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集團股份 > 中國上市公司ipo過程中補稅行為

中國上市公司ipo過程中補稅行為

發布時間:2021-04-18 04:04:51

❶ 上市IPO,有沒有什麼潛規則啊

IPO的規則就是指證監會發布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管理辦法回》,以及《首次公開發答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管理辦法》里的制度,這是IPO看得見的規則。

但是現實生活中,企業家也須注意那些看不見的規則,也就是雖然沒有寫在辦法里,但是企業又不能違反的一些制度。主要用來對現有規章制度中非量化部分進行補充和解釋,它是證監會這么多年IPO審核經驗的一個總結。包括預審員的口頭意見、證監會在一些被否的案例當中以及每年的保薦代表人培訓會議上IPO審核的一些意見等。

❷ 請問有人知道證監會最新發布的關於擬上市公司補稅的公告

突擊補稅是絕對不行的 上海今年幾家公司就是因為上市前補稅被否

❸ 中國IPO過程中承銷商的具體作用,請舉例分析。謝謝!

承銷商由證券公司擔任,在整個IPO過程中,證券公司的角色有1)保薦人2)承銷商。保薦人是推薦企業上市的角色,主要職責是在申報過程中了解企業(盡職調查),與會計師、律師配合幫助企業解決法律和財務上的問題,比如歷史上股權是否清晰,公司治理結構是否符合上市公司要求,財務制度是否健全,財務政策使用是否合理符合規定等等。在上市成功後要進行持續督導。保薦人承擔企業上市的一大部分風險。在發行時,證券公司擔任承銷商角色,幫助企業發售股票。分為代銷和包銷,包銷下承銷商對未能售出的股票要自行買下。

❹ 中國上市公司在IPO過程中為什麼每股會低於一元

想知道答案么?請於2009年10月16日晚六點半到中財主教,屆時將有詳細闡述,兩組同學為您解答疑惑,您還可以現場提問哦~~~!!!歡迎蒞臨指導!

❺ 國內上市公司中哪些在近年出過財務丑聞

典型案例有四川長虹(2003年、 2004年)。上市公司濫用會計估計按需操縱利潤的主要手段是對大量運用專業判斷的資產減值准備的計提和沖銷。(1)那些連續微盈且(或)近期有再融資目標的上市公司經常計提不足,即使在行業風險和經營風險「雙高」的情況下,仍以低比率進行壞賬估計和存貨跌價估計。(2)那些業績較好但不穩定的上市公司,則在「盈利上升時,多計提減值准備;盈利下滑時,再將減值准備沖回」,用以平滑各年間利潤。(3)那些虧損、處於退市邊緣的上市公司,對於資產減值准備平時該提不提或極少計提,「需要」時就一次提個夠,採用「休克療法」和「虧出盈利的空間」,通常是在第一年虧損後,第二年大額計提資產減值准備,導致第二年巨虧,第三年又以各種理由轉回大量的資產減值准備,從而造成財務報表在第三年扭虧為盈的假像,以避免退市;或者選擇某一年超大額計提,在其後的幾年中再緩緩沖回,以此製造業績小幅穩定攀升的財務報告。值得慶幸的是,新《企業會計准則》對資產減值准備的沖回作了嚴格的規定,長期股權投資、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無形資產等長期資產的減值准備一經計提,事後即使價值出現回升,已計提的減值准備也不得轉回,只能在處置相關資產後,再進行會計處理,利用這些減值准備項目調節利潤的空間已大大縮小。新准則此規定對上市公司的利潤操縱起到了一定的抑製作用,但對原八項減值准備中的除上述專案外的其他專案未做規定,且對資產損失的確認與計量以「作不間斷的評估,只要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低於其帳面價值」為標准,仍留給了某些上市公司按需確認減值損失的空間,仍需引起密切關注。
資料轉載

