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去解釋現代企業中健康,安全,環保
職業健康、安全與環境(HSE, Heath, Safety and Environ-ment)管理是20世紀80年代後期發展起來的關於健康、安全和環境的管理方法,其核心在於危險識別、風險評價與控制,集中體現了「預防為主、領導承諾、全員參與和持續改進」的科學管理思想。
由於健康、安全與環境危害的管理在原則、過程和效果上相似,且三者在實際生產中聯系緊密,加之職業安全衛生體系和環境管理體系間的相容性,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就逐漸形成一個新的整合型體系———HSE體系,通過HSE的一體化管理,企業可採取積極有效的預防控制措施,減少可能發生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和環境污染,以實現節約、清潔和安全的企業可持續發展戰略。
1HSE的產生與發展
1.1HSE是利潤與責任博弈均衡的共贏產物HSE的產生最早可追溯到企業管理中的安全管理實踐。
1929年,海因里希發表了《工業事故預防》,首次系統地闡述了安全管理「預防為主」的思想和經驗。20世紀80年代國際上發生的多起重大安全及環境事故,如1984年印度博帕爾的聯合碳化公司毒氣泄漏、1986年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爆炸、1988年的英國北海油田火災等特大事故,深深觸動了整個西方社會,進而對HSE的產生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企業社會責任(CSR,Corporation Social Responsibility),包括了對人、環境和社會發展等方面的責任,涵蓋了對員工的健康與安全,以及對與企業活動相關的周邊環境負責。傳統觀念中的責任是成本的代名詞,承擔社會責任往往被認為與企業追求利潤的本質相悖,追求安全環保則意味著付出成本的代價。20世紀80年代國際上發生的數起特大事故造成了眾多人員傷亡、生態毀壞、高額賠償、刑事責任以及企業形象嚴重受損等一系列惡果,伴隨同期西方人權思想的興起,環保、勞工權益法案的不斷介入,使得企業、保險公司以及社會各界不得不重新審視企業作為社會的基礎單元,在法律、倫理和公益等方面須承擔的責任。在此背景下,國外企業率先意識到:成為一個備受社會尊重的僱主和環境友好型企業同樣擁有巨大的潛在市場價值和競爭力,追求利潤最大化的本質需求與承擔社會責任的客觀要求的矛盾是可以調和的,HSE便是這對矛盾博弈均衡的共贏產物,進而被賦予了維系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意義,建立HSE體系也因此被認為是現代企業的重要標志之一。
1.2HSE與企業社會責任報告
伴隨HSE體系的產生,國外逐漸興起自願性的企業社會責任運動,其主要表現形式是向社會公開發布企業年度報告,這就使得企業的社會責任行為更加透明和規范。據畢馬威(KPMG)全球企業社會責任調查顯示,1998~2008年,G250中發布CSR報告的企業逐年增加,CSR報告的水平也得到了不斷的提高,內容更加豐富多元,也更為關注以HSE為核心的現代企業管理體系的實踐過程與表現。
國內的CSR報告始於1999年的殼牌(中國),截至2008年底,國內共有超過150家企業發布了CSR報告,其中中遠集團2007可持續發展報告榮獲GRI最高級A+,成為首家獲此殊榮的中國企業。2007年12月,國家電網發布了第1份
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指南———《國家電網公司履行社會責任南》,標志著我國企業CSR運動進入理念與管理實踐全面融合的新階段。
1.3HSE在國外的發展
1974年,石油公司國際協會成立了勘探開發論壇(E&PForum)專題工作組,專門從事HSE管理體系的開發工作。1984年,殼牌公司引進了杜邦的安全管理模式,並結合石化行業的特點,提出強化安全管理的構想與方法,逐步形成殼牌企業內部完整的HSE管理體系,並於1991年在荷蘭海牙第一屆油氣勘探、開發的健康、安全環保會議上正式提出HSE體系的概念。此後HSE體系逐漸由殼牌企業規章轉變成行業統一規則。
