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關村發展集團的中關村發展集團的成立和發展
中關村發展集團,全稱北京中關村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於2010年4月1日成立,是北京市委市政府落實國務院關於「建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批復精神,加大統籌協調力度,加快園區建設和產業促進步伐,高標准建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實現建設「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和中國特色世界城市戰略任務,支撐創新型國家建設的一個重要載體。
集團是在重組中關村示範區「一區十園」現有開發建設單位的基礎上成立的,注冊資本102.2億元,現有股東17家,下屬子公司12家,總資產580億元,凈資產120億元。
集團遵循「創新發展,引領未來」使命,定位於「自主創新體系的市場化集成運營平台,示範區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推動者」,立志成為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投資(控股)集團。集團具有雙維戰略目標,一是社會責任目標,在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下,加快推動示範區建設,促進高端產業集群集聚,推動區域經濟發展;二是企業發展目標,實現企業運營收益,建立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
集團在經營上實行「3+N」業務組合。三項核心業務是產業投資、園區發展和科技金融,同時開展高新技術產業投資、產業促進服務等業務。集團重視團隊建設,現有總部員工61人,其中碩士及以上學歷佔比80%,素質過硬,業務突出,形成了寬松、活潑、團結、進取、敢言的企業文化。
集團將以加快示範區建設為己任,充分調動和優化市區兩級資源,依託國家和社會各方面力量,綜合運用市場化手段,為國內外重大項目落戶北京提供全方位服務,大力支持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自主創新體系建設,優化產業布局,提高資源效率,促進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培育新興產業內生增長能力,推動北京市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
❷ 中關村科技園最有實力的上市股票公司有哪10來家
通過網路搜索
中關村上市公司96家
也許你有收獲
❸ 中關村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1980年,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陳春先為首的一批高技術人員,在北京市海淀區海淀路東側的中關村小區,率先辦起了「先進技術」發展服務部,以咨詢、開發新技術為目的,成為我國高新科技產業區的發端。
1984年,已有40多家高科技公司在這里注冊落戶,當時這些公司規模均較小,卻是我國高科技企業的先導。
1986年,中關村「菜地里長出了計算機」,各種以微電子產業為主的高科技公司紛紛出現,始有「電子一條街」的說法,科技企業實體達140家。
1988年5月,鑒於中關村高科技企業群體發展的規模和條件,為推動科學體制改革,加速高科技產業的發展,經國務院批准,在海淀區劃出一片范圍,建立外向型、開放型的北京高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由相互連接的白石橋路、海淀路、中關村路及附近區域組成,包括電子一條街在內,給予特殊的政策、服務,以鼓勵、扶持高新科技企業,構成了海淀高新技術園的雛形。
之後,中關村科技園區發展加快。1999年國務院批准其輻射區延伸至密雲工業開發區內八個代表性的工業產業園,整個范圍擴大到五園一區。
「知識創新工程」的啟動,再度確立了中關村在全國的地位。北京市以中關村為核心,擬建全國最大的集研發、孵化、培訓、生產、貿易、服務於一體的綜合性軟體產業基地。
❹ 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與上市公司中關村有什麼關系
中關復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制是一家全球知名的科技園區,園區內有數萬家企業。
上市公司中關村科技的前身是因1996年出具虛假年報欺詐投資者而遭遇停牌長達近三年之久的瓊民源。中關村借殼瓊民源,換股上市之後,主要股東有北京住宅開發建設集團總公司、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公司、北京市新技術產業發展服務中心、北京實創高科技發展總公司、聯想集團控股公司、北京北大方正集團公司、四通集團公司等,主要業務是從事科技園區開發、基礎設施建設、風險投資。2006年,黃光裕為實際控制人的北京鵬泰投資有限公司(現在更名為國美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成為中關村的第一大股東。隨著第一大股東的變化,中關村也由政府的園區開發平台公司變為非政府平台的普通公司,目前公司的主業為房地產開發,占公司總收入的70%以上,其他業務包括生物醫葯、物業管理等。
