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國芳百盛的集團介紹
領航時代 代言社會
本著不斷追求卓越的精神,努力探索企業發展之路,國芳集團的發展,不僅源自企業的創新,更重要的是有一支「嚴謹、扎實」的高素質管理團隊。從開始到現在,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方針,積極尋求與世界水平相對稱的管理思路。國芳每邁出一步,都將啟到促進一方經濟發展的重大作用!
國芳集團在董事長張國芳先生的帶領下,經過30年風雨歷程,已經形成了一大型連鎖零售業為龍頭,房地產開發也為支柱,同時涉及建築、物業、餐飲、廣告、會展、裝飾、生態等多領域、多元化的民營集團公司。集團現有總資產16億元,年銷售收入15億元,員工逾萬人。在整個甘肅省,國芳集團在三個產業界擁有第一的品牌:(1)商貿界——蘭州國芳購物廣場、(2)房地產界——「曦華源」花園住宅小區、(3)酒店和寫字樓——國際五星級國芳大酒店。
集團所獲的資信等級和榮譽稱號有:(1)多年連續獲得銀行「AAA級資信企業」稱號,(2)多次榮獲國家稅務總局、省、市稅務局授予的「誠信納稅戶」稱號,(3)2001年集團被全國工商聯評為中國民營企業500強61位,並連續3年獲此殊榮,(4)各級政府授予的「無假貨示範商場」、全國「重合同守信用企業」等多項榮譽。(5)2003年9月,國芳國際曦華源住宅工程,獲甘肅唯一的「全國健康人居領軍項目」稱號、「中國環境規劃設計綜合大獎」、2004年榮膺「中國花園式社區大獎」等榮譽。(6)2005年10月國芳大酒店項目獲「中國城市標志名盤」金獎,是西北地區唯一獲此獎的企業。集團公司董事長張國芳先生因業績卓著而當選為甘肅浙江企業聯合會會長,全國工商聯執委,甘肅省工商聯副會長等多項殊榮。「德報社會,智創未來」是甘肅國芳集團的最高理念。
以信譽為本打造百年企業,在集團董事長張國芳的積極倡導下,集團公司長期以來用理念文化提升員工的價值追求,將制度文化作為企業發展的根基,以品牌文化激發企業核心競爭力,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國芳企業文化,促進著集團的蓬勃發展
國芳購物廣場 引領時尚潮流
蘭州國芳購物廣場位於甘肅省蘭州市的中心——東方紅廣場東側。該廣場有蘭州市「城市客廳」之稱,為整個城市的中軸線所在,這里人流集中、商圈成熟、交通發達,是蘭州市最主要的公共活動和政治經濟活動場所,是蘭州市名副其實的地王首選。
蘭州國芳購物廣場經營面積達8萬平方米,2005年銷售收入突破12億元,最高日銷售收入達1500萬元,堪稱甘肅之最、也是集團公司支柱企業之一。其綜合業績是甘肅40家零售企業之首,佔有蘭州市百貨零售業50%以上的市場份額,是蘭州市民的驕傲,購物的天堂;潮流的代名詞,也是外來商戶涉足本地商圈的第一家,更是各大品牌進駐蘭州的必選之地,是蘭州商圈格局近幾年出現巨變的領軍兵團。
國芳置業 致力發展房地產精品項目
企業集團突出主營業務,形成了房地產開發、經營與百貨零售量大支柱產業的合理效應,經過多年的發展,國芳置業已累計完成了80萬平方米的房地產開發量(其中約10萬平方米交予百貨公司經營)。已經開發的主要項目有:蘭州國際博覽中心、國芳大酒店、國芳國際曦華源、白銀世貿中心等。現在在建和即將動工的商住物業工程約50萬平方米,土地儲備約1200畝,保證了企業集團房地產開發業務和商業零售業務的後續發展力量。
⑵ 蘭州國芳(工貿)集團和蘭州時尚百盛的區別
