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銅陵有色董事長韋江宏跳樓身亡,誰知道內幕啊!
貪污唄
② 銅陵有色金屬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怎樣啊(待遇和前景)
銅陵的支柱企業,是個集團公司,涉及礦產,房地產,物流,機械製造,實力還是比較雄厚的,裡面普通工人在我們當地收入都算好的,一般工人月工資2000左右不算福利。管理層就更好了啊。
③ 銅陵有色金屬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下屬12個礦山企業有哪些,都在安徽省嗎
鳳礦,冬瓜山礦,沙溪,姚家嶺,黃山嶺,金口嶺,月山礦,安慶銅礦,仙人橋,銅山礦,天馬山,我知道的就這些
④ 銅陵有色股份鳳凰山礦業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銅陵有色股份鳳凰山礦業有限公司成立於2007年08月24日,主要經營范圍為銅礦山採掘,銅精砂、硫精砂、鐵精砂及伴生金銀、副產品選礦加工、銷售等。
法定代表人:毛薦新
成立時間:2007-08-24
注冊資本:84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40700000002130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
公司地址:安徽省銅陵市獅子山區鳳凰山街道
⑤ 廬江縣沙溪銅礦()
沙溪銅礦位於廬江縣城南偏東9公里處的沙溪鄉境內。礦區有簡易公路與廬江—樅陽公路相接。合肥—銅陵公路由緊靠礦區西側的鳳台山礦段通過。合(肥)—九(江)鐵路上的柯坦車站在礦區西約14公里。另礦區東鄰黃陂湖,乘水路上溯可達廬江行可入巢湖、進長江,通往沿岸各埠。
沙溪銅礦是安徽省發現最早的斑岩型銅礦。礦床自北向南由鳳台山礦段、銅泉山礦段、斷龍頸礦段和龍頭山礦點組成。礦體埋藏相對較深,含銅品位一般在0.4%左右。初步探明淺部銅金屬儲量35.13萬噸。其中銅泉山礦段18.87萬噸,斷龍頸礦段4萬噸(未審批儲量),鳳台山礦段2萬噸(未審批儲量)。據省地礦局三二七地質隊近期工作成果表明其深部負400米標高以下存在著厚大銅礦體,預計銅金屬儲量可達50萬噸以上。目前正在工作。
礦區位於郯廬及龜梅深斷裂的交匯附近,受廬樅與北淮陽火山岩盆地挾持,成礦條件優越,出露地層主要為下志留統高家邊組和中志留統墳頭組碎屑岩,中、下侏羅統象山群碎屑岩及上侏羅統—下白堊統火山熔岩、碎屑岩等。區內岩漿岩分布廣泛,岩漿活動極為強烈且具有長期持續活動的特點,為一套淺成相的鈣鹼性系列、同源不同階段的中酸性雜岩體。主要有石英閃長斑岩、黑雲母石英閃長斑岩、中細斑閃長斑岩、粗斑閃長斑岩、閃長斑岩等。盛橋-菖蒲山北東向復式背斜縱貫全區,在礦區南部傾沒。主要斷裂構造為北北東向的八家口-銅泉山斷裂、沙湖山-鼓架山斷裂和一些近東西向斷裂。圍岩蝕變強烈,且具分帶性,礦化主要在鉀長石化帶內。
就目前所獲資料看,銅礦主要產於八家口-銅泉山斷裂附近。在北北東向4500米范圍內,礦帶斜越北東向復式背斜斷續存在。礦體主要賦存在石英閃長斑岩體內。銅泉山礦段共探明礦體55個,其中Ⅰ號、Ⅱ號、Ⅲ號為主要礦體。Ⅰ號礦體長600米,呈不規則透鏡狀;Ⅱ號礦體長300米,呈透鏡狀;Ⅲ號礦體長1100米,呈巨大似板狀。銅泉山礦段為沙溪銅礦區淺部主要礦段,已初步探明銅金屬儲量18.87萬噸;斷龍頸礦段由42個礦體組成,均為小礦體,礦體大部分呈扁豆體狀,少數延深及延長較大者呈似板狀,已初步探明銅金屬儲量8.55萬噸;鳳台山礦段淺部由63個礦體組成,大部分呈透鏡狀,初步探明銅金屬儲量7.71萬噸。