❻ 上市融資的企業該如何進行上市融資

上市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上市融資在給企業帶來好處的同時,又帶來風險,所以企業家對企業是否上市要予以衡量。一般來說,如果收益大於風險,企業就一定要上市;如果收益小於風險,企業可以暫緩不上。從長期來看,企業要長足發展必需要上市,只不過具體在哪一階段上市需要權衡。 通常來說,企業上市的好處主要包括:
能夠籌集所需資金
公司上市後有PE的倍數效應,即假如PE的倍數是50倍,那麼企業1元錢利潤可以提出50元。上市可以讓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瞬間變成明星企業、公眾公司,而明星效益能讓企業順利籌集到所需資金。
從形式上看,企業上市能夠使用一些「免費」的錢,即不用還本付息,但是企業要給其一定的股權,而且在企業經營越好時,還要給其分紅。
個人財富倍數增長
企業上市後的PE倍數效應能讓個人財富呈倍數增長。
上市的明星效益
老百姓通常喜歡上市公司,有個說法是「吃上市公司,穿上市公司,住上市公司,行上市公司」,這表明「上市公司比非上市公司好」的觀點已得到人們的認可。同時,企業上市以後可以通過股市的情況為公司免費做廣告,從而在無形中提高股價,這也是明星效應的體現。
企業經營管理規范化
很多企業不願意規范化,只有極少數企業會主動去除家族化,而上市能迫使企業必須去除家族化,使企業經營管理規范化。
中國民營企業普遍存在老闆和職業經理人之間關系不好或信任度太差的問題,因此中國民營企業的流程不容易標准化。但是引進私募股權基金以後,投資者不管佔有多大股份都會要求一票否決權,導致企業老闆的個人獨裁再也無法進行,使管理走向規范。
為收購和兼並提供更多支付手段
企業上市以後,股權有了價值,在並購其他企業時其股權就可作為支付手段。
增加股東資產的流動性
企業上市後,股份就成為可以流動的價值。 有些企業很優秀但就是不想上市,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第一,中國實行核准制,滿足上市條件的中小企業特別多,但資本市場又很有限,上市相當於千軍萬馬擠獨木橋,非常艱難;第二,上市意味著透明化和規范化,公司一旦上市,原來藏著的一些信息都要公開;第三,有些企業家有小富即安的心理,掙到幾千萬就滿足了,不想上市。
上市的好處雖然很多,但風險也很多,主要包括:花費巨大
上市的花費巨大,包括企業重組費用、中介費用、券商承銷費用、路演費用等。例如,某些中小企業一年利潤可能只有兩三千萬,而上市過程中的明暗費用不止兩三千萬,給企業帶來巨大經費風險。
此外,中國大部分民營企業的稅務不規范,如果要上市就必須補稅,而補完稅卻不一定能成功上市,且稅款無法退回。這樣,上市給企業造成很大的財務風險。
透明化
企業不願公開的信息在上市後都要公開,如原來偷漏了多少稅、抽逃了多少注冊資本、給哪個官員行了多少賄、得到了多少國家補貼等隱私都不再是隱私。
削弱控制權
上市就是賣企業,賣企業就是將自己的部分股份轉讓給別人,肯定會削弱一定的控制權。
增加監管成本
在中國上市的公司都有企業內部控制指引,這要求企業為每年的報告出資。美國安然事件後,《薩班斯法案》出台,對上市公司進行監督。此後,如果企業在美國上市,也要為每年的報告花錢。
股價波動
企業上市後,公司股價會經常波動,這對企業老闆有很大影響。股市上升時,老闆會高興;股市下跌時,老闆會焦慮。一些大的上市公司,只要跌幾個點,就會損失幾億甚至幾十億,因此上市對企業老闆心理素質要求很高。一般而言,老闆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企業,不宜上市。
適合上市的企業
具體來說,適合上市的企業要具備以下方面:
管理較規范
沒有家族化、管理較為規范的企業才能上市。如果企業的家族股份佔到百分之八九十,那麼證監會不會讓其上市。
秘密少
比較陽光、沒有太多秘密的企業,適合上市。但是有些企業本身就不適合上市,比如軍工企業,因為軍工企業中有軍事秘密,秘密一旦披露,國防就可能出現問題,所以不管利潤多高其都不能上市。
不用迅速做出重大決策
公司上市後,任何事情都要開會表決,如有的必須經過股東大會、有些必須經過董事會,而股東大會、董事會不是說開就開。這樣原來一個人決定一分鍾能解決的事情,需要一個月才能解決。因此,公司如果經常需要迅速做出重大決策,那麼其不宜上市。
發展到了一定階段
企業不是任何時候都可以上市。企業和人一樣有成長的幾個階段,青少年期至青春期是企業上市的最佳階段。雖然在國外企業只要有好的前景,即使虧損也能上市,如美國納斯達克,但在中國企業上市必須有一定規模,只有發展到一定階段,收入和利潤都達到一定規模,企業才能上市。
證監會關注的點
企業要上市必須經過證監會的審查,證監會對企業進行審查時,主要關注以下方面:
企業的歷史沿革和資本形成過程
企業第一桶金是怎麼得來的、企業股本是否合理、企業財富來源是否合法等是證監會重點審查的內容。企業如果有不合法的歷史,不僅無法上市,還會受到法律制裁。
企業的獨立性
企業的獨立性包括資產獨立、人員獨立、機構獨立、業務獨立等方面。
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上市公司應該都是最優秀的公司。企業要想達到上市標准,除了達到財務指標外,還需要有一些與眾不同的本事,即核心競爭力。
企業的財務狀況
財務狀況是企業上市的重要指標。
企業是否有清晰的發展戰略
企業如果沒有清晰的發展戰略,證監會也不會讓企業上市。所以,企業必須要有一個長遠的目標,要有三年、五年甚至十年戰略。優秀的企業家要有眼光,眼光就是企業的戰略。
上市的條件
具體來說,企業上市的條件包括:
有好的故事
不會講故事的老闆不可能使自己的企業上市,因為有人買企業的股票企業才能上市,而要想讓人買企業股票,企業就要陳述出好聽的故事。
有持續的盈利能力
盈利能力與故事有關,故事好,人們就認為企業盈利能力好。
此外,持續盈利能力還要與商業模式掛鉤,商業模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企業的持續盈利能力。

