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博泰和華為有哪些深度合作
博泰與華為在 5G、V2X、通訊、運營商雲能力、IOT 等層面進行了合作。如果說專一輛車是智能屬的,那麼它就絕對不是孤立的個體,換句話說,智能汽車一定是能夠和各種設備、環境相連的智能終端,這也是萬物互聯思想的最直接體現。通過和華為這樣的頂尖企業合作,博泰希望帶來更極致的產品落地。
『貳』 華為的FUCHSIA研發有哪些上市公司入股
華為概念股有哪些上市公司?華為相關概念股一覽
華為是中國高科技企業的典範, 追趕世界技術的領頭人。 華為2010年1852億元的營收約合280.6億美元, 已經逼近了愛立信的銷售額。 按增長趨勢, 2011年華為將成為全球電信設備老大。
因為重重原因, 華為至今還沒有上市。 但上市公司中不少是華為的供應商, 華為的客戶, 華為舊部創投。
先挖掘下華為的供應商:
002415 海康威視, 華為2010年采購(視頻監控設備OEM) 3634萬, 唯一的
設備級供應商;
002194 武漢凡谷 華為2010年采購1.9億(射頻器件)
002446盛路通信華為2010年采購2000~3500萬(無線天線和射頻器件)
300134大富科技、華為2010年采購6.06億(射頻器件)占營收的 60+%
002369卓翼科技華為2010年采購5.89億(網路通訊終端),占營收的 67+%
002281武漢光訊 華為2010年采購1.22億或0.91億(無源光模塊子系統)
000988 華工科技華為2010年采購1.88億 (有源光模塊)
二
卓翼科技(002369)在最新發布的《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中介紹,從目前智能家電產品的發展情況來看,公司的研發能力完全能夠滿足。目前,公司設計出產的智能家居相關產品有WIFI模塊和藍牙模塊,並與三星、格力等知名企業展開了良好的合作。
卓翼科技的主營業務是以ODM/EMS模式為國內外的品牌渠道商提供網路通訊類和消費電子類產品的合約製造服務。(2014年8月27日)
卓翼科技(002369)中標華為、中興通訊5.85億元4G產品。在LTE項目招標中所佔份額排名第一,合作的業務領域廣泛。涵蓋了DSL、PON、網關、智能路由器、數據卡、手機等;公司表示中標成果在14年下半年充分體現,迎來需求旺季,銷量有望進一步大幅增長。凈利利潤預增35%.。(2014年10月7日)
『叄』 是那些上市公司和華為會作
華為不是上市公司。
因為華為在創辦的初期,作為民營企業融資困難,同時為了吸內引人才,任總大量稀釋容了自己的股份,這就是華為的全員持股。既是員工又是股東,所以華為能萬眾一心,蓬勃向上,企業的執行力特別強。如果華為上市,就會有成千上萬個千萬或億萬富翁,這些人發展的動力就不會很足。
『肆』 百度和華為合作對外界影響
網路與華為開啟合作:
換句話說,華為在全球的出貨量僅排在蘋果和三星之後,位列國產手機榜首。這意味著網路人工智慧和信息流有了大量可以落地的終端設備。
不管是人工智慧還是信息流,都是需要大量的場合和設備作為支撐,以達到「萬物互聯」的目的,網路的生態基礎,不論是信息流也好,AR也好,還是人工智慧,都是需要龐大的智能設備作為落地條件,而華為現在全球龐大的出貨量正好能夠滿足這一點。
而對於華為來說,網路的內容生態優勢和人工智慧技術是他們最為關心和感興趣的。
手機和人工智慧的融合已經是一個趨勢了,不光是語音助手,而是將人工智慧作為一個賣點,比如現在最新的榮耀V10主打的就是AI自拍和人工智慧服務,包括防閉眼解鎖,實時識別拍照物體等技術,蘋果在新一代的iphoneX中也上線了Face ID技術,可以看見的是,人工智慧技術已經成為了智能手機下一代的標配。
此外,網路在內容生態上的優勢、搜索時代的技術積累,也能很好的為華為終端設備「賦能」。不光是資訊,而是包括了圖片,短視頻,問答,直播,動態一系列的內容生態矩陣。
巨頭共建生態,為什麼說過去的玩法玩不通了
