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7月份全國生豬存欄同比增長
7月份全國生豬存欄環比增長4.8%。
據農業農村部監測,2020年7月份全國生豬存欄環比增長4.8%,連續6個月增長,同比增長13.1%。這是自2018年4月份以來生豬存欄首次實現同比增長,也是繼6月份能繁母豬存欄同比增長後,生豬產能恢復的又一個重要拐點。同時,7月份能繁母豬存欄環比增長4.0%,連續10個月增長,同比增長20.3%。
該負責人介紹,養豬場戶補欄增養勢頭較好。據農業農村部對全國規模豬場全覆蓋監測,7月份有2916個新建規模豬場投產,2020年年以來新建規模豬場投產累計已達9093個,去年空欄的規模豬場已有11202個復養。
散養戶補欄積極性進一步恢復,4000個定點監測村生豬存欄和能繁母豬存欄連續6個月增長,養豬戶佔全村總戶數的比重為8.3%,較2月份的歷史低點上升0.7個百分點。
(1)上市公司2020生豬存欄量擴展閱讀
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表示,生豬存欄同比增長,預示著5—6個月後生豬出欄量也將實現同比增長,將從根本上扭轉市場供應偏緊的局面。此外,養豬場戶補欄增養勢頭較好。
2020年7月份,全國31個省(區、市)生豬存欄全部實現環比增長,前期降幅較大的南方主產省份繼續快速恢復,江蘇、安徽、廣東、湖南、四川等省生豬存欄環比增幅在5%以上。
❷ 再過十天豬價會漲嗎
要解答這個問題,依然需要運用到豬周期理論,我的觀點如下:
中國農業農村部13號晚公告,6月份能繁母豬存欄實現27個月來首次同比增長,生豬生產持續加快恢復,進度好於預期。生豬生產持續加快恢復,新建豬場多,補欄增養快,非洲豬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生產恢復進度好於預期。從生產方面看,生豬出欄上市量正在逐步增加,市場供應偏緊的情況會隨之緩解,不大可能再次出現價格持續大幅上漲的局面。
本輪豬周期因為各種因素影響時間被延長,導致生豬價格居高不下,南方局部地區還因為生豬斷檔期出現價格小幅上漲,但官方數據顯示生豬生產加快恢復,未來豬肉價格下跌應該是必然的。
❸ 知道規模化養豬場的存欄量和年出欄量那麼年平均存欄量如何計算
哈哈我來足球這答復豬問題言歸正傳:按實際情況算的話不是在做數學題啊一般來說生豬從出身到賣出須要165天差不多兩百斤母豬一年是產仔2.2次閣下按你上面的數算存欄量的話大年夜概是700 10000/2.2=5245頭這個數字是個大年夜概哦具體數量比這數大年夜照樣小要看生豬長到多大年夜你就賣掉落
❹ 生豬年存欄量與出欄量如何換算
存欄量:是指某養殖場里所養的某動物的數目,就是說場子里有多少該動物在養著.
出欄量:是指作為商品動物賣到市場上的動物數量,比如年出欄量就是指每年賣出的作為商品用的該動物的數量。
懷孕期一般114天,空懷期一個月,平均一年2.4胎,每胎健仔數10-11隻。也就是說萬頭豬場年出欄量應該在240000-264000隻。
❺ 唐人神回應董事長「豬價跌破10元」言論,豬肉還能降嗎
關注時事熱點的人都知道,就在前段時間,唐人神董事長陶一山曾向媒體表示: 「國內生豬產能將達20億頭」、「豬價將跌破10元/公斤」,當陶一山的言論傳到網上之後,立刻引發了熱議。不過,就在這之後不久,唐人神董事會秘書孫雙勝就公開表示,陶一山的言論並不代表唐人神對養豬行業的完整看法。陶一山是在八月份的一次采訪中說出的這些「雷人」的話,他表示:「中國各大養豬企業已發布的在建或將建的養豬項目規模將達20億頭,而中國豬肉消費量僅6.5億頭,未來生豬行業會出現產能過剩。早已有圈內養豬大戶預測,到2022年,國內肉價將跌到10元。我更悲觀,屆時肉價跌到4元-5元都是完全可能的。」
答案是會降,但是不會像陶一山說的那麼誇張。豬肉價格之所以會上漲,主要是因為全國的生豬供應緊張,這直接導致豬肉供不應求,價格上漲也是理所當然的。現在,疫情已經得到了很大的緩解,而且養豬戶在非洲豬瘟的防控中取得成效,生豬供應也會逐漸回升,有專家表示,在2020年下半年,豬肉的價格有望下探至30元/公斤,高價地區還是可以達到40元/公斤,而市場上零售豬肉的價格將會下探至40元/公斤,但是高價地區還是有可能達到50元/公斤。
總而言之,豬肉的價格應該會降。
❻ 生豬存欄量數據哪裡查
國家統計局或者物價局吧
❼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生豬存欄量數據包括仔豬嗎
包括啊,仔豬、育肥豬、母豬都算啊
❽ 一個村莊只剩三十頭生豬存欄,這正不正常
據對全國400個定點監測縣數據匯總,能繁母豬存欄環比增長2.8%,而這也是自去年10月份以來,能繁母豬存欄的連續第6個月增長。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去年四季度能繁母豬存欄比三季度增加了95萬頭,一季度又增加了301萬頭,今年3月末比去年9月份增長13.2%。 雖然生豬存欄量「大幅」回升,但是距離我國正常的生豬存欄和能繁母豬存欄還有很大的差距。而問題就出在這里,為什麼在全國生豬存欄和可供生豬出欄量依舊不足的情況下,豬價依然「詭異」暴跌,這到底是咋回事?
