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摩根大通的企業文化
在Bondware10月5日公布的內地和香港兩地股本融資排名中,單月排名名列第一。計入建行、工行兩個上市大單後,摩根大通名列摩根士丹利和瑞銀之後,排名第三。
迄今為止,摩根大通2006年共完成14個股本融資項目(包括IPO、增發、發債),金額總計76.39億美元;9個並購項目,涉及金額總計67.37億美元,實現了跳躍式增長。雖然摩根大通沒能參與建行和工行這兩個中國最大的海外上市大單,但對此信心十足。他認為,在超大型銀行上市收尾後的投資銀行市場,摩根大通的競爭優勢將更突出。 任何成功都是基於過去多年的積累和耕耘,但在關鍵時期,正確的戰略和有效的執行,可促成錦上添花。啞鈴戰略的成功實施,是摩根大通2012年取得跳躍式增長的一大法寶。
所謂啞鈴戰略,是指大企業和中小型企業雙重並重的客戶定位系統,一手抓傳統的大客戶,主要是大型國有企業,一手抓民營企業和新興行業中的新銳企業,拓展客戶群的規模和種類,其他業務部門為前端客戶市場提供綜合服務。在經過了早期海外上市大企業獨占鰲頭的局面後,中型企業和新興企業,正逐漸成為資本市場的新寵。
這是摩根大通「啞鈴戰略」產生的一個動因。從2006年摩根大通的成績單看,「啞鈴」的兩端平衡增長,既有像中海油、中海化、瑞安、招行這樣的傳統大客戶,也有像富力地產、綠城、超大農業等中型客戶。
摩根大通未來最大的挑戰,在於機會成本。這意味著決策的成本增加,由於可支配資源有限,一旦決定了做A項目,必然要放棄其他項目,但風險在於,A項目是否是一個值得做的項目,是否優於其他項目中型客戶有時往往更考驗一個投行的判斷力和服務質量。
大企業是好項目,有時可能更顯而易見。但要發掘好的中小企業項目對投行家的眼光及判斷力以及投行服務的差異性有時可能就是一個更大的考驗。
摩根大通在中型企業的篩選和服務上,已形成一套價值和服務體系,並將逐漸成為新的競爭力賣點。「啞鈴戰略」亦要求內部高效的協調性。9月份2周內,摩根大通完成5個股本市場項目,並且分屬不同的行業領域;僅9月21日一天,摩根大通亞太區有四個項目同時進行,2個中國公司、2個韓國的IPO,並且實現了每個項目都是屬於高端定價,項目上市之後都漲了10%-20%。「每個項目至少要見80-100個機構和基金,要適應各地時差開全球電話會議,可能一天會與某個大基金談起他不同的項目。 善於創新的最大持股者,在摩根大通現翻幾番的業績中,除來自IPO市場的興旺外,來自二級市場的收益也大大增加。摩根大通是幾乎所有中國大國企的H股或者紅籌股上市公司的股東,有些還是前三名的大股東,有些持股佔比30%。
這是一項其他外資投行無法比擬的紀錄。而2006年港股的總市值、總成交額、新上市集資額等8項紀錄均創下了歷史新高,無論是H股還是紅籌股,都實現了大幅增長。摩根大通持有的股票,一部分是來自摩根大通自營資金;一部分通過基金持有,另外一部分是專門用來做證券放貸,進行衍生品等二級市場的操作。
許多交易活躍的股票,都離不開摩根大通。而為中型企業量身定製的新融資方式--將上市前的融資與股本市場IPO融資相結合,是摩根大通的專長。很多喜好高增長的投資者對具有增長潛力的中小型企業很感興趣,而中小型企業融資方式也開始嘗試更先進更多元化的融資方式。 摩根大通在中國漸入佳境,一個大背景便是其全球整合基本完成,對中國市場的重視程度加重。按照WTO相關協議,2006年12月後,中國金融業將全面對外資開放,從中國證券監管層的公開表態看,2007年證券市場的開放力度和范圍,也將大大增加。
顯然,證券市場將是外資投行的首選領域。摩根大通最後一次面向全球機構投資者的定期調查問卷顯示,有43%的機構投資者對2007年中國股市預測是「看漲」,調查對象中已經有55%的機構持有了中國股票,而且有26%表示會在6-12個月內購入。