HSE體系是一個動態管理系統,其在PDCA循環下得到不斷的更新與完善,殼牌HSE體系的核心部分為危害與影響管理(HEMP,Hazards & Effects Management Process),作為深度的風險評估,HEMP要求建立詳細的檔案文件來描述將風險降至最小化的過程與措施,採用4步法進行評估,首先是識別物質或行為中的危險因素,然後採用矩陣法來評估潛在風險,第3、4步則分別用以確定事故預控和補救措施的可行性[1]。
隨著HSE體系在石化行業的成功實踐,其在礦山、製造和建築等各個行業也得到廣泛的推廣與應用。必和必拓(BHP Billiton)自2005年起啟動了HSE建設性提案程序(HSEProctive Ideas Program),以激勵員工、承包商積極參與健康、安全、環境與社區(HSEC)建議,就設備、工作環境和作業方式等方面共接納並推廣實施了超過180條HSE建議,在降低事故發生率的同時也提高了生產效率。國際金融組織(IFC)於2007年4月正式頒布了《環境、健康與安全指南》,為全球冶金、化工、礦產等工業企業的設計、建設、運行和退役過程制訂了詳細的HSE指導准則,供世行貸款成員國及其他組織參考使用,其中也包括《大型鋼鐵廠的HSE指南》。
1.4HSE在國內的發展
HSE這一名詞在國內最初見於1990年殼牌公司總包的江蘇鹽城油氣勘探項目,與其在國外發展歷程相似的是,HSE的實施源起中石油在進入國際市場後與國際先進管理模式在思想、文化、組織和制度等諸多方面的強烈沖突,從某種意義來說,是中國企業須適應國際法則的一種被動行為,但正是這種對規則的逐步適應和理解,促進了中國企業更為規范、自信地走出國門,參與全球市場競爭。
近年來,隨著中國工業化進程的加速,特大安全生產和環境污染事故頻頻發生,人民生命、健康與財產安全受到嚴重威脅,HSE體系也因其在石化業的表現受到國家主管部門及更多企業的重視,尤其是在煤礦、建築、冶金等高危行業的推廣,對有效減少傷亡事故的發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2006年,首屆中國企業HSE管理峰會在北京召開,與會者就有效安全原則、公司管理體系的整合以及在中國推動建立新的安全文化進行了深入交流、探討,對全面提高中國企業的HSE水平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2]。
2國內現行的HSE實施企業的問題與對策
近年來,出於自身發展的需要和市場風險加劇的壓力,眾多國內企業積極開展了HSE體系認證工作,在環境保護、承擔社會責任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步。但不容忽視的是,作為一種舶來的管理體系,HSE在國內的實施始終存在著水土不服的問題,制約著體系的有效運行。
2.1領導的HSE承諾
領導承諾是HSE實行思想的核心,也是HSE順利實施的原動力。盡管在很多企業的HSE體系文件中,公司最高領導均做了明確的承諾,確立了「零事故、零污染」的目標,但是在實際問題中往往缺乏認真兌現的態度,這是HSE不能有效運作的首要原因。究其根本,在當前社會和經濟高速發展階段,部分企業領導的社會責任感不強,對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三重底線原則缺乏深刻的理解,仍未建立起經濟、環境和社會業績均衡發展的績效觀念。
隨著經濟全球化格局的持續擴展,任何一家企業在投資、生產及其他領域都將置身於愈加混沌的市場風險中。HSE體系的核心理念正是風險管理的體現,這就為企業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乃至規避風險指明了一條道路,但同時也要求企業領導從戰略的高度理解HSE,理解環境經營,並以一種高度負責的態度來履行HSE承諾,以給企業發展帶來最有力的保障和動力。
2.2HSE意識與理念
HSE是企業社會責任的體現,與員工利益相關的企業責任是能提供健康安全的工作環境、勞動保護以及相應的培訓。但國內企業的不少員工則視其為一種加強型管理,對HSE體系的制度措施存有抵觸情緒,沒有認識到HSE在員工權益保障方面對企業的約束作用。員工的消極應對是造成國內企業HSE實施困難的重要原因。
HSE是一種企業文化,好的企業文化會引導員工和企業價值觀保持一致,這樣的員工才會自覺去貫徹管理制度[3]。然而HSE文化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靠的是企業的引導,培訓是讓員工理解的途徑,從被動的「要我安全環保」轉為主動的「我要安全環保」。培訓應根據所從事行業的特點進行針對性的引導,以工程類企業為例,培訓的重點就應將HSE的理念融入策劃設計階段,對項目源頭進行風險控制,以實現項目的本質安全、本質環保。
2.3HSE體系的整合與運行
