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集團股份 > 鴻象集團

鴻象集團

發布時間:2021-04-17 13:14:04

❶ 華中科技大學科技園有哪些廠

華中科技大學產業集團主要企業名錄

(集團核心企業)

企業名稱 法人代表 負責人 辦公電話
武漢華中科技大產業集團有限公司 張新訪 張新訪 87802988

( 華中科技大產業集團有限公司 關聯企業)

序號
企業名稱
法人代表
負責人
辦公電話

1 華工科技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馬新強
王中
87180139

2 武漢華中數控股份有限公司
陳吉紅 陳吉紅
87180091

3 武漢華工大學科技園發展有限公司
童俊
常學武
87180660

4 武漢天喻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張新訪
向文
87920300

5 武漢華工創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 李娟 李娟 81338730
6 武漢華工科技企業孵化器有限責任公司 李娟 李娟 87522618
7 武漢達夢資料庫有限公司 馮裕才 馮裕才 87522500
8 武漢綠島園林工程有限公司 毛錦平 吳德泳 84891889
9 武漢華中大創能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向才旺 周懷春 87544756
10 武漢天融信網路安全技術有限公司 周沛龍 李之棠 87780353
11 武漢正華鎂合金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陳玉琳 羅吉榮 87556262
12 武漢新威奇科技有限公司 黃樹槐 熊曉紅 87544086
13 武漢亞芯微電子有限公司 柯海勇 鄒雪城 87785578
14 武漢東太信息產業有限公司 吳黨生 劉衛忠 59717007
15 華中大機械廠 羅必光 羅必光 87543123
16 武漢神陽飲品有限公司 伍立元 伍立元 87556589
17 華中大印刷廠 劉大橋 劉大橋 87542920
18 武漢華大新型電機有限責任公司 李娟 畢海生 87541483
19 華中大製冷設備廠 石岩 石岩 87542971
20 武漢華中科大精細化工有限公司 向才旺 何佳文 87544788
21 華中大科學技術公司 馮建東 馮建東 87801230
22 武漢華中大華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周其 劉躍 87406688
23 武漢華工永泰科技有限公司 趙基盛 趙基盛 87542966
( 同濟科技集團公司關聯企業)
序號 企業名稱 法人代表 負責人 辦公電話
1 武漢同濟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黃光英 趙 勇 83692472
2 武漢同濟明治醫葯有限公司 趙 勇 趙 勇 61880195
3 武漢同舟共濟物業管理有限公司 李亞萍 李亞萍 83658799
4 武漢同濟眼鏡有限公司 趙 勇 趙勇 83692472
5 武漢同濟海昌特種醫用品有限公司 陳冬生 陳冬生 83615701
(院系企業)
序號 企業名稱 法人代表 負責人 聯系電話
武漢華工大電力自動研究所 吳希再 吳希再 87543734
機電工程公司 邵新宇 康宜華 87544038
熱加工技術研究所 周來英 周來英 87542930
武漢華工大求實科技發展公司 張蘊玉 張蘊玉 87544261
武漢鴻象信息技術公司 朱光喜 朱光喜 87543236
武漢華科信息中心 武金渭 王天虹 87545461

❷ 遼寧鞍山市達道灣工業園區入駐的企業名稱及聯系方式

樓下很全面了還有
遼寧志遠篩子王
鞍山威盛耐火模具
鞍山天結環保
鞍山紅旗環環保
鞍山亨通軸承
亞世光電
鞍山聖維科技
燃氣公司
順豐金屬
。。。。。。。

❸ 華工科技的股票簡介

!常常聽到人們這樣談論:配戴水晶石眼鏡可以使眼睛發涼、舒適,有保護眼睛的作用。其實不然,水晶石是一種天然石英礦的純凈結晶,當光線通過水晶石時要產生二重摺射,另外,由於這種天然透明體的透度不那麼高,使得較長波型的紅外線及較短波型的紫外線容易被通過吸收,這兩種情況對眼睛都可產生有害作用如果對你有幫助,。

