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集團股份 > 股東研究融睿

股東研究融睿

發布時間:2021-04-17 14:30:54

① 香港睿稚集團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 睿稚集團成立於2004年,集團憑借其專業的國際背景,以及對3-6歲幼兒啟蒙需求的深刻認識,致力於「最適宜國內3-6歲幼兒啟蒙項目的引入、推介和發展。睿稚集團的投資股東有德同資本、華威集團等國內外知名公司。

② 德雲社公司的股東由誰啊

股東具體情況不清楚,不過董事長是郭德綱.

③ 只有一個創意,睿融的G·SSC也能幫助融到資嗎

偷偷告訴你,睿融的G·SSC幫助企業拿融資的幾個要點:
一、准備商業計劃書,股權融資的前提是引起投資者對項目的好感,商業計劃書也起到美化的作用。不超過 10 頁 PPT ,包括一句話說明公司的競爭對手是誰,如何尋找企業與競爭對手的差異性,因為創業企業是做差異化,創業企業是做不同,而不是做更好。初次融資,建議專業人做專業事。找專業的商業計劃書製作機構幫你製作,可以花小錢辦大事。
二、尋覓投資人,1,自己明確意中人的,創業團隊和創始人,創始人可以主動地把自己的商業計劃書遞到投資人那裡。2,參加投資機構組織的創業大賽,脫穎而出後接洽到投資人。3,直接入住到孵化器,現在各地孵化園如雨後春筍,紛紛涌現,創業團隊直接入住到這些孵化園里,就有可能幫助創業企業去對接這些投資人。這方面睿融會幫你解決,他們有很多資金機構等著好項目投資。
三、接洽投資人,融資人見到投資人,融資人也要展示自己的實力。如果融資團隊的創始人是全職工作,對工作充滿熱情,全力以赴,則企業成功的概率就會大大增加。加之強有力的創業團隊,廣闊的市場前景,以及創新的商業模式,會極大增強投資人對創業團隊投資的概率。投資就是投人,尤其是投核心大股東。
四、簽訂投資意向書,投資意向書雖然不具有法律約束力,但後面的融資核心,包括企業的估值,投資人的投資,投資佔比及投資時間、批次都會在此文件中體現,甚至包括獨家排他條款。因此創始人要格外注意投資意向書,因創始人不能單方輕易改變跟投資人在投資意向書談好的條款。此時,如果有股權律師介入,可以提供專業的股權融資建議,避免條款對創業公司或創業者不利。
五、盡職調查,財務盡職調查、法律盡職調查、有些還會涉及技術方面的盡職調查。
六、簽署交易文件,股權融資在盡職調查工作完成後,投資人對項目滿意,專業投資人就聘請律師起草交易文件,交易文件做好以後,彼此在此版本上進行協商談判,過程復雜的話往往會經過好幾輪談判和修改,直到整個交易文件定稿,磋商時間有的會達一兩個月。
七、簽署交割,股權融資簽完交易文件,簽約並不代表投資完成,後面還有一個步驟是交割,投資人進入後,意味著新的合作關系的形成,仍會出現各種新的情形,需要彼此用真誠、智慧,用共贏的心態和共同經營,維護好合作關系。