❾ 養豬業上市公司有哪些
2017年上半年過去,牧原生豬出欄萬頭,相當於2016年全年的量。
2017年預計在2016年的基礎上直接翻一番,將達到600萬,甚至800萬頭。
不得不說,牧原應該是這兩年生豬出欄增長最快的企業。
NO3.正大
對於正大,根據靜書統計的資料來看,其在中國的生豬產能已經有至少1500萬頭,包括在建和剛拿下的項目。但是根據今年5月豬易傳媒采訪正大高層的資料來看,正大目前的生豬出欄仍舊維持在300萬頭左右。
NO4.雛鷹農牧
對於雛鷹農牧來說,也是公司+農戶,但是其加的方式與溫氏又不同,雛鷹的農戶,養的是母豬。並且,雛鷹農牧作為上市企業第一個上市的養豬企業,如今在養豬上的心思卻不那麼專一。金融、電競、電商,食品,雛鷹農牧都有涉獵。
在生豬養殖上,進展緩慢,2017年上半年生豬出欄119萬頭,同比去年增長了16萬頭。
NO5.正邦
如果說2017年養豬的口號喊得最響亮的,那自然是正邦。
早在2013年之前,正邦就提出了2016年生豬出欄要達到1000萬頭的目標,2013年正邦生豬出欄還在114.98萬頭。
盡管目標沒有完成,但是2016年5月的時候,正邦董事長林印孫提出,2020年控制生豬規模要達到5000萬頭。其中自養1000萬,公司+農戶1000萬,飼料服務3000萬頭。
但這還不是終極目標,2017年2月,正邦集團總裁林印孫又提出了7000萬頭生豬戰略目標。
這還不算完。
君不見,今年4月份福州的飼料工業展上,正邦又調回到5000萬頭的目標。
根據數據顯示, 2017年上半年生豬出欄96萬頭,同比去年非但沒有增長,還下降了30萬頭。
NO6.寶迪
對於寶迪,也算是一個神一樣的存在。
養豬的時間夠久,體量也足夠大,但是在養豬的步伐上,卻一直停滯不前。 根據最新資料來看,2016年下半年開始,寶迪也加快了豬場項目的建設。
NO7.中糧肉食
如果說集萬千寵愛為一身的養豬企業,那必然是中糧肉食。一個是國企的背景,一個是香港的上市企業,可以說占盡了各種資源和優勢。
2017年上半年,生豬出欄量101萬頭,同比增長35.7%。特別需要指出的是,今年6月,中糧宣布,也要走「公司+農戶」的模式。
NO8.揚翔
對於揚翔,2015年生豬出欄80萬頭,2016年120萬頭左右。不僅僅增量較快,其成本控制也較低,據了解,目前揚翔的成本在5.5元左右。其高層表示,未來揚翔的目標是4.5元。
NO9.新希望六和
2016年2月份宣布轉型養豬的新希望六和,這兩年的進展也令人矚目。特別是其夏津的豬場,psy達到30,料肉比可以做到2.3。
根據了解,2016年新希望六和生豬出欄110萬頭,但是2017年,也講翻一倍,達到250萬頭左右。並且,新希望六和目前已經囤下了足夠900萬頭生豬出欄的土地。
NO10.金鑼
在今年一次山東畜牧業協會的會上,金鑼的一位代表曾說過,2016年生豬出欄100萬頭,2017、2018這兩年,爭取再達到200萬頭。
並且,按照今年的預計,佳和農牧、鐵騎力士、特驅生豬出欄將超過100萬頭。
文章的最後,我們來看養豬業前二十大排名!
其他基本為年出欄40-80萬頭的企業,有天邦、新大牧業、新五豐、環山、安佑、大北農。其中,大北農生豬出欄增長也較為迅猛,預計2017年將達到120萬頭,增長高達300%。
以上排行榜上的企業,除了牧原完全是自繁自養,其餘企業多少都涉及了公司+農戶的模式。特別是一些缺乏自己種豬場的企業,沒有足夠的仔豬供應,會抓其他豬場的仔豬來交給農戶放養。這種情況,風險很高。在2016年豬價較高的時候,這么操作,多少還是有利可圖。而一旦豬價大幅下跌,跌破6.5元,那麼很多放合同豬的飼料企業將直接虧損。
新希望六和夏津農牧總經理張濤曾表示:「曾經有競爭對手到這一帶來,開出了250-300元的代養費,跟我們爭奪農戶。但他們的整體效率不如我們,去年豬價高的時候還能撐得住,今年就不能堅持下去了。我們就曾經有幾個合作養殖戶,去年有段時間曾經被競爭對手開出的高價吸引走,結果到今年又回來找我們,求著要和我們重新合作。」
但是今年豬價來看,跌破13元還僅僅是個開始,下半年生豬行情同樣不容樂觀。再看2018年,2019年,更是硝煙彌漫。好在,各大企業可以根據對行情的把握,在調整生豬出欄的速度,以防止豬價大跌時候過度的虧損。
表面上看起來,各大巨頭養豬,要爭搶的是散戶退出的市場份額。但是不要忘了,在面對豬周期的時候,不是以規模論英雄,而是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