2004年,摩根大通旗下的摩根富林明資產管理公司和上海國際信託投資合資成立了上投摩根富林明資產管理公司,摩根大通持股49%,2013年摩根大通又獲得證監會增批的1億美元投資額度,其QFⅡ總額度增至1.5億美元。
外界傳言摩根大通證券與遼寧證券洽談合資之事,雖然對此摩根大通一直拒絕發表評論,但搶灘國內券商的計劃是幾乎所有外資投行的共同興趣。摩根大通亦獲得牌照,為外資公司提供全方位的人民幣業務以及全球性風險管理金融工具和服務,包括資本市場融資、財務顧問、養老基金業務和現金管理等。
❷ 摩根士丹利與摩根大通和摩根財團是什麼關系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NYSE:MS)
財經界俗稱「大摩」,是一家成立於美國紐約的國際金融服務公司,提供包括證券、資產管理、企業合並重組和信用卡等多種金融服務,目前在全球27個國家的600多個城市設有代表處,雇員總數達5萬多人。2008年9月,更改公司注冊地位為「銀行控股公司」。
摩根士丹利總公司下設9個部門,包括:股票研究部、投資銀行部、私人財富管理部、外匯/債券部、商品交易部、固定收益研究部、投資管理部、直接投資部和機構股票部。涉足的金融領域包括股票、債券、外匯、基金、期貨、投資銀行、證券包銷、企業金融咨詢、機構性企業營銷、房地產、私人財富管理、直接投資、機構投資管理等。
摩根大通
摩根大通是投資銀行業務、金融服務、金融事務處理、投資管理、私人銀行業務和私募股權投資方面的領導者。
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 Co)為全球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金融服務集團之一,由大通銀行、J.P.摩根公司及富林明集團在2000年完成合並。
摩根財團
Morgan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19世紀末20世紀初形成,為統治美國經濟的壟斷資本財團。摩根財團在金融業方面擁有雄厚的基礎。其主要支柱是J.P.摩根公司。美國最後的金融巨頭摩根 是「華爾街的拿破崙」,他曾兩度使美國經濟起死回生。2000年12月11日,美聯儲批准大通曼哈頓銀行與J.P.摩根投資銀行合並,目的在於「催生美國最大的一家銀行企業」。合並後的公司將命名為「JP摩根大通集團」,其總資產將達到6680億美元,直逼總資產有6790億美元的美洲銀行,成為美國第二大的以銀行為核心的集團公司。
❸ 摩根大通國際期貨有人知道嗎是什麼平台
了解過這個平台,是國際金融期貨平台,港盤,受美國NFA監管。
❹ J·P摩根、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有什麼聯系和區別
摩根士丹利原是JP摩根中的投資部門,1933年美國經歷了大蕭條,國會通過《格拉斯—斯蒂格爾法》 ,禁止公司同時提供商業銀行與投資銀行服務,摩根士丹利於是作為一家投資銀行於1935年9月5日在紐約成立,而JP摩根則轉為一家純商業銀行。
摩根大通由大通銀行、J.P.摩根公司及富林明集團在2000年完成合並。
所以大致可以看成,JP摩根分家,形成了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雖然不是同一個時代形成的哈
❺ 螞蟻集團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計劃在港融資多少
螞蟻集團向港交所來遞源交上市申請,計劃在港融資100億美元。
8月25日,螞蟻金服已在港交所提交IPO申請,最快將於9月通過聆訊,昨日已經提交A股上市申請,在科創板上市申請獲上交所受理,其中此次螞金服在港IPO的牽頭行為摩根士丹利、中金以及花旗、摩根大通等。
