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集團股份 > 溫氏自然人股東

溫氏自然人股東

發布時間:2021-04-15 15:57:56

① 溫氏股份股票10送5元主要針對那些客戶

您好,10送5元是實實在在的現金分紅,國家鼓勵上市公司進行現金分紅,而非送股轉股形勢的炒作。 分紅方案多為年報或者中報出現,針對的是所有股東,並不單純針對某一類群體。

② 溫氏股份2020年股權登記日拖了一個多月了,出什麼問題了,會倒閉嗎

溫氏股份2019年度的分配方案10轉2股派10元,5月15日經股東大會審議,已經形成決案。
按照回近幾年的做法,答都是股東大會幾天後就制定了實施方案,5月底就實施完畢。
現在都到6月份了,還沒有拿出實施方案。
現在熱心參加分紅的人也不多了,反正當時分了紅,當時就在股價上全部扣光,有時候還要倒貼稅金。有人等分紅,其實是為了在分紅前出現的高位上賣出。
因此,分不分紅,看淡些吧!

③ 300498溫氏股份與大華農怎麼換股

根據換股吸收來合並方源案,溫氏集團以16.15元/股(分紅後,下同)向大華農全體股東發行A股股票,以取得該部分股東持有的大華農全部股票。大華農確定的換股價格為13.03元/股,對應吸收合並的換股比例為0.8070,即換股股東所持有的每1股大華農股票可換得0.8070股溫氏集團所發A股股票(即溫氏股份)。

④ 「土豪」輩出的溫氏究盡刺痛了誰的神經

,1983年,溫北英的二兒子溫鵬程高中畢業後,承包了簕竹一個農場,動員父親回來一起養雞。溫北英早就希望能有這么一塊地方讓他一展抱負,於是他停薪留職,並聯合七戶八人(溫北英、溫鵬程、溫木桓、溫金長、溫湛、梁洪初、嚴百草、溫澤星,簡稱「七戶八股」),每股1000元,共集資8000元,創辦起簕竹雞場(溫氏集團前身)。既是員工又是股東,既能拿工資又可分股紅。隨著企業翻番式的壯大,對後來滾雪球般加入的員工,也照章復制著這個「家規」,後來溫氏將它定名為「全員持股」。現在,溫氏內部的持股員工已經達到8000人之眾。

30年後的2015年11月2日,溫氏股份正式登陸創業板,總市值超過2000億,迅速成為創業板市值「巨無霸」。第二天溫氏股票又是一個漲停,市值又是增加了200億,按照這個速度,就是3天增長兩個大北農的市值。溫鵬程、嚴居然等45名自然人擁有該集團約49.677%權益。他們持股比例在0.048%-3.287%間,其中 43位股東預計將擁有1.7億-17.1億元的個人財富。
溫氏今天的成功,應了一句話:格局決定結局、定位決定地位。在一個企業內部而言「分配」就是第一生產力;在一個企業外部而言「競爭」就是第一生產力。一個企業的「分配力」體現一個老闆的經營格局乾和大事的胸懷,一個企業的「定位力」決定了企業的強勢發展持續潛力。

關於企業分配力:

今天我們很多老闆依然崇尚金字塔式的模板,對權力、地位、金錢的停留在過去的商業思維慣性中,基於人性的層面,這樣的價值取向本身沒有對錯之分,因為千百年來,大自然萬物的生存法則就是優勝劣汰、自然選擇。

但是,社會在經歷農耕文化蒙昧落後、工業文明的效率財富,一切正在加速著財富、思想的重組和演變。

80年代靠膽量,90年代靠知識,00年代靠政策、創新10年代靠信息、金融、互聯網,越來越多的元素正在被成為競爭發展的必須要素。

今天,我們正處後工業化時代由產能過剩、粗放低端的體量向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的體質升級大轉型時期,信息傳遞交換手段、工具的也在不斷豐富,每個層面的人思想認知都在以更快的頻率演變重組。

結構決定功能,思維結構的改變必然帶來內心訴求的改變,內心訴求的改變必然催生所在組織的結構和功能進行匹配,否則,組織內部將會產生不協調的矛盾對立。

我因為工作原因,時常有和農牧企業董事長、總裁交流的機會,明顯感覺到他們力不從心,糾結困惑。也許是過去市場競爭是在蛋糕越做越大的層面上的發展性競爭,今天蛋糕不再增大了,而且參與競爭的深度、廣度、力度正在向全面縱深挺近。

老闆都變得焦慮無策,職業經理人又從何找到著力點?在企業和個人訴求之間找到不平衡點,而且,面臨行業體量瘦身縮水帶來的擠壓,行業出現一些貌似不和諧的事情,比如:不斷上演挖牆腳游戲,今天這家做高管,明天那家做股東,互搏模式處處上演,為什麼?因為在價值觀、歸屬感上找不到切合點了,離開也許是最好的解脫。對於中層而言,更是面臨未老先衰,前途迷茫,停止思想就是快樂,因為裝傻可以自我安慰;一旦清新就是恐懼,因為未來不可預期的痛苦,不少農牧企業已經進入病態模式。過去那種激情和期盼在今天的職業經理人身上完全找不到影子,這將是一個什麼樣的揪心場景。

溫氏股份創始人在30年前就冥冥之中選擇了一條更加適合當下的良方解葯:是眾籌模式、是合夥人、是「公司+農戶(家庭農場)」,在當下竟然成了時代發展的主流訴求!這何嘗不是一種大格局、大智慧、大氣魄!