國內眾多企業通過了HSE體系的認證,但整合後的體系在實際運行中並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體系文件內容上的不足是另一重要原因。
很多企業的HSE體系文件是從外部引入,為符合HSE體系編制規范要求而設置,程序文件和作業文件力求面面俱到,往往與企業的行業特點並沒有很好地結合,因此造成文件的適用性和可操作性不強,運行中也就流於書面記錄形式。此外,部分企業的整合體系僅僅是職業安全健康體系(OHSAS18000)與環境管理體系(ISO14000)的簡單累加,實際中2套體系依舊獨立運行,並未體現出整合後管理成本降低、資源優化、優勢互補的預期目的,也就失去了HSE一體化的意義。
體系文件用於陳述「做」的問題,對「為什麼做、誰來做、怎麼做、做得好不好、怎麼改」的清晰描述是HSE體系順利執行的先決條件。因此體系的整合應綜合考慮職業健康安全體系和環境管理體系中相同/異的標准要求和特點,根據相關方的需求,對企業活動中關鍵、重要和特殊過程的風險
進行識別控制,制定統一的執行標准、方案和流程。以工程類企業為例,根據過程式控制制抓重要、關鍵和特殊的原則,HSE體系文件應重點放在策劃設計這一關鍵過程展開,制定詳細的設計HSE管理文件,以識別項目實施中的風險因素,使得設計人員能夠按照簡單的流程知道如何就安全、環保方面進行合理設計。如參與國外項目的設計,體系文件中則需彰顯出過程式控制制的特殊性,對國際慣例和項目所在國的法律法規、標准規范,乃至該國的地理氣候、風俗習慣作詳細的識別要求,以預先引起設計人員的重視,降低海外項目的風險。
2.4HSE管理的執行能力
HSE人員的素質是衡量企業HSE管理水平的重要標准之一。除具備相應的安全、環保技術,熟悉國內外安全、環境法律法規外,還需掌握系統工程和管理方面的知識。國外企業通常都設有獨立的HSE部門,直接對最高領導負責,部門主管則負責本部門的HSE事務,並受公司HSE部門的監督。HSE作為職能監察部門,參與企業所有活動的風險調查、評估、管理培訓和審計工作。HSE部門人員較少,但基本都具有相應技術和管理經驗,以及安全、環境或法律類專業的高學歷背景,通常被稱作HSE專員。與外企HSE部門相對應的是國內企業逐級設立的安全環保部(處、科),按著專業分工分別設置安全管理部門和環境管理部門,有時還會細化到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和安保部門,各部門自成體系,獨立運行。HSE從業人員較多,高學歷不多,管理水平不齊,因此在HSE執行能力上與外企有著較大差距。以安全管理人員為例,通常被稱作安全員,主要從事生產一線的安全監管工作,具有較為豐富的現場經驗,但由於學歷和地位較低,在具體工作中的作用受到多方限制。國內傳統的安全環保觀念與國際現行的HSE理念的差距,是導致企業HSE管理執行力差的主要原因。HSE管理所需人力資源,尤其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是HSE工作的基礎。同時,對於HSE在職人員的教育培訓也是提高企業HSE整體水平的重要方式,培訓的主要內容應著眼於國內外安全環保方面的先進思想、技術和實踐經驗,使其能在與國際接軌的基礎上,結合企業實際進行有效的HSE管理。
3結論
(1)HSE作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與追求利潤最大化本質需求之間博弈均衡的結果,在現代企業的實施有著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企業良好的經營業績為HSE提供了物質基礎,而優秀的HSE表現則為企業經營創造了有利條件。HSE均衡了企業及其活動過程中相關方(客戶、員工和社會環境)的利益,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節約、清潔、安全」的本質要求。
(2)HSE作為一種風險管理體系,堅持「預防為主、領導承諾、全員參與、持續改進」的管理思想,這為企業如何應對全球化背景下的市場風險指明了道路,同時對於整合企業內部資源、提高綜合管理水平以及建設優秀企業文化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3)HSE作為一種舶來型管理體系,在中國的實踐尚不成熟,國內企業的HSE管理與國外先進水平有著較大差距。通過對HSE意識和理念的有效宣貫,促進HSE與企業行業特點的結合,將有助於國內企業HSE管理水平的提高與發展
㈡ 中國最大的快遞公司有那些