❹ 華中科技大學軟體工程碩士的十三、軟體學院研究生指導教師簡介

陳傳波,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1957年8月19日出生。主要從事圖形圖像處理和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現任軟體學院院長,兼任湖北省人民政府第四屆咨詢委員會特邀專家,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ACM會員,「高科技與產業化」雜志特邀編委,「中國進出口軟體」雜志理事,國家高性能計算(武漢)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計算機學會計算機應用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湖北省宇航學會計算機應用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曾任武漢賽百數據系統有限公司總經理。1993年獲政府特殊津貼,湖北省普通高校中青年跨世紀學術帶頭人,國家及地方多級專家庫專家。指導博士後和博士生19人、碩士生100多名。完成基金項目、863項目、航天部項目、國家高性能計算基金項目、軍口預研項目、國家創新基金項目、國際合作項目以及大型橫向項目等縱橫向項目43項。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次、二等獎1次、三等獎3次。出版編著4部。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298篇。三大索引收錄共90多篇。
覃中平,男,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網路與信息安全。博士研究生指導領域在華中科技大學為信息與通信工程(學科代碼0810)中的通信與信息系統(代碼081001),在武漢大學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代碼0812)中的信息安全(代碼081220)。碩士研究生指導領域為軟體工程(學科代碼081280)中的網路軟體開發和網路與信息安全。現研究項目有1)可信計算平台,密碼分析,安全密碼部件設計;2)網路安全分析,SSL分析;現開發項目有1)電子政務系統,電子支付系統;2)中小型企業信息系統。
肖來元,男,工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1957年1月出生。主要從事數字化技術與領域工程、IT項 目管理、軟體服務與應用等相關方向的研究。現任軟體學院副院長,中國機械工程學會、中國力學學會、中國計算機學會會員,教育部軟體工程學科課程體系研究課 題組成員,清華大學出版社教材編審委員會委員。畢業於華中理工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先後獲得工學碩士和工學博士學位。工作領域主要涉及軟體工程、機械 工程和力學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主講過軟體項目管理與案例分析、軟體能力成熟度模型(CMM)、信息獲取與溝通、結構力學、彈性力學、材料力學、機械原理與機械設計基礎、有限單元法、邊界元方法等多門本科與研究生課程;並長期從事結構與傳動裝置的彈性動力學和計算機模擬以及數字化技術與領域工程的跨學科研究,指導研究生80餘人。
出版專著2部、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1本、網路版電子教材1部;在國內外權威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50餘篇,其中多篇被SCI、EI收錄;負責1項國家科技攻關子項目,參與2項國家重點科技攻關課題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主持3項省部級研究項目和多項橫向課題;獲省級精品課程1門,省部級成果獎2項。
沈剛,男,博士,教授。1990年及1992年畢業於清華大學自動化系生產過程自動化專業和系統工程專業,分別獲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後留校任教,曾參與多項CIMS課題研究。1995年至1999年在加拿大McGill大學Electrical and Compter Engineering系學習,獲博士學位。1999年9月至12月,在多倫多大學Electrical Engineering系作訪問研究。1999年起,在加拿大Kerr Vayne Systems及美國Motorola公司工作,從事自動化系統和移動通訊系統的研究及開發。2003年起,在華中科技大學軟體學院開設《計算機網路》,《嵌入式系統》,《軟體能力成熟度模型》等雙語課程。在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等期刊和IEEE Conference on Decision and Control等會議上發表多篇論文。現主要研究興趣包括實時系統,無線通訊系統,數字通信網路和軟體工程等方向。
劉雲生,教授,博導。ACM(美國計算機協會)、IEEE(國際電器電子工程師協會)高 級成員,中國安防技術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學位辦學位評審專家,國家、湖北省、浙江省、河北省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上海特區科技顧問專家,湖北省科技 進步獎評審專家,湖北省政府采購評審專家,武漢市政府經濟技術顧問專家,湖北省暨武漢計算機學會軟體專委主任,華中農業大學、鄭州輕工業學院兼職教授。曾 多次當選為IEEE ICDE (國際數據工程會議,世界三大頂級IT會議之一)、ISFST等國際學術會議的程序委員,分組主席,大會主席。作為我國最早的軟體工作者之一,從事計算機科學及應用研究和教學工作30多年。1982-85年在美國University of Maryland 和 SST公司、ISSI公司進修,後正式聘為研究職員,從事資料庫管理系統和軟體開發工程工作。80年代中期在國內率先開始現代(非傳統)資料庫的研究開發,為其奠定了基礎。1993-94年再次去美國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MIT作高訪學者,進行主動、實時、內存資料庫及其集成技術的研究,被我駐美使館評價為「取得突出成果」。