為什麼說這次網路和華為的合作意義重大,是因為現在業內普遍的合作形式,更多是集中在某個產品或業務線上,屬於單點之間的合縱連橫,而這次網路和華為是共建生態,相當於雙方把自己各自的優勢生態都拿出來,共同組建一個新的生態聯盟,這在過去是絕無僅有的。
強強聯手,一方面決定了這個生態的的壁壘足夠高:外部難以短時間內超越和模仿,另外一方面也給類似科大訊飛、曠世科技這樣的純技術公司一個警示:如果再不開放的話,很有可能會被時代的車輪拋下。
在之前《保衛科大訊飛》文章中,就提到這樣一件事:華為手機是科大訊飛最早拿下的大客戶之一。今年10月,華為發布的年度旗艦機Mate 10仍搭載了科大訊飛的語音助手。不過,自打BAT打起了爭奪戰後,華為部分機型也已搭載上了網路的免費語音技術。
科大訊飛擁有幾十年語音技術上的積累,他們的商業模式,主要是授權專利,而華為和網路的深度合作,無疑會對科大訊飛幾十年的技術優勢形成更為嚴重的挑戰和威脅。
不論是科大訊飛還是曠世科技,以賣技術專利作為盈利手段,已經不能適應了現代的商業形態,巨頭更看重生態的優勢以及彼此合作之間所產生的化學反應,這一次華為和網路的合作,就是一個非常明顯的信號。
從另外一個層面來看,軟體廠商+硬體廠商的組合,什麼樣的公司會壓力大?答案是今日頭條。
今日頭條能夠崛起的秘密,在於早些年大量通過預裝買量的手段獲取了大量的用戶,而手機是有更新換代的,現在差不多平均一年一換,而每一次更新換代,意味著就有新的用戶流失,今日頭條只能通過買量,買推薦位的方式去獲得新的用戶。
但現在越來越多的手機廠商開始自建內容生態,比如在負一屏上有資訊,視頻,音樂……大部分是通過內容合作的方式,比如視頻和愛奇藝,資訊和百家號等等,而這次網路與華為達成的合作是生態的接入,意味著是整體層面的融合,從內容,到短視頻,到AR,再到技術,和硬體融為一體,讓內容成為硬體本身的一部分,這種趨勢對於很多軟體公司來說,其實壓力很大。
事實上,早些年手機廠商忙著比出貨量,對於軟體重視程度不夠,像應用商店,應用工具,UI的市場,都被軟體開發者搶走了,幾年前手機廠商還抱團組了個「硬核聯盟」,就是為了聯合對抗第三方應用商店。
應用如此,內容亦如是。如果原生信息流的功能和技術足夠強大,很顯然,用戶是不會有動力再去下一個今日頭條的。
總結
換一個角度來看這次的合作,其實也能看出網路在人工智慧時代提前布局的能力和視野。
比如之前網路和高通的合作,雙方將面向全球智能手機和物聯網終端,共同推出一套完整的人工智慧語音和智能助手解決方案,是基於晶元層面的人工智慧解決方案。
比如之前和小米的合作,是看中了小米在智能家居領域的上的優勢:米家日活設備超過1000萬,平台聯網設備超過8500萬,2-5設備用戶超過500萬,通過智能家居這個載體,實現語音助手的產品服務快速落地,是一個不錯的方向。
而這次和華為的合作,則顯示了網路更大力度的開放姿態:將自己的兩大核心產品,信息流和人工智慧,全部開放給合作夥伴,實現平台級與平台級之間的深度融合,可以預見的是,隨著網路整體走向開放,網路的技術和產品將無處不在。
正如intel在過去幾十年間最大的創新就是打造了intel inside這個品牌,從而在整個PC時代將不被用戶感知的晶元,打造成品牌和口碑的保證,網路也在做類似的事情,而且速度可能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快一些。
『伍』 公司實控人是從華為出來的上市公司有哪些
黑鯊游戲手機的ceo就是華為公司的。
不過他背後最大的資本卻是京東和小米。
『陸』 華為現在屬於上市公司嗎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銷售通信設備的民營通信科技公司,於1987年正式注冊成版立,目前還沒有權上市,也沒有股票代碼。並且任正非也承諾華為未來不會上市。
華為沒有上市的原因主要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
1.華為市場表現良好,資金充足。已經完成了資本積累,不需要為了資金和融資需求而上市。
2.華為的股權非常分散,股權激勵是華為內部激發員工上進心的舉措。上市需要轉讓出一定數量的股權,華為如果要上市,就要對公司架構做出很大的調整,公司管理理念也會受到沖擊。
