動力或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