目前的主要研究領域為:現代(非傳統)資料庫理論與技術及其系統實現;嵌入式、移動、實時計算;實時數據集成管理與開發環境;軟體方法學與工程技術;現代信息系統開發與應用等。先後指導博士後、博士30餘人,碩士200餘名。主持省部級以上各科研項目30多項;發表論文近300篇,其中被SCI、EI索引等收錄80多篇,被他人直接正式引用100多次;出版《現代資料庫技術》(國防工業出版社)、《特種資料庫技術》(合著,科學出版社)等專著與教材6部。獲國家(教育部提名)自然科學二等獎、部省級科技進步一、二等獎等8項;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獎2次;梁亮勝科技貢獻二等獎,優秀論文一、二等獎,優秀教材一、二等獎等10多項;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先進工作者、優秀黨員、「三育人」獎等各種獎20餘次。
文遠保,男 ,教授。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原華中工學院)無線電系無線電技術專業。1970年開始在本校計算機系從事計算機教學和科研工作,1978年晉升為講師,1983年去美國進修學習、1989年晉升為副教授,1998年晉升為教授。曾任計算機及應用教研室副主任,校計算中心副主任,ASIC研究所副所長。兼任中國計算機學會模擬機分會理事。主要研究方向有:計算機系統結構、VLSI/ASIC設計技術、高級語言程序設計及軟體開發、多媒體計算機技術、計算機網路及信息系統等。長期從事本科生、研究生的計算機組成原理、高級語言程序設計、計算機系統結構、ASIC設計技術、多媒體計算機技術、計算機網路、資料庫技術應用及實現等課程的教學工作。主持完成的縱、橫向項目包括863 CIMS 工程以及大型橫向等科研項目20多項,多數為軟體研究開發項目。在國內外權威和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40餘篇,指導碩士研究生50多人。
吳濤,男,博士,副教授,1972年出生,軟體科學與工程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軟體開發與質量保證、軟體復用與產品化、軟體病毒、三維造型技術等,發表相關論文10餘篇。2005年赴新加坡主持軟體外包項目開發;2006年參與863項目基於復雜性科學的車間動態調度理論與方法研究;2007年赴愛爾蘭參加面向工業化的教育進修;2008年主持教育部特色專業建設項目。2003-2008年主持開發微軟亞洲研究院資助項目2項,國防項目1項,省部級以上項目4項。率隊獲首屆「花旗杯」 科技應用大賽全國一等獎,首屆微軟「創新杯」 大賽全國三等獎,2008年獲華中科技大學教學成果一等。
高建生,男,副教授,工學碩士,副教授,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幾十年來一直工作在華中科技大學,一 直從事對計算機系統的研究和計算機專業的教學工作,從而積累了計算機設計原理、計算機系統的合成等方面的知識,設計出了簡易計算機系統,該系統有自己設計 的指令集,系統具有自動執行程序的功能。教學環節中獲得教書育人先進教師獎,也曾多次獲得學校教學質量優秀獎。教學研究中先後參編《計算機組成原理》教 材,主編《微型計算機原理及應用》教材,主編《計算機組成原理》教材。科研中獲得省科學進步獎二等獎1項,主要從事計算機系統、存儲系統的研究。
陳長清,男,工學博士,副教授,1969年7月出生。就讀於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先後獲得工學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1994/7—1999/8在湖北省農業銀行科技處工作,從事金融軟體開發與維護,通訊系統的設計與維護。從2003年至今,在華中科技大學軟體學院工作,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2003年在英國Reading大學進修,2009年在IBM美國矽谷實驗室進修。近年來在國際和國內的期刊及會議上發表論文十餘篇,其中數篇分別被SCI、EI和ISTP索引。主持或參與國家級和省級項目以及企業應用多項。獲教育部-IBM精品課程和校級精品課程各一項,主持省級教改項目一項。現主要致力於資料庫及軟體工程相關領域技術的研究。
任宏萍,女,碩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1980年畢業於畢業於華中理工大學計算機系計算機及應用專業。1986年畢業於華中理工大學軟體助教進修班。2006年畢業於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並獲得碩士學位 M.Sc. in Communication Software & Networks。1980年畢業後留校在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工作。1987年晉升為講師,1994年被聘為副教授。1997年去新加坡學習、工作。2007年返校。多年來主要研究方向為面向對象技術和基於網路的軟體研究與開發。完成和主持完成多個縱、橫向科研和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其中包括863項目。在國內重要期刊上發表科研論文若干篇,合編著並出版教材3部。主講過面向對象程序設計,UML及建模技術,數字邏輯、計算機網路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課程並指導研究生若干名。多次獲得教學質量優秀獎。在新加坡工作期間,多次獲的Singapore Public Sector WITs Conventions和TEMASEK理工學院授予的軟體研究與開發創新獎。目前主要研究方向為:面向對象技術, 基於WEB技術的軟體研究與開發,虛擬現實技術,網路信息安全。
