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股權轉讓溢價差異的疑問:為何「同股不同價」
在輿論普遍對張裕集團兩次轉讓股權價格不同群情激憤時,有必要反思股權轉讓溢價差異化的合理性,以及其中真正的原因。在了解了中天科技這個案例後,超高差異化率就會有更直觀的感受。 在企業股權轉讓中,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只有兩個:其一是企業股權尤其是國有股權的轉讓對象,即股權賣給誰的問題;其二是轉讓價格。與價格相關的信息,是國有股權在轉讓過程中是否做到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以及股權轉讓價格與股權真實價值(凈資產)相比,所產生的股權轉讓差價(溢價率)是否在合理范圍之內。 在近段時間內,市場對於煙台張裕集團國有股權轉讓產生了較大的爭議,爭議的問題關鍵在於股權轉讓溢價率的差異化。但是,根據對歷年上市公司並購的研究表明,同一上市公司股權在不同時間價格存在差異,即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轉讓溢價率存在差異化。對於一家企業股權轉讓過程中形成的溢價率差異,關鍵是要分析其成因。相對而言,引起「公憤」的張裕集團的溢價差異化並不那麼嚴重。 「同股不同價」的正常性 在煙台張裕集團有限公司的國有股權轉讓過程中,受讓張裕集團股權的機構有兩類:一類是外資企業,即義大利意利瓦公司( IllvaSaronnoInvestments );一類是企業員工,即張裕集團以及張裕 A ( 000869 )的高管層控制的煙台裕華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下稱裕華投資)。 2005 年 2 月 7 日,煙台市國資委將張裕集團 33% 的國有產權轉讓給意利瓦公司時,轉讓金額為人民幣 48142.43 萬元; 2004 年 10 月 29 日,煙台市國資委將張裕集團 45% 的股權轉讓給裕華投資時,轉讓價格僅為人民幣 38799.51 萬元。這意味著,在相差不長的時間內,張裕集團的股權轉讓給不同的對象轉讓價不同,即溢價率存在較大的差異,經計算兩者轉讓價格相差四成。 其實,在企業股權轉讓過程產生的溢價率差異化現象是常見的,以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轉讓為例,一家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轉讓存在差異化。以下試舉兩個例子: 2003 年 8 月 6 日,黑龍江建材集團將其持有的天鵝股份( 600829 )的 7680 萬股國家股 ( 占總股本的 29.8%) 轉讓給哈葯集團公司,轉讓價格為每股 3.087 元,轉讓完成後相應股份將變更為法人股。 2004 年 4 月 28 日,黑龍江建材集團再次將其持有的天鵝股份 4194 萬股國家股(占總股本的 16.27% )轉讓給哈葯集團公司,該次轉讓價格是每股 2.496 元,轉讓完成後相應的股份將變更為法人股。天鵝股份國有股轉讓的溢價率存在差異,後者比前者下降了 19.14% 。 不但國有股轉讓存在溢價率差異化現象,法人股轉讓也存在溢價率差異化。 2003 年 6 月 27 日,北京首都國際投資管理公司和海泰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簽訂了《股權轉讓協議》,後者將望春花( 600645 ) 6819.44 萬股社會法人股轉讓給前者,協議轉讓價格約定為人民幣 12875 萬元,即每股轉讓價為 1.89 元。 2004 年 5 月 11 日,上述兩家公司經過協商,將擬轉讓的望春花 6819.44 萬股社會法人股的轉讓價格調整為 10875 萬元,調整後的每股轉讓價為 1.59 元,股權轉讓溢價率下降了 15.87% 。 