籌備了半年多的螞蟻金服A+H兩地上市之路正式啟動。接近螞蟻金服上市團隊的知情人士對記者透露稱,此次計劃在港融資100億美元。但是,其具體的融資規模將在上市路演後確定。
(5)摩根大通將上港集團擴展閱讀
螞蟻金服第二季度盈利約為91.94億元:
據阿里集團(9988.HK)公布的最新財報顯示,其持股螞蟻金服33%,截至6月30日的三個月來自螞蟻金服的投資收益為30.34億元。也就是說,螞蟻金服第二季度的盈利約為91.94億元。
除此之外,馬雲持股螞蟻金服8.8%,並擁有50%的表決權。包括馬雲在內,螞蟻金服系員工以及阿里系成員等共持有螞蟻金服約83%股份。
早在8月21日,證監會官網顯示,有關螞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申請境外首次公開發行股份,包括普通股、優先股等各類股票及股票的派生形式,已接收相關材料。
❻ 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關系
受到《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的壓力,70年前的1935年春天,在緬因州岸邊的小島農場里,摩根財團做出了不可變更的決定:將摩根銀行拆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為JP摩根,繼續從事傳統的商業銀行業務; 另一部分被分離出成立一家完全獨立的投資銀行,名叫摩根士丹利。
摩根大通是JP摩根與大通曼哈頓銀行合並後公司的名稱,原來的JP摩根已經並入摩根大通了
❼ JP摩根、摩根斯坦利、摩根大通三者有關系嗎是什麼關系
JP摩根即摩根大通,與摩根士丹利並稱為大小摩,均為美國知名金融機構,前者為著名的商業銀行,後者為著名的投資銀行。
JP摩根(摩根大通),總部位於美國紐約,總資產2.5萬億美元,於2000年由大通曼哈頓銀行及J.P.摩根公司合並而成,是美國最大金融服務機構之一,業務遍及60多個國家,包括投資銀行,金融交易處理,投資管理,商業金融服務,個人銀行業務等。
摩根士丹利,俗稱「大摩」,是一家成立於美國紐約的國際金融服務公司,提供包括證券、資產管理、企業合並重組和信用卡等多種金融服務,是最早進入中國發展的國際投資銀行之一。
商業銀行,英文縮寫為CB,以營利為目的,以多種金融負債籌集資金,多種金融資產為經營對象,具有信用創造功能的金融機構。
(美國代表性商業銀行:花旗、摩根大通、美洲銀行、第一銀行等)
投資銀行,是與商業銀行相對應的一類金融機構,主要從事證券發行、承銷、交易、企業重組、兼並與收購、投資分析、風險投資、項目融資等業務的非銀行金融機構,是資本市場上的主要金融中介。
(美國五大投資銀行:高盛、摩根士丹利、美林、萊曼兄弟、貝爾斯登)
❽ 誰能給我一下摩根大通的詳細資料嗎
摩根大通的總部位於紐約,它為3000多萬名消費者以及企業、機構和政府客戶提供服務。該公司擁有7930億美元資產,業務遍及50多個國家,是投資銀行業務、金融服務、金融事務處理、投資管理、私人銀行業務和私募股權投資方面的領導者。
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 Co)為全球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金融服務集團之一,由大通銀行、J.P.摩根公司及富林明集團在2000年完成合並。
*大通曼哈頓公司於1799年由為紐約市供水的曼哈頓公司成立,至1922年成為全國商業和工業貸款的領先者,並在六年之中成為全美最大的銀行。
*J.P.摩根公司早先作為一家英國的商人銀行由John Pierpont Morgan的父親在倫敦建立,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期,公司對包括美國鋼材、通用電器以及美國電話電報等一些知名企業最初的建立構造及融資起了重大作用。