④ 在企業股權設計中,老闆佔多少股份最合適

給你分享一下我在睿融的G·SSC股權設計課堂學到的知識。每個公司情況都各不相同,股權結構也就千差萬別,有多少家公司就會有多少個可能不同的股權結構,但是都逃不開2/3、1/2、1/3三個比例。這三個比例由此被稱為生死線。為什麼它能決定生或死呢?
生命線:絕對控制線(股權>=2/3)
某A公司注冊資本5000萬元,由三股東組成,大股東甲持股90%,另兩股東乙和丙分別持股8%和2%,公司,大股東甲認繳出資4500萬元,實際出資1000萬元,乙和丙分別認繳400萬元、100萬,乙和丙的認繳出資均未到位。
當公司經營形勢惡化,發生巨額債務。甲股東召集臨時股東會,提議將公司注冊資本從5000萬元減少為1500萬元,乙和丙對該決議案投票反對,甲對該議案投票贊成,決議通過後,A公司據以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辦理了注冊資本變更登記手續,變更後的注冊資本為1500萬元,甲乙丙分別占其中1000萬、400萬、100萬。隨即A公司在法院起訴要求乙和丙繳納未到位的400萬和100萬元,法院判決支持。
生命線:管理控制線(股權>1/2)
持有股權50%以上時,就可以確保股東會通過如下事項的決議:
公司的經營方針和投資計劃;
選舉更換非職工代表擔任的董事、監事,決定他們的報酬;
審議批准董事會(執行董事)的報告;
審議批准監事會(監事)的報告;
審議批准公司的年度財務預算方案和決策方案;
審議批准公司的利潤分配方案和彌補虧損方案。
持股1/2以上時,還能決定:
是否同意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股權;
是否同意公司為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提供擔保。
生命線:防守控制線(股權>1/3)
持有股權1/3以上時,股東會對如下決議事項進行表決時,該股東有一票否決權。
公司增資減資,比如公司融資引入投資人,公司進行減資;
修改公司章程;
公司合並分立解散,比如 公司因業務需要分立為兩家或幾家公司;
公司組織形式變更,比如公司籌劃上市時,有限責任公司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

⑤ 最偉大的投資人、股神——巴菲特是誰

>
年8月30月,美國首都華盛頓。一個叫做沃倫·巴菲特的小男孩兒迎來了他的12歲生日。那天,他收到一封貓頭鷹帶來的邀請信:一所名為霍格伍茨的魔法學校認為他具備修習魔法的能力,因而歡迎他去那裡學習。於是他的父親(也是一位魔法師)把他送回全家人的故鄉——內布拉斯加的奧馬哈。在那裡,巴菲特進入了另一個世界。當他18歲從霍格伍茨畢業,又在賓夕法尼亞、哥倫比亞、紐約等地游歷歸來,25歲的他已經成為了一名擁有魔法石的偉大魔法師……雖然自從2000年網路大潮退去之時起,巴菲特控股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已經從最低價每股40800美元上漲到70000美元的價位之上,但2001財年該公司出現收入負增長,這還是巴菲特接手以來的頭一次。應該注意到,73歲的他也正在根據市場的變化進行相應的投資策略調整——這實在值得關注。

事實上,被稱為「奧馬哈的聖者」的巴菲特在投資方面的成就無疑相當於一位點石成金的白袍大法師——自從1942年11歲的巴菲特第一次購買股票以來,他以驚人的速度積累了財富:13歲時巴菲特靠送報賺取了自己的頭一個1000美元;22歲大學畢業時靠投資獲得個人第一個一萬美元;25歲他在自家卧室成立合夥企業時,個人資產已超過10萬美元;1961年巴菲特31歲時,他的身家超過百萬;4年後1965年巴菲特通過合夥企業取得伯克希爾·哈撒韋的經營權時,他也正式成為千萬富翁;1981年他進入了億萬富翁俱樂部;1988年則突破10億資產;到了1997年,他則為自己的身價添上了第10個「0」,這年他67歲。據預計,到2009年,巴菲特80歲的時候將可能成為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千億富翁之一,如果他能讓旗下公司保持其歷史平均的22%的年收入增長速度。

雖然其財產膨脹速度不及微軟的比爾·蓋茨(BillGates)、沃爾瑪的山姆·沃頓等少數超級實業家,但他卻是所有明星投資人中積累財富最多、最快也是最穩健的,作為唯一能在《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上進入前十位的明星投資人,他顯然打敗了喬治·索羅斯、彼特·林奇等同樣富有盛名的同行。

他的法力源於何處?一塊由本傑明·格雷厄姆於上世紀中期創立的名為「價值投資理論」的魔法石——魔法石,通常被稱為「賢者之石」,在近代煉金術中是煉金術士們追求的寶物,象徵著知識的人格化、從無知愚昧(賤金屬)到睿智理性(貴金屬)的上升、通過神秘的轉化而走向純潔的人。

