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集團股份 > 嵌入式m2m終端設備上市公司

嵌入式m2m終端設備上市公司

發布時間:2021-04-17 09:16:45

⑴ 能從事智能手機、嵌入式設備、平板電腦、M2M等移動設備的應用軟體開發、銷售、維護等工作是什麼專業

計算機類的專業都可以做這些,就看個人選的方向而已。不同學校的專業名稱不一樣,一般都是類似「軟體工程」,「計算機科學技術」,「信息工程」等等

⑵ 為了更好地承載m2m業務應用特徵,lte網路增強的內容有哪些

嵌入式UICC卡的封裝形式有兩種,一種是採用SMD貼片封裝工藝,就是將SIM卡晶元直接焊接在M2M終端模組上;一種是採用SIP(Simple in Packge)封裝工藝,就是將SIM卡晶元和終端模塊晶元封裝在一體,外表看起來就是一塊晶元,好像沒有SIM卡了。 目前業內定義的嵌入式UICC卡是用在M2M設備中,而更廣義的嵌入式UICC卡是可以用在任何終端設備中的不可插拔的SIM卡,和普通SIM卡的最大區別是固定在終端中不能隨意更換。 由於固定在終端中不能隨意更換,它的發行流程不同於目前普通可插拔的SIM卡的發行流程。簡單的比較一下,對於手機用的普通SIM的發行流程是怎樣的看首先,采購需求由移動通信運營商提出,之後運營商向供卡商采購,而後由運營商營業廳或代售網點銷售給個人用戶。用戶購買了SIM卡就是購買了該運營商的號碼資源,而擁有號碼資源就意味著可以有權利使用該運營商提供的移動通信服務。在整個物聯網使用嵌入式UICC卡的應用環境中,上述流程就不同了。對於物聯網不同行業的SIM的采購需求是由不同行業或企業提出,也可能由代理行業客戶的系統集成商提出,之後由運營商、集成商、終端商其中之一向供卡商采購。采購方若不同,供貨關系就不同。這帶來物流和生產過程都發生變化,最終嵌入式UICC卡由終端商獲得並集成到其硬體設備中。這時候也還沒到最終使用者手中,而是交由行業用戶或集成商安裝此終端設備到其物聯網設備中使用。在此過程中,何時分配號碼資源看如何分配和激活號碼看這些是需要新的SIM卡發卡模式。另外,這時候的買賣關系不同於運營商和普通SIM卡用戶的簡單甲乙方關系,那麼靈活設置計費時機對發卡模式提出新的需求。 此外在物聯網環境下,由於當SIM卡出廠後,包含該SIM卡的終端可能還未確定在哪個地區使用,以及物體個數遠大於手機用戶導致號碼數量需要更多,在發卡流程中號碼管理、號碼配置、號碼回收、漫遊繳費方面都存在個性化的需求。 面對上述需求,國內外運營商現有發卡模式和設施不能完全適應。不同運營商、不同地區、不同類型公司(終端商、制卡商、行業客戶集成商、運營商)的方案不盡相同。需要重點解決在運營商購買了這張物聯網SIM卡後,號碼是已經存在還是到真正使用的時候才有真實號碼,這個號碼及關鍵信息是如何。寫入到卡中,如何激活號碼和賬戶等。這就引出近期在多個標准組織多個產業陣營從各自利益出發的斗爭。 許可權:公開 來自:labs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其原創性及文中表達的意見、判斷、數據、觀點和陳述文字等內容均與中國移動研究院無關。

⑶ M2M協議的機器設備(Machines)