無可非議,順豐速運!目前已經擁有自己的飛機12架,租用貨機150架,
發展20年。快遞行業無可置疑的龍頭老大。只要順豐降價其他快遞公司
都會跟著降。因為順豐降價,會增加40%的客戶群。

順豐速運(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順豐)於1993年成立,總部設在深圳,是一家主要經營國內、國際快遞及相關業務的服務性企業。
自成立以來,順豐始終專注於服務質量的提升,不斷滿足市場的需求,在大中華地區(包括港、澳、台地區)建立了龐大的信息採集、市場開發、物流配送、快件收派等業務機構,建立服務客戶的全國性網路,同時,也積極拓展國際件服務,目前已開通新加坡、韓國、馬來西亞、日本及美國業務。
長期以來,順豐不斷投入資金加強公司的基礎建設,積極研發和引進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信息技術與設備,不斷提升作業自動化水平,實現了對快件流轉全過程、全環節的信息監控、跟蹤、查詢及資源調度工作,促進了快遞網路的不斷優化,確保了服務質量的穩步提升,奠定了業內客戶服務滿意度的領先地位。
㈢ 請問目前我國有哪些企業發布了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啊具體數量及多名稱
據不完全統計,到目前我國有40家企業發布了社會責任報告,國企佔了八成。以下為部分發布的企業名單:
1 萬科發布首份企業社會責任綠皮書
2 河北省電力公司發布社會責任報告
3 招商銀行發布首個社會責任報告
4 《2006廣廈集團企業公民報告》發布
5 中國人壽發布社會責任報告
6 大唐集團首次發布社會責任報告
7 中國華能集團公司正式發布其年度社會責任報告
8 福建電力率先公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
9 伊利集團發布食品行業首份企業公民報告
10 中凱首推房地產業企業公民報告
11 建設銀行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
12 中化集團首次發布社會責任報告
13 中鋁公司發布06年可持續發展報告
14 中國石油股份發布2006年度社會責任報告
15 神龍汽車有限公司發布年度《可持續發展報告》
16 龍大食品集團發布社會責任報告
17 西子聯合公布全國首份《企業社會責任報告》
18 《國家電網公司2006社會責任報告》發布
19 中移動發布首份電信企業責任報告
20 中遠集團發布2005年度可持續發展報告
21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發布首份企業責任報告
22 福特(中國)發布第二本企業社會責任報告
23 沈陽市自來水總公司發布《企業公民社會責任報告》
24 浦發銀行發布06年度《企業社會責任報告》
25 愛普生發布《2006年可持續性發展報告》
26 英特爾公司發表企業社會責任實績報告
㈣ 廣西中遠國際貨運有限公司是國有企業嗎
中國遠洋運輸集團(以下簡稱中遠或中遠集團)成立於1961年4月27日,成立之初是一個僅有4艘船舶、2.26萬載重噸的小型船公司。經過五十年的發展,中遠集團已經成為以航運、物流碼頭、修造船為主業的跨國企業集團,已經確立起在國際航運、物流碼頭和修造船領域的領先地位,穩居《財富》世界500強。
目前,中遠集團擁有和控制各類現代化商船近800艘,5600多萬載重噸,年貨運量超4億噸,遠洋航線覆蓋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600多個港口,船隊規模位居中國第一、世界第二。其中集裝箱船隊規模在國內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五;干散貨船隊世界排名第一;專業雜貨、多用途和特種運輸船隊綜合實力居世界前列;油輪船隊是當今世界超級油輪船隊之一。中遠集團在全球范圍內投資經營著32個碼頭,總泊位達157個,根據Drewry最新統計,中遠集團所屬中遠太平洋的集裝箱碼頭吞吐量繼續保持全球第五。
中遠集團擁有豐富的物流設施資源,控制各種物流車輛超過4000台,包括具有289個軸線、最大承載能力達8000噸的大件運輸車,堆場249萬平方米,擁有和控制倉庫297萬平方米,在家電、化工、電力、融資等領域為客戶提供高附加值服務,為青藏鐵路、天津空客、印度電站等國內外多個重大項目提供物流服務,創造多項業界記錄。