蘭州國芳百貨甘肅國芳百盛集團是一家以大型連鎖零售業為龍頭,在整個甘肅省,該集團在商貿、房地產、酒店及寫字樓產業界擁有第一的品牌。甘肅國芳百盛集團立志鍛造百年企業,在21世紀以「凝聚萬眾實力,創造企業輝煌」的豪邁胸懷,將國芳百盛集團的發展與實現社會進步和可持續發展牢牢結合在一起,將企業使命上升到實現社會進步的偉大追求,來實現百年企業的終極目標,在經過多年的風雨歷程,已發展成為以零售、房地產開發為支柱的,多業並重的現代化集團公司。
而時尚百盛是金獅集團於1987年創立的,在近十年的時間里發展顯著。連鎖百貨商店遍設馬來西亞各主要城市,至今已開設了三十餘間購物中心以及精品專賣連鎖店,成為全馬百貨店最大、最成功的零售連鎖集團。 馬來西亞金獅集團是信譽卓著、業務多元化、國際化的工商集團,近十年來發展迅速,成為跨國集團之一,組織健全,資金雄厚。業務范圍囊括製造、貿易、零售、房地產、金融服務與資訊科技等領域。旗下有二百餘家公司及關系企業。集團屬下"百盛"為馬來西亞百貨公司最大的連鎖機構。 百盛於1994年進駐中國零售業市場(「百盛」),並在北京復興門內大街開設首家百貨店,定位於中高檔消費群體。百盛是最早在中國經營時尚百貨外資連鎖企業之一,並且目前已經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時尚百貨集團之一,擁有覆蓋中國18個省27個主要城市的最廣泛的營銷網路。 對中國日益富足的中高檔消費群體而言,百盛已成為家喻戶曉並標志著品味和時尚的知名品牌。百盛與許多國內、國際知名品牌建立了長期而穩定的合作夥伴關系,使百盛能夠不斷的在商品和品牌組合等方面得以完善,並通過引入質量好、價值含量高的品牌或創新產品系列提高商品的吸引力,從而加強並鞏固百盛的領先地位。
最簡單來說就是時尚百盛是馬來西亞的,而國芳百貨是甘肅省本土的企業,並且國芳百貨在蘭州整個零售市場做的非常棒,蘭州人都很認這個商場,並且現在也在提升商場的整體形象和高度,近半年來入住不少國際知名化妝品牌。
⑶ 國芳百盛的遠景規劃
1.將2002年定為集團的「管理年」,要強化基礎管理,充分挖掘管理潛力,進一步形成集團規范化運作優勢,加速規范化、系統化、標准化管理的步伐。
2.國芳百盛店要以方針管理為龍頭,以全員營銷為主線,積極創新,並始終貫穿於全年的工作。2002年完成銷售9個億,保持良好的公眾形象;並力爭在3至5年的時間里,把蘭州國芳百盛店創建成百盛系統的第一,在全國零售行業里名列前茅。同時在2002年開發2個單位面積在1000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百貨店;開發3-5個單位面積在3000平方米以上的超市並與現有超市實行連鎖化經營。
3.物業管理分公司要以建立工作標准、服務標准為主線,要高起點、嚴要求、服務於一流商場的建設。探索出一流商場物業管理的路子。
4.在2002年8月底,二期工程九樓以下完工,將商場營業面積再擴大20000平方米。
5.抓好項目開發,創造規模效益。與中國百盛總部進行更深層次的合作,爭取與香格里拉酒店管理集團合作,建立五星級大酒店的國際化連鎖。
6.積極與科研院所合作,選擇科技含量高的項目和產品投資建廠。
7.在未來3至5年內,開發連鎖化經營35000平方米,開發綜合百貨50000-60000平方米以上,以強化競爭優勢。同時超市實行連鎖化經營將更加突出社區化服務特色。
8.未來5年在房地產開發上,在蘭州市區等處開發超過50萬平方米的住宅和商用房地產,並積極涉足北京、上海等經濟發達地區的房地產業,謀求更大發展。
⑷ 錫劇的發展前途
你這個白吃
太湖紅梅,何日重綻放
——錫劇現狀之思考與研究
太湖之濱的江南水鄉,山明水秀,物產豐饒,工農業與商業發達,水陸交通便捷,文人薈萃,文脈源遠流長,是吳文化的發源地。古樸的吳歌、典雅的崑曲,豐富多彩的鄉村俚曲,孕育了具有江南水鄉情趣和特色的江蘇省最大的地方戲劇種——錫劇。