主流投資界的異端所有的金融從業者的工作目標只有一個:戰勝指數。無論自身所操盤的基金所得幾何,甚至虧損,但只要能夠戰勝當年股市指數,則該人士就是成功的。

自從1965年由巴菲特控股以來,除了幾個個別年份,如網路股最為風光但巴菲特對之熟視無睹的1999年。伯克希爾·哈撒韋一直遠遠超越了S&P500的成績:這36年S&PS00的平均年收入增長為11.0%,而伯克希爾·哈撤韋的同比數據為22.6%,即便是去年出現6.2%的負增長,仍比S&PS00的11.9%的成績要好。如果在1965年投入一萬美元於該公司,至2001財年結束你能收獲5100萬,但如果投在S&P500上,只能回報47萬元。

但巴菲特是華爾街的一個異端:這不僅因為他不像其他金融大亨一樣每日忙碌於華爾街(他至今仍居住在奧馬哈),更因為他所採用的投資策略及原則與傳統或者說主流投資界大相徑庭。這兩點導致後人在記錄巴菲特的工作方式時,永遠不會選擇電影《華爾街》里的場景:慌亂的人們左手拿著一隻電話,右肩和臉頰夾住另一隻電話,右手則用鉛筆在白紙上寫寫劃劃,眼前的彭博機閃爍著綠色熒光,旁邊不斷傳來「做多」、「做空」和證券代碼以及罵人的聲音……通常意義上的現代金融理論,是從1929年美國股災導致的全國性大蕭條時開始的,大量沮喪的失業經紀人不知所措,又長期找不到工作,這讓他們有了足夠的空閑得以退回學術研究機構進行理論思索。

年,哈利·馬可維茨發表了一篇「開創了現代金融」的論文:《證券選擇》。這篇文章的核心觀點是風險與回報的不可分性,即沒有一個投資者能夠在承擔低於平均程度的風險的同時獲得高於平均水平的回報。但他認為如果買一些具備不同風險趨向的股票,則能將風險降低。而且,協同變化性越小的投資組合,其回報與風險的比值越大。

年之後,比爾·夏普對馬可維茨的工作進行了改進,提出應更多關注個股股價的波動性:波動性越大,則風險越大。個股的風險是一種無法通過多元化投資化解的風險,但正如馬可維茨所指出的,存在一些風險是能夠被多元化投資化解的,這就被稱為「非相關性風險」。1964年夏普又提出了固定資產定價模型(簡稱CAPM),以此來更為簡便地計算非相關性風險最小的投資組合。

與馬可維茨和夏普的理論共同作為現代證券投資理論基礎的,還有尤金尼·法碼的有效市場理論。他認為股市的參與者是絕對理性的,他們能夠對每個新信息做出迅速而正確的判斷,並由此改變股價的變化,在這樣一個充分有效的市場上,未來的股價是不可能預測的,所以除了運氣因素,沒有人能夠擊敗大勢。

但巴菲特的老師,哥倫比亞大學的本傑明·格雷厄姆於1947年前後提出的價值投資理論與上述幾個理論是完全沖突的。市場既不是充分有效的,股價的波動與回報的關系也是有限的。在他看來,投資這一行為不是由選擇投資組合的低風險性、持有的時間長這樣的特點決定的,而應是「根據詳盡的分析,本金安全和滿意回報有保證的操作」,就是說,選定了一傢具備良好潛質的企業,並在「相對低」的價位上,然後若干年內通過企業分紅實現收益,而不是在股價的漲跌瞬間判定選股正確與否。

作為格雷厄姆的最成功的門生,巴菲特充分執行了價值投資理論的原則。他常在說明自己選股的原則時進行這樣一句說明:「我從不試圖通過股票賺錢。我購買股票是在假設他們次日關閉股市,或在五年之內不再重新開放股市的基礎上。」既然如此,市場本身的變化就不再重要,市場反應是否足夠有效也不重要,股價波動導致的風險存在與否也不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企業經營的能力。「從短期來看,(市場是)一家投票計算器。但從長期看,它是一架稱重器。」