從整個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轉讓市場的溢價率平均水平來看,不同時期轉讓溢價率的差異化現象更加劇烈。以上市公司控股權轉讓的溢價率為例,在過去,由於上市公司「殼」 資源的稀缺性,所以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轉讓存在較高的轉讓溢價率, 1997 年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轉讓平均溢價率達到 33.96% 。但從整個市場的發展趨勢上看,從 1997 年到 2002 年,我國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轉讓平均溢價率一直處於下降的通道之中,從 33.96% 逐步下降到 10.71% 。到了 2003 年,國資委改變了上市公司股權轉讓定價理念,定價方法從靜態凈資產轉移到凈資產與價值相結合的方式上,並在多起外資並購高溢價的影響下, 2003 年上市公司並購平均轉讓溢價率有所提高。到 2004 年,在證券市場持續低迷的情況下,部分上市公司的股價已經接近或者低於其凈資產,所以上市公司並購溢價並沒有維持 2003 年反彈上升的趨勢,反而重新步入下降通道 ( 見圖 1) 。 綜上所述,對於企業股權這種特殊的商品,它的轉讓如同其他商品買賣一樣,存在基本的市場供求關系。在我國這樣市場環境不成熟、市場信息不完整的情況下,企業股權在不同時間的市場價格是不同的,即股權轉讓的溢價率肯定存在差異化,這是一種正常現象。 關注溢價率差異化的成因 既然企業股權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它在轉讓過程中存在股權轉讓的溢價率差異化是自然現象。所以,無論是對於力求發現企業價值的投資者,還是對於監管部門,都要關注股權轉讓溢價率差異化的成因,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質規律,在尋找到發展機會的同時,控制市場風險。張裕集團國有股權轉讓被指為實行 EMBO ,因此其溢價率差異化更被認為是國有資產流失等。但是,從歷史上看,國有股權轉讓的溢價差異化完全是正常的,因為股權轉讓時間不同,一次是在 2004 年 10 月 29 日轉讓,另外一次是在 2005 年 2 月 7 日轉讓。甚至,如果 MBO 本身並無不可,張裕集團國有股權轉讓給不同的主體也可以是不同溢價的。我們需要關注的張裕集團國有股權轉讓溢價率差異化成因,是時間的差異,還是轉讓給管理層控股公司裕華投資與轉讓給外資意利瓦公司的對象差異。 其實,我們在關注國有股權轉讓溢價率差異化的同時,更應該關注非國有股權轉讓溢價率差異化的成因,因為對於非國有股權轉讓,國有資產管理部門不監管、媒體也不太關注,這種情況下形成的股權轉讓溢價率差異化可能更加值得我們去思考。中天科技( 600522 )的法人股轉讓就是這樣一個案例。在中天科技法人股中,股權轉讓價格為每股 0.206 元,與 2003 年末每股凈資產 2.70 元相比,其轉讓溢價率為 -92.37% !這是什麼原因?整個案例水落石出以後,我們才得以知曉,這是一起管理層主導下的收購案例。盡管管理層並沒有獲得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地位,但如此股權結構已經完全控制了上市公司(見附錄)。 商品達成交易,有其市場的合理性。無論是張裕集團國有股權轉讓,還是中天科技的法人股轉讓,爭議股權轉讓溢價率差異化的事實是沒有意義的。但對於企業股權,尤其是影響上市公司控制權的股權轉讓,建議採用如下方式,可能更有利於形成一個股權轉讓溢價差異化的形成機制,更有利於發現一個符合市場化的股權轉讓溢價率: 一、在收購方組建上,管理層與職工參與,社會其他收購方競標參與。