在沙溪銅礦區的銅泉山礦段有規模不大的古采坑一處,傳言系明朝所掘。當時群眾稱之為小銅官山。1959年,古采坑經群眾報礦被重新發現。1959—1960年,省地質局原三二七隊對其進行了地表評價工作,以輕型山地工程予以揭露,並採集了銅原生暈樣品;由於地表礦化露頭僅數平方米,規模很小,且沒有見到原生含銅礦物,認為系地表風化淋濾形成,無原生礦體而予以否定。同時,對礦區內的鼓架山、獅子山、棋盤山開展了同樣的地表地質工作,並於1959年7月和1960年8月分別編寫了《小銅官山銅礦點評價報告》和《安徽省廬江小銅官山、獅子山、鼓架山、棋盤山銅礦點普查評價報告》。
1960年,省地質局物探大隊第九物探隊在本區開展1∶5萬地面磁測,發現東岳廟(羅河)、許家凹(沙湖山)、柳子崗(菖蒲山)三處具一定規模和強度的磁異常。後兩處異常位於沙溪礦區內。1961年,原三二七隊分別對後兩處異常進行了鑽探驗證,均系岩體引起。
1966年,省地質局新三二七隊在廬樅火山岩盆地開展普查找礦的同時,派普查組謝英奎、黨保星等來本區進行了踏勘檢查,他們認為沙溪地區有進一步工作的必要,並建議在電法的基礎上進行淺部槽探揭露和深部鑽探了解。
隨著國內外尋找斑岩銅礦熱潮的興起,1974年2月,三二七隊舉辦了「斑岩銅礦學習研究班」。在學習班上,謝英奎等首先提出沙溪地區存在著斑岩銅礦地質特徵,應進一步開展地質工作。為此,學習班在查閱資料及組織全體人員進行踏勘基礎上,確定於古掘跡旁的銅量異常中心布置了第一個鑽孔(101孔),施鑽後見到了300餘米斑岩銅礦(定名為銅泉山礦床);地質局在此召開了現場會議,從而揭開了礦區地質工作新的一頁。先後擔任礦區地質組長及分隊技術負責人的張雲騰、劉湘培等,對銅泉山進行了普查評價,於1977年11月由范奎斌、周全興負責編寫提交了《安徽省廬江縣沙溪礦區銅泉山礦床詳細普查地質報告》。為擴大本區銅礦遠景,在對銅泉山礦段詳查的同時,積極開展外圍地質找礦工作,先後發現了斷龍頸、龍頭山和鳳台山等礦段(點),均分別進行了普查工作。1980年10月提交了《安徽省廬江縣沙溪銅礦區斷龍頸礦段詳細普查地質報告》,1981年11月提交了《安徽省廬江縣沙溪銅礦區龍頭山礦點普查地質報告》,1982年12月提交了《安徽省廬江縣沙溪銅礦區鳳台山礦床初步普查地質報告》。
為配合地質普查工作,研究礦區地質構造特徵,尋找隱伏岩體和圈定岩體邊界,以指導找礦遠景區,三二七隊物探分隊在地質普查的同時,開展了1∶2萬磁法和激發極化法工作,同時對菖蒲山磁異常進行了1∶1萬磁測詳查和1∶1萬地球化學土壤測量。在礦區范圍內圈定了兩個磁異常帶。
由於1982年以前所作工作僅局限於地表和淺部,缺乏對深部的了解,1990年初,省地礦局劉湘培提出鳳台山礦段所圈定的部分礦體均為一孔控礦而且礦體產狀直立,不符合斑岩銅礦形成的一般規律。為此,局在研究立項時,選定沙溪銅礦要繼續勘查,並要求三二七隊對鳳台山礦段補做工作,以了解部分礦體的確切形態及產狀。三二七隊汪祥雲等對鳳台山礦段的地質特徵進行了重新研究,由龍永慶等執行鳳台山礦段深部鑽探工作;先控制8線西部,首先施工的ZK8孔在原礦體深部見到了厚大礦體,證實礦體產狀為緩傾斜。根據這一新的認識,汪祥雲等進一步研究了銅泉山礦段與鳳台山礦段之間,曾認為「無礦」區6線附近的構造與蝕變特徵區,布置了ZK607,於孔深447.24米見到厚達294.80米的大礦體,平均含銅0.61%,獲得了新的突破。