正是因此,一向理性的巴菲特說過一句似乎狂妄的話:「我對風險因素的理念毫不在乎,所謂的風險因素就是你不知道自己在干什麼。」

尋求內在價值「股價正在上升」,這句經常出現在專業人士口邊的話曾被《顧客的遊艇在哪兒》一書的作者小弗雷德·施維德認真地批評過:分析家們憑什麼判斷下一秒股票仍將上漲呢?事實上,每日進行K線圖分析的人們的確無法給出一個肯定的答案,就像只知道三圍數字無法還原一個女人的形貌。

格雷厄姆對此有一句精妙的評論:「(外界評論)一家企業的狀況,只有一半是事實,而另一半卻是人們的觀點。」通常,影響股價變化的往往是人們的觀點扯遠一點,這正是近年日漸興盛的「混沌投資理論」,即人們的心理狀態決定股市的變化這一理論的精到之處。也正是因此,不斷觀看陰線、陽線,研究踏浪理論的人們往往忽視了企業本身(雖然的確有一些著名投資人在盲人摸象的情況下因把握住市場的心理趨勢而取得超人的成就,如索羅斯)。

在《聰明的投資人》的最後一章中,格雷厄姆道出了有關投資的最為重要的幾個字眼:「安全邊界」。巴菲特認為,這些思想觀點,從現在起幾百年之後,將仍然會被認作是合理投資的奠基石。總結為一句話:就是找出最傑出的公司,以適當的價格購買,並長期持有它。而在賺錢之前,確定的「安全邊界」應該是「不賠錢」。

很顯然,判定一家公司是否值得買,除了基本層面的問題,還需要對購買價格有一個清晰的判定,這兩者間的差值是未來公司升值的基礎,被稱為「內在價值」。事實上,符合以上標準的企業既不太多也不太少,也沒有永遠符合這一標準的。在1973年,伯克希爾·哈撒韋用1100萬元買下《華盛頓郵報》11%的股權,但之後再沒有增資擴股,對此,巴菲特的解釋是再沒有一個更好的低價位可以進入。盡管如此,其在《華盛頓郵報》的所有者權益已經價值10億美元。

他每年做大約5至10起收購,但並不像多數慣於收購的企業一樣在收購後派自己的管理層,或者改變其公司原有工作流程,並宣稱如何在新公司與舊體系各公司間取得合力,而是像一個大收藏家般把收購的企業隨意擱置在一邊。他也把收購對象集中於保險公司、電力供貨商、制衣、有線電視、建材、商務飛機服務商等幾大領域,這些都是無論在怎樣的市場環境中業績波動都不會太大的行業。除此之外,他還在可口可樂、美國運通、吉列、富國銀行、迪斯尼等幾家超級企業投入巨額資金,這就是被稱為集中投資(FOCUS Investment)的方式。巴菲特做比喻說,這就像芝加哥公牛隊在喬丹身上付出最多一樣。

就像喬丹在球場具有主宰能力一樣,巴菲特喜歡那些在一定領域內占統治地位的企業。他也曾開玩笑說想想每晚有25億男人的胡須在生長,他們必須使用刀片,這足以讓他睡個好覺。

伯克希爾·哈撒韋另一個著名的傳統是,收購一家企業後會留出其中10%的股權給經理人,讓他們繼續經營。一則充分帶有巴菲特色彩的故事是1983年收購內布拉斯加傢具市場,該企業由羅斯·布朗金夫人用500美元創立,在這位沒上過中學的老人的苦心經營下,1983年內布拉斯加傢具市場銷售額已經達到10億美元。

盡管如此,一個有趣的現象是:越來越多的觀察人士認為,巴菲特真正與眾不同之處在於他的企業家氣質,他用收購堆砌起來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則是一個保險企業及大量與日常生活休戚相關的物品各佔一半份額的帝國。