即從市場常說的管理層收購( MBO , ManagementBuy-out )走向管理層參與收購( MPA , )。 二、在轉讓過程中,有中介機構的全程參與,轉讓過程公開,信息披露完整,並且留下了參與個人的簽名與聲明。 三、在轉讓時間上,公開轉讓時間較長。目前掛牌時間一般為 20 天,但對於有興趣參與的投資方, 20 天時間是不可能完成對一家上市公司進行調查清楚,從而難以做出正確的投資與否的判斷。 附錄:中天科技股權轉讓案例 一、讓人詫異的超低轉讓溢價率 2004 年 12 月 3 日,中天科技披露法人股轉讓公告,公司控股股東如東縣中天投資有限公司(下稱中天投資)將其所持有的公司法人股 5832.68 萬股 ( 占公司總股本的 28%) 轉讓給江蘇中天絲綢有限公司(下稱中天絲綢)。轉讓完成後,中天科技的第一大股東為中天投資(持有 29.4% 的股權),中天絲綢將以微弱的持股差距成為中天科技的第二大股東。本次協議轉讓總價為人民幣 1200 萬元,每股轉讓價格為 0.206 元,與 2003 年末每股凈資產 2.70 元相比,其轉讓溢價率為 -92.37% ! 中天科技 2000 年到 2002 年的業績逐年增長,由於上市的原因每股收益在 2002 年有所下降, 2003 年經營狀況不佳,但是 2004 年前三季度還有每股 0.059 元的收益。況且公司在 2002 年 10 月才募集 3.6 億元資金,上市不到兩年,與同期的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轉讓相比,中天科技法人股就這么低的溢價率轉讓了。如此大的股權轉讓溢價率差異,能不讓人詫異? 中天絲綢的股權結構為:如東縣河口鎮農村經濟服務站(下稱河口鎮農經站)占 90% ,自然人薛濟萍(中天科技公司的董事長兼總經理)先生占 10% (見圖 2 )。而河口鎮農經站是河口鎮政府下屬事業法人單位,其實際控制人為如東縣河口鎮人民政府。一家鎮人民政府控制的企業如此便宜地收購上市公司中天科技的法人股,怎能不讓人詫異? 二、管理層主導收購提供解謎線索 2005 年 2 月 4 日,中天科技公開披露的信息使這個謎底的解開或許有了一些線索。薛濟萍與河口鎮農經站簽訂《股權轉讓協議》,薛濟萍受讓河口農經站持有的中天絲綢 70% 的股權,交易價格為 2065.7 萬元,以現金支付。轉讓完成後,薛濟萍共持有中天絲綢 80% 的股權。中天科技目前第一大股東中天投資持有中天科技 6125.32 萬股法人股,占公司總股本的 29.4% ,而中天投資的兩名股東為河口鎮農經站和薛濟萍,分別持有 90% 和 10% 的股權。如此一來,薛濟萍通過中天投資和中天絲綢間接持有中天科技 25.34 %的股份。中天科技股權變動的一系列動作,說明其目的可能只有一個——實現管理層收購。盡管管理層並沒有獲得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地位,但如此股權結構已經完全控制了上市公司。 呂愛兵/文
B. 內部股權轉讓 溢價多少合適
這個根據市場的情況來定!
股權轉讓的問題可參考:.com//http://www.dongao.com/zcswsks/ssxgfl/201403/147701.shtml
C. 我國上市公司ipo溢價的原因
樓上的幾位語氣上貌似很了解,但能說出這種話的人其實根本不了解中國股票一級市場的情況與各種規則。
中國IPO「圈錢」,這個詞只是因為IPO募集資金量在融資領域顯得大得驚人,但其原因不是因為老闆一個個的非常黑心,而是因為中國IPO發行審核制度是核准制決定的,美國是備案制;中國只允許增量發行,國外允許存量發行。這是制度的問題,能合理玩轉游戲規則的人遭人嫉妒而誕生了「圈錢」這個字眼。雖然這用詞的謂語非常准確,但是這個詞的用法,卻經常用於形容各上市公司股東從股民身上撈錢。
我來試著回答你的問題,但可能用詞不那麼專業。
1、公司價值計量
(1)面值計量