沙溪斑岩銅礦的發現,填補了安徽省境內無斑岩銅礦的空白。是三二七隊地質技術人員運用「斑岩銅礦」成礦原理指導找礦的典型例子,尤其是近年來發現的深部厚大銅礦體,不僅為國家提供了一處遠景極大的銅礦產地,更重要的是為在該區以至其它地區尋找類似的銅礦提供了方向。目前該礦仍在進一步勘查中。
⑥ 銅陵有色金屬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怎樣啊(待遇和前景)
銅陵的支柱企業,是個集團公司,涉及礦產,房地產,物流,機械製造,實力還是比較雄厚的,裡面普通工人在我們當地收入都算好的,一般工人月工資2000左右不算福利。管理層就更好了啊。
⑦ 安徽銅陵有哪些銅礦公司
銅陵有色金屬公司銅官山銅礦
銅陵有色鳳凰山銅礦
銅陵有色銅山銅礦
銅陵有色金口嶺銅礦
銅陵市獅子山區西湖冬瓜山銅礦
銅陵市京銅礦業有限責任公司
銅陵市獅子山區西湖東獅子山銅礦
安徽銅都銅業股份有限公司獅子山銅礦
銅陵西湖興獅銅礦
銅陵市銅慶銅礦
銅陵有色金屬(集團)公司安慶銅礦
銅陵市郊區雙馬銅礦
安徽銅都銅業股份有限公司安慶銅礦
銅陵市白家山銅礦
以下是銅陵縣的:
銅陵縣寶山銅礦
銅陵縣胡村銅礦
銅陵縣新橋牡丹銅礦
銅陵縣金榔虎山銅礦
銅陵縣長龍大團山銅礦
銅陵縣新橋牡丹小銅山銅礦
銅陵縣金榔龍潭肖銅礦
銅陵縣新橋陶鳳銅礦
銅陵縣西湖鎮西山銅礦
銅陵縣金銅礦業有限責任公司
銅陵縣朱村南洪向陽銅礦
銅陵縣新橋金山沖銅礦
銅陵縣新橋仙人沖銅礦
銅陵縣西湖東獅子山銅礦選廠
銅陵縣聞家山銅礦
銅陵縣金欄錢沖銅礦
銅陵縣新橋牡丹銅井銅礦
銅陵縣金欄錢沖銅礦
銅陵縣新橋江家沖銅礦
銅陵縣西湖銅礦
銅陵縣西湖柴塘銅礦
⑧ 安徽廬江縣沙溪銅(金)礦床
一、大地構造位置
礦區位於郯廬深斷裂帶與礬山-銅陵深斷裂復合部位,在廬樅火山岩盆地的西北邊緣。
二、礦床地質
(一)地層
礦區內出露的地層,主要有志留系高家邊組(S1g)、墳頭組(S2f)砂城岩和泥質粉砂岩和侏羅系磨山組(J1m),羅嶺組(J2l)石英砂岩、沙頁岩和泥質粉砂岩。礦區地層中志留系高家邊組Cu含量高於維氏值可能對銅礦化富集提供部分成礦物質。
(二)構造
礦床位於一帚狀構造中(圖2-59),可分出4個「旋扭帶」,向北東方向撒開,向南西方向收斂,旋渦在內弧西側。
(三)侵入岩
圖2-59沙溪銅礦床控礦構造示意圖Fig.2-59Schematic map of ore-control structure in Shaxi copper deplsit(平面圖據董樹文)(after DongShuwen)
1—第四系;2—侏羅系;3—志留系;4—石英閃長斑岩;5—角閃閃長斑岩;6—閃長斑岩;7—侵入角礫岩;8—銅礦體;9—推斷斷裂及編號;10—礦體編號;11—中生代火山岩;12—象山群砂頁岩;13—高家邊-墳頭組砂頁岩;14—輝石閃長岩;15—閃長玢岩;16—安山岩;17~19—早期成礦岩體;20~22—晚期不含礦岩體;23—爆破岩管;24—花崗斑岩;25—背向斜軸;26—旋扭帶斷裂面;27—壓扭性斷裂;28—張性斷裂;29—礦體編號
出露一套鹼鈣系列同源不同期次的雜岩體,沿北北東向旋扭帶呈岩枝狀貫入於中志留統泥質粉砂岩(有呈捕虜體出現者)及中下侏羅統石英砂岩中,同位素年齡173~123Ma,主要為燕山早期。侵入岩主體在菖蒲山,為閃長岩,大部分為紅層覆蓋。航磁有明顯異常。合礦斑岩主要為石英閃長斑岩,可能系主岩體分異而成。
(四)礦體特徵
區內從北而南分布有棋盤山、鳳台山、銅泉山、鼓架山、斷龍頸等礦床(點),以銅泉山礦床為主要。銅泉山銅礦體分布在長1200m,寬610m的范圍內,主礦體三個,以Ⅲ號礦體最大(占銅金屬總量的92%),另有52個小礦體,零散分布在地表至—600m標高范圍內。