實現M2M的第一步就是從機器/設備中獲得數據,然後把它們通過網路發送出去。使機器具備「說話」(talk)能力的基本方法有兩種:生產設備的時候嵌入M2M 硬體;對已有機器進行改裝,使其具備通信/聯網能力。
M2M硬體是使機器獲得遠程通信和聯網能力的部件。M2M 硬體產品可分為五種。
(1) 嵌入式硬體
嵌入到機器裡面,使其具備網路通信能力。常見的產品是支持GSM/GPRS或CDMA無線移動通信網路的無線嵌入數據模塊。典型產品有:Nokia 12 GSM 嵌入式無線數據模塊;Sony Ericsson 的GR 48和GT 48;Motorola的G18/G20 for GSM,C18 for CDMA;Siemens 的用於GSM網路的TC45、TC35i、MC35i 嵌入模塊。
(2) 可組裝硬體
在M2M的工業應用中,廠商擁有大量不具備M2M 通信和連網能力的設備儀器,可改裝硬體就是為滿足這些機器的網路通信能力而設計的。實現形式也各不相同,包括從感測器收集數據的I/O設備(I/O Devices);完成協議轉換功能,將數據發送到通信網路的連接終端(Connectivity Terminals);有些M2M 硬體還具備回控功能。典型產品有:Nokia 30/31 for GSM連接終端。
(3) 數據機(Modem)
上面提到嵌入式模塊將數據傳送到移動通信網路上時,起的就是數據機的作用。如果要將數據通過公用電話網路或者乙太網送出,分別需要相應的Modem。典型產品有:
BT-Series CDMA、GSM無線數據Modem等。
(4) 感測器
感測器可分成普通感測器和智能感測器兩種。智能感測器(Smart Sensor)是指具有感知能力、計算能力和通信能力的微型感測器。由智能感測器組成的感測器網路(Sensor Network)是M2M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組具備通信能力的智能感測器以Ad Hoc方式構成無線網路,協作感知、採集和處理網路覆蓋的地理區域中感知對象的信息,並發布給觀察者。也可以通過GSM網路或衛星通信網路將信息傳給遠方的IT系統。典型產品如Intel的基於微型感測器網路的新型計算的發展規劃——智能微塵(Smart Dust)等。
目前智能微塵面臨的最具挑戰性的技術難題之一是如何在低功耗下實現遠距離傳輸。另一個技術難題在於如何將大量智能微塵自動組織成網路。
(5) 識別標識(Location Tags)
識別標識如同每台機器、每個商品的「身份證」,使機器之間可以相互識別和區分。常用的技術如條形碼技術、射頻識別卡RFID技術(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等。標識技術已經被廣泛用於商業庫存和供應鏈管理。 網路技術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和生存面貌,我們生活在一個網路社會。今天,M2M技術的出現,使得網路社會的內涵有了新的內容。網路社會的成員除了原有人、計算機、IT設備之外,數以億計的非IT機器/設備正要加入進來。隨著M2M技術的發展,這些新成員的數量和其數據交換的網路流量將會迅速地增加。
通信網路在整個M2M技術框架中處於核心地位,包括:廣域網(無線移動通信網路、衛星通信網路、Internet、公眾電話網)、區域網(乙太網、無線區域網WLAN、Bluetooth)、個域網(ZigBee、感測器網路)。
在M2M技術框架中的通信網路中,有兩個主要參與者,他們是網路運營商和網路集成商。尤其是移動通信網路運營商,在推動M2M技術應用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是M2M技術應用的主要推動者。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除了提供語音服務之外,數據服務業務的開拓是其發展的重點。隨著移動通信技術向3G的演進,必定將M2M 應用帶到一個新的境界。國外提供M2M服務的網路有AT&T Wireless的M2M 數據網路計劃,Aeris的MicroBurst 無線數據網路等。 中間件包括兩部分:M2M 網關、數據收集/集成部件。網關是M2M系統中的「翻譯員」,它獲取來自通信網路的數據,將數據傳送給信息處理系統。主要的功能是完成不同通信協議之間的轉換。典型產品如Nokia的M2M網關。
數據收集/集成部件是為了將數據變成有價值的信息。對原始數據進行不同加工和處理,並將結果呈現給需要這些信息的觀察者和決策者。這些中間件包括:數據分析和商業智能部件,異常情況報告和工作流程部件,數據倉庫和存儲部件等。 愛貝通 電梯衛士 企業安防 神州車管家 航標遙測遙控 船舶GPS監控 直放站監控系統 基站監控系統 路燈監控 危險源監控