今天我要再次問問我們一部分企業家們:你懂自私嗎?你懂自私你就學習廣東溫氏股份、你就學習深圳華為、你就學習許昌胖東來、你就學習廣西漓源。因為在這個人心浮躁,信仰游離、靈魂孤獨的變革時代,你想成就大事你就要敢於放下,去讓更多的人與某件事發生關聯,發生緊密的、長遠的、持續的關聯,學會分享成果、學會凝聚人心,讓你從一人操心轉換變成人人操心,讓你從一人累倒轉換成變成人人承擔。解放別人就是解放自己,所以,解決企業的分配力就是解決企業的戰鬥力,就是激活企業內部的第一生產力。

關於企業定位力:

在中國這片土地上,30年來農牧業的發展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飼料作為工業化的層面范疇,發生著巨大變化,然而,過去的養禽業、今天的養豬業作為第一產業的范疇,因為技術、人才、理念、管理等等因素的制約,導致行業飼料產業發展較快、養殖業發展緩慢,時至今日還在巨大的黑洞中踉蹌前行。

經常聽到業內很多有識之士嘆息道:學畜牧的、有專業知識的人都去賣飼料、賣獸葯去了,養殖業又辛苦、工作環境又差、又不掙錢。學養豬的不養豬、學獸醫的不在現場,這表面看是一個行業的尷尬,深層次的原因何嘗不是一個行業價值鏈分配出了問題,也可以說是一個社會缺乏匠人精神、專業精神的表現,給行業帶來的損失也許不可估量。

30年來,溫氏股份從來沒有和任何一家飼料企業成為競爭對手,沒有成為任何一家飼料企業、養殖企業的對手,在市場化高度白熱化的今天,各家企業在內外互耗,他卻如此獨善其身,心無旁騖,去成為中國第一、甚至很快世界第一的農牧企業?

答案也許就在企業的定位上。在企業戰略層面,定位就像汽車的方向盤,一但定位失誤,你的油門踩的再大也無濟於事,甚至會錯的更加離譜。企業一個好的定位足以讓一個企業四兩撥千斤,事半功倍。

大家常常講:做正確的事是「道」的層面,正確的做事是「術」的層面。溫氏股份,與其說是一開始就做產業鏈,還不如說是他們一開始就做了一件正確的事,盡管可能是風險很大的事,但他們選擇了、堅持了、做成功了。溫氏這個「道」難道不就是他們的定位嘛!也更算是一家畜牧業最經得住誘惑、最具工匠精神的企業之一。

最後用溫氏創始人溫背英先生的一段朴實的思想和今天溫氏集團董事長溫鵬程先生的經營思路結束我的文章,希望給各位同行、給行業下一步發展走勢帶來一點思考。

溫氏集團創始人溫北英先生胸懷廣闊:「認為財富不要集中在一個人的手裡,而是大家一起勞動,一起分享勞動的果實。」隨著企業翻番式的壯大,對後來滾雪球般加入的員工,也照章復制著這個「家規」,後來溫氏將它定名為「全員持股」,這個「家規」一直持續到今天。

閱讀全文

與溫氏自然人股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6500韓幣等於多少人民幣元 瀏覽:422
股票兼職講師 瀏覽:856
期貨劉福厚 瀏覽:914
節能建材股票 瀏覽:403
股票下跌英文 瀏覽:3
4月末外匯儲備 瀏覽:448
盧映融資料 瀏覽:644
股票上壓下托 瀏覽:290
米庄理財官網 瀏覽:164
哪種貴金屬在最低谷 瀏覽:995
外匯保證金計算題目 瀏覽:815
博時主題行業基金凈值上證指數 瀏覽:325
蘇寧易購投資方向 瀏覽:41
百洋股份有投資價值嗎 瀏覽:627
養老目標基金什麼時候發布的 瀏覽:459
博通集成直的投資嗎 瀏覽:700
融資平台網 瀏覽:442
草甘膦原粉價格 瀏覽:460
期貨指數裡面沒有多開嗎 瀏覽:895
5千港幣等於多少人民幣多少 瀏覽: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