*富林明集團是一家以倫敦為基地的全球性投資銀行集團,其亞洲業務均以怡富名義運作,而怡富證券則是於1970年由富林明及怡和公司共同在香港建立的該地區首家投資銀行集團。
合並後的摩根大通主要在兩大領域內運作:一是在摩根大通的名義下為企業、機構及富裕的個人提供全球金融批發業務;二是在美國以「大通銀行」的品牌為3千萬客戶提供零售銀行服務。其金融服務內容包括股票發行、並購咨詢、債券、私人銀行、資產管理、風險管理、私募、資金管理等。
摩根大通是全球盈利最佳的銀行之一,擁有超過7000億美元的資產,管理的資金超過6300億美元。公司在全球擁有772名銷售人員,覆蓋近 5000家機構投資者客戶;股票研究覆蓋5238家上市公司,其中包括3175家亞洲公司。自1998年以來,由摩根大通擔任主承銷的股票在上市後股價走勢表現突出,一周後股價平均上漲17%,一個月內平均上漲27%,三個月內平均上漲37%。公司在全球擁有9萬多名員工,在各主要金融中心提供服務。摩根大通亞太總部位於香港,在亞太地區15個國家的23座城市,擁有8500名員工。摩根大通名列1993年以來亞洲股票和股票相關發行的第一名,自 1993年以來,公司為亞洲公司主承銷了88次股票交易,共募得超過150億美元的資金。
摩根大通 (NYSE:JPM,TYO: 8634) 是一間1968年在Delaware法律之下成立的金融控股公司,總部設於美國紐約市,是一間跨國金融服務機構,及美國最大的銀行之一,業務遍及50個國家。
摩根大通是2000年由美國大通銀行及JP摩根合並而成,業務包括投資銀行,個人及商業金融服務,金融交易處理,投資管理,個人銀行等。旗下有超過9000萬名客戶,包括多間大型批發客戶。
2004年,摩根大通收購芝加哥第一銀行,把芝加哥第一銀行的行政總裁Jamie Dimon委任為營運總裁,成為現行政總裁的接班人。
辦事處
摩根大通的總部設於曼克頓區的第一大通曼哈頓廣場(One Chase Manhattan Plaza),部份銀行業務則轉移到德克薩斯州休斯頓的摩根大通大廈(JPMorgan Chase Tower)。
合並後的摩根大通主要在兩大領域內運作:一是在摩根大通的名義下為企業、機構及富裕的個人提供全球金融批發業務;二是在美國以「大通銀行」的品牌為3千萬客戶提供零售銀行服務。其金融服務內容包括股票發行、並購咨詢、債券、私人銀行、資產管理、風險管理、私募、資金管理等。
該企業品牌在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 Brand Lab)編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中名列第七十二,在《巴倫周刊》公布的2006年度全球100家大公司受尊重度排行榜中名列第三十八。該企業在2007年度《財富》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三十一。
摩根大通公司發展歷程
J·P·摩根公司是1968年12月20日建立的持有摩根銀行全部股權的銀行持股公司。
摩根銀行原名紐約摩根擔保信託公司,是1959年4月20日由兩家商業銀行合並而成的,一家也稱為J·P·摩根公司,一家是紐約擔保信託公司。
組成紐約摩根擔保信託公司的J·P·摩根公司建於1860年,以J·皮爾龐特·摩根名字命名。創建之初,該公司只是一家個人經營的辦事處,專門買賣外匯。爾後業務不斷發展。1864年更名達布尼·摩根公司,1871年改稱德雷克塞爾·摩根公司,1895年改為J·P·摩根公司。該公司從早期開始,就同美國金融界發生的歷史事件有著密切關系。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該公司包攬美國對西歐的金融業務,大發其財。根據1933年銀行法,摩根公司改為商業銀行,把原來經營的投資銀行業務交付給摩根斯坦利。1940年以後,摩根公司由合夥公司改為股份有限公司,並開始經營信託業務。