❼ 民營企業計劃上市是否一定要補稅

國內上市需要提供3年財務報表。所以,需要企業需要根據審計報告的披露,補繳相應的營業稅和所得稅。在地方政府允許企業補稅(不追究偷漏稅嫌疑)前提下,正式審計報告與實際稅審報告的差額就是應補稅款。
當然,並不是說在地方補了稅就一定能上市。按照中國上市的程序,企業還需向中國證監會和發審委說明為什麼要補稅,而不是當年繳稅,這個環節很敏感。有很多都是補稅以後上市失敗

❽ 公司取得上市公司的紅利,是否要交企業所得稅

2008年1月1日《企業所得稅法》實施以後,居民企業之間的股息紅利已不再徵收企業所得稅,不管所得稅率是否相同,也就是不存在補稅的問題了。而且現在投資損失的話還可以抵扣 。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八十三條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二十六條第(二)項所稱符合條件的居民企業之間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是指居民企業直接投資於其他居民企業取得的投資收益。不包括連續持有居民企業公開發行並上市流通的股票不足12個月取得的投資收益。

❾ 上市公司審計中,能從所得稅,增值稅中看出貓膩嗎

上市公司做收入是需要補稅的,他們會正規納稅,不能通過看公司平均所得稅率趨近25%,或連續年度低於25%來看空該上市公司。

閱讀全文

與中國上市公司ipo過程中補稅行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融資對象分 瀏覽:728
凱裕金銀貴金屬 瀏覽:394
展博投資管理 瀏覽:980
壹理財下載 瀏覽:144
貴金屬看盤技術 瀏覽:930
外匯ea三角套利 瀏覽:389
寶盈轉型動力基金今日凈值查詢 瀏覽:311
abl外匯軟體 瀏覽:817
天使投資移動互聯網 瀏覽:315
中翌貴金屬老是系統維護 瀏覽:225
歷史期貨松綁 瀏覽:23
信託借款平台 瀏覽:214
吉林紙業股票 瀏覽:324
貴金屬元素分析儀 瀏覽:30
融資打爆倉 瀏覽:645
分級基金A還能玩嗎 瀏覽:289
網路貸款平台大全 瀏覽:358
13月房地產到位資金 瀏覽:744
姚江濤中航信託 瀏覽:518
coding融資 瀏覽:357