中遠集團在國內的多家船舶修造基地,擁有含30萬噸級、50萬噸級的各類型船塢16座,業務涉及大型船舶和海洋工程建造、改裝及修理,生產設備裝配水平、生產管理水平國內領先,技術能力、生產效率及生產成本等指標居世界前列。年修理改造大型船舶500餘艘,年造船能力840萬噸,是中國最大的修船企業及技術最先進的造船企業。
中遠集團已形成以北京為中心,以香港、美洲、歐洲、新加坡、日本、澳洲、韓國、西亞、非洲等九大區域公司為輻射點的全球架構,在5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千餘家企業和分支機構,員工總數約13萬人,其中駐外人員400多人,外籍員工4000多人,資產總額超過3000億元人民幣,海外資產和收入已超過總量的半數以上,正在形成完整的航運、物流、碼頭、船舶修造的全球業務鏈。
中遠集團是最早進入國際資本市場的中國企業之一,早在1993年中遠投資就在新加坡借殼上市,目前在境內外擁有中國遠洋、中遠太平洋、中遠國際、中遠投資、中遠航運等上市公司。2010年5月30日,英國著名財經媒體《金融時報》發布了最新的全球500強企業排行榜(FT Global 500),中國遠洋位列第450位,這是中國遠洋自2008年以來連續第三年蟬聯該榜單。
作為一家中國的跨國公司,中遠很早就注重承擔廣泛的「企業公民」責任。2001年,中遠就建立起了包括國際環境管理體系、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在內的綜合管理體系,成為中國國內首家獲得三大管理體系認證的企業。2004年,中遠正式加入聯合國「全球契約」計劃,更加自覺和積極地踐行「全球契約」十項基本原則並努力實現可持續發展。中遠集團可持續發展報告連續四年被聯合國全球契約評為了典範報告,成為唯一連續四年登上全球契約典範報告榜的亞洲企業、成為全球契約領導力(LEAD)項目成員。
中遠集團把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發展戰略相結合,積極培育「綠色競爭力」,主要國際化經營指數正接近聯合國「全球跨國公司100強」標准,正逐步確立國際航運、物流碼頭和修造船領域系統集成者的地位,朝著「全球發展,和諧共贏」的世界航運領先企業和打造「百年中遠」的世紀願景前進。
㈤ 什麼是Global_Reporting_Initiative
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 (GRI)全球報告倡議組織
全球報告倡議組織 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 (GRI) 成立於1997年,由美國非盈利環境經濟組織CERES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共同發起的. 秘書處設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會GRI的報告框架旨在提供一個普遍為人們所接受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框架。它作為匯報一個機構的經濟、環境及社會績效之用。所有機構,不論規模, 行業與地點,皆可使用。GRI框架顧及各行各業的實際需要,包括小企業以及大機構等。
在GRI-G3 第3代報告框架里,它界定了報告內容,質量及界限.比如各種注意事項,指標,項目等,也涵蓋了企業的價值觀,政策,營運管理系統,目標等內容。
除此以外, 作為一個報告標准, 企業能根據GRI的指南來披露
戰略及概況,管理方針, 績效指標;
經濟績效(例:機構活動因氣候變化而引起的財務負擔及其它風險,福利計劃的賠償界限,直接經濟價值,市場佔有,間接經濟印象等);
環境績效(例:能源,水,生物多樣性,排放物,污水,產品及服務,運輸等);
勞工措施及合理工作績效(例:僱用,勞資關系,職業健康與安全,培訓與教育,多元化等);
人權績效 (例:投資與采購措施,非歧視,童工,強制勞動等);
社區(例:賄賂,公共政策,遵守法規,反競爭行為等);
產品責任(例:客戶健康與安全,客戶私隱權,產品及服務標簽等)
通過這個報告, 企業能總結過去的企業社會責任活動的實行狀況與成果, 並對其進行評價, 改善, 從而掌握和有關利益方的對話.
過去幾年, 超過八成的世界500強已經制訂和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 向公眾匯報其企業的環境, 經濟, 公益, 和社會責任表現. 這已成為國際趨勢. 在國內, 我們所熟悉的中遠集團, 寶山鋼鐵有限公司, 國家電網等都已發布了報告.