⑷ 嵌入式設備的意義

隨著互聯網和無線感測技術嵌入到越來越多的設備,這已經成為了洞察的另一個來源,可用於制定和改進業務策略的方方面面。
物聯網給企業的數據量創造了一波洶涌無比的高潮。企業世界仍然在努力就這一現象達成妥協—如果他們對跟上這一強大的大數據來源還抱有希望的話,就必須迅速了。嵌入式技術的潛在分支已經從面向廣告增生擴散到了包括生產和客戶服務在內的內部業務流程。隨著互聯網和無線感測技術嵌入到越來越多的設備,這已經成為了洞察的另一個來源,可用於制定和改進業務策略的方方面面。 機器對機器(M2M)的嵌入式技術正在研究、製造、零售和物流等領域取得成功。比方說,公司可用嵌入式技術以前所未有的水平加速生產和質量控制管理。據IBM MessageSight部門首席架構師Andrew Schofield的說法,「這里的驅動力是公司希望獲得競爭優勢,然後利用這一數據改善其業務流程和效率。」
當機器有了嵌入式技術支持以後,就會讓業務運行得更加流暢。隨著時間推移它們還會令性能改進更加簡單。帶嵌入式系統的設備可監控自身的運營狀態提供服務需求的實時數據,如果發生問題的話會提供即時通告(某些情況下甚至還提供對遠程修復的訪問)。它們能夠與系統內的其他機器通信,根據情況變化自動進行調整。它們能記錄人/機交互,識別出因為糟糕的設備或軟體設計及過期的過程而出現的瓶頸。許多嵌入式M2M解決方案可集成到ERP、CRM及供應鏈系統中,為分析提供一個更為全面的圖景。結果是這樣的商業智能也能提供對物理世界的洞察——而不僅僅是電子世界的。 盡管嵌入式技術在公司自有資產中正變得越來越無所不在,但是卻是消費者所有設備的嵌入式技術同時引發了營銷和IT人士的興奮。科克理工學院的John Barrett博士在他的TEDxCIT演講中描述了對嵌入式技術增長的預期。他披露了一組令人吃驚的數據,到2032年,普通人每天在日常生活中將會接觸到3000到5000個智能物體。對於企業來說其隱含的意義是令人目瞪口呆的。「當你明白了個體是如何使用獨立的產品時,面向個體的營銷聚焦就成為了可能。而這將會變革營銷和廣告業。」
來自於移動世界的嵌入式數據正在提供對一組全新指標的訪問。Ensighten的James Neihaus說,企業正在對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改變方式給予特別的關注。「這主要是圍繞著跨設備的用戶行為。全渠道的體驗是什麼?我的用戶時不時白天用平板電腦、晚上用智能手機?客戶希望能夠基於他們喜歡的用戶和設備提供相關體驗和內容服務。通過對跨接觸點的行為分析,你可以看到多得多的興趣。」
實際上,把移動技術帶給自己客戶的公司有機會通過兩種方式收集BI。首先,他們可以靠設備本身的嵌入式感測器中的信息(如GPS數據)去收集。其次,他們可以通過嵌入在移動平台提供的特定應用中的分析和BI來收集數據。把這些數據來源結合起來,就可以提供一幅有關消費者何時何地如何與應用和內容交互的清晰圖景。隨著反饋環的縮短,以及企業給最終用戶帶來不斷提高的滿意度體驗,嵌入式BI成為了陷入式BI。

⑸ 本人軟體工程專業小碩,想轉方向進入嵌入式軟體開發,成都哪家嵌入式公司比較好從事的是哪個服務領域

凌陽成芯不錯。明瑞電子,做交換機路由器的。金網通做機頂盒的。華賽也做這個相關的。還有挺多的。
軟體工程專業,也可以學下ARM驅動等知識,可以找家培訓做做項目,個人感覺成都的亞嵌不錯,我從那裡學的,他們做的實際開發項目,ARM11的。