很少過問收購企業的具體經營,並不意味著他對經營的外行。有經理人告訴記者,巴菲特的敏銳是驚人的,他可以把旗下任何一家子公司年報表中的數字記下來,如果你讓他在財務報表中發現任何令他不滿的數據,下次你就要小心了。

守望者隨著安然、世界通訊及其他造假賬公司的沒落,巴菲特的價值再次凸現:標准普爾分析員布雷弗曼稱,巴菲特帶頭改善企業的退休金管理及會計賬目系統,只要有巴菲特參與,有關公司便能建立良好的管治制度。

對於巴菲特「去腐生肌」的能力,一件事情可以做充分的說明:1991年所羅門兄弟公司交易商保羅·莫澤爾進行32億美元財政證券的非法交易被《華爾街日報》頭版頭條揭露,事先知道此事但未做出任何處理的公司CEO約翰·古夫倫德被迫離職,而公司股東之一的巴菲特不得不臨危授命。面對信用危機,巴菲特沒有撕毀證據,而是把它們全部交給調查者,並重新建立了嚴格的報告制度。由於他的勇敢承擔和苦心斡旋,所羅門兄弟公司雖然在這次丑聞中損失不小,但並未像預期一樣破產,而是在兩年內恢復了繁榮。

就像挽救所羅門兄弟一樣,這一次人們期待巴菲特挽救所有公司。而他本人也正嘗試在他持有大量股權的公司發揮影響力,強化有關公司的管理。例如,可口可樂去年便曾兩度帶領其他大企業改變會計賬目手法。可口可樂於7月份帶頭把發給雇員的認股權以開支形式人賬,隨後又率先放棄發表季度盈利預測,以免令管理層受到要把業績符合預測的過大壓力,而兩大行動都被視為巴菲特的勝仗。

現在,美國監管當局也希望推動企業成立獨立的核算委員會,以確保公司管理層不會向會計師施加過分的壓力,而巴菲特也成為協助當局推行此政策的有力武器。

對於期權制度,巴菲特早就發表過反潮流的聲音:「除非情況非比尋常,否則,所有者廉價賣出自己的部分企業結果總不會太好——無論這種出售是對內還是對外。結論顯而易見:股票期權應該以企業的真正價值出售。」

而對於假賬,4年前巴菲特就提出了3個問題希望各會計公司回答:

「一、如果會計師能夠獨立對公司財務體系的會計審計負責,那麼得出的數字是否會有所不同?如果不同,會計師應該解釋管理層和他個人的不同意見。

二、如果會計師是投資者,他認為目前對公司的報道能否幫助他對公司實質的財務狀況深人理解三、如果會計師把自己假設為公司CEO而進行會計和審計工作,公司的會計和審計過程還會是現在這樣嗎?區別在哪裡?為什麼?」

財年的成績對於巴菲特而言絕對是沉悶的。雖然「9.11」事件導致其保險業務損失就達20億美元,但或許這也並非一個偶然事件:自從1998年以220億美元天價買下全世界第三大的再保公司通用再保險,累計損失已經超過30億美元,一直是伯克希爾·哈撤韋的財務黑洞。

公司二把手查理·芒格也在去年警告說,未來公司將可能不再能夠為股東持續帶來兩位數的投資回報,這一數字很可能會將降至6%到7%。

香港資金管理公司South Ocean Partners的投資人理查德·麥康奈爾在給客戶的一份時事通訊中表示巴菲特投資的行業太傳統,需要依靠其高超的選股能力。這些公司沒有科技前景,並將很快失去其年事漸高的管理者和董事長,而且沒有接替者。此外,地域性過強也是一大局限。這些都可能讓伯克希爾·哈撒韋的前景並不美妙。