紐約擔保信託公司建於1864年,1896年改名為紐約擔保信託公司。1910年合並莫頓信託公司和第五大道信託公司,1912年合並標准信託公司,1929年合並商業銀行。
二戰以後,美國銀行界的競爭日趨劇烈。摩根公司同紐約擔保信託公司合並為紐約摩根擔保信託公司就加強了實力,能夠更有效地進行競爭。60年代末期,作為紐約摩根擔保信託公司即摩根銀行的持股公司――J·P·摩根公司建立之後,經營范圍進一步擴大。為了適應國內外金融市場的變化,該公司先後建立了一些新的附屬機構,其中包括1971年建立的23――六公司(1976年更名為摩根社會發展公司)1981年建立的摩根期貨公司,1986年建立的J·P·摩根證券公司等。
進入90年代以來,伴隨著信息的浪潮,公司的業務范圍進一步擴大,如推出網上銀行、為用戶提供更加方便的信用卡服務等等。銀行的業務已遍布全球,公司的規模也進一步擴大,但公司仍始終本著真誠、公正與公平的原則,為全球千千萬萬個客戶提供優質的服務。
摩根大通在香港有30年歷史,多次被評為香港最優秀、最具影響力的投資銀行,在執行香港復雜上市發行方面具有廣泛的經驗。1999年11月,摩根大通擔任聯席全球協調人,成功發行香港盈富基金。摩根大通在此次金額為43億美元的交易中作用舉足輕重,接獲機構需求量為承銷團之首,占機構投資者訂單總量的32%,零售訂單的6.4%。摩根大通自1987年起即開始在中國投資及開展投資銀行業務,主承銷過許多國企發行項目,包括多起H股重組上市項目:華能國際電力、安徽海螺、成渝高速等,B股有內蒙古伊泰煤礦等,以及N股:華能國際電力。今年5月,摩根大通在中國財政部10億美元的10年期債券發行中擔任聯席牽頭行及薄記行。此前,還為財政部1億美元世紀債券和5億美元7年期全球債券擔任過主承銷。摩根大通於2000年為華能國際收購山東華能擔任財務顧問。
2004年6月14日,美聯儲發表聲明,批准美國摩根大通銀行與美國第一銀行的兼並方案。合並後的新摩根大通銀行資產總額達1.12萬億美元,一舉超過美洲銀行,與1.19萬億美元資產的第一大銀行花旗僅一步之遙,而且業務也將從紐約擴展到整個中西部,成為了繼花旗之後第二家真正跨地區的銀行。
摩根大通中國戰略
[編輯本段]
進軍中國
摩根大通在中國市場的悠久歷史可追溯至20世紀初。1909年,JP摩根擔任湖廣鐵路債券的承銷商。1920年代,大通銀行在上海和天津開設了辦事處,為當地及外國機構提供金融服務。
摩根大通與新中國的關系始於1973年,當時擔任大通銀行主席的大衛·洛克菲勒帶領第一個美國商業代表團訪問了中國。大通銀行當年就成為中國銀行首家美國代理銀行,並於1982年成為首家在北京開設辦事處的美資銀行之一。
2003年10月,摩根大通得到中國證監會批准,取得了QFII資格。這是摩根大通進軍中國金融市場的又一重要步驟。
摩根大通旗下的基金公司摩根富林明與上海國投簽署協議,合資成立基金公司。摩根大通作為商業銀行取得了經營人民幣業務和外匯兌換牌照,這為其在中國境內開展包括投資銀行業務在內的各項業務提供了很好的基礎。
摩根大通董事長哈里森指出,摩根大通這樣的國際性金融機構能夠利用其寶貴經驗,幫助中國建立一個充滿活力、積極創新的金融服務行業。他們掌握這個過程所必需的種種工具,例如風險管理方面的豐富知識和經驗,對全球范圍資本市場的廣泛接觸,創造分散風險及促進競爭的新型金融市場的第一手資料等。哈里森表示將與中國分享這些財富並將這些工具中國化。
投行業務進入亞太三甲
一段時間以來,摩根大通在中國並不很受關注,無論是商業銀行業務還是投資銀行業務,盡管它是美國第二大金融機構,綜合性金融服務集團的典範。原因何在?