㈥ 中遠集團有限公司在哪些地方有分公司
中遠【大連】遠洋運輸公司在七七街,它主要業務是從波斯灣往國內專運輸原油。中遠船務公司屬總部在開發區十里崗,它業務是修船和造船。大連中遠船務公司,在大連灣鎮棉花島是中遠船務下屬的子公司,它的業務是修造船行業。中層幹部年薪在20萬左右。大學畢業生實習一年後。年薪大約在10萬左右。不過他們工作很辛苦。比一般單位要苦得多。
㈦ 為什麼我們對中國簽訂的《全球契約》聞所未聞
聯合國全球契約是二十一世紀全球范圍內企業社會責任的代名詞,為什麼這么講。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於1999年由前任秘書長提出並建立,而後在聯合國現任秘書長潘基文的推動下,成為全球最大的企業公民倡議組織。全球契約是在推廣基於國際公約的涵概人權、勞工、環保、反腐敗四個領域的十項原則,任務是構築一個包容性的可持續性的全球經濟。
在過去的十年中企業社會責任無論從理念上還是實踐上,都取得了顯著的進展,首先企業社會責任實現了道德規范到可持續發展訴求的轉變。今天全球契約的十項原則和企業社會責任不在僅僅是對企業單純的道德要求,而正在發揮著決定企業長期生存和發展的實質作用。無論是小型的供應商還是大型的跨國企業集團,其就環境、社會和治理上存在的問題已被越來越多的成為企業面臨的問題。與此對應的有越來越多的企業主動升級風險管理系統,對非金融因素的充分考量和主動管理已經成為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必要環節。
全球契約和企業社會責任已真正的走向了全球,2000年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建立時只有47家企業成員,大家可以猜一猜今天全球契約擁有多少成員呢?那就是來自130多個國家8000多個企業和其他的利益相關方。其中企業的成員覆蓋了幾乎所有的行業和部門,並均衡的分布於發達國家、新興經濟題和發展中國家,實現了企業社會責任的全球化。
全球契約和企業社會責任同時又實現了本地化,全球契約地方網路機構遍布於80多個國家,通過這些網路組織,參與成員可以採取集體行動,加深對十項原則的理解和實施,同時構建和參與有利於解決本地優先議題的合作夥伴項目。
從技術層面上講,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不斷涌現和逐步的完善,十年之前僅對全球契約的十項原則和企業社會責任之間的聯系做出簡要的解釋,對企業來講就已經是一大挑戰了。而今天對社會責任的全面報告不斷的涌現,而在人權、水資源、反腐敗等更具報告領域加強披露,所做出的嘗試將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推向了更高的層次。其中一些來自中國的企業如中遠集團,國家開發銀行的社會責任報告還榮登了聯合國全球契約報告典範稿。
還有一個社會群體不容忽視,那就是投資機構,這一群體對企業責任的重視成為企業關注這一議題的重要驅動。聯合國所支持的負責任投資項目,今天已經發展了821家機構投資者等成員,其管理的資產多達22萬億美金,這些機構高度關注被投資企業的環境、社會和治理問題,並將這些非金融的指標的表現置於投資分析和決策的核心地位。
㈧ 中遠集團在青島有幾個公司都是什麼性質的
中遠集團 青島直屬公司(機構)有 青島遠洋運輸有限公司 青島遠洋船員學院 參考: http://www.cosco.com/cn/global_offices/company.jsp?parCatName=Asia 青島遠洋運輸有限公司 下屬公司有 青島遠洋船舶供應公司 青島遠洋國際船舶貿易有限公司 青島遠洋船務工程公司 青島遠洋華林國際船舶管理有限公司 青島遠洋通信導航有限公司 青島遠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OSCOQDIT) , 青島遠洋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 青島遠洋酒店物業管理有限公司 青島遠洋實業發展有限公司 青島遠洋大廈有限公司 你說的 青島中遠物流有限公司 隸屬於 中國遠洋物流有限公司 ,而中國遠洋物流有限公司又是中遠集團的子公司。 中遠集團下有好多子公司,其下屬子公司有參股等方式成立很多孫公司,。 http://www.cosco.com/cn/global_offices/company.jsp?parCatName=Asia 具體你只能到上面一個個查了 太多了, 只能幫到這了,。不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