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小企業「借錢成本」究竟有多高
「借錢成本」究竟有多高?
深圳廣田裝飾集團財務總監田延平向記者介紹,該公司的貸款成本從去年的6%至6.6%突然上漲到了現在的8%左右。「估計我們今年新增加的利息要佔到去年公司凈利潤的10%,也就是說今年僅資金成本就要吃掉公司10%的利潤。」
田延平說他的公司每年融資總額大約在20億元,渠道包括銀行信貸、短融券、債券等,其中銀行貸款超過40%。「今年以來,我們的貸款成本突然上浮了30%,公司去年支付的利息為9000萬元。」
「貸款利率一直在上浮走高,年化利率12%已經很普遍,企業資金壓力很大,今年感覺日子更難過。」浙江一家中型服裝公司總經理告訴記者,這一現象在中小企業中很普遍。
除了貸款利率的節節攀升,「雁過拔毛」的現象更為普遍。如擔保費、咨詢費等各類「買路錢」都加大了中小企業貸款成本。
一位中小製造業企業負責人算了筆細賬:該公司向某銀行申請800萬元的貸款,「由於採取的是抵押貸款,先讓專業擔保公司『剝』了2%,即16萬元;在申請授信時,客戶經理通知我,現在貸款額度緊張,要貸800萬元,需要先給銀行提供800萬元的存款。也就是說,我需要先從別的渠道臨時借800萬元存進銀行,然後銀行把這筆存款轉換成承兌匯票,我再付4.8%的貼現費用將它贖回再還臨時借款。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最終銀行給我們打了5折,貸800萬元,存400萬元,貼現費用19.2萬元。所幸,授信額度好歹是下來了,貸款利率12%,年利息96萬元。後來銀行告訴我,我們的融資成本已經算很低的了。」算了算賬,也就是說,中小企業要想從銀行貸出一元錢,至少需要付出0.16元,甚至更高。
隱性收費成公開「潛規則」
河北一家中型建材企業借款總額1.5億元,借款利率每年12%,理論上應年還利息1800萬元。但該公司董事長楊某說,「加上各類委託中介費用,平均每年要還息3300餘萬元,成本幾乎翻番。」
楊某告訴記者,目前中小企業融資依然以抵押貸款為主,沒有抵押物基本上難以貸款。因此,銀行一般會要求他的企業找擔保公司擔保才能貸到款,動輒2-5%的擔保費用使本已不堪重負的企業更加「舉步維艱」。此外,貸款過程中,被迫繳納咨詢費、購買理財等情況比比皆是。與貸款掛鉤的隱性收費,更成「潛規則」。
青島市一家年出口額超過2000萬美元的外貿企業老總抱怨說,由於企業規模不大,到銀行申請貸款時總被刁難。「我們公司每年的貸款額在500萬元到600萬元,都會被要求繳納各種名目的財務費用,每年的叫法還都不一樣。2011年叫『咨詢費』,大概交了10萬元;2012年由於我們還款記錄良好,只繳納5萬元的『顧問費』,其實銀行沒給我們提供任何咨詢或顧問服務,不交就不給授信。2013年我們申請了一筆600萬元的貸款,但實際到賬只有540萬元,剩下60萬元以購買理財的形式被截留了。」這位負責人無奈地表示,該公司三年來「借款利率名義上是每年12%,但要繳納的各種費用還要將資金成本提升5-10%。」
「目前上海地區小企業和個人經營性貸款利率達18%。」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說,另外代銷費、咨詢費、顧問費等各環節手續費還有3%,且要求當月起還本付息,最終利率遠高於20%。
四大因素仍在加劇「錢貴」
銀行收費居高不下,民間借貸成本攀升,均讓企業深感眼下融資「既貴又難」。調查發現,標准缺失、規避監管、「存貸掛鉤」、審批遲緩,更加劇了「錢貴」:
—銀行「涉企收費」標准缺失。比如,多數銀行均收取「常年財務顧問費」,但標准上各有各的說法:既有按固定費用收取,也有固定+浮動的收費方式;按照最高標准收取,僅這筆費用就可達貸款額的3%。
—規避監管,部分「金融創新」拉長了貸款鏈條。「金融服務的每個環節都是為了賺錢,當機構用各種方式將貸款供給到需求的鏈條拉長,成本必然要實體企業來承擔。」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首席專家趙慶明說。
比如,信託、基金子公司、券商資管等影子銀行,就帶來種種「通道」、「過橋」中介費。銀行藉助這些理財產品變相放貸規避存貸比,「中介」則從中收費。
—一些貸款「潛規則」依然存在。安徽一家葯品銷售企業負責人反映:「處於弱勢地位的小企業在貸款時,表面的貸款利率僅僅是名義而已。一些金融機構還要求借錢同時購買理財產品,即要"存貸掛鉤"。」
—貸款審批難,也讓部分企業吐苦水。1年期流動資金貸款,銀行9個月就來收貸,而展期、續貸審批流程漫長,年中不得不從民間借資渡過難關……
溫州市金融辦發布的民間借貸綜合利率指數顯示,截至8月13日,溫州地區綜合利率指數為20.78%/年,部分市場主體利率高達28.78%:「融資貴」究竟有多貴?借款1000萬元,一年要還近300萬元。
Ⅱ 求日本戰犯名單,謝謝
甲級戰犯(14名)
東條英機
土肥原賢二
松井石根
木村兵太郎
廣田弘毅
板垣征四郎
武藤章
松崗洋右
永野修身
白鳥敏夫
平沼騏一郎
小磯國昭
梅津美治郎
東鄉茂德
乙級丙級受審戰犯共5416人,其中937名戰犯被處以死刑。
谷壽夫
野田毅
向井敏明
鏑木正隆 陸軍少將 第55軍參謀長
酒井隆 陸軍中將 第23軍司令官
膳英雄 憲兵大佐 徐州憲兵隊長
田中久一 陸軍中將 第23軍司令兼香港總督
谷壽夫 陸軍中將 第59軍司令官、前第6師團長
德本光信 陸軍大佐 獨立混成第31聯隊長
平野儀一 陸軍少將 第129師團第92旅團長
森木五郎 憲兵大佐 華北派遣軍憲兵隊長
野間賢之助憲兵大佐 香港憲兵隊長
澤榮作 陸軍大佐 澳門特務機關長
重藤憲文 陸軍少將 華南派遣軍憲兵隊長
左近允尚正海軍中將 中國派遣艦隊參謀長
金沢朝雄 憲兵中佐 香港憲兵隊長
田村劉吉 海軍少將 第83警備隊司令、第14根據地司令
田中透 陸軍少將 台灣混成旅團第2聯隊長
久保孚 文官、工學博士 撫順煤礦礦長
伊達順之助滿洲陸軍上將 特務、偽滿洲國自治聯軍司令
審判前已死戰犯
山本五十六
逃脫罪責戰犯
裕仁天皇(麥克阿瑟要求遠東軍事法庭不起訴裕仁,但裕仁確實是不可饒恕的戰犯)
大川周明
岡村寧次
遷政信
石井三郎
……(太多了)
另外,三菱系(三菱重工、三菱電氣等)、三井造船公司、富士通、川崎重工等軍工企業都為日本的侵略戰爭立下了「汗馬功勞」。
行嗎 實在找不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