理解IPO發行溢價,首先我們看一下公司股價如何計量才算公允。對股份公司而言,公司注冊時候的價值基本上是1元/股,因為股票的面值是1元,中國不允許折價發行,因此只能高於1元,不能低於1元;對有限公司而言,實收資本=注冊資本,沒有股票概念,但可以理解為每1元出資只值1元。即,設立時公司股票價格僅為實收資本或股本價格。
(2)凈資產計量
其次,公司經營會提高公司的凈資產,後來進入的股東與原股東共同分享了以前的經營成果,因此,理所應當以高於股票面值的價格注資。一般採用的方法是以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作價。凈資產不僅包括實收資本或股本,還包括資本公積與留存收益,因此,公司經營一段時間後,入股價格一般高於設立時的價格。
(3)評估計量
公司可聘請評估機構對公司股價進行評估,以評估值進行轉讓,但聘請評估機構需要花費一定費用,一般增資不會聘請評估機構評估股價。國有資產投資入股時,報請國資委審批一般需經評估。
(4)協議價計量
股票也是一種可轉讓的資產,交易雙方可根據協商作價達成交易,即公司經營多年後,仍能看到1元/股的轉讓價格。
以上定價方法,前3種方法屬於公允定價。
2、經營溢價
根據《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管理辦法》規定,發行人自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後,持續經營時間應當在3年以上。這就說明擬上市公司在申請上市之前需要運行至少3年。一般公司注冊到上市幾乎沒有正好三年的情況,因此,三年間公司會以上市為目標,努力經營三年,這三年會較大幅度的提高公司凈資產,而中國上市公司現在一般都是經營10年左右的公司,至少也要5年。由於上市前1年的凈利潤直接影響到IPO的融資量,因此尤為重要,公司上市後的價格理應有所上漲。
3、流動性溢價
流動性是指股票在轉換成貨幣時,其價值不會蒙受損失的能力。公司股票上市之前,沒有活躍市場,轉換成貨幣的能力極差,而且每次轉讓都需經工商管理部門備案,並且不能轉讓超過200人以上,轉讓成本高,難度大。不易轉換成貨幣的資產自然價格偏低;而公司上市後,每天都在交易所進行轉讓,不需經工商管理部門備案,股東人數沒有限制,成本低,難度小。容易轉換成貨幣的資產更為接近貨幣的性質,價格自然偏高。
公司股票上市,股東的本質目的就是為了得到流動性溢價,原股東的股票資產價值可以迅速膨脹幾倍甚至幾十倍。能夠達到如此驚人的效果,主要原因是我國IPO審核實行核准製造成的。核准制即發行人必須符合證券管理機構制定的若干適於發行的實質條件。符合條件的發行公司,經證券管理機關批准,才能發行股票。這就決定了,新股發行量由中國證監會決定,如果將新股視為投資市場中的一種商品,那麼這種商品的價格彈性較大,發行量就是供給量,價格由供給和需求決定,那麼需求就是中國打新資金量。中國的投資理念已經非常完善,幾乎每個中國人都已經有了有錢就投資的想法,即使是現在的老婆婆也知道錢與其存銀行不如買銀行理財產品,老婆婆不知道這個行為是投資,但其實質就是投資。中國投資熱情的高漲決定了新股需求量的極度膨脹。在需求極度膨脹,供給受到嚴格管制的情況下,富有彈性的商品價格當然持續高位。
4、未來預期
買股票就是買公司的未來,公司通過經營,凈資產進一步增加,同時以IPO募集資金投資原定項目,能夠為公司帶來現金流流入。通過購買公司股票可以享受高額的利潤分配及股票漲價帶來的資本利得。公司發行股票時會設定募集資金投資項目,該項目即為公司IPO的第一亮點,投資者能夠憑借公司募投項目,對公司未來現金流流入進行預期。與上市前相比,公司擁有了一大筆資金用於發展原來難以發展的項目,可以使公司規模迅速擴大,因此,在獲得該筆資金的同時,股票價格會有一定程度的漲幅,而這一時點,即為IPO發行成功之時。
D. 股權轉讓中股權有無溢價的說明怎麼寫
一筆糊塗投資,沒搞清股權轉讓和增資的關系。
從法律層面上說,公司股東會決議、章程怎麼出的,就怎麼辦。a轉讓股權當然應該收到全部轉讓款,公司沒有收到「出資」款怎麼會涉及公司的股權溢價呢?怎麼會涉及公司賬務處理?