被人稱譽為「太湖紅梅」的錫劇,曾是新中國成立後華東地區三個新興劇種(錫劇、越劇、黃梅戲)之首,公稱為「錫老大」。因其產生與流行區域均為我國經濟最發達的長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繁榮,交通發達,文化底蘊深厚。在黨的文藝方針指引下,在各級政府正確領導和關心支持下,建國以來錫劇走過了一段令人注目稱頌的發展歷程。先後出現了在全國有著廣泛影響的劇目,例如:《雙推磨》、《庵堂相會》、《庵堂認母》、《珍珠塔》、《紅樓夜審》、《紅花曲》、《紅色的種子》、《孟麗君》、《玉蜻蜓》、《尋兒記》、《三夫人》、《海島女民兵》……。也涌現出了:姚澄、王蘭英、沈佩華、梅蘭珍、楊企雯、王彬彬、王漢清、吳雅童、劉洪儒、倪同芳、吳小英、王建偉、俞介君、鄭樺、徐澄宇、孫中、錢惠榮、許應、田夫等一大批頗有藝術成就和影響的藝術家。
進入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蓬勃發展,特別是現代傳媒手段呈現多元化,對中國的傳統戲曲劇種產生了前所未有的考驗和挑戰。而錫劇猶如在風急浪涌的太湖之中的一葉小舟在風雨中飄搖,有驚愕!有感嘆!有焦慮!也有呼喊!錫劇觀眾銳減,演出市場萎縮,從業人員思想不穩,一些人員主動改行下海經商……成為不爭的事實。
同樣面對「戲曲不景氣」狀況,越劇找到了自己的定位——繼承和發展越劇流派藝術,主動積極培養新生力量。僅一出《五女拜壽》幾乎將越劇流派都融入了這出戲中,同時涌現出了一批深受越劇觀眾喜愛的青年一代演員。而地處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安徽黃梅戲在改革的激流中,在戲曲的困境中,找准了自己的發展方向——以改革黃梅戲音樂唱腔,發揚演員優勢打開了局面。僅憑安徽電視台每年都拍攝1-2部黃梅戲音樂電視劇,通過現代傳媒手段就擴大了劇種的影響和演員的知名度。
而處在經濟發達地區的江蘇省最大的地方劇種錫劇,境況又是如何呢?
改革開放以來,憑心而論,錫劇的從業者經過不斷的努力,亦出現了如《風流母女》、《當家人》、《阿炳》、《三夫人》、《南歸記》等一批具有劇種特色,產生一定影響的好戲。也涌現出了像王建偉、陳雲霞、周冬亮、唐振華、萬建煥、卞燕敏、李菊、張美華、沈蕙蘭等一批後起之秀。
但就劇種的整體發展而言,可用三句話來概括:主攻方向不明,群體合作不僅無力,而且各自為政各搞各的,且孤芳自賞。劇種內耗嚴重,明爭暗鬥,台下演出十分精彩。有了近200餘年歷史的劇種,至今語言不能統一,舞台上說無錫話、常州話、蘇州話、宜興話、江陰話的都有……如何去談劇種的發展與振興呢?可用「尚浮滑而欠質朴,喜花俏而少厚實;靠花樣翻新而缺基本功,求少勞而獲缺堅韌不拔」(見《百年滬劇話滄桑》)來說明錫劇之現狀是比較貼切的。
面對劇種的嚴峻形勢,劇種發源地的無錫市和常州市政府先後成立了「振興錫劇領導小組」。制定了一系列振興錫劇的方案與措施,出台了《政府文學藝術獎勵條件》和藝術生產專項資金。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對穩定這支錫劇隊伍,激活從業人員的工作熱情,出人出戲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一個先天不足尚未完全成熟、後天失調,從業隊伍素質不高的根本問題尚未解決,要在改革浪潮中求生存、求創新、求發展,仍然顯得力不從心。一組數字的變化,可見劇種現狀一斑。
為了振興錫劇,江蘇省文化廳、江蘇省錫劇研究會從1984年至2002年先後會同無錫市人民政府、常州市人民政府和蘇州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了六屆「江蘇省錫劇節」。