❺ 北京中關村發展集團和中關村管委會什麼關系
中發展是公司;管委會是政府部門。
中發展具備投融資服務能力,經常履行政府為企業提供資金等服務的角色。
中發展領導來自於管委會,按照市場化進行運作。
❻ 中關村發展歷程是什麼
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陳春先為首的一批高技術人員,1980年在北京市海淀區海淀路東側的中關村小區,率先辦起了「先進技術」發展服務部,以咨詢、開發新技術為目的,成為我國高新科技產業區的發端。此時,中關村小區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村」,有田有菜有農庄,街道及兩旁樹木與鄉村小鎮沒什麼區別。
1984年,已有40多家高科技公司在這里注冊落戶,當時這些公司規模均較小,卻是我國高科技企業的先導。
1986年,中關村「菜地里長出了計算機」,各種以微電子產業為主的高科技公司紛紛出現,始有「電子一條街」的說法,科技企業實體達140家。
1988年5月,鑒於中關村高科技企業群體發展的規模和條件,為推動科學體制改革,加速高科技產業的發展,經國務院批准,在海淀區劃出一片范圍,建立外向型、開放型的北京高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由相互連接的白石橋路、海淀路、中關村路及附近區域組成,包括電子一條街在內,給予特殊的政策、服務,以鼓勵、扶持高新科技企業,構成了海淀高新技術園的雛形。
之後,中關村科技園區發展加快。1999年國務院批准其輻射區延伸至密雲工業開發區內八個代表性的工業產業園,整個范圍擴大到五園一區。
「知識創新工程」的啟動,再度確立了中關村在全國的地位。北京市以中關村為核心,擬建全國最大的集研發、孵化、培訓、生產、貿易、服務於一體的綜合性軟體產業基地。
位於首都北京的中關村,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搶佔新興工業先機,以電子一條街揚名,開創了高新技術產業化的先河,成為全國各類高新技術區的鼻祖;抓住知識經濟契機,成為全國科技經濟創新的重要基地。中關村及時獲取信息,爭取優惠政策,占盡政治中心北京的天時。北京又是全國文化中心,有幾十所高等院校和上百個科研機構;中關村區內及附近就有中國科學院、北大、清華、北航、北京理工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郵電學院等一批科教中心。中關村就近獲取知識技術,促進了產業化,坐享文化中心北京的文化核心區之地利。中關村高科技的「頂天」技術,自建有產業化「立地」企業,激活了內部機制;利用科技優勢實施電子政務,從而使杜會服務、行政管理高效快捷地服務於自身高科技產業區;事業部建立了「人才綠色通道」,促進了高層次人才的內外交流,中關村又有了「人和」之環境。天時、地利、人和,中關村兼而有之,成為「中國矽谷」,也就理所當然了。
從北京市西北邊鎮小區一村到海淀園,再到五園一區,中關村一直是我國高新區的馬首、龍頭;從「兩通」、「兩海」到方正、四通、聯想,再到新浪、網易、搜狐,中關村一直是我國高新技術的代表和先軀;從電子產品到電腦一條龍體系,再到多層次綜合性軟體園,中關村一直是我國知識科技創新的典範和模式。
❼ 中關村發展集團公司的介紹
2009年,中共北京市委十屆七次全會強調要以股權為紐帶,重組各分園和產業回基地的建設單位,設立答中關村發展集團公司,統籌組織重大項目引進、落地和產業布局,統籌搭建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融資平台,代表政府對重大項目進行股權投資。中關村發展集團公司的成立,將為建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搭建強有力的服務平台。整合市區兩級資源,重組設立中關村發展集團是北京市委市政府為落實國務院批復精神,加大統籌協調力度,加快建設步伐,高標准建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所採取的一項重要舉措。
❽ 中關村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中關村發展集團成立於2010年4月1日,是北京市委市政府為進一步加快專中關村示範區屬建設,加大市級統籌力度,運用市場化手段配置創新資源的國有大型企業。集團堅持中關村示範區與集團自身同步發展的「雙維」戰略目標,整合資源、搭建平台、產融結合、引領創新,構建了產業投資、科技金融、科技園區、區域合作和海外業務五大業務體系,探索了一條國有資本驅動科技創新的「中關村之路」,「十二五」期間圓滿實現了經營管理資產、投資規模、提供融資「三個千億」的目標,成為北京市推動中關村示範區發展的市場化配置資源的主體平台。
❾ 中關村發展集團公司的單位概況
中關村發展復集團注冊資本制100億元,30%為現金出資,70%為股權出資。
中關村管委會行使歸口管理及出資人權利。
中關村發展集團設立後將主要圍繞以下三方面功能和任務開展工作:
一是負責引進重大項目和統籌產業布局;
二是統籌融資,通過引進戰略投資、發行中期票據及企業債、信託計劃、上市等方式增強集團融資功能,用於支持企業做大做強;
三是受北京市政府委託,進行重大產業化項目股權投資,受託管理政府重大項目股權投資資金,通過股權投資和股權激勵相結合,支持重大產業化項目和成長性好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