從實際操作說,股東商量好了,a拿走20萬,轉讓20%的股權是一件事;多出的10萬可以作為增資擴股進入公司(這樣涉稅最少,c的部分投資款留在公司也表明了股東的共同意願,既然有投資,增資是必需的),股權比例可以同步進行完。
依據是錯誤的,結論也是錯誤的。
E. 公司股權轉讓溢價和不溢價稅費上的區別~~~在線等~急
公司股權轉讓溢價和不溢價稅費上的區別:
1、如果是按照1500萬轉讓,涉及到金額最大的稅費是法人股東的企業所得稅,稅率是溢價所得的25%;自然人股東的個人所得稅,稅率是一家所得的20%。
2、如果按照1000萬轉讓,可能會遇到稅務局不核准這個價格,可能還是按照1500萬的轉讓價格繳稅,稅率同1、一樣。如果稅務機關通過該轉讓價格,那就是平價轉讓,無溢價所得,不用交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這500萬屬於受讓人所得,因為是公司財產,還沒有分配給原股東。如果要平價轉讓,建議先分配後轉讓。
以上1、2都要繳納的稅費是印花稅、城建、教育附加等小稅種。
溢價是指所支付的實際金額超過證券或股票的名目價值或面值。而在基金上,則專指封閉型基金市場的買賣價高於基金單位凈資產的價值。我們通常說一支股票有溢價,是指在減掉各種手續費等費用之後還有錢。
我們說一支股票有多少的溢價空間,是指離我們判斷這支股票的目標價格和股票票面價格之間的價差。溢價是指交易價格超過證券票面價格,只要超過了就叫做溢價。溢價空間是指交易價格超過證券票面價格的多少。
溢價是指升水,在貨幣市場中,升水指為判斷遠期或期貨價格而向即期價格中添加的點數。與貼水相對稱。即當「被報價幣利率」小於「報價幣利率」時的情況。這種情況下,換匯匯率點數排列方式為左小右大。
升水表示遠期匯率高於即期匯率。在直接標價法下,升水代表本幣貶值。反之,在間接標價法下,升水表示本幣升值。如人民幣兌美元現匯匯率為100美元=810.02元人民幣,若期匯升水10個點,則期匯匯率為100美元=810.12元人民幣,表示人民幣貶值10個點。反之亦然。
遠期合同中本幣負債以遠期匯率計處的金額大於外幣性資產以即期匯率計算的金額的差額。它是企業規避外匯匯率變動的風險而花費的一種代價。外匯經紀銀行為了避免經營外匯的風險,一般設定了與即期匯率不同的遠期匯率。
企業遠期合同中以外幣表示的部分按期匯率折算,而以本幣表示的部分按遠期匯率計價。在買入外匯的遠期合同中,遠期匯率通常高於即期匯率。企業規避外匯率變動風險的成本體現為升水。
F. 股權溢價轉讓
30萬元是購買公司注冊資本的20%(20萬元)。還是A70%里的20%(14萬元)10萬元作股權溢價進帳。
G. 個人股東轉讓股份溢價部分賬務處理
1、合並正常入賬如下:
借:股本 20萬
借:資本公積 80萬
貸:銀行存款 100萬
同時需代扣代繳個人股權轉讓所得稅:
借:其他應收款-代扣代繳所得稅
貸:應交稅費-個人所得稅
個人股權轉讓應納稅額的計算:《個人所得稅法》及其實施細則規定,個人轉讓股權的所得屬於財產轉讓所得項目,以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按20%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按次徵收。 具體計算方法為:股權轉讓所得應納個人所得稅=(股權轉讓收入-取得股權所支付的金額-轉讓過程中所支付的相關合理費用)×20%, 其中,合理費用是指股權轉讓過程中按規定支付的稅金、資產評估費、中介服務費等。
2、上市公司股份回購的會計及稅務處理如下:
一、回購股份的會計處理
(1)回購本公司股票時
借:庫存股(實際支付的金額)
貸:銀行存款
(2)注銷庫存股時
借:股本(注銷股票的面值總額)
資本公積--股本溢價(差額先沖股本溢價)
盈餘公積(股本溢價不足,沖減盈餘公積)
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股本溢價和盈餘公積仍不足部分)
貸:庫存股(注銷庫存股的賬面余額)
(3)轉讓庫存股時,轉讓價高於庫存股的賬面余額
借:銀行存款(實際收到金額)
貸:庫存股(轉讓庫存股的賬面余額)
資本公積——股本溢價(轉讓價與庫存股賬面余額的差額)
(4)轉讓庫存股時,轉讓價低於庫存股的賬面余額
借:銀行存款(實際收到金額)
資本公積--股本溢價(差額先沖股本溢價)
盈餘公積(股本溢價不足,沖減盈餘公積)
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股本溢價和盈餘公積仍不足部分)
貸:庫存股(轉讓庫存股的賬面余額)
二、回購股份的稅務處理
1、個人股東的稅務處理