1984年10月第一屆錫劇節在無錫市舉行。共有三省一市(即江蘇省、安徽省和上海市)24個錫劇團演出了28台錫劇,可謂五彩繽紛,盛況空前,群英薈萃。
1986年11月第二屆錫劇節在常州市舉行。有16個錫劇團演出了16台戲。(此時,上海市三個錫劇團,安徽省一個錫劇團應經解散,江蘇省35個錫劇團已有19個劇團撤銷、保留建制或停止了藝術活動。)
1988年11月第三屆錫劇節在蘇州市舉行。僅有10個錫劇團演出了10台戲。
1993年6月第四屆錫劇節在無錫市舉行。僅有8個錫劇團演出了8台戲。
1999年4月第五屆錫劇節在常州市舉行。全省有16個錫劇團,16台戲參加了演出。
2002年6月第六屆錫劇節與江蘇省第三屆滑稽戲節一並在蘇州市舉行,有11個錫劇團演出了11台戲。
另據江蘇省文化廳2004年度全省藝術表演團體的統計,全省尚有在編錫劇團24個。其中8個錫劇團為保留建制,靠財政撥款來養劇團的離退休人員,已停止了一切藝術活動。仍有16個錫劇團堅挺在演出一線。平心而言,這些劇團僅憑每年政府的財政撥款和每年100——200場的營業性演出投入,從業人員的生活與收入是有足夠保障的。僅拿常州市武進區(縣級)錫劇團為例,全團在職人數為42人(2004年統計),財政撥款為57萬元,全年演出收入為50萬元,由政府牽頭劇團與武進鋼廠聯姻,鋼廠每年支付劇團50萬元,加上區文化局每年排戲費支持15-20萬元,全團全年收入共有175萬元,平均每年可開支4萬多元。若與蘇北地區的柳琴戲、淮海戲劇種相比,那錫劇的生存條件與他們有著天壤之別。
在推進劇團體制改革、激活人力資源上,錫劇流行地區的各級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不乏有成功例子出現。常州市管轄的金壇市(縣級)錫劇團進入新世紀以來在兩個方面進行了大膽的突破和嘗試:一是突破原劇團編制性質,全員解聘,作一次性經濟補償,然後進行劇組聘用制。二是突破原工資結構,改革分配製度。實行崗位工資+演出場次補貼+效益工資的分配方式。改革後的錫劇團演出場次一路攀升。《少年華羅庚》於2003年榮獲江蘇省「演出千場獎」。現代大型兒童劇《飛吧,大雁》於2004年4月叩開了參加上海市第五屆優秀兒童劇目展演的大門,並獲得了「優秀演出獎」。並在「五一」長假與「六一」兒童節《飛》劇兩度跨進了上海大劇院。在上海戲劇界引起了轟動。
上述成功的事例確實令人興奮,但劇種目前的生存現狀仍然不容筆者樂觀。
一、從城市劇場退至農村廣場。
從農村廣場撂地演出而發展起來的錫劇,從劇場退至廣場,從城市退至農村似乎看來沒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有人把這種倒退稱作回歸而叫好!這個涉及錫劇歷史發展的問題,究竟得失如何?是對是錯?是好是壞?不是本次會議深入研討的問題。但就現實而言,這個倒退或叫回歸涉及的問題是多方面的,有著劇團與劇場分配關系問題、劇團與劇場管理體制是否合理問題……,但城市的錫劇觀眾在流失或者叫消失確實是個不爭的事實。僅拿江蘇省錫劇團為例,如果不是參加什麼會(調)演或者什麼紀念演出,在南京這么個大都市幾乎看不到他們的演出蹤影。而聽到的是到什麼縣的廟會,什麼節場的演出,說白了就是到農村的廣場演出。
城市的錫劇觀眾流失和老化是劇團演出從城市退至農村的一個根本原因。這當然和劇團演出形式陳舊老套、單調,演出技藝水準不高是密不可分的。與城市觀眾,特別是與年輕觀眾的審美情趣、欣賞習慣改變的矛盾有著直接關聯。
二、演出攻關和推票制度成為劇團演職人員的第二職業。
在常州、無錫、蘇州這樣的經濟發達地區,劇團靠正常的劇場售票來維持演出已根本不可能。這樣演出推票攻關成為了演職員的第二職業。他們既有動力和喜悅,也存在壓力和無奈。