難道格雷厄姆的魔法石失靈了嗎哈格斯特朗認為,經歷過這幾年接連不斷的教訓,現在的市場的確更有效了,因此像以前一樣單純的尋找好企業然後耐心等待回報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一年前,他就意識到「現在已經沒有顯著的商業機會」,所以他開始關注股價嚴重縮水的大企業,特別是那些因投資者過度緊張而股價跌得過分的企業。但這並不意味著作為巴菲特忠實信徒的他背棄了價值投資理論,雖然不再耐心尋找「最好的」,哈格斯特朗開始在適當的價位接收一些他認為具備升值潛力的企業,比如正在信用危機中掙扎的泰科,他在13元的價位上大量購買股票,現在該股已經長到16元,比起當初6.98元的最低點長了近10元。

巴菲特也在做出相應的調整。為了保持規模達到930億美元的公司穩步增長,現在他已經開始尋找50億到200億左右大小的收購對象,而不是幾年前的1000萬大小的企業。他亦表示准備將目標擴展到全球。

年最切近的機會可能是收購通用電氣旗下的再保險企業(一種為保險公司進行保險以分散風險的企業)雇員再保險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的收入有一大半以上來自於保險公司的運營,而非進行股市操作或者持續的並購。如果成功,伯克希爾·哈撒韋將在保險業也正處於幾十年來最低谷的時期被打造為全球最大的再保險商。此前再保險業務佔全公司總收入的1/4左右。

通用電氣自1984年買下雇員再保險公司後,後者一直是前者的重要現金支柱,但「9.11」給美國所有保險公司以巨大沖擊,雇員再保險公司2002年全年損失預計在3.5億美元到4億美元之間,對於景況不佳的通用電氣而言,這一虧損甚至可能影響到公司整體的信用評級,也將更深遠的影響到公司現金流情況,因此,伊梅爾特決意將之出售。

對於伯克希爾·哈撒韋,這一收購意義重大。有分析師表示,由於「9·11」事件,再保保費大幅上漲,平均漲幅超過60%,如今再保產業變得相當重要,而一旦從前五大一舉躍居成為第一大,巴菲特將擁有更強大的價格主導能力。

這也意味著極大的風險,畢竟同時解決兩家巨型再保險公司的困難並不容易。為了扭轉頹勢,2002年巴菲特率領旗下眾多保險公司主動出擊:在提高收費的同時,他進入了其他同行望而卻步的諸多領域,包括世界盃取消保險、南海石油基地、芝加哥西爾斯大廈財產保險,以及反恐怖主義保險。成功的冒進讓公司在2002年成績不菲:前三季度S&P500虧損22%,但伯克希爾·哈撒韋盈利30億美元。

而且,巴菲特闖入了兩個他從未進入過的領域:能源業和電信業。其代表作分別是中美能源和Level3。而對於曾表示搞不懂的高科技行業,這次巴菲特的進入更給人以突兀之感。對此不願過多評論的他表示,他看重該公司創始人沃爾特·斯科特是一個重要的原因:「沃爾特有一種把事情由復雜變簡單的能力。」

或許應該這樣說:市場改變了,一個堅定的價值投資理論者應該在新的市場環境中尋找新的規則和機會,但基礎的原則不應放棄。「你不是因為別人不同意你的意見就是對的或是錯的。你是對的,僅僅因為你的事實是對的,你的推理是對的」,格雷厄姆的教誨對巴菲特影響深遠,「如果總是做顯而易見或大家都在做的事,你就賺不到錢」。

⑥ 中國十大調查研究咨詢公司機構排名情況

國內調查研究咨詢公司很多,但是有實力的不多,請參見如下:
1、零點咨詢
2、中為咨詢
3、正略鈞策
4、北大縱橫
5、和君咨詢
6、漢普管理咨詢
7、達聞通用
8、MIMR現代國際
9、新生代市場監測機構
10、央視市場研究(CTR)
11、策點調研
12、數字100公司
13、易觀國際
14、蓋洛特公司
15、華夏基石
16、AC尼爾森中國
17、慧聰研究
18、捷孚凱(中國)
19、賽諾公司
20、北京環亞
21、賽立信研究集團
22、北京勺海公司
23、誠予國際
24、簡博市場公司
25、明鏡市場公司
26、大正市場公司
27、華通人商用
28、廣州致聯
29、iResearch艾瑞咨詢
30、華南國際
31、新華信
32、睿信致成
33、AMT管理公司
34、北京開卷信息