上部礦體(Ⅰ)以充填交代象山群石英砂岩和泥質粉砂岩為主,部分產於岩體邊部。礦體長600m,最大厚度約195m,最大延深為290m,呈不規則透鏡狀,走向NNE,傾向NWW,傾角中等,向SW方向側伏。銅品位偏低,含金小於1×10-6。
下部礦體(Ⅱ、Ⅲ)位於F3斷層之下,直接受F3裂隙帶控制。礦體產於志留系泥質粉砂岩作頂底板的岩體內,部分進入圍岩。其中Ⅲ號主礦體長千餘米,厚4~197m,延深77~680m,呈巨大板狀-透鏡狀,傾向SEE,傾角中等,向SW方向側伏。含銅較高,礦石富集地段密集石英脈群,含大量細脈浸染的斑銅礦、黃銅礦,含銅1%以上。此外,還有產於不同岩石構造破碎帶或裂隙帶內的小礦體。
(五)礦石組分
礦物組分:礦石礦物有黃銅礦、黃鐵礦、輝鉬礦、斑銅礦、磁鐵礦。脈石礦物有鉀鈉長石、石英、硬石膏、水雲母、碳酸鹽等。
礦石主要化學組分:礦石主要組分為,礦石含Cu平均0.6%。
伴生組分:Au主要賦存於黃鐵礦內,最高含量達400×10-6,最低0.07×10-6,一般為(20~40)×10-6;在黃銅礦中最高含量22.69×10-6,最低含量1.28×10-6,一般(10~20)×10-6;在斑銅礦中最高含量24.5×10-6,最低含量12.75×10-6,平均15×10-6,現已圈出部分金礦體,平均品位3.15×10-6。
(六)圍岩蝕變
礦床圍岩蝕變從里向外主要有鉀化帶(與主要礦體所在部位大體吻合)、石英絹雲母化帶(礦化不強,幾乎無礦體賦存)、泥化帶(不甚發育)和青磐岩化帶(無銅的礦化)。
三、成礦條件分析
(一)硫同位素
礦床中硫同位素δ34S為0.3‰~2.5‰,表明具有深部均一硫源特徵。
(二)氧同位素
據傅斌(1996)對礦區脈石英單礦物測定氧同位素δ18O(SMOW)為7.99‰~12.52‰,均值為10.05‰。計算得平衡水的δ18O(SMOW)為3.51‰~5.52‰。說明成礦流體的氧同位素組成接近於岩漿熱液。脈石英中流體包裹體水的氫同位素組成δD(SMOW))為—60‰~—82‰,與岩漿熱液相近。流體包裹體的鹽度有三組:一組w(NaCl)為2.0%~10.0%,均值為6.5%;另一組w(NaCl)為—14.0%~20.0%,均值為18.2%。還有一組w(NaCl)很高,大於42%。高鹽度流體包裹體常與氣體包裹體緊密共生,構成「沸騰」包裹體群。氫氧同位素和流體包裹體測定數據表明,沙溪銅礦成礦熱液具有岩漿流體為主,並混有少量大氣降水組成。
(三)成礦溫度
經測定成礦期脈石英爆裂溫度為200~380℃,石英均一溫度為190~355℃、黃銅礦為265℃、黃鐵礦為220℃,屬中溫偏高。整個礦床顯示了從高溫(磁鐵礦-黃銅礦組合)至中低溫(銅、鉛、鋅硫化物、重晶石脈、含銅黃鐵礦-碳酸鹽脈)的長期活動特點。據不同礦物組合的空間分布特點,表明礦化有隨深度增加成礦溫度增高趨向。
(四)控礦條件
構造:成礦富集因素與帚狀構造旋扭帶有一定關系,一般靠近旋渦為強應力區,斷龍頸一帶多富集原子量與密度均較大的金,離旋渦稍遠的中應力區銅泉山一帶主要富集銅,離旋渦最遠的弱應力區則以鉛鋅為主。此外NNE向與NW向次級斷裂構造交匯處是礦體最有利的賦存部位,岩石裂隙發育程度、砂頁岩層屏蔽等,也均為礦化富集重要條件。
岩體:銅礦化90%局限在石英斑岩體內,岩體酸度較低,礦化嚴格受侵入岩的岩體控制。
蝕變:鉀化帶特別發育,而絹雲母化相對較弱,工業礦體賦存部位與鉀硅酸鹽蝕變帶及疊加青磐岩化蝕變帶一致,鉀硅酸鹽蝕變主要由岩漿流體作用所致。
(五)礦床成因類型
綜合礦床特點及成礦條件表明沙溪銅礦為具有「閃長岩模式」的斑岩型礦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