說動力:就是推銷出去一張票,可獲得票值的40%-50%,這是一筆不小的收入。故而演職員們調動一切正常與不正常的社會關系,絞盡腦汁去推銷戲票而得到的可觀回報便是喜悅。據筆者在幾個縣劇團調查了解到,能靠推銷戲票贏利者人數不多,大多數人只是望票興嘆。
說壓力:一些劇團領導為保證劇團的正常收入,將演職員每月工資的差額部分讓演職員聯系包場和推銷戲票收入來自行解決。其中推票之戲外戲異常精彩,不去深入了解是很難想像。亦給個別有錢有勢之人有機可乘。一些不正常甚至不正當的各種交易隨之而生,影響了這支隊伍的團結也影響了這支隊伍的穩定。若長此下去,演職員們能有多少精力去花在專業訓練及素質的提高上。
三、外來和尚好念經,劇種主體意識在逐步消失。
改革開放以來,名目繁多的各類會(調)演與評獎活動每年多次舉行,參與意識和獲獎意識在劇團中異常強化。主管領導利用會演獲獎來搞自己的政績工程也是一件不爭的事實。故而為一出會演劇目的經費投入,一般是地方財政對劇團全年撥款的一倍或多倍。為獲獎各種攻關手段屢屢翻新。戲外之戲精彩,圈內人士一片嘆息與無奈。
為了會演獲獎,不惜重金聘請名編劇、名導演、名作曲、名舞美設計參加劇目主創班子成為一種時尚,一股外來和尚好念經之風越刮越烈。個中不乏有成功之作。但,大多這些外來的和尚們是在對劇種風格特色、音樂唱腔特色和演員表演個性特色全然不知的情況下,指揮若定地編、導起來,其結果往往是要麼是話劇加唱、要麼是形式大於內容,要麼讓演員脫胎換骨地塑造人物。某團一出投入了一百多萬經費的戲,因不適應劇種表現,卻在同行們一片責難聲中草草收場。一些錫劇老藝術家們感嘆道:「這樣搞法,定會把錫劇搞成個四不像。把劇種的風格特色、主體意識丟掉!」一個外省導演酒後吐真言:「錫劇生長在經濟發達地區,為了會演獲獎,主管當局會不惜工本,是咱們發揮想像,施展才華的好時機,這機會要牢牢抓住,旱澇保收!」
「外來和尚」的時興,劇種自己培養的編劇、導演人才無事可做,改行轉業的有之!棄文從商者有之!不少劇團的編劇、導演早已在人員名單中消失。錫劇界的同行們正在大聲疾呼:劇種的個性特色是劇種生衍發展的基礎。走出困境之主力還是要靠自己。
四、「錫劇清唱組」的興盛與思考
在專業劇團演出不景氣,觀眾銳減,票房難保的情況下,在江南農村和蘇州、無錫、常州城鄉結合部,一種半專業性質的「錫劇清唱組」活動異常活躍。一些企業老闆和村民委員會舉行活動及一些人家的婚、喪、嫁、娶、新房落成、當兵上學,都邀請錫劇清唱組去演出。管吃管住、包煙酒。演唱者每人每天都有50-100元的收入,組長(班頭)收入更豐。據筆者不完全統計,蘇、錫、常一帶城鎮鄉村活躍著錫劇清唱組在200個以上。不薄的經濟收入吸引了一些不景氣劇團的演員加入到演唱組中……至今勢頭不減。清唱組的興盛,不禁讓人思考,這個形式產生在江南農村、成長發展在城市的錫劇,究竟應該走一條怎樣的發展道路?同時,也讓人產生了憂慮。清唱組既活躍了錫劇在農村的演出活動,但在演出劇目的內容和表演形式上帶來的負面影響,應該引起政府主管部門和劇種同仁的高度重視。如何引導清唱組走向健康正規之路已迫在眉睫。江蘇省文化藝術研究院的研究人員正著手會同有關方面,對錫劇清唱組的產生成因:觀眾基礎、演唱形式、演唱內容等方面作一次全面深入的調研,在完全取得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將會對錫劇清唱組的扶植與規范和發展,向文化主管部門提出建議,使之能得以健康發展。