陸永忠,男,博士,副教授。2001年獲華中科技大學工學博士學位。2001年至2003年在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作博士後研究。2009年至2010年在澳大利亞悉尼大學做合作課題研究。曾經參與並承擔了多項國家重大、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實驗室和省部級科研項目的研究與開發。在人工智慧、模式識別、軟體工程、軟計算及網路式軟體開發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發表了70多 篇學術論文。目前承擔的主要教學任務是網路式軟體開發及軟體工程等課程,並在本課題組研究生范圍內設置了專業特色培養計劃,增設了人工神經網路與微粒群優 化、軟計算及軟體工程前沿新技術發展等新課程的學習,促使學生培養良好的科學研究方法論,更好地面向未來,面向社會,面向世界。
黃立群,男,博士,副教授,1969年10月出生。1988.9至1992.7華中理工大學電力系電磁測量專業學習,獲學士學位;1992.9至1995.5華中理工大學自控系系統工程專業學習,獲碩士學位;1995.9至1999.12,華中理工大學電信息系通信與電子系統專業學習,獲博士學位。2000年至2004年在武漢市東胡開發區管委會工作,2002年作為武漢市政府駐美國友好城市匹茲堡市代表,赴美國工作。2004年2月至今華中科技大學任教。1996獲得ORACLE聯合大學國際認證證書;2000.5至2000.6由國家外國專家局選派赴以色列參加國際企業管理交流,獲國際認證證書。主持研究項目5項,參加自然科學基金、863項目和九五攻關項目各一項,參加其他科研項目12項。在《通信學報》、《電子學報》、《電子科學學刊》、《華中理工大學學報》、《計算機工程與應用》等刊物及國際會議上發表十篇論文。主要研究方向為計算機網路技術與應用、移動計算、決策支持系統、嵌入式系統的研究。
盧力,男,博士,副教授,碩士導師,1964年5月出生。1982年9月~1986年6月就讀於華中師范大學數學系,獲學士學位;1993年9月~1997年6月就讀於原華中理工大學數學系計算數學專業,獲碩士學位;2002年9月~2006年12月就讀於華中科技大學圖像所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專業,獲博士學位。1997年晉升現職。主持和參加過多項科研課題的研究,其中包括作為主要成員參與了國防預研基金項目「超解析度衛星圖像處理技術研究」(2001.7-2005.1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高性能計算中的快速演算法及其應用研究」(2005.1-2007.12)等,目前在研項目是 「星上遙感圖像智能信息處理與實時實現技術方案」(2006年國防科工委民用航天計劃資助項目);在國內外重要期刊和會議上發表科研論文二十餘篇;編寫網路視頻教材一部。曾兩次獲得學校教學質量優秀獎。主要研究方向是高性能數值計算、圖像信號處理、網路信息安全等。
邱德紅,男,博士,副教授,1971年生。1993年在華中理工大學自動控制工程系獲學士學位;1995年在華中理工大學自動控制工程系獲碩士學位;1998年在華中理工大學電力系統自動化獲博士學位;2001年在香港理工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2001年進入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博士後流動站做博士後;2003-2004年在香港理工大學做研究。主要從事機器學習理論及其應用、數字媒體技術、圖像處理、軟體工程等研究,主持和參與過國家自然基金、863項目和香港RGC基金項目和湖北省教學改革項目。在IEEE Transaction等重要國際學術期刊和國內權威期刊上發表了論文共30餘篇,其中5篇被SCI收錄,10篇被EI收錄,1篇被ISTP收錄,多篇在國際國內學術會議上宣讀。
方少紅,女,博士,副教授,1968年8月出生。1989年武漢大學科技情報專業畢業獲理學士學位,1997年原華中理工大學計算機軟體專業畢業獲工學碩士學位,2005年至今在職就讀於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應用專業博士研究生。2000年被評為副研究館員,2005年被評為副教授。持有DIALOG信息檢索咨詢員、IBM AIX系統管理員以及IBM DB2系統管理員等資格認證。2005至2007年主持並完成2項國家863計劃子項目,現負責在研1項國家863計劃項目和1項國家709計劃子項目、參加在研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發表國內外學術論文5篇,參編出版教材3本。2006年獲華中科技大學教學質量優秀獎二等獎,2007年獲武警部隊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主要研究方向:圖形圖像處理、媒體信息管理、資料庫應用系統。
薛志東,男,博士,副教授,1973年4月生。1997年7月於原華中理工大學獲學士學位;2002年6月於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應用專業獲碩士學位;2006年6月於華中科技大學系統分析與集成專業獲博士學位;2006年9月於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博士後流動站開展研究工作。在圖像處理及生物信息學領域發表論文10餘篇,曾承擔國家自然科學
基金、湖北省博士後基金等的項目的研究工作。目前主要研發興趣包括游戲及動畫製作技術、圖像及模式識別、生物信息學、Java軟體開發等。