⑹ 物聯網平台有知道的嗎具體有哪些,最好是有連接硬體設備的

物聯網硬體包括四大模塊構成:M2M;兩化融合;感測網和RFID,
所需硬體可以從這四個環節分析,比較常見的如感測器、RFID、嵌入式設備以及通信設備等。
M2M是將數據從一台終端傳送到另一台終端,也就是就是機器與機器(Machine to Machine)的對話
兩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業化的高層次的深度結合, 是指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兩化融合的核心就是信息化支撐,追求可持續發展模式
感測網的定義為隨機分布的集成有感測器、數據處理單元和通信單元的微小節點,通過自組織的方式構成的無線網路
射頻識別,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術,又稱無線射頻識別,是一種通信技術,可通過無線電訊號識別特定目標並讀寫相關數據,而無需識別系統與特定目標之間建立機械或光學接觸。

⑺ 嵌入式SIM卡的發行改變了什麼

這是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它在讓用戶更加方便的同時,也將讓運營商的日子雪上加霜。「SIM」一詞全稱是「subscriber idenTIty mole」,即「用戶身份模塊」。它的主要作用是在用戶進行網路通訊時識別身份及存儲數據。

近年來,為了滿足更小的手機空間要求,SIM卡也經歷了ID1(有一張銀行卡那麼大)、全尺寸SIM、Mini-SIM、Micro-SIM、Nano-SIM的演變,而且演變的周期越來越短。

而現在,eSIM將以軟體形式,把以上功能嵌入到硬體中,從而徹底消滅物理SIM卡。調查公司Smart In sights預測認為:到2020年以前,將有34.6億~86.4億台搭載eSIM的設備出貨;在未來10年內,傳統的實體SIM卡將會減少至少16%的出貨量。這意味著,未來eSIM將勢不可擋。

一、它將為用戶帶來的改變

1、更為便利:

手機將會更為輕薄,智能設備更加輕便,而且不再需要手動安裝SIM卡了。消費者可以擺脫SIM卡限制,可以根據網路信號好壞、資費高低差異等環境因素,隨時切換不同的運營商。

對於擁有多個手機號碼的用戶而言,多號碼管理將會變得更為簡單。SIM卡插槽容易進入灰塵,劇烈震動導致接觸不良,物聯網部署尤其困難,而eSIM則沒有這個擔憂。可以更便捷地組建橫跨多個運營商的物聯網路。

比如一台汽車,銷售、配送、分銷和使用都可能涉及不同國家,如果它是在A國製造通信模塊、在B國組裝、銷售到C國,用戶再開著它在D國、E國、F國跨國自駕游,eSIM比鎖定一家運營商的物理SIM卡,實在方便太多。

2、節約成本:

傳統SIM卡限制了設備的空間和設計,並增加了設備的工藝難度與製造成本,eSIM可以不再擔心這些問題。

由於消費者可以輕松切換不同運營商,傳統的套餐計價方法將會失效。有傳聞稱,目前已經有公司在開發手機APP,可根據網速和資費,自動幫助手機用戶切換運營商網路。用戶出國旅行時,可以簡單地一鍵激活當地運營商服務,而不再是以昂貴的國際漫遊方式進行通訊。

3、安全性更高:

eSIM卡內所包含的安全信息,可用來幫助企業進行私有網路的身份驗證。手機數據的遠程管理、找回與刪除等安全防護更加容易。

二、同時運營商頭疼欲裂

一直以來,eSIM受到一些運營商的抵觸,因為這物理SIM卡的消失,砍掉運營商多年苦苦經營的圈地門檻。不過,eSIM卡確實是大勢所趨,它是未來物聯網和可穿戴設備的必然路徑。

最關鍵的是,終端設備商一直堅定地支持eSIM。尤其是蘋果,多年來消滅SIM卡的野心不死,2014年推出iPadAir2時,就內置了AppleSIM卡,讓一些運營商很不高興,比如美國Verizon就未出現在AppleSIM合作運營商名單里。