3.華為不需要通過上市獲得認可。
此回答由康波財經提供,康波財經專注於財經熱點事件解讀、財經知識科普,奉守專業、追求有趣,做百姓看得懂的財經內容,用生動多樣的方式傳遞財經價值。希望這個回答對您有幫助。
『柒』 阿里雲,騰訊雲,華為雲三家的供應商是哪個上市公司
都是子公司都沒有獨立上市
『捌』 華為概念股有哪些
大富科技、華星創業、盛路通信、亞洲光學、利達光電等。
1、大富科技
深圳市大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於2001年,是全球領先的移動通信基站射頻器件、結構件生產服務商,被認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深圳市市級企業技術中心、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股票代碼:300134.SZ。
2014年4月4日,大富科技承認與特斯拉的合作關系,並預計2014年訂單不超過1.9億元。
2、盛路通信
盛路通信公司是一家專門從事各類通信天線、微波器件設備研發和生產的民營高科技企業,也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通信設備製造商之一,國內領先的天線、射頻設備及器件的生產基地,產品主要為天線、射頻有源設備、射頻無源器件等1500多個品種。
公司擁有一個大型微波暗室和五個標准微波屏蔽室,並配備有100多台安捷倫的先進測量儀器儀表、多套三階互調測試系統和近遠場天線方向圖測試系統;環境實驗室擁有鹽霧、振動、高低溫恆溫恆濕、紫外線耐氣候、淋雨等全套實驗設備。
3、華星創業
華星創業,前身華星有限成立於2003年6月5日,注冊資本50萬元。2008年7月17日,經股東會批准,華星有限以截至2008年5月31日經審計的凈資產4,431.46萬元摺合成股份有限公司3,000萬股,整體變更為華星創業。
2008年7月24日,公司在杭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辦理工商變更登記,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注冊號3301 0800 0004 579,法定代表人程小彥,注冊資本3,000萬元。
4、亞洲光學
亞洲光學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81年。早期與日本合作研磨鏡片,現生產多種高科技光電產品,如光學鏡頭、光學薄膜元件、顯微鏡零組件、照相機器材、激光測距儀等。
1995年成功開發另一項新產品 ─ 雷射測距儀(透過POWERLINK(B.V.I)在菲律賓投資SCOPRO子公司生產瞄準器產品),至98年又透過Asia(B.V.I)轉投資東莞信泰,開始生產光學鏡片、相機之組裝及加工,正式發揮台灣接單、大陸生產之分工優勢,目前則是積極跨入DWDM領域。
5、利達光電
利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著名、國際知名的光學元組件製造企業。主要經營范圍:光學零件、光學薄膜產品、光學鏡頭、光學引擎、光學輔料、光電儀器及相關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和售後服務。
產品應用領域:數字投影機、數字高清大屏幕投影電視、數碼相機、DVD、航空航天探測等高精度光學系統。
『玖』 華為的合作商有幾家是上市公司,都是哪幾家
和華為合作的這種上市公司有太多了啊,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隊伍太多了,你像是英特爾了,包括谷歌,還有我們國內的這種紫光電子啊,還有生產屏幕的一些企業都有。
『拾』 華為入股的唯一一家A股公司是哪個
華為入股的唯一一家A股公司是華為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