武劍潔,女,博士,副教授。1993年至1997年,就讀於武漢理工大學,獲學士學位;1997年至2004年,就讀於華中科技大學國家CAD支撐軟體工程中心,獲碩士和博士學位。同期在武漢天喻軟體有限責任公司從事三維產品設計軟體系統的開發工作。2004年至今,華中科技大學軟體學院任教。現為中國光學學會和中國計算機學會會員。出版教材《軟體測試技術基礎》。在ICESS2008、CISP2008、PA2007、《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學報》、《計算機工程》等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十餘篇,其中有多篇文章被EI和ISTP收錄。主持和參與橫縱向科研與教學項目多項。參與的科研項目包括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產品設計CAD軟體」、香港工業技術發展署資助項目「計算機輔助三維服裝設計系統的研究與開發」、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於移動感測器的主動式閉環測量規劃理論與方法」等。參與湖北省精品課程、湖北省教學研究項目、教育部-微軟精品課程、教育部特色專業等多項教學改革項目。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為計算機輔助設計、圖形圖像處理、數字媒體技術、軟體工程等。
李自力,男,博士,副教授,1965年5月生。中國計算機學會高級會員,中國計算機學會虛擬現實與可視化技術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圖象圖形學會虛擬現實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圖象圖形學會數碼藝術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動畫學會會員。2002年12月華中科技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系博士畢業,方向為多媒體信息處理,博士學位論文《虛擬現實中基於圖形與圖象的建模與繪制(G&IBMR)的研究》榮獲湖北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2003年5月至2005年5月在哈爾濱工程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博士後流動站中船重工集團第709所分站作博士後研究,博士後研究報告《虛擬海戰場環境的建模與繪制及計算機生成兵力(CGF)的研究》。1995年1月——2002年12月,在華中科技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系任教,同時在電信系所辦的東湖高新企業武漢鴻象信息技術公司從事三維動畫製作及研究,武漢鴻象信息技術公司創於1991年,是湖北省最早從事三維動畫製作及三維圖形研究的公司。2009年9月 調入軟體學院數字藝術系工作。先後參加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湖北省重點科技發展項目及橫向協作項目多項,內容涉及圖像理與識別、虛擬現實與視景模擬。這些 項目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光子的超導理論及驗證」、「海底地形探測成像新技術研究」、湖北省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建築設計方案計算機三維動畫輔助評 審系統」(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等,主持了橫向協作項目中國長江三峽工程總公司「三峽工程多媒體演示系統」、中國葛洲壩集團公司「三峽工程截流視景模擬」、中船重工709所「HZC對抗視景模擬軟體模塊研製」。已在「Chi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通信學報」、「中國圖象圖形學報」、「電子與信息學報」、「系統模擬學報」、「華中理工大學學報」、SPIE等刊物或國際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十多篇,被EI、SCI、STP收錄十幾篇。研究方向:計算機圖形與虛擬現實、多媒體信息處理、動漫與3D游戲技術、影視動畫藝術。聯系方式E-mail:[email protected]
劉小峰,男,博士,副教授,1974年8月出生。1993年至1997年就讀於華中理工大學土木工程系,獲工學學士學位;1997年至2000年就讀於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獲工學碩士學位;2002年至2005年就讀於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獲工學博士學位。先後參與和主持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計劃、國防預研縱向課題研究,獲得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次。在權威刊物和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十餘篇,其中EI收錄6篇,SCI收錄2篇。主要研究方向:信息存儲和信息檢索、Web信息抽取、分布式系統、圖像檢索等。
萬琳,女,博士,副教授,1975年1月出生。1997年畢業於華中理工大學計算機系軟體專業,之後在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應用專業繼續攻讀碩士及博士學位。在任教期間曾講授計算機圖形學、C程序設計等多門課程。2000年「計算機圖形學CAI」項目獲得校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001-2002學年度校教學質量二等獎;2002-2003學年度校教學質量二等獎;2004年「基於網路的自主型硬體虛擬實驗環境構建」項目獲得校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005年:教改項目「互動性數字邏輯虛擬實驗教學平台建設」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在校工作期間,主持並作為主要成員參加863和國防預研縱向課題研究項目10餘項。主持的項目包括Mobile SVG在嵌入式設備上的瀏覽軟體、計算機網路系統診斷軟體等多項。作為主要成員參加的項目「清江流域水電綜合信息集成系統」獲得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獲得SVG圖形編輯軟體、NAM(非對稱逆布局)圖像表示和處理軟體、計算機故障診斷軟體等3項軟體著作權。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為計算機圖形圖像,在權威刊物和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多篇。