很多人甚至相信,在今年9月,蘋果就可能以iPhone7正式啟動對eSIM卡的普及浪潮。此外,三星也在積極耕耘eSIM卡,三星GearS2目前已成為首款支持eSIM的智能手錶。從長遠來看,當eSIM將成為智能手機標配時,運營商將受到的打擊至少有:

1、原有的SIM卡采購供應模式,將從運營商主導轉為終端商主導,對於eSIM產品的測試、認證等關鍵環節,也可能變成由專業的、獨立的第三方機構負責。

2、終端商會逐步主導基於eSIM的多應用(主要是安全和身份認證)話語權。運營商的用戶號碼體系,可能被更統一的eSIM號碼體系分流甚至顛覆。

3、運營商原有的基於SIM卡的增值業務會消失殆盡,包括還沒有來得及大規模普及的基於SIM卡的NFC支付等業務,都會胎死腹中;

4、運營商原有的和SIM卡相關的業務流程,包括用戶開卡、銷卡等業務流程將全面改變,與用戶的接觸將遭遇沖擊。

5、運營商需要面臨更激烈的價格競爭,以及提供更多的服務或付出,才能避免用戶隨時切換到競爭對手的網路上去。

三、eSIM帶來的其他產業鏈影響:

1、徹底改變SIM卡商的商業模式。長遠來看,物理SIM卡的製造、封裝企業、以及上下游的更多供應商,都將面臨持續打擊。

2、eSIM將為設備廠商、虛擬運營商甚至互聯網廠商創造新機會,從運營商身上再啃一塊肉來。

⑻ lte最多能支持多少個m2m終端

嵌入式UICC卡的封裝形式有兩種,一種是採用SMD貼片封裝工藝,就是將SIM卡晶元直接焊接在M2M終端模組上;一種是採用SIP(Simple in Packge)封裝工藝,就是將SIM卡晶元和終端模塊晶元封裝在一體,外表看起來就是一塊晶元,好像沒有SIM卡了。 目前業內定義的嵌入式UICC卡是用在M2M設備中,而更廣義的嵌入式UICC卡是可以用在任何終端設備中的不可插拔的SIM卡,和普通SIM卡的最大區別是固定在終端中不能隨意更換。 由於固定在終端中不能隨意更換,它的發行流程不同於目前普通可插拔的SIM卡的發行流程。簡單的比較一下,對於手機用的普通SIM的發行流程是怎樣的?首先,采購需求由移動通信運營商提出,之後運營商向供卡商采購,而後由運營商營業廳或代售網點銷售給個人用戶。用戶購買了SIM卡就是購買了該運營商的號碼資源,而擁有號碼資源就意味著可以有權利使用該運營商提供的移動通信服務。在整個物聯網使用嵌入式UICC卡的應用環境中,上述流程就不同了。對於物聯網不同行業的SIM的采購需求是由不同行業或企業提出,也可能由代理行業客戶的系統集成商提出,之後由運營商、集成商、終端商其中之一向供卡商采購。采購方若不同,供貨關系就不同。這帶來物流和生產過程都發生變化,最終嵌入式UICC卡由終端商獲得並集成到其硬體設備中。這時候也還沒到最終使用者手中,而是交由行業用戶或集成商安裝此終端設備到其物聯網設備中使用。在此過程中,何時分配號碼資源?如何分配和激活號碼?這些是需要新的SIM卡發卡模式。另外,這時候的買賣關系不同於運營商和普通SIM卡用戶的簡單甲乙方關系,那麼靈活設置計費時機對發卡模式提出新的需求。 此外在物聯網環境下,由於當SIM卡出廠後,包含該SIM卡的終端可能還未確定在哪個地區使用,以及物體個數遠大於手機用戶導致號碼數量需要更多,在發卡流程中號碼管理、號碼配置、號碼回收、漫遊繳費方面都存在個性化的需求。 面對上述需求,國內外運營商現有發卡模式和設施不能完全適應。不同運營商、不同地區、不同類型公司(終端商、制卡商、行業客戶集成商、運營商)的方案不盡相同。需要重點解決在運營商購買了這張物聯網SIM卡後,號碼是已經存在還是到真正使用的時候才有真實號碼,這個號碼及關鍵信息是如何。寫入到卡中,如何激活號碼和賬戶等。這就引出近期在多個標准組織多個產業陣營從各自利益出發的斗爭。 許可權:公開 來自:labs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其原創性及文中表達的意見、判斷、數據、觀點和陳述文字等內容均與中國移動研究院無關。