太湖梅花,何日重綻放?是每一個錫劇從業者和關心、喜愛這個劇種人士關心與企盼的事。江蘇省文化藝術研究院與上海藝術研究所、浙江省藝術研究所和上海同濟大學文法學院,進入新世紀以來就長三角灘簧戲生存發展進行了二次學術研討會。今年底將在上海市舉行第三次長三角灘簧戲學術研討會。筆者對錫劇的前途充滿信心。因為:它畢竟是生長活躍在江蘇經濟發達地區,有較厚實的經濟基礎;至今仍然有一大批關心和喜愛錫劇的觀眾(清唱組的活躍興盛是最好的例證);幾十年來,黨確實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有藝術成就和影響的各類錫劇人才,且劇種生長在吳語地區文化底蘊厚實的江南水鄉……。但錫劇工作者仍然面臨新的轉折和嚴峻的考驗。劇種至今語言不統一,行當不明確,表演技藝缺乏功力。音樂唱腔的風格化、多樣化和流派化的革新和完善等,都是劇種發展不容迴避的現實。錫劇藝術如何適應時代要求和變化了的觀眾審美需要,如何繼承和發揚劇種的傳統藝術特色以及劇團體制改革和管理等問題,尚有待在深入探索和實踐中不斷予以解決。隨著時代的前進步伐,錫劇藝術將在考驗中贏得新的轉機和無限生機。太湖紅梅一定會重放光彩。(朱國芳)
⑸ 國芳百盛的簡介
甘肅國芳百盛集團本著不斷追求卓越的精神,努力探索企業發展之路,經過30年風雨歷程,發展為多領域、多元化的民營集團公司,以零售、房地產開發為主業,多業並重的發展之路。2001年年底,集團名列全國工商聯所評選的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第61位;旗下的國芳百盛購物廣場經營管理業績在馬來西亞金獅(百盛)36家連鎖店當中名列前茅,當屬甘肅省40多家商業零售企業之首。集團曾被甘肅省委、省政府授予「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先進單位」;榮獲國家稅務總局、國稅、地稅局授予的「誠信納稅戶」光榮稱號;四年內被國家、各級政府多次評為「百城萬店無假貨示範商場、消費者信得過單位、誠信單位等多項榮譽。
甘肅國芳百盛集團的發展,不僅源自企業的創新,更重要的是有一支「嚴謹、扎實」的高素質管理團隊。從開始到現在,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方針,積極尋求與世界水平相對稱的管理思路。甘肅國芳百盛集團始終保持與國際同步,堅持將最先進的、最佳的管理與服務帶給千家萬戶;2002年8月,打造西部首屈一指的健康生態家園——國芳國際·曦華源,立志領軍甘肅地產業,現已創下施工速度、園林設計、規劃等記錄與奇跡,實現了三大社會效應:一是替政府解決國有企業困境;二是合理解決了6000多名一毛廠職工的生活出路;三是擬建成全省高品質健康生態住宅小區。林海濤聲、小橋流水為蘭州市民引入時尚居住文化,此項目已得到國家建設部有關領導的高度贊揚與好評,也為蘭州的市政規劃建設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國芳百盛人始終堅信:「源自社會,奉獻社會」的道理,在不斷的進取中,與社會同進步!
⑹ 國芳百盛的介紹
甘肅國芳百盛集團是一家以大型連鎖零售業為龍頭,在整個甘肅省,該集團在商貿、房地產、酒店及寫字樓產業界擁有第一的品牌。甘肅國芳百盛集團立志鍛造百年企業,在21世紀以「凝聚萬眾實力,創造企業輝煌」的豪邁胸懷,將國芳百盛集團的發展與實現社會進步和可持續發展牢牢結合在一起,將企業使命上升到實現社會進步的偉大追求,來實現百年企業的終極目標!在經過多年的風雨歷程,已發展成為以零售、房地產開發為支柱的,多業並重的現代化集團公司。
⑺ 蘭州中心和國防百貨未來10年哪個會發展的更好
蘭州中心和國芳百貨屬於不同的商圈,一東一西並不直接競爭,各有優勢,發展應都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