胡雯薔,女,博士,副教授。1993年至2000年就讀於武漢理工大學物流工程學院,獲學士和碩士學位;2000年至2005年就讀於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學院信息所,獲博士學位。博士其間曾參與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973等多項橫縱向項目。目前主持863康復機器人虛擬模擬課題及虛擬現實方向橫向項目。在《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中國機械工程》、Proc. ICMA等國內外權威和重要學術刊物及會議上發表多篇論文,SCI、EI收錄近10篇。主要研究方向為康復機器人虛擬模擬、虛擬現實、計算機視覺和模式識別等。
裴小兵,男,博士,副教授。1997年至2000年在深圳市郵電局工作,主要從事軟體的研發與管理工作,負責開發了多個軟體系統。2000年至2003年在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工作,從事光網路系列產品的軟體研究與開發工作,期間分別參與了TMN的研究與開發、MSTP系列產品的相關規劃以及起草MSTP內嵌RPR技術規范等國標工作。2003年至2006年在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學習,獲博士學位。期間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小型微型計算機系統等期刊和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Data Engineering and Automated Learning等會議上發表十多篇論文。現主要研究興趣包括數據挖掘,軟體工程,信息網路及網路安全。
區士頎,男,博士。1990年至1994年就讀於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建築系,獲學士學位;1994至1997年在武漢煤炭設計院從事設計工作。1997至2000年就讀於華中理工大學機械學院,獲碩士學位;2000年至2005年就讀於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學院工業裝備與自動化研究所,獲博士學位。在煤炭設計院工作期間完成了多項規劃和設計任務。攻讀碩士期間在開目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進行軟體開發工作,研究內容為MIS系統中的車間派工調度軟體模塊。攻讀博士期間的研究課題為目前計算機圖形學的前沿技術——任意拓撲曲面的多解析度建模技術。在《The Visual Computer》、《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華中科技大學學報》、《中國機械工程》等國內外權威學術刊物及會議上發表多篇論文。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為計算機圖形學與可視化、,虛擬現實、動畫技術、智能CAD、軟體工程等。
蘇曙光,男,博士,湖南臨湘人,1975年7月出生,中國計算機學會高級會員,航天科工集團目標與環境光電特性國防重點實驗室技術顧問。1994.9~1998.7就讀於華中理工大學電子系獲工學學士學位;1998.7~2000.6工作於長虹電子集團;2000.9~2006.5就讀於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系,碩博連讀並獲得工學博士學位。近5年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和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22篇,且多數被EI或ISTP全文收錄。參與國家863科研兩項,國防重點預研項目一項,主持和重要參與的橫向項目主要有遙感高光譜圖像處理系統、戰場紅外視景模擬系統、基於網路協作的戰場動態場景模擬與虛擬測試平台、星上圖像無損壓縮系統等。目前研究方向和興趣:(1)多媒體通信和視頻編碼(2)操作系統和中間件(3)計算機體系結構和嵌入式系統。
曹華,男,博士。1992年畢業於華中理工大學自控系,獲學士學位;先後供職於深圳先科激光、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等單位,從事自動化設備設計、可編程式控制制器軟體開發、光網路產品的研究開發工作。2001年~2006年就讀於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獲工學博士學位。曾主持參與的項目:湖北省教育廳教師職稱申報管理系統、湖北應城鹽業集團財務軟體、GIS水務管理系統、遠程IP Camera系統、硬碟視頻監控系統、PCI視頻切換矩陣卡、PCI報警卡,某國防視頻網路加密系統預研課題等大中型項目。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會議)發表論文10篇,其中 3篇被EI檢索。現在主要研究興趣包括:圖像視頻的嵌入式系統應用,多媒體信息安全,計算機視覺。
呂澤華,男,博士,1976年12月出生。1994年至1998年就讀於華中師范大學數學系,獲理學學士學位;2001年至2007年就讀於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獲工學博士學位;2008年至2009年進入華中科技大學自控系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在國內權威期刊及國際學術會議發表論文二十餘篇,參與國家973項目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主要研究方向為模糊計算、近似推理、數據挖掘等。