中為咨詢是以自己的知識和智慧,幫助企業、事業成功、推動社會文明的建設發展,中為咨詢的生命在市場,中為咨 詢的成功就在於幫助別人出主意獲得成功;幫助別人成功的業績越多,深圳中為智研咨詢有限公司自身的社會信譽不 斷提高,在市場上佔有的份額也變大。中為咨詢特別在信息技術迅速發展以及這些技術在咨詢企業得到廣泛應用的時 候,中為咨詢得益於各種智力資源和信息資源與不同企業和部門的合作和協調經營。中為咨詢注重競爭,更注重合作 ,注重競爭中的合作。為了向客戶提供更多的有價值的咨詢產品(好的計劃、方案),中為咨詢人不斷改進咨詢的工 作方式,不僅在觀察、分析問題後,以提交建議或咨詢報告,更重要的是長期合作。

中為咨詢研究集團旗下,深圳中為智研咨詢有限公司競爭信息情報事業部,為企業提供專業優質的競爭對手調研、行 業分析研究、競爭信息情報整體解決方案、競爭信息情報管理系統等競爭信息情報產品與服務。
中國企業及市場調查
研究大綱:
第一章 企業基本情況調研;
一、注冊成立時間;二、企業子公司及分布;三、企業股權結構;四、企業 員工數量;五、企業合作商;六、企業負責人聯系方式;
第二章 企業市場總況調研;
一、目標企業經營狀況;二、 目標企業生產研發;三、目標企業營銷活動;四、目標企業銷售情況;五、目標企業市場拓展;六、目標企業戰略舉 措;
第三章 企業生產研發調研;
一、目標企業生產設備;二、目標企業生產能力;三、目標企業質量控制體系;四 、上游供應商狀況;五、研發部門組織架構;六、技術水平及研發能力;七、生產、研發的管理與政策;
第四章 企 業經營狀況調研;
一、目標企業營收規模;二、目標企業資產規模;三、目標企業盈利情況;四、目標企業股權結構 ;五、目標企業投融資動態;
第五章 企業營銷體系調研;
一、市場競爭調研;二、市場宏觀環境;三、市場需求和 變化趨勢;四、營銷組織架構;五、品牌定位;六、產品銷售狀況;七、價格體系;八、銷售渠道;九、營銷策略總 結;第六章 企業人力資源調研;
一、企業文化及管理特點;二、組織架構及人員構成;三、管理、研發與營銷團隊 ;四、薪酬體系與福利制度;五、人力資源政策情況;
第七章 企業專利情況調研;
一、行業專利數據分析;二、區 域分析;三、類型分析;四、主要競爭公司分析;五、申請人分析和發明人分析;六、法律狀態分析;七、專利產生 率;八、專利成長率;九、技術發展趨勢;十、目標企業專利申請專利情況;十一、專利管理情況;
第八章 企業其 它信息調研;
一、倉儲物流調研;二、企業風險調研;三、企業社會評價;四、企業售後服務調研;第九章 競爭策 略分析與建議;第十章 企業信息調研綜合評價總結。

⑦ 睿融的G·SSC股權設計專家是誰

睿融的G·SSC專家提示您:大部分企業在創立和發展過程中都需要進行融資,融資按權益來劃分可以劃分為股權融資和債權融資。
股權融資。股權融資是指企業的股東願意讓出部分企業所有權,通過企業增資的方式引進新的股東的融資方式,總股本同時增加。股權融資所獲得的資金,企業無須還本付息,但新股東將與老股東同樣分享企業的贏利與增長。
債權融資。債權融資是指企業通過借錢的方式進行融資,債權融資所獲得的資金,企業首先要承擔資金的利息,另外在借款到期後要向債權人償還資金的本金。債權融資的特點決定了其用途主要是解決企業營運資金短缺的問題,而不是用於資本項下的開支。