回購股份過程中,回購方上市公司不涉及稅收,對於被回購方是個人的,由於上市公司股票屬於金融商品,根據《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過渡政策的規定》(財稅〔2016〕36號附件3)第一條第二十二項第五小項:「下列項目免徵增值稅:(二十二)下列金融商品轉讓收入:5.個人從事金融商品轉讓業務。」對於個人被回購上市公司股票免徵增值稅。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轉讓股票所得繼續暫免徵收個人所得稅的通知》(財稅字[1998]61號)規定:「從1997年1月1日起,對個人轉讓上市公司股票取得的所得繼續暫免徵收個人所得稅。」對於個人被回購上市公司股票(不含限售股)免徵個人所得稅。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調整證券(股票)交易印花稅徵收方式的通知》(財稅明電[2008]2號)規定:「從2008年9月19日起,調整證券(股票)交易印花稅徵收方式,將現行的對買賣、繼承、贈與所書立的A股、B股股權轉讓書據按千分之一的稅率對雙方當事人徵收證券(股票)交易印花稅,調整為單邊征稅,即對買賣、繼承、贈與所書立的A股、B股股權轉讓書據的出讓方按千分之一的稅率徵收證券(股票)交易印花稅,對受讓方不再征稅。」對於個人被回購上市公司股票按千分之一的稅率徵收證券(股票)交易印花稅。
2.法人股東的稅務處理
回購股份過程中,對於被回購方是法人的,由於上市公司股票屬於金融商品,根據《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實施辦法》(財稅〔2016〕36號附件1)規定,企業轉讓外匯、有價證券、非貨物期貨和其他金融商品所有權屬金融商品轉讓,應按照賣出價扣除買入價後的余額為銷售額,計算繳納增值稅。一般納稅人企業適用稅率為6%,小規模納稅人企業適用3%徵收率。
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和《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的規定,轉讓股票屬於財產轉讓收入,應當繳納企業所得稅。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貫徹落實企業所得稅法若干稅收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10]79號)第三條:「企業轉讓股權收入,應於轉讓協議生效、且完成股權變更手續時,確認收入的實現。轉讓股權收入扣除為取得該股權所發生的成本後,為股權轉讓所得。企業在計算股權轉讓所得時,不得扣除被投資企業未分配利潤等股東留存收益中按該項股權所可能分配的金額。」對於被投資企業的未分配利潤等股東留存收益已經繳納過企業所得稅,但在轉讓股票時不得扣除,有重復納稅之嫌(參見股權轉讓前先進行利潤分配可避免重復征稅)。
根據財稅明電[2008]2號的規定,對於法人被回購的上市公司股票也是按千分之一的稅率徵收證券(股票)交易印花稅。
H. 股權轉讓股票能大漲嗎
您好,許多關注股市的朋友可能發現上市公司轉讓股權後股票會大漲。其實內,這要看你買的是容什麼股票,是什麼人要入股。如果股東是為了減持不良資產、或者是強勢資金等優質資源進入,則是利好,如果是公司本身不好股東想早點出局規避風險則是利空。應該自己根據公司實際經營情況下定論。當然有些內部的實際情況是散戶很難得知的,要麼早點出局,要麼保持信心。
對於股權轉讓概念走強的邏輯,主要原因是今年以來,重組監管趨嚴,通過協議轉讓股權的上市公司數量明顯增多,從嚴監管背景下股權轉讓成為「曲線救國」的「第三條道路」;9月9日證監會發布重大資產重組新規後,進一步抬高了借殼的門檻和「殼費」,使得產業資本需要支付更高的溢價,因此催生了二級市場潛在的優質類「殼」股的投資機會。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I. 通過股權轉讓怎樣將溢價部分進入成本
1、在中國股市中,股權轉讓交易是股權出讓人與受讓人之間的事,交易款由B付給A(包括所謂溢價的部分)。對公司來講,只是股東變更,不存在股權溢價的說法。
2、股權轉讓的實施,實踐中可依兩種方式進行:
①一是先履行上述程序性和實體性要件後,與確定的受讓人簽訂股權轉讓協議,使受讓人成為公司的股東,這種方式雙方均無太大風險,但在未簽訂股權轉讓協議之前,應簽訂股權轉讓草案,對股權轉讓相關事宜進行約定,並約定違約責任即締約過失責任的承擔;
②二是轉讓人與受讓人先行簽訂股權轉讓協議,而後由轉讓人在公司中履行程序及實體條件,但這種方式存在不能實現股權轉讓的目的,以受讓人來說風險是很大的,一般來說,受讓人要先支付部分轉讓款,如股權轉讓不能實現,受讓人就要承擔追回該筆款項存在的風險,包括訴訟、執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