❺ 遼寧省鞍山市的鴻象集團什麼時候破產

快了。馬
上就破產,,破逼廠子,,試用期不幹了,還壓一個月工資,真行,這逼單位,

❻ 遼寧省鞍山市的鴻象集團什麼時候破產

我已經批出附近的韓嘉裕八字,說房子是非常准確的,都知道的Q

❼ 明朝的科舉考試,為什麼存在地域差異也分「南北卷」

當時知識分子,南方比北方多,為了更公平選舉人才所以出現了南北卷的現象。

大明王朝的建立者朱重八,也就是後來的朱元璋,在位期間勵精圖治,作為一名從一無所有的乞丐,成為一國之帝王,他清楚的明白老百姓生活的不容易,所以對治理國家任用賢能非常的看重,朱元璋是非常看重科舉選拔,他認為國家要變強就得有源源不斷的人才出現,在明朝時期科舉制度到達了另一個巔峰。

朱元璋一聽你這個老東西,命人拖出去砍了,然後錄取考生就按朱元璋說的辦,平息一下北方學子的怨氣,後來的明朝皇帝為了更好地公平對待學子,所以開創了南北試卷。

閱讀全文

與鴻象集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以下屬於外匯的特徵 瀏覽:704
期貨長線百分之十的倉位輕倉 瀏覽:606
投管投資官網 瀏覽:909
工行股票市值 瀏覽:649
期貨高開幾十個點 瀏覽:115
無抵押個人網上貸款 瀏覽:324
期貨漲10個點是多少錢 瀏覽:613
1063股票 瀏覽:767
丹華資本投資公告 瀏覽:782
銀行工作讓我買基金 瀏覽:539
蘭格網北京廢鋼筋價格 瀏覽:633
2019年4月最新貸款基準利率 瀏覽:872
獅橋融資租賃總公司 瀏覽:819
伊朗的外匯管制 瀏覽:794
紅棗主力期貨 瀏覽:404
股票平權 瀏覽:544
紅棗期貨的紅棗規格 瀏覽:65
信託收稅嗎 瀏覽:58
民融資租賃 瀏覽:716
投資2萬億美元 瀏覽: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