⑧ 股權融資和債券融資,企業該如何取捨

睿融的G·SSC專家提示您:大部分企業在創立和發展過程中都需要進行融資內,融資按權益來劃分容可以劃分為股權融資和債權融資。
股權融資。股權融資是指企業的股東願意讓出部分企業所有權,通過企業增資的方式引進新的股東的融資方式,總股本同時增加。股權融資所獲得的資金,企業無須還本付息,但新股東將與老股東同樣分享企業的贏利與增長。
債權融資。債權融資是指企業通過借錢的方式進行融資,債權融資所獲得的資金,企業首先要承擔資金的利息,另外在借款到期後要向債權人償還資金的本金。債權融資的特點決定了其用途主要是解決企業營運資金短缺的問題,而不是用於資本項下的開支。

⑨ 睿融的G·SSC股權設計培訓主要講些什麼

我參加過睿融的G·SSC股權設計培訓課程,當時是在他們深圳總部聽課的。講關於股權很多方面的知識,比如:如何利用股權融資,股權激勵,股權架構,股權分配方式等。都很受用。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李老師分享的三條股權生命線:
生命線:絕對控制線(股權>=2/3)
某A公司注冊資本5000萬元,由三股東組成,大股東甲持股90%,另兩股東乙和丙分別持股8%和2%,公司,大股東甲認繳出資4500萬元,實際出資1000萬元,乙和丙分別認繳400萬元、100萬,乙和丙的認繳出資均未到位。
當公司經營形勢惡化,發生巨額債務。甲股東召集臨時股東會,提議將公司注冊資本從5000萬元減少為1500萬元,乙和丙對該決議案投票反對,甲對該議案投票贊成,決議通過後,A公司據以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辦理了注冊資本變更登記手續,變更後的注冊資本為1500萬元,甲乙丙分別占其中1000萬、400萬、100萬。隨即A公司在法院起訴要求乙和丙繳納未到位的400萬和100萬元,法院判決支持。
生命線:管理控制線(股權>1/2)
持有股權50%以上時,就可以確保股東會通過如下事項的決議:
公司的經營方針和投資計劃;
選舉更換非職工代表擔任的董事、監事,決定他們的報酬;
審議批准董事會(執行董事)的報告;
審議批准監事會(監事)的報告;
審議批准公司的年度財務預算方案和決策方案;
審議批准公司的利潤分配方案和彌補虧損方案。
持股1/2以上時,還能決定:
是否同意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股權;
是否同意公司為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提供擔保。
生命線:防守控制線(股權>1/3)
持有股權1/3以上時,股東會對如下決議事項進行表決時,該股東有一票否決權。
公司增資減資,比如公司融資引入投資人,公司進行減資;
修改公司章程;
公司合並分立解散,比如 公司因業務需要分立為兩家或幾家公司;
公司組織形式變更,比如公司籌劃上市時,有限責任公司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

閱讀全文

與股東研究融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以下屬於外匯的特徵 瀏覽:704
期貨長線百分之十的倉位輕倉 瀏覽:606
投管投資官網 瀏覽:909
工行股票市值 瀏覽:649
期貨高開幾十個點 瀏覽:115
無抵押個人網上貸款 瀏覽:324
期貨漲10個點是多少錢 瀏覽:613
1063股票 瀏覽:767
丹華資本投資公告 瀏覽:782
銀行工作讓我買基金 瀏覽:539
蘭格網北京廢鋼筋價格 瀏覽:633
2019年4月最新貸款基準利率 瀏覽:872
獅橋融資租賃總公司 瀏覽:819
伊朗的外匯管制 瀏覽:794
紅棗主力期貨 瀏覽:404
股票平權 瀏覽:544
紅棗期貨的紅棗規格 瀏覽:65
信託收稅嗎 瀏覽:58
民融資租賃 瀏覽:716
投資2萬億美元 瀏覽: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