摩根大通的商業銀行業務主要是批發銀行業務,很少做零售銀行業務。因為在其經營哲學中,做批發業務更有利於管理。摩根大通在中國也秉承這個原則,因此並沒有受到公眾的重視。從投資銀行業務來說,2000年9月合並以前的JP摩根和大通曼哈頓都是商業銀行,盡管JP摩根已經得到美國證監會的特批,可以從事證券業務。合並後的摩根大通的投資銀行業務幾乎是從零起步,在中國更是如此。
經過3年的努力,摩根大通的投行業務已經取得了不俗的業績,在全球投資銀行中,股權融資和債券融資交易量都取得了前五名的成績,在亞太地區更是進入三甲,在韓國和中國台灣地區已經拔得頭籌。
僅僅在10月份,摩根大通就在中國內地市場做成了六項業務:
在中國政府海外發行的合計15億美元的國債中,摩根大通是全球聯席賬簿管理人之一;
中國電信在以近800億人民幣從母公司收購六省市網路資產的項目中,摩根大通是獨立財務顧問;
中海油簽署了收購澳大利亞的Gorgon項目,估計金額3億美元。摩根大通是財務顧問之一;
中信國際金融發行的1.8億美元可轉債項目,摩根大通是獨立賬簿管理人及全球聯席協調人;
中旅國際投資發行的1.5億美元可轉債項目,摩根大通是獨立賬簿管理人及獨立全球協調人;
在摩托羅拉對中興通信晶元廠的收購中,摩根大通擔任摩托羅拉的財務顧問。
招攬高級人才
摩根大通以中國市場為戰略性發展重點,有超過1/3的亞洲員工派駐在大中華地區。摩根大通加大了中國區的力量,從其他機構挖來了幾位在業內頗有影響的投行人才。
摩根大通秉承著全球一盤棋的策略,利用綜合性金融控股的優勢,在全球每一個地方都全方位地開展業務。
❾ 摩根大通:預計特斯拉明年交付75萬輛,2025年營收將達1000億美元
日前,摩根大通(JMP)證券表示,特斯拉營收有望在2025年達到1000億美元,上調其目標價至1500美元。截至7日收盤,特斯拉股價收1389.86美元。
摩根大通證券公司的約瑟夫·奧沙(Joseph Osha)預測,到2025年,這傢具有技術價值的汽車製造商的收入將增加到超過1000億美元。給奧沙深刻印象的是,特斯拉在第二季度交付了海量的汽車,而其他汽車製造商繼續報告虧損。
奧沙在一份報告中寫道:「如果特斯拉能夠在一個極具挑戰性的季度中交付9萬輛汽車,那麼我們認為沒有理由在今年年底之前,特斯拉不能實現每季度交付13萬到14萬輛汽車。」奧沙說,如果特斯拉能夠保持交付勢頭,那麼「特斯拉將在2021年交付75.7萬輛。」
今年早些時候,特斯拉生產了第100萬輛汽車。奧沙認為,到2025年的目標,特斯拉有可能每年生產超過250萬輛汽車,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率(EBITDA)為20%。
有觀點認為,特斯拉的股價一直在急劇上升。盡管其他汽車製造商庫存量很低,但特斯拉仍然能夠取得令人印象深刻的交付數量,這在一定程度上要歸功於他們是一家成長中的公司。
在柏林的超級工廠建成後,它將生產Y型汽車,此外還有在美國的電動皮卡Cybertruck工廠。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❿ 摩根大通在金融危機中的收購案有哪些(高分跪求)
摩根大通和貝爾復斯登在2008年5月30日晚間制完成交易。在這一交易中,每一股貝爾斯登普通股將可置換0.21753股摩根大通普通股。
摩根大通以十九億美元的成本收購華盛頓互助銀行的存款業務、分支機構以及其他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