⑼ M2M終端設備與平台之間支持哪些通道類型接入

M2M終端設備與M2M平台之間的通信協議,支持多種通道類型接入M2M平台

  1. 2.5G通道(GPRS、CDMA2000 1X)

  2. 3G通道(TD-SCDMA、WCDMA、CDMA2000 EVDO)

  3. WIFI通道

  4. PSTN通道

  5. 有線IP通道(ADSL接入,光纖接入)

其差異性在於IP承載能力和數據帶寬。

⑽ M2M技術和嵌入式技術有什麼聯系

M2M全稱Machine to Machine,是指數據從一台終端傳送到另一台終端,也就是機器與機器的對話。M2M應用系統構成有智能化機器、M2M硬體、通信網路、中間件。
M2M應用領域有、家庭應用領域、工業應用領域、零售和支付領域、物流運輸行業、醫療行業。
中文名
機器與機器
外文名
Machine to Machine
簡稱
M2M
解釋
將數據從一台終端傳送另一台終端
快速
導航
應用系統構成M2M應用領域M2M技術
M2M簡介
但從廣義上M2M可代表機器對機器(Machine to Machine)人對機器(Man to Machine)、機器對人(Machine to Man)、移動網路對機器(Mobile to Machine)之間的連接與通信,它涵蓋了所有實現在人、機器、系統之間建立通信連接的技術和手段。[1]
M2M的發展情況
M2M應用市場正在全球范圍快速增長,隨著包括通信設備、管理軟體等相關技術的深化,M2M產品成本的下降,M2M業務將逐漸走向成熟。目前,在美國和加拿大等國已經實現安全監測、機械服務、維修業務、自動售貨機、公共交通系統、車隊管理、工業流程自動化、電動機械、城市信息化等領域的應用。
歐洲著名的行業咨詢機構IDATE的報告顯示,2006年,全球范圍內M2M市場容量已經達到200億歐元,而到2010年,市場容量將達到2200億歐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49%。
應用系統構成
1、智能化機器
"智能化」,所謂使機器「開口說話」,讓機器具有信息感知、信息加工及無線加工的能力。[1]
2、M2M硬體
使機器可具備聯網能力和遠程通信的部件,進行信息提取,從不同設備內汲取需要的信息,傳輸到分析部分。

閱讀全文

與嵌入式m2m終端設備上市公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以下屬於外匯的特徵 瀏覽:704
期貨長線百分之十的倉位輕倉 瀏覽:606
投管投資官網 瀏覽:909
工行股票市值 瀏覽:649
期貨高開幾十個點 瀏覽:115
無抵押個人網上貸款 瀏覽:324
期貨漲10個點是多少錢 瀏覽:613
1063股票 瀏覽:767
丹華資本投資公告 瀏覽:782
銀行工作讓我買基金 瀏覽:539
蘭格網北京廢鋼筋價格 瀏覽:633
2019年4月最新貸款基準利率 瀏覽:872
獅橋融資租賃總公司 瀏覽:819
伊朗的外匯管制 瀏覽:794
紅棗主力期貨 瀏覽:404
股票平權 瀏覽:544
紅棗期貨的紅棗規格 瀏覽:65
信託收稅嗎 瀏覽:58
民融資租賃 瀏覽:716
投